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龟子具有杀虫特异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综述(英文)

对金龟子具有杀虫特异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综述(英文)

一、对金龟子具有杀虫专一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综述(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蒲宇辰[1](2020)在《红棕象甲体外免疫效能及其与体内免疫权衡的生理调控》文中提出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Olivier)(鞘翅目:象甲科)是新近入侵我国南方棕榈科植物种植区的一种重大毁灭性害虫,严重影响了入侵地寄主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园林观赏价值,造成极大的损失。由于红棕象甲具有飞行迁移能力强、繁殖潜能高、天敌缺乏、为害隐蔽和抗性强等特性,当前针对该害虫仍缺乏有效的防控策略。和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是一种具持续控制潜能的手段,优势明显。然而,当红棕象甲遭受病原微生物侵染时,必然会激活寄主的免疫系统,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防御反应,其中首要的是以体外分泌物为核心的体外免疫,这将大大削弱生物防治的效果,也是造成该虫有效病原菌群较少的原因之一。而入侵种成功定殖的部分原因就是个体对病原体等外源物质具有较强的免疫能力。体外免疫和体内免疫是昆虫应对外源物入侵的两种免疫防御策略,但红棕象甲的免疫权衡和生理调控机制还不甚明确。因此,本文在生物测定筛选红棕象甲潜在病原菌的基础上,阐明该虫体外分泌物的组分、体外免疫抑制效能及调控的关键基因,分析红棕象甲对体外分泌物的行为响应,探讨体外和体内免疫防御效能的差异及其与生长、繁殖等适应性间的关联,揭示两种免疫防御之间的权衡关系和生理调控机理,以期为制定红棕象甲的生物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红棕象甲生防菌的筛选我们从自然罹病死亡的红棕象甲虫尸上分离到了多种病原微生物。这些分离菌株的室内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isopliae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最具控制潜能和应用潜力。此外我们还发现,苏云金芽孢杆菌不仅能够显着延长卵的孵化时间,而且能够显着降低幼虫的钻蛀活性。2.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的抑菌效能抑菌试验显示,红棕象甲的体外分泌物能显着抑制微生物在体外的生长。虽然液相不产生明显的抑菌圈,但是固相和原液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且原液的抑菌能力显着强于固相。同时,这些体外分泌物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能显着高于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能。这些结果表明,红棕象甲的体外分泌物是其抵御病原菌侵染过程中体外免疫的关键因子。3.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的组分及其免疫活性物质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含有蛋白质和300余种化合物等组分。代谢组学分析表明,对苯醌可能是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的主要免疫活性成分。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对苯醌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活性。而当红棕象甲遭到病原侵染时,中等浓度的对苯醌的免疫保护效能普遍最佳,它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寄主的存活率。这些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对苯醌是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中的免疫活性物质。4.芳基硫酸酯酶B(Rf ARSBs)在红棕象甲体外免疫反应中的调控作用注射ds Rf ARSB-11581和ds Rf ARSB-14322至红棕象甲体内12 h后,其体外分泌物中的对苯醌的合成受到明显抑制,而注射ds Rf ARSB-0311后,其体外分泌物中的对苯醌的浓度反而显着升高。这表明Rf ARSBs可以调节红棕象甲体外免疫分泌物中的对苯醌的含量,从而影响该虫的体外免疫能力。5.红棕象甲对其体外免疫分泌物的行为响应行为测定的结果表明,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能使个体产生引诱或趋避的特定行为响应,而响应强弱与分泌物的量有关。幼虫和成虫皆对中等剂量的体外分泌物最为敏感,引诱活性最佳。随着分泌物量的增加或减少,引诱效果逐渐下降。其中,成虫在较高剂量的分泌物的影响下表现出最大的趋避性。因此,低含量的体外分泌物对红棕象甲起着引诱剂的作用,而高含量的体外分泌物反而有望作为驱避剂。6.红棕象甲免疫权衡的生理调控红棕象甲七龄幼虫的体外分泌物的抑菌活性、血淋巴的酚氧化酶活性和血淋巴的抗菌活性皆显着高于三龄幼虫。然而幼虫的三龄发育历期却显着更短。对于成虫而言,交配通过降低个体的免疫防御能力而付出巨大的代价,但这种规律表现出与性别和年龄相关的差异性。在12日龄个体中,交配能够显着降低雄虫体外分泌物的抑菌活性,而雌虫不受影响。相反,在52日龄个体中,交配能够显着降低雌虫体外分泌物的抑菌活性,而雄虫却不受影响。在未交配个体中,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显着上升,且这种变化规律不存在性别差异。然而未交配雌虫和未交配雄虫的寿命分别显着低于交配雌虫和交配雄虫的寿命。虽然12日龄交配雌虫的卵孵化率显着高于52日龄交配雌虫的卵孵化率,但是12日龄雌虫的产卵量和子代数皆显着低于52日龄雌虫的产卵量和子代数。此外,单独的免疫胁迫物因子对免疫防御强弱的影响没有差异。这些结果表明,体外和体内免疫强弱的变化是虫龄、性别、交配和免疫处理等多个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免疫系统又与其它生活史组分存在着直接权衡和生理调控关系,从而影响了个体在免疫上的投资,即免疫能力的上升,必然以发育历期、寿命、交配能力和生殖能力等作为代价,而这种权衡关系又错综复杂。综合本文的研究结果,以对苯醌为主要免疫活性成分的体外分泌物在红棕象甲的体外免疫防御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当红棕象甲遭受病原菌的侵染时,寄主的免疫反应(体外免疫和体内免疫)被激活,从而削弱了病原菌的侵染效果,导致该虫种群的成功入侵和定殖。因此,本研究着重以体外免疫作为视角和切入点,通过深入探讨红棕象甲抵御病原菌侵染过程中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不仅揭示了该虫的入侵特性和适应性变异机制,而且有助于深入剖析病原菌和寄主之间的免疫互作效应和多样化的免疫防御策略,提升病原菌田间控害效果,为开发以昆虫免疫系统为靶标的新型害虫抑制剂或行为干扰剂等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施茹玲[2](2016)在《基于空间结构差异的Cry8型伴孢晶体蛋白分类与构效》文中指出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被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治,伴孢晶体蛋白(Cry)是其主要杀虫因子。Cry8蛋白对地下害虫蛴螬具有较高毒力,目前已有53个Cry8蛋白。害虫抗性发展和一些重要害虫仍缺乏相应有效的Cry蛋白可供使用,是Bt及其Cry蛋白长期应用的两大制约。为此,本研究解析了53个Cry8蛋白的空间结构,解析了其空间结构差异,阐明了Cry8与其受体之间的结合情况,探讨了其构效关系。主要结果如下:本文利用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了53个Cry8蛋白的三维结构模型。基于活性区二级结构的差异将其分为34类,分别为Cry8AⅠ-Ⅳ、Cry8BⅠ-Ⅲ、Cry8CⅠ-Ⅱ、Cry8DⅠ-Ⅱ、Cry8EⅠ、Cry8FⅠ-Ⅱ、Cry8GⅠ-Ⅱ、Cry8HⅠ、Cry8IⅠ-Ⅴ、Cry8JⅠ、Cry8KⅠ-Ⅲ、Cry8LⅠ、Cry8MⅠ、Cry8NⅠ、Cry8PⅠ-Ⅱ、Cry8Q?、Cry8RⅠ、Cry8TⅠ。在上述分类依据基础上,通过比对同一类别中各成员在三维结构上的重叠程度,将Cry8EⅠ类进一步分成两种亚型,即Cry8EⅠ1型(Cry8Ea2、Cry8Ea4、Cry8Ea5)和Cry8EⅠ2型(Cry8Ea1)。同理,分别又依次将Cry8FⅡ类分成为Cry8FⅡ1型(Cry8Fa2)和Cry8FⅡ2型(Cry8Fa3),Cry8IⅠ类分成Cry8IⅠ1型(Cry8Ia1)、Cry8 IⅠ2型(Cry8Ia2)和Cry8 IⅠ3型(Cry8Ia3),Cry8MⅠ类分成为Cry8MⅠ1型(Cry8Ma1、Cry8Ma3)和Cry8MⅠ2型(Cry8Ma2)。在解析53个Cry8蛋白的空间结构差异基础上,结合现有报道的Cry8蛋白杀虫活性数据,选取针对同一害虫存在杀虫活性差异以及具有相同杀虫活性的Cry8蛋白进行结构解析,探索其结构和活性的关系,得出以下结果:1、Cry8Bb1和Cry8Bc1对马铃薯甲虫、十一星黄瓜甲虫和西方玉米根叶甲虫都具有活性,两者具有相同的Loop-α8构象;2、Cry8Ca1和Cry8Ca2对铜绿丽金龟子都具有活性,两者具有完全相同的Loop构象;3、Cry8Da1和Cry8Db1对日本甲虫的成虫和幼虫都具有活性,但Cry8Da1的活性更强,两者的Loop-α8构象相同,但Loopα3-α4的构象存在差异,推测是N23S和Y44C两个位点上的差异造成的构象差异,从而导致Cry8Da1的活性更强;4、Cry8Ea1和Cry8Ea2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和暗黑鳃金龟幼虫都有活性,两者具有完全相同的Loop-α8、Loop1和Loop3构象;5、Cry8Fa1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和暗黑鳃金龟幼虫都有活性,Cry8Fa2却都无活性,两者Loop的构象都不同,推测是D448N的差异造成的;6、Cry8Ga1华北大黑鳃金龟有活性,而Cry8Ga2则无活性,两者的Loop3构象不同,推测是V337M的差异造成的;7、Cry8Ea1与Cry8Ga1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幼虫和铜绿丽金龟子有活性,对小菜蛾、棉铃虫、大黄粉虫和赤拟谷盗都没有活性,两者的Loop-α8和Loop3构象相同。以上的比对都提示了Loop对Cry8蛋白与害虫受体结合的重要性,尤其是Loop-α8,而Loopα3-α4的构象差异可能对杀虫活性强弱产生影响。此外上述事实均佐证了本研究建立的新的分类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将Cry8Ea1、APN和β微管蛋白两两对接,结果显示三者的重叠位点位于Cry8Ea1的Domain III上,共十个位点,分别为267E、464-465AN、477S、479N、573-577VGGSV,这显示了β微管蛋白可能影响了Cry8Ea1与暗黑鳃金鱼受体APN的结合,对其抗虫作用产生影响。