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顾昊,刘华,苏方东,陈良,邹高校,章懿,顾凯华,冯欢欢[1](2021)在《太仓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太仓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髋部骨折发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一家市级医院和一家乡镇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11例。通过随访方式调查患者基本情况,比较患者治疗方式、死亡率等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有211例患者获得随访,股骨颈骨折9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20例,手术治疗157例,保守治疗54例;市级医院手术治疗比例为84.39%,高于乡镇医院的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保守治疗死亡率为64.81%,高于手术治疗的1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仓地区髋部骨折以女性患者更为常见。受文化程度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预防不足。加强对太仓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进行骨质疏松症的医学知识宣教并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有重要意义。
夏驷捷[2](2021)在《中国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随着国民人均寿命的提高,高龄人口逐年增加,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内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在临床工作中也愈发常见,本文认真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预防围手术期心力衰竭和规避其相关危险因素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方法:分别以心力衰竭、危险因素、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中国老年人群、为检索词,人工查询南昌大学大学图书馆,检索维普、知网、百度学术及生物期刊文献、万方数据库,pubmed、谷歌学术收集国内外2014年1月到2021年4月间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人群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取8篇有关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合并比值比(OR)及95%CI。结果:本次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8篇,累计病例2158例。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的各危险因素合并比值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P值均<0.05,早期手术、血红蛋白小于90g/L、心血管病史、围手术期补液>500ml(正平衡)、输血、肾功能衰竭、ASAⅢ级及以上有统计学意义;早期手术[OR合并=0.64,95%CI(0.45,0.89),P=0.009];血红蛋白小于90g/L[OR合并=7.64,95%CI(2.18,26.75)P=0.001];心血管病史[OR合并=3.09,95%CI(1.10,8.66),P=0.03];围手术期补液>500ml[OR合并=5.56,95%CI(2.94,10.52),P<0.00001];输血[OR合并=3.05,95%CI(2.19,4.24),P<0.00001];肾功能衰竭[OR合并=3.04,95%CI(2.07,4.46),P<0.00001];ASAⅢ级及以上[OR合并=5.03,95%CI(1.48,17.10),P=0.010]。性别(男性)[OR合并=0.80,95%CI(0.61,1.06),P=0.12]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病史、围手术期补液>500ml、输血、肾功能衰竭、ASAⅢ级及以上、血红蛋白小于90g/L均为中国人群髋部骨折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性别(男性)与髋部骨折心力衰竭的没有任何关系。早期手术减少髋部骨折心力衰竭发生率。
贺格格[3](2021)在《基于护理结局分类系统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护理方案》文中研究说明
石冲[4](2021)在《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建立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POD)风险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中筛选200例行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7天内进行观察评估,按照谵妄的评判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过度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血红蛋白、白蛋白、视觉模拟量表(VAS)、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方式、术中低血压、术中低氧饱和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等可能与POD有关的指标,对术后谵妄组(n=66)和非谵妄组(n=134)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建立谵妄风险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对预测模型的效果进行测验,并选择30例髋部骨折患者对模型预测的效果进行检验。结果:本研究中行手术治疗的200例髋部骨折患者,发生POD的患者有66例,发病率为33.00%。两组在性别、过度饮酒史、居住情况、经济状况、镇静药使用史、贫血、卒中史、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肾衰、肌酐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引流管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年龄、BMI、文化程度、睡眠障碍、老年痴呆、抑郁症、VAS评分、白蛋白水平、麻醉方式、术中低血压、术中低氧饱和度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最后纳入年龄(OR=1.077)、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R=1.882)、老年痴呆(OR=10.711)、抑郁症(OR=22.150)、术中低血压(OR=8.189)5个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模型公式:Z=0.075×年龄+0.632×术前VAS评分+2.371×老年痴呆的赋值+3.098×抑郁症的赋值+2.103×术中低血压的赋值-12.069。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灵敏度为0.652,特异度为0.888,Youden指数为0.540。模型检验结果: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3.3%。结论: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用于临床患者,患者住院后就可进行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预测,为临床工作人员及时对容易出现术后谵妄的患者实施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线索。
