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滤水器

一种新型滤水器

一、一种新式水过滤器(论文文献综述)

侯中言[1](2021)在《多源空间数据支持下新式茶饮门店选址研究 ——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门店选址直接影响店铺的盈利和存续。在既有的研究中,门店选址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GIS的选址,这种方法通常高度依赖于GIS软件,大量使用空间分析工具,虽然效果直观、操作方便,但仍然受限于软件本身的性能和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另一种是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基于分析结果使用合适的数学建模方法进行模拟和预测,这种方式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在处理空间数据方面算法较为复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空间大数据的发展和LBS应用的普及,为使用多源空间数据进行选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本文使用互联网爬虫技术获取来自公开网站的众源地理大数据和商业开源数据,将GIS软件和机器学习方法结合起来,对深圳市新式茶饮门店的选址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工作:首先,根据选址理论成果和研究对象本身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新式茶饮门店选址的各项因素,并归纳为人口因素、交通因素、竞争因素、其他因素等四类;其次,使用网络爬虫爬取了高德地图POI数据、高德地图交通态势数据、链家网二手房房价数据、来自大众点评和美团的点评数据,从政府公开平台上获取了城市更新规划数据,结合选址影响因素构建了用于模型训练的特征,并使用改进的特征选择方法对初始特征集合进行特征选择;第三,将选址问题转化为二分类问题,使用机器学习算法中常用的分类算法包括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分类器对数据集进行了训练,并结合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对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评价;最后,基于模型评价结果,选出最适合本文研究的选址模型,将模型结果进行了可视化,同时依据特征选择和模型训练的结果对门店选址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新式茶饮门店选址模型的改进建议。

张凯[2](2021)在《Y型网式过滤器泥沙拦截试验研究》文中指出Y型网式过滤器作为一款农业灌溉领域常用的过滤设备,其性能影响整个微灌系统的正常使用。但其在应用过程中的滤网堵塞问题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了过滤器的工作效率,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微灌系统的报废,这也是我国引进微灌技术以来,微灌事业不能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网式过滤器的性能分为水力性能、过滤精度和抗堵能力,为了改良Y型网式过滤器的过滤性能,本研究提出全新的过滤器拦截率的概念,设计了5种不同入口压强、7中不同滤网孔径和13种不同泥沙中值粒径的全试验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其进行试验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过滤器运行中的滤网堵塞过程为:初始状态通畅未堵塞,无拦截现象产生,拦截率为零;第5分钟网孔上发生介质堵塞,开始出现拦截现象,产生拦截率;5~15分钟出现“架桥”、“盖屋”现象,滤网初步堵塞,拦截现象和拦截率进一步变大;15~30分钟滤网表面形成稳定滤饼,拦截现象显着,拦截率最大;(2)过滤器拦截率随入口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入口压强越大流速越快,更多沙粒进入过滤器,更早形成滤饼,拦截现象发生的更早,拦截率越大;另外入口压强越大流速越大,过滤器内部形成的回流区和漩涡区越大,细小沙粒难以脱离水流曳力随之进入并堆积在漩涡区,最终沉积在过滤器下端部导致拦截率变大;通过计算和试验发现使过滤器时既能保持稳定过滤状态,又能提高拦截率的临界入口压强,并给出灌溉工程中常用滤网孔径和沙粒中值粒径的临界入口压强参考选型;(3)过滤器拦截率受滤网孔径-沙粒中值粒径比Y的影响,在Y<[1.80,1.88]时,滤网孔径越大拦截率越大,Y>[1.80,1.88]时情况相反。确定了入口压强,滤网孔径-沙粒中值粒径比Y,和滤网孔径与拦截率的数量关系并拟合出计算式用于计算拦截率,拟合公式平均误差1.09%,平均误差率3.20%,决定系数R2为0.94,模型准确度和可靠性较高,同时提出各中值粒径条件下实际灌溉工程中滤网孔径的参考选型;(4)试验观察发现入口压强越大流速越大沙粒在滤网上的拦截位置越集中,且分布在出口面,因此可以考虑降低出口面骨架密度,增大冲孔面积、将过滤器出口段做成前大后小的圆锥或圆弧形状以增大过流面积,从而达到减缓过滤器堵塞速度,提高过滤器使用性能的效果;(5)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各因素对拦截率影响大小的先后顺序为:入口压强、滤网孔径和沙粒中值粒径,其中入口压强对过滤器拦截率影响极为显着,滤网孔径对拦截率影响显着,沙粒中值粒径对拦截率影响不显着;(6)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不同时间段的出水沙粒粒径级配发现滤网存在高于其期望过滤精度的实际过滤精度,分析得出不同孔径滤网在不同入口压强条件下的稳定过滤状态时的实际过滤精度较其期望过滤精度平均提高25.98%,超过四分之一;同时给出常用的实际过滤精度的参考选型表;(7)对参考实际过滤精度进行滤网选型的水力性能和过流能力进行对比,发现在灌溉工程中参考实际过滤精度选型的平均水头损失和平均流量损失分别降低了25.57%和27.25%,同样均超过了四分之一,参考实际过滤精度进行滤网选型对过滤器的水力性能和过流能力由明显提高;综上所述,由试验可得,由于入口压强、滤网孔径和沙粒中值粒径对过滤器拦截率和过滤效果的影响,在Y型网式过滤器的实际灌溉工程应用中可以参考本研究结论对灌溉参数和设备进行选型与调整使过滤器达到最佳过滤效果。