然后将Cry8Ea1、凝集素和APN两两对接,结果显示Cry8Ea1与两者均能对接,但没有重叠位点,这预示着暗黑鳃金鱼凝集素可能与APN不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凝集素可能不干扰Cry8Ea1的杀虫活性。最后,Cry8Ea1和Cry8Ea2分别与暗黑鳃金鱼膜丙氨肽酶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Cry8Ea1和Cry8Ea2与该受体结合的区域均为Loop-α8上的273-275GKH,这与两个蛋白结构比对的结果Loop-α8构象相同相一致,因此推断了Loop-α8对Cry8Ea1和Cry8Ea2与暗黑鳃金龟幼虫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具有重要作用。Cry8Ea1和Cry8Ea2分别与APN对接,结果显示两种蛋白与暗黑鳃金鱼APN的对接区域为Loopα4-α5上的125-129VTGYE,这与两蛋白结构比对的结果Loopα4-α5构象相同相一致,因此推断了Loopα4-α5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孔道形成有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基于活性区空间结构的新分类方法,此分类方法比以往的根据杀虫谱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的分类方法更有利于探究空间结构和杀虫活性之间的关系,创建了苏云金芽胞杆菌蛋白结构与杀虫活性之间的新型关系,结合空间结构差异探讨了构效关系,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寻受体与Cry毒素结合区域的共同关键氨基酸结合位点,为今后各种突变体设计和克隆提供理论基础,对扩大Cry8型伴孢晶体蛋白的杀虫谱、提高其杀虫毒力、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陆慧慧[3](2015)在《四株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基因和功能蛋白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自上世纪初被发现以来,已成为微生物农药中的重要一员,为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938年第一个Bt制剂问世以来,有文献报道,其在微生物农药中所占份额达90%以上。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对昆虫、线虫和哺乳动物有毒害作用,而且可以对人类的某些疾病治疗有帮助。本研究对实验室前期从新疆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上分离获得的4个具有几丁质酶活性的Bt菌株进行了杀虫功能基因和蛋白研究。利用PCR-RFLP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和特异性PCR方法,对4个Bt菌株所含有的杀虫基因进行鉴定,分析它们的功能蛋白,并测定它们对柑桔小实蝇等害虫的控制作用。1杀虫基因的鉴定分析根据杀虫基因cryl-10的保守区域设计通用引物,再按照引物上加入的酶切位点碱基序列选择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双酶切,从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图谱(RFLP图谱)分析其基因类型。结果表明,菌株CPB008和CPB012均含有cry1和cty2基因。将K5un3/K3un3引物扩增到的cry1基因,用Pst Ⅰ和Xba Ⅰ进行双酶切,得到1117 bp,801 bp,518 bp和322bp的序列。将S5un2/S3un2扩增得到的cry2基因用Hinc Ⅱ和Msp Ⅰ进行酶切,得到958 bp,791 bp,297 bp和273 bp等特异性条带。CPB016和CPB111两个菌株未检测到cryl-10基因。再通过设计二级分类基因特异性引物cry1A、cry1B等,鉴定菌株所含具体基因型。结果表明,CPB008含有cry1Aa、cry 1 Ac (GenBank登录号KR049190)、cry1Ia、cry2Aa (KR049192)和cry2Ab (KR049193); CPB012含有cry1Aa (KR049191)、cry1Ac、cry1Ia (KJ941157) cry2Aa (KR049194)和cry2Ab (KR049195)杀虫功能基因。其中对具有双元活性的cry 1Ia基因设计全长序列引物,扩增获得2159 bp(CPB012)全长基因(KJ941157),其结构完整。在对cry11-cry40、vip1-3、cyt1-2基因的检测中发现,CPB008和CPB016还含有vip3A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是:KR049196和KR049197。而CPB016和CPB111未检测到相关基因。cry11-40, cyt1-2以及vip1-3基因检测参照普通PCR方法,结果显示4个菌株除CPB008和CPB012含有vip3A基因外,其它基因均无特异性条带。2晶体蛋白的形态观察与SDS-PAGE连续培养观察不同时间菌体和晶体蛋白形态显示,CPB008能够产生菱形、不规则形和球形晶体。CPB012能够产生方形、不规则形和球形晶体,而CPB016和CPB111能够产生球形晶体。蛋白晶体分离后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CPB008能够产生135-140 kDa、80 kDa、70 kDa的特异性蛋白条带,CPB012能够产生135-140 kDa、80kDa和70kDa特异性条带,而CPB016和CPBl1l未见上述蛋白条带,与基因型测定结果吻合。3对柑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杀虫效果测定四个菌株对双翅目害虫柑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2龄幼虫的生测实验表明,被感染试虫与正常试虫相比,逐渐停止摄食,虫体中部先发黑,最后虫体全身发黑腐烂。CPB008和CPB012菌株接种后7d的累计死亡率LR7d分别为70.86%和76.72%,而CPB016和CPB111组未见幼虫死亡,虫体顺利化蛹。CPB008的LTso为3.1d,CPB012的LTso为2.4 d。CPB008的致死中浓度LCso为9.96×107 cells/mL, CPB012的致死中浓度LCso为2.03×l07 cells/mL。由此判断CPB012在4个菌株中,对双翅目柑桔小实蝇生物毒性最高。结合本实验前期用4个菌株对鳞翅目家蚕(Bombyx mori)和鞘翅目马铃薯甲虫的生物测定试验,最终判断它们均具有几丁质酶活性,当试虫是家蚕和马铃薯甲虫时,CPB008效果最好,当试虫是柑桔小实蝇时,CPB012效果最好。这也与CPB008和CPB012具有的多个cry1类和cry2类杀虫功能基因相符合。而CPB016和CPB111对家蚕和马铃薯甲虫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是对于柑桔小实蝇不具有明显毒杀作用,可能是两菌株不能产生对双翅目专一性的杀虫蛋白所致。综上所述,来自于马铃薯甲虫的苏云金芽孢杆菌CBP008和CPB012菌株含有cry1类和cry2和vip3A类杀虫功能基因,可能调控合成了135-140 kDa、80 kDa和70 kDa的相应杀虫功能蛋白,因此对双翅目柑桔小实蝇、鞘翅目马铃薯甲虫及鳞翅目家蚕都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在作物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

李燕翠[4](2014)在《含有cry8E基因绿僵菌工程菌的构建及致病机制初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花生的种植过程中,以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危害最为严重。长期以来地下害虫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农药,但化学农药污染环境,且防治成本高,害虫易产生抗药性,尤其是农药与花生果荚接触,增加了花生中农药的含量,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使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蛴螬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绿僵菌(Metarhizium)作为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具有靶标性强、持效期长、不易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安全等优点,是重要的生防真菌。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微生物制剂暴露出菌种毒力低、致死时间长等缺点。因此,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能够稳定遗传的,高效杀虫绿僵菌菌株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并且是顺应当今农业绿色植保、循环治理主题下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构建了以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对地下害虫暗黑鳃金龟幼虫高效的杀虫晶体蛋白基因cry8E为目的基因,以苯菌灵benA3为抗性标记基因的真菌表达载体pCAMBIA1300-ben-8e,采用电击转化法将其导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rium tumefaciens)菌株EHA105和LBA4404中,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cry8E基因插入到绿僵菌基因组中。通过PCR检测获得阳性转化子,用Southern杂交进一步证实了cry8E基因以单拷贝形式插入绿僵菌的基因组。(2)采用拌土法测定了部分转化子对2龄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与野生型M202菌株相比,不同转化子间毒力差异较大,LT50的变化范围为14.48~21.26天,校正累计死亡率变化范围为64.50%~92.86%。转化子M202-31的毒力较强,校正累积死亡率和LT50值分别为92.857%和14.925d,与其它菌株存在显着性差异。(3)测定了6株阳性转化子的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几丁质酶和磷脂酶活性,并分析了各个酶活指标与菌株毒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个酶活、不同菌株之间差异较大,且变化规律不一致,在酸性蛋白酶、几丁质酶和磷脂酶活性测定中,转化子M202-31分别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将不同转化子的酶活分别与校正累积死亡率和LT50值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发现各转化菌株酸性蛋白酶和几丁质酶与毒力相关显着。为了进一步确定酸性蛋白酶和几丁质酶对毒力的综合影响,将不同转化子的酶活与校正累积死亡率、LT50进行二元回归分析,发现仅有几丁质酶活性与菌株毒力相关性显着。因此,推测不同转化子对寄主毒力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菌株间几丁质酶活性不同,几丁质酶可以作为转化子初步筛选的参考性指标。(4)试验中以3龄东亚飞蝗蝗蝻为供试虫源,测定了野生型M202菌株、Btl85菌株、Btl85菌株和M202菌株混合、2个阳性转化子、空白对照6个处理的毒力。结果表明,将Btl85与M202混合后,显着增加了野生型菌株M202的毒力;同时,插入cry8E基因后显着提高了野生型菌株的毒力,其校正累计死亡率提高38.6542%,致死中时缩短2.9180d。(5)测定了处理CK、M202、转化子M202-12和M202-31连续5天对东亚飞蝗体内ESTs、AChE、PO、SOD、POD和CAT的酶活变化,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M202相比,转化子M202-12和M202-31的六个酶活指标变化规律大体一致。其中,3个处理连续7天POD均无显着性差异;与野生型菌株M202相比,ESTs和AChE主要在3-4天时存在显着性差异,PO主要在3-5天时存在显着性差异,而SOD和CAT主要在第6天时差异显着。

