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票质押贷款质押率评定的VaR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琼[1](2020)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为大宗商品供应链上的实体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协助融资对象获得更高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大宗商品在供应链中周转速度的提高。在采购和库存阶段,金融机构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分为预付货款融资和存货质押融资两类。在本质上,这两类服务都属于以大宗商品为质押物的动产质押融资。金融机构开展以大宗商品为质押物的动产质押融资业务,面临最主要风险是价格风险。价格下跌可能导致质押物的价值低于融资贷款本息之和,则融资企业更倾向于违约,使得金融机构即使变现质押物也无法收回贷款本息,从而蒙受损失。控制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价格风险的重要手段是设定适当的质押率。本文根据融资企业的违约行为的不同设定,建立了外生违约模型和内生违约模型,目的是揭示价格风险水平与最优质押率之间的数理关系。通过模型分析,发现价格风险水平的提高将会导致最优质押率的下降。在建立起价格风险水平与质押率之间的数理关系之后,下一步研究重点是对作为质物的大宗商品的价格风险进行准确的度量。基于外生违约模型中关于金融机构所必须满足的风险控制约束条件,本文指出在险价值(Value at Risk,VaR)方法是在此类业务中最适合的风险度量方法。基于供应链中大宗商品的品种数量不同,本文针对以单个品种的大宗商品作为质押物和以多个品种的大宗商品构成的组合作为质押品这两种情况,分别设计了估计在险价值VaR的算法。基于多个大宗商品品种的历史数据,本文对上述的VaR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所得到的VaR估计值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在得到稳健的VaR估计值之后,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质押率水平。在价格风险识别、度量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内生违约模型,指出大宗商品质押融资贷款的价格风险来源是其内嵌的看跌期权空头。因此,可以通过使用大宗商品期货和期权来控制贷款的价格风险。本文提出了利用大宗商品期货和期权来控制质押贷款价格风险的具体策略,给出了算例,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验证了风险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针对风险控制策略实施的成本分摊方式及对应的控制策略的不同,本文提出了改进大宗商品质押融资贷款的合约设计的方案。
刘斌[2](2019)在《A股市场合理股票质押率的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A股市场股票质押业务蓬勃发展,股票质押违约情况日渐增多,沪深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频频爆仓。本文研究的A股市场合理股票质押率定义为合理可行的股票质押率上限,能够充分预防质押风险和解决企业融资困境。本文基于现状分析了目前上市公司股票质押业务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主要着眼在合理股票质押率的上限确定及质押率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主要研究A股市场股票质押率的合理确定问题,聚焦于股票质押新规下的合理股票质押率如何制定,将从A股市场典型的上市公司入手,深度研究新形势下股票质押市场的发展现状,使用VaR模型和ES模型对合理质押率进行确定分析。运用VaR风险度量方法把股票质押业务的质押率确定与质押风险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股票质押业务的风险特征和质押期限进行分析,给出了不同期限合理质押率的确定方法,从而为股票质押业务风险管理提供一套现实可行的解决思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并改进了VaR和ES的研究方法,通过上证150样本股进行分析,选取特定日期和模拟股票质押区间迭代进行测算和击穿概率统计,比较了VaR模型和ES模型测算结果的优劣,最后提供可行的股票质押率上限确定方案。并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A股上市企业股票质押率的诸多宏微观影响因素,将A股市场企业宏观经济指标、公司基本面指标、股票行情指标等变量构建为质押率影响因素的统计模型,综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结果作为A股市场企业股票质押率上限合理性的分析框架。最后通过对股票质押情况分析比较,在检验上述分析框架的同时,对检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对股票质押各方参与股票质押业务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缓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集中危机,为A股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建议。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基本结构为绪论、文献综述、我国股票质押发展概述、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基于VaR方法测算的合理股票质押率、质押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束语。从理论上对股票质押率的合理确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论述了采用VaR方法测算的合理性及质押率宏微观影响因素的选择依据,丰富现有股票质押研究理论。本文研究在确定合理股票质押率后探究方法合理性检验,有效性高,具备较充足的理论依据。