张然[3](2020)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制糖技术改良研究(1937-194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蔗糖业,是将甘蔗作为原料,经过压榨、熬煮、分蜜等一系列手续后制成液体或晶体红糖、白糖、桔糖等糖品的行业。中国是传统的产糖大国,具有悠久的甘蔗种植和手工制造糖品的历史;明清时期,中国的手工制糖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其技术水平几乎已达世界高度。但随着近代科学技术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机械制糖技术使快速生产出大量优质的白糖成为可能,世界糖品市场也因此风云变幻。而此时中国的大部分制糖场坊仍固守数百年前的手工制糖技术,虽有少数有识之士试图全面“移植”机械化制糖技术,但他们屡遭失败,使中国这一手工制糖大国陷入了转型之危机中。其中,四川省作为近代中国三大产糖大省之一,在20世纪初即已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蔗糖经济”,制糖业在四川省经济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亦有数位致力于改良手工制糖业的先进人士将机械制糖工具引进四川省,但悉数失败。正值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新型酒精液体燃料对制糖副产品——糖蜜之需求陡增,而两广地区与福建省等传统产糖重镇又相继沦陷,四川省制糖业的发展和制糖技术改良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在四川省甘蔗试验场、中央工业试验所制糖试验室、川康区食糖专卖局等多个科研机构与糖政机关的合作与努力下,战时四川省制糖技术的改良与推广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各技术人员遵循科学原理,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验仪器,进行了一系列标准化、精确化的科学实验。面对战时的艰苦环境,他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终在优良蔗种的引种、先进蔗作技术的引进、传统手工制糖技术的改良,及小型制糖机械——手摇离心机的仿制与改造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技术层面的突破。与此同时,各科研机构和糖政机关联合金融机构,针对优良蔗种和手摇离心机在四川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推广体系,使科研成果的规模化转化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其实际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在各方的合作与努力下,全面抗战时期四川省制糖技术的改良与推广事业几乎可以代表同时段中国大陆的最高水平。随着以中国联合炼糖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全机械化制糖工厂在战时四川省的建立,以及手摇离心机等小型制糖机械逐渐引进部分手工制糖场坊,战时四川省制糖业呈现出了多种生产手段和经营方式并行的手工业“多元结构”。本文在中国近代手工业转型的理论与研究基础上,通过横向比较近代中国的其他手工行业,认为战时四川省制糖行业呈现出的“多元结构”,实际上是伴随着传统手工业生产的“维持”与机械化生产的“突破”。“维持”的具体表现是高度发达的手工制糖技术,固定的生产关系与融资关系,再加之贫困化趋势,使得战时四川省的多数手工制糖场坊只得维持手工生产,或对制糖机械接受能力不强。而“突破”的表现则是得益于政府在战时特殊背景下的支持,三座全机械的制糖工厂得以屹立于四川。因此本文认为战时四川省制糖业呈现的“多元结构”一方面符合近代手工业转型的内在机理,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制糖行业和抗战背景的特殊性。不仅如此,这一现象还象征着战时四川省制糖业“急进”与“缓进”并行的改良路径,这一路径与此前机械技术的全面“移植”相异,经过实践证明,是更适合于中国制糖业工业化的新路径。虽然战时四川省制糖技术的改良与推广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但从甘蔗产量与糖产量的数据变化看,战时四川省制糖业的发展呈现“徘徊不前”的形势。战时四川省制糖业之所以会出现发展“悖论”,本文通过对比20世纪30年代广东,以及日据台湾制糖技术的革新与制糖业发展,认为在战时的艰难且多变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政府对于制糖技术改良与推广事业的支持无法是长期的、深入的;而四川省本已呈现贫困化趋势的蔗农经济在战时更是颇为分散且不稳定,无法为改良制糖技术的推广提供好的环境。在种种限制下,战时四川省制糖技术的改良成果远未及“革新”水平,优良蔗种和小型制糖机械的推广也寸步难行,再加之战时的特殊背景,共同造就了制糖技术改良取得突破、而糖业发展却徘徊不前的发展“悖论”。

刘侃[4](2020)在《细颗粒陶瓷过滤及清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两年的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的室外PM2.5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以及其他工业排放。由此可见,降低这些行业的PM2.5排放总量,对于提升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在目前的细颗粒防治技术中,陶瓷过滤技术由于具有细颗粒去除效率高,适用于高温、高压以及强化学腐蚀环境等的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本文针对细颗粒陶瓷过滤反吹清灰技术进行试验和模拟研究,不仅为陶瓷过滤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同时对我国细颗粒防治技术的升级有着良好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包括:(1)提出了一套能够更好拟合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结果的细颗粒陶瓷过滤反吹清灰试验平台的新式设计方案。该新式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了一个新式的双螺杆进料器的设计,一个新式的插入式斜向L型弯管进粉方式,新式的半实测-半CFD的过滤器内速度测量方法,以及一种新式的尘饼厚度测量方法。(2)首次提出了一种在宏观尺度上对陶瓷过滤器内部滤管外表面尘饼厚度和整体压降进行三维实时预测的CFD方法,并详细阐述了这个新式CFD方法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实现。该新式CFD预测方法先将滤管外表面的网格进行排列,然后通过由队列中的底层网格依次向临近外层网格堆叠尘饼以实现尘饼的生长和压降的增高,且颗粒沉降面随时间不停更新,并进行了分区的曳力和升力的修正。同时,为颗粒的沉降和尘饼的增厚过程提供了详细的数学建模方法以及适用的宏观模化经验公式,并且讨论了流体在多孔过滤介质和尘饼层的双多孔介质层内部和表面流动的模拟方法。此外,还介绍整个新式CFD方法的算法实现过程和总体计算流程。(3)对新式CFD方法进行了详尽而严谨的试验对比研究和验证确认。在对比验证开始前,先对CFD方法的自身数值精度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得出采用Realizable κ-ε湍流模型且网格密度在117.2万以上时,其模拟结果对于系统压降的拟合具有较高的精度。接下来对比试验结果发现:稳态和瞬态模拟下压降拟合的最大偏差分别不超过4%和6%;新式CFD方法预测的沉降颗粒“空区”的形状和位置都与试验结果相符,且局部预测尘饼厚度的偏差不超过13%,由此可以充分看出该新式CFD预测方法的有效和可靠性。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滤管表面的尘饼分布并不均匀,存在沉降颗粒质量较少的区域(又称“空区”)和沉降颗粒质量较高的区域(又称“集中区”),且这些区域的分布与其周边的涡流场相关。(4)利用新式CFD预测方法对不同过滤模式下过滤器内部的总压差和尘饼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并详细的对比和分析了不同过滤模式下的模拟结果。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切向流”过滤模式具有最低的尘饼生长速率和系统整体压降,但其尘饼分布也最为不均匀;“下降流”过滤模式具有最均匀的尘饼分布和最好的收尘效果,但其总体压降也最高;而“上升流”过滤模式下过滤器内部的涡流场最为复杂,尘饼分布变化也较多。同时,研究发现,当滤管表面的涡流场方向与滤管中轴线垂直且远离滤管外表面时,颗粒将被卷入到涡流中,从而降低在滤管表面的沉降几率,使该区域形成的颗粒沉降的“空区”;而当涡流场方向与滤管中轴线不完全垂直且靠近滤管外表面时,该区域颗粒将被吸卷同时增加与滤管表面的碰撞几率,从而使滤管表面该区域形成颗粒沉降的“集中区”。(5)利用CFD方法对陶瓷过滤器反吹喷吹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提升NRP值有利于提高喷吹效果但是过高的NRP值将明显增加反吹气在过滤器内的能量损耗;当反吹喷口与花板的距离与反吹喷管直径之比控制在2以内时能够有效提高反吹气流的利用率;当反吹气流出口速度超音速时,直喷嘴和拉瓦尔喷嘴有着最好的喷吹性能;反吹过程中滤管上部的压力和速度场变化非常明显,而滤管中下部的压力和速度场变化已经明显减弱。进行了反吹清灰试验平台尘饼剥离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致密结构尘饼和松散结构尘饼的剥离过程不相同。致密结构尘饼的剥离主要是以裂纹扩张的形式。最后,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尘饼剥离机理:即致密结构尘饼的剥离主要依靠机械波和声波在多孔介质内部的传播;而松散结构尘饼的剥离主要依靠的是反吹气流与尘饼颗粒间的曳力作用。

