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加入WTO纺织服装业应对措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庆君[1](2020)在《中国棉花进口双关税政策效果评价与模拟研究》文中认为自从农产品贸易被纳入WTO谈判议程以来,农产品市场准入政策就成为谈判的重要内容。自2005年5月起,我国对进口棉花实行双关税政策,即89.4万吨税率为1%的关税配额加一定数量的滑准税配额,对配额外棉花征收40%的固定关税。由于我国棉花长期供不应求,且进口数量往往超出配额量,仅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有学者指出关税配额和滑准税并非有效率的政策工具,应该彻底取消。近年来我国棉花产业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国家加大了对棉花生产者的支持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补贴保障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生产;二是棉花产业发展从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确立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在国内补贴背景下,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使棉花及相关产业在开放经济环境中受益,从而增加国家整体经济福利,这对完善我国棉花贸易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本文分别利用质性访谈法和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对我国棉花进口关税政策的效果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分析,并对我囯棉花关税政策优化方向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双关税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抑制我国棉花生产成本的上涨,因此不能很好的实现稳定国内棉花生产、保障棉农收益的既定目标;滑准税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低质低效的棉花生产。第二,双关税政策的效果受国内支持政策的影响显着。双关税政策执行之初有效抑制了棉花的大量进口,平抑了棉花市场价格波动,还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棉花进口结构和国内棉花资源配置。但是随着国内棉花支持政策的调整,双关税政策产生了一系列负效应,这种负效应在国内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时期最为严重。第三,在目标价格补贴时期,双关税政策发挥了较好的政策效果。目标价格补贴保障了棉农收益,同时国内棉花价格形成回归市场,这一时期的双关税政策有效平衡了棉农和纺织企业的利益,既让纺织企业获得较低税率的进口棉花以保障生产,又限制了棉花大量进口。第四,双关税政策的调整要视目标价格补贴标准而定。首先确定引导棉花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合理目标价格,并以此锚定关税税率的上限,然后以追求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为目标优化双关税政策。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短期内可以继续保留双关税政策,适当降低滑准税税率。按照WTO规则要求制定合理的目标价格,并以此作为确定滑准税率上限的前提;长期内逐步取消双关税政策,实行单一、透明的关税政策。第二,完善棉花调控政策体系,优化政策组合配置,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棉花价格形成机制,强化对价格风险预防和监控。第三,推进国内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产棉花竞争力;同时努力改善贸易环境,拓宽进口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卢灿生[2](2020)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纺织服装业是民生产业,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型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开放六个方面,论述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纺织服装行业是整个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整个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意义。本文第一章论述了选题的背景、选题的意义,研究的难点、方法和技术等,第二章回顾了指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这是制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政策依据之一。第三章分析了纺织服装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接下来的各章是对已有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效果、市场状况的评价,以及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借鉴,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政策建议。除了第一、第二章和第三章外,其余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四章基于碳排放与水耗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对全国层面纺织服装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基于以上两点进一步对粤港澳大湾区层面服装业生态环境作了分析。从行业能耗及碳排放比较与行业能耗及碳排放对经济影响比较对行业生态环境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对经济增长作用相比其他行业更为明显;经济增长对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影响相比其他行业而言不甚明显。通过以上三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纺织服装行业生态环境效率总体提升,但也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和产业特征。第五章从纺织服装行业政策历史脉络分析及纺织服装行业政策评价对纺织服装行业产业政策演化及评价进行了概述。采用邹至庄检验方法(Chow test)判断加入WTO是否显着利于我国出口和行业发展。分析表明行业内部受益于国际贸易配额制政策也存在差异。总体上粤港澳大湾区9市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较为受益于贸易配置政策。第六章通过数据模型对比分析了供给侧因子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与服装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得出纺织服装行业全行业供给侧改革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不甚明显。借用DEA及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参照Joshi(2010)对印度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研究,对广深莞纺织服装行业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得出,广深莞纺织服装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内部分异较为明显。2000-2016年,广深莞纺织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趋同走势;纺织服装服饰业呈现趋异走势;皮革毛皮羽毛制鞋业呈现趋异走势。本章的最后部分比较了深圳、广州和东莞的全要素生产率,因为广东省中深圳和广州在纺织服装方面的发展最为典型。第七章从纺织服装行业消费者效用分析和纺织服装消费影响因素尤其价格因素看待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状况,以此评价消费者对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认可程度。利用2007-2016年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服装消费及时尚滞后原因,得出城镇居民服装消费及时尚度普遍偏低且受到诸多宏观层面因素稳健性影响这一基本结论,对中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和国家以服装为载体布局“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启示意义。并针对全文分析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改进中国城镇居民服装消费时尚的措施:第一,提高社会保障措施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第二,研判时尚发展规律布局纺织服装消费城市和网络空间。第三,强优势补短板提高纺织服装行业有效供给能力。第四,重点改进影响要素保证纺织服装消费可持续性。第八章通过对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进行分析并借鉴。得出政府规划战略和政策引导、时尚教育和培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和高端技术的启示。在借鉴国外和我国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有关的经济理论和前面的分析结果,未来我国要实现的服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应该建立和完善以下各方面的政策:一、提高企业满意度;二、提高政府满意度;三、提高社会公众满意度;四、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一、生态文明优先;二、区域协调发展;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四、“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五、创意设计人才战略。
