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卵巢肿瘤与阴道流血(论文文献综述)
高慧慧,严诗钰,陈丹丹,袁长征,孙莉颖[1](2021)在《McCune-Albright综合征诊治进展》文中研究表明McCune-Albright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罕见病, 其发病机制与GNAS基因编码的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α亚基基因突变有关。该综合征主要引起内分泌异常(包括性早熟、甲状腺功能亢进、Cushing综合征等)、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皮肤牛奶咖啡斑三个典型表现, 此外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均有影响。本文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以期为临床诊治和长期管理提供新思路。
杨曦,廖秦平[2](2021)在《子宫内膜癌筛查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目前已接近新发妇科恶性肿瘤的50%。2021年美国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66 570例,死亡病例12 940例[1]。2017年英国妇科肿瘤协会发布数据显示,1990—2011年子宫内膜癌发病人数上升了50%[2]。
张琳,杨熠,王若琳,马利国[3](2021)在《女性间质瘤误诊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中国女性间质瘤的误诊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病例资料和36篇文献资料(79例),共82例。结果共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71例,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11例。GIST以腹盆腔包块最多见,可伴腹痛或消化道症状;EGIST以腹胀不适为最常见表现,发现腹盆腔包块、外阴阴道包块及异常阴道流血次之。CA125、CA199在部分病例中升高。影像学检查示包块多位于盆腔,考虑附件实性及囊实性包块最多见,少数CT检查不排除肠道肿瘤来源。术中见GIST来源小肠最多见,而EGIST主要来源于腹腔及外阴阴道。GIST及EGIST的病理检查均为恶性或高度危险性占比最高(64.29%/63.64%),两者免疫组化阳性表达较高的前3位分别为CD117、CD34、DOG1。结论女性间质瘤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被误诊为妇科肿瘤,需要妇科医生进行详细地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对B超、CT等检查进行仔细鉴别以协助提高间质瘤诊断率,明确诊断需术后病理检查。
李冬梅[4](2021)在《子宫内膜癌86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并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为其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从2015年7月—2017年10月在本医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随机挑选出86例,将其作为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进行分组,年龄低于(含)45岁的患者纳入到甲组中,共26例;年龄超过45岁的患者纳入到乙组中,共60例。回顾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的非腺癌占比率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患者对比,乙组患者的浅肌层浸润占比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甲组患者比较,乙组患者的Ⅰ期占比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于年龄超过45岁的患者,年龄在45岁及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分期更晚,非腺癌占比更高,病变程度更为严重,但其多为浅肌层浸润,不能因此判定其预后更差。
魏照坤,王莉莉,康玉洁,马小梅,贾应梅,和建伟,郑文霞,黄刚[5](2021)在《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腹膜胶质瘤病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患者女,18岁,主因不规则阴道流血,伴上腹部饱胀并右下腹绞痛,于2020年7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专科检查:腹部膨隆,腹部偏右侧触及一肿物,上界达脐,边界欠清,活动度欠佳,无明显压痛。7月13日患者行超声检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及子宫、卵巢肿瘤标志物检查,7月17日行MRI检查。肿瘤标记物提示:癌胚抗原升高(14.54 ng/m L),甲胎蛋白升高(8.02 ng/m L),糖类抗原CA125升高(533.4 U/m L),
佟芳,马莹[6](2021)在《Lynch综合征相关升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1例》文中认为1 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以"不规律阴道流血2个月"为主诉于2017年12月5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患者既往月经规律,近2个月出现不规律阴道流血伴月经期延长、周期缩短。既往史:患者2016年3月7日因结肠癌导致肠梗阻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为:结肠隆起型高-中分化管状腺癌,侵及全层,未见脉管神经侵犯。小肠切缘、结肠切缘及环周切缘均未见癌累及。送检2站及自检淋巴结未见转移癌
