20世纪伊斯兰世界的主要思潮及其文化基础

20世纪伊斯兰世界的主要思潮及其文化基础

一、20世纪伊斯兰世界主要思潮及其文化根基(论文文献综述)

冯璐璐[1](2020)在《中东社会发展问题及其治理方案综论》文中指出中东国家社会发展及其治理主要涉及国内民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等问题。大多数中东国家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较低水平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较高形式的政治制度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看,中东社会发展问题治理的关键在于使国家和政府的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通过其内生力量稳定经济、解决贫困、化解矛盾,提升自力更生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然而,当前源于西方国家社会治理的方案在中东地区仍然占据主流,且存在认识误区。探索适合中东国家社会发展问题的治理方案,需要地区国家自身和国际社会开展深入合作。

王梦婷[2](2020)在《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萨拉菲主义以回归先知的道路、追溯前三代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为宗教理想,严格遵守《古兰经》和圣训、坚持“认主独一”、反对对伊斯兰教义的创新,这些构成了萨拉菲主义的核心思想。进行萨拉菲主义宣教、参与政治活动和发动圣战这些构成了现代萨拉菲运动的基本环节。黎巴嫩萨拉菲派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双重倾向,它既是萨拉菲主义思想向外传输的工具,同时也是激化黎巴嫩教派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现代萨拉菲主义在黎巴嫩的传播深刻地影响着黎巴嫩的政治发展,圣战萨拉菲主义的崛起又加深了地区之间的紧张关系,与此同时,随着黎巴嫩萨拉菲主义宣教的深入发展,一个以黎巴嫩为基础的萨拉菲跨国网络也逐渐形成。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研究了黎巴嫩萨拉菲主义及其影响: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了论文选题的依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正文,共分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论述了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诞生背景。黎巴嫩萨拉菲主义是伊斯兰复兴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伊斯兰复兴主义在黎巴嫩地区的具体表现,并与黎巴嫩的政治宗教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发展历程,黎巴嫩萨拉菲主义主要可以分为“寂静”萨拉菲主义、激进萨拉菲主义和圣战萨拉菲主义。1946年萨勒姆·沙哈尔在黎巴嫩发起萨拉菲运动,推动了伊斯兰复兴运动在黎巴嫩的进程,萨拉菲主义于这一时期在黎巴嫩兴起,萨拉菲主义者也逐渐登上了黎巴嫩政治舞台。第三章主要阐明了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影响。黎巴嫩萨拉菲主义实际上是伊斯兰复兴主义在黎巴嫩地区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但它同广义上的伊斯兰复兴主义又有所区别。一方面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继承了古典萨拉菲主义和伊斯兰复兴主义思想内涵,另一方面它又结合了黎巴嫩自身的历史、社会环境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是黎巴嫩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国内,黎巴嫩萨拉菲主义增强了逊尼派群体的政治力量,其中圣战萨拉菲主义的影响力尤甚。在国外,黎巴嫩萨拉菲主义成功向欧洲输出并成为了全球萨拉菲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圣战萨拉菲主义力量与全球圣战萨拉菲主义之间产生了合流,成为了威胁国际安全的一支重要因素,并深切地影响着中东的地方安全。第三部分是结语部分,从宏观上概述了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本质,指出黎巴嫩萨拉菲主义与伊斯兰复兴主义之间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其本质具有现代性特征,是伊斯兰复兴主义在黎巴嫩的具体化表现,也是黎巴嫩现代化进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黎巴嫩萨拉菲主义既有对传伊斯兰教传统的继承也有突破,它融汇了黎巴嫩的历史与现实在黎巴嫩逐渐发展开来,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宗教力量,并对地区安全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对此一定要引起重视。