王冰[5](2013)在《华北大黑鳃金龟嗅觉相关蛋白互作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地下害虫是我国农业生产上一类重要的有害物种,具有生活隐蔽,适应性强等特点,是国内外公认的难以防治的害虫。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 (Coleoptera: Scarabaeidae)属于地下害虫重要类群之一,对农作物、果树以及林木等可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控制地下害虫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等多种潜在威胁。昆虫错综复杂的嗅觉系统能够检测和识别环境中不同的挥发性小分子气味物质,这种特征在昆虫寻找寄主、交配、产卵以及逃避行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昆虫嗅觉感受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揭开昆虫感受和识别环境中的气味物质并引起相关行为反应的秘密,有助于开发新型生物制剂来干扰害虫之间的通讯,最终达到控害保益的目的,为生物防治开辟新的途径。本研究所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GenBank登录的华北大黑鳃金龟气味结合蛋白OBP3和OBP4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获得了OBP3和OBP4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并将其成功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为后续气味结合蛋白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分子基础。(2)以冈比亚按蚊AgamOBP20晶体结构为模板对HoblOBP3和HoblOBP4蛋白进行同源建模。从模型上可以看出组成蛋白的α螺旋形成一个结合口袋,蛋白的C端伸入到结合口袋内,与冈比亚按蚊AgamOBP1的结构相似。对HoblOBP3和HoblOBP4以及已知的4种嗅觉相关蛋白HoblCSP1、HoblCSP2、HoblOBP1和HoblOBP2成功地进行了原核表达以及蛋白纯化。竞争结合实验分析了华北大黑鳃金龟OBP3和OBP4对植物绿叶气味以及已经鉴定的金龟子性信息素成分等42种气味分子的结合特征,研究发现HoblOBP4展现出了非常广泛的结合亲和性,尤其与6个碳的植物绿叶气味结合亲和性较高,并且能够结合L-异亮氨酸甲酯等金龟子性信息素成分。HoblOBP3只能够专一性的结合α-紫罗兰酮和-紫罗兰酮,从而显示出严谨的分子筛作用。除此之外,我们发现配体化合物官能团的种类、数量和位置,碳链的长短,碳链的开环与闭环结构,以及旋光异构等差异对蛋白结合亲和性的影响非常大。利用荧光结合实验对目前已知的6种华北大黑鳃金龟嗅觉相关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是否存在二聚体进行了探讨,我们推测HoblOBP2能够分别和HoblOBP1、HoblOBP4形成异源二聚体。(3)本研究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法利用胶体金双标记技术在亚细胞水平上检测了二元蛋白混合物在华北大黑鳃金龟触角感器中的共定位情况。实验结果显示,HoblOBP1/HoblOBP2和HoblOBP2/HoblOBP4均在华北大黑鳃金龟板型感器和锥形感器中共表达,这一实验结果是对OBPs之间能够形成二聚体以感受外界气味分子以及信息素这一理论的验证和支持,为疏水性通道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4)本研究利用DUALsystem Biotech公司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了华北大黑鳃金龟触角酵母双杂交系统均一化的cDNA文库,并将其克隆到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表达载体pPR3-N上,为下一步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蛋白互作搭建了技术平台。构建好的均一化cDNA文库经质量检测发现,原始文库的库容量为1.1×106,平均插入片段大小约为1.2kb,达到了高质量文库的标准,保证了文库的覆盖性。(5)本实验利用DUALsystem Biotech公司DUALhunter starter kits酵母双杂交筛选试剂盒,构建了华北大黑鳃金龟气味结合蛋白OBP1和OBP2诱饵载体,筛选了华北大黑鳃金龟触角酵母双杂交系统均一化的cDNA文库,经鉴定以及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以OBP1为诱饵鉴定出6个互作物,以OBP2为诱饵鉴定出8个互作物。通过-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以OBP1为诱饵,最终确定的阳性互作物为receptor for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C-like,以OBP2为诱饵最终确定的阳性互作物为proclotting enzyme,我们推测这两种蛋白可能是华北大黑鳃金龟在嗅觉识别过程中的相关蛋白。

孙凯[6](2013)在《苏云金芽胞杆菌vip3Aa与cry1Ac融合基因的构建、表达与活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微生物农药由于具有广泛的生产原料,防治对象不易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而逐步成为生物防治的支柱产业。其中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 Bt)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昆虫病原微生物。杀虫晶体蛋白(ICPs)和营养期杀虫蛋白(VIPs)是Bt的主要杀虫活性物质。Cry1Ac蛋白是苏云金芽胞杆菌在生长至稳定期时形成的伴胞晶体蛋白,对鳞翅目昆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营养期杀虫蛋白Vip3Aa是Bt营养生长时期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具有广谱杀虫活性的蛋白,Vip3Aa与Cry1Ac晶体蛋白没有序列同源性,作用机制不同,二者结合使用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毒素应用于害虫防治。通过组建融合基因,一次发酵即可生产两种蛋白,缩减生产成本,改善Vip3Aa类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给生产应用带来的不便,同时可以扩大Bt的杀虫谱、增强毒性,有效抑制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本研究通过重叠PCR构建了含有Vip3Aa11-GFP、Vip3Aa11-Linker16-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Bt工程菌HD8E-VG和HD8E-VLG以确定连接肽(Linker)的作用,结果显示两种融合蛋白均能观察到荧光。从荧光强度来看,单独表达GFP蛋白的阳性对照菌株HD8E-GFP荧光比HD8E-VG和HD8E-VLG要强,而HD8E-VG和HD8E-VLG相比荧光强度并无明显区别。Linker的添加与否对Vip3Aa11与GFP融合蛋白的发光未显示出影响。为减少苏云金芽胞杆菌在产生融合蛋白时的能量消耗,以期提高杀虫蛋白产量,将Cry1Ac的N端杀虫活性区域单独表达来检测其杀虫活性并对其溶解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ry1Ac N-terminal蛋白在Bt中高效表达,加入还原剂可以提高Cry1Ac N-terminal蛋白的溶解性,但生测结果表明其杀虫活性较全长Cry1Ac蛋白有所下降。本研究利用cry8E启动子指导的、能在Bt菌中高效表达的穿梭载体pHT315-8E21b,构建了vip3Aa11与cry1Ac全长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为了保证Vip3A蛋白与Cry1Ac蛋白融合后的杀虫活性,构建了含有不同长度连接肽以及不同基因融合顺序的表达载体。SDS-PAGE和Western杂交分析显示出融合蛋白均成功表达。生测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杀虫活性,Vip3A-Cry1Ac融合蛋白对小菜蛾的杀虫毒力是毒性较好的Cry1Ac蛋白的3.1倍,Cry1Ac-Vip3A的杀虫毒力与Cry1Ac相当。在对甜菜夜蛾的生测实验中,Cry1Ac-Vip3A融合蛋白对甜菜夜蛾的杀虫毒力是毒性较好的Vip3Aa11蛋白的2.5倍,Vip3A-Cry1Ac融合蛋白对甜菜夜蛾的杀虫毒力与Vip3Aa11相当。本研究首次将Cry1Ac蛋白与Vip3Aa11蛋白在Bt中融合表达,减少了一次性发酵成本,增强了Bt杀虫活性。初步探索了连接肽在构建融合基因时的作用,为融合蛋白的研究以及拓宽Bt杀虫谱和延缓害虫抗性提供了基础,为转基因植物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刘洪伟[7](2013)在《甘孜州主要金龟子种类调查及大栗鳃金龟的综合防治》文中认为由于金龟子的危害大,是我国最大的害虫种类之一,严重影响我国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发展,所以对其深入研究,探索防治措施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多种途径采集研究区金龟子标本2万多个,记录其分布、取食农作物种类,观察其形态特征并对照资料,鉴别出研究区危害农作物的主要金龟子种23个,并针对各猖獗区危害较重的大栗鳃金龟,根据其猖獗虫态进行化学、生物综合防治,探寻大栗鳃金龟的有效防治方法。通过对金龟子的观察鉴定我们发现,甘孜地区金龟子的种类繁多,同一科的金龟子也存在很大的形态差异,同时同一种金龟子在不同虫龄阶段它的形态特性差别也很大。这一结论也使得我们对于金龟子的观察鉴定变得较难,要想准确地鉴别出金龟子的种类与科属,我们不光需要足够的参考书籍,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研究金龟子方面的阅历与经验。了解研究金龟子,最主要就是为了防治。本研究通过多种防治大栗鳃金龟子的方法对比,寻找出防治其最佳的方法。研究发现采用白僵菌防治金龟子是一种最有效环保的方法,但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应该综合多种方法。同时在进行金龟子防治时,除了考虑方法的选择之外,还应该考虑金龟子的生长时期,因为不同生长时期的金龟子对抗有害于自身条件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只有这样全方面考虑之后,才会取得最好的防治效果。