顾颖[7](2021)在《9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1)回顾性分析9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初步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复发及预后危险因素。(2)分析早期复发及晚期复发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初治时临床病理特征有无差异及再复发风险差异。资料与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诊断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9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情况,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不同期别卵巢GCT患者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并使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复发风险和早晚期复发临床特征差异等。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卵巢GCT患者的生存情况,Log-rank法检验不同临床特征组间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卵巢GCT的预后。结果1.年龄及临床表现92例卵巢GCT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1岁。绝经前卵巢GCT患者59例(64.13%),包括2例青春期前患者,最小者2岁,绝经后33例(35.87%),最年长者80岁。GCT患者症状包括:异常阴道流血28例(30.43%);腹胀、腹痛29例(31.52%);盆腹腔包块27例(29.35%);继发性闭经18例(19.57%);还有少数患者因大小便困难、腹水、食欲下降、胸闷及憋喘等其他系统症状为主诉就诊。2.FIGO分期及病理类型92例卵巢GCT患者中,AGCOT患者80例(86.96%),JGCOT患者12例(13.04%)。92例卵巢GCT患者FIGO手术病理分期:I期79例(85.87%),Ⅱ期 2 例(2.17%),Ⅲ期 11 例(11.96%)。3.辅助检查69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治疗前检测血CA125,水平异常(>35u/ml)者25例(36.23%),含I期19例、Ⅲ期6例。早期(Ⅰ/Ⅱ)及晚期(Ⅲ期)患者初治前CA125有显着差异(P=0.003<0.05)。92例颗粒细胞瘤患者均行术前盆腔超声检查,超声下可探及卵巢包块,表现不一,缺乏特异性,具有相对规则的形态,边界通常清楚。4.治疗所有92例卵巢GCT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34例GCT患者(36.96%)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27例GCT患者(29.35%)保留生育功能。55例接受了术后辅助治疗,均为联合化疗,包括44例AGCOT患者及11例JGCOT患者。疗程为1~6个疗程不等,其中≤个疗程者27例,4-6疗程者28例。多数GCT患者接受以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具体方案如下:22例GCT患者接受TP方案化疗;26例GCT患者接受PEB方案化疗;2例GCT患者接受PE方案化疗;3例GCT患者接受PVB方案化疗;1例接受多西他赛+奈达铂化疗。1例AGCOT患者行CAF方案化疗。5.病理结果卵巢颗粒细胞肿瘤直径<10cm患者50例,≥10cm者42例,其中直径最大者约30cm。66例送检子宫内膜标本中,16例(24.24%)与子宫内膜疾病相关。包括10例子宫内膜息肉,5例单纯子宫内膜增生及1例复杂子宫内膜增生,均来自AGCOT患者。34例送检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病理验证均为阴性。6.随访随访到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共85例,包括AGCOT患者73例及JGCOT患者12例。共23例(27.06%)GCT患者复发,包括22例AGCOT患者及1例JGCOT患者。23例复发GCT患者的复发间隔时间为初次术后12月-204月,中位复发间隔为82个月,其中晚期复发(复发间隔≥5年)患者14例(60.87%),均为AGCOT患者,早期复发(复发间隔<5年)的卵巢GCT患者9例(39.13%),包括1名JGCOT患者及8名AGCOT患者。23例复发患者的初治FIGO分期为:Ⅰ期16例,Ⅲ期7例。85例卵巢GCT患者中3例(3.53%)患者死亡,包括1名JGCOT患者及2名AGCOT患者。3例死亡GCT患者均为FIGOⅢ期患者。23例接受保留生育能力手术的GCT患者接受了随访,且有生育要求。其中4例(17.39%)患者已受孕并正常分娩,包括2例AGCOT及2例JGCOT患者。随访到的25例行保留生育的GCT患者中4例GCT复发(16%),截止末次随访日期,无患者死亡。7.复发及预后分析7.1影响复发因素卵巢颗粒细胞瘤FIGO分期(P=0.002<0.05)及盆腔淋巴结清扫与否(P=0.048<0.05)是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复发危险因素。GCT患者年龄(P=0.931>0.05)、流产与否(P=0.931>0.05)、绝经与否(P=0.756>0.05)、生育与否(P=1.000>0.05)、肿瘤直径(P=0.931>0.05)、AGCOT/JGCOT(P=0.221>0.05)、接受保留生育能力手术与否(P=0.139>0.05)、手术入路(P=0.157>0.05)、I期术后化疗与否(P=0.106>0.05)、辅助化疗方案(P=1.000>0.05)等对GCT复发无明显影响。7.2影响预后因素卵巢GCT的FIGO分期是对GCT患者的生存率有显着影响(P=0.000<0.05)。