周晋竹[3](2016)在《全球价值链与亚太区域整合:中国大陆港澳台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探索》文中提出全球价值链这种新的国际生产分工形式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几乎同时兴起,大陆港澳台都以自己的方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共同参与国际生产分工,但是在参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港澳台却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与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大陆虽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自贸区体系,但是被排除在TPP之外,仍然要面临TPP新贸易规则所带来的挑战。全球价值链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两岸四地共同身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作为世界经济格局中重要的一角,两岸四地之间却没有将自身的经济资源进行整合,缺乏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各自分散的经济力量无法为两岸四地所面临的共同外部挑战提供有效应对,所以两岸四地之间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迫在眉睫。传统的贸易统计方式已经无法准确地衡量各经济体在参与全球价值链时所能获得的贸易利益,本文运用增加值贸易数据计算大陆、香港、台湾以及亚太其他主要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考察19个亚太主要经济体包括两岸三地的优势产业与劣势产业,当TPP新的贸易规则开始实施以及区域供应链因此开始发生转移时,大陆、香港、台湾最易受到冲击的产业有哪些;此外,还通过计算APEC经济体相互之间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关系,清晰展示全球价值链在亚太地区的布局,结果显示当大陆、香港、台湾的产业力量加总时,其在全球价值链上单纯以增加值贡献率来看是足以和美国、日本等价值链上游经济体抗衡的。本文运用GTAP模型,分别设定十个情景模拟亚太主要区域经济协定实施的各种情况,主要分为现实的区域经济协定实施、大陆港澳台分别加入已有的区域经济协定、大陆港澳台区域经济一体化实施、大陆港澳台一体加入TPP与RCEP四个类型,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亚太区域经济整合对大陆港澳台以及亚太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影响,结果显示大陆、香港、台湾一体加入TPP是最优选择,此时的贸易创造效应对两岸三地来说整体最大,同时考虑到TPP对贸易规则的改变与其要求区域供应链的重建,大陆、香港、台湾一体加入TPP的经济收益具有长效性,相反,如果两岸三地不能加入TPP所面临的经济冲击也将是长期的。除了现在己有的亚太区域经济协定,港澳台摆脱面对区域经济合作时“单纯旁观者”身份最切实可行的、最快速的机会还包括积极参与大陆“一带一路”战略。大陆的“一带一路”不仅是对区域经济合作方式的创新,也是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包围圈的突破,并且大陆也将港澳台纳入到了“一带一路”的版图当中,港澳台应抓住机会,积极利用其与大陆合作的基础与优势,共同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市场。本文还运用增广引力模型揭示全球价值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影响关系,跨国公司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情况在大陆、香港、台湾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确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即区域经济协定能够促进全球价值链上下游经济体之间的零部件贸易流量,反之,当全球价值链上下游经济体合作异常紧密时,也能够促进他们之间区域经济合作的展开。大陆港澳台不仅在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下密不可分,两岸四地相互之间的贸易投资往来也有坚实的基础。大陆改革开放之初,最先涌入的境外直接投资就是香港资金与台湾资金,之后借助香港与台湾转移到大陆的产业,成功地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嵌入到了全球价值链中,实现了经济起飞。现在随着大陆与港澳台之间比较优势的变迁,大陆逐渐变成港澳台第一的贸易伙伴与投资伙伴,香港与台湾在参与全球价值链时与大陆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合作,而是合作与竞争并存。值得指出的是,两岸四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存在经济障碍与政治障碍的,其中区域内增长的经济利益再分配不均的问题成为港澳台对参与两岸四地区域经济合作的最大顾虑。不过两岸四地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基础、现实需求、外部压力等各种条件都已经成熟,大陆港澳台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利益相关,结成共同进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应对全球价值链中区域供应链转移与亚太区域经济整合最有效的方法。以上这些都构成了大陆港澳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大陆港澳台在参与全球价值链时的紧密联系,面临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区域供应链转移与被替代的挑战是共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两岸四地结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仅在应对亚太区域经济整合时能够抵消经济冲击,并且在一体参与区域经济协定时更有话语权,能够占据主动地位,在两岸四地参与全球价值链时也更加不容易被替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后所带来的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也更利于两岸四地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上移动,最终能够打造自己的全球价值链。
赵晨旭[4](2014)在《碳关税征收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当前,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为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发达国家不得不进行相应的减排义务。同时为了避免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遭遇的不公平竞争,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征收碳关税来迫使发展中国家主动减排,以维护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霸主地位。纺织服装业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纺织服装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成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但纺织服装业一直是工业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一直是纺织服装业发展面临的瓶颈。近年来随着纺织服装出口额的增加,出口的碳排放量处在一个上升的趋势,并且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主要面向欧美发达国家,因此这些地区一旦征收碳关税势必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冲击。因此,明确纺织服装行业以及出口中的碳排放量,预期碳关税征收对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程度,对于推动纺织服装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出口贸易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碳关税理论及相关的低碳经济理论为研究基础,在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对纺织服装业及出口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分析碳关税征收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业带来的影响。根据测算结果表明,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贸易量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碳关税一旦开始征收会导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出口量减少、恶化贸易条件以及国内的就业和福利水平的下降,但从长期来看碳关税的征收对推动纺织服装业技术进步、出口贸易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因此要降低碳关税征收对纺织服装出口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要降低整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从根本上实现纺织服装的低碳出口。所以最后文章从国家、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角度,提出应对碳关税征收的有效策略建议,从而促进纺织服装出口业的健康发展。
姚博明[5](2012)在《中欧纺织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纺织业一直是中欧经贸交往中的重要领域之一。作为世界三大纺织品进口市场之一的欧洲,一直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最主要目标地区之一。尤其是随着2005年1月1日国际纺织品服装配额制度的取消,中欧双方在纺织品贸易上的相互往来更为紧密。而随着中欧纺织品贸易的日益紧密,中欧双边贸易摩擦和争端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伴随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未来更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当前需要我们重新全面审视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及其失衡的实质和影响因素,从经济层次探讨影响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成本的主要因素,全面评估欧洲债务危机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具体实际影响,并探讨持续扩大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战略重点和具体措施。本文将基于上述研究需要,在全面回顾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首先,从历史的视角,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回顾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并选择合适的中欧双边贸易数据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探讨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具体特征。其次,从需求、供给和环境政策因素等方面,探讨了影响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基本因素,并对其中的主要因素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实际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再次,利用贸易成本测度模型,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成本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探讨。然后,重点针对2009年之后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数据,利用实证方法,对欧洲债务危机给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在总结发展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基本原则和战略重点的基础上,提出发展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具体对策措施。全文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绪论主要阐明了研究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主要意义。