李娜[3](2018)在《穆罕默德·拉希德·里达宗教和政治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穆罕默德·拉希德·里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伊斯兰世界着名的思想家、改革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致力于伊斯兰宗教与政治思想改革。其改革思想上承阿富汗尼、阿卜杜的伊斯兰现代主义、下起卡瓦克比等人的阿拉伯民族主义与哈桑·班纳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其思想糅合了当时伊斯兰世界的这三种思想、思潮。其思想特点是承上启下、“中庸”、调和、灵活多变、注重现实、矛盾复杂,其根源在于对伊斯兰世界面临西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冲击与挑战的回应。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世俗民族主义兴起发展等时代主题的变化使里达深陷探索伊斯兰世界出路的困境。实现伊斯兰教改革与复兴,协调传统与现代化、宗教与政治间的关系,是拉希德·里达宗教与政治改革思想的核心。其改革在埃及与伊斯兰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围绕拉希德·里达的生平、着作等为线索,梳理和分析了里达一生思想的发展、变化。尤其重点研究里达的宗教与政治改革思想及其影响。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拉希德·里达的生平概况,自早期家庭及教育至晚年不同阶段里达的主要活动及思想渊源。里达的宗教与政治改革思想根源于他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以及深受其生平经历的重要影响。第二部分,研究里达的宗教改革思想,对当时穆斯林与西方世界的认识,及对传统伊斯兰教法的改革的原则和内容。里达以现代科学与理性重新注释《古兰经》,倡导开放创制之门是其宗教改革的核心。其希望通过宗教改革实现伊斯兰世界的复兴。第三部分,研究里达的不同阶段政治思想的发展与变化。由支持奥斯曼苏丹的统治到支持阿拉伯民族主义,以及致力于实现阿拉伯国家团结与构建“伊斯兰国家”是该阶段里思想的主要表现。其最主要的目标是构建哈里发制的伊斯兰国家。第四部分,研究里达对埃及和穆斯林世界产生的影响。里达的宗教与政治改革思想既有对阿富汗尼、阿卜杜伊斯兰现代主义的扬弃,亦有对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贡献,以及对哈桑·班纳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深远影响。拉希德·里达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时期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承上启下,对厘清19世纪末20世纪初穆斯林思想发展变化有突出的作用。里达为探索穆斯林世界未来发展与出路做出了有益探索,其盛名享誉伊斯兰世界。

李琼[4](2017)在《阿富汗哈扎拉民族主义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哈扎拉民族主义的发展是当代阿富汗十分重要的政治现象,大致经历了1890—1978年的产生及初步发展、1978—1989年快速发展、1989—2001年深入发展和2001年后持续发展四个阶段。然而,哈扎拉民族主义的发展又面临着巨大的挫折和困境,主要是阿富汗统治者对哈扎拉人推行消极、野蛮的社会政策,哈扎拉人有着严重的自卑情结,以及其民族内部存在着难以消除的分裂性。虽然如此,哈扎拉民族主义的发展还是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增强了哈扎拉人争取更广泛民族权利的信心和决心,也促使阿富汗民族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推动了阿富汗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杨林[5](2016)在《小国大梦—卡塔尔软实力研究》文中指出卡塔尔是阿拉伯世界的小国,地小人稀。但它不仅拥有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还是世界经济增长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人均收入也多次名列世界第一。近数十年间,卡塔尔政府在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着手进行缓慢而稳健的国家体制转型计划,埃米尔数次进行政府改组,吸收了一大批年轻人进入政府部门,出台经济多样化政策,鼓励中小型企业和农业的发展,同时修建多个工业园区和现代化海港;投资数百亿美元开始修建的一体化轨道交通网项目更是把卡塔尔朝国际化推进一大步;在体育方面,卡塔尔不仅成功的举办了亚运会,还获得了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主办权,且政府一贯积极争取各类符合卡塔尔国情的国际体育赛事举办权,在外交领域,卡塔尔一直奉行独立灵活外交政策,保持着自己作为中东地区冲突各方的”谈判桌”和“斡旋者”的身份。这一切都迅速增强了卡塔尔在海湾地区的分量和角色,为其更好发挥软实力创造了条件。本文从卡塔尔政治价值观、文化、外交三方面,对其二十多年间迅速崛起的原因和策略进行探究,试图分析其软实力的背景,对其执政家族如何利用温和瓦哈比耶主义和中正思想构建社会价值观和塑造国家形象,以及怎样通过媒体力量和体育外交提升本国软实力加以解读。最后文章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以及卡塔尔国内外诸多掣肘因素论述在发展软实力过程中卡塔尔面临的局限性。

马良成[6](2015)在《中国“向西开放”战略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研究》文中提出2013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首次访问巴基斯坦和印度时,提出了“向西开放”或“西向”战略这一标志性的策略。相较于中国的东部沿海来说,向西开放,亦即加强同我国内陆疆域相接的南亚、东南亚、中亚地区,以及向西拓展到西亚、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往来与合作。从地缘上来看,中国与伊斯兰世界地理相接,可谓之“地利”。从历史上来说,中国与该区域有着悠久的文明交往历史,有多边合作机制和地区共同体意识,中国对该区域的能源资源需求日益增长,可谓之“人和”。总体来说,位于中国西部的中亚、西亚、非洲地区各国,近年来逐渐采取“向东看”的战略,而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推进,为此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可谓之“天时”。中东伊斯兰世界,由于远离美国大陆本土,美国终究还是会在强弩“远征”下倍感困顿与疲倦,这块区域(伊斯兰世界)的稳定与发展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协助。为了积极推进中国实施多年的西部大开发,促进国内西部与东部的平衡发展,缩小东西差距,实现“中国梦”,作为中国西部的周边与延伸,中国有必要与亚洲西部,尤其是“伊斯兰世界”的和合发展,促进西部的稳定与合作。这样一来中国在其西部与“伊斯兰世界”协调合作,合理、理性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可以消减在东部的紧张、矛盾和冲突,反之亦然,两者形成优势互补。同时也有利于扩大中国在这一区域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基于以上叙述,本论文将以中国“向西开放”战略与伊斯兰世界关系为题,对此命题进行一番集中的分析研究。