费克勋,刘洪群,董海涛[5](2020)在《安全壳内涂层状态评估方法和维修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压水堆核电厂安全壳内涂层的作用及其脱落后可能对核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分析了新式再循环地坑过滤器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国内外核电厂安全壳内涂层在维修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引入临界涂层碎片和逼近率的概念,分析了基于再循环地坑风险评价和涂层性能评估基础上的安全壳内涂层的维修策略,为国内核电厂安全壳内涂层的维修与管理制定了指导方针,并指出了维修策略实施的条件。

刘夏冰[6](2019)在《蟹笼自动脱钩机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疣梭子蟹肉多、肥美、营养丰富,是我国沿海地区一种重要的经济蟹类,也是我国蟹笼捕捞船的主要捕捞对象。蟹笼船捕捞作业时,在蟹笼起拔过程中的卸笼环节主要依靠人工。在蟹笼起拔时需要卸3000个蟹笼,每分钟卸笼数量在26个,蟹笼自重2Kg,在蟹笼起拔环节需要4个专业的卸笼人员轮流交替作业才能完成。蟹笼船每天需起笼和放笼作业4次,人均挂钩和脱钩需12000个,故劳动强度非常高。设计一种在蟹笼起拨过程中能够自动卸笼的设备,把蟹笼从主绳中自动脱离,对减轻工人的作业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具有重要和现实的意义。本文是以蟹笼渔船捕捞作业时,蟹笼起拔过程中的蟹笼脱钩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卸笼作业的流程,蟹笼和主绳连接的钩子,按压钩子的机械装置及其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机械撞击式蟹笼自动脱钩设备。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实船调研了蟹笼渔船作业的整个流程。主要包括:放笼、起笼、卸笼、船尾理绳、后甲板舱整理笼和前甲板人工绑螃蟹等。2)对传统手压式钩子的结构和脱钩的原理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用机械撞击进行脱钩的新型钩子。通过测定传统手压式钩子的相关几何和力学参数,作为新型钩子设计中的重要参考,确定新型钩子的结构。根据主绳的起拨速度以及卸笼流程,研究了钩子在撞击时的力学特性,并通过三维软件建模和分析,完成新型钩子的相关结构设计和零部件的材料选择。3)设计了一种与新型钩子相配套的蟹笼自动脱钩机,主要对蟹笼起拔过程中的主绳、支绳环和蟹笼的连接绳、蟹笼及渔获物、沉石等运动产生的水阻力进行了相关负载计算,并对前端的分离装置进行了结构的设计以及三维建模。4)对新型蟹笼挂钩的关键部分进行了有限元结构分析,针对分析结果进行结构改进,此外对挂钩的撞击分离过程采用ANSYS显示动力学分析,其结果表明,设计的结构安全可靠。5)设计蟹笼自动脱钩机的电液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控制和电气控制两部分,主要是液压系统图拟定,液压元件选择和确定,PLC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等。

马晓东[7](2019)在《反渗透膜污染控制及清洗方案优化》文中指出反渗透技术由于优异的脱盐能力,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行业,在应用过程中膜污染问题是影响设备运行的关键。不同的水源和预处理工艺会产生不同的污染物,因此防治膜污染时,必须针对水源和预处理进行研究,提出污染控制方案。本文以盘锦和运集团500 t/h脱盐水项目作为依托,该项目2012年投产,目前反渗透膜污染严重,产能衰减近50%,清洗周期为1个月。为解决该问题,首先采用ROSA70软件对反渗透系统进行测算,结果表明:A组反渗透有70%膜面积被污堵。在研究污染物组成时采取解剖膜元件的方法取得污染物样品,利用常规滴定法和EDS能谱仪对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污染物元素组成以钙、镁、钛、铁、碳、氧为主,其含量为钙元素占18.13%,镁元素占8.75%,钛元素占4.3%,铁元素占4.78%,碳元素占9.25%,氧元素占50.5%。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不同预处理的淤泥密度指数(SDI)、浊度、菌落数、产能、脱盐率、阻垢性能展开研究,最后论证该水源下超滤是最合适的预处理工艺。在公司二期1100 t/h脱盐水项目上运用超滤作为预处理技术,项目投产后反渗透清洗周期为6个月。此外在预处理调整方面对超滤水箱采取杀菌处理,将水箱菌落数从1000个以上控制到113个,提高了预处理对微生物处理效果。工艺改进方面将阻垢剂用量由3 mg/L调整至5 mg/L,使原500 t/h项目中反渗透膜的清洗周期从1个月延长至2个月。根据膜污染物组成制定化学清洗配方,通过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法确定各清洗剂的影响关系,并对比清洗后膜通量恢复情况,从而获得最适合的基础化学清洗配方:0.2%盐酸、2%柠檬酸、1%草酸混合作为酸洗配方,0.2%氢氧化钠、2%乙二胺四乙酸(EDTA)、0.01%三聚磷酸钠作为碱洗配方。为提高清洗效果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与基础化学清洗配方复配,该配方富含的异辛基和苯基官能团,能够提高对污垢的结合和渗透作用。配方中含有的聚氧乙烯醚能够增加污垢间的空间位阻作用,防止清洗过程中的污垢再次沉积在膜表面。该配方清洗液可以将反渗透通量提升42%,比常规清洗液提高1倍以上。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和膜表面的接触角进行研究后,证明0.2%浓度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有最小的接触角44.4度,对清洗物表面的润湿性最好。