王东,王永明,卫春秀,张震,辛正[8](2012)在《环境友好型卫生杀虫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及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卫生杀虫剂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化学合成农药的缺点日益突出,植物源、微生物源和昆虫调节剂渐为今后卫生用药的发展趋势和迫切需要。根据国内外这3类杀虫剂在主要媒介昆虫防治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系统介绍了它们的活性成分、靶标害虫、作用方式及在我国病媒生物防制中已登记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我国卫生杀虫剂的发展方向。

马维思[9](2012)在《昆虫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对两种药材害虫防治潜力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橘红(Citrus grandis ’Tomentosa’)和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是两种珍贵的药用植物,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在其生产过程中虫害问题不断突出,曲牙土天牛(Dorysthenes hydropicus)与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分别成为化橘红与白木香的重要害虫,已经严重影响了药材的生产。随着生产绿色药材理念的推广,在药材害虫的防治过程中,除了使用化学农药外,越来越重视通过提高栽培管理水平,保护生产基地环境,招引和培植天敌等手段来实现对中药材害虫的综合防治。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害虫天敌,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已经在卫生、林业及农业害虫的防治上获得一些成功,而在药材生产中的应用还鲜有报道。本研究从药材基地分离得到了昆虫病原真菌,并用绿僵菌Metarhizium对曲牙土天牛和黄野螟进行了毒力测定,为进一步利用绿僵菌防治药材害虫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绿色药材的生产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昆虫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利用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诱集法从广东化州绿色生命有限公司的药材GAP基地土壤中诱集到18株昆虫病原真菌,依据形态与ITS序列特征,全部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 anisopliae;从山东临沂市平邑县的金银花基地采到12份因昆虫病原真菌感染致死的鳞翅目幼虫,从虫体上分离获得12株病原真菌,通过形态与分子鉴定,全部确认为莱氏野村菌Nomurea rileyi。2绿僵菌对化橘红害虫曲牙土天牛幼虫的毒力测定利用35株绿僵菌分生孢子制成的孢子土对曲牙土天牛(Dorysthenes hydropicus)1龄幼虫进行毒力预测定,选择其中7株做进一步的毒力测定,每株菌设1×108孢子·g-1、1×107孢子·g-1、1×106孢子·g-13个孢子浓度,发现6株绿僵菌对曲牙土天牛幼虫有较高毒力,最高僵虫率为74.3%~94.3%。3高毒力菌株的产孢能力评价以SDY培养液为液体培养基、大米为固体培养基,采用液固双相发酵法对6株毒力较高的绿僵菌进行发酵,对它们的产孢能力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不同菌株之间产孢量有较大差异,产孢量大小排序依次是1>4>22-3-2>31>15-2>27-2,每克干物料的产孢数量分别为23.5亿、22.1亿、16.8亿、15.7亿、11.4亿、10.8亿,产孢量最大的1号菌株,其产孢量是最小菌株27-2的2.2倍。4绿僵菌对白木香害虫黄野螟幼虫的毒力测定在利用35株绿僵菌的孢子液对黄野螟5龄幼虫进行毒力预测定的基础上,选取10株菌,分别设1×109孢子·ml-1、1×108孢子·ml-1、1×107孢子·ml-13个浓度的孢子液对黄野螟老熟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有9株菌出现僵虫,孢子浓度1×109孢子·ml-1的10号菌引起的僵虫率最高,为38%,;选取18株菌,制成1×109孢子·g-1、1×108孢子·g-1、1×107孢子·g-13个浓度的孢子土对黄野螟老熟幼虫进行毒力测定,16株菌能够引起黄野螟幼虫感染,孢子浓度为1×109孢子·g-1的GB1-P菌株引起的僵虫率最高,为49%;选取15株绿僵菌的分生孢子制成油剂,设1×1010孢子·ml、1×109孢子·ml-11×108孢子·ml-13个孢子浓度对黄野螟5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14株菌引起僵虫,11号菌株僵虫率最高,随孢子浓度降低僵虫率依次为53%、40%、20%。

王志鑫[10](2012)在《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分离及cry8型基因的克隆》文中研究指明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发掘及新型cry8类基因的分离克隆对鞘翅目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温度筛选法,对采自河北省各市县的254份土壤样品进行分离,共得到42株野生型Bt菌株,伴孢晶体类型有球形、菱形、方形和不规则形,充分体现了河北省Bt菌株资源的多样性。利用通用引物S5un8/S3un8对42株野生型菌株的cry8类基因进行PCR鉴定,其中10株含有cry8型基因,其晶体形态均为球形。利用26对cry基因的通用引物鉴定这10株菌所含的其它cry基因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仅含有cry8类基因。10株Bt菌株主要表达130 kDa左右的蛋白,但大小有差异,推测10株菌中所含的cry8基因类型有所不同,体现了河北省内cry8型基因资源的丰富性。10株含有cry8型基因的Bt菌株来自于河北省的不同地区,说明了此类Bt菌株在河北省内分布的广泛性。菌株173A中同时含有一个新型的cry8类基因和一个cry8Fa类基因,两个基因的全长序列分别被克隆、测序。其中,新型cry8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3702 bp,编码由12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预测相对分子量为139.78 kDa,等电点为pI 4.43,为弱酸性蛋白,该基因与模式基因cry8Ab(EU044830)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为85.0%,属第三等级的新基因;cry8F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3525 bp,编码由117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预测相对分子量为133.07 kDa,等电点为pI 4.50,为弱酸性蛋白,该基因与模式基因cry8Fa1(AY551093)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7%,属于第四等级的新基因。将两个基因与表达载体pET-21b连接,转化E. coli BL21得到高效表达。两个基因的全长序列已在GenBank中登记注册,Accession number分别为JN709441,JN709442。菌株160C中同时含有一个cry8Ea基因和一个cry8Fa基因,克隆得到其中的cry8Ea基因并完成全序列的测定。cry8E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3495 bp,编码由116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预测相对分子量为131.61 kDa,等电点为pI 4.69,为弱酸性蛋白,该基因与cry8Ea2(EU047597)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9%,属于第四等级新基因。通过与表达载体pET-21b连接,得到高效表达Cry8Ea蛋白的大肠杆菌菌株。再将cry8Ea基因与Bt-E. coli穿梭载体pSXY422b连接,电击转化Bt无晶体突变株HD73—,得到高效表达Cry8Ea蛋白的工程菌株Bt HD8Ea,对工程菌株进行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工程菌对暗黑鳃金龟、琉璃弧丽金龟和柳蓝叶甲有毒力,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46%,53.61%和39.18%。

二、对金龟子具有杀虫专一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综述(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金龟子具有杀虫专一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综述(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红棕象甲体外免疫效能及其与体内免疫权衡的生理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红棕象甲入侵生物学研究及控制现状
        1.1.1 红棕象甲的起源、入侵和扩散
        1.1.2 红棕象甲的寄主种类及为害特征
        1.1.3 红棕象甲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1.1.4 红棕象甲的防治现状
    1.2 红棕象甲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2.1 红棕象甲病原真菌的研究
        1.2.2 病原细菌对红棕象甲的杀虫活性