同时,本文应用VaR风险度量方法充分考虑股票质押风险,利用股票质押的预警线和平仓线合理度量并分析被质押股票的风险;给出了确定合理股票质押率的理论方法,首次较为明确提出“合理股票质押率”概念,并运用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加以论证研究,使得测算出来的股票质押率合理可行,有效地应用于股票质押业务中对股票质押率的确定,充分预防潜在的股票质押风险。最后,本文希望找到可行的方法来确定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合理股票质押率,缓解股票质押风险危机,为质权人、质押人参与股票质押业务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面对不断增加的股票质押融资规模和质押风险,研究合理股票质押率的确定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靖钰[3](2019)在《大股东股权质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股权质押融资方式在我国兴起以来,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质押公告宛如潮水一般汹涌而出,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份正处于或者曾经处于质押状态。这似乎表明投资者及上市公司应当对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习以为常,但是每当质押股份强制平仓的消息被曝出时,市场上就会滋生出不安情绪。公众对大股东质押行为的理解其实并不全面,因此加深对大股东质押行为特征的理解尤为重要。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就是探究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而深入理解大股东的质押行为。本文主要可以划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入研究话题,主要包括绪论、及文献综述等内容。第二部分从股权质押制度的构建,A股市场的整体质押情况和大股东的质押情况等不同角度,分析总结了中国股权质押的基本情况和特征。第三部分是对股东控股程度、股东性质、质押股权的特质及市场外部环境因素对大股东质押行为影响的分析。最后一部分基于前三部分,构建关于大股东进行质押的可能性、比例及频率的三个模型,实证研究股东对上市公司控股程度、股东性质、质押股权的特质及市场外部环境因素是否是影响大股东股权质押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描述性统计方法、实证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及规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最终得出的研究结论为:我国股东的股权质押具备规模大、增长快、质押有行业集聚性、大股东为质押主力及股东质押易受政策制度影响等特点;随着第一股东股权比重的升高,大股东的质押行为更加谨慎;非国有外资股东、自然人股东及金融或投资企业股东的质押行为更活跃;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越差,大股东越会进行大规模高频率的质押;管理层薪酬的增加会抑制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公司股价波动越大、外部市场态势越倾向于牛市时,大股东对股权质押的热衷程度会更高。本文首次从股东对上市公司控股程度、股东性质、质押股权的特质及市场外部环境角度探究了影响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因素,选取因素较前人更加全面。为未来股权质押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丰富了股票质押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结论。另外,本文还提出了完善股权质押监管、防范违约风险、进行合理融资安排及完善公司治理的四点启示及建议,进一步丰富了本文的实际意义。
於勇成,陈超[4](2019)在《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控制——基于多因子模型和VaR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市场下行压力的增大,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重大风险事件频频发生,由于质押股票的违约处置面临多种困难,事前、事中风险控制成为防范和化解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的关键。使用多因子模型,根据股票的价值、成长性、流动性、波动性等进行量化评估确定标的股票质押率,通过VaR方法,在考虑市场风险的前提下确定股票质押警戒线。随后,从信用头寸、目标管理、违约概率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评价指标,对模拟业务进行风险分析。最后,对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风险防范提出相应建议。
金辉,薛思鹏[5](2018)在《我国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的风险评价》文中认为针对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情况及新三板企业的自身特征,选择工业、信息技术和材料三个行业,采用PFM模型和VaR模型分别对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的违约风险和市场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FM模型对于新三板企业违约风险度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用VaR度量的股权质押融资的市场风险及其质押率与市场实际操作基本一致.从行业均值来看,新三板工业行业的违约风险和市场风险均为最小,信息技术行业的两者次之,材料行业则都最大.但是,进一步研究并未发现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的市场风险与违约风险存在显着的相关性.因此,股权质押融资风险主要来源于市场波动,企业经营状况对其没有直接影响.研究结果为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的风险防范提供了理论借鉴.