于磊[8](2019)在《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工业遗产的科技价值是工业遗产区别于其他文化遗产的特殊之处,也是工业遗产重要的核心价值。工业遗产的保护绕不开对不同行业工业遗产的分类研究,不同工业行业的历史发展、工业科技与工业流程、与之对应的有价值的物证实物都不同。科技价值是工业遗产的一项重要价值,但目前国内对其的分析和探讨不足,缺乏分门别类的研究,相关的技术史,尤其是系统的技术史与工业考古学研究匮乏,丧失了对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重要基础,导致了工业遗产保护的主次与依据不明晰,保护往往本末倒置,拆除了最具有价值的物证载体,遗产完整性保护的层级与范畴也同样不明晰。本文基于科技价值的视角,以近代十个行业为例,研究与探讨工业遗产的分行业评价与保护。文章首先系统深入研究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标准与体系,尤其是英国,其制定了目前世界上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与保护最详细的文件,研究发现英国对工业遗产价值评定导则会细分深入到不同行业工业遗址与建筑物的探讨中,并十分重视各行业工业技术史与工业流程的研究。本文以国外为对比参照,重点研究国内自身的问题,以科技价值为切入点,基于科技价值与完整性的视角,以近代的采煤业、钢铁冶炼业、船舶修造业、棉纺织业、棉印染业、丝绸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水泥业与硫酸工业十个行业为例,分门别类的研究了各工业行业的近代发展历程、有价值的遗存现状、近代工业技术与设备、近代工业流程与对应的物证实物、各门类工业遗产关键技术物证、各门类工业遗产完整性保护的层级与范畴等,基于工业史与技术史的研究,分行业具体阐释不同行业科技价值认知与评价的关注点,分行业分析不同行业工业遗产保护中的关键物证实物,包括了各行业在评价与保护中的核心实物物证、辅助生产的相关配套物证、以及与完整性相关的工业产业链等。这些结论与成果可为工业遗产的评价与保护、保护规划的制定,以及遗存的再利用等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韩然[9](2016)在《高灰尘环境下空气滤清器的优化设计》文中提出空气滤清器是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必备部件之一,主要作用是滤除进入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灰尘和杂质,为发动机提供清洁干净的新鲜空气,空气滤清器性能的好坏就直接影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使用寿命。矿用车辆由于使用环境恶劣,空气中灰尘浓度很大。因此,如何最大可能的降低空气滤清的空气阻力损失并提高矿用车辆空气滤清器的过滤杂质的能力,一直是发动机滤清器行业的难题。本文根据某厂家的矿用车辆使用环境确定了该车辆发动机空气滤清器的本参数,在Solid Works三维平台中建立几何模型,利用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控制方程和确定边界条件,使用ANSYS ICEM软件生成流场三维非结构化网格计算,应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纸滤芯,利用CFD仿真软件FLUENT模拟空滤内部空气流动状态,总结出空气滤清器内部压力云图和速度场分布规律;并以空气滤清器入口位置为优化变量,探讨了其位置改变对于空气滤清器内部流场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气流入口设在在空滤壳体中间位置时,空滤内部流场均匀,空滤各个部分压力损失较小。最后针对该滤清器模型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措施和优化结果,详细模拟了其内部流场,得到了空气滤清器内部的压力和速度分布场,为企业改进滤清器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本文分析,Fluent作为空气滤清器设计的手段之一,不仅降低了开发成本,也为设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方向。

鄂俣锟,吉康,范振东,乔海燕[10](2012)在《基于SolidWorks的一种新式水沙分离器样机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水沙分离器是农业灌溉中一种核心设备,将含沙水转化成较为纯净的灌溉可用水。在对目前已有的自清洗式水沙分离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内部结构和外观进行了改进与变动。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环境下设计一种新式自清洗水沙分离器,二级滤网过滤,内部装置为水力旋喷管,上部设排污口,下部设出水口。对该新式水沙分离器的工作情况进行探讨,计算求出水沙分离器自清洗过程中进水流量与旋喷管自转角速度的数值关系。

二、一种新式水过滤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新式水过滤器(论文提纲范文)

(1)多源空间数据支持下新式茶饮门店选址研究 ——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新式茶饮相关研究
        1.2.2 选址问题相关研究
        1.2.3 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概念概述和方法介绍
    2.1 选址理论
        2.1.1 中心地理论
        2.1.2 雷利零售引力法则
        2.1.3 竞租理论
        2.1.4 零售集群理论
    2.2 机器学习及常用分类算法简介
        2.2.1 机器学习简介
        2.2.2 机器学习常用分类算法简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和选址方案设计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新式茶饮门店选址方案设计
        3.2.1 新式茶饮门店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3.2.2 选址方案流程
        3.2.3 数据源选取以及预处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式茶饮门店选址模型的实现
    4.1 选址基本思路及选址单元划分
    4.2 特征抽取
        4.2.1 抽取表示人口因素的特征
        4.2.2 抽取表示交通因素的特征
        4.2.3 抽取表示竞争因素的特征
        4.2.4 抽取表示其他因素的特征
    4.3 标签制定
    4.4 数据归一化处理
    4.5 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划分
    4.6 特征选择
    4.7 算法细节的确定
        4.7.1 支持向量机核函数的确定
        4.7.2 BP神经网络隐藏层及其神经元数量的确定
    4.8 模型结果准确性评价
        4.8.1 准确性评价指标体系
        4.8.2 基于不同算法的模型准确性评价结果
    4.9 实验结果分析
    4.10 模型结果可视化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所做的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Y型网式过滤器泥沙拦截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网式过滤器的发展历程
        1.2.2 国内外对网式过滤器的研究进展
    1.3 网式过滤器的评价指标
        1.3.1 网式过滤器的水力性能
        1.3.2 网式过滤器的过滤精度
        1.3.3 网式过滤器的抗堵塞性能
        1.3.4 网式过滤器的拦截率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过滤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2.2 试验装置及材料
        2.2.1 试验设备
        2.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
        2.3.2 不同级配沙粒的配制方法
        2.3.3 试验分类
        2.3.4 试验过程
        2.3.5 试验指标测定和计算
        2.3.6 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 过滤器拦截率研究
    3.1 过滤器的拦截率与拦截位置研究
        3.1.1 过滤器的拦截过程
        3.1.2 拦截率计算数值分析
        3.1.3 入口压强对拦截位置的影响
        3.1.4 入口压强对过滤器拦截率的影响
    3.2 过滤器拦截率与滤网孔径和沙粒中值粒径关系研究
        3.2.1 滤网孔径和中值粒径对拦截率影响和临界比值Y取值范围的确定
        3.2.2 各因素与拦截率的关系
        3.2.3 实际灌溉工程中拦截率-滤网孔径-沙粒中值粒径的应用选型
    3.3 过滤器临界入口压强的发现与试验
        3.3.1 过滤器临界入口压强的发现
        3.3.2 过滤器临界入口压强的试验
        3.3.3 过滤器水头损失的计算
        3.3.4 过滤器临界入口压强在实际灌溉中的应用选型
    3.4 正交试验拦截率计算结果与分析
    3.5 讨论
        3.5.1 过滤器拦截率计算误差成因
        3.5.2 过滤器拦截率与影响因素讨论
        3.5.3 过滤器结构改良设想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过滤器的过滤精度研究
    4.1 过滤器实际过滤精度研究
        4.1.1 过滤器实际过滤精度的发现
        4.1.2 过滤器不同入口压强与不同滤网孔径下实际过滤精度研究
        4.1.3 过滤器各情况下实际过滤精度与期望过滤精度的差别
        4.1.4 实际灌溉中如何对过滤器进行实际过滤精度选型
    4.2 过滤精度对过滤器水力性能和过流量的影响
        4.2.1 不同滤网实际精度对水力性能的影响
        4.2.2 不同滤网实际精度对过流量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使用实际过滤精度选型的缺点
        4.3.2 通过实际过滤精度的研究提出滤网改良的设想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5.2 展望
        5.2.1 本文的创新点
        5.2.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研究成果