发病年龄(P=0.540>0.05)、月经状态(P=0.900>0.05)、肿瘤大小(P=0.560>0.05)、AGCOT/JGCOT(P=0.406>0.05)、盆腔淋巴结清扫与否(P=0.161>0.05)、接受保留生育能力手术与否(P=0.252>0.05)、辅助化疗方案(P=0.894>0.05)等对患者总生存率无显着影响。8复发卵巢GCT初治临床特征及再复发风险差异复发性卵巢GCT早期复发组与晚期复发组患者在初治时年龄(P=0.433>0.05)、生育情况(P=0.142>0.05)、流产史(P=0.247>0.05)、是否绝经(P=0.495>0.05)、FIGO 分期(P=0.582>0.05)、肿瘤直径(P=0.433>0.05)、AGCOT/JGCOT(P=0.391>0.05)、是否保留生育功能(P=0.668>0.05)、Ⅰ期患者肿瘤破裂与否(P=0.182>0.05)、淋巴结清扫与否(P=0.517>0.05)、手术入路(P=0.391>0.05)、I期患者术后有无化疗(P=0.182>0.05)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晚期复发型与早期复发型卵巢GCT患者的再复发风险无显着性差异(P=0.505>0.05)。结论1.卵巢GCT患者多以不规则阴道流血及盆腔包块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诉,发现时多为I期,预后通常较好;2.卵巢GCT患者预后与FIGO分期密切相关;3.有生育意愿的I期GCT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4.卵巢GCT具有晚期复发的特点,需长期随访,随访内容应包括上腹部影像学检查。
陈玉兰[8](2020)在《3.0 T MR多参数成像在卵泡膜纤维瘤与阔韧带平滑肌瘤及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3.0 T MR多参数成像对卵泡膜纤维瘤与阔韧带平滑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目的探讨3.0 T MR多参数成像对卵泡膜纤维瘤与阔韧带平滑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卵泡膜纤维瘤和38例阔韧带平滑肌瘤,回顾性分析两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大小、腹水、病变侧卵巢存留率、子宫内膜厚度、MRI信号、增强特点及肿瘤成分特征,采用单因素对比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能有效鉴别这两种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单因素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资料在病变侧卵巢存留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强化程度及肿瘤成分这4个特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15例卵泡膜纤维瘤病变侧卵巢可见3例,ADC值为(1.22±0.14)×10-3mm2/s,12例呈轻度强化、2例呈中度强化、1例呈明显强化,6例呈纯实性病变、2例以实性为主、6例呈囊实性、1例以囊性为主;38例阔韧带平滑肌瘤病变侧卵巢可见21例,ADC值为(1.37±0.23)×10-3mm2/s,10例呈轻度强化、21例呈中度强化、7例呈明显强化,21例呈纯实性病变、15例以实性为主、1例呈囊实性、1例以囊性为主。两组间其他临床资料(包括行经情况、临床症状)、肿瘤大小、腹水、子宫内膜厚度、MRI信号特征(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C值、强化程度这2个因素是鉴别卵泡膜纤维瘤与阔韧带平滑肌瘤的重要预测因子,采用回归模型对53例进行预报,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8,其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3.3%、73.7%和0.720。结论卵泡膜纤维瘤与阔韧带平滑肌瘤的病变侧卵巢存留情况、ADC值、强化程度及肿瘤成分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第二部分3.0 T MR多参数成像对卵泡膜纤维瘤与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目的探讨3.0 T MR多参数成像对卵泡膜纤维瘤与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卵泡膜纤维瘤和12例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回顾性分析两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大小、子宫内膜厚度、MRI信号、增强特点及肿瘤成分特征,寻找能有效鉴别这两种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两组资料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肿瘤出血情况、T2WI及DWI信号特点、三期增强扫描强化特点及肿瘤囊变形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22例卵泡膜纤维瘤平均ADC值为(1.20±0.11)×10-3 mm2/s,肿瘤存在出血4例,肿瘤实性成分T2WI高信号2例、等信号9例、低信号11例,DWI高信号6例、等信号12例、低信号4例,20例呈轻度强化、2例呈中度强化,肿瘤存在囊变形式分别是:无囊变11例、大囊为主8例、小囊为主1例、混合型2例;12例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平均ADC值为(1.00±0.13)×10-3 mm2/s,肿瘤存在出血9例,肿瘤实性成分T2WI高信号5例、等信号5例、低信号2例,DWI高信号10例、等信号1例、低信号1例,6例呈轻度强化、6例呈中度强化,肿瘤存在的囊变形式分别是:无囊变3例、小囊为主2例、混合型7例。