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艳桃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齐宝晗[1](2021)在《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SWOT分析》文中指出本研究立足于河北省昌黎县恒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以河北省农业厅推广的十大技术为依据,选择昌黎县农业技术部门大力推广,且在国内普遍认为应用效果较好的5项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SW(优势和劣势)、OT(机会和威胁)分析,并通过各因素组合分析,制定战略发展矩阵,科学选择发展重点与方向,最后提出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对策与建议。促进黄瓜产业走上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增产增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发现在日光温室土壤逆境栽培条件下,5项抗逆栽培技术均可有效缓解土壤逆境的发生。针对不同土壤逆境,运用多种不同抗逆栽培技术,提高植物自身抗性和对带病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处理,杀死土壤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等,从根本上降低土壤逆境发生的可能性。(2)提出5项抗逆栽培技术的共性发展对策与建议如下:加大技术推广宣传与培训;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增强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另外,针对微生物菌剂土壤活化技术,还要注意加强微生物菌剂产品市场监管;针对黄瓜嫁接育苗技术,要注重嫁接机械设备的研发;针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要注意秸秆粉碎设备的研发力度,并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规程;针对土壤熏蒸剂辣根素替代农药消毒技术,要注意降低生产成本。(3)运用SWOT分析法对5项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进行系统分析,组合各项技术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挑战四种因素,绘制SWOT战略发展矩阵,对5项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出战略性对策及建议,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
陈行兵[2](2020)在《树莓温室栽培氮肥配施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秋果型品系‘PL75’组培幼苗为试材,栽培垄为一个小区重复,不施肥处理为对照,设置6个施肥处理(以下分别为每小区施肥水平):N1(0.4kg尿素)、N2(0.2kg尿素)、M1(30kg农家肥)、M2(15kg农家肥)、H1(0.2kg尿素+15kg农家肥)、H2(0.1kg尿素+15kg农家肥),分别在营养生长旺盛期和生殖生长期进行两次追肥,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花前20d、花后20d、花后40d植株生长、光合生理参数日变化和生长期变化、叶绿素含量、Pn-PAR光响应曲线、根系土壤养分的影响,分析光合参数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以此初步确定有利于日光温室秋冬季栽培树莓的氮肥施用和温室气候调控方案。本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秋季白天温室内出现35℃以上高温,冬季白天最高温度25℃左右、夜间温度出现0℃左右低温,温室内湿度秋季夜间湿度较高可达100%。秋冬季温室内上午太阳初升时CO2浓度最高可达1400μL·L-1,且冬季湿度和CO2浓度远高于秋季。(2)不同施肥处理显着促进植株的生长,H1和H2处理对树莓株高、茎粗和叶面积促进作用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但不同施肥处理对2020年春季萌芽影响较小,通过观察发现枝条萌芽主要受温度影响。(3)日光温室树莓花前20d气孔为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光合参数日变化为典型的双峰曲线,中午高温导致光合“午休”现象,追施氮肥和温室通风对光合“午休”现象具有缓解作用。花后20d和花后40d非气孔和气孔共同为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光合日变化为单峰曲线。(4)N1、M2、H1和H2处理显着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在营养生长期N2处理对植株产生一定的胁迫作用,生殖生长期胁迫作用消除。叶片蒸腾速率主要受气孔限制,受饱和蒸气压差影响较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温室内CO2浓度对胞间CO2浓度影响较高。追施氮肥显着提高了光饱和点的净光合速率,提高植株表观量子效率,对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影响较小,农家肥和尿素配施处理对上述光合参数促进最为明显。(5)追施氮肥显着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花前20d两种氮肥配施处理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96mg·g-1和2.28mg·g-1,单施低量尿素叶绿素含量2.50mg·g-1,显着高于CK;花后20d和花后40d氮肥配施处理对叶绿素含量促进作用高于其他处理。(6)追施氮肥显着增加了树莓鲜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H1处理树莓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为5.36%和2.08%,均高于其他处理。(7)追施氮肥处理增加根际土壤肥力,单施尿素对根系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影响最高,N1处理全氮含量高达1.52g·kg-1;单施农家肥和农家肥尿素配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作用明显,M1处理有机质含量23.73 g·kg-1;农家肥尿素配施根系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单施肥处理;综合所有养分含量,农家肥尿素配施对土壤肥力的提高作用优于单施氮肥处理,对根际土壤肥力改善作用最佳。
马玲[3](2020)在《基于番茄群体效应的日光温室CFD温度仿真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温室的环境调控是改善作物环境的主要手段,温室小气候模拟模型可以定量地描述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时间的关系,成为优化和调控温室环境的有力工具。但是国内外利用CFD仿真建模的研究中,有的学者忽略了作物对环境的影响,有的学者考虑到了作物的影响,但是都把它看成一个稳定的多孔介质的结构,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针对仿真模型建立对应的试验,研究在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生物量以及不同外界条件下的番茄群体对日光温室内部热环境的影响,找出作物基础的物性参数,并利用CFD技术进行仿真模拟验证,来提高模型的精确度十分必要。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处理番茄群体对日光温室温度的影响大小与群体生物量成正比,与定植模式无关;白天和夜晚的差异也是与生物量成正比。各处理番茄群体区间温度与空温室温度的差值随着番茄植株生物量的增大而增大,植株量为160株,种植密度为4.44株/m2的番茄群体在结果期对日光温室温度的影响最大,温差为2.09℃。2.高温强光的天气条件下,各处理番茄群体对日光温室温度的影响大于低温弱光天气。在外界气温一致时,晴天温差提高1.36℃;在光照强度一致时,外界气温高相比于气温低的情况下,温差增加了0.69℃。3.在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利用Solidworks软件构建等比例几何模型,采用Mesh软件对温室物理模型进行离散后导入Fluent软件下进行环境仿真,利用室内外实测数据设定仿真模型初始条件及其边界条件,并选用合适求解器对微气候模型的微分控制方程进行求解。采用CFD数值方法构建了番茄群体对日光温室影响的仿真模型,并具体分析了单行定植模式下不同生物量和不同工况下温室温度变化规律。并将实测数据与仿真数据对比分析仿真验证的结果为:空温室、80株、120株、160株的实验测得数据与仿真模拟数据总体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65%、9.09%、8.56%和3.56%,验证了温度预测模型的有效性,为探究不同种植工况下番茄群体对温室温度预测提供理论基础。