杨少茼[5](2021)在《脑钠肽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脑钠肽(BNP)异常与围手术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分析围手术期BNP对MAC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评估早期干预是否可以降低围手术期MACE的发生。[方法]对2018年09月01日至2020年08月31日收治收住我校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17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出院后1个月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一般资料、伤前内科合并症、术前BNP检验结果、Goldman心脏风险指数、术后BNP检验结果及出院后1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伤前内科合并症数量对围手术期BNP异常的影响,分析术前、术后BNP异常与围手术期MACE发生率的关系,探讨BNP异常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MACE风险的影响,评估BNP对围手术期MAC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分析早期干预对围手术期MACE的影响,并评估早期干预的效果。[结果]317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289人伤前合并基础疾病,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81.3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53.98%)、内分泌系统疾病(27.34%)和神经系统疾病(20.51%)四类内科疾病较为多发,合并2种以下基础疾病患者150例,合并2种以上内科疾病167例。术前BNP检查异常患者136例,术后BNP检查异常患者285例,术前及术后BNP检查均异常患者136例。男性术前BNP检查异常率37.68%,女性术前BNP检查异常率46.92%(p=0.099)。不同年龄段术前BNP异常率为:80-85岁患者异常率42.78%;85-90岁患者异常率异常率43.26%;90-95岁患者异常率40.00%(p=0.993)。伤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与术前BNP异常无相关性(p=0.758)。骨折后围手术期发生MACE患者39人,术前BNP异常与围手术期MACE发生率有相关性(p=0.012);术后BNP异常与围手术期MACE发生率相关性(p=0.021)。BNP异常时,围手术期发生MACE的特异度为100.00%,敏感度为13.68%,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11.51%;Goldman心脏风险指数≥13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的特异度为98.02%,敏感度为:53.13%,阳性预测值为87.17%,阴性预测值为89.20%。早期干预后未发生MACE的患者治疗后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发生MACE的患者治疗后BN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结论]1、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BNP异常与患者年龄、性别、伤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等无关。2、术前、术后BNP检查异常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MACE发生率升高。3、围手术期BNP检查异常可以预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MACE发生风险,其预测价值有高度的特异性。4、对BNP异常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以降低高龄患者围手术期MACE的发生,BNP可以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
宋凯[6](2021)在《基于845例髋部骨折现状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我院近5年的髋部骨折进行现状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完善髋部骨折现有的流行病学数据,加深临床医生对该骨折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骨科2016年-2020年收治的845例髋部骨折,对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方式,输血率,合并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运算,将统计结果与现有数据进行对比,突显出本地区特点。结果(1)患者年龄分布在6岁-98岁,年龄中位数72(61,81)岁;髋部骨折在71岁-80岁年龄段最多,约占26.9%(246/845);(2)髋部骨折中女性占56.6%(478/845),男性占43.4%(367/845),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性别分布上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χ2=18.896),其中股骨颈骨折以女性患者居多(63.6%,283/445),而股骨转子间骨折以男性患者居多(51.3%,205/400);(3)股骨颈骨折更多的发生在秋冬季(60.4%,269/445),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季节分布上比较平均;(4)摔伤仍是髋部骨折的首要外伤因素,占84.7%(716/845);(5)我院髋部骨折手术率为76.2%(644/845),股骨颈骨折手术率(363/445,81.6%)显着高于股骨转子间骨折(281/400,7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χ2=14.898);股骨颈骨折依据患者年龄分为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和髋关节置换术;转子间骨折则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术为主。(6)髋部骨折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6(10,22)天,住院费用中位数为30567(16538,46088)元;髋部骨折手术组中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0(58,80)岁,入院至手术时间中位数为5(3,7)天,第10百分位数为2天;手术时间为100(76,128)分钟,手术费用为34883(26039,49782)元,手术患者住院天数为18(12,22)天;(7)髋部骨折输血率为26.2%(221/845),股骨颈骨折输血率(88/445,19.8%)显着低于股骨转子间骨折输血率(133/400,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χ2=19.803);(8)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7%(90/845),股骨颈骨折静脉血栓率(31/445,7.0%)显着低于股骨转子间骨静脉血栓率(59/400,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χ2=13.411),两者在血栓类型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9,χ2=0.525);(9)髋部骨折患者在入院前合并内科疾病比率为59.4%(502/845),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内科疾病合并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χ2=3.517);(10)手术中神经阻滞麻醉占25.8%,硬膜外麻醉占16.9%,全身麻醉占57.3%。结论本研究从多方面论证了本地区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地域特点,即住院费用相比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过高,我院保守治疗较高,外伤后入院时间和术前等待时间均较长,外伤原因中摔伤所占比例更高、而交通伤相对较少。
戚鸿飞[7](2021)在《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自理能力恢复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病人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2.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自理能力恢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红会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23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复查、电话询问以及社区走访等方式获取病人术后康复信息,并通过Barthel指数评分对病人术后1年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将所有病人分为生活不能自理组(Barthel指数评分≤60分)和生活基本能自理组(Barthel指数评分>60分)。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将不同年龄段病人术后1年的自理能力状况进行分析。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筛选出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195例病人获取到完整的临床资料及术后1年的康复信息,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组65例,生活基本能自理组135例;2.