两组间临床行经情况、子宫内膜厚度、肿瘤大小及肿瘤的囊变分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 T MR多参数成像可以提供较多的反映卵泡膜纤维瘤与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组织学特征的影像学信息,其中DWI及T2WI信号特点、ADC值、肿瘤强化程度、肿瘤出血及肿瘤囊变形式在术前两种疾病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赵含笑[9](202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临床及预后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比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情况,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相关外文及中文数据库,搜索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的文献,根据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入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综合、质量评价和异质性检验。应用RevMan5.3统计学软件对所纳入的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37篇文献被纳入本研究中,包括29篇中文文献和8篇英文文献。各个文献的质量评估都符合渥太华量表的标准。最终Meta分析结果显示:(1)EAOC患者的年龄更小,差异显着(MD=-4.53,95%CI(-5.38,-3.69),P<0.00001)。(2)EA0C 患者的初潮年龄更早,差异显着(MD=-0.71,95%CI(-1.35,-0.07),P=0.03<0.05)。(3)EA0C 患者的 FIG0肿瘤分期早,差异显着(OR=4.33,95%CI(3.22,5.84),P<0.00001)。(4)EA0C 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高,差异显着(OR=0.34,95%CI(0.20,0.57),P<0.0001)。(5)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较高,差异显着(OR=2.00,95%CI(1.45,2.74),P<0.0001)。(6)二者的肿瘤直径之间差异无区别(OR=1.53,95%CI(0.58,4.02),P=0.39>0.05)。(7)生产次数在两者间的差异无区别(OR=1.21,95%CI(0.81,1.81),P=0.36)。(8)二者的腹痛症状差异无区别(OR=0.77,95%CI(0.52,1.16),P=0.21>0.05)。(9)腹胀在两者间的表现差异无区别(OR=0.77,95%CI(0.48,1.25),P=0.29>0.05)。(10)EAOC患者的痛经发生率较高,差异明显(OR=2.64,95%CI(1.66,4.19),P<0.0001)。(11)EAOC患者更容易出现不孕的症状,差异明显(OR=10.50,95%CI(2.29,48.95),P<0.002)。(12)EAOC患者月经改变发生率较高,差异明显(OR=2.97,95%CI(2.29,3.87),P<0.00001)。(13)EAOC 患者较少的出现腹水表现,差异明显(OR=0.36,95%CI(0.24,0.53),P<0.00001)。(14)自觉盆腔包块在二者间的表现差异无区别(OR=1.07,95%CI(0.67,1.73),P=0.77>0.05)。(15)二者间阴道流血表现的差异无区别(OR=1.62,95%CI(0.94,2.80),P=0.08>0.05)。(16)EAOC患者较少的出现绝经状态,差异明显(OR=0.54,95%CI为(0.31,0.93),P=0.03<0.05)。(17)血清 CA125 浓度,EAOC 患者多介于 35-200U/ml,而 OC 患者大多高于 200U/m],差异明显(OR=2.90,95%CI(1.46,5.74),P=0.002<0.05)。结论1、和上皮性卵巢癌对比,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具有年龄小、初潮年龄早、FIGO分期早、肿瘤分化程度高、五年生存率高的特点。2、临床表现及预后上,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更容易出现痛经、不孕和月经改变,相对较少的出现腹水和绝经状态。3、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和上皮性卵巢癌在肿瘤直径、生产次数、盆腔包块、腹痛、腹胀、阴道流血这些方面,未表现出差异性。
吴雨兰[10](2020)在《1979例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临床资料,探讨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发病状况及发病趋势、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特征的变化及治疗方式选择的临床研究,为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预防、规范化及个体精准诊疗、更好地维护生殖健康提供临床资料。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因输卵管卵巢病变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妇科住院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并且信息可靠的≤45岁患者3844例,其中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共1979例。采用回顾性分析与分组对照的方法,比较分析未生育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与已生育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结果:1.