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m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Modem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一、调制解调器常见故障及其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锐[1](2021)在《港口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带式输送机作为港口煤炭运输现代化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煤炭输送的效率。带式输送机处于长期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类故障,存在安全隐患,非正常停机一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因此,需要对带式输送机全天候巡检。传统的巡检方式主要通过人工巡视,巡检质量和工作效率往往受到巡检人员工作经验、业务能力等主观因素和天气状况、地理环境等客观条件影响,可靠性较低且对巡检人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本文设计一款用于港口带式输送机的巡检机器人,针对其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并通过仿真与实验对设计与研究的结果进行验证。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以港口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为基础,对其各类故障及相应的监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提出了巡检机器人的设计需求;针对巡检机器人所要实现的总体功能方案进行研究,并设计了上位机界面。分析巡检机器人的驱动方案,构建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完成了对电机的选型;对巡检机器人的轨道、驱动轮、驱动机构、机箱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设计,并利用CATIA软件完成巡检机器人机械结构的三维建模;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利用ADAMS和ANSYS软件对巡检机器人不同工况下运动情况及驱动轮应力和形变进行仿真分析。对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进行设计;完成STM32F767最小系统、运动控制模块、通讯模块、信息采集模块、定位模块、电源模块及避障模块的硬件选型及关键电路设计;对控制系统的模糊PID运动控制、定位融合、磁耦合共振无线充电、测距避障及信息处理分析策略进行研究。根据巡检机器人的三维模型制作了物理样机,并对其运动性能、定位精度、无线通讯、无线充电、测距避障及故障诊断的设计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巡检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合理,控制系统各模块满足设计要求,对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效果较为准确。

王威雄[2](2021)在《守时系统国际时间比对数据融合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高精度时间比对是国际标准时间UTC产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精密时间用户向国家标准时间溯源的基本手段。UTC(NTSC)作为全球参与UTC计算的重要守时系统之一,其国际比对链路必须保证连续、稳定、可靠运行。UTC(NTSC)基准系统现有多条相互独立的卫星双向时间比对(TWSTFT)和GNSS时间比对链路,但在UTC比对中目前仍以单一手段为主,在链路切换或故障时可靠性还有提升空间。因此,如何融合现有冗余时间比对数据来提高国际时间比对链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当前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另外,对多模GNSS时间比对进行融合处理从而提升单系统时间比对性能,以及将GNSS时间比对与TWSTFT融合来改善TWSTFT中的周日效应也是当前时频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我国时间基准UTC(NTSC)系统现有的多种时间比对手段,通过不同的数据融合算法就时间比对数据融合涉及的时间比对原理及误差项修正、融合模型的建立及参数估计、对融合结果的性能评估等方面进行研究,并采用实际算例进行验证。主要研究工作和贡献如下:(1)介绍了用于融合处理的时间比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性能评估方法。首先梳理了TWSTFT、GNSS共视和精密单点定位(PPP)时间比对的基本原理和误差项来源,具体给出了每种方法对应的误差修正方式;分析了直接校准和间接校准的硬件时延校准方法,重点讨论了间接校准中利用GNSS移动校准站以及基于链路双差校准的流程及相应的不确定度分析,并利用实际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GNSS移动校准站实现了对亚欧TWSTFT链路的成功校准,实际校准不确定度在当前1.5ns的校准不确定度范围内。已校准的PPP链路可通过链路双差校准的方式对GPS共视链路进行校准,校准不确定度约为3.0ns。(2)研究了基于Vondrak-Cepek组合滤波的北斗共视和TWSTFT融合方法。为提高守时链路可靠性并减小卫星双向时间比对中的周日效应,利用北斗共视链路没有周日效应的特点,通过Vondrak-Cepek组合滤波方法对不同基线长度链路间的北斗共视时间比对结果分别与硬件SATRE TWSTFT和软件接收机SDR TWSTFT结果进行了融合处理。