郭晨曦[4](2020)在《土壤处理对大棚秋番茄生长及土传病害防控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新乡市牧野区朱庄屯村常年在塑料大棚中栽植番茄,黄瓜等农作物。但由于常年连作及栽培管理方式不当,大棚土壤中连作障碍严重,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及营养结构改变、土壤病虫害加重,影响秋番茄、春季黄瓜长势及产量、品质变差,影响大棚蔬菜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通过采用强还原土壤灭菌法(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棉隆及生物菌肥等合理施用试验,研究了RSD、棉隆处理对秋番茄、春黄瓜生长、产量、病虫害及土壤杂草等的调控作用,以期为连作土壤改良,提高秋番茄、春黄瓜产量、土传性病害的防控效果,提供理论依据。RSD处理对于无公害生产和有机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具体结果如下:1、RSD处理后第一茬秋番茄植株、果实生长加快、果产量提高,且根结线虫病、茎基腐病发病率显着降低;其中第3次测量的植株株高和茎粗分别增加了4.96%和6.21%,RSD组第1层单果重和果产量分别增加了40.80%和73.30%,RSD+968组单果重和产量分别增加了69.33%和109.59%;RSD组秋番茄根结线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75.00%和64.44%,RSD+968组秋番茄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为0;RSD组和RSD+968组茎基腐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28.64%和40.41%;RSD处理可明显减少土壤中尖孢镰刀菌和根结线虫数量,其中尖孢镰刀菌拷贝数降低了30.56%,根结线虫数量降低了97.57%;RSD和RSD+968组杂草数量、鲜重、干重均明显减少;在8月17日,RSD处理后番茄病毒病平均发病率降低了58.07%。说明RSD处理组和RSD+968处理组都能促进秋番茄的生长,提高产量,降低番茄根结线虫病、茎基腐病及病毒病发病率。RSD处理后第二茬春黄瓜植株生长加快、果产量提高,且黄瓜枯萎病发病率明显降低;其中,RSD组植株株高增加了8.37%,RSD组和RSD+968组平均单果重分别增加了15.38%和30.76%;RSD组和RSD+968组黄瓜枯萎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43.60%和50.50%;RSD处理后vc含量、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升高了12.98%和18.85%。说明RSD处理组和RSD+968处理都能促进春黄瓜的生长,提高产量,降低春黄瓜枯萎病发病率,提高春黄瓜品质。RSD处理后第三茬秋番茄根结线虫病和茎基腐病防治效果明显,其中根结线虫病其中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72.72%和77.14,茎基腐病发病率降低了57.98%。2、棉隆处理后第一茬秋番茄品种植株生长加快、果产量增大及根结线虫指数、茎基腐病发病抑制,棉隆+淡紫拟青霉+枯草芽孢杆菌(QHD)处理组的株高、茎粗、第4花序坐果率、第1层单果重及第1层果产量增加最多,分别增加了180.87%、57.11%、62.65%、209.11%和247.83%;棉隆+淡紫拟青霉组对秋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31.38%,其次是棉隆+QHD组,防治效果为26.21%;棉隆+淡紫拟青霉+QHD处理组的茎基腐病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了77.04%。棉隆+淡紫拟青霉+QHD处理组的杂草数量、鲜重、干重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处理可抑制大棚秋番茄杂草的生长。结论:RSD处理能有效促进秋番茄和春黄瓜生长,减少土壤中病原菌数量,降低秋番茄根结线虫病、茎基腐病及春黄瓜枯萎病发病率,促进大棚秋番茄和春黄瓜产量提高。棉隆处理土壤能有效抑制番茄根结线虫病、茎基腐病发病及土壤中杂草数量生长,减轻大棚土壤连作障碍,促进秋番茄生长及产量增加。此外,棉隆处理加施淡紫拟青霉、QHD等生物菌肥效果优于棉隆单独处理。
刘宇[5](2020)在《不同生育期控水对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潍科玉玲珑’为试材,在冬暖式日光温室中,采用目前山东寿光菜农番茄种植模式,探讨了在番茄不同生育期(第一、三、五穗花序坐果期)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对其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及相关生理代谢的影响,以期获得在影响番茄产量较小的前提下改善其品质的土壤水分管理措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不同生育期控水处理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显着:番茄植株第五穗花序坐果期进行控水,株高茎粗、干物质量、根系生理指标、果实鲜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最优;土壤水分均以85%的土壤水分处理番茄株高茎粗、根茎叶干物质含量及根系生长量较大,但果实干鲜重、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以70%的土壤含水量表现较好,70%土壤水分处理的产量较85%提高了16.03%,55%、40%的土壤含水量较85%分别降低了13.19%、43.12%。2.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显着影响番茄品质: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番茄红素等含量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升高。根据隶属函数值对品质综合分析,在第五穗花序坐果期控水对番茄果实品质的改善效果显着。3.不同生育期控水处理对番茄生理代谢影响显着:第五穗花序坐果期控水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最优,第一、三穗花序坐果期控水处理番茄叶片光合速率较第五穗花序坐果期控水处理分别降低了20.94%、12.75%;土壤水分处理中,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等均随土壤水分含量的下降而减小,70%、55%、40%土壤水分含量的净光合速率较85%水分处理分别降低了5.93%、25.45%、50.67%。4.本试验共检测出番茄果实芳香物质67种,主要为醇类、醛类、酮类、烷烃类和酯类,其中,共有的特征挥发性物质有9种:1-戊烯-3-酮、反-2-己烯醛、正己醇、反-2-辛烯醛、癸醛、BETA-环柠檬醛、2-异丁基噻唑、水杨酸甲酯、水杨酸乙酯。不同生育期控水显着影响了番茄果实的风味品质,以第一穗花序坐果期控水处理果实芳香物质含量较高,第五穗花序坐果期处理芳香物质含量较低。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品质产量因素分析得出,“潍科玉玲珑”番茄适宜的土壤栽培灌溉模式为:第一穗花序坐果期至第三花序坐果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70%左右,第五穗花序坐果期土壤水分保持在55%左右,能够在果实产量损失较小的条件下显着改善果实品质。