白伟宇[6](2017)在《做市转让下新三板股权质押率研究》文中指出新三板股权质押违约情况日渐增多,本文分析了新三板股权质押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质押率确定、监管不足、缺乏有效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等问题上。本文主要研究质押的质押率,通过对做市转让股票的研究建立起股权质押质押率分析的框架。本文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分析了股权质押率的影响因素,作为基于相关指标的定性参考依据,利用VAR方法研究个股的股权质押率,作为定量分析的依据。最后将该分析框架应用于股权质押案例中,一方面对该分析框架进行检验,另一方面通过案例分析股权质押不违约与违约的原因,为各方开展股权质押业务提供参考。股权质押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中,重点分析公司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公司基本面),股价波动性(交易行情),行业指数变化率(行业因素)对股权质押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偿债能力、现金流、股价波动下对股权质押率有比较显着的影响,本文从股权质押的违约风险和平仓风险分析了回归结果的合理性。VAR方法研究个股的股权质押率中,本文构建了 VAR模型之后,选取流动性较好的新三板做市股票,先确定其公允价值,再通过VAR方法确定股票的无风险价值,用无风险价值与股票公允价值之比作为VAR方法下的股权质押率。实际应用中将定性的财务指标分析和定量的VaR方法分析结合起来,作为判断股权质押率的分析框架。作为对该框架的应用和检验,本文重点分析了点点客和枫盛阳的股权质押案例。点点客的股权质押比较成功,公司相关财务指标非常好,VAR方法计算得到的股权质押率与点点客实际的股权质押率比较接近。而在枫盛阳股权质押违约的案例中,枫盛阳的相关指标持续走低,且实际的质押率明显高于用VAR方法计算得出的质押率。通过分析枫盛阳股权质押违约事件的来龙去脉,发现了大股东在公司经营和股权质押中的风险点,如果事前参考VAR方法下的股权质押率,可以有效地识别和降低质押风险。在开展新三板股权质押业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偿债能力、现金流和交易行情等作出初步地分析,再参照VAR模型定量得出的企业的股权质押率,作出综合地判断,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股权质押率。本文正是通过这一研究过程希望能为新三板股权质押业务提供实务中的参考。
费远春[7](2017)在《“新三板”做市企业股票质押融资质押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股票质押融资质押率和VaR的基本原理出发,将可以用来描述资产在未来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显着性水平下的最大可能损失的VaR指标和质押率联系起来。在充分考虑质押融资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风险基础上,来分析所构建的质押率模型如何对风险进行防范。本文使用VaR的历史模拟法,采用试算的方法确定质押率模型中的关键指标“平仓线比例”、“预警线比例”等,由于“平仓线”和“预警线”是在贷款合同签订时确定的,因此根据股价的历史波动来确定具体的数值有其实践的基础。“新三板”自2014年8月开始实行做市商制度,提升了该市场的流动性,较为公开且连续的做市商报价,使得基于股票收盘价的股票质押融资质押率的计算成为可能。实证分析部分,本文所选择的时间段为2014年8月25日至2016年12月30日,样本股票38只,试图使用质押日前300个交易日的相关数据构建质押率模型,所选取的质押期限分别为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通过样本股票质押期间对模型计算出的理论平仓线、预警线等数值的击穿情况,来分析模型对风险的防范能力。此外,通过计算股票质押期间内股价的最低值与质押日前7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的比率数值和模型所计算出的质押率的序相关系数,来分析模型对风险的预测和分类能力。最后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从质权人、出质人、市场管理者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任羽菲,杨成荣[8](2017)在《股票质押式回购合约的动态质押率测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运用期权定价理论建立了股票质押式回购在不同补仓方式下的质押率、融资期限、回购利差、交易费用以及警戒线和平仓线间的动态关系,然后以沪深300和中小300成分股为例,计算样本股在不同风险窗口期和补仓方式下的理论质押率,并借鉴失败效率思想,在既定管理目标下实证比较理论与实际质押率及平仓线折价质押率的风险覆盖能力。实证结果显示:不同风险窗口期内理论质押率大部分高于实际质押率,但现金补仓下理论质押率与实际质押率有相同的风险覆盖能力,股票补仓下理论质押率的风险覆盖能力低于实际质押率,高于平仓线折价质押率。据此,本文提出基于理论和实际质押率的组合模式来设定股票质押式回购合约的质押率。计算结果显示,组合质押率的风险覆盖能力优于理论质押率,融资成本降低方面优于实际分档质押率。因此,本文认为股票质押式回购质押率的设定应根据风险管理目标采用理论与实际质押率组合的模式,这既实现金融机构风控的目的也降低了回购方的融资成本。