叶隽[7](2015)在《作为侨易个体的萨义德及其理论形成》文中认为如果把萨义德作为侨易个体进行研究,其理论建构则可以视作精神质变现象,"东方主义"与"理论旅行"就是其中的"主概念"和"辅概念"。运用观侨取象与察变寻异的方法可以发现萨义德的理论建构与其本人的侨易经验密切相关,侨易条件的语境因素以及重要的侨易事件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萨义德VS·亨廷顿为例,追问其背后"文明冲突"、"权力话语"的问题症结所在,凸显"观念侨易"的思路,进而消解主体,显示二元三维的整体结构观。

吴艳[8](2012)在《滇西北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是滇西北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研究。在村落、民居、宗教及土司建筑共同组成的研究基础之上,全文贯穿与地区性相关的人与“天、地”关系,和与民族性相关的人与“人、神”关系两条主要线索,从“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和“同一民族不同地区聚居”两个平行层面开展研究,最终归纳总结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性及其影响因子,并初步建立互动关联基础模型。滇西北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藏、傈僳、怒、独龙、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其中,怒、独龙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群体。滇西北地区多样性明显,民族多样性独特,文化多样性丰富,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筑研究的珍贵案例资源地区。论文选取滇西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怒族独龙族自治县丙中洛乡,和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独客宗古城、尼西乡、格咱乡、东旺乡、小中甸镇,德钦县奔子栏镇、云岭乡、燕门乡,和怒江贡山县捧当乡等地的自然村作为研究基地。通过在各村落开展的田野调查和测绘访谈等工作,收集和整理各地区村落、民居、宗教及土司建筑的自然、人文和建筑资料,据此分析丙中洛的怒、藏、傈僳、独龙等建筑,及云南藏族在香格里拉、德钦、贡山等地建筑的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性,以探寻建筑影响因子。论文研究历时4年,分4次对上述研究基地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在选取的近30个村落,完成了近60个建筑的测绘工作。论文研究的建筑类型以民族民居为主,延伸到藏传佛寺、天主教堂、土司府邸等,调研成果补充和完善了滇西北民族聚居地建筑的田野调查、访谈、测绘图纸及影像等资料。在此基础上,论文进行了两个平行层面的关联性对比研究,最终归纳以下结论: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性是产生民族建筑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之一。多样性表现在应对自然环境中地区性相关的人与“天、地”关系,和应对社会文化中民族性相关的人与“人、神”关系。地区性与民族性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特征,二者同时存在且持续关联作用,造就民族建筑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并形成多样性丰富的民族聚居地建筑。其中的影响因子分两类:属自然领域的地区性因子,该类因子不可改变,但具有可选择性;属社会领域的民族性因子,该类因子可以改变,且选择性强。

王冲[9](2010)在《试论变革时代中东穆斯林世界社会政治思潮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文中认为进入新世纪,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中对中东穆斯林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体现在国际体系的变化、全球化下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美国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的中东外交政策这三个方面。这种影响及其所带来的变化影响到了中东穆斯林世界政治社会思潮的发展。在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中东穆斯林世界社会政治思潮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并显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种新变化一方面表现为中东民族主义与现代伊斯兰主义的自我调整,由过去单纯强调现代或传统转向现代与传统并重;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以“中间主义”为代表的新的社会政治思潮的发端。新趋势则表现为中东穆斯林世界的社会政治思潮正越来越强调“中庸”思想,避免思想观念的极端化,寻求传统与现代、宗教与世俗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发展。中东穆斯林世界社会政治思潮出现的这种新变化和新趋势进一步体现在土耳其、埃及、沙特和伊朗四个中东穆斯林大国政治实践的变化之中。尽管四国政治实践中的变化不尽相同,但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在试图摆脱二十世纪绝对的民族主义或绝对的伊斯兰主义的发展模式,重新寻找一条协调宗教与世俗、传统与现代平衡发展的“中间”道路。这既是当前中东穆斯林国家政治实践的需要,也是中东穆斯林世界社会政治思潮所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在穆斯林国家政治实践中的反映。二十世纪中东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实践表明,世俗无法取代宗教,宗教也无法取代世俗。实际上,宗教与世俗、传统与现代是中东伊斯兰世界相互依存的一对矛盾,伊斯兰世界只有使二者彼此宽容、彼此协调、共同发展,走一条稳健的“中间道路”,才能最终实现伊斯兰文明的真正复兴。