董贞芬[6](2019)在《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绿素荧光成像的分析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茄科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生长环境范围广,易栽培种植。番茄属喜温性蔬菜,温度环境因素的有效控制与管理,直接影响番茄的产量和质量。研究低温下番茄的生长情况并克服设施内低温障碍,实现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生产上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中国北方广为种植的番茄品种“辽园多丽”和“园艺L404”番茄幼苗叶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3年(2017~2019年)的试验研究,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值、动力学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图像数据实现对番茄幼苗进行植物生理学和工程研究。研究中分析了低温冷害胁迫对番茄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动力学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图像特征的不同影响,并从不同叶片损伤区域、低温胁迫时间和胁迫损伤面积三个方面对番茄幼苗的冷害损伤进行分级建模识别。本实验通过低温胁迫下番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分析和不同冷害损伤的分级研究,为番茄低温冷害的识别和恢复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叶绿素荧光成像研究冷害对番茄幼苗的影响。应用叶绿素荧光成像用于研究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冷害胁迫情况,在实验环境下采集了番茄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值和图像,经过横向异质性分析参数值和图像,不同程度的低温胁迫对番茄叶片的影响在荧光参数F,Y(II),Y(NPQ),Y(NO),q P,q L图像中产生显着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Y(II)值对冷害敏感并且不受叶脉的影响,叶绿素荧光参数图像的直方图和能量(ASM)、熵(ENT)、惯性矩(INE)和自相关(COR)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显示为检测冷害胁迫的良好指标。(2)基于番茄幼苗叶片损伤区域的冷损伤分级。使用直方图聚类算法分割叶绿素荧光参数Y(II)图像的不同冷害区域,进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图像和曲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Y(II)值变化可将同一叶片内分为:健康区域、过渡区域和冷害区域,根据Y(II)和Y(NO)叶绿素荧光图像值变化可将番茄幼苗多叶片分为5级:健康叶片与冷害1、2、3、4类叶片。(3)基于不同低温胁迫时间的番茄幼苗冷害损伤研究。使用皮尔森相关系数获得与时间极大相关的参数:Y(II)、q P、q L、Y(NPQ)、Y(NO)、Fv/Fm这6个叶绿素荧光参数值,使用其作为BP模型自动识别番茄幼苗冷损伤等级的荧光特征参数。同时,获取与时间有最大相关系数的Y(II)图像的颜色描述符特征和灰度图像特征,使用直方图三阶矩、纹理熵标准偏差、颜色描述符B,颜色描述符b和颜色描述符L/b作为输入特征,使用训练BP神经网络识别冷害。实验结果推荐使用L*a*b*颜色空间的颜色描述符b和颜色描述符L/b确定番茄叶片中的冷害类型。(4)基于冷害面积的番茄幼苗冷害损伤分级研究。使用改进的k-means++聚类分割方法分割叶绿素荧光参数F的图像以获得叶片内的冷害区域,然后根据冷害面积将番茄幼苗进行分类,实现通过叶绿素荧光对冷损伤分类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定量统计分析模型进行识别冷害类别时,健康叶片和严重冷害叶片级别识别率较好,识别率较差的是1级和2级冷害的叶片。而且四种识别模型中训练集与测试集识别率最佳的是Spearman特征选择的PSO-SVM,其测试集识别率可达98.2%。本研究中分析了低温冷害胁迫下番茄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动力学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图像特征的不同影响,并从Y(II)图像不同区域研究番茄幼苗的光合生理冷害分级情况。又从不同低温胁迫时间研究番茄幼苗的12个荧光参数冷损伤特征分级建模识别情况,延伸了叶绿素荧光分析冷害光合生理的研究。最后根据F参数图像的胁迫面积对番茄幼苗的冷害损伤进行分级建模识别,实现了叶绿素荧光研究冷害的工程扩展。这一研究为提高番茄栽培技术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周东升[7](2019)在《北方寒区节能日光温室环境模拟与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节能日光温室是我国北方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节能日光温室充分利用太阳能,并以太阳能作为主要能量来源,通过前屋面采光吸收太阳能,以及保温蓄热围护结构实现蓄放热循环,为温室作物生产提供适宜的光温环境。因此,合理阳光透过率、温室保温能力和蓄热能力是保证作物冬季生产的关键。针对节能日光温室特有的生产方式,采用试验、数值模拟计算及开发软件分析等方法,探讨温室内的光热环境变化,掌握温室内光热环境变化规律,依据合理的温室采光、保温和蓄热理论,形成温室设计的理论方法。论文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节能温室的合理采光问题,太阳光如何最大限度进入温室内,提高温室内的采光量;合理保温问题,减少温室向室外释放热量;合理蓄热问题,将能量存储在温室内,供夜间维持室内温度。本研究主要基于热平衡原理,以日为周期,以温室内吸收的热量大于等于温室向外释放的热量为依据,确定温室相关参数,包括跨度、脊高、脊位比、后墙高度、前坡面倾角、保温被选择、墙体材料及厚度等,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试验数据研究分析,明确太阳辐射强度、室外温度及温室的围护结构是温室内环境的关键影响因素。前坡热流呈现“减小—增大—稳定”周期性变化过程,为温室内部主要的放热部分;后坡主要吸收温室内部的热量,基本不放热;后墙和土壤为温室内部主要蓄热部分,墙体吸收太阳辐射22.78%,向室内释放吸收热量50%以上;土壤吸收太阳辐射16.34%,向室内释放吸收热量50%以上。后墙和土壤温度均随厚度和深度增加而减小,后墙厚度在0.3m处和0.4m处温度全天基本无明显变化,可以认为是恒温层,墙体呈现―整体吸热-靠表面层放热内部吸热-整体放热‖过程,土壤厚度在0.8m以上温度基本恒定,无明显变化。(2)采用线性回归和加权马尔可夫链方法,对温室内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等进行分类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表明该方法能够对短期内温室内部相关环境参数进行预测;利用加权马尔可夫链预测结果,作为有限元模拟的边界条件,利用ANSYS软件中的非稳态热分析方法,对温室内墙体和土壤由表及里的温度变化进行模拟,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一致,利用该方法对墙体蓄热层和保温层的合理厚度进行模拟分析,得到给定室内外温度变化情况下温室墙体的最优蓄热层和保温层厚度,分析温室内部土壤温度变化情况,使土壤温度调节更加精准。(3)开发基于热平衡理论的温室设计软件。根据北方寒区特点,按照合理采光、保温和蓄热理论方法,以温室蓄放热平衡为目标,建立相应的约束条件,满足温室采光、保温和蓄热需求,根据输入温室基本参数,计算温室设计参数,满足温室采光需求,使墙体和围护结构能够达到保温和蓄热效果;并利用设计结果进行温室参数优化分析,使设计温室更加合理,为温室设计者提供帮助。本研究明确了北方寒区节能日光温室太阳辐射、热流变化以及温度变化规律,明确了太阳辐射强度、温度、墙体等是节能日光温室环境关键影响因素。建立了数值计算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计算模拟方法。开发出基于热平衡理论的节能温室设计系统,使温室设计更加合理。