采用时间偏差和幅值频谱两个指标以及GPS PPP时间比对链路分别对融合结果进行内外符合评估。结果表明,经过Vondrak-Cepek滤波的融合结果中周日效应基本消失,融合后24小时频谱分量幅值相比融合前最少减小84%以上;融合结果平均时间为1d的时间偏差稳定度相比融合前SATRE和SDR TWSTFT的稳定度明显提高,对长基线NTSC-PTB的平均增益因子为1.83(1为零增益),对短基线NTSC-NIM链路的平均增益因子为1.64;融合解与GPS PPP链路差值(DCD)结果的标准差也明显减小,NTSC-PTB SATRE双向链路DCD标准差由融合前0.95ns减小为0.35ns,NTSC-NIM SATRE双向链路由1.02ns减小为0.61ns,融合后链路噪声得到明显改善。(3)从Kalman滤波方法“预测-修正”的思想出发,提出了基于Kalman滤波的TWSTFT和GPS PPP时间比对融合算法。以短期稳定度好且分辨率高的GPS PPP结果的一阶差分量作为长期稳定度好但分辨率低的TWSTFT结果的平均频率变化量,与TWSTFT数据一起作为Kalman滤波的组合观测量,通过滤波参数的选取优化获得融合观测的状态估计,即融合时间比对结果,并从质量控制方面对Kalman滤波观测值残差的正态性进行了检验与分析。通过在不同基线长度上的试验结果表明,Kalman滤波观测值残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融合结果中的周日效应基本消失且短期稳定度明显提高,在平均时间32小时内对不同基线长度的SATRE TWSTFT的TDEV增益因子约为5 8,对SDR TWSTFT的增益因子约为4 6;融合结果与参考链路的DCD偏差小于300ps,保证了融合解与参考链路的一致性,提升了国际时间比对链路的可靠性。(4)利用联邦滤波算法并行化计算和高容错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容错联邦Kalman滤波的多模GNSS共视时间比对融合算法。随着全球各GNSS系统的不断建设,GNSS观测数据充分冗余,多模GNSS融合时间比对成为当前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在长短基线上对GPS、Galileo、GLONASS以及北斗二号系统的共视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alileo系统共视性能优于或与GPS系统相似,优于当前星座状态下的GLONASS和北斗二号系统;采用已校准的GPS PPP链路对单星座结果进行双差校准后,利用各链路特性对联邦Kalman滤波主滤波器和子滤波器关键参数进行赋值,同时在Kalman滤波的状态方程中引入量测噪声系数来对量测噪声进行动态调整,当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对故障进行实时检测和隔离,最后获得性能更佳的融合结果;将融合解与单Galileo共视、标准差加权以及GPS PPP时间比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不同基线长度上的大量算例表明,相较其他方法的时间比对结果,容错联邦Kalman滤波融合解在减小时间比对链路噪声水平,提高时间比对链路稳定度和可靠性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王超[3](2019)在《NB-IoT基带OFDM调制解调器算法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是一种新型物联网专用窄带无线通信技术,可在现有LTE(Long Term Evolution)蜂窝通信网中直接进行部署而极大地降低网络运营成本,因此得到物联网业界青睐而发展迅猛,并已开始应用于工业建设、智能城市、农业环境等诸多行业领域。调研发现,与其他窄带无线通信技术相比,NB-IoT远未达到成熟。由于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当前业界对NB-IoT技术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应用层,其中最为关键的物理层基带技术相关研究成果鲜见于报端。目前面世的NB-IoT芯片产品种类稀少,其功耗和成本与其他窄带无线通信技术相比均处于劣势,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制约了NB-IoT技术的应用普及。有鉴于此,本文将开展NB-IoT技术核心之一的基带OFDM调制解调器设计研究工作,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NB-IoT协议以及相关技术理论的分析研究。分析了OFDM与SC-FDMA技术原理,基于协议研究了NB-IoT终端的系统架构以及上下行链路信道和帧结构,明晰了其基带信号产生原理和流程。2.物理层基带下行链路OFDM解调算法的实现。完成了基带OFDM信号产生原理推导,提出了下行链路中OFDM解调器架构并开展了其中各模块的设计工作,利用是德科技仪器搭建实验平台并完成了解调算法验证工作。3.物理层基带上行链路SC-FDMA调制算法的实现。完成了基带SC-FDMA信号产生原理推导,提出了上行链路中SC-FDMA调制器架构并开展了其中各模块的设计工作;同时设计了相关解调算法并依此完成调制器的仿真验证工作。4.物理层基带电路中同步技术和降采样技术研究。根据NB-IoT帧结构提出了基于循环前缀的符号同步定时技术,对其可行性进行了仿真验证工作;探索了降低基带硬件开销和功耗的方法,进而提出了一种降采样技术,对其可行性进行了仿真验证。本论文开展的NB-IoT物理层基带OFDM调制解调算法研究工作,能够实现NB-IoT下行OFDM基带信号解调和上行SC-FDMA Single-tone/Multi-tone两种模式的基带信号调制。同时提出的同步算法和降采样技术为提升基带电路性能、降低硬件开销和功耗创造了条件。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后续NB-IoT基带芯片的实现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相关NB-IoT技术开发提供了有益参考。