该章首先分别从欧盟内部经济发展的现实,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研究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历史背景,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次介绍了研究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主要意义。然后从中欧双边贸易、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摩擦等三个视角对这一问题的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并说明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全面梳理了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理论基础。全章从国际贸易理论现有的发展入手,介绍了中欧纺织品贸易的理论基础,并重点针对现有国际贸易理论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失衡及其调整的理论进行探讨,最终提出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三章,在历史分析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归纳了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并重点针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特点(包括第SITC26类纺织品、第SITC65类纺织品和第SITC84类纺织品的中欧双边贸易)进行了实证测度,从而对其包括的三类纺织品双边贸易,是属于产业内贸易还是属于产业间贸易,进行了实证检验和统计证明。第四章,从需求、供给、政策和环境等多方面,探讨了影响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实证总结了当前影响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主要因素具体有哪些。第五章,利用Novy贸易流量模型,设计了一个新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成本进行了全面测度,实证计算了中国与欧盟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平均成本;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影响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成本的主要因素;最后,借助改进的引力模型,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成本下降对双边贸易增长的解释力度,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探讨了贸易成本下降这一主要因素,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增长的实际影响程度。第六章,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在全面回顾欧洲债务危机的历程、发展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对欧第SITC26类、第SITC65类和第SITC84类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具体影响。同时探讨了欧洲债务危机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影响的主要传导路径,最终通过设计的面板数据模型,利用面板协整分析方法,实证探讨了欧洲债务危机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实际影响。第七章,在论述中国发展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基本原则和战略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推动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具体政策与措施。
张沛[6](2013)在《碳关税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低碳技术优势,以保护世界环境的名义提出对进口高碳产品征收“碳关税”。碳关税的实质是一种新型绿色贸易壁垒,尽管遭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碳关税必将成为发达国家制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产业的重要手段。中国是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产品具有明显的高能耗和高碳排特征,而且主要出口国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碳关税一旦开征将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产品出口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认为,碳关税主要是通过成本控制机制、需求控制机制和创新机制,对发展中国家形成出口贸易抑制效应、贸易条件恶化效应、出口创新促进效应和出口流向转移效应等影响。由于中国纺织服装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高能耗、高排放和低附加值的特征明显,因此,碳关税实施后,高额的碳关税、低碳技术成本和碳标签、碳认证等相关销售成本的增加都将大大提升产品出口成本,从而削弱中国现有的成本优势,致使出口额明显下降;而且随着碳关税壁垒扩散效应的显现,从短期静态来看必将削弱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甚至大大增加中小纺织企业的关停风险。但从长期动态来看,若应对得当,其倒逼机制将形成低碳技术创新增强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对外投资扩大效应,进而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测算碳关税及其他主要相关因素对我国纺织服装业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显示: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与CO2排放强度之间呈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CO2排放强度越高,碳关税的实施强度也将越高,产品出口额降低幅度就越大;同时产品出口额与劳动力投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将严重影响产品出口竞争力;产品出口额与固定资产投入之间则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意味着中国整个纺织服装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而产品出口额与R&D投入间不存在显着相关性,表明当前中国出口产品大部分属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中低端产品,科技贡献度低。利用进出口数据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及碳关税实施后可能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形成影响和威胁的十五个国家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表明:目前中国纺织服装具有很强的出口竞争力,但却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出口竞争力下滑的隐患;同时发展中国家里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和越南的出口竞争力则显示出较强的增长趋势,尤其是在服装出口方面;整个发达国家除意大利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强外,其他国家都明显的落后于发展中国家,但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相对较高,美国则在十五个国家中位居末位。但随着碳关税的开征,目前的竞争格局将会被打破,中国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提高纺织服装业的低碳出口竞争力。通过建立“纺织服装低碳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对影响中国纺织服装低碳出口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国际比较与实证分析显示:从成本优势角度看,随着中国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度提升,与孟加拉、巴基斯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纺织服装业成本优势明显下降,同时中国人民币持续升值而主要竞争对手国则货币贬值趋势明显;但由于中国有着较完整、先进的产业链和覆盖面广的产业集群,近年来中国内需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因而尽管中国纺织服装业成本优势有所下降,但并没消失,尤其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从低碳与创新优势角度看,发达国家的人才与研发优势决定了其在纺织与低碳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并牢牢占领着全球价值链中低碳排和高附加值环节。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纺织与低碳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则以时尚的设计和卓越的品牌运营能力获取高额利润,因此,碳关税实施将有利于增强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产品低碳出口竞争力。中国低碳创新优势虽比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但与发展中国家竞争对手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各国政府低碳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情况看,中国同样是落后于发达国家但高于多数发展中国家,而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低碳出口竞争力的未来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政府及行业和企业的应对措施是否得当有效。面对碳关税,为提升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低碳出口竞争力,本文从四个层面提出了应对方略:从国际层面上,中国应当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同时,坚持主张“共同而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与发展中国家结成“反碳关税联盟”,积极参与“规则”制定,并加强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领域的合作,为低碳经济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从产业层面上,应着力于低碳创新优势的提升,在重视高素质人才培养与开发的基础上,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抢占低碳市场竞争制高点;积极打造自主优势品牌,加速品牌国际化,促进产业升级;与产业链相耦合,实现产业集群低碳化、创意化发展;实施规避碳关税的出口与对外投资战略。从企业层面上,则应以碳足迹为导向,将低碳理念贯穿于从研发设计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流程环节中,通过实施全过程的低碳化管理,打造低碳企业价值链。最后,从政府的国内政策层面上,应当大力发展低碳能源产业,并积极倡导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理念,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法律与政策体系,实现对中国纺织服装业低碳发展的支撑与保障,从而提高产品低碳出口竞争力,从而提高产品低碳出口竞争力。