赵婉婷[8](2019)在《日光温室番茄根围土壤线虫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研究》文中认为番茄在辽宁省日光温室中连作栽培现象非常普遍,其根围土壤线虫的变化尤其是植物病原线虫的积累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明确日光温室番茄根围土壤线虫的群落特征和时间空间分布对有效控制番茄线虫病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6-2018年间在辽宁省各地区采集了171份番茄根围土壤线虫标样,其中对标样中的寄生线虫种类多样性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土壤线虫群落在日光温室番茄土壤中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结果如下:1.明确了辽宁省不同地区日光温室番茄根围植物寄生线虫的主要种类有12种: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马舒德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mashhoodi)、尤因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ewingi)、饰环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annulatus)、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钩状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hamatus)、普通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vulgaris)、蛟河拟盘旋线虫(Pararotylenchus jiaohensis)、无唇环盘旋线虫(Rotylenchus calvua)、尾侧尾腺口盘旋线虫(Rotylenchus caudaphasmidius)、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和伞菌拟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agarici)。其中南方根结线虫较为常见,在全省不同地区的温室所采集的36个土样中均有发现,是辽宁省日光温室中分布较为普遍的重要植物寄生线虫。对所有采集到的土壤样本中的根结线虫进行了特异性分子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所有土壤样本中的根结线虫均为南方根结线虫。2.明确了日光温室番茄不同生育期的土壤线虫种群及在温室土壤中的空间分布情况,共鉴定出土壤线虫14科30属,番茄成熟期和温室中心处根结线虫种群数量最大。分别在番茄定植前期、盛果期以及成熟期采集0 cm到10 cm、10cm到20 cm和20cm到30 cm深度的土壤。研究结果表明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小杆属(Rhabditis)和原杆属(Protorhabditis)为土壤中的优势属,植物寄生线虫营养类群在番茄整个生育期都是优势营养类群;主成分分析和交互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番茄成熟期为土壤线虫群落数量的高峰期,番茄盛果期和成熟期根结线虫属的线虫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空间上靠近日光温室中心处,根结线虫属的线虫数量最多;番茄定植前期不同土层深度间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GR)差异性显着,番茄盛果期不同土层之间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优势度指数(λ)、丰富度指数(GR)、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差异性显着,番茄成熟期只有富集指数(EI)在010 cm土层中显着高于2030 cm土层,其他生态指数差异不显着,说明番茄定植前期和盛果期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相对比较丰富,但成熟期由于根结线虫种群数量的激增使EI指数差异明显,食物网结构较单一。本研究明确了辽宁省各地区日光温室番茄根围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并进一步证明了试验中所鉴定的主要病原线虫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揭示了日光温室番茄土壤线虫群落和优势属根结线虫属的时空分布,为日光温室番茄土壤线虫的生物学及线虫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陈全兴,张胜平,车寒梅,李如欣,张淑敏,毕章宝[9](2017)在《华北地区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存在问题及对策》文中提出随着设施蔬菜生产面积的扩大,华北地区蔬菜产业迅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技术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以河北邯郸地区为例,从设施结构、品种选择、栽培和管理技术、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几年华北地区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有利于促进华北地区设施蔬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傅国海,刘文科[10](2016)在《日光温室甜椒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根区温度日变化特征》文中提出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冬春季低温胁迫、土壤连作障碍、单产低和水肥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栽培方法——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方法(soil ridge substrate-embedded cultivation,SRSC),并在早春季节,研究了两种模式的SRSC[嵌槽式垄(SRSC-P)和嵌膜(铁丝网槽支撑)式垄(SRSC-W)]及土垄(SR)和单一基质槽垄(NPG)栽培下的甜椒幼苗根区温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栽培垄根区温度与温室内、外的气温变化呈显着正相关,室内和栽培垄根区的平均温度分别比室外提高8.07℃和10.93℃,夜间分别提升9.90℃和14.81℃。在夜间低温阶段,SRSC-W维持根区较高温度的能力相对优于SR和SRSC-P,其根区平均温度分别比SR和SRSC-P高1.34℃和0.52℃;在白天高温阶段,SR、SRSC-P、NPG、SRSC-W最高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8.06℃、27.21℃、29.93℃、26.05℃,SRSC-W抗高温效果最佳,NPG抗高温效果最差。阴天条件下,栽培垄的蓄热保温性能比晴天条件下差。SR白天和夜间的中心根区平均温度皆高于外侧,但SRSC-P和SRSC-W白天外侧温度高,夜间中心根区温度高。栽培垄北部根区温度高于南部根区温度,具有空间差异性,其中SRSC-W栽培模式的南部中心根区温度和北部中心根区温度差异相对于其他处理最小。此外,SRSC-W中心根区温度变化滞后时间最长,温度缓冲能力强。总之,SRSC-W栽培方法维持早春季节夜间甜椒根区温度能力和对低温及高温胁迫的缓冲性最强,且成本低,在日光温室抗低温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二、春艳桃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春艳桃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SWO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土壤逆境成因 |