周丽娅[10](2009)在《优素福·格尔达威“中正”思想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埃及着名伊斯兰思想家优素福·格尔达威大力倡导“中正”思想,在当代伊斯兰文化思想界掀起一股强大的中正思潮(也称“中间”主义思想浪潮),影响非常广泛。“中正”思想的提出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是阿拉伯乃至伊斯兰世界改革与发展的正确价值取向,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历史学和宗教学的研究方法,对格尔达威的“中正”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格尔达威博士的生平经历及其主要成就,说明格尔达威博士是当代最富盛名的百科式学者。第二章就《古兰经》和圣训以及近现代思想家的思想对“中正”思想形成的影响,分析博士所倡导的“中正”思想的历史渊源。第三章进一步对格尔达威“中正”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内涵进行阐释,在最后一节详细分析了“中正”思想的四个基本特点:1.不同角度、多层次全面理解伊斯兰;2.平衡稳定,与时俱进;3.遵古维新相结合,重启创制共创新;4.立足“中正”看世界。第四章从现实角度出发,对格尔达威“中正”思想对当代世界的影响及其意义做了简明的阐述。当代伊斯兰思想界的动态一直未引起国内学者应有的关注,对当代伊斯兰世界主流思潮之一“中正”思想的探究更是少而又少,尤其是对其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及评介基本上没有。因此,本文的选题不乏新意。在资料方面,本文主要依据优素福·格尔达威博士的阿文着述、国内学者的原始翻译资料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此对“中正”思想的内涵和特点做基本的介绍和初步分析,填补了国内对于“中正”思想研究的空白,因此在资料和观点上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优素福·格尔达威“中正”思想的提出对于人类的共同发展和世界的持久和平、构建全球伦理、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20世纪伊斯兰世界主要思潮及其文化根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世纪伊斯兰世界主要思潮及其文化根基(论文提纲范文)

(1)中东社会发展问题及其治理方案综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 国外学界对中东社会发展的实证研究
二、 关于中东社会发展问题成因的探讨
三、 解决中东社会发展困境的治理方案
    (一) 经济学治理方案
    (二) 政治学治理方案
    (三) 法律社会学治理方案
    (四) 生物学治疗设想
五、 对中东社会发展及其治理问题的思考
    (一) 中东社会发展的特殊性
    (二) 关于西方治理方案对中东国家适用性的讨论