蔡维琼[7](2009)在《“自由贸易时代”下中国纺织服装业面临的反倾销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纺织品特限措施到期,中美、中欧双边纺织品谅解备忘录也将同时结束。这意味着从2009年1月1日起,国内纺织品出口配额会取消限制,中国的纺织服装贸易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自由贸易时代”。事实上,“自由贸易时代”并非真的自由。一方面自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另一方面由于在此之前,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报告书“242段条款”,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国都纷纷根据此条款进行了国内立法。由于这项规定既清晰又严厉,而且操作简便,在2009年1月1日该规定失效之前,包括美国在内的WTO成员,一旦与中国在纺织品领域发生纠纷,可能首先会采取上述方式对中国进行制裁,而不是进行反倾销调查。也就是说,国外对中国纺织品反倾销高潮2009年才真正开始。因此进入“自由贸易时代”并不必然带来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自由化。本文从我国纺织品服装面临反倾销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倾销与反倾销的概念、种类、其经济效应及WTO中对反倾销的相关规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分析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发展及现状,几年来中国遭遇反倾销和纺织业遭遇反倾销的情况,比较分析了中国纺织服装业遭遇反倾销的特点及影响,评价了出口配额取消前后纺织服装业遭遇反倾销的情况,剖析了我国纺织服装业遭遇反倾销的原因。最后主要根据欧盟对华化纤布反倾销案例提出了我国纺织服装业在面临反倾销时应该采取的一些对策建议。
蒋龙[8](2008)在《我国纺织品营销战略》文中研究说明纺织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纺织业原本具有的一些产业优势正在不断弱化,世界纺织巨人的地位受到威胁。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配额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纺织产业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何抓住机遇,克服劣势,发挥优势,将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将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这正是我国纺织产业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纺织品消费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我国纺织产业现状分析、SWOT分析等方面的分析,得出了我国纺织产业营销战略探索性的选择。
赵晓颖[9](2008)在《“后配额时代”江苏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而江苏又是中国的纺织服装大省。2005年1月1日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取消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提供了一个重大机遇,但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而且,面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增加,相关进口国势必转向其他贸易壁垒以保护其本国纺织服装产业。因此,正确认识和判断“后配额时代”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面临的情况,深入分析可能出现的新贸易壁垒,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江苏纺织服装业的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后配额时代”,本文分析了纺织服装业的市场竞争。认为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取消将重新分割世界纺织服装市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江苏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会持续增长,但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反倾销以及欧美等国家对纺织品服装的重新“设限”,都将对江苏纺织服装产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充分吸取国内外纺织服装业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江苏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江苏纺织服装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在论证了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本文从产业升级和产业组织合理化这两个重要层面,深入剖析了“后配额时代”如何提升江苏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论文指出,要提升“后配额时代”江苏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产业升级是根本出路,强化技术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是关键环节,培育国际性产业集群是重要策略,实施品牌战略是必经之路,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有效途径,优化经营管理,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是立足点,避免无序竞争是当务之急,完善预警机制,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是必要措施。
孙妮[10](2007)在《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贸易摩擦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005新年钟声一响,世界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纺织品国际贸易进入了后配额时代。但是,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并不意味着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结束,中美两国纺织品贸易摩擦实际已经以新的形式出现:“扰乱市场”,出口设限,针对中国纺织品进行的反倾销、特保机制等,使中国纺织品国际贸易再次面临没有配额的“配额”限制,面临新的挑战。论文较全面研究了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从而及时提出了应对措施。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配额与贸易摩擦的关系以及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对配额时代和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不同时期贸易摩擦具有的不同的特点;第四部分提出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第五部分通过实证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纺织品上市公司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第六部分针对不同的贸易摩擦形式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和政策性建议。论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理论研究上,采用比较研究的思路,分别对配额时代和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从而研究了我国纺织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在实证研究中,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纺织品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而说明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最后,论文提出应对纺织品国际贸易摩擦的相应措施。
二、中国加入WTO纺织服装业应对措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加入WTO纺织服装业应对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棉花进口双关税政策效果评价与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目标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目标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中国棉花市场开放对世界棉花市场的影响 |
1.3.2 关税配额政策影响相关研究 |
1.3.3 滑准税政策及其影响的相关研究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双关税政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
2.2.2 农产品保护相关理论 |
2.2.3 理论评述 |
第三章 棉花进口关税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
3.1 关税配额的经济影响 |
3.1.1 关税配额的经济效应分析 |
3.1.2 扩大配额的经济效应 |
3.2 滑准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
3.3 国内支持与双关税政策的综合效应分析 |
3.3.1 国内补贴与关税配额的组合效应 |
3.3.2 国内补贴与滑准税政策的相互作用 |
3.3.3 目标价格补贴背景下的关税政策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双关税政策对棉花及相关产业的影响 |
4.1 中国棉花进口关税政策演变 |
4.1.1 入世前的棉花市场进口政策 |
4.1.2 入世承诺的棉花关税政策 |
4.1.3 入世后关税政策的履行及调整 |
4.2 国内棉花生产 |
4.3 棉花贸易 |
4.3.1 棉花进出口现状 |
4.3.2 棉花进口来源与进口安全性 |
4.4 纺织、服装业发展 |
4.4.1 双关税政策实施后纺织服装业概况 |
4.4.2 双关税政策对纺织行业发展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棉花进口双关税政策效果与调整模拟 |
5.1 模型简介及研究方案设计 |
5.1.1 模型简介及数据处理 |
5.1.2 数据处理 |
5.2 双关税政策实施效果模拟 |
5.2.1 模拟方案设计 |
5.2.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5.3 双关税政策调整的影响模拟 |
5.3.1 模拟方案设计 |
5.3.2 模拟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附件 |
(2)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含义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一、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
