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后镇痛对剖宫产病人胃肠道动力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郑基和[1](2021)在《胃肠三针调神针法治疗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直接表现为胃肠蠕动减少,又因个体差异常而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秘、发热以及失眠等消化道以及全身症状。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可以增强产妇的营养,改善免疫力,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促进子宫复旧以及术口愈合,更有利于母乳喂养,减少盆腹腔脏器粘连等。靳三针治疗胃肠道类疾病已经积累非常多的临床经验,且结合靳三针独特的调神针法,临床疗效确切。本研究通过比较“靳三针”穴组中的“胃肠三针”结合调神针法和中药热奄包治疗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胃肠三针”结合调神针法对改善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优势,为临床针灸治疗本病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把符合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的64例受试者,运用SPSS 23.0生成的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按纳入先后顺序依次入组,分成调神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调神组予针刺四神针(四神Ⅰ针、四神Ⅱ针、四神Ⅲ针、四神Ⅳ针)、定神针(印堂、阳白)、智三针(神庭、本神)、胃三针(中脘、内关、足三里)、肠三针(关元、天枢、上巨虚),采用快速破皮缓慢进针法进针,行调神针法以及导气同精手法。每次治疗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手法1次,在上巨虚穴行捻转泻法、足三里穴行捻转补法,余穴行导气同精法(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对照组予加热后温度保持在35~45℃的中药热奄包放置于受试者的上腹部,热奄包应覆盖中脘穴、神阙穴、双侧天枢穴。两组受试者每天治疗1次,总共治疗4天,于治疗前及治疗4次后记录并整理两组受试者胃肠道症状各项及综合评分,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将两组受试者的年龄、孕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产前BMI指数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将两组受试者的胃肠道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两组基线资料组间具有可比性。2.在治疗后,术后肠鸣音首次出现及恢复正常、首次排气以及首次排便时间,两组数据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受试者治疗后排气、排便积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调神组术后肠鸣音首次出现、恢复正常、首次排气以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说明调神组治疗方案的确可以促进剖宫产术后排气、排便,加快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3.两组受试者治疗后腹胀、腹痛评分组间和组内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调神组腹胀、腹痛评分下降幅度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治疗后胃肠道症状积分组间、组内以及差值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积分均有所下降,调神组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积分差值下降要明显于对照组,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以有效的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而调神组治疗方法更有利于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4.在临床疗效上,调神组治愈9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总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胃肠三针调神针法改善剖宫产术后受试者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更加显着。结论:胃肠三针调神针法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受试者的效果显着,可有效缓解受试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从而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受试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加快康复进程,是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敏[2](2021)在《昂丹司琼预防静脉镇痛下剖宫产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行剖宫产术的患者被认为是恶心呕吐的高危人群,目前对其术后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昂丹司琼尚不明确。本课题将研究对于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剖宫产患者,预防性使用昂丹司琼是否影响其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发生程度,同时评估患者术后满意度,以明确是否需要对其预防性使用昂丹司琼。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经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前患者均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400例患者,ASA分级I-II级,年龄18-45岁,单胎妊娠且孕周为36-41周,禁饮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无心、肝、肾、神经等功能异常,无过敏史,术前24小时内未使用止吐药物,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依据SPSS 25.0产生的随机数字,将符合纳排标准的400名患者随机分为昂丹司琼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昂丹司琼组:在手术结束前5分钟给予2 ml(4mg)昂丹司琼静脉注射,并在PCIA泵中加入8 mg昂丹司琼;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5分钟静脉注射2 ml 0.9%生理盐水,PCIA泵中不加昂丹司琼。(PCIA配制方法:舒芬太尼1.5μg/kg,以0.9%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至100 ml,首次量2 ml、持续量2 ml/h、自控给药量2 ml/次,间隔时间15 min)。数据分析时,再对400例纳入对象依据术后恶心呕吐管理共识指南推荐的术后恶心呕吐高危因素划分亚组进行亚组分析。高危因素包括年轻女性(≤50岁)、非吸烟者、晕动病史和/或术后恶心呕吐病史、阿片类药物使用、早期孕吐史,每有一个高危因素计1分,因剖宫产患者得分至少为3分,故根据评分划分为三个亚组:3分组、4分组、5分组。术前收集一般资料(年龄、身高、BMI、孕周),术中记录手术时间、输液量、失血量、腰麻药液用量、PCIA泵中舒芬太尼用量,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6 h、24 h NRS疼痛评分、术后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与严重程度,术后恶心呕吐控制满意度。结果1.昂丹司琼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身高、BMI、孕周)及术中情况(手术时间、输液量、失血量、腰麻药液用量、PCIA泵中舒芬太尼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恶心呕吐高危因素评分划分的三个亚组在人数分布上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昂丹司琼组与对照组患者6 h、24 h NR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一般为轻、中度。