(2)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国内外研究综述
        0.1.1 国外研究现状
        0.1.2 国内研究现状
    0.2 论文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0.2.1 理论意义
        0.2.2 现实意义
    0.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历史基础
    1.1 伊斯兰现代主义的发展
        1.1.1 哲马鲁丁·阿富汗尼的泛伊斯兰主义思想
        1.1.2 穆罕默德·阿布杜的理性主义思想
        1.1.3 穆罕默德·拉希德·里达的宗教改革思想
    1.2 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的影响
        1.2.1 赛义德·阿布·阿拉·毛杜迪的政治伊斯兰理论
        1.2.2 赛义德·库特布的极端主义思想
        1.2.3 奥萨马·本·拉登的圣战思想
    1.3 黎巴嫩政治宗教的发展现状
        1.3.1 现代黎巴嫩的政治变革
        1.3.2 黎巴嫩各教派的分布状况
        1.3.3 黎巴嫩的对外关系
2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发展历程
    2.1 黎巴嫩的“寂静”萨拉菲主义
        2.1.1 萨勒姆·沙哈尔领导的“寂静”萨拉菲主义
        2.1.2 赛义德·穆罕默德·基比的“寂静”萨拉菲思想
    2.2 黎巴嫩的激进萨拉菲主义
        2.2.1 法特希·雅坎与伊斯兰协会
        2.2.2 赛义德·沙班与伊斯兰统一运动
        2.2.3 达伊·伊斯兰·沙哈尔的激进萨拉菲思想
    2.3 黎巴嫩的圣战萨拉菲主义
        2.3.1 游击联盟
        2.3.2 伊斯兰启示组织
        2.3.3 “基地”组织在黎巴嫩的分支机构
3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3.1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历史地位
        3.1.1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本质
        3.1.2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连续”与“突破”
        3.1.3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现代性特征
    3.2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国内影响
        3.2.1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与什叶派真主党
        3.2.2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跻身逊尼派政治舞台
    3.3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国际影响
        3.3.1 萨拉菲主义与叙利亚内战
        3.3.2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反以活动
        3.3.3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与全球萨拉菲主义的联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穆罕默德·拉希德·里达宗教和政治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四) 本文的重难点、不足与创新点
一、穆罕默德·拉希德·里达的概况介绍
    (一) 拉希德·里达的生平
        1.家庭及早期教育(1865-1897)
        2.青年时期的学习与事业(1897-1914)
        3.一战期间的活动(1914-1918)
        4.一战后到晚年的活动(1918-1935)
    (二) 主要着作
        1.《灯塔月刊》
        2.《穆罕默德·阿卜杜传》
        3.《穆罕默德的启示》
        4.《哈里发制度或至高无上的伊玛目制度》
        5.《基督教评论和论证伊斯兰》
    (三) 思想渊源
        1.遵循罕百里学派的传统
        2.中世纪教法学家思想
        3.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
        4.西方现代思想
二、里达的伊斯兰宗教改革思想
    (一) 认识当时的东西方世界
        1.穆斯林衰落的原因
        2.认识西方文明
        3.支持瓦哈比派复兴
    (二) 改革的理论与原则
        1.继承发扬先辈宗教改革思想
        2.提倡正本清源反对盲目复古
        3.伊斯兰教法改革原则
    (三) 伊斯兰教法改革内容
        1.遵循《古兰经》和圣训
        2.开放“创制”之门,“类比”“公议”的新阐释
        3.区分吉哈德和叛教
        4.经济与社会关系的新阐释
        5.公共福利的新阐释
        6.对女性地位的看法
        7.其他方面
    (四) 伊斯兰教改革的认识与评价
三、里达的政治思想
    (一) 支持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
        1.支持奥斯曼统治的原因
        2.具体表现
    (二) 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
        1.转向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原因
        2.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实践
        3.认识里达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
    (三) 构建“伊斯兰国家”思想
        1.构建“伊斯兰国家”的原因
        2.构建“伊斯兰国家”思想内容
        3.构建“伊斯兰国家”的特点
        4.“伊斯兰国家”思想的认识与评价
    (四) 里达政治思想的认识与评价
四、里达思想对埃及和穆斯林世界的影响
    (一) 阿富汗尼和阿卜杜思想的扬弃
        1.与阿富汗尼改革思想的异同
        2.继承与发扬导师阿卜杜思想
        3.与阿富汗尼、阿卜杜相比里达改革思想的特点
    (二) 推动埃及的现代主义改革与对穆斯林世界的影响
        1.促进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
        2.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3.对埃及的影响及领导了萨拉菲运动
    (三) 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起源探析
        1.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词义辨析
        2.探讨里达思想是否是原教旨主义思想的起源
        3.里达思想是原教旨主义思想理论来源
    (四) 对哈桑·班纳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阿富汗哈扎拉民族主义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哈扎拉人及其早期民族状况
二、哈扎拉民族主义的发展轨迹
    第一阶段:1890—1978年, 哈扎拉民族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1978—1989年, 哈扎拉民族主义快速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1989—2001年, 哈扎拉民族主义深入发展时期。
    第四阶段:2001年以后, 哈扎拉民族主义持续发展时期。
三、哈扎拉民族主义的困境和影响
    (一) 哈扎拉民族主义的困境
    (二) 哈扎拉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四、结语