1.1.2 土壤逆境危害 |
1.1.3 土壤逆境防治技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SWOT分析法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微生物菌剂土壤活化技术的调研和SWOT分析 |
2.1 调研内容和目的 |
2.2 调研对象和方法 |
2.3 调研结果 |
2.3.1 基本情况 |
2.3.2 问卷调研结果与分析 |
2.3.3 试验调研结果与分析 |
2.4 SWOT分析 |
2.4.1 Strengths(优势)分析 |
2.4.2 Weaknesses(劣势)分析 |
2.4.3 Opportunities(机遇)分析 |
2.4.4 Threats(挑战)分析 |
2.5 SWOT发展矩阵及战略选择 |
2.5.1 SWOT发展矩阵 |
2.5.2 战略选择 |
2.6 对策和建议 |
2.6.1 加大技术推广宣传与培训 |
2.6.2 加大技术研发创新 |
2.6.3 加强微生物菌剂产品市场监管 |
2.6.4 增强资金扶持力度 |
第三章 黄瓜嫁接育苗技术的调研和SWOT分析 |
3.1 调研内容和目的 |
3.2 调研对象和方法 |
3.3 调研结果 |
3.3.1 基本情况 |
3.3.2 问卷调研结果与分析 |
3.4 SWOT分析 |
3.4.1 Strengths(优势)分析 |
3.4.2 Weaknesses(劣势)分析 |
3.4.3 Opportunities(机遇)分析 |
3.4.4 Threats(挑战)分析 |
3.5 SWOT发展矩阵及战略选择 |
3.5.1 SWOT发展矩阵 |
3.5.2 战略选择 |
3.6 对策和建议 |
3.6.1 加强技术推广与培训 |
3.6.2 增强技术设备研发创新 |
3.6.3 增加资金扶持力度 |
第四章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调研和SWOT分析 |
4.1 调研内容和目的 |
4.2 调研对象和方法 |
4.3 调研结果 |
4.3.1 基本情况 |
4.3.2 问卷调研结果与分析 |
4.4 SWOT分析 |
4.4.1 Strengths(优势)分析 |
4.4.2 Weaknesses(劣势)分析 |
4.4.3 Opportunities(机遇)分析 |
4.4.4 Threats(挑战)分析 |
4.5 SWOT发展矩阵及战略选择 |
4.5.1 SWOT发展矩阵 |
4.5.2 战略选择 |
4.6 对策和建议 |
4.6.1 加强技术宣传与培训 |
4.6.2 加大机械设备研发力度 |
4.6.3 严格规范技术操作流程 |
4.6.4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
第五章 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技术的调研和SWOT分析 |
5.1 调研内容和目的 |
5.2 调研对象和方法 |
5.3 调研结果 |
5.3.1 基本情况 |
5.3.2 问卷调研结果与分析 |
5.4 SWOT分析 |
5.4.1 Strengths(优势)分析 |
5.4.2 Weaknesses(劣势)分析 |
5.4.3 Opportunities(机遇)分析 |
5.4.4 Threats(挑战)分析 |
5.5 SWOT发展矩阵及战略选择 |
5.5.1 SWOT发展矩阵 |
5.5.2 战略选择 |
5.6 对策和建议 |
5.6.1 加强技术宣传推广 |
5.6.2 加大技术研发创新 |
5.6.3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 |
第六章 土壤熏蒸剂辣根素替代农药消毒技术的调研和SWOT分析 |
6.1 调研内容和目的 |
6.2 调研对象和方法 |
6.3 调研结果 |
6.3.1 基本情况 |
6.3.2 问卷调研结果与分析 |
6.4 SWOT分析 |
6.4.1 Strengths(优势)分析 |
6.4.2 Weaknesses(劣势)分析 |
6.4.3 Opportunities(机遇)分析 |
6.4.4 Threats(挑战)分析 |
6.5 SWOT发展矩阵及战略选择 |
6.5.1 SWOT发展矩阵 |
6.5.2 战略选择 |
6.6 对策和建议 |
6.6.1 增强技术宣传推广,扩大技术使用范围 |
6.6.2 加大技术研发创新,降低技术使用成本 |
6.6.3 加强政策资金支持,补贴技术使用费用 |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
7.1 结论 |
7.2 讨论 |
7.3 创新点 |
7.4 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1 《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SWOT分析》之“微生物菌剂土壤活化技术”调研问卷(WⅠ) |
附录2 《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SWOT分析》之“黄瓜嫁接育苗技术”调研问卷(WⅡ) |
附录 3《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SWOT分析》之“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调研问卷(WⅢ) |
附录4 《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SWOT分析》之“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技术”调研问卷(WⅣ) |
附录5 《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SWOT分析》之“土壤熏蒸剂辣根素替代农药消毒技术”调研问卷(WⅤ) |
致谢 |
(2)树莓温室栽培氮肥配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树莓概述 |
1.1.1 树莓营养价值 |
1.1.2 树莓生物学特性 |
1.2 国内外树莓产业现状 |
1.3 果树施氮肥研究概况 |
1.3.1 果树对氮的吸收和利用 |
1.3.2 施氮肥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3 施氮肥对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
1.4 设施果树栽培光合生理和土壤肥力研究 |
1.4.1 设施果树栽培光合作用研究 |
1.4.2 施氮肥对设施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
1.5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地概况 |
2.2.2 试验处理 |
2.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日光温室内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 |
3.1.1 秋冬季温度日变化 |
3.1.2 湿度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 |
3.1.3 CO_2浓度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 |
3.2 不同氮肥配施对日光温室树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
3.2.1 不同处理对树莓株高的影响 |
3.2.2 不同处理对树莓茎粗的影响 |
3.2.3 不同处理对树莓叶面积的影响 |
3.2.4 不同处理对树莓物候期和翌年春季萌发的影响 |
3.3 不同氮肥配施对日光温室树莓光合生理参数日变化的影响 |
3.3.1 不同处理树莓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3.3.2 不同处理树莓气孔导度日变化 |
3.3.3 不同处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日变化 |
3.3.4 不同处理蒸腾速率日变化 |
3.4 不同氮肥配施对温室树莓不同生长期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 |
3.4.1 不同处理对树莓不同生长期Pn的影响 |
3.4.2 不同处理对树莓不同生长期Gs的影响 |
3.4.3 不同处理对树莓不同生长期Ci的影响 |
3.4.4 不同处理对树莓不同生长期Tr的影响 |
3.4.5 不同处理对树莓不同生长期Chl的影响 |
3.4.6 不同处理对树莓不同生长期Pn-PAR光响应曲线 |