孙成娇[4](2019)在《基于声学测距的水下协同导航状态估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虽然惯性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 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传感器的尺寸、功耗和成本,但是仅依靠本体自身的传感器进行航位推算,AUV的位置误差依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累积。声学通信方法的最新进展为AUV提供了外部的量测信息,通过对AUV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融合,为延长AUV水下任务时间和保持有效XY位置误差提供了可能。多AUV协同导航系统利用声学通信同时测量任务区域的不同点,其可以提供单个AUV无法提供的功能采样、空间采样和时间采样,从而多AUV协同导航系统在任务复杂性和故障的容忍度方面比单个AUV系统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多AUV协同导航的状态估计问题作为水下协同导航系统的基础也获得了普遍的关注。由于水声通信信道普遍存在通信丢包、鲁棒性差、多途径效应、噪声参数未知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基于声学测距的多AUV协同导航状态估计方法展开了相关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基于声学测距的水下协同导航系统研究。首先针对水下航行器常用的几个参考坐标系进行介绍,并描述如何实现位置在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其次,针对基于声学测距的多AUV协同导航系统,引入了与之相关的各种传感器的介绍。最后,为研究水下航行器的运动,建立水下运动学模型,详细介绍各个运动参数,并建立基于声学测距的量测模型,为有针对性的设计合理的水下协同导航状态估计方法提供模型依据。2、带厚尾量测噪声的水下协同导航状态估计方法研究。水下通信信道不稳定,多路径效应导致野值干扰使得相对距离量测噪声呈厚尾非高斯特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熵的协同导航状态估计方法。首先详细介绍最大互相关熵准则的基本实现原理,并将其与另一种鲁棒方法M估计进行对比。其次,针对水下协同导航的非线性系统,介绍基于Sterling多项式插值公式的分开差分滤波,设计了基于声学测距的AUV协同导航鲁棒滤波算法。最后针对有厚尾特性量测噪声的水下协同导航系统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比现有的方法有更好的估计精度,并进一步通过协同导航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和鲁棒性。3、带未知系统噪声和量测噪声的水下协同导航状态估计方法研究。在水下协同导航中,本体传感器在水下环境中受到温度、盐度、深度、水流、界面反射和折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系统噪声统计特性未知;而水声信道也是混响强、信道带宽窄、多径效应强的高噪声信道,导致协同导航的量测噪声的统计特性不准确甚至随时间发生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变分贝叶斯的自适应协同导航状态估计方法。首先介绍了高斯滤波器的一般形式,其次进一步的详细推导两种估计未知噪声的滤波方法,Sage-Husa方法和变分贝叶斯估计方法,从原理上分析了变分贝叶斯方法的优越性,并设计了基于变分贝叶斯方法的水下协同导航状态估计算法,最后通过算法仿真和协同导航实验分析验证了本章所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4、多AUV协同导航信息融合估计方法研究。首先针对同一采样时刻接收到多个相对距离量测的信息融合问题,提出了基于Wishart分布的鲁棒信息滤波;其次,针对水下声学环境的复杂性导致的量测信息丢包的问题,建立通信丢包的模型,并针对通信丢包提出了新型鲁棒信息滤波协同导航算法。仿真分析表明,该滤波算法在处理通信丢包问题具有鲁棒性,且在水下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王文振[5](2017)在《复杂环境下电力监测网无线多跳传输协议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速位列世界前茅。在这伟大成就的背后,电力资源的稳定供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今,世界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然而,电气依然是国民经济、生产生活的重要支撑。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蓬勃发展,社会经济对电力资源的供给能力和传输稳定性的需求也日渐提升。“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也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口号。电力系统的可靠供给和稳定传输,成为业内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为确保电力资源传输的可靠稳定,针对电力系统的监测管理,成为必要的保障手段。目前,这项工作大多是人工作业,在有些复杂环境下,这种工作方式的局限性凸显。针对电力设施的监测系统应运而生。电力监测系统实现对电力设施的工作数据采集、远程状态监控、故障分析管理等功能。本文对电力监测系统进行研究,对复杂环境下的电力系统进行了分析,结合目前的通信技术,建立电力监测系统网络模型,提出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采集和无线微波通信的数据传输的电力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在此方案的基础上,引入接收确认、选择重传、差错检测等可靠协议设计机制,研究设计适用于电力监测系统网络模型和传输需求的多跳可靠传输协议,兼具数据确认回传、丢失数据选择重传、传输超时处理、故障节点排查定位等功能。之后,通过硬件电路设计、软件平台开发以及调试平台测试,搭建协议验证平台,通过单源节点和多源节点的系统数据测试,并将系统接入到公众网络进行数据汇集,验证系统可靠传输、选择重传以及故障定位以及远程监测等功能。通过测试数据分析,验证本次的协议设计适合于电力监测系统实现远程监测、节点通信以及故障分析的数据传输需求。通过协议的应用扩充,验证了本次协议设计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应用价值。