各亚组(3分组、4分组、5分组)中昂丹司琼组与对照组患者在6 h、24 h NRS评分上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一般为轻、中度。3.昂丹司琼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3.00%,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程度一般为轻、中度。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发生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3分组、4分组、5分组)中昂丹司琼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8.57%、16.67%、10.87%,发生程度一般为轻、中度;对照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2.50%、12.20%、15.22%,发生程度一般为轻、中度,各亚组中昂丹司琼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发生程度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昂丹司琼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术后恶心呕吐的控制基本是满意的,且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控制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3分组、4分组、5分组)中昂丹司琼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术后恶心呕吐控制基本也是满意的,且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400例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剖宫产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预防性给予昂丹司琼没有降低其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发生程度,同时也并不影响其术后满意度,故对于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剖宫产患者,本研究认为可以考虑不预防性使用昂丹司琼。
黄琬苹[3](2021)在《针灸防治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对各种针灸疗法的防治效果进行排序,并评出最优选择,以期为临床防治工作优化方案。方法:对 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EBSCO)、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CBM)进行检索。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0年6月。根据已拟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Cochrane Risk-of-Bias tool(ROB 2.0)对进行文献风险偏倚评估评价。采用STATA和OpenBUGS进行干预网络图的绘制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章129篇,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术后疼痛的治疗、术后缺乳的预防、术后出血的预防、术后尿潴留的治疗等6个方面,共7项结局指标经行了研究。(1)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预防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一共包含了10种干预措施:常规护理、针刺、穴位注射、穴位按摩、艾灸、电针、耳穴压豆、穴位埋线、穴位敷贴、针灸联合疗法。疗效排名前三的依次是:针灸联合疗法、穴位埋线、穴位按摩。(2)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一共包含了5种干预措施:常规护理、针刺、穴位注射、穴位敷贴、针灸联合疗法。疗效最好的是针灸联合疗法。(3)术后24hVAS评分(治疗术后疼痛):一共包含了 7种干预措施:西药、假针刺、常规护理、耳穴压豆、针灸西药联合疗法、针灸联合疗法、电针。疗效最好的是针灸西药联合疗法,单一疗法最好的是电针。(4)泌乳始动时间(预防术后缺乳):一共包含了 8种干预措施:常规护理、耳穴压豆、针灸联合疗法、电针、穴位埋线、穴位按摩、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疗效排名前三的干预措施依次是:穴位按摩、针灸联合疗法、穴位埋线。(5)术后24h泌乳量评分(预防术后缺乳):一共包含了 5种干预措施:穴位按摩、穴位敷贴、针灸联合疗法、耳穴压豆、常规护理。疗效排名前三的干预措施依次是:穴位按摩、穴位敷贴、针灸联合疗法。(6)术后24h出血量(预防术后出血):一共包含了 4种干预措施:针灸西药联合疗法、艾灸、穴位敷贴、西药。疗效最好的是针灸西药联合疗法,其次是艾灸。(7)术后尿潴留有效率(治疗术后尿潴留):一共包含了 8种干预措施:针灸联合疗法、穴位注射、电针、针灸西药联合疗法、艾灸、耳穴压豆、西药、常规护理。疗效排名前三的干预措施依次是:针灸联合疗法、穴位注射、电针。结论:针灸疗法治疗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有良好的效果,其中促进胃肠排气,预防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最佳选择是针灸联合疗法,最佳单一疗法是穴位埋线;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最佳选择也是针灸联合疗法;缩短泌乳时间的最佳方案是穴位按摩,增加泌乳量最佳的也是穴位按摩;治疗术后疼痛最佳的选择是针灸西药联合疗法;预防术后出血,效果最好的是针灸西药联合疗法,最好的单一疗法是艾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的最佳选择是针灸联合疗法,最好的单一疗法是穴位注射。在某项具体指标上,联合疗法不一定仍获得叠加效应,具有更好的疗效。由于文章质量、临床研究的局限性和针灸疗法的复杂性,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申玉立[4](2021)在《针刺对经腹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针刺治疗对经腹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为针刺促进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集来源于江苏省中医院妇科病区住院病人,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54例,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均予术后常规治疗(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足三里、血海、丰隆、合谷、太冲以及内关针刺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指标,包括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恶心呕吐评分、腹胀腹痛评分、术后发热情况、腹部切口愈合情况、胃泌素变化及血常规、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2例,每组25例。其中,治疗组中因个人因素而脱落2例,对照组中因不符合纳入标准脱落2例。1.一般情况:包括患者年龄,身高,BMI指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指标:(1)观察患者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及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2)观察首次排便时间,发现治疗组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2天腹胀评分相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腹胀评分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腹痛评分相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腹痛评分比较,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1),术后第3天两组腹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1-2天,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术后腹痛程度均有改善,术后第2天腹痛评分表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术后第3天两组的腹痛程度相当;(5)术后第1天、第2天的恶心呕吐评分,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显着差异;术后第3天恶心呕吐评分,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情况;(6)治疗组术后发热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1),说明针刺可以减少术后发热率;(7)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统计学意义(P>0.05);(8)血清胃泌素水平:治疗后,治疗组胃泌素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治疗可增强胃肠动力。