根据年龄大小可以将所有病人分为低危险组(65~78岁)、中危险组(79~86岁)和高危险组(87~94岁);其中低危险组中术后1年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占18%,在中危险组中占41%,高危险组中占77%;3.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术前ASA分级、术前合并内科疾病种类、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血浆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居住环境、术后是否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及术后是否在康复机构康复均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自理能力的恢复有关(P均<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326,95%CI(1.036,1.096),P=0.025]是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自理能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浆白蛋白高[OR=0.543,95%CI(0.276,0.895),P=0.002]、居住环境为农村[OR=0.225,95%CI(0.076,0.462),P=0.007]、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OR=0.647,95%CI(0.427,0.947),P=0.002]、术后在康复机构康复[OR=0.438,95%CI(0.229,0.835),P<0.001]是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自理能力恢复的保护因素。结论:1.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1年生活不能自理的总体发生率为33%,他们的日常活动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够完成;2.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生活不能自理的发生率也会增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对高龄病人的干预和治疗;3.高龄、术前白蛋白低的病人提示患者的预后可能较差,需要加强干预;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在康复机构康复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自理能力的恢复有一定积极作用。
周振东[8](2021)在《术前疼痛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转归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比例逐渐增高,老年人的医疗健康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因老年人精神认知状态较之青壮年明显下降等原因,极易发生跌倒损伤等意外情况,导致骨折。较之骨折的其他类型例如病理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创伤性骨折的损害更为严重,而在老年创伤性骨折的诸多门类中,又尤其以髋部骨折呈现逐年上升的发生趋势。创伤性骨折会导致患者产生中度到重度的急性疼痛,而疼痛作为影响围术期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患者整个住院期间的生活生存质量与治疗康复水平产生显着影响。目前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围术期疼痛中,尤以入院初始为代表的术前疼痛最为严重。相关领域就疼痛的治疗现状而言,对于术前疼痛的关注和治疗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治疗策略。本试验尝试通过采用术前神经阻滞镇痛降低患者疼痛水平的方式,探索术前疼痛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转归的影响,为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管理提供新思路。方法:对在本医院骨科治疗中心治疗的患者,选取符合纳入标准患者60例成为本试验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本研究在临床转化中心的帮助下,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按试验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为术前疼痛治疗组(n=29例),对照组为常规处理组(n=30例)。试验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请麻醉科行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处理,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基本情况:(1)术前与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2)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3)镇痛药物追加例数;(4)手术结束至首次下地活动时间间隔;受伤入院至手术时间间隔以及总住院时间;(5)出院后病死率;(6)VAS评分;(7)基本生命体征(血压、心率、氧合);(8)脑功能评估,评估两组患者术后一周内POD的发生情况;(9)睡眠质量评分;(10)出院后半年内PND发生情况。结果:在试验组接受神经阻滞治疗镇痛的半小时后与手术前24h,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试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起始、阻滞后30分钟及术后24小时的基本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心率、氧合)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接受神经阻滞镇痛入院后追加镇痛药物的患者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上,术前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入院至手术日时间间隔方面、手术结束至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间隔及住院总时间的比较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较对照组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POD发生率的比较上,各检测时间点中,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于阻滞后24h和术后24h的睡眠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半年病死率、PND发生率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较上,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持续神经阻滞镇痛治疗能够改善睡眠质量,缩短术前等候时间、术后患肢制动时间、住院总时长,降低镇痛药物追加例数、降低POD发生率,降低恶心以及呕吐发生率,改善老年患者围术期质量。
赵阔[9](2021)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手术技术创新及相关研究》文中认为髋部骨折是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类,多见于老年人,主要由低能量损伤引起,多与骨量丢失及跌倒等因素相关。随着全球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髋部骨折的数量急剧增加,社会和卫生系统的负担也随之增加,已经发展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事件。髋部骨折位居全球十大至残性疾病之一,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450万髋部骨折发生,而在未来四十年髋部骨折的数量预计将达到2100万。预计2040年,美国和加拿大因治疗髋部骨折而支出的医疗费用将达到98亿美元及到6.5亿美元。随着亚洲各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及人均预期寿命的增加,预计到2050年全球范围内髋部骨折总数的50%将会发生于亚洲。我国作为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髋部骨折将是医疗卫生体系乃至全社会不得不面临的一大挑战。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约占成人髋部骨折的50%,约占所有成人骨折的3.13%。