张慧坤[6](2015)在《电气化铁路远动系统常见故障分析》文中认为电气化铁路远动系统的主要任务:一是集中监视,提高安全经济运行水平。正常状态下实现合理的系统运行方式。事故时,及时了解事故的发生和范围,加快事故处理;二是集中控制,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度人员可以借助远动装置进行遥控或遥调,实现无人化或少人化,并提高运行操作质量,改善运行人员的劳动条件。文章主要是阐述了电气化铁路远动系统的常见故障,分析了电气化铁路远动系统的组成,常见故障的分析及其处理方法。

金志妮[7](2013)在《浅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终端常见通信故障及其处理方法》文中提出针对用电采集信息系统专变终端常见通信故障,对故障现象和故障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樊昕昕[8](2012)在《短波单边带数字调制解调器监控软件的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短波通信具有通信距离远,机动性强、战术性好,组网容易,成本低廉,抗毁性强等优点。并且是国防、军事、航空、航海、气象、森警、防汛等领域重要或备用的通信手段。随着IC技术的发展,短波的数字通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大部分短波调制解调器的监控软件兼容性差,对运行环境要求较苛刻。本文针对这种情况,主要采用Visual Studio6SP1等技术,设计和实现了一种短波单边带数字调制解调器的监控软件。制定了一种文档传输的编码方案,设计实现了人机对话操作界面。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界面模块、系统设置、串口操作、发送模块、接收模块等。经实验表明整个系统操作便捷、工作稳定、兼容性强、性能指标正常,满足项目设计要求。

吕建勋[9](2011)在《ADSL的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文中指出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ADSL用户的迅猛增加,ADSL的故障频繁发生,用户故障申诉率也有大幅度的提高。文章简要介绍了ADSL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一线工作人员在实际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故障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详细阐明了造成网速缓慢的多重原因。

杨小兵,郑颖[10](2011)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故障分类与处理方法》文中研究说明在分析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主要故障现象的基础上,探讨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终端常见的故障类型与相应的处理方法。

二、调制解调器常见故障及其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调制解调器常见故障及其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港口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巡检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带式输送机工作原理和故障分析
        1.3.1 带式输送机工作原理
        1.3.2 带式输送机常见故障分析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巡检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
    2.1 巡检机器人构成与设计需求分析
    2.2 巡检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
        2.2.1 本文总体框架设计
        2.2.2 巡检机器人系统功能设计
        2.2.3 巡检机器人系统软件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巡检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
    3.1 巡检机器人驱动方案设计
        3.1.1 驱动方案分析
        3.1.2 无刷直流电机数学建模
        3.1.3 无刷直流电机参数确定
    3.2 巡检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3.2.1 机器人轨道
        3.2.2 驱动轮
        3.2.3 驱动机构
        3.2.4 机箱内部结构
    3.3 巡检机器人虚拟样机仿真
        3.3.1 虚拟样机仿真技术
        3.3.2 基于ADAMS的运动学仿真分析
        3.3.3 基于ANSYS的有限元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4.1 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4.2 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2.1 主控制器