张旭[9](2015)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利用股票质押融资的风险管理》文中认为自“新三板”扩容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利用在“新三板”市场挂牌来进入资本市场,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以及更加廉价的融资成本。虽然中小企业可通过“新三板”将公司股份挂牌转让,但只有实实在在地获得融资,才能进一步帮助企业迅速成长。而当前,“新三板”扩容以及股票融资方式存在着瓶颈,“新三板”运用股票融资方式仍然有很大的制约。在这种背景下,“新三板”股票质押会成为一个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需求的重要渠道。股票质押融资对于我国证券市场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的意义和作用。股票质押融资作为一种有效沟通证券市场与货币市场的桥梁,作为挂牌公司新的融资来源,作为信用交易制度的重要一环,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对于股票质押融资的研究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实际意义,因为股票质押融资业务健康运行的关键是明确质押证券品种类别和质押比率,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鉴此,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利用股票质押融资的可行性以及在运用股票质押融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中着重构建具有操作性的基于VaR的股票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模型。拟在充分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特质的前提下探索“新三板”企业股票质押的风险管理方式,以期推动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本文将采用文献查阅、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构建基于VaR的股票质押风险管理模型的视角下力图通过对“新三板”股票定价的研究和其模型的研究,为我国股票质押融资风险度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沈杰[10](2015)在《关于商品质物的质押率计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不断推动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然而,融资难却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信用等级低、缺少担保条件、不动产比例较低等自身短板,使它们难以从银行获得传统贷款。针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这一创新型融资服务,充分利用流动资产作为质押物为中小企业融资。对银行而言,风险控制指标的设定在融资过程至关重要。其中,质押率指标以其开放性的设定成为银行风控的核心指标。对此,本文从担保物的特性出发对两类商品质物的质押率展开定量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于价格平稳的商品质物,其质押决策与商业模式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基于预付款融资模式,考虑融资企业违约内生,首先基于报童模型分析了考虑供应商回购策略的企业最优订购量决策;其次,基于Stackelberg动态博弈理论重点分析损失规避银行采用下侧风险对企业违约进行控制的质押率决策;最后,利用数值仿真验证质押率与融资企业订购量、存贷款利率和融资期限之间的关系。对于价格随机波动的商品质物,其质押率决策主要受价格风险影响。本文采用期望损失方法对价格风险进行度量,动态设计相应的质押率指标。以圆钢材质押率研究为例,首先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对其收益率波动特征进行分析,其次通过计算风险价值设计质押率指标,同时引进警戒线和处理线对其价格实时监控,防止因价格下降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最后,通过失败率检验,发现期望损失比VaR方法对圆钢材现货市场的风险测量具有更高的准确度。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对两类不同商品质物在融资过程中的质押率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期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相关决策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理论依据。
二、股票质押贷款质押率评定的VaR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股票质押贷款质押率评定的VaR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学术研究 |
1.1.2 行业实践 |
1.1.3 政策支持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大宗商品 |
2.1.2 供应链金融 |
2.1.3 供应链金融风险 |
2.2 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
2.2.1 供应链金融业务主体 |
2.2.2 供应链金融模式 |
2.3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
2.3.1 风险类别的界定 |
2.3.2 风险的度量 |
2.3.3 风险的控制 |
2.4 文献述评 |
3 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价格风险模型 |
3.1 研究背景 |
3.2 业务类型及价格风险 |
3.2.1 预付货款融资 |
3.2.2 存货质押融资 |
3.2.3 不同业务的共同属性 |
3.3 外生违约模型 |
3.3.1 基本设定 |
3.3.2 模型求解 |
3.3.3 数值分析 |
3.4 内生违约模型 |
3.4.1 基本设定 |
3.4.2 模型解析 |
3.4.3 算例 |
3.5 本章小结 |
4 单一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度量及质押率确定 |
4.1 研究背景 |
4.2 价格风险的度量模型 |
4.2.1 质押率与在险价值VaR |
4.2.2 概率分布模型 |
4.3 实证分析 |
4.3.1 样本数据 |
4.3.2 模型设定 |
4.3.3 参数估计 |
4.3.4 在险价值与质押率 |