        1.2.3 昆虫病原线虫对红棕象甲的防效
        1.2.4 其它天敌对红棕象甲的控制
    1.3 昆虫抵御外源入侵物的免疫防御机制
        1.3.1 体内免疫防御策略
        1.3.2 体外免疫防御策略
    1.4 昆虫体外免疫防御分泌物
        1.4.1 体外分泌物的产生
        1.4.2 体外分泌物的化学组成
        1.4.3 体外分泌物的功能和作用
        1.4.4 体外分泌物的合成通路及其调控机理
    1.5 昆虫免疫防御策略的适应性选择机制
    1.6 昆虫的免疫权衡及防御代价
    1.7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思路
第二章 红棕象甲病原微生物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虫源的采集与饲养
        2.1.2 供试菌株
        2.1.3 试验仪器与药品试剂
        2.1.4 红棕象甲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菌株室内杀虫活性测定
        2.1.5 感染红棕象甲的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测定
        2.1.6 一株新型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对红棕象甲的作用评价
        2.1.7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红棕象甲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控制效果
        2.2.2 红棕象甲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控制效果
        2.2.3 苏云金芽孢杆菌HA菌株对红棕象甲的控制效果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红棕象甲体外免疫分泌物的组分及其功能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昆虫的饲养
        3.1.2 供试菌株
        3.1.3 试验仪器与药品试剂
        3.1.4 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的收集
        3.1.5 分泌物的体外免疫功能验证
        3.1.6 体外分泌物的代谢组学检测与分析
        3.1.7 体外分泌物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3.1.8 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主要活性成分1,4-苯醌的功能验证
        3.1.9 对苯醌对感染病原菌后的红棕象甲存活的影响
        3.1.10 干扰Rf ARSBs对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中对苯醌含量的影响
        3.1.11 红棕象甲体外免疫分泌物的行为功能测定
        3.1.12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的收集情况及其分泌效率
        3.2.2 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的体外免疫抑菌效能
        3.2.3 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的组成成分
        3.2.4 对苯醌的体外抑菌活性
        3.2.5 红棕象甲体外免疫关键因子对苯醌对寄主的免疫保护效能
        3.2.6 红棕象甲ARSBs在体外免疫分泌物对苯醌调控过程中的作用
        3.2.7 红棕象甲对其体外分泌物的行为响应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红棕象甲体外和体内免疫的生理权衡及其防御代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昆虫
        4.1.2 供试菌株
        4.1.3 试验仪器与药品试剂
        4.1.4 不同虫龄、性别和交配状态的红棕象甲感染病原菌后的生存试验
        4.1.5 不同虫龄、性别和交配状态的红棕象甲的体外免疫能力测定
        4.1.6 不同虫龄、性别和交配状态的红棕象甲的体内免疫能力测定
        4.1.7 不同虫龄、性别和交配状态的红棕象甲感染病原菌后的体外免疫能力测定
        4.1.8 不同虫龄、性别和交配状态的红棕象甲感染病原菌后的体内免疫能力测定
        4.1.9 红棕象甲的免疫功能与其发育历期、寿命、交配行为和生殖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分析
        4.1.10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病原感染后的红棕象甲存活率的影响因素
        4.2.2 影响红棕象甲体外免疫效能的因子
        4.2.3 影响红棕象甲体内免疫效能的因子
        4.2.4 外源物胁迫对红棕象甲体外免疫效能的影响
        4.2.5 外源物胁迫对红棕象甲体内免疫效能的影响
        4.2.6 红棕象甲体外和体内免疫防御的权衡及调控的生理机制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1.1 红棕象甲的致病菌及其毒力
        5.1.2 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在体外免疫防御中的作用
        5.1.3 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5.1.4 红棕象甲免疫权衡关系和生理调控机制
        5.1.5 红棕象甲体外免疫与体内免疫的调控模式
    5.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5.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与获奖情况
致谢

(2)基于空间结构差异的Cry8型伴孢晶体蛋白分类与构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苏云金芽胞杆菌
    1.2 杀虫晶体蛋白
        1.2.1 杀虫晶体蛋白的分类
        1.2.2 杀虫晶体蛋白的结构
        1.2.3 杀虫晶体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1.2.4 杀虫晶体蛋白的杀虫机制研究
    1.3 金龟子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1.4 Cry8型伴孢晶体蛋白的研究概况
    1.5 同源建模法
    1.6 蛋白质-蛋白质对接
    1.7 蛋白质三维结构的研究进展
    1.8 本课题研究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材料
        2.1.2 实验设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服务器与软件
    2.2 实验方法
        2.2.1 Cry8类蛋白的同源建模
        2.2.2 Cry8蛋白的全序列比对
        2.2.3 Cry8蛋白的结构比对
        2.2.4 Cry8Ea1、暗黑鳃金鱼氨肽酶N、β微管蛋白和凝集素两两之间的ZDOCK分子对接
        2.2.5 Cry8Ea1、暗黑鳃金鱼氨肽酶N、β微管蛋白和凝集素两两之间的ZDOCK分子对接的优化
        2.2.6 Cry8Ea1和Cry8Ea2 分别与暗黑鳃金鱼受体的ZDOCK分子对接
        2.2.7 Cry8Ea1和Cry8Ea2 分别与暗黑鳃金鱼受体的ZDOCK分子对接的优化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同源模建Cry8型杀虫晶体蛋白活性区空间结构
    3.2 二级结构的特征分析和空间差异分析
        3.2.1 Cry8A类的分析
        3.2.2 Cry8B类的分析
        3.2.3 Cry8C类的分析
        3.2.4 Cry8D类的分析
        3.2.5 Cry8E类的分析
        3.2.6 Cry8F类的分析
        3.2.7 Cry8G类的分析
        3.2.8 Cry8H类的分析
        3.2.9 Cry8I类的分析
        3.2.10 Cry8J类的分析
        3.2.11 Cry8K类的分析
        3.2.12 Cry8L类的分析
        3.2.13 Cry8M类的分析
        3.2.14 Cry8N类的分析
        3.2.15 Cry8P类的分析
        3.2.16 Cry8Q类的分析
        3.2.17 Cry8R类的分析
        3.2.18 Cry8T类的分析
        3.2.19 Cry8型蛋白空间结构的全对比与分析结果
    3.3 Cry8型杀虫晶体蛋白构效关系分析
        3.3.1 Cry8B类杀虫晶体蛋白构效关系分析
        3.3.2
        3.3.3 Cry8C类杀虫晶体蛋白构效关系分析
        3.3.4 Cry8D型杀虫晶体蛋白构效关系分析
        3.3.5 Cry8E类杀虫晶体蛋白构效关系分析
        3.3.6 Cry8F型杀虫晶体蛋白构效关系分析
        3.3.7 Cry8G型杀虫晶体蛋白构效关系分析
        3.3.8 Cry8Ea1、Cry8Ja1与Cry8Ga1 构效关系分析
    3.4 Cry8Ea1、暗黑鳃金鱼氨肽酶N、β微管蛋白和凝集素两两之间的分子对接分析
        3.4.1 Cry8Ea1、暗黑鳃金鱼氨肽酶N(APN)和β微管蛋白两两之间的分子对接的分析
        3.4.2 Cry8Ea1、暗黑鳃金鱼氨肽酶N(APN)和凝集素两两之间的分子对接的分析
    3.5 Cry8Ea1和Cry8Ea2 分别与暗黑鳃金鱼受体的分子对接的分析
        3.5.1 Cry8Ea1和Cry8Ea2 与暗黑鳃金鱼膜丙氨肽酶的分子对接分析
        3.5.2 Cry8Ea1和Cry8Ea2 与暗黑鳃金鱼氨肽酶N(APN)的分子对接分析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四株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基因和功能蛋白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苏云金芽孢杆菌概述
        1.1.1. 苏云金芽孢杆菌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1.1.2. 苏云金芽孢杆菌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
    1.2.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活性成分