        4.2.2 运动控制模块
        4.2.3 通讯模块
        4.2.4 信息采集模块
        4.2.5 定位模块
        4.2.6 电源模块
        4.2.7 避障模块
    4.3 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策略研究
        4.3.1 模糊PID运动控制策略
        4.3.2 定位融合策略
        4.3.3 磁耦合共振无线充电策略
        4.3.4 测距避障策略
        4.3.5 信息处理分析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巡检机器人样机制作与样机实验
    5.1 巡检机器人样机制作
    5.2 巡检机器人样机实验
        5.2.1 运动性能实验
        5.2.2 定位精度实验
        5.2.3 无线通讯实验
        5.2.4 无线充电实验
        5.2.5 避障实验
        5.2.6 故障诊断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2)守时系统国际时间比对数据融合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时间比对
        1.3.2 时间比对融合
    1.4 内容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卫星时间比对原理及性能评估方法
    2.1 时间比对原理及误差改正
        2.1.1 卫星双向时间比对
        2.1.2 GNSS共视时间比对
        2.1.3 GNSS PPP时间比对
    2.2 时间比对链路校准及不确定度分析
        2.2.1 时间比对链路校准现状
        2.2.2 直接校准
        2.2.3 间接校准
        2.2.4 不确定度分析
        2.2.5 间接校准算例分析
        2.2.6 链路双差校准算例分析
    2.3 时间比对链路性能评估方法
        2.3.1 内符合评估
        2.3.2 外符合评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Vondrak-Cepek滤波的北斗共视和TWSTFT融合方法
    3.1 共视和TWSTFT融合背景
    3.2 Vondrak-Cepek组合滤波原理
        3.2.1 北斗CV和 TWSTFT融合模型
        3.2.2 Vondrak-Cepek组合滤波方法
        3.2.3 平滑因子选择
    3.3 结果分析
        3.3.1 BDS CV与 TWSTFT融合结果
        3.3.2 内符合评估
        3.3.3 外符合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Kalman滤波的TWSTFT和 GPS PPP时间比对融合方法
    4.1 融合背景及Kalman滤波应用
    4.2 Kalman滤波融合算法原理
        4.2.1 TWSTFT与 GPS PPP融合模型
        4.2.2 Kalman滤波融合算法
    4.3 结果分析
        4.3.1 正态性检验
        4.3.2 TWSTFT与 GPS PPP融合结果
        4.3.3 内符合评估
        4.3.4 外符合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容错联邦Kalman滤波的多GNSS共视比对融合方法
    5.1 GNSS时间系统
        5.1.1 GPS时间系统
        5.1.2 GLONASS时间系统
        5.1.3 Galileo时间系统
        5.1.4 北斗时间系统
    5.2 融合背景及联邦Kalman滤波应用
    5.3 容错联邦Kalman滤波融合算法原理
        5.3.1 多GNSS共视比对融合模型
        5.3.2 故障检测与隔离算法设计
        5.3.3 容错联邦Kalman滤波算法
    5.4 结果分析
        5.4.1 单系统共视时间比对结果
        5.4.2 容错联邦Kalman滤波融合结果
        5.4.3 融合性能评估
        5.4.4 容错联邦Kalman滤波可靠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NB-IoT基带OFDM调制解调器算法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选题的意义
    1.4 论文的重点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NB-IoT相关技术
    2.1 基础理论
        2.1.1 OFDM技术
        2.1.2 SC-FDMA技术
    2.2 NB-IoT协议介绍
        2.2.1 NB-IoT协议栈架构
        2.2.2 下行链路
        2.2.2.1 下行信道
        2.2.2.2 下行数据帧结构
        2.2.3 上行链路
        2.2.3.1 上行信道
        2.2.3.2 上行数据帧结构
        2.2.3.3 单载波与多载波
        2.2.4 上行链路SC-FDMA信号产生流程
        2.2.5 下行链路OFDM信号产生流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B-IoT下行OFDM基带信号解调算法设计
    3.1 NB-IoT下行基带信号产生原理
    3.2 NB-IoT下行OFDM解调算法实现
        3.2.1 解调算法原理
        3.2.2 解调器结构及具体实现