3.5 不同氮肥配施对温室树莓根际土壤养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
3.5.1 不同处理对温室树莓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
3.5.2 不同处理对温室树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氮肥配施对日光温室树莓光合作用的影响 |
4.2 不同氮肥配施对净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
4.3 不同氮肥配施处理对温室土壤肥力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3)基于番茄群体效应的日光温室CFD温度仿真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日光温室环境调控模型的重要性 |
1.2 日光温室环境调控模型研究方法介绍 |
1.3 日光温室环境调控模型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材料 |
2.1.1 试验温室 |
2.1.2 试验品种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方案 |
2.2.2 指标的测定 |
2.2.3 日光温室微气候CFD模型的构建 |
2.2.4 CFD模型数值参数设定及求解 |
2.2.5 数据处理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处理番茄群体对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影响 |
3.1.1 不同处理番茄群体生物量变化 |
3.1.2 不同定植模式的番茄群体对日光温室环境的影响 |
3.1.3 番茄群体生物量对日光温室环境的影响 |
3.1.4 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番茄群体对日光温室环境的影响 |
3.2 日光温室微气候CFD模型验证及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4.2.1 日光温室热环境研究情况 |
4.2.2 番茄对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土壤处理对大棚秋番茄生长及土传病害防控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设施土壤连作障碍发生、危害和防治现状 |
1.1.1 设施土壤连作障碍发生现状 |
1.1.2 设施土壤连作危害 |
1.1.3 设施土壤连作障碍防治措施 |
1.2 番茄根结线虫病研究进展 |
1.2.1 番茄根结线虫病发生现状 |
1.2.2 番茄根结线虫病发生原因及危害 |
1.2.3 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措施 |
1.3 番茄茎基腐病研究进展 |
1.3.1 番茄茎基腐病发生现状 |
1.3.2 番茄茎基腐病发生原因及危害 |
1.3.3 番茄茎基腐病的防治措施 |
1.4 黄瓜枯萎病研究进展 |
1.4.1 黄瓜枯萎病发生现状 |
1.4.2 黄瓜枯萎病发生原因及危害 |
1.4.3 黄瓜枯萎病防治措施 |
1.5 棉隆处理土壤的研究进展 |
1.5.1 棉隆处理对土传病原菌及病虫害的影响 |
1.5.2 棉隆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
1.5.3 棉隆处理对植物化感作用和自毒作用的影响 |
1.5.4 棉隆处理对土壤呼吸强度和植株生长的影响 |
1.5.5 棉隆处理和生物菌结合对土壤连作障碍发生的研究进展 |
1.6 RSD处理土壤的研究进展 |
1.6.1 RSD处理对土传病原菌及病虫害的影响 |
1.6.2 RSD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1.6.3 RSD处理对植物化感作用和自毒作用的影响 |
1.6.4 RSD处理对土壤呼吸强度和植株生长的影响 |
1.6.5 RSD处理和生物菌结合对土壤连作障碍发生的研究进展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强还原灭菌法(RSD)对连续三茬大棚秋番茄和春黄瓜生长、病虫草害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统计分析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RSD在第一茬大棚秋番茄上的应用效果 |
2.2.2 RSD在第二茬塑料大棚春黄瓜上的应用效果 |
2.2.3 RSD在第三茬塑料大棚秋番茄上的应用 |
2.3 小结与讨论 |
2.3.1 RSD处理对大棚土壤性质的影响及速效杀灭病虫的效果 |
2.3.2 RSD处理对大棚秋番茄、春黄瓜的促长壮秧和前期增产效应 |
2.3.3 RSD处理对防治土传病害的效应及其作用的持效性 |
2.3.4 968 生物菌肥的加成效应 |
2.3.5 RSD处理设施土壤的实用性 |
第三章 棉隆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病虫草害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统计分析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棉隆处理对第一茬秋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 |
3.2.2 棉隆处理对秋番茄坐果率、果实生长和第一穗果实产量的影响 |
3.2.3 棉隆处理对第一茬大棚秋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影响 |
3.2.4 棉隆处理对第一茬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影响 |
3.2.5 棉隆处理对第一茬大棚秋番茄田间杂草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棉隆处理能促进大棚秋番茄植株及果实的生长 |
3.3.2 棉隆能增加对大棚秋番茄土壤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
3.3.3 棉隆能减少大棚秋番茄的田间杂草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不同生育期控水对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
1.2 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1 水分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1.2.2 水分对果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1.2.3 水分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
1.3 土壤水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3.1 水分对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 |
1.3.2 水分对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 |
1.4 土壤水分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 |
1.5 本研究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2.1 生长指标 |
2.2.2 品质指标 |
2.2.3 光合参数 |
2.2.4 叶绿素荧光参数 |
2.2.5 叶绿素含量 |
2.2.6 根系形态及生理指标 |
2.2.7 灌水量 |
2.2.8 果实挥发性风味成分 |
2.3 数据处理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3.1.1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对番茄株高茎粗的影响 |
3.1.2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对番茄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
3.1.3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对番茄根系发育的影响 |