3.疗效判定: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说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发生方面:治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均无明显不适症状的发生且术后血常规、肾功能等相关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研究实验具有可靠性、安全性。结论:针刺疗法临床疗效显着,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尽早恢复患者的术后胃肠道生理功能,在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可以缩短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有利于缓解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在减少术后发热等方面疗效显着,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李霞[5](2021)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蛋白质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蛋白质水平的影响及其对术后快速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肛肠科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5例,年龄25~75岁,ASA分级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TEAS组(T组)和假刺激组(S组)。T组患者在术前1天于合谷(LI4)、内关(PC6)、足三里(ST36)、上巨虚(ST37)、下巨虚(ST39)、三阴交(SP6)穴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30min,手术当天在麻醉诱导开始前、切皮开始时、手术结束时分别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30min,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继续在相同穴位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次30min。S组患者在与T组相同穴位、相同时点给予假刺激,观察并记录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变化情况;记录患者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后(T2)、切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变化情况;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的食欲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第1天、第3天两组患者TP、ALB、PA和TRF均较术前1天显着下降(P<0.05),在术后第7天,T组TP、ALB、PA和TRF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而S组仍低于术前基础值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第3天、第7天T组患者TP、ALB、PA和TRF均明显高于S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室时(T0)相比,在麻醉诱导后(T1)S组患者心率(HR)下降更显着(P<0.05),在切皮时(T3)及手术结束时(T4)两组患者心率(HR)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在麻醉诱导后(T1)和手术结束时(T4)较入室时(T0)降低更显着(P<0.05),且S组平均动脉压(MAP)在切皮时(T3)也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在插管后(T2)和拔管后(T5)较T组升高更显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进食流质饮食时间均较S组显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的食欲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T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均较S组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口感染、切口裂开以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蛋白质水平,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董晨阳[6](2020)在《术前应用地塞米松对胃肠外科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大多数患者进行腹部的手术尤其是涉及胃肠道的手术之后,通常会经受一次短暂性的胃肠道动力受损。我们进行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术前通过静脉注射小剂量的地塞米松是否可以促进经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术后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方法:在这项单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中,我们共研究了 126例因行电子胃肠镜检查发现恶性或者良性病理但需要进行外科手术而且患者本人自愿选择接受开放进行胃肠道手术或者行腹腔镜辅助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年龄为18-80岁)。在麻醉诱导下,通过给予治疗组患者(n=64)静脉注射8 mg地塞米松,而对照组患者(n=62)给予静脉注射等计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的相关指标。结果:我们发现治疗组即在麻醉诱导时通过静脉单次注射小剂量(8 mg)地塞米松的患者在术后恢复中,肠道通气恢复的平均时间显着地减少,其恢复通气的时间平均缩短了约8小时(p<0.05)。并且我们还发现地塞米松组的患者在手术后第三天腹胀情况明显好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且地塞米松组患者对于流质饮食的耐受时间更短(p<0.01)。但两组之间在其它次要结局方面没有表现出显着地差异,其它次要结局包括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首次排便的时间。结论:在麻醉诱导时经静脉单次注射小剂量(8 mg)地塞米松可以显着减少胃肠道术后患者肠道通气的恢复时间,改善72小时时患者的腹胀情况,并提高患者对流质饮食的耐受性。尽管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我们的结果,但我们建议在胃肠道手术患者本身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广泛地在麻醉诱导时通过静脉单次注射小计量(8mg)地塞米松来改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