    3.3 实现验证结果
        3.3.1 NB-IoT测试平台搭建
        3.3.2 实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B-IoT上行SC-FMDA信号调制算法设计
    4.1 NB-IoT上行Multi-tone基带信号调制算法设计
        4.1.1 NB-IoT上行Multi-tone基带信号产生原理
        4.1.2 NB-IoT上行Multi-tone解调算法实现
        4.1.2.1 Multi-tone调制算法原理
        4.1.2.2 Multi-tone调制解调器结构及具体实现
        4.1.3 Multi-tone调制算法的仿真验证
    4.2 NB-IoT上行Single-tone基带信号调制算法设计
        4.2.1 NB-IoT上行Single-tone基带信号产生原理
        4.2.2 NB-IoT上行Sinle-tone解调算法实现
        4.2.2.1 Single-tone 调制算法原理
        4.2.2.2 Single-tone调制解调器结构及具体实现
        4.2.3 Single-tone调制解调仿真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同步算法与降采样技术
    5.1 NB-IoT符号同步算法设计
        5.1.1 基于循环前缀的符号定时同步原理
        5.1.2 NB-IoT中基于CP的符号定时算法
        5.1.3 同步算法的验证
    5.2 基于降采样的低功耗设计
        5.2.1 降采样技术原理
        5.2.2 NB-IoT降采样方案设计
        5.2.3 降采样率仿真验证结果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基于声学测距的水下协同导航状态估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水下协作系统发展现状
    1.3 水下协同导航状态估计方法研究现状
        1.3.1 水声协同导航方法研究现状
        1.3.2 野值鲁棒状态估计方法及其在水下协同导航应用研究现状
        1.3.3 带未知噪声参数的状态估计方法及其在水下协同导航应用研究现状
        1.3.4 多AUV水下协同导航信息融合方法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声学测距的水下协同导航数学模型
    2.1 水下航行器常用坐标系及其相互关系
        2.1.1 地球参考坐标系
        2.1.2 地理参考坐标系
        2.1.3 航行器的运动参数定义
        2.1.4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2.2 基于声学测距的协同导航传感器介绍
        2.2.1 本体感知传感器
        2.2.2 外部感知传感器
    2.3 多AUV相对距离量测的协同导航数学模型
        2.3.1 AUV的运动学模型
        2.3.2 基于声学测距的水下协同导航量测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带厚尾量测噪声的水下协同导航状态估计方法
    3.1 水声通信中的多路径效应
    3.2 最大互相关熵准则
        3.2.1 信息理论学习与核方法
        3.2.2 相关熵的概率意义和性质
        3.2.3 M估计和最大互相关熵准则
    3.3 基于Sterling多项式插值公式的分开差分滤波
        3.3.1 Sterling多项式插值公式
        3.3.2 线性化近似
        3.3.3 基于Sterling多项式插值公式的分开差分卡尔曼滤波
    3.4 基于最大熵的协同导航算法
        3.4.1 基于Huber的鲁棒协同导航算法
        3.4.2 基于最大熵的鲁棒协同导航算法
    3.5 协同导航仿真及实验分析
        3.5.1 协同导航仿真
        3.5.2 协同导航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带未知噪声参数的水下协同导航状态估计方法
    4.1 水声通信中的环境噪声
    4.2 带未知噪声的估计方法
        4.2.1 高斯滤波的一般形式
        4.2.2 指数渐消的Sage-Husa方法
        4.2.3 变分贝叶斯方法
    4.3 基于变分贝叶斯滤波的协同导航算法
        4.3.1 Sage-Husa自适应协同导航算法
        4.3.2 基于变分贝叶斯的自适应协同导航算法
    4.4 协同导航仿真及实验分析
        4.4.1 协同导航仿真
        4.4.2 协同导航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通信丢包情况下的协同导航信息融合估计方法
    5.1 水声信道中通信丢包的原因
    5.2 基于Wishart分布的鲁棒信息滤波
        5.2.1 信息滤波
        5.2.2 一种新的鲁棒信息滤波算法
    5.3 间歇性量测的鲁棒信息滤波协同导航算法
        5.3.1 间歇性量测建模
        5.3.2 间歇性量测下的非线性信息滤波
        5.3.3 通信丢包情况下的新型信息滤波算法
    5.4 多AUV协同导航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复杂环境下电力监测网无线多跳传输协议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主要内容
2 电力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方案研究
    2.1 电力监测系统
    2.2 电力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技术