(3)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制糖技术改良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史回顾
        (一)近代中国农业、手工业科技改良研究
        (二)中国糖业史研究
        (三)中国近现代制糖技术史研究
    三、本文主旨与结构安排
    四、相关问题说明
        (一)资料来源
        (二)研究方法
        (三)概念界定
第一章 近代以来中国制糖业与制糖技术发展概况
    一、近代中国甘蔗制糖业概况与蔗糖经济区
    二、中国手工制糖技术及在近代的发展困局
        (一)蔗作技术
        (二)手工制糖技术
    三、全面抗战爆发前机械制糖厂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尝试与失败
        (一)民国建立之初的振兴糖业措施
        (二)全面抗战爆发前的近代中国制糖工业
        (三)从技术史角度看全面抗战爆发前的近代中国制糖工业
第二章 战时四川甘蔗引种与蔗作技术改良
    一、科学论证的基础:蔗糖业改良机构与蔗糖经济调查
        (一)蔗糖业改良机构——四川省甘蔗试验场的设立
        (二)蔗糖业改良之准备——蔗糖经济调查的进行
    二、蔗作试验:甘蔗种植的现代化
        (一)优良蔗种引种试验
        (二)优良蔗种栽种试验
        (三)甘蔗宿根技术、秋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试验
    三、优良蔗种与相关试验成果的推广
        (一)第一阶段(1937-1942年):由甘蔗试验场主导进行的四川省优良蔗种推广
        (二)第二阶段(1943-1945年):由川康区食糖专卖局主导、甘蔗试验场辅助开展的优良蔗种推广
        (三)战时四川省优良蔗种推广的成果与困难
第三章 战时四川省手工制糖技术改良与推广
    一、改良四川省手工制糖业之考量与计划
        (一)改良四川省手工制糖业的必要性
        (二)商议与制定改良四川省手工制糖业之方针
    二、手工制糖技术的改良
        (一)压榨
        (二)熬煮
        (三)分蜜
        (四)红糖包装
        (五)蔗汁澄清
        (六)糖清脱色
    三、离心机制糖法的引进与推广
        (一)离心机制糖技术与黄泥漏钵分蜜法的对比试验
        (二)手摇离心机的自制与使用法研究
        (三)离心机制糖技术的推广
第四章 战时四川省制糖业的机械制糖技术引进与发展
    一、半机械化的小型改良糖厂
        (一)华农糖厂
        (二)华原糖厂
    二、机械制糖技术的全面移植:中国联合炼糖公司的建立
        (一)中国联合炼糖公司概况
        (二)中炼司的精糖生产与机械设备
    三、“维持”与“突破”:由制糖技术发展看战时四川省制糖业的特殊性
        (一)传统手工生产的“维持”——近代手工行业发展的内在机理
        (二)制糖工业的“突破”——非常态战时经济下的四川省制糖业新发展
        (三)与其他近代中国手工行业的结合思考
第五章 战时四川省制糖技术改良困境与蔗糖业的发展悖论
    一、政策支持的缺乏
    二、四川省蔗农经济的分散性与不稳定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细颗粒陶瓷过滤及清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术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细颗粒物污染简介
    1.2 细颗粒防治技术简介
        1.2.1 传统细颗粒防治技术
        1.2.2 复合工艺细颗粒防治技术
        1.2.3 颗粒凝并技术
        1.2.4 过滤材料增强技术
        1.2.5 其他细颗粒防治技术新进展
    1.3 陶瓷过滤技术简介
        1.3.1 陶瓷多孔滤料简介
        1.3.2 细颗粒陶瓷过滤工艺设备简介
    1.4 陶瓷过滤器过滤和反吹清灰机理简介
        1.4.1 陶瓷过滤器过滤机理简介
        1.4.2 陶瓷过滤器反吹清灰机理简介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细颗粒陶瓷过滤反吹清灰试验平台设计
    2.1 引言
    2.2 陶瓷过滤器数字研究方法简介
        2.2.1 经典CFD方法简介
        2.2.2 颗粒运动模型
        2.2.3 多孔介质模型简介
    2.3 细颗粒陶瓷过滤反吹清灰试验平台各系统设计
        2.3.1 细颗粒陶瓷过滤清灰试验平台进料系统设计
        2.3.2 细颗粒陶瓷过滤清灰试验平台过滤系统设计
        2.3.3 细颗粒陶瓷过滤清灰试验平台反吹清灰再生系统设计
        2.3.4 细颗粒陶瓷过滤清灰试验平台监测系统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式实时尘饼厚度和压降CFD预测方法