        1.2.1 营养期杀虫蛋白
        1.2.2 几丁质酶
        1.2.3 磷脂酶C
        1.2.4 溶血素
        1.2.5 效菌素
        1.2.6 苏云金素
        1.2.7 肠毒素
        1.2.8 自身诱导物抑制蛋白
        1.2.9 杀虫晶体蛋白
        1.2.10 其它活性物质
    1.3. 作用机制
        1.3.1 晶体蛋白的三维结构及其功能
        1.3.2 辅助蛋白(分子伴侣)
    1.4. 杀虫基因的命名与分类鉴定
        1.4.1 杀虫基因的命名与分类
        1.4.2 杀虫基因的基因型鉴定
    1.5. cry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1.6. 柑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1.7. 昆虫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性研究
    1.8.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Bt中的杀虫功能基因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cry1-10基因型鉴定
        2.2.2 cry11-40及其他基因型鉴定
        2.2.3 杀虫基因特异性检测
    2.3 结论与讨论
第3章 Bt菌株的蛋白晶体形态及蛋白SDS-PAGE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晶体形态观察
        3.2.2 晶体蛋白SDS-PAGE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第4章 Bt菌株对柑桔小实蝇的毒力测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柑桔小实蝇的发病症状
        4.2.2 4菌株对柑桔小实蝇的毒力测定
    4.3 结论与讨论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习期间研究成果及参加的课题

(4)含有cry8E基因绿僵菌工程菌的构建及致病机制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蛴螬的危害
        1.1.1 蛴螬的习性与为害特点
        1.1.2 蛴螬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2 昆虫病原微生物
        1.2.1 昆虫病原真菌
        1.2.2 昆虫病原细菌
    1.3 昆虫病原真菌分子致病机制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1.3.1 昆虫病原真菌侵染与致病过程
        1.3.2 与昆虫病原真菌入侵相关的酶
        1.3.3 基因工程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含有cry8E基因绿僵菌工程菌的构建
        2.1.1 菌株和质粒
        2.1.2 培养基、抗生素与常用溶液配制
        2.1.3 酶与生化试剂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中间载体HCB-8e的构建
        2.2.2 Camben-8e双元载体的构建
        2.2.3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2.4 电击法转化根癌农杆菌
        2.2.5 根癌农杆菌中载体Camben-8e的检测
        2.2.6 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转化绿僵菌
        2.2.7 绿僵菌单孢分离及遗传稳定性测定
    2.3 转cry8E基因菌株的分子检测实验材料
        2.3.1 主要试剂和药品
        2.3.2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2.3.3 主要仪器设备
    2.4 转cry8E基因菌株的分子检测实验方法
        2.4.1 转基因菌株的PCR检测
        2.4.2 转基因菌株的Southern blot检测
    2.5 转基因菌株的生物测定及酶活分析实验材料
        2.5.1 供试菌株及试剂
        2.5.2 供试虫源
        2.5.3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2.5.4 主要仪器设备
    2.6 转基因菌株的生物测定实验方法
    2.7 转基因菌株的酶活分析实验方法
        2.7.1 粗酶液制备
        2.7.2 蛋白酶活性测定
        2.7.3 几丁质酶活性测定
        2.7.4 磷脂酶活性测定
        2.7.5 蛋白含量测定
    2.8 转基因菌株解除东亚飞蝗免疫差异研究
        2.8.1 供试菌株及试剂
        2.8.2 供试虫源
        2.8.3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2.8.4 主要仪器设备
    2.9 不同处理对东亚飞蝗生物测定实验方法
    2.10 东亚飞蝗免疫相关酶活测定方法
        2.10.1 粗酶液制备
        2.10.2 全酯酶(ESTs)活性测定
        2.10.3 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测定
        2.10.4 酚氧化酶(PO)活性测定
        2.10.5 保护酶活性测定
        2.10.6 蛋白含量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含有cry8E基因绿僵菌工程菌的构建
        3.1.1 载体HCB-8e的构建
        3.1.2 表达载体pCAMBIA1300-ben-8e的构建
        3.1.3 根癌农杆菌中载体pCAMBIA1300-ben-8e的检测
        3.1.4 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转化金龟子绿僵菌
        3.1.5 转化子单孢分离
    3.2 转基因菌株的分子检测
        3.2.1 转基因菌株的PCR检测
        3.2.2 转基因菌株的Southern blot检测
    3.3 转基因菌株的生物测定与酶活分析
        3.3.1 转基因菌株的生物测定
        3.3.2 转基因菌株的酶活测定
        3.3.3 酶活与毒力的相关性分析
    3.4 转基因菌株解除东亚飞蝗免疫差异研究
        3.4.1 不同处理对东亚飞蝗的生物测定
        3.4.2 转基因菌株对东亚飞蝗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4.1 绿僵菌工程菌构建
    4.2 转基因菌株生物测定与酶活分析
        4.2.1 蛋白酶与毒力关系
        4.2.2 几丁质酶和磷脂酶与毒力的关系
        4.2.3 蛋白酶、几丁质酶、磷脂酶之间的相互关系
    4.3 转基因菌株解除东亚飞蝗免疫差异研究
5 全文结论
    5.1 高毒力工程菌构建
    5.2 胞外酶与毒力之间的关系
    5.3 不同处理对东亚飞蝗的毒力
    5.4 转基因菌株对东亚飞蝗体内酶活性影响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致谢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华北大黑鳃金龟嗅觉相关蛋白互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华北大黑鳃金龟的研究概况
        1.1.1 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概况
        1.1.2 华北大黑鳃金龟的生物学特性
        1.1.3 华北大黑鳃金龟的防治
    1.2 化学通信对植食性昆虫行为的影响
        1.2.1 植物挥发性次生化合物对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1.2.2 昆虫性信息素对植食性昆虫行为的影响
        1.2.3 金龟子信息素的应用研究
    1.3 昆虫触角感器
        1.3.1 昆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和结构
        1.3.2 金龟子触角感器的研究
    1.4 昆虫嗅觉的化学感受
        1.4.1 昆虫嗅觉识别的一般过程
        1.4.2 气味结合蛋白
        1.4.3 昆虫嗅觉编码涉及的其他重要蛋白
        1.4.4 金龟子气味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1.5 嗅觉蛋白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1.5.1 离子通道假说
        1.5.2 嗅觉蛋白互作机制
    1.6 酵母双杂交技术在互作组学中的研究进展
        1.6.1 互作组学在系统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1.6.2 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的筛选技术
        1.6.3 酵母双杂交技术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2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华北大黑鳃金龟 OBP3 和 OBP4 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虫源
        2.1.2 主要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1.4 引物设计
        2.1.5 总 RNA 提取
        2.1.6 反转录合成 cDNA 第一链
        2.1.7 利用特异性引物 PCR 扩增
        2.1.8 对 PCR 产物回收
        2.1.9 PCR 产物连接 T 载体
        2.1.10 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以及阳性克隆验证
        2.1.11 质粒提取
        2.1.12 双酶切检测插入片段
        2.1.13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华北大黑鳃金龟触角总 RNA 检测
        2.2.2 HoblOBP3 和 HoblOBP4 序列扩增
        2.2.3 HoblOBP3 和 HoblOBP4 重组 pGEM-T 质粒 PCR 检测
        2.2.4 pGEM-T 重组质粒酶切检测