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发病状况及发病趋势的调查分析1)3844例≤45岁年青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中有51.84%(1979例)未完成生育。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中,≤35岁的患者1797例占90.80%,2130岁1229例占62.10%;另有≤20岁患者265例,占13.39%,>35岁的年龄段182例占9.20%。已生育组主要出现在>35岁的年龄段占58.44%(1090/1865),两组高发年龄段比较有显着的差异。2)未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患者828例占41.84%,其中≤35岁的患者736例占88.89%;未生育女性卵巢病变患者1151例占60.56%,其中≤35岁的患者1061例占92.18%。与已生育组比较两组差异显着(P<0.05)。3)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病比率在3个年度分别为14.85%、16.88%、19.75%,远高于已生育组的增加速度,提示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未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组,3年间分别是15.50%、17.68%、21.44%,与已生育组比较呈现出更明显的上升趋势。2.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与婚姻及生殖状况的相关性调查分析1)1979例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不孕症有431例占21.78%,其中不孕症者有输卵管病变的281例占65.20%,未生育输卵管病变患者中已诊断不孕症患者占33.94%(281/828);不孕症者有卵巢病变的150例占34.80%,而未生育卵巢病变患者中已诊断不孕症患者仅占13.03%(150/1151)。不孕症患者输卵管病变构成显着高于卵巢病变(P<0.05)。2)1979例未生育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中,未婚者549例占27.74%,其中60.11%有性生活。已婚组1430例(72.26%),已诊断不孕症者占已婚未生育患者30.14%(431/1430),69.86%未完成生育(避孕)。在未生育未婚组中,有性生活避孕者60.11%(330/549)明显高于无性生活患者的39.89%(219/549),结果提示性生活是输卵管卵巢病变非常重要的因素。3.未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患者的异常妊娠及流产状况比较1)未生育输卵管妊娠患者中,121例未婚有性生活组,69.42%有流产史,14.05%有异位妊娠史;348例已婚组,46.26%有流产史,7.47%有异位妊娠史。即未婚有性生活组流产史和异位妊娠史比率均明显高于已婚组,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2)819例未生育输卵管良性病变患者中有性生活者784例,其中145例患者未婚,占18.49%(145/784);未婚有性生活输卵管妊娠患者占未生育输卵管妊娠病例的25.80%(121/469)。145例未婚有性生活未生育输卵管良性病变患者中,输卵管妊娠者有121例占83.45%,高于已婚未生育输卵管妊娠患者54.46%(348/639),X2=43.306,P=0.000。4.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种类、临床特征的改变1)输卵管妊娠是未生育者和已生育者输卵管良性病变发病比例最高的病理改变,分别达到该组病例的57.27%(469/819)和55.37%(376/679);其次是输卵管积水、积脓,两组分别为25.03%和27.54%;其他为输卵管系膜囊肿、输卵管阻塞和输卵管发育异常等病例。经卡方检验分析,未生育者与已生育者输卵管良性病变病理类型无统计学差异。输卵管病变患者中,28.50%未生育患者无明显首发症状,其他主要症状有阴道流血伴腹痛(29.83%)、单纯腹痛腹胀(21.74%)和单纯阴道流血(18.24%);已生育患者中,阴道流血伴腹痛(32.41%)和单纯腹痛腹胀(27.62%)高于未生育患者,P<0.05。在未生育输卵管病变患者组,合并盆腔炎症38.05%、子宫肌瘤10.02%、子宫腺肌病2.17%、宫颈病变1.45%;已生育患者组合并盆腔炎症28.93%、子宫肌瘤23.40%、子宫腺肌病13.37%、宫颈病变3.95%。未生育患者与已生育患者比较,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的比率有显着差异;未生育患者多合并盆腔炎症,已生育患者多合并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P=0.000。2)未生育女性卵巢病变患者的主要病理类型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4.19%)和成熟性畸胎瘤(29.99%),高于已生育组(29.44%、22.11%);已生育患者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6.32%)和卵巢单纯性囊肿(15.29%)高于未生育患者,两组差异显着(P<0.01);未生育未婚无性生活患者成熟性畸胎瘤(41.30%)高于有性生活患者(26.49%)(P<0.01);卵巢病变患者,近一半的未生育和已生育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在卵巢病变组,未生育患者组合并盆腔炎症为15.20%,合并子宫肌瘤10.77%、子宫腺肌病4.00%、宫颈病变1.13%;已生育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占22.43%、子宫腺肌病占16.40%、盆腔炎症为7.31%、宫颈病变2.29%。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00)。3)输卵管卵巢恶性肿瘤病例占未生育患者的2.63%,已生育患者的9.01%,两组差异显着,P<0.05;其中卵巢病变恶性肿瘤占已生育患者的13.51%,占未生育患者的3.82%,两组差异显着(P<0.01)。