    3.1 引言
    3.2 尘饼预测方法研究现状简介
        3.2.1 经验公式预测方法简介
        3.2.2 CFD预测方法简介
    3.3 新式尘饼厚度和压降CFD预测方法数学模型
        3.3.1 流体运动模型
        3.3.2 颗粒运动模型
        3.3.3 颗粒沉降模型
        3.3.4 尘饼层厚度增长和压降模型
    3.4 新式尘饼厚度和压降CFD预测方法算法实现
        3.4.1 新式CFD预测方法算法主要框架
        3.4.2 新式CFD预测方法运算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式尘饼厚度和压降CFD预测方法试验对比与验证
    4.1 引言
    4.2 新式CFD预测方法几何模型与网格分区方案
    4.3 新式CFD预测方法模拟和试验设置
        4.3.1 新式CFD预测方法模拟设置
        4.3.2 新式CFD预测方法验证试验设置
    4.4 新式CFD预测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4.4.1 网格无关性验证
        4.4.2 不同湍流模型模拟结果对比
        4.4.3 压降试验对比验证
        4.4.4 尘饼厚度分布试验对比验证
    4.5 新式CFD预测方法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4.5.1 过滤器总体压降随时间变化规律
        4.5.2 滤管外表面尘饼厚度分布情况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过滤模式下的新式CFD方法模拟结果分析与对比研究
    5.1 引言
    5.2 陶瓷过滤器不同过滤模式简介
    5.3 不同过滤模式的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办法
    5.4 不同过滤模式下的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研究
        5.4.1 不同过滤模式下的实时模拟压差比较
        5.4.2 不同过滤模式下的过滤器内流场分布
        5.4.3 不同过滤模式下过滤器内部颗粒浓度分布
        5.4.4 不同过滤模式下滤管表面沉降颗粒分布对比
    5.5 不同过滤模式下滤管外表面流场和尘饼分布细节研究
        5.5.1 UFF模式下滤管外表面流场和尘饼分布细节研究
        5.5.2 TFF模式下滤管外表面流场和尘饼分布细节研究
        5.5.3 DFF模式下滤管外表面流场和尘饼分布细节研究
        5.5.4 不同过滤模式下各滤管表面尘饼分布对比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陶瓷过滤器反吹清灰过程模拟与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陶瓷过滤器反吹喷吹过程的模拟设置
        6.2.1 陶瓷过滤器反吹喷吹系统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6.2.2 陶瓷过滤器反吹喷吹系统模拟求解器设置
    6.3 无滤管反吹喷吹系统喷吹性能模拟研究
        6.3.1 不同湍流模型对于喷吹模拟结果的影响
        6.3.2 不同喷嘴压力比对于喷吹效果的影响
        6.3.3 反吹喷口与花板之间距离对喷吹效果的影响
        6.3.4 不同反吹喷嘴类型对于反吹效果影响的模拟研究
    6.4 单根滤管反吹喷吹全过程模拟研究
        6.4.1 单根滤管下不同喷嘴类型的稳态喷射性能对比研究
        6.4.2 反吹喷吹入口模拟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6.4.3 滤管中轴线与外表面处反吹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模拟研究
        6.4.4 滤管内部反吹气流冲击波形成和发展过程模拟研究
        6.4.5 反吹喷吹过程中声压场的发展过程模拟研究
    6.5 细颗粒陶瓷过滤反吹清灰试验平台反吹清灰试验研究
    6.6 陶瓷过滤器尘饼剥离机理探讨
        6.6.1 “厚饼”剥离机理
        6.6.2 “薄饼”剥离机理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5)安全壳内涂层状态评估方法和维修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涂层状态评估方法
    1.1 方法建立的背景和依据
    1.2 涂层状态评估方法
        1.2.1 目视检查
        1.2.2 附着力测试
        1.2.3 模拟LOCA测试
2 涂层维修策略
    2.1 临界涂层碎片和逼近率
    2.2 维修策略
    2.3 维修策略实施的条件
        2.3.1 涂层试块留样或补样
        2.3.2 再循环地坑风险评价与改造
        2.3.3 涂层性能评估数学模型
3 结语