4.3.5 稳健性检验 |
4.4 本章小结 |
5 大宗商品组合的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度量及质押率确定 |
5.1 研究背景 |
5.2 价格风险的度量模型 |
5.2.1 大宗商品组合与单个大宗商品之间的关系 |
5.2.2 在险价值与Copula函数 |
5.2.3 常用的Copula函数 |
5.2.4 参数估计和模型选择 |
5.2.5 在险价值VaR的估计与检验 |
5.3 实证分析 |
5.3.1 样本数据 |
5.3.2 模型设定 |
5.3.3 参数估计 |
5.3.4 在险价值与质押率 |
5.3.5 稳健性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6 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管理策略及合约设计 |
6.1 研究背景 |
6.2 基于期权的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管理策略 |
6.2.1 价格风险与期权对冲 |
6.2.2 期权价格风险管理策略 |
6.3 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控制算例分析 |
6.3.1 价格风险的静态对冲策略算例 |
6.3.2 价格风险的动态对冲策略算例 |
6.4 期权组合与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合约设计 |
6.4.1 金融机构提高贷款利率并买入看跌期权 |
6.4.2 嵌入看涨期权并用期权组合对冲 |
6.5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A股市场合理股票质押率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股票质押问题研究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2.2 股票质押率问题研究 |
2.2.1 股票质押率的确定性研究 |
2.2.2 股票质押率影响因素研究 |
2.3 文献述评 |
3 A股市场股票质押发展概述 |
3.1 A股市场股票质押业务发展概述 |
3.1.1 股票质押业务发展历程 |
3.1.2 股票质押业务参与者分析 |
3.1.3 A股市场股票质押模式分析 |
3.2 A股市场股票质押率概述 |
3.2.1 爆发阶段(2013 年中到2015 年股灾前) |
3.2.2 震荡阶段(2015 年中到2016 年初) |
3.2.3 恢复阶段(2016年2 月到2017 年底) |
3.2.4 萎缩阶段(2018 年初到2018 年末) |
3.3 股票质押风险分析 |
3.3.1 信用风险 |
3.3.2 市场风险 |
3.3.3 流动性风险 |
3.3.4 出质人风险 |
3.3.5 质权人风险 |
4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4.1 股价与股票质押率的内在联系 |
4.2 风险价值(VAR)方法 |
4.2.1 VaR方法简介 |
4.2.2 VaR计算方法 |
4.2.3 期望损失(ES方法) |
4.3 股票质押率影响因素 |
4.3.1 股票质押率微观影响因素 |
4.3.2 股票质押率宏观影响因素 |
5 基于VAR方法测算的合理股票质押率 |
5.1 国内外合理股票质押率确定常用方法 |
5.1.1 国际上股票质押率确定的常用方法 |
5.1.2 国内现有股票质押率的确定方法 |
5.1.3 VaR方法测算股票质押率的必要性 |
5.2 本文VAR测算方法创新之处 |
5.3 合理股票质押率的确定研究 |
5.3.1 样本选取及计算公式 |
5.3.2 模型选择 |
5.3.3 实证结果及方法比较 |
5.3.4 击穿概率分析 |
5.3.5 迭代击穿概率分析 |
5.3.6 实证结果分析 |
5.3.7 研究结论及不足 |
5.4 用VAR方法确定的合理股票质押率的优势 |
5.5 VAR确定合理质押率方法的改进思路 |
6 质押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6.1 样本选取与模型建立 |
6.1.1 变量定义 |
6.1.2 实证模型 |
6.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统计 |
6.2.1 总体样本描述性统计 |
6.2.2 变量的相关性统计 |
6.2.3 Hausman检验 |
6.2.4 微观研究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6.2.5 宏观研究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6.3 基于不同市场行情和细分行业下的实证分析 |
6.3.1 基于不同市场行情下的实证分析 |
6.3.2 各细分行业股票质押率实证结果分析 |
6.4 稳健性检验 |
7 结束语 |
7.1 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
7.3.1 本文的局限性 |
7.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3)大股东股权质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基本框架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1.5 论文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股权质押 |
2.1.2 大股东 |
2.2 文献综述 |
2.2.1 股权质押与代理问题 |
2.2.2 股权质押与控制权转移风险 |
2.2.3 股权质押的影响因素研究 |
2.2.4 股权质押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
2.2.5 文献述评 |
2.3 理论基础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3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
第三章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现状分析 |
3.1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制度现状 |
3.2 A股市场股权质押现状 |