3.1.4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对番茄不同果穗单果鲜重的影响 |
3.1.5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对番茄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
3.2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
3.2.1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对番茄营养品质的影响 |
3.2.2 不同土壤水分对不同生育期番茄果实各类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
3.2.3 不同土壤水分对番茄果实中芳香物质含量分析 |
3.3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对番茄叶片水气交换参数的影响 |
3.3.1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对番茄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
3.3.2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番茄叶片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规律 |
3.3.3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番茄叶片光合参数的日变化规律 |
3.3.4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番茄叶片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规律 |
3.4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对番茄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
3.4.1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番茄叶片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 |
3.4.2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番茄叶片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规律 |
3.5 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多目标综合评价 |
3.5.1 评价指标的测定 |
3.5.2 多目标绝对差值的确定 |
3.5.3 计算多目标关联度系数及权重 |
3.5.4 计算多目标加权关联度系数及综合评价 |
4 讨论 |
4.1 不同生育期控水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4.2 不同生育期控水对番茄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
4.3 不同生育期控水对番茄光能和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绿素荧光成像的分析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番茄栽培 |
1.1.2 低温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1.1.3 番茄冷害研究意义 |
1.2 叶绿素荧光成像在植物胁迫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温度胁迫 |
1.2.2 光照胁迫 |
1.2.3 水分胁迫 |
1.2.4 营养胁迫 |
1.2.5 盐胁迫 |
1.2.6 病害胁迫 |
1.2.7 文献分析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成像原理及其研究方法 |
2.1 引言 |
2.2 叶绿素荧光原理 |
2.3 叶绿素荧光成像设备 |
2.4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曲线 |
2.4.1 叶绿素荧参数值 |
2.4.2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 |
2.5 叶绿素荧光成像的研究方法 |
2.5.1 叶绿素荧光图像 |
2.5.2 荧光图像的颜色模型 |
2.5.3 图像横向异质性分析算法 |
2.5.4 图像分割方法 |
2.5.5 特征选择方法 |
2.5.6 定量统计分析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叶绿素荧光成像研究冷害对番茄幼苗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实验准备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图像获取方法 |
3.3 荧光图像研究 |
3.3.1 可见光RGB彩色图像 |
3.3.2 荧光灰度图像的直方图 |
3.3.3 灰度图像的纹理特征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荧光彩色图像的冷害分析 |
3.4.2 荧光灰度直方图的冷害分析 |
3.4.3 荧光灰度图像纹理的冷害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叶片损伤区域的番茄幼苗冷害分级 |
4.1 引言 |
4.2 实验准备 |
4.3 冷损伤区域识别 |
4.4 基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冷害分类方法 |
4.4.1 单叶内的区域分类研究 |
4.4.2 多片叶子的分类研究 |
4.5 结果与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低温胁迫时间的番茄幼苗冷害损伤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准备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叶绿素荧光图像 |
5.3 荧光参数选择 |
5.4 叶绿素荧光图像特征 |
5.4.1 彩色图像颜色描述符特征 |
5.4.2 灰度图像的直方图特征 |
5.4.3 灰度图像的纹理特征 |
5.5 基于神经网络的冷害类型识别 |
5.6 结果与讨论 |
5.6.1 基于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和神经网络的冷害分类识别 |
5.6.2 基于图像特征和神经网络的冷害分类识别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冷害面积的番茄幼苗冷害损伤分级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准备 |
6.3 评估冷害的方法 |
6.3.1 荧光图像的不同颜色模型分析 |
6.3.2 荧光图像的分割效果 |
6.3.3 L*a*b*图像数据聚类分析 |
6.3.4 改进k-means++分割方法评估 |
6.3.5 基于冷害面积的分类方法 |
6.3.6 不同损伤程度的参数分析 |
6.4 特征提取与选择 |
6.4.1 特征提取 |
6.4.2 PCA特征降维 |
6.4.3 Spearman特征选择 |
6.5 冷害级别的模型识别 |
6.5.1 神经网络BP识别模型 |
6.5.2 支持向量机SVM识别模型 |
6.5.3 遗传神经网络GA-BP识别模型 |
6.5.4 粒子群支持向量机PSO-SVM识别模型 |
6.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研究结论 |
7.2 本文创新点 |
7.3 下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7)北方寒区节能日光温室环境模拟与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2.1 温室光环境研究 |
1.2.2 温室热环境研究 |
1.2.3 节能日光温室设计理论研究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节能日光温室环境试验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2.1 试验方案设计 |