艾娟[7](2020)在《预防性服用加巴喷丁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预防性服用加巴喷丁抑制中枢和外周神经敏化的产生,可能改善术后疼痛。相关研究表明预防性服用加巴喷丁可能减少术后的恶心呕吐从而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这可能在结直肠手术的术后快速康复中有一定的优势。预防性服用加巴喷丁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镇痛管理的影响还未见相关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预防性服用加巴喷丁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疼痛满意度、术后恶心呕吐和康复质量,以及对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和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探讨加巴喷丁预防性口服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和术后康复的效果,为此类手术实施预防性镇痛和促进术后康复提供较新的临床依据。内容与方法1.将47例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安慰剂组(placebo group,P组)和加巴喷丁组(gabapentin group,G组),P组则给予含有维生素B的相同颜色和大小的胶囊,G组手术前一晚和手术诱导前2小时分别口服600mg加巴喷丁。2.主要观察指标.:术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3、4、6、12、24、48、72h至出院前每天的VAS评分,术后镇痛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术后恶心呕吐(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和补救镇痛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患者疼痛满意度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术后15项恢复质量评分(the 15-item quality of recovery,QoR-15),术后肠蠕动时间、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Ramsay镇静评分,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呼吸频率(respiratory frequency,RR)和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和不良反应等。结果1.与P组比较,G组在术毕至出院前10d内静息VAS评分(P=0.015)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32),在9d内运动时VAS评分显着降低(P=0.006)。与P组比较,G组出院前9d内患者NRS评分显着升高(P=0.000)。2.与P组比较,G组可降低患者术后48h阿片类药物消耗量(P=0.011)。G组恶心发生率为14%,P组恶心发生率32%,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74)。但G组可降低术后补救镇吐的发生率(P=0.047)。3.与P组比较,G组可提高患者术后12d内QoR-15评分(P=0.022),可降低患者术后肠蠕动时间(P=0.032)、排气时间(P=0.033)和排便时间(P=0.011)。与P组比较,G组可降低术中瑞芬太尼总用量(P=0.036)和气管插管后10分钟时的HR(P=0.031),但两组丙泊酚总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预防性服用加巴喷丁可以降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急性疼痛评分并提高患者疼痛满意度2.预防性服用加巴喷丁可以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和补救镇吐发生率,以及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曾举[8](2020)在《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我国剖宫产率约37%,剖宫产术后疼痛可达中至重度疼痛,目前的镇痛方式不能完全解决剖宫产术后疼痛问题。多模式镇痛是目前剖宫产手术后镇痛领域的研究热门,该模式采用多种途径、多种药物结合的方式来实现镇痛互补,降低部分镇痛药物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多模式镇痛方式,对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具有重要作用。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年龄均在2035岁之间,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纳布啡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2h、24h、48h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情况;观察术后Ramsay镇静评分、VAS疼痛评分、BCS舒适度评分、血儿茶酚胺水平、血清致痛因子IL-17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术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情况。结果1.两组产妇术后的血压及心率水平趋于稳定,处于正常范围内;与术前血压及心率情况相比,对照组产妇术后12h、24h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有略微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血压相比,对照组产妇术后12h、24h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产妇术后48h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高于术后12h、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产妇术后12h、24h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略微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产妇术后24h、48h时间点与术后12h对比,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5);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48h时间点VAS疼痛评分低于术后12h、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产妇术后48h时间点与术后12h比较,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12h时间点BCS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照组产妇术后12h、24h时间点与术前对比,血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显着(P<0.05);两组产妇术后12h血儿茶酚胺水平对比,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照组产妇术后12h、24h血清致痛因子IL-17水平升高,与术前对比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12h、24h血清致痛因子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对照组产妇术后48h血清致痛因子IL-17水平与术后12h、24h对比,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5)。7.对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稍高于观察组的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产妇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能够维持血压和心率处于正常水平,并镇静适宜,在改善术后疼痛程度上效果显着,为产妇提供更舒适的术后康复体验,有助于维持血儿茶酚胺水平及血清IL-17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党秋华[9](2020)在《莱菔汤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口服莱菔汤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人胃肠道功能和炎症因子(WBC、LYM、CRP、IL-6)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普外科因胆囊结石并胆囊炎在全麻下行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的患者共计58例,通过抽取随机数字信封随机分组,剔除5例不合格病例,试验组为27例(西医基础治疗+莱菔汤),对照组为26例(西医基础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外科常规护理,禁食水,抗感染补液等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患者于手术后6小时后予以莱菔汤口服,记录两组数据。