3.2.1 A股市场股权质押总体规模 |
3.2.2 A股市场股权质押分行业统计 |
3.2.3 A股市场大股东股权质押情况 |
3.3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现状总结 |
第四章 大股东股权质押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假设 |
4.1 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动机 |
4.2 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股程度 |
4.3 股东性质 |
4.4 质押股权的特质性因素 |
4.4.1 质押股权价值高低 |
4.4.2 质押股权价值稳定性 |
4.5 市场环境因素 |
4.6 研究假设 |
第五章 大股东股权质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5.1 样本选取与整理 |
5.1.1 样本选取 |
5.1.2 样本分布情况 |
5.2 变量选取 |
5.2.1 被解释变量 |
5.2.2 解释变量 |
5.2.3 控制变量 |
5.3 模型构建 |
5.4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5.4.1 描述性统计 |
5.4.2 相关性分析 |
5.5 实证结果与解释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启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控制——基于多因子模型和VaR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简述 |
二、基于多因子模型确定标的股票质押率 |
(一) 多因子模型的分类 |
(二) 因子的选取 |
(三) 股票质押率的计算 |
三、基于VaR方法确定警戒线 |
四、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评价体系 |
(一) 评价指标的构建 |
(二) 模拟业务的风险分析 |
五、风险控制建议 |
(5)我国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的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3 研究设计 |
3.1 违约风险度量模型的选择 |
3.1.1 PFM模型的基本原理 |
3.1.2 可比上市公司的选择 |
3.1.3 模型参数的设定 |
3.2 市场风险度量的模型选择 |
3.2.1 VaR模型的构建 |
3.2.2 基于VaR的质押率计算 |
3.2.3 相关性分析 |
4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5 实证分析 |
5.1 质押企业的违约风险评价 |
5.1.1 模型参数的计算 |
5.1.2 违约距离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5.2 质押股票的市场风险评价 |
5.2.1 VaR及质押率的计算结果 |
5.2.2 相关性分析 |
6 结论 |
(6)做市转让下新三板股权质押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对于新三板市场的研究 |
1.2.2 国外对于VaR的研究 |
1.2.3 国内关于VaR的研究 |
1.2.4 国内对于新三板股权质押的研究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新三板股权质押融资现状 |
1.3.2 新三板股权质押率研究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2 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现状分析 |
2.1 新三板股权质押政策环境 |
2.2 新三板股权质押发展趋势 |
2.3 新三板股权质押参与者分析 |
2.4 新三板股权质押的流程 |
2.5 新三板股权质押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新三板股权质押率研究分析框架 |
3.1 新三板股权质押率的影响因素 |
3.1.1 股权质押率影响因素分析 |
3.1.2 股权质押率影响因素研究过程 |
3.1.3 股权质押率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
3.2 基于VAR方法的股权质押率模型构建 |
3.2.1 VaR的基本概念 |
3.2.2 计算VaR的三个要素 |
3.2.3 基于VaR的股票质押贷款模型 |
3.2.4 VAR方法下的企业股权价值模型 |
4 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案例分析 |
4.1 点点客股权质押不违约案例分析 |
4.1.1 点点客公司基本情况 |
4.1.2 点点客股权质押情况 |
4.1.3 VAR方法对点点客股权质押率的测算分析 |
4.1.4 VAR方法得到的质押率与实际质押率的对比分析 |
4.1.5 点点客股权质押不违约案例对于新三板股权质押的启示 |
4.2 枫盛阳股权质押违约案例分析 |
4.2.1 枫盛阳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4.2.2 枫盛阳股权质押情况 |
4.2.3 VAR方法对枫盛阳股权质押率的测算分析 |
4.2.4 VAR方法得到的质押率与实际质押率的对比分析 |
4.2.5 枫盛阳违约案例对于新三板股权质押的启示 |
4.3 本章小结 |
5 论文结论 |
5.1 结论与建议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新三板”做市企业股票质押融资质押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内相关研究 |
第二节 国外有关VaR模型度量风险的研究 |
第三节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相关概述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新三板”做市企业及其分层 |
第二节 股票质押融资及质押率 |
第三节 “新三板”股票质押融资过程中的相关风险 |
第四章 “新三板”做市企业股票质押融资质押率模型及相关变量的分析 |