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治疗为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两种形式。虽然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最佳内固定物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但在最近二十年中,髓内设备的使用数量已远远超过髓外设备的使用。伽马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经典的髓内固定物,主要适用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伽马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缺点之一是螺钉的使用容易造成应力集中,进而出现内固定失败。此外,骨折愈合后二次手术取出髓内钉不仅增加患者创伤,同时导致医疗支出的增加。鉴于此,本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仿生可降解镁合金伽马钉,其可降解性可以有效降低内植物的刚度,从而降低内植物相关的应力集中;并在螺钉中增加了仿生孔,通过仿生孔为松质骨的生长提供合适的条件,以促进恢复原有的骨小梁结构,同时促进皮质骨、松质骨双向愈合,重塑粗隆部的机械支撑和力线传导。因此,通过新型伽马钉与传统伽马钉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两者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可以为以后的生物力学及临床引用提供重要参考。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往往需要借助人工或牵引设备完成牵引,并维持复位状态至成功植入髓内钉。牵引床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最常用的牵引设备。然而,牵引床使用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相关并发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为患者造成额外的痛苦,增加治疗周期及医疗费用。此外,当患者合并同侧肢体远端骨折或软组织损伤、足踝部皮肤条件不好时,牵引床的使用往往受限,只能选择人工牵引,增加手术的难度等。此外,牵引床价格较为昂贵,在一些非骨科特色的医院或基层医院中往往因财政支出有限,对牵引床望而却步。既往有许多报道曾提出过新型的牵引设备或方法取代牵引床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然而因技术不成熟,均未得到推广应用。双反牵引复位器,是一种用于四肢长骨骨折治疗的复位设备,已成功应用于股骨干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等治疗。然而,其在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仍然有待观察。当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技术已较为成熟,然而,如何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术后死亡率,仍然是治疗的难点。股骨粗隆间骨折,因其高死亡率,又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肺炎,是粗隆间骨折术后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同样是患者术后短期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了解其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预后,降低相应的医疗支出至关重要。掌握当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更加全面的了解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点,可以为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20世纪90年代,髓内钉开始出现并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随后髓内钉应用推广一度受阻。近20年,随着髓内钉设计的不断完善及相关手术技术的提高,髓内钉重新活跃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领域,并逐渐发展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主流方式之一。随着内固定器械的发展及手术技术的进步,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已经相当成熟,但其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成为当下治疗的难题。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而肺炎更是首要因素,因此了解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肺炎的预防,降低患者死亡率至关重要。总之,虽然髓内钉技术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但只有不断推动髓内钉设计的完善、提高相关手术技术,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降低灾难性并发症的发生,才能进一步促进髓内钉的推广,同时推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进一步发展。第一部分传统髓内钉与新型仿生可降解镁合金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限元分析目的:伽马钉是治疗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的内植物之一,然而伽马钉的使用面临内固定失败率较高等风险。本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可降解生物镁合金仿生伽马钉,拟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比新型伽马钉与传统伽马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首先建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计算机扫描成像扫描1具经甲醛处理(未超过1个月)的成年男性尸体的股骨标本,建立AO31-A1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分别模拟使用传统传统钛合金伽马钉和仿生可降解生物镁合金伽马钉固定骨折。通过比较两种内植物固定后的等效应力、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评估内固定后骨长入对股骨近端的影响,进而比例两种内植物的固定效果。结果:在完整模型中,最大主应力为5.8Mpa,最小主应力为-11.7Mpa,等效应力为11.4Mpa。完整模型中松质骨的最大主应力分布出现在与主、次压力区骨小梁生长方向一致的位置。传统伽玛钉愈合后最大主应力为32Mpa,最小主应力为-23.5Mpa,等效应力为31.3Mpa。应力集中较为明显。在新型伽马钉模型中,随着骨折愈合,镁合金逐渐溶解吸收,并设定为在术后12个月完全降解。新型伽马钉固定后,最大主应力为18.7Mpa,最小主应力为-12.6Mpa,等效应力为14.0Mpa。在最小主应力区小于-10Mpa的应力值较传统钛合金伽马钉有显着提高。同时,仿生伽马钉模型在股骨近端的应力分布更接近于完整骨的应力分布,显着降低了内植物相关的应力集中。结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与传统伽马钉相比,仿生可降解镁合金伽玛钉,可以改善应力分布,使其接近完整股骨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第二部分双反牵引复位器在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目的:双反牵引复位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复位器,为了探索其在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使用效果,本团队开展了其与牵引床在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于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并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6例。根据术中牵引方式分为两组:双反牵引组和牵引床组,其中双反牵引组患者30例、牵引床组患者36例。收集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骨折相关特征、手术相关数据及部分预后指标等数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或惠特尼U检验,卡方检验或费舍尔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间在人口学及骨折相关特征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相关数据方面:两组患者在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等方面无显着差异。