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基线数据分析,比较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既往腹腔镜手术史等方面有无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一天的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数的变化;比较两组的治愈率。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既往腹腔镜手术史均无显着统计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莱菔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都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间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数术后第一天与术前差值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间C-反应蛋白、白介素-6术后第一天与术前差值有显着差异(P<0.05);4、莱菔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障碍治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莱菔汤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能改善胃肠功能障碍症状,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口服莱菔汤对腔镜胆囊术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数、C-反应蛋白、白介素-6炎性指标的影响尚不明确。
刘洋[10](2019)在《持续静脉镇痛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病人采用自控镇痛(PCA)持续静脉镇痛和分次给予镇痛药物两种方法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2月于本科室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术毕自愿申请使用PCA的病人50例纳入试验组,拒绝使用PCA的病人5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胃肠道恢复各指标,如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腹痛评分,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首次进食后有无不适、腹胀发生率、应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的比率、达到出院标准的时间等。[结果]试验组病人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腹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开腹手术和微创手术病人的术后疼痛情况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于开放手术后未使用PCA的病人,其术后疼痛评分均高于使用PCA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微创手术后未使用PCA的病人,其术后疼痛评分均高于使用PCA的病人,其胃肠功能恢复各指标均优于使用PCA的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A的镇痛在提供镇痛效果的同时,可能存在延长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建议对于开放手术后的病人应尽早使用PCA,在保证镇痛效果的前提下,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而对于微创手术后的病人,则不建议早期使用PCA,以减少胃肠功能恢复延迟的情况。
二、术后镇痛对剖宫产病人胃肠道动力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术后镇痛对剖宫产病人胃肠道动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胃肠三针调神针法治疗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现代医学研究 |
1.1.1 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概念及影响 |
1.1.2 现代医学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
1.1.3 西医预防和治疗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措施 |
1.2 祖国医学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认识 |
1.2.1 历代医家对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
1.2.2 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因病机及发病机理 |
1.2.3 中医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 |
1.3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样本量估算 |
2.1.2 病例来源 |
2.1.3 诊断标准 |
2.1.4 纳入标准 |
2.1.5 排除标准 |
2.1.6 剔除标准 |
2.1.7 脱落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分组及分组方法 |
2.2.2 工具选择 |
2.2.3 治疗方法 |
2.2.4 意外情况处理 |
2.3 疗效观察 |
2.3.1 一般资料观察 |
2.3.2 主要观察指标 |
2.3.3 次要观察指标 |
2.4 数据整理及统计学分析 |
2.5 临床试验流程图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
3.1.1 两组受试者年龄对比 |
3.1.2 两组受试者孕周对比 |
3.1.3 两组受试者手术时间对比 |
3.1.4 两组受试者麻醉时间对比 |
3.1.5 两组受试者产前BMI指数对比 |
3.1.6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胃肠道症状积分对比 |
3.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2.1 两组受试者肠鸣音首次出现及恢复正常时间对比 |
3.2.2 两组受试者治疗后首次排气时间对比 |
3.2.3 两组受试者治疗后排气、排便积分 |
3.2.4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腹胀评分对比 |
3.2.5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腹痛评分对比 |
3.2.6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积分对比 |
3.2.7 临床疗效对比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结果分析 |
4.1.1 治疗后肠鸣音首次出现及恢复正常时间 |
4.1.2 治疗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积分 |
4.1.3 治疗前及治疗后腹胀、腹痛评分对比 |
4.1.4 治疗前及治疗后胃肠道症状积分对比 |
4.2 针灸治疗选穴依据及调神针法 |
4.2.1 针刺治疗的依据 |
4.2.2 针刺治疗选穴依据 |
4.2.3 针刺手法运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附件 |
(2)昂丹司琼预防静脉镇痛下剖宫产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语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
1.2 仪器和药品 |
1.3 麻醉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技术路线图 |
1.6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2.2 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
2.3 术后恶心呕吐高危因素评分分组 |
2.4 患者 NRS 疼痛评分比较 |
2.5 患者 PONV 发生情况比较 |
3.讨论 |