(5)小国大梦—卡塔尔软实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研究内容
    五、特色和创新点
第一章 软实力定义
    第一节 软硬实力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节 卡塔尔概况
    第三节 卡塔尔软实力资源
第二章 卡塔尔政治价值观软实力
    第一节 社会价值观
        一、温和瓦哈比耶理论
        二、中正主义理论
    第二节 国家形象
        一、构建国内政治自由民主气氛
        二、积极充当地区和国际事务的中东舞台
        三、凸显统治家族的亲和感
第三章 卡塔尔文化软实力
    第一节 教育
        一、教育概况
        二、教育人才引进
    第二节 媒体
    第三节 体育
        一、体育概况
        二、体育外交及成果
第四章 卡塔尔外交政策软实力
    第一节 卡塔尔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平衡外交策略
        二、积极参与人道主义事务
    第二节 对地区事务的积极参与
        一、积极参与区域和国际组织
        二、构建教派间沟通和宗教间对话的平台
        三、参与巴以冲突的解决
    第三节 “阿拉伯之春”后卡塔尔外交的应对
        一、针对非洲的“阿拉伯之春”
        二、针对亚州的“阿拉伯之春”
第五章 卡塔尔软实力的局限性
    第一节 外部制约因素
        一、邻国沙特
        二、隔海相望的伊朗
        三、犹太国以色列
    第二节 内部制约因素
        一、人口结构问题
        二、外籍劳工问题
        三、环境污染因素的制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中国“向西开放”战略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国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写作目标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写作目标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重点和难点
        一、创新点
        二、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解读
    第一节 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背景
    第二节 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内涵
    第三节 中国“向西开放”战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四节 中国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路径和突破口
        一、“一体两翼”构想
        二、中亚——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突破口
第二章 中国“向西开放”战略视角下的伊斯兰世界
    第一节 中国“向西开放”战略视角下的伊斯兰世界鸟瞰
        一、伊斯兰世界的概念
        二、伊斯兰世界的主要特性
        三、伊斯兰世界政治的现代格局
        四、伊斯兰世界社会政治的未来走向
    第二节 伊斯兰世界在中国“向西开放”战略中的独特地位
        一、伊斯兰世界在中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二、伊斯兰世界在中国能源安全中的地位
        三、基于“伊斯兰因素”的伊斯兰世界在中国社会稳定中的地位
第三章 “向西开放”战略视角下的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
    第一节 “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
        一、中国与中亚伊斯兰国家关系
        二、中国与西亚伊斯兰国家关系
        三、中国与非洲伊斯兰国家关系
        四、中国与南亚伊斯兰国家关系
        五、中国与东南亚伊斯兰国家关系
    第二节 “向东看”:伊斯兰世界对中国发展模式的借鉴
        一、伊朗的“向东看”战略
        二、土耳其的“向东看”战略
        三、阿拉伯国家的“向东看”战略
        四、中亚伊斯兰国家的“向东看”战略
        五、非洲伊斯兰国家的“向东看”战略
        六、伊斯兰世界“向东看”的特点及趋势
    第三节 “西向”与“东看”:中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互惠性选择
        一、全球地缘政治的重组与平衡
        二、中国“围魏救赵”的战略选择
        三、伊斯兰世界对中国的战略期盼
        四、东西并举战略下的需要与被需要
    第四节 基于“伊斯兰因素”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挑战
第四章 “向西开放”战略对中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影响与前瞻
    第一节 “向西开放”战略对中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影响
        一、夯实双方战略互信
        二、重构亚非地缘政治
        三、维护世界能源安全
        四、创新世界发展模式
    第二节 “向西开放”战略视角下中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前瞻
        一、和合共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二、西向与东看:中国—伊斯兰世界联盟形成的战略构想
        三、复兴之路:中国梦与穆斯林民族之梦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一带一路”示意图
    附录二 世界穆斯林和伊斯兰国家分布图
    附录三 中国与伊斯兰世界各国建交时间一览表
参考文献
致谢

(7)作为侨易个体的萨义德及其理论形成(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为精神质变的萨义德理论建构:“东方主义”与“理论旅行”
二、观侨取象与察变寻异
三、侨易条件的语境因素:侨易事件的重要性
四、“文明冲突”、“权力话语”抑或“求真之惑”?———以萨义德VS亨廷顿为例
五、二元三维与主体消解