其中,双反牵引床组患者的平均颈干角为129.37°,显着低于牵引床组的平均135.67°(p=0.001);牵引床组患者切开复位率显着高于双反牵引组(13.9%vs3.3%,p<0.001)。在骨折预后方面,两组患者各项预后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反牵引复位器可以安全、有效的辅助完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且与牵引床相比,双反牵引复位器可以通过更加微创的方式取得相似的临床疗效。第三部分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肺炎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术后肺炎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灾难性的并发症,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也是的公共卫生体统面临的挑战。了解术后肺炎的发生率、掌握潜在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术后肺炎的发生至关重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并采取髓内钉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术后肺炎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肺炎组和非肺炎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骨折特征、术前血液指标、手术相关指标。首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或惠特尼U检验,卡方检验或费舍尔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单因素分析后,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探索潜在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以下方面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年龄>82岁、男性、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慢性肾病、慢性肝病、泌尿系感染、合并症数量、ASA3-4级、BMI、ICU经历、CKMB、BNP、PCT、D-Dimer;将上述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年龄>82岁(OR=2.54,p=0.004),男性(OR=2.13,p=0.017),慢性呼吸系统疾病(OR=5.02,p<0.001),慢性肝病(OR=3.39,p=0.037),泌尿系感染(OR=8.46,p=0.005),CKMB>20U/l(OR=2.31,p=0.020),BNP≥75ng/l(OR=4.02,p=0.001),以及D-dimer>2.26 mg/l为术后肺炎发生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因素与术后肺炎的发生无显着相关性。结论:本研究中术后肺炎的发生率约为3.5%(53/1495例)。年龄>82岁,男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肝病,泌尿系感染,CKMB>20U/l,BNP≥75ng/l,以及D-dimer>2.26 mg/l为术后肺炎发生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围手术期患者术后肺炎的筛查,对高危人群采取靶向性的管理,对于术后肺炎的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
张媛[10](2021)在《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衰弱现况及不良健康结局事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髋部发生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患者术前衰弱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为脆性骨折患者衰弱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拟接受手术治疗的407例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客观指标测量、电子病历信息采集,并对305例有效样本人员进行术后12个月内的随访,记录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结局事件。结果1.305例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中,衰弱的发生率为50.8%(155/305)。2.衰弱的单因素分析中,不同年龄、性格、运动频率、BMI、手握力、BMD、血红蛋白、清蛋白、骨折前日常活动水平、认知功能、抑郁状态、自我感觉健康状态、CCI分层、多重用药、营养状态、尿失禁、视力、睡眠质量、慢性疼痛、骨折后疼痛情况的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衰弱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衰弱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抑郁状态、自我感觉健康状态差、CCI分值高、营养状态差、睡眠质量不良均是影响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衰弱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手握力大是衰弱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3.359、3.611、2.552、3.036、3.453、2.810、11.186,P<0.05)。4.(H-L)拟合优度效能检验表明该模型预测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衰弱的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52(95%CI 0.774~0.930,P<0.001),表明构建的衰弱风险预测模型诊断衰弱的准确性较高,与面积为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进行比较,衰弱组较非衰弱组术后住院天数显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较非衰弱组术后并发症及终点事件例数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3.603,P<0.05)。6.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衰弱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显着劣于非衰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收集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资料,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衰弱发生率较高,增龄、抑郁、自我感觉健康状态差、CCI分值高、营养状态差、睡眠质量不良均是衰弱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手握力越大是衰弱发生的保护因素。医护人员有必要在术前识别衰弱患者,及时采取跨学科衰弱管理,减少和延缓衰弱的发生,促进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康复。2.采用Logistics回归建模的方法,初步建立了患者的衰弱风险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可为今后患者衰弱风险的筛查提供理论依据。3.12个月随访发现,术前衰弱是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不良健康结局的重要预测因子。术前对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进行衰弱评估有助于临床决策及预后评估。
二、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太仓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方式及一般资料 |
2.2 市级医院和乡镇医院老年人髋部骨折治疗方式比较 |
2.3 患者死亡率 |
3 讨论 |
(2)中国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文献检索方法 |
2.2 文献纳入标准 |
2.2.1 研究设计 |
2.2.2 研究对象 |
2.2.3 暴露因素 |
2.2.4 结局指标 |
2.3 质量评价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