二、主要研究内容 |
三、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三节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方法 |
一、关键问题 |
二、研究方法与关键技术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内容创新 |
二、研究方法创新 |
三、研究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经济发展理论在中国的研究 |
一、对经典经济发展理论的解读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 |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 |
第二节 纺织服装行业问题研究进展 |
一、纺织服装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
二、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竞争力研究 |
三、服装品牌、企业管理和网络因素研究 |
四、能源、碳排放、水足迹研究 |
五、纺织服装行业改革的研究 |
六、贸易战略和政策研究 |
七、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
八、纺织服装行业价值链的研究 |
九、科技进步与纺织服装 |
十、纺织服装与回收利用 |
十一、纺织服装行业其他方面研究 |
第三章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基本态势 |
第一节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特点 |
一、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 |
二、从加工制造转变为自主制造和智能制造 |
三、从依靠传统市场转变为传统市场与新型市场并举 |
四、产量与质量持续增长 |
第二节 纺织服装行业的经济社会贡献 |
一、市场绩效 |
二、经济贡献 |
三、社会贡献 |
四、环境贡献 |
第三节 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风险 |
一、纺织服装企业规模 |
二、纺织服装企业盈利能力 |
三、纺织服装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
四、纺织服装企业投资回报能力分析 |
第四章 我国纺织服装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社会相关 |
第一节 全国层面纺织服装的生态环境分析 |
一、基于碳排放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 |
二、基于水耗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 |
第二节 粤港澳大湾区层面纺织服装业生态环境分析 |
一、基于碳排放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 |
二、基于水耗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 |
第三节 行业生态环境效率比较分析 |
一、行业能耗及碳排放比较 |
二、行业能耗及碳排放对经济影响比较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政策评价:政府相关 |
第一节 纺织服装行业政策演化及评价 |
一、纺织服装行业政策历史脉络分析 |
二、纺织服装行业政策评价 |
第二节 加入WTO对纺织服装业影响评价 |
一、研究方法 |
二、模型构建和数据来源 |
三、数据来源 |
四、实证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国外政策对纺织服装业影响评价 |
一、理论基础与模型设定 |
二、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六章 纺织服装行业供给侧改革效果评价:企业相关 |
第一节 引言及文献综述 |
第二节 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 |
一、理论假设 |
二、模型构建 |
第三节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四节 纺织服装行业供给侧改革效果评价 |
一、行业供给侧改革现状分析 |
二、行业效率测度及分解分析 |
三、供给侧因子对行业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五节 纺织服装供给侧改革结论与建议 |
第七章 纺织服装行业消费影响的定量分析:消费者相关 |
第一节 纺织服装行业产品消费者效用评价分析 |
第二节 纺织服装行业消费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一、理论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二、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处理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第三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八章 境外的经验启示及我国的战略与原则 |
第一节 发达国家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借鉴 |
一、发达国家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经验 |
二、发达国家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启示 |
第二节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
一、提高企业满意度 |
二、提高政府满意度 |
三、提高社会公众满意度 |
四、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
第三节 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 |
一、生态文明优先 |
二、区域协调发展 |
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
四、“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
五、创意设计人才战略 |
参考文献 |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附件 |
(3)全球价值链与亚太区域整合:中国大陆港澳台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全球价值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兴起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际生产分工与全球价值链 |
2.2 全球价值链的量化与增加值贸易 |
2.3 新区域主义 |
2.4 全球价值链与区域主义 |
2.5 大陆港澳台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3章 全球价值链的计算与大陆、香港、台湾双边价值链关系 |
3.1 全球价值链与增加值贸易核算 |
3.2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与亚太主要经济体的全球价值链计算 |
3.2.1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库 |
3.2.2 大陆、香港、台湾与亚太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国内增值率 |
3.2.3 大陆、香港、台湾和亚太主要经济体的全球价值链指数 |
3.3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制造业价值链与主要经济体的关系 |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大陆、香港、台湾的经济影响 |
4.1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 |
4.1.1 新区域主义中的大经济体战略与小经济体战略 |
4.1.2 亚太地区主要的经济协定 |
4.1.3 大陆、香港、台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 |
4.2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大陆、香港、台湾的经济影响 |
4.2.1 GTAP模型介绍、假定条件与情景设定 |
4.2.2 亚太区域整合情景GTAP模拟结果 |
4.2.2.1 TPP实施的模拟结果分析 |
4.2.2.2 RCEP实施的模拟结果分析 |
4.2.2.3 中日韩自贸区实施的模拟结果分析 |
4.2.2.4 TPP、RECP、CJK全部实施的模拟结果分析 |
4.2.2.5 FTAAP实施的模拟结果分析 |
4.2.2.6 TPP实施且中国大陆加入的模拟结果分析 |
4.2.2.7 香港和台湾加入TPP的模拟结果分析 |
4.2.2.8 香港和台湾加入RCEP的模拟结果分析 |
4.3 大陆“一带一路”战略对香港、台湾的影响 |
4.3.1 大陆“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与制度设计 |
4.3.2“一带一路”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创新 |
4.3.3“一带一路”是香港和台湾的重大机遇 |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球价值链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
5.1 引力模型的原理及应用 |
5.2 模型设定 |
5.3 零部件的选择方法 |
5.4 回归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陆港澳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探讨 |
6.1 大陆港澳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基础 |
6.1.1 两岸四地的双边贸易情况 |
6.1.2 两岸四地的双边投资情况 |
6.2 运用GTAP模型模拟大陆、香港、台湾区域经济一体化后的经济效益 |
6.2.1 大陆、香港、台湾区域经济一体化GTAP模拟结果分析 |
6.2.2 大陆、香港、台湾一体加入TPP的GTAP模拟结果分析 |
6.3 两岸四地经济一体化的障碍 |
6.3.1 经济障碍 |
6.3.2 政治障碍 |
6.4 本章小节 第7章 结论 |
7.1 理论方面 |
7.2 实证方面 |
7.2.1 全球价值链的计算结论 |
7.2.2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GTAP情景模拟结论 |
7.2.3 全球价值链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系的引力模型回归结论 |
7.3 本论文的局限性与对未来研究的设想 |
7.3.1 本论文的局限性 |
7.3.2 对未来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A 表格目录 附录B 图片目录 致谢 个人简历 |
(4)碳关税征收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
1.3.1 国外研究状况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1.4.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2 碳关税征收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边境调节税 |
2.1.2 低碳贸易壁垒 |
2.1.3 碳关税 |
2.2 碳关税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低碳经济理论 |
2.2.2 生态补偿理论 |
2.2.3 庇古税理论 |
2.2.4 科斯定理 |
2.3 本章小结 |
3 我国纺织服装业生产及出口贸易现状 |
3.1 世界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现状 |