(8)滇西北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释义
        1.1.3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建筑“地区性”研究
        1.3.2 建筑“民族性”研究
        1.3.3 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性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创新点
        1.4.3 论文框架
第2章 多学科交叉融贯的综合性科学研究
    2.1 本章引论
    2.2 建筑学语境中多学科融合综合的方法
        2.2.1 本研究是人居环境系统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 本研究是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性研究
        2.2.3 运用于本论文研究的主要交叉学科及其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性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宏观梳理
    3.1 本章引论
    3.2 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建筑
        3.2.1 “同一地区”与“不同民族”的概念界定
        3.2.2 世界范围的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
        3.2.3 国家范围的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
        3.2.4 地区范围的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
    3.3 同一民族不同地区聚居建筑
        3.3.1 “同一民族”与“不同地区”的概念界定
        3.3.2 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的建筑
        3.3.3 印第安人不同地区的建筑
        3.3.4 中国藏族不同地区的建筑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研究一: 丙中洛怒、藏、傈僳等民族之村落
    4.1 本章引论
    4.2 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的典型案例-云南怒江贡山丙中洛
        4.2.1 云南省: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4.2.2 怒江州:滇西北不同民族聚居的代表地区
        4.2.3 贡山县丙中洛乡:“同一民族不同地区聚居”地区
    4.3 丙中洛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4.3.1 丙中洛的地区多样性
        4.3.2 丙中洛的民族多样性
        4.3.3 丙中洛的文化多样性
        4.3.4 丙中洛的民族建筑独特性
    4.4 丙中洛不同民族聚居地村落研究
        4.4.1 村落选点分析
        4.4.2 村落案例分析
        4.4.3 Ι类村落:怒江东岸半山河滩集中型
        4.4.4 Ⅱ类村落:乡镇府驻地附近的大型半山集中型
        4.4.5 Ⅲ类村落:离乡政府驻地较远的半山组团型
        4.4.6 Ⅳ类村落:人口少,民居分散的小型半山分散型
        4.4.7 Ⅴ类村落:沿主要交通道路分布的半山线型
        4.4.8 丙中洛村落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研究二: 丙中洛怒、藏、傈僳等民族之民居和宗教建筑
    5.1 本章引论
    5.2 Ι类村落民居
        5.2.1 伍里傈僳、怒、藏等民族民居
        5.2.2 扎那桶怒、傈僳族民居
        5.2.3 查腊怒族民居
    5.3 Ⅱ类村落民居
        5.3.1 丙中洛村藏族、傈僳族民居
        5.3.2 东风藏、怒、傈僳族民居
    5.4 Ⅲ类村落民居
        5.4.1 青那怒、独龙族民居
        5.4.2 双拉怒族民居
    5.5 Ⅴ类村落民居
        5.5.1 重丁怒族、藏族民居
        5.5.2 尼打丹怒族、藏族民居
    5.6 Ⅳ类村落民居及拓展延伸研究
        5.6.1 四季桶独龙族民居
        5.6.2 捧当乡迪麻洛藏族、怒族民居
        5.6.3 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松塔村怒族民居
    5.7 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建筑对比研究
        5.7.1 民居案例分析
        5.7.2 研究小结
    5.8 丙中洛不同民族聚居地典型宗教建筑案例研究
        5.8.1 天主教堂
        5.8.2 基督教堂
        5.8.3 藏传佛寺
        5.8.4 宗教建筑对比分析
        5.8.5 研究小结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同一民族不同地区聚居研究一: 云南藏族在香格里拉、德钦等地之村落
    6.1 本章引论
    6.2 同一民族不同地区聚居的典型案例:云南藏族
        6.2.1 我国藏族的起源、文化及分布概况
        6.2.2 我国藏族的建筑概况
        6.2.3 云南藏族的分布与特点
    6.3 云南藏族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6.3.1 云南藏族的地区性分布
        6.3.2 云南藏族的民族性特色
        6.3.3 云南藏族的文化性变异
        6.3.4 云南藏族的建筑多样性
    6.4 云南藏族不同地区聚居村落案例研究
        6.4.1 村落选点分析
        6.4.2 云南藏族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独克宗(编号:F 线)
        6.4.3 通往西藏的西北线不同村落(编号:G 线)
        6.4.4 通往川藏的东北线不同村落(编号:H 线)
        6.4.5 通往丽江的东南线不同村落(编号:J 线)
        6.4.6 通向怒江的西线不同村落(编号:K 线)
        6.4.7 云南藏族村落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同一民族不同地区聚居研究二:云南藏族在香格里拉、德钦等地之民居和宗教、土司建筑
    7.1 本章引论
    7.2 F 线民居:独克宗古城藏族民居
        7.2.1 独克宗古城北门街藏族民居
    7.3 G 线民居:通往西藏的西北线不同村落藏族民居
        7.3.1 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满村汤堆上组藏族民居(村落编号:G1)199
        7.3.2 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满村开古组藏族民居(村落编号:G2)
        7.3.3 香格里拉县尼西乡幸福村形朵组藏族民居(村落编号:G3)
        7.3.4 香格里拉县尼西乡幸福村奔东组藏族民居(村落编号:G4)
        7.3.5 香格里拉县尼西乡幸福村开香组藏族民居(村落编号:G5)
        7.3.6 香格里拉县奔子栏镇夺通村夺通组藏族民居(村落编号:G6)207
        7.3.7 香格里拉县五境乡泽通村吉仁水藏族民居(村落编号:G7)
        7.3.8 德钦县云岭乡斯农村一组藏族民居(村落编号:G8)
        7.3.9 德钦县燕门乡石底村众三组藏族民居(村落编号:G9)
        7.3.10 德钦县燕门乡茨中村藏族民居(村落编号:G10)
    7.4 H 线民居:通往川藏的东北线不同村落藏族民居