5.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治疗方案选择状况分析1)未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状况未生育输卵管病变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者71.98%(596/828),已生育者接受腹腔镜手术者67.59%(465/688);未生育输卵管病变患者行保守治疗17.39%(144/828),已生育组行保守治疗12.94%(89/688);未生育输卵管病变患者行根治治疗62.44%(517/828),已生育组行根治治疗79.21%(545/688)。两组比较,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显着差异,P=0.000。2)未生育女性卵巢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状况卵巢病变患者,66.03%未生育者、51.40%已生育者接受腹腔镜保守手术,23.98%未生育者接受开腹保守手术,21.16%已生育者接受开腹根治手术;两组治疗方式有统计学差异,P=0.000。未生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手术者66.76%(239/358例),行开腹保守手术者占比26.26%(94/358),行开腹根治手术者25例;未生育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中,行腹腔镜保守手术者73.57%(231/314),行开腹保守手术者23.25%(73/314)例,行开腹根治手术者占比2.54%(8/314),行腹腔镜根治手术者2例。结论:1.未生育女性是输卵管卵巢病变的主要病患,发生比率有逐年升高趋势。2.未生育不孕症女性输卵管病变比率明显高于卵巢病变。3.输卵管妊娠占未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的首位,未婚有性生活者发生比率更高。4.未生育女性卵巢病变主要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未婚者成熟性畸胎瘤更多见。5.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首选腹腔镜手术,且更趋向于保守治疗。
二、卵巢肿瘤与阴道流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卵巢肿瘤与阴道流血(论文提纲范文)
(2)子宫内膜癌筛查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各国指南中对于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建议 |
1.1 欧美国家 |
1.2 亚洲国家 |
2 各国指南中子宫内膜癌筛查部分总结 |
2.1 对于筛查年龄的推荐 |
2.2 对于筛查人群的推荐 |
2.3 对于筛查间隔的推荐 |
2.4 对于筛查方式的推荐 |
(3)女性间质瘤误诊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文献资料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临床表现 |
2.3 妇科检查 |
2.4 肿瘤标志物 |
2.5 影像学检查 |
2.6 术中情况 |
2.7 术后病理 |
2.8 免疫组化 |
3 讨论 |
3.1 GIST的诊断 |
3.2 GIST的治疗 |
3.3 GIST误诊率 |
(4)子宫内膜癌8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6)Lynch综合征相关升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 论 |
2.1 Lynch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临床及病理特征 |
2.3 诊 断 |
2.4 治疗及预防 |
(7)9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3.0 T MR多参数成像在卵泡膜纤维瘤与阔韧带平滑肌瘤及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背景 |
第一部分 3.0TMR多参数成像对卵泡膜纤维瘤与阔韧带平滑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检查方法 |
2.3 图像分析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病灶的临床表现、形态、大小、边界、伴随征象及同侧卵巢情况 |
3.2 手术所见及病理 |
3.3 MRI表现 |
3.4 其他征象统计结果 |
4 讨论 |
4.1 卵泡膜纤维瘤与阔韧带平滑肌瘤临床特点 |
4.2 卵泡膜纤维瘤与阔韧带平滑肌瘤MRI表现 |
4.3 新颖及不足之处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3.0TMR多参数成像对卵泡膜纤维瘤与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检查方法 |
2.3 图像分析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临床情况 |
3.2 肿瘤边界、大小、形态、伴随征象 |
3.3 手术及病理所见 |
3.4 MRI表现 |
4 讨论 |
4.1 卵泡膜纤维瘤与成年型卵巢OGCT的临床特点 |
4.2 卵泡膜纤维瘤与成年型OGCT MRI表现 |
4.3 新颖及不足之处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卵巢卵泡膜纤维瘤MRI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9)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临床及预后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高危因素 |
1.3.2 发病机制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文献检索 |