2.1.1 试验温室概述 |
2.1.2 试验方案 |
2.1.3 测试内容及方法 |
2.2 温室环境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2.2.1 温室内日均太阳辐射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
2.2.2 节能日光温室前屋面热流变化规律 |
2.2.3 节能日光温室前屋面内表面温度变化规律 |
2.2.4 墙体传热特性研究与分析 |
2.2.5 土壤传热特性研究与分析 |
2.2.6 后坡传热特性研究与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节能日光温室墙体和土壤预测与模拟 |
3.1 基于加权马尔可夫链的温室短期环境预测 |
3.1.1 分类方法 |
3.1.2 相关数据分析及处理 |
3.1.3 加权马尔可夫链 |
3.2 温室环境模拟 |
3.2.1 有限元分析过程 |
3.2.2 后墙温度变化模拟 |
3.2.3 土壤温度变化模拟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热平衡方法的节能日光温室设计 |
4.1 节能日光温室合理采光设计方法 |
4.1.1 节能日光温室采光主要参数 |
4.1.2 太阳辐射强度计算 |
4.1.3 节能日光温室合理采光参数计算方法 |
4.1.4 节能日光温室采光曲面设计方法 |
4.2 节能日光温室合理保温蓄热设计方法 |
4.2.1 合理保温设计方法 |
4.2.2 合理蓄热设计方法 |
4.3 基于热平衡的温室设计软件设计 |
4.3.1 总体设计思想 |
4.3.2 温室设计软件的特点 |
4.3.3 温室设计软件运行 |
4.4 温室设计优化分析 |
4.4.1 前坡倾斜角的优化分析 |
4.4.2 前坡圆弧长度优化分析 |
4.4.3 揭放帘时间优化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研究的结论 |
5.2 论文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及其它成果 |
(8)日光温室番茄根围土壤线虫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日光温室番茄根围土壤线虫多样性研究进展 |
1.1 土壤线虫的分类及危害 |
1.1.1 土壤线虫分类系统 |
1.1.2 植物寄生线虫分类系统演化 |
1.1.3 植物寄生线虫的危害 |
1.2 土壤线虫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1.2.1 土壤线虫的多样性 |
1.2.2 植物寄生线虫的多样性研究 |
1.2.3 日光温室土壤线虫多样性研究 |
1.2.4 其它土壤线虫多样性研究 |
1.3 土壤线虫分类鉴定方法 |
1.3.1 形态学鉴定方法 |
1.3.2 生物化学方法 |
1.3.3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
1.4 研究展望 |
第二章 辽宁省日光温室番茄根围土壤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及分布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标样来源与采集 |
2.1.2 线虫的分离、杀死和固定 |
2.1.3 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 |
2.1.4 线虫分子鉴定方法 |
2.1.5 线虫描述采用的英文缩略语和符号意义 |
2.2 辽宁省日光温室番茄根围土壤植物寄生线虫分类鉴定结果 |
2.2.1 辽宁省日光温室番茄根围植物寄生线虫分布概况 |
2.2.2 辽宁省日光温室番茄根围植物寄生线虫形态描述 |
2.2.3 辽宁省日光温室番茄根结线虫种类分子鉴定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日光温室番茄不同生育期根围土壤线虫空间分布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标样来源 |
3.1.2 标样的采集 |
3.1.3 土壤线虫生态指数计算方法 |
3.1.4 土壤理化性质检测方法 |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日光温室番茄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特征 |
3.2.2 日光温室番茄根围土壤线虫的优势属分析 |
3.2.3 日光温室番茄根围土壤线虫的生态指数 |
3.2.4 日光温室番茄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描述 |
3.2.5 日光温室番茄根围土壤线虫相关性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辽宁省日光温室番茄根围土壤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及分布研究 |
4.2 日光温室番茄不同生育期根围土壤线虫空间分布研究 |
4.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9)华北地区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1.1 设施结构不合理 |
1.2 品种选择存在盲目性 |
1.3 栽培和管理技术不科学 |
1.4 肥料使用不合理 |
1.5 病虫害发生多样性 |
1.5.1 病虫害发生有变化 |
1.5.2 生理性病害有变化 |
2 设施蔬菜生产对策 |
2.1 设施结构合理化 |
2.2 科学筛选品种 |
2.3 栽培和管理技术优化 |
2.4 科学施肥 |
2.5 病虫害综合防控 |
3 小结 |
(10)日光温室甜椒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根区温度日变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试验材料 |
1.3 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栽培垄根区温度与室内、室外温度变化的关系 |
2.2 4种栽培垄中心根区温度的变化及其差异 |
2.3 不同栽培模式的栽培垄根区内、外部及南北方向的温度差异 |
2.3.1 不同栽培模式垄内、外的温度差异 |
2.3.2 不同栽培模式根区南北向的温度差异 |
3 讨论与结论 |
四、春艳桃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SWOT分析[D]. 齐宝晗.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2]树莓温室栽培氮肥配施技术研究[D]. 陈行兵.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3]基于番茄群体效应的日光温室CFD温度仿真模型研究[D]. 马玲.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4]土壤处理对大棚秋番茄生长及土传病害防控效果的影响[D]. 郭晨曦.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2)
- [5]不同生育期控水对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D]. 刘宇.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6]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绿素荧光成像的分析及研究[D]. 董贞芬. 沈阳农业大学, 2019
- [7]北方寒区节能日光温室环境模拟与设计方法研究[D]. 周东升.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8]日光温室番茄根围土壤线虫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研究[D]. 赵婉婷. 沈阳农业大学, 2019
- [9]华北地区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存在问题及对策[J]. 陈全兴,张胜平,车寒梅,李如欣,张淑敏,毕章宝. 蔬菜, 2017(07)
- [10]日光温室甜椒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根区温度日变化特征[J]. 傅国海,刘文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