(6)蟹笼自动脱钩机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近海蟹笼捕捞作业概况
        1.2.1 浙江舟山蟹笼捕捞作业调研
        1.2.2 蟹笼捕捞作业具体过程
    1.3 蟹笼捕蟹原理
        1.3.1 蟹笼结构及相关用具
        1.3.2 蟹笼的渔具装配法
        1.3.3 饵料的选择
    1.4 国内外蟹笼捕捞业及蟹笼脱钩设备发展状况
        1.4.1 国外螃蟹捕捞业的发展历程
        1.4.2 国外蟹笼捕捞装备发展
        1.4.3 国内蟹笼渔业捕捞发展
        1.4.4 国内蟹笼自动脱钩技术的研究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5.1 主要内容
        1.5.2 研究的意义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蟹笼自动脱钩方案及相关特性的研究
    2.1 蟹笼作业介绍
    2.2 传统手压式挂钩特性分析
        2.2.1 尺寸参数及工作原理
        2.2.2 手压式挂钩力学参数测量
    2.3 蟹笼自动脱钩方案的选择
        2.3.1 方案一
        2.3.2 方案二
    2.4 辅助式撞击压缩挂钩的设计
        2.4.1 挂钩材料的选择
        2.4.2 内部圆柱弹簧设计
        2.4.3 挂钩主要部件结构的确定
    2.5 挂钩受力理论分析
    2.6 挂钩三维模型的建立
        2.6.1 Pro/E建模软件介绍
        2.6.2 挂钩建模
    2.7 小结
第三章 蟹笼自动脱钩机的设计
    3.1 设计总体原则
    3.2 自动脱钩机的总体方案设计
        3.2.1 自动脱钩机的结构设计
        3.2.2 配套脱钩装置脱钩部分设计
        3.2.3 自动脱钩作业过程
    3.3 渔获物负载分析
        3.3.1 主绳起钓水阻力R_1
        3.3.2 支绳环和连接绳水阻力R_2
        3.3.3 渔获物水阻力R_3
        3.3.4 沉石重力及出水面的蟹笼重力R_4
        3.3.5 蟹笼起钩总负载力F
    3.4 液压马达的选择
    3.5 小结
第四章 蟹笼自动脱钩机的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4.1 ANSYS Workbench简介
    4.2 挂钩内部类“F”形主体杆的静力学分析
        4.2.1 类“F”形主体杆有限元分析前处理
        4.2.2 模型求解及后处理
        4.2.3 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优化
    4.3 挂钩的显示动力学分析
        4.3.1 显示动力学分析模块简介
        4.3.2 中空圆柱阶梯形外壳显示动力学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蟹笼自动脱钩机控制系统设计
    5.1 蟹笼脱钩机及其性能特点
    5.2 液压系统设计
        5.2.1 蟹笼自动起钓机工作原理
        5.2.2 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计算
    5.3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5.3.1 PLC控制器选型
        5.3.2 PLC硬件连接及程序设计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反渗透膜污染控制及清洗方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水资源现状
    1.2 反渗透技术
    1.3 反渗透膜污染的成因
    1.4 反渗透膜污染控制方法
    1.5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
2 反渗透膜污染状况的研究
    2.1 水源对膜污染的影响
    2.2 膜污染与能耗的模拟研究
    2.3 反渗透膜污染物的制取
    2.4 化学分析法对污染物定性分析
    2.5 EDS能谱分析仪对污染物质的定量分析
    2.6 小结
3 反渗透预处理系统的研究与改进
    3.1 预处理系统合理性研究
    3.2 预处理实验仪器及药品
    3.3 考察预处理效果的研究方法
    3.4 不同预处理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3.5 预处理工艺系统的改进与完善
    3.6 小结
4 反渗透膜化学清洗研究
    4.1 化学清洗药剂及仪器
    4.2 化学清洗方法及接触角的研究
    4.3 化学清洗试剂配方筛选
    4.4 清洗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
    4.5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清洗方案的改良
    4.6 表面活性剂去污机理的研究
    4.7 化学清洗成本经济性分析
    4.8 小结
结论
论文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研究视角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1 时间范畴的界定
        1.2.1.1.1 时间的界定
        1.2.1.1.2 范畴的界定
        1.2.1.2 十个行业的选取
        1.2.1.2.1 工业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1.2.1.2.2 现存遗留所占比例的较高性
        1.2.2 研究视角
        1.2.2.1 科技价值的视角
        1.2.2.2 完整性的视角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1.1 从文化遗产到工业遗产的保护
        1.5.1.2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起源及发展
        1.5.1.3 国外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1 英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2 美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3 加拿大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4 日本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5.2.1 近代中国工业史与技术史的研究
        1.5.2.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的起源及发展
        1.5.2.3 国内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2.3.1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与构成研究
        1.5.2.3.2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方法与体系研究
        1.5.2.4《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的建立
        1.5.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6 关于工业遗产完整性的思考与近代动力设备的发展
        1.6.1 对于工业遗产完整性的思考
        1.6.2 近代动力设备的发展历程
    1.7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1.8 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说明
    1.9 未尽事宜
第2章 近代重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1 近代采煤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1.1 近代采煤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2.1.1.1 近代采煤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2.1.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采煤业工业遗产
        2.1.1.3 小结
        2.1.2 近代采煤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2.1.2.1 近代采煤的完整工艺流程
        2.1.2.2 近代采煤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1.2.2.1 开拓系统工艺技术与关键物证
        2.1.2.2.2 采煤系统工艺技术与关键物证
        2.1.2.2.3 矿井提升与运输及其关键物证
        2.1.2.2.4 矿井通风与排水及其关键物证
        2.1.2.2.5 煤的洗选与炼焦及其关键物证
        2.1.2.2.6 煤矿的动力系统及其关键物证
        2.1.2.2.7 露天采矿与矿井照明
        2.1.2.3 小结
        2.1.3 采煤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2.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2.1.3.2 采煤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2.1.3.2.1 萍乡安源煤矿工业建筑群
        2.1.3.2.2 本溪湖煤矿工业建筑群
    2.2 近代钢铁冶炼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2.1 近代钢铁冶炼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2.2.1.1 近代钢铁冶炼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2.2.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钢铁冶炼业工业遗产
        2.2.1.3 小结
        2.2.2 近代钢铁冶炼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2.2.2.1 近代钢铁冶炼的完整工艺流程
        2.2.2.2 近代炼铁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2.2.3 近代炼钢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2.2.4 近代钢铁加工工艺与关键技术物证
        2.2.2.5 小结
        2.2.3 钢铁冶炼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2.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2.2.3.2 钢铁冶炼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2.2.3.2.1 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工业建筑群
        2.2.3.2.2 本溪湖钢铁工业建筑群
    2.3 近代船舶修造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3.1 近代船舶修造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2.3.1.1 近代船舶修造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2.3.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船舶修造业工业遗产
        2.3.1.3 小结
        2.3.2 近代船舶修造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2.3.2.1 近代船舶修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2.3.2.2 近代船舶修造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3.2.2.1 近代船舶修造工业技术
        2.3.2.2.2 船舶修造关键技术物证
        2.3.2.3 小结
        2.3.3 船舶修造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2.3.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2.3.3.2 船舶修造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2.3.3.2.1 福建马尾船政工业建筑群
        2.3.3.2.2 天津市船厂(原大沽造船厂)工业建筑群
第3章 近代轻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一)
    3.1 近代棉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3.1.1 近代棉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3.1.1.1 近代棉纺织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3.1.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棉纺织业工业遗产
        3.1.1.3 小结
        3.1.2 近代棉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3.1.2.1 近代棉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3.1.2.1.1 棉纺工艺
        3.1.2.1.2 棉织工艺
        3.1.2.2 近代棉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3.1.2.2.1 近代棉纺机具
        3.1.2.2.2 近代棉织机具
        3.1.2.2.3 近代纺织动力设备
        3.1.2.2.4 近代棉纺织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3.1.2.3 小结