3.1.1 世界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额 |
3.1.2 世界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地区分布 |
3.2 我国纺织服装业生产及出口贸易现状 |
3.2.1 纺织服装业的产值 |
3.2.2 纺织服装业的能源消耗 |
3.2.3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额 |
3.2.4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的地区分布 |
3.2.5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 |
3.3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
3.3.1 纺织服装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
3.3.2 纺织服装业出口结构不合理 |
3.3.3 纺织服装业落后产能淘汰不足 |
3.3.4 纺织服装业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
3.3.5 低价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
3.3.6 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 |
3.4 本章小结 |
4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碳排放量的测算 |
4.1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情况 |
4.1.1 二氧化碳排放高 |
4.1.2 欧美发达国家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 |
4.2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碳排放量的测算 |
4.2.1 纺织服装业的总碳排放量 |
4.2.2 纺织服装业出口的碳排放量 |
4.2.3 纺织服装业的碳排放强度 |
4.3 纺织服装业出口碳排放高的原因 |
4.3.1 纺织服装业能源消耗较高 |
4.3.2 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特点造成隐含的碳排放 |
4.3.3 纺织服装业的碳排放强度高 |
4.4 本章小结 |
5 碳关税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 |
5.1 碳关税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影响的程度分析 |
5.1.1 相关经济指标的选取 |
5.1.2 检验过程及结论 |
5.2 碳关税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负面效应 |
5.2.1 纺织服装出口成本增加 |
5.2.2 纺织服装出口数量减少 |
5.2.3 恶化出口贸易条件 |
5.2.4 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生存困难 |
5.2.5 影响国内就业和福利水平 |
5.3 碳关税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正面效应 |
5.3.1 促进纺织服装行业的技术进步 |
5.3.2 推动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
5.3.3 优化纺织服装业出口的产品结构 |
5.3.4 完善纺织服装出口制度 |
5.3.5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
5.4 本章小结 |
6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应对碳关税征收的策略与建议 |
6.1 国家层面 |
6.1.1 充分利用WTO相关规定维护自身利益 |
6.1.2 积极争取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 |
6.1.3 深入开展环境外交 |
6.1.4 增加对纺织服装企业低碳减排的支持力度 |
6.1.5 尽快建立国内的碳税机制 |
6.2 企业角度 |
6.2.1 增强低碳环保意识 |
6.2.2 优化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结构 |
6.2.3 加快纺织服装行业节能减排的步伐 |
6.2.4 积极开展纺织服装产品的科技创新 |
6.2.5 开拓新兴的纺织服装业出口市场 |
6.3 行业协会角度 |
6.3.1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
6.3.2 建立碳关税相关的信息预警平台 |
6.3.3 培养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企业人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中欧纺织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对双边贸易成因的理论研究 |
一、传统的贸易理论 |
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三、新贸易理论 |
四、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新新贸易理论 |
第二节 国际贸易失衡及其调整的理论阐释 |
一、国际贸易理论对经济失衡的理论阐释 |
二、国际贸易失衡调整的理论 |
第三节 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
一、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 |
二、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理论分析工具 |
第三章 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演变及特点 |
第一节 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发展历程 |
一、中国纺织业及其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
二、欧盟纺织业及其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
三、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
一、中国纺织品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
二、欧盟纺织品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
三、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
第三节 中欧双边纺织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指数分析 |
一、影响产业内贸易的相关因素 |
二、中欧双边产业内贸易的指数分析 |
三、主要结论 |
第四章 影响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基本因素 |
第一节 需求因素分析 |
一、中欧居民收入水平因素 |
二、汇率变化因素 |
三、气候和环境因素 |
第二节 供给因素分析 |
一、中欧双方的纺织品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
二、国际直接投资(FDI)因素 |
三、纺织业内的验厂标准因素 |
第三节 贸易环境与政策因素 |
一、欧盟东扩因素的影响 |
二、取消配额因素的影响 |
第四节 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差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一、单位根检验 |
二、协整检验 |
三、模型结果 |
第五章 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成本测度 |
第一节 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成本测度 |
一、贸易成本测度模型及其改进 |
二、数据描述与参数设定 |
三、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成本测度的结果 |
第二节 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
一、面板数据模型和基本方法 |
二、实证检验 |
三、主要结论 |
第三节 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成本下降与贸易增长 |
一、基于分解方程的贸易成本下降与经济增长分析框架 |
二、贸易成本下降与行业经济发展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影响 |
三、主要结论 |
第六章 欧洲债务危机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影响 |
第一节 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及其发展特点 |
二、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三、欧洲债务危机对中欧双边纺织产品贸易的影响 |
第二节 欧洲债务危机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影响的主要因素 |
一、欧洲国家经济不景气导致其对纺织品的进口需求增长缓慢 |
二、经济景气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 |
三、区域内失业率持续高位,使欧盟对外贸易壁垒日益增多 |
四、欧元兑人民币汇率贬值,中国对外贸易条件持续恶化 |
五、贸易摩擦增加,限制对欧纺织业出口 |
六、国内外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导致纺织业成本难以确定 |
第三节 欧洲债务危机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
一、变量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
二、协整检验结果 |
三、实证结论 |
四、欧洲债务危机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影响结论 |
第七章 中国参与中欧纺织品贸易的战略重点及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中国参与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基本原则 |
一、优势互补,相互依存 |
二、以“我”为主,互利共赢 |
三、鼓励竞合,包容增长 |
四、内外结合,以内促外 |
五、携手整合,多管齐下 |
第二节 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 |
一、推动创新,着力调整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产品失衡结构 |
二、努力开拓市场,实现中国对外纺织品市场的多元化 |
三、扩大内需,降低对欧洲市场的依赖 |
四、加强品牌营销,做大做强国内领先的纺织类企业 |
五、注重成本控制,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六、强调国际协调,充分利用WTO和G20全球治理平台 |
第三节 中国推动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具体措施 |
一、开展“战略性协调”,积极游说欧盟内部利益集团 |
二、坚持自主创新,提升中国纺织业出口商品结构 |
三、提升国产面辅料质量,鼓励国内下游纺织企业采购国产商品 |
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危机控制观念,全面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 |
五、加强行业联盟建设,降低纺织业对外贸易成本 |
六、加强对欧盟的纺织品贸易政策的研究 |
七、重视人民币汇率有序调整,积极推动中欧纺织业进一步开放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后记 |
(6)碳关税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 |