3.1 舒芬太尼对 PONV 的影响 |
3.2 PONV 发生情况分析 |
3.3 PONV 原因分析 |
3.4 创新与不足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椎管内麻醉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防治的临床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
(3)针灸防治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文献检索 |
1.1 检索数据库 |
1.2 检索词 |
1.3 检索策略 |
1.4 检索时间 |
1.5 文献筛选 |
1.6 数据提取 |
1.7 文献风险偏倚评估 |
1.8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3 文献风险偏倚评估 |
2.4 干预措施网络图 |
2.5 网状meta分析 |
3 讨论 |
3.1 西医认识 |
3.2 中医认识 |
3.3 纳入特征与质量评估 |
3.4 穴位分析 |
3.5 干预分析 |
3.6 局限性分析 |
3.7 展望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针刺对经腹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西医学对经腹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 |
1.1 胃肠运动的生理调节 |
1.2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学分析 |
1.3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的治疗和研究进展 |
2. 中医对行经腹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 |
2.1 胃肠功能的中医认识 |
2.2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 |
2.3 中医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和研究进展 |
3. 总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手术指征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中止、剔除标准 |
1.7 不良事件及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3. 观察指标 |
3.1 一般情况 |
3.2 临床疗效指标 |
3.3 疗效判定标准 |
3.4 安全性指标 |
4. 统计学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一般资料比较 |
5.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
5.3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时间比较 |
5.4 两组患者术后D1、D2、D3腹胀评分比较 |
5.5 两组患者术后D1、D2、D3腹痛评分比较 |
5.6 两组患者术后D1、D2、D3恶心呕吐评分比较 |
5.7 术后发热情况的比较 |
5.8 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的比较 |
5.9 检测术前、术后第3天胃泌素水平比较 |
第三部分 分析讨论 |
1. 立项依据 |
1.1 针刺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依据 |
1.2 针刺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优势 |
2.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3. 结论 |
4. 创新之处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蛋白质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针刺在腹部外科患者快速康复中的作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6)术前应用地塞米松对胃肠外科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设计和方法 |
第3章 结果 |
第4章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地塞米松在外科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预防性服用加巴喷丁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
1.1 预防性镇痛研究进展 |
1.2 预防性应用加巴喷丁对患者术后疼痛和阿片类药物消耗量的影响 |
第二部分 预防性服用加巴喷丁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 |
2.1 药品与仪器 |
2.1.1 药品 |
2.1.2 仪器设备 |
2.2 研究对象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终止标准 |
2.2.4 脱落标准 |
2.3 试验分组 |
2.4 围术期麻醉管理 |
2.5 数据采集 |
2.6 数据处理方法 |
2.7 结果 |
2.8 讨论 |
全文总结 |
一、结论 |
二、后续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和中英文对照表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8)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剖宫产术后镇痛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莱菔汤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研究内容与方法 |
3.统计方法 |
4.质量控制 |
5.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持续静脉镇痛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试验组 |
1.2.2 对照组 |
1.3 观察指标 |
1.3.1 腹痛评分 |
1.3.2 肠鸣音恢复时间 |
1.3.3 首次排气、排便时间 |
1.3.4 其他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指标比较(见表2) |
2.2 开放手术和腔镜手术后病人恢复指标的比较 |
3 讨论 |
4 小结 |
四、术后镇痛对剖宫产病人胃肠道动力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胃肠三针调神针法治疗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郑基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昂丹司琼预防静脉镇痛下剖宫产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D]. 杨敏. 延安大学, 2021(11)
- [3]针灸防治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D]. 黄琬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针刺对经腹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D]. 申玉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蛋白质水平的影响[D]. 李霞.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6]术前应用地塞米松对胃肠外科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D]. 董晨阳. 山东大学, 2020(02)
- [7]预防性服用加巴喷丁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D]. 艾娟.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8]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D]. 曾举.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9]莱菔汤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D]. 党秋华.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持续静脉镇痛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J]. 刘洋. 循证护理,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