        2.2.5 HoblOBP3 和 HoblOBP4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2.3 讨论
第三章 华北大黑鳃金龟嗅觉相关蛋白原核表达以及结合特征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同源建模分析
        3.1.2 主要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原核表达
        3.1.5 SDS-PAGE 电泳检测
        3.1.6 电转印
        3.1.7 Western blot
        3.1.8 蛋白纯化
        3.1.9 蛋白浓度测定
        3.1.10 透析以及超滤处理
        3.1.11 纯化蛋白的获得
        3.1.12 荧光结合分析
        3.1.13 混合蛋白的荧光结合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华北大黑鳃金龟 HoblOBP3 和 HoblOBP4 同源建模
        3.2.2 嗅觉相关蛋白表达评价
        3.2.3 嗅觉相关蛋白纯化评价
        3.2.4 HoblOBP3 和 HoblOBP4 荧光结合实验
        3.2.5 混合蛋白的结合特征分析
        3.2.6 混合蛋白的竞争结合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华北大黑鳃金龟气味结合蛋白触角感器共定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试剂
        4.1.2 仪器设备
        4.1.3 免疫共定位的样品制备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华北大黑鳃金龟 HoblOBP1 和 HoblOBP2 免疫共定位分析
        4.2.2 华北大黑鳃金龟 HoblOBP2 和 HoblOBP4 免疫共定位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华北大黑鳃金龟触角酵母双杂交均一化 cDNA 文库构建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虫源
        5.1.2 主要试剂
        5.1.3 仪器设备
        5.1.4 总 RNA 提取
        5.1.5 cDNA 第一链的合成
        5.1.6 PCR 扩增合成 ds cDNA
        5.1.7 ds cDNA 全长准备
        5.1.8 PCR 产物纯化
        5.1.9 ds cDNA 杂交
        5.1.10 均一化 cDNA 第一次扩增
        5.1.11 均一化 cDNA 第二次扩增
        5.1.12 SfiI 酶切和 cDNA 片段分级
        5.1.13 SfiI 酶切文库载体 pPR3-N
        5.1.14 cDNA 与文库载体连接
        5.1.15 连接产物转化到大肠杆菌的转化测试
        5.1.16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大规模扩增
        5.1.17 文库收集以及甘油保存
        5.1.18 文库质粒提取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华北大黑鳃金龟触角总 RNA 检测
        5.2.2 PCR 扩增合成 ds cDNA
        5.2.3 均一化 NORMALIZER enzyme 活性测试
        5.2.4 均一化处理 ds cDNA 后的第 1 次 PCR 扩增
        5.2.5 均一化 cDNA 第 2 次 PCR 扩增
        5.2.6 SfiI 酶切文库载体 pPR3-N 和 cDNA
        5.2.7 文库质量检测
    5.3 讨论
第六章 酵母双杂交筛选华北大黑鳃金龟触角均一化 cDNA 文库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主要试剂
        6.1.2 仪器设备
        6.1.3 培养基制备
        6.1.4 酵母双杂交载体信息
        6.1.5 质粒和菌株的处理和保存
        6.1.6 诱饵载体的构建
        6.1.7 诱饵载体转入酵母菌 NMY51
        6.1.8 免疫印记验证诱饵表达
        6.1.9 DUALhunter 系统功能验证
        6.1.10 用 3-AT 优化筛选的条件
        6.1.11 文库转化和互作物选择
        6.1.12 酵母提质粒并重新转化大肠杆菌鉴定
        6.1.13 -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诱饵载体的构建
        6.2.2 诱饵载体转入酵母菌 NMY51
        6.2.3 诱饵载体表达验证
        6.2.4 DUALhunter 系统的功能验证
        6.2.5 用 3-AT 优化筛选的条件
        6.2.6 文库筛选和互作物选择
        6.2.7 阳性克隆鉴定
        6.2.8 -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
    6.3 讨论
第七章 全文结论
    7.1 结论
        7.1.1 OBP3 和 OBP4 基因克隆以及表达载体构建
        7.1.2 华北大黑鳃金龟嗅觉相关蛋白原核表达以及结合特征研究
        7.1.3 华北大黑鳃金龟气味结合蛋白触角共定位的研究
        7.1.4 触角酵母双杂交均一化 cDNA 文库构建
        7.1.5 酵母双杂交筛选华北大黑鳃金龟触角均一化 cDNA 文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苏云金芽胞杆菌vip3Aa与cry1Ac融合基因的构建、表达与活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生防细菌苏云金芽胞杆菌概述
    1.2 杀虫晶体蛋白
    1.3 营养期杀虫蛋白
        1.3.1 Vip1 和 Vip2
        1.3.2 Vip3
    1.4 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机制
        1.4.1 Cry 蛋白杀虫机制
        1.4.2 Vip 蛋白杀虫机制
        1.4.3 Cry 蛋白与 Vip 蛋白杀虫机制差异
    1.5 苏云金芽胞杆菌蛋白的表达调控
    1.6 融合蛋白
        1.6.1 融合蛋白技术
        1.6.2 苏云金芽胞杆菌融合蛋白
    1.7 苏云金芽胞杆菌毒素间的协同增效作用
    1.8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应用及展望
    1.9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第二章 vip3Aa-gfp 融合基因及 cry1Ac N-terminal 的构建与表达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与质粒
        2.1.2 酶及生化试剂
        2.1.3 培养基以及抗生素
        2.1.4 DNA Marker 和蛋白质 Marker
        2.1.5 仪器设备
        2.1.6 试剂
        2.1.7 供试昆虫
    2.2 实验方法
        2.2.1 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的分析
        2.2.2 PCR 扩增
        2.2.3 双酶切反应
        2.2.4 琼脂糖凝胶电泳
        2.2.5 DNA 切胶回收
        2.2.6 PCR 纯化回收
        2.2.7 DNA 片段的连接
        2.2.8 大肠杆菌热激感受态细胞制备
        2.2.9 大肠杆菌热击转化
        2.2.10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
        2.2.11 苏云金芽胞杆菌电击感受态细胞制备
        2.2.12 苏云金芽胞杆菌电击转化
        2.2.13 苏云金芽胞杆菌热裂解法粗提 DNA
        2.2.14 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2.2.15 Bt 菌体表达蛋白的 SDS-PAGE 分析
        2.2.16 蛋白溶解性检测
        2.2.17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Bt 菌株
        2.2.18 多功能酶标仪检测荧光强度
        2.2.19 多功能酶标仪使用方法
        2.2.20 小菜蛾生物活性测定
    2.3 结果
        2.3.1 vip3Aa 与 gfp 基因融合表达载体以及对照载体的构建
        2.3.2 融合蛋白荧光分析
        2.3.3 工程菌株荧光亮度的检测
        2.3.4 表达载体 p8E21b-1AcN 的构建
        2.3.5 Cry1Ac 蛋白的 N 端活性区域的生测
        2.3.6 Cry1Ac 蛋白的 N 端溶解性
    2.4 分析与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vip3Aa 与 cry1Ac 融合基因的构建与表达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与质粒
        3.1.2 Western Blot 杂交溶液与试剂
        3.1.3 其它
    3.2 实验方法
        3.2.1 引物及序列
        3.2.2 蛋白质印迹杂交(Western Blot)
        3.2.3 显微镜观察晶体形态
        3.2.4 Bt 生长曲线的测定
        3.2.5 Bt 蛋白 LB 培养基中表达时间的测定
        3.2.6 甜菜夜蛾生物活性测定
        3.2.7 其它
    3.3 结果
        3.3.1 vip3Aa 与 cry1Ac 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3.3.2 HD73 及融合蛋白表达菌株生长情况比较
        3.3.3 融合基因工程菌的显微观察
        3.3.4 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3.3.5 cry8E 启动子下 Cry1Ac 蛋白表达时间的测定
        3.3.6 SDS-PAGE 和 Western Blot 分析融合蛋白
        3.3.7 融合蛋白对小菜蛾生物活性的测定
        3.3.8 融合蛋白对甜菜夜蛾生物活性测定
    3.4 分析与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甘孜州主要金龟子种类调查及大栗鳃金龟的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金龟子研究概况