        7.4.1 香格里拉县格咱乡翁水村泽央组藏族民居(村落编号:H1)
        7.4.2 香格里拉县东旺乡跃进村普路组藏族民居(村落编号:H2)
        7.4.3 香格里拉县东旺乡新联村比虾组藏族民居(村落编号:H3)
    7.5 J 线民居:通往丽江的东南线不同村落藏族民居
        7.5.1 香格里拉县建坛镇红坡村吾日组藏族民居(村落编号:J1)225
        7.5.2 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联合村藏族民居(村落编号:J2)
        7.5.3 香格里拉县洛吉乡尼汝村藏族民居(村落编号:J3)
        7.5.4 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安南村藏族民居(村落编号:J4)229
    7.6 K 线民居:通向怒江的西线不同村落的藏族民居
        7.6.1 怒江州贡山县捧当乡迪麻洛村藏族民居(村落编号:K1)
        7.6.2 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丙中洛村藏族民居(村落编号:B1)230
        7.6.3 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东风村藏族民居(村落编号:B2)
    7.7 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建筑对比研究
        7.7.1 民居案例分析
        7.7.2 民居案例对比研究
    7.8 云南藏族不同地区聚居典型宗教建筑及土司府邸案例研究
        7.8.1 宗教建筑
        7.8.2 土司建筑
    7.9 本章小结
第8章 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表现分析
    8.1 本章引论
    8.2 自下而上的“村落-民居-宗教和典型建筑”关联表现分析
        8.2.1 自下而上的生长系统
        8.2.2 基础层:村落
        8.2.3 支撑层:民居
        8.2.4 核心层:宗教及典型建筑
    8.3 自物质而精神的人与“天、地”,人与“人、神””关联表现分析
        8.3.1 自物质而精神的思维系统
        8.3.2 物质层:“人-天”关系与“人-地”关系
        8.3.3 精神层:“人-人”关系与“人-神”关系
    8.4 历时性关联表现分析
        8.4.1 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之丙中洛建筑更新
        8.4.2 同一民族不同地区聚居之云南藏族建筑更新
        8.4.3 历时性影响因子
    8.5 互动关联的立体模型研究
        8.5.1 生长系统
        8.5.2 思维系统
        8.5.3 立体模型
        8.5.4 案例验证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
    9.1 研究总结
    9.2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图表说明
致谢
附录 A 滇西北民族聚居地建筑测绘图(选样)
附录 B 调研测绘家庭问卷(选样)
附录 C 丙中洛怒、藏、傈僳等民族家庭调查问卷(选样)
附录 D 云南藏族在东旺乡不同村落家庭调查问卷(选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试论变革时代中东穆斯林世界社会政治思潮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四、各章节安排
第一章 变革中的国际环境及其对中东穆斯林世界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体系的变化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危机
    第三节 美国中东外交政策的变化
第二章 中东穆斯林世界社会政治思潮的新变化及其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节 中东穆斯林世界社会政治思潮的新变化
    第二节 "中间主义"思潮及中东穆斯林世界社会政治思潮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章 中东主要穆斯林国家政治实践中的变化
    第一节 土耳其政治实践中的变化
    第二节 埃及政治实践中的变化
    第三节 沙特阿拉伯政治实践中的变化
    第四节 伊朗政治实践中的变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优素福·格尔达威“中正”思想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关于论文的选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资料来源
    三、写作思路、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优素福·格尔达威博士的生平简介
    第一节 家庭出生及教育背景
    第二节 动荡时代与不凡经历
    第三节 学术着作及社会活动
第二章 优素福·格尔达威"中正"思想的渊源
    第一节 《古兰经》与圣训
    第二节 近现代着名思想家的影响
第三章 优素福·格尔达威的"中正"思想的内涵及基本特点
    第一节 格尔达威"中正"思想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格尔达威"中正"思想的内涵
        一、坚持信仰的中正:谨守中道 反对极端
        二、实践行为的中正:知行合一 两世并重
        三、履行社会的中正:不偏不倚 公正和谐
    第三节 格尔达威博士"中正"思想的基本特点
        一、不同角度,多层次全面理解伊斯兰
        二、平衡稳定,与时俱进
        三、遵古维新相结合,重启创制共创新
        四、立足"中正"看世界
第四章 优素福·格尔达威的"中正"思想的影响及意义
    第一节 "中正"思想的当代影响
    第二节 格尔达威"中正"思想的现实意义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四、20世纪伊斯兰世界主要思潮及其文化根基(论文参考文献)

  • [1]中东社会发展问题及其治理方案综论[J]. 冯璐璐.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20(05)
  • [2]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研究[D]. 王梦婷. 辽宁大学, 2020(01)
  • [3]穆罕默德·拉希德·里达宗教和政治思想研究[D]. 李娜.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18(09)
  • [4]阿富汗哈扎拉民族主义探析[J]. 李琼. 世界民族, 2017(01)
  • [5]小国大梦—卡塔尔软实力研究[D]. 杨林. 西北大学, 2016(05)
  • [6]中国“向西开放”战略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研究[D]. 马良成. 云南大学, 2015(09)
  • [7]作为侨易个体的萨义德及其理论形成[J]. 叶隽.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8]滇西北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研究[D]. 吴艳. 清华大学, 2012(07)
  • [9]试论变革时代中东穆斯林世界社会政治思潮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D]. 王冲.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2010(02)
  • [10]优素福·格尔达威“中正”思想初探[D]. 周丽娅. 西北大学, 2009(08)

标签:;  ;  ;  ;  ;  

20世纪伊斯兰世界的主要思潮及其文化基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