1.2.2 碳关税对出口贸易与竞争力的影响 |
1.2.3 碳关税的应对策略 |
1.3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碳关税及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
2.1 碳关税概论 |
2.1.1 碳关税的涵义及由来 |
2.1.2 实施碳关税的目的和动机 |
2.1.3 碳关税的合理性、合法性及其实质 |
2.1.4 碳关税实施现状 |
2.1.5 碳关税发展趋势 |
2.2 出口竞争力理论 |
2.2.1 国际竞争力和出口竞争力的涵义 |
2.2.2 出口竞争力的理论来源 |
2.2.3 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
2.3 环境与出口竞争力关系假说 |
2.3.1 污染避难所假说 |
2.3.2 环境标准竞相降低假说 |
2.3.3 生态倾销论 |
2.3.4 环境成本转移说 |
2.3.5 波特假说 |
第三章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现状及出口竞争力国际比较 |
3.1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发展概况 |
3.1.1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规模 |
3.1.2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增长速度 |
3.1.3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
3.1.4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市场结构 |
3.2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面临的国际环境与挑战 |
3.2.1 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局势动荡 |
3.2.2 发展中国家竞争力不断提升 |
3.2.3 后配额时代贸易壁垒愈演愈烈 |
3.3 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竞争力国际比较 |
3.3.1 指标及国家的选取 |
3.3.2 指标计算与比较分析 |
3.3.3 主成分分析及验证 |
第四章 碳关税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4.1 碳关税对出口国出口贸易影响机理与效应经济学分析 |
4.1.1 出口贸易抑制效应 |
4.1.2 贸易条件恶化效应 |
4.1.3 贸易流向转移效应 |
4.1.4 出口创新增强效应 |
4.2 碳关税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定性分析 |
4.2.1 短期静态影响分析 |
4.2.2 长期动态影响分析 |
4.3 碳关税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定量分析 |
4.3.1 碳关税与碳排强度 |
4.3.2 研究对象说明 |
4.3.3 模型的构建 |
4.3.4 指标选取与样本数据来源 |
4.3.5 实证与经济意义分析 |
第五章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低碳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 |
5.1 成本因素 |
5.1.1 纤维原料 |
5.1.2 劳动力 |
5.1.3 市场空间与规模 |
5.1.4 产业链与产业集群 |
5.1.5 资本投入 |
5.2 低碳创新因素 |
5.2.1 科技研发人才与研发投入 |
5.2.2 纺织技术水平与技术设备 |
5.2.3 能源结构、低碳技术与低碳需求 |
5.2.4 品牌与营销 |
5.3 政府低碳政策因素 |
5.3.1 发达国家低碳政策 |
5.3.2 中国低碳政策 |
5.3.3 部分发展中国家低碳政策 |
5.4 汇率变动因素 |
5.5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低碳出口竞争优势与劣势 |
第六章 提高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低碳出口竞争力方略 |
6.1 整体思路和发展战略 |
6.1.1 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主张共同而有区别责任 |
6.1.2 结成反碳关税联盟,积极参与规则制定 |
6.1.3 以价值为导向,实施低碳化发展战略 |
6.2 行业层面:实施低碳创新优势提升战略 |
6.2.1 以高素质人才开发为先导,建立高层次竞争优势 |
6.2.2 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抢占低碳市场竞争制高点 |
6.2.3 打造自主优势品牌,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
6.2.4 与产业链相耦合,实现产业集群低碳化创意化 |
6.2.5 实施碳关税跨越型出口与对外投资战略 |
6.3 企业层面:打造低碳企业价值链 |
6.3.1 依寻碳足迹实现全程低碳化管理 |
6.3.2 低碳设计与研发 |
6.3.3 低碳原料采购 |
6.3.4 低碳加工制造 |
6.3.5 低碳营销与服务 |
6.3.6 回收利用 |
6.4 政府层面:完善政策支撑与保障体系 |
6.4.1 大力发展低碳能源 |
6.4.2 倡导低碳理念引导低碳消费 |
6.4.3 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低碳政策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7)“自由贸易时代”下中国纺织服装业面临的反倾销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必要性 |
1.2 文献综述 |
1.2.1 贸易保护起因及发展 |
1.2.2 反倾销与贸易保护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倾销与反倾销 |
2.1 倾销的内涵 |
2.1.1 倾销的定义 |
2.1.2 倾销的分类 |
2.1.3 倾销的经济效应 |
2.2 反倾销的基本理论与历史沿革 |
2.2.1 反倾销的涵义 |
2.2.2 WTO 的反倾销规则 |
2.2.3 反倾销的经济效应 |
第三章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现状 |
3.1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发展及现状 |
3.1.1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重要性 |
3.1.2 2007 年以前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情况 |
3.1.3 自2007 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情况 |
3.2 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 |
3.2.1 2008 年以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变化 |
3.2.2 2008 年以来主要出口市场数据指标 |
第四章 “自由贸易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反倾销现状分析与研究 |
4.1 中国际纺织服装业遭遇的反倾销案例 |
4.1.1 案件一:欧盟化纤布反倾销案 |
4.1.2 案件二:中美纺织品反倾销第一大案 |
4.1.3 案件三:土耳其聚脂长丝线和合成长丝线反倾销调查 |
4.2 我国纺织服装业遭遇反倾销的特点 |
4.2.1 全球反倾销渐少,中国占比增大 |
4.2.2 我国纺织品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 |
4.2.3 发展中国家反倾销占八成以上 |
4.3 反倾销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
4.3.1 直接抑制我国纺织品出口 |
4.3.2 容易产生连锁反应 |
4.3.3 影响纺织品行业国内市场的发展 |
第五章 我国纺织服装业频遭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 |
5.1 原因 |
5.1.1 根本原因—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
5.1.2 具体原因 |
5.2 我国纺织服装业反倾销应对措施 |
5.2.1 拓展新兴市场,向多元化市场转型 |
5.2.2 提升“中国制造”口碑,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
5.2.3 掌握相关规则积极应诉,取得企业市场经济地位 |
5.2.4 合理应用国际法规,积极运用反倾销手段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我国纺织品营销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纺织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
1.1.1 纺织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 |
1.1.2 纺织品出口收入是我国重要的外汇收入 |
1.1.3 纺织产业能极大地提高我国人口的就业 |
1.1.4 纺织产业是高关联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很大 |
1.1.5 纺织产业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先导产业 |
1.2 研究框架与思路 |
第二章 我国纺织产业现状分析 |
2.1 我国纺织产业自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及现状 |
2.1.1 我国纺织业的整体生产情况 |
2.1.2 我国纺织业的进出口情况 |
2.2 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产业环境展望 |
2.2.1 经济环境展望 |
2.2.2 市场环境 |
2.2.3 政策环境 |
2.2.4 贸易环境 |
2.2.5 技术环境 |
2.3 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
第三章 我国纺织产业的市场环境分析 |
3.1 纺织品消费市场分析 |
3.1.1 我国纺织品消费市场分析 |
3.1.2 美国纺织品消费市场分析 |
3.1.3 欧盟纺织品消费市场分析 |
3.1.4 日本纺织品消费市场分析 |
3.2 竞争对手分析 |
3.2.1 美产业现状分析国纺织 |
3.2.2 墨西哥纺织产业现状分析 |
3.2.3 越南纺织产业现状分析 |
3.2.4 印度纺织产业现状分析 |
第四章 我国纺织产业的SWOT 分析 |
4.1 SWOT 理论介绍 |
4.2 我国纺织产业SWOT 分析 |
4.2.1 行业内在优势 |
4.2.2 行业内在劣势 |
4.2.3 行业外部机遇 |
4.2.4 行业外部挑战 |
第五章 我国纺织品营销竞争战略的选择 |
5.1 宏观层面(国家战略) |
5.1.1 产业调整战略 |
5.1.2 贸易战略 |
5.1.3 产品结构战略 |
5.1.4 技术结构调整战略 |
5.1.5 技术改造战略 |
5.1.6 产业集群战略 |
5.1.7 区域互补战略 |
5.2 微观层面(企业战略) |
结束语 我国纺织产业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后配额时代”江苏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后配额时代”的由来及ATC 协议的签署 |
1.2.1 关于配额 |
1.2.2 ATC 协议及“后配额时代” |
1.3 “后配额时代”江苏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主要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主要思路 |
第二章 国内外关于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
2.1 国外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研究 |
2.1.1 关于产业竞争力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
2.1.2 关于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问题 |