        3.1.3 棉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3.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3.1.3.2 棉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3.1.3.2.1 中纺公司天津第一纺织分厂
        3.1.3.2.2 石家庄大兴纺织染厂工业建筑群
        3.1.3.2.3 西安大华纱厂工业建筑群
    3.2 近代棉印染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3.2.1 近代棉印染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3.2.2 近代棉印染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3.2.2.1 近代棉印染的完整工艺流程
        3.2.2.2 近代棉印染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3.2.2.3 小结
        3.2.3 棉印染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3.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3.2.3.2 棉印染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3.2.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三印染厂
        3.2.3.2.2 中纺公司上海第四印染厂
第4章 近代轻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二)
    4.1 近代丝绸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4.1.1 近代丝绸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4.1.1.1 近代动力机器缫丝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1.1.2 近代动力机器丝织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1.1.3 近代动力机器丝绸印染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1.1.4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丝绸业工业遗产
        4.1.1.5 小结
        4.1.2 近代丝绸业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4.1.2.1 近代缫丝、丝织与丝绸印染的完整工艺流程
        4.1.2.1.1 近代缫丝工艺
        4.1.2.1.2 近代丝织工艺
        4.1.2.1.3 丝绸印染工艺
        4.1.2.2 近代丝绸业的关键技术物证
        4.1.2.2.1 近代缫丝机具
        4.1.2.2.2 近代丝织机具
        4.1.2.2.3 近代丝织物染整机具与动力设备
        4.1.2.2.4 近代丝绸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4.1.2.3 小结
        4.1.3 丝绸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4.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4.1.3.2 丝绸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4.1.3.2.1 上海第一丝厂
    4.2 近代毛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4.2.1 近代毛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4.2.1.1 近代毛纺织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2.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毛纺织业工业遗产
        4.2.1.3 小结
        4.2.2 近代毛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4.2.2.1 近代毛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4.2.2.1.1 毛纺工艺
        4.2.2.1.2 毛织工艺
        4.2.2.1.3 毛织物整理工艺
        4.2.2.2 近代毛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4.2.2.2.1 近代毛纺、毛织机具
        4.2.2.2.2 近代毛整理机具与动力设备
        4.2.2.2.3 近代毛纺织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4.2.2.3 小结
        4.2.3 毛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4.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4.2.3.2 毛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4.2.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二毛纺织厂
        4.2.3.2.2 中纺公司上海第三毛纺织厂
    4.3 近代麻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4.3.1 近代麻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4.3.2 近代麻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4.3.2.1 近代麻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4.3.2.2 近代麻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4.3.2.3 小结
        4.3.3 麻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4.3.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4.3.3.2 麻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4.3.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二制麻厂
第5章 近代化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5.1 近代水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5.1.1 近代水泥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5.1.2 近代水泥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5.1.2.1 近代水泥制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5.1.2.2 近代水泥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5.1.2.3 小结
        5.1.3 水泥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5.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5.1.3.2 水泥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5.1.3.2.1 川沙水泥厂
    5.2 近代硫酸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5.2.1 近代硫酸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5.2.2 近代硫酸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5.2.2.1 近代硫酸制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5.2.2.1.1 二氧化硫的制取
        5.2.2.1.2 近代铅室法制酸工艺
        5.2.2.1.3 近代接触法制酸工艺
        5.2.2.2 近代硫酸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5.2.2.3 小结
        5.2.3 硫酸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5.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5.2.3.2 硫酸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5.2.3.2.1 梧州硫酸厂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高灰尘环境下空气滤清器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高尘环境下空滤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发展现状
        1.2.2 国内高尘环境下空滤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发展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工作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空气滤清器的基本原理
    2.1 概述
    2.2 空滤器主要性能指标
        2.2.1 原始进气阻力
        2.2.2 原始滤清效率
        2.2.3 预滤效率
        2.2.4 试验室试验寿命
    2.3 空滤器设计原则
        2.3.1 空滤器总体设计原则
        2.3.2 空滤器进、出气管
    2.4 滤清装置总体结构
        2.4.1 空气滤清器预滤器的种类
        2.4.2 旋流管空滤器系统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级复合滤清器结构设计
    3.1 总体方案确定
    3.2 空气流量的确定
    3.3 空气滤清器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
        3.3.1 锥形预滤器的设计
        3.3.2 旋流管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
        3.3.3 纸质滤芯的参数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气滤清器性能测试比对分析
    4.1 空滤器性能测试简介
    4.2 空滤器性能测试的主要过程
    4.3 空滤器性能测试的理论基础
    4.4 空滤器性能测试的结果及比对分析
        4.4.1 旧式空气滤清器的检测结果
        4.4.2 新式空气滤清器的检测结果
        4.4.3 检测结果比对分析
        4.4.4 实际使用效果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气滤清器数值模拟的CFD理论
    5.1 空气滤清器CFD基本控制方程
    5.2 湍流模型及其数值模拟方法
    5.3 多孔介质模型
    5.4 控制方程的离散
        5.4.1 控制方程的离散方法
        5.4.2 控制方程的离散格式
    5.5 基于SIMPLE算法的流场数值计算
    5.6 CFD的求解过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级滤清器纸质滤芯流场分析
    6.1 纸质空气滤芯仿真几何模型
    6.2 空气滤清器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6.2.1 空气滤清器网格划分
        6.2.2 空气滤清器计算域边界条件
    6.3 空滤流场仿真结果分析
    6.4 优化分析
        6.4.1 分组数据对比
        6.4.2 优化结果分析与对比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基于SolidWorks的一种新式水沙分离器样机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水沙分离器样机的组成部件及工作过程
    1.1 组成部分
    1.2 工作原理
2 水沙分离器样机自清洗过程运动分析
3 水沙分离器样机优势分析
4 结语

四、一种新式水过滤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源空间数据支持下新式茶饮门店选址研究 ——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D]. 侯中言.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2]Y型网式过滤器泥沙拦截试验研究[D]. 张凯.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3]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制糖技术改良研究(1937-1945)[D]. 张然. 西南大学, 2020(02)
  • [4]细颗粒陶瓷过滤及清灰研究[D]. 刘侃.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5]安全壳内涂层状态评估方法和维修策略研究[J]. 费克勋,刘洪群,董海涛. 涂料工业, 2020(03)
  • [6]蟹笼自动脱钩机的设计研究[D]. 刘夏冰.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7]反渗透膜污染控制及清洗方案优化[D]. 马晓东.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8]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D]. 于磊. 天津大学, 2019(06)
  • [9]高灰尘环境下空气滤清器的优化设计[D]. 韩然. 西京学院, 2016(02)
  • [10]基于SolidWorks的一种新式水沙分离器样机的探讨[J]. 鄂俣锟,吉康,范振东,乔海燕.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2(01)

标签:;  ;  ;  ;  

一种新型滤水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