    2.3 电力监测系统网络模型
3 电力监测系统数据多跳可靠传输协议设计
    3.1 设计需求
    3.2 数据可靠传输技术
    3.3 协议设计
4 系统平台设计与实现
    4.1 硬件平台设计
    4.2 软件平台开发
    4.3 系统平台验证
    4.4 协议移植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浅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终端常见通信故障及其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230MHz终端通信故障
3. GPRS/CDMA终端通信故障
    3.1 GPRS/CDMA终端通信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3.2 终端SIM卡的管理
4. 结语

(8)短波单边带数字调制解调器监控软件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调制解调器
        1.2.2 嵌入式软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系统开发工具
        2.1.1 Keil C51 μVision3
        2.1.2 Visual C++ 6.0
    2.2 MFC
    2.3 RS232 串行通信
    2.4 多线程技术
        2.4.1 自定义消息实现线程间通信技术
        2.4.2 事件实现线程间同步技术
    2.5 高级图形界面库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件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组成框架
    3.2 功能需求分析与模块划分
    3.3 性能需求分析
        3.3.1 软件环境
        3.3.2 系统的运行条件以及限制
        3.3.3 监控软件性能需求的主要指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架构的设计
    4.3 系统发送和接收具体设计
    4.4 文件帧编码及传送
        4.4.1 管理对象特征系统
        4.4.2 调制解调器接口协议
        4.4.3 文件参数帧
        4.4.4 数据帧
        4.4.5 数据传输差错控制
    4.5 数据结构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系统实现
    5.1 系统界面的实现
    5.2 系统设置的实现
    5.3 发送功能的实现
    5.4 接收功能的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软件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流程
    6.3 实际测试
        6.3.1 功能测试
        6.3.2 性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10)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故障分类与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分类
2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常见故障类型
    2.1 电源故障
    2.2 通信故障
        2.2.1 230 MHz终端
        2.2.2 GPRS、CDMA终端
    2.3 抄表故障
    2.4 终端遥控输出故障
3 结语

四、调制解调器常见故障及其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港口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D]. 张锐.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守时系统国际时间比对数据融合方法研究[D]. 王威雄.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2021(02)
  • [3]NB-IoT基带OFDM调制解调器算法设计研究[D]. 王超. 福州大学, 2019
  • [4]基于声学测距的水下协同导航状态估计方法研究[D]. 孙成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5]复杂环境下电力监测网无线多跳传输协议研究与实现[D]. 王文振.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3)
  • [6]电气化铁路远动系统常见故障分析[J]. 张慧坤.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17)
  • [7]浅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终端常见通信故障及其处理方法[J]. 金志妮. 电子世界, 2013(24)
  • [8]短波单边带数字调制解调器监控软件的设计和实现[D]. 樊昕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3)
  • [9]ADSL的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J]. 吕建勋. 计算机与网络, 2011(22)
  • [10]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故障分类与处理方法[J]. 杨小兵,郑颖. 机电信息, 2011(30)

标签:;  ;  ;  ;  ;  

Modem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