2.1.3 关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问题 |
2.2 国内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研究 |
2.2.1 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
2.2.2 关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升级问题 |
2.2.3 关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集群和产业链问题 |
2.2.4 关于纺织服装品牌建设、制度建设和体制问题 |
第三章 纺织服装业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3.1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
3.2 江苏纺织服装业现状分析 |
3.2.1 行业背景 |
3.2.2 江苏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地位 |
3.3 “后配额时代”与江苏纺织服装业 |
第四章“后配额时代”江苏纺织服装业的SWOT 分析 |
4.1 江苏纺织服装业的竞争优势 |
4.1.1 主要产品产量均已名列全国前茅 |
4.1.2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下降 |
4.1.3 总体增长迅速 |
4.1.4 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
4.1.5 外向型特征明显,出口增长迅速 |
4.2 江苏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劣势 |
4.2.1 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 |
4.2.2 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竞争力弱化 |
4.2.3 产业损害和贸易预警机制缺乏 |
4.2.4 纺织服装业无序竞争日益突出 |
4.2.5 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
4.2.6 品牌建设薄弱 |
4.2.7 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 |
4.3 江苏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机遇 |
4.3.1 配额的取消 |
4.3.2 政府的政策扶持 |
4.3.3 出口关税的取消 |
4.3.4 出口退税机制的调整 |
4.4 江苏纺织服装业面临的挑战 |
4.4.1 频繁使用的特保措施以及欧美的重新设限 |
4.4.2 种类繁多的贸易保护主义 |
4.4.3 双边和区域性贸易优惠的威胁 |
4.4.4 来自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威胁 |
4.4.5 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风险 |
4.4.6 出口退税进一步下调带来的风险 |
第五章 “后配额时代”江苏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提升举措 |
5.1 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出口结构 |
5.1.1 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构建竞争优势 |
5.1.2 发展高新技术,提高纺织服装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
5.1.3 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纺织服装产品的附加值 |
5.1.4 优化产品结构,优先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 |
5.2 实施“走出去”战略 |
5.2.1 “走出去”的迫切性 |
5.2.2 “走出去”模式的选择 |
5.2.3 政府在“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
5.3 政府、行会、企业密切合作,规避各种贸易壁垒 |
5.3.1 政府 |
5.3.2 行会 |
5.3.3 企业 |
5.4 完善产业链,发挥集群优势 |
5.4.1 以产品的升级推动产业集群层次的提高 |
5.4.2 继续完善壮大上下游产业链 |
5.4.3 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服务体系 |
5.4.4 加大宣传,打造区域品牌 |
5.5 积极推广电子商务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结论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6.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贸易摩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配额问题概述 |
1.1 配额课题的提出 |
1.1.1 配额的概念 |
1.1.2 配额的取消 |
1.1.3 配额与贸易摩擦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配额时代的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回顾与分析 |
2.1 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回顾 |
2.1.1 中美纺织品贸易规模 |
2.1.2 中国输美纺织品构成 |
2.1.3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回顾 |
2.2 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分析 |
2.2.1 中美纺织品贸易依从的国际贸易规则 |
2.2.2 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特点 |
2.2.3 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后配额时代的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分析 |
3.1 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分析 |
3.1.1 贸易总额不断增加 |
3.1.2 对美出口以服装为主 |
3.1.3 美国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第二大市场 |
3.2 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分析 |
3.2.1 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依从的国贸规则 |
3.2.2 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特点 |
3.3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谈判与争端解决启示 |
3.3.1 中美贸易摩擦谈判历程综述 |
3.3.2 中美纺织品争端解决协议的评价与启示 |
第四章 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
4.1 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面临的挑战 |
4.1.1 纺织品服装企业出口利润在压缩 |
4.1.2 纺织品投资过热所导致的恶性竞争 |
4.1.3 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形成潜在威胁 |
4.1.4 纺织品特殊条款的制约 |
4.1.5 国际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制约 |
4.2 我国纺织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
4.2.1 中国纺织行业过度扩张问题 |
4.2.2 市场竞争过分依赖劳动力 |
4.2.3 缺乏自有品牌 |
4.2.4 贸易摩擦的反应机制问题 |
4.2.5 越来越强烈的国际竞争压力 |
第五章 实证研究: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看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 |
5.1 中美纺织品七轮磋商回顾及影响 |
5.2 实证研究方法 |
5.2.1 事件定义 |
5.2.2 上市公司选取 |
5.2.3 非正常回报计算 |
5.2.4 回归分析 |
5.3 结果分析与结论 |
5.4 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 |
5.4.1 美国不能解决贸易赤字的托词 |
5.4.2 美国国内政治选举的需要 |
5.4.3 美国摆布发展中国家的祛码 |
5.4.4 美国战略意图的棋子 |
5.4.5 美国不同利益集团矛盾冲突的替罪羊 |
第六章 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建议 |
6.1 纺织品受到反倾销的应对策略 |
6.1.1 受到反倾销的宏观对策 |
6.1.2 受到反倾销的微观对策 |
6.1.3 反倾销裁决后的弥补策略 |
6.2 纺织品遇到特保措施的应对策略 |
6.2.1 筹建联动应对机制 |
6.2.2 建立出口市场预警机制 |
6.2.3 加强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
6.2.4 支持政府的交涉磋商 |
6.2.5 积极开展法律抗辩 |
6.2.6 争取多方力量的支持 |
6.2.7 控制实施限度 |
6.3 纺织品碰撞技术壁垒的应对 |
6.3.1 政府和行业组织应采取的对策 |
6.3.2 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
6.4 纺织品受限社会责任标准的应对策略 |
6.4.1 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
6.4.2 政府和行业组织应提供的支持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中国加入WTO纺织服装业应对措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棉花进口双关税政策效果评价与模拟研究[D]. 吴庆君.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2]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D]. 卢灿生. 深圳大学, 2020(11)
- [3]全球价值链与亚太区域整合:中国大陆港澳台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探索[D]. 周晋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06)
- [4]碳关税征收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研究[D]. 赵晨旭.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2)
- [5]中欧纺织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D]. 姚博明. 武汉大学, 2012(05)
- [6]碳关税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研究[D]. 张沛. 中国海洋大学, 2013(12)
- [7]“自由贸易时代”下中国纺织服装业面临的反倾销及对策[D]. 蔡维琼. 天津大学, 2009(S2)
- [8]我国纺织品营销战略[D]. 蒋龙. 天津大学, 2008(09)
- [9]“后配额时代”江苏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研究[D]. 赵晓颖. 南京财经大学, 2008(01)
- [10]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贸易摩擦问题研究[D]. 孙妮. 天津工业大学,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