第一节 风险成本线 |
第二节 平仓线 |
第三节 预警线和补仓时间“n” |
第四节 股票可用于质押的价值和VaR |
第五章 “新三板”做市企业股票质押融资质押率模型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模型构建前的准备 |
第二节 模型相关变量的计算分析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股票质押式回购合约的动态质押率测算(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问题描述及理论结果 |
2.1 合约分析和模型假设 |
2.2 质押率的理论结果 |
3 与实际质押率的对比分析 |
3.1 样本选择及参数设定 |
3.2 理论质押率与实际质押率的对比 |
4 理论质押率模型评价 |
5 结语 |
附录: |
(9)新三板挂牌企业利用股票质押融资的风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目录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相关概念界定 |
2.1.2 国外文献综述 |
2.1.3 国内文献综述 |
2.1.4 文献评述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相对估值理论 |
2.2.2 VaR风险管理方法 |
2.2.3 理论基础评述 |
3 “新三板”企业利用股票质押融资的现状分析 |
3.1 “新三板”挂牌市场的特征分析 |
3.1.1 “新三板”市场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
3.1.2 “新三板”企业的特点及融资需求 |
3.2 我国股票质押的发展现状 |
3.2.1 股票质押的意义与作用 |
3.2.2 选择质押股权融资的原因 |
4 “新三板”企业股票质押存在的主要风险 |
4.1 股票质押贷款的风险类型及特征 |
4.2 股票质押贷款的风险类型及特征股票质押贷款的风险 |
4.2.1 信用风险 |
4.2.2 市场风险 |
4.2.3 流动性风险 |
5 VAR与股票质押贷款风险管理及实证分析 |
5.1 VAR风险管理 |
5.1.1 VaR风险管理方法的前世今生 |
5.1.2 VaR风险管理的概念 |
5.1.3 VaR的计算方法 |
5.2 基于VAR的股票质押贷款风险模型 |
5.3 “新三板”股票质押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
5.4 VAR在“新三板”股票质押的风险管理中的评价 |
6 结论 |
6.1 对策与建议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关于商品质物的质押率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价格平稳商品质押率的研究综述 |
1.2.2 价格随机波动商品质押率的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方法 |
2.1 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相关方法 |
2.1.1 风险偏好 |
2.1.2 损失规避 |
2.2 时间序列方法 |
2.2.1 收益率的计算 |
2.2.2 波动率的估计 |
2.3 VaR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价格平稳商品的质押率研究 |
3.1 预付款融资业务模式 |
3.1.1 融资主体需求 |
3.1.2 融资方式及运作流程 |
3.1.3 风险分析 |
3.2 分销商最优订购量决策 |
3.2.1 模型描述及相关定义 |
3.2.2 分销商违约风险分析 |
3.2.3 分销商最优订购量模型 |
3.2.4 数值仿真 |
3.3 不同风险偏好下银行质押率决策 |
3.3.1 风险中性银行的质押率模型 |
3.3.2 风险规避银行的质押率模型 |
3.3.3 损失规避银行的质押率模型 |
3.3.4 下侧损失规避银行的质押率模型 |
3.3.5 数值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价格随机波动商品的质押率研究 |
4.1 质押率模型的建立 |
4.1.1 收益率波动特点分析 |
4.1.2 质物的价格风险 |
4.1.3 质押率指标的设定 |
4.2 实证分析 |
4.2.1 样本数据的选取 |
4.2.2 收益率序列特征分析 |
4.2.3 模型及参数估计 |
4.2.4 实证分析结果 |
4.3 模型准确性检验 |
4.3.1 波动率估计的准确性检验 |
4.3.2 ES方法的准确性检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
四、股票质押贷款质押率评定的VaR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管理研究[D]. 刘琼.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2)
- [2]A股市场合理股票质押率的问题研究[D]. 刘斌.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3]大股东股权质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靖钰.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控制——基于多因子模型和VaR方法的研究[J]. 於勇成,陈超. 金融经济, 2019(06)
- [5]我国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的风险评价[J]. 金辉,薛思鹏. 经济数学, 2018(04)
- [6]做市转让下新三板股权质押率研究[D]. 白伟宇.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1)
- [7]“新三板”做市企业股票质押融资质押率的研究[D]. 费远春. 浙江工商大学, 2017(01)
- [8]股票质押式回购合约的动态质押率测算[J]. 任羽菲,杨成荣. 中国管理科学, 2017(01)
- [9]新三板挂牌企业利用股票质押融资的风险管理[D]. 张旭. 北京交通大学, 2015(10)
- [10]关于商品质物的质押率计量研究[D]. 沈杰. 东南大学,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