        1.1.1 金龟子分类系统研究发展
        1.1.2 金龟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1.2 金龟子的危害
    1.3 金龟子的预防与治理
        1.3.1 金龟子的防治原则
        1.3.2 金龟子的防治
        1.3.2.1 金龟子的化学防治
        1.3.2.2 金龟子的生物防治
        1.3.2.3 金龟子的物理防治
        1.3.2.4 金龟子的其他防治方式
2. 甘孜州金龟子的分类鉴别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研究方法
        2.1.2.1 标本的采集
        2.1.2.2 标本的鉴别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黑光灯诱集采集标本
        2.2.2 实地采样采集标本
        2.2.3 采集的金龟子鉴定分类
        2.2.3.1 花金龟科
        2.2.3.2 丽金龟科
        2.2.3.3 鳃金龟科
        2.2.3.4 蜉金龟科与斑金龟科
    2.3 小结与讨论
3. 大栗鳃金龟子的综合防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采用毒土防治大栗鳃金龟
        3.2.2 药剂拌种防治大栗鳃金龟
        3.2.3 白僵菌防治大栗鳃金龟
        3.2.4 大栗鳃金龟的农业防治
    3.3 小结与讨论
4. 讨论与结论
    4.1 金龟子的形态分类
    4.2 金龟子的防治
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环境友好型卫生杀虫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源农药
    1.1 除虫菊素
    1.2 桉叶油
    1.3 右旋樟脑
2 微生物源农药
    2.1 苏云金杆菌和球形芽孢杆菌
    2.2 蟑螂病毒
    2.3 金龟子绿僵菌
3 昆虫调节剂
    3.1 诱虫烯
    3.2 羟哌酯
    3.3 避蚊胺
    3.4 驱蚊酯
4 展望

(9)昆虫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对两种药材害虫防治潜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绿僵菌研究进展
        1.1 绿僵菌分类研究
        1.2 绿僵菌的应用
        1.3 绿僵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1.4 绿僵菌生产工艺的研究现状
    2 莱氏野村菌
    4 曲牙土天牛
    5 黄野螟
第二章 昆虫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
    1 材料
    2 方法
        2.1 昆虫病原真菌的分离
        2.2 昆虫病原真菌的形态鉴定
        2.3 昆虫病原真菌的分子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化橘红基地土壤昆虫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3.2 山东临沂金银花基地僵虫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第三章 绿僵菌对曲牙土天牛的毒力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绿僵菌的培养特征与产孢条件
        2.2 供试曲牙土天牛幼虫的获得
        2.3 绿僵菌对曲牙土天牛幼虫的毒力作用
        2.4 高毒力菌株的产孢能力评价
    3 讨论
第四章 绿僵菌对黄野螟的毒力测定
    1 材料
    2 方法
        2.1 绿僵菌对黄野螟的毒力预测定
        2.2 绿僵菌孢子液对黄野螟老熟幼虫的毒力测定
        2.3 绿僵菌孢子土对黄野螟老熟幼虫的毒力测定
        2.4 绿僵菌孢子油对黄野螟5龄幼虫的毒力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绿僵菌对黄野螟毒力初步分析
        3.2 绿僵菌孢子液对黄野螟老熟幼虫的毒力
        3.3 绿僵菌孢子土对黄野螟老熟幼虫的毒力
        3.4 绿僵菌孢子油对黄野螟5龄幼虫的毒力
    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8株绿僵菌ITS序列及比对结果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发表的论文

(10)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分离及cry8型基因的克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苏云金芽孢杆菌
        1.1.1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1.2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布
        1.1.3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
        1.1.4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类
    1.2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cry 基因
        1.2.1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 基因的分类
        1.2.2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 基因的鉴定
        1.2.3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 基因的应用
    1.3 鞘翅目金龟子科幼虫蛴螬的危害
    1.4 对鞘翅目害虫有活性的cry8 类基因的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及cry8 型基因的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菌株的分离
        2.2.2 Bt 分离株cry8 型基因的鉴定
        2.2.3 晶体蛋白SDS-PAGE 分析
    2.3 讨论
    2.4 结论
3 Bt 菌株173A 中cry8 类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相关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Bt 菌株173A 中cry8 类基因的鉴定
        3.2.2 cry8 全长基因的克隆
        3.2.3 全长基因的序列分析
        3.2.4 Cry8 氨基酸序列及蛋白质特性分析
        3.2.5 新型cry8 基因异源表达载体的构建
        3.2.6 cry8Fa 基因异源表达载体的构建
        3.2.7 新型 cry8 基因在 E. coli BL21(DE3)菌株中的表达
        3.2.8 cry8Fa 基因在 E. coli BL21(DE3)菌株中的表达
    3.3 讨论
    3.4 结论
4 Bt 菌株160C 中cry8Ea 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相关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Bt 菌株160C 中cry8 类基因的鉴定
        4.2.2 Bt 160C 中cry8Ea 全长基因的克隆
        4.2.3 cry8Ea 全长基因的序列分析
        4.2.4 cry8Ea 基因异源表达载体的构建
        4.2.5 cry8Ea 基因在 E. coli BL21(DE3)菌株中的表达
    4.3 讨论
    4.4 结论
5 工程菌的构建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穿梭表达载体的构建
        5.2.2 工程菌Bt HD8Ea 的构建和鉴定
        5.2.3 晶体形态的观察
        5.2.4 Cry8Ea 蛋白在Bt 中的表达
        5.2.5 工程菌Bt HD8Ea 的生长特性
        5.2.6 工程菌生物活性的测定
    5.3 讨论
    5.4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四、对金龟子具有杀虫专一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综述(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红棕象甲体外免疫效能及其与体内免疫权衡的生理调控[D]. 蒲宇辰. 福建农林大学, 2020
  • [2]基于空间结构差异的Cry8型伴孢晶体蛋白分类与构效[D]. 施茹玲. 华侨大学, 2016(03)
  • [3]四株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基因和功能蛋白多样性分析[D]. 陆慧慧. 西南大学, 2015(12)
  • [4]含有cry8E基因绿僵菌工程菌的构建及致病机制初步分析[D]. 李燕翠.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1)
  • [5]华北大黑鳃金龟嗅觉相关蛋白互作机制研究[D]. 王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1)
  • [6]苏云金芽胞杆菌vip3Aa与cry1Ac融合基因的构建、表达与活性分析[D]. 孙凯. 吉林大学, 2013(09)
  • [7]甘孜州主要金龟子种类调查及大栗鳃金龟的综合防治[D]. 刘洪伟.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8]环境友好型卫生杀虫剂的研究进展[J]. 王东,王永明,卫春秀,张震,辛正.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05)
  • [9]昆虫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对两种药材害虫防治潜力评价[D]. 马维思.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02)
  • [10]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分离及cry8型基因的克隆[D]. 王志鑫. 河北农业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对金龟子具有杀虫特异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综述(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