3.2 Meta分析结果 |
3.2.1 肾功能衰竭与心力衰竭相关性 |
3.2.2 血红蛋白小于90g/L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
3.2.3 性别(男性)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
3.2.4 心血管病史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
500ml(正平衡)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3.2.5 围手术期补液>500ml(正平衡)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
3.2.6 输血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
3.2.7 早期手术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
3.2.8 ASAⅢ级及以上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
3.3 异质性检验 |
3.4 敏感性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早期手术 |
4.2 血红蛋白小于90g/L |
4.3 性别(男性) |
4.4 心血管病史 |
500ml(正平衡)'>4.5 围手术期补液>500ml(正平衡) |
4.6 ASAⅢ级及以上 |
4.7 输血 |
4.8 肾功能衰竭 |
4.9 建议 |
4.9.1 输血 |
4.9.2 肾功能衰竭 |
4.9.3 早期手术 |
4.9.4 ASA |
500ml(正平衡)'>4.9.5 围手术期补液>500ml(正平衡) |
4.9.6 血红蛋白大于90g/L |
4.9.7 心血管病史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2.方法 |
3.观察指标及谵妄的诊断 |
4.统计学方法 |
5.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患者的一般资料 |
2.POD组与非POD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3.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方程 |
4.对预测模型用ROC曲线进行检验 |
5.将预测模型应用到临床实践进行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5)脑钠肽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高龄髋部骨折死亡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845例髋部骨折现状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7)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自理能力恢复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病例纳入标准 |
1.1.3 病例排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步骤 |
1.2.2 观察指标 |
1.2.3 合并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 |
1.2.4 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价标准 |
1.3 统计学处理 |
第二章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1 年自理能力情况 |
2.3 不同年龄段病人术后自理能力的情况 |
2.4 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1 年自理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
2.5 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 1 年自理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3.1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 1 年的自理能力情况 |
3.2 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 年的自理能力的危险因素分析 |
3.2.1 年龄 |
3.2.2 术前白蛋白 |
3.2.3 居住环境 |
3.2.4 抗骨质疏松治疗 |
3.2.5 康复机构康复 |
3.3 研究的局限性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附表 |
(8)术前疼痛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转归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选择及脱落标准 |
二、一般资料与分组 |
三、试验方法 |
四、麻醉方法 |
五、监测指标 |
六、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的进展 |
1.髋部骨折统计学指征 |
2.老年人为发生骨折的高危群体 |
3.老年髋关节骨折的危险因素 |
4.疼痛是影响老年患者围术期转归的主要因素 |
5.疼痛常用的诊断与评估工具 |
6.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重点 |
7.老年髋部骨折的麻醉疼痛管理 |
8.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手术技术创新及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传统髓内钉与新型仿生可降解镁合金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双反牵引复位器在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衰弱现况及不良健康结局事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 |
1.2 抽样方法 |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4 样本量估计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工具(具体见附表) |
2.3 资料收集 |
3 质量控制 |
3.1 课题设计阶段 |
3.2 调查实施阶段 |
3.3 数据处理阶段 |
4 统计分析 |
5 技术路线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脆性骨折患者衰弱的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四、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太仓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顾昊,刘华,苏方东,陈良,邹高校,章懿,顾凯华,冯欢欢. 医学信息, 2021(14)
- [2]中国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D]. 夏驷捷. 南昌大学, 2021(01)
- [3]基于护理结局分类系统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护理方案[D]. 贺格格.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4]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D]. 石冲.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5]脑钠肽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D]. 杨少茼.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基于845例髋部骨折现状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D]. 宋凯.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7]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自理能力恢复的危险因素分析[D]. 戚鸿飞. 延安大学, 2021(09)
- [8]术前疼痛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转归的影响[D]. 周振东.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手术技术创新及相关研究[D]. 赵阔.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10]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衰弱现况及不良健康结局事件研究[D]. 张媛.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