2.3.1 检索路径 |
2.3.2 检索关键词 |
2.4 文献筛选 |
2.5 数据资料提取 |
2.6 质量评价 |
2.7 统计学分析 |
2.7.1 异质性检验 |
2.7.2 效应量选择 |
2.7.3 偏倚分析 |
2.7.4 敏感性分析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3.3 文献质量评价 |
3.4 Meta结果 |
3.4.1 年龄在EAOC和OC间的差异 |
3.4.2 肿瘤直径在EAOC和OC间的差异 |
3.4.3 血清CA125在EAOC和OC间的差异 |
3.4.4 FIGO肿瘤分期在EAOC和OC间的差异 |
3.4.5 生产次数在EAOC和OC间的差异 |
3.4.6 初潮年龄在EAOC和OC间的差异 |
3.4.7 肿瘤分化程度在EAOC和OC间的差异 |
3.4.8 绝经状态在EAOC和OC间的差异 |
3.4.9 临床表现在EAOC和OC间的差异 |
4 讨论 |
4.1 Meta分析的临床意义 |
4.2 EAOC患者和OC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差异性 |
4.3 EAOC患者和OC患者临床及预后的无效因素 |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1979例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及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输卵管病变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
1.1.1 输卵管妊娠 |
1.1.2 输卵管炎性疾病 |
1.1.3 输卵管系膜囊肿 |
1.2 卵巢病变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
1.2.1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
1.2.2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 |
1.2.3 卵巢单纯性囊肿 |
1.3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与不孕症的关联性 |
1.3.1 输卵管病变与不孕症 |
1.3.2 卵巢病变与不孕症 |
1.3.3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对生育力的影响 |
1.4 早期发现输卵管卵巢病变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模式 |
1.4.1 经阴道超声 |
1.4.2 CT检查 |
1.4.3 MRI检查 |
1.4.4 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
1.5 输卵管卵巢病变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的变迁 |
1.5.1 输卵管病变 |
1.5.2 卵巢病变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发病状况及发病趋势的调查分析 |
3.1.1 年青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发病比率 |
3.1.2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发病比率 |
3.1.3 未生育女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与卵巢病变状况的调查分析 |
3.1.4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发病趋势 |
3.1.5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年龄分布 |
3.1.6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的婚姻生殖功能状况 |
3.1.7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病理改变状况 |
3.2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临床特征的变化 |
3.2.1 未生育女性和已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临床表现的比较 |
3.2.2 未生育女性和已生育女性卵巢病变临床表现的比较 |
3.2.3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的超声表现分析 |
3.2.4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术前CT/MRI检查情况分析 |
3.3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与月经及生育状况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
3.3.1 未生育与已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月经情况的比较 |
3.3.2 未生育与已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妊娠史的比较 |
3.3.3 未生育与已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流产史的比较 |
3.4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合并其他妇科相关疾病的状况 |
3.4.1 未生育与已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患者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的比较 |
3.4.2 未生育与已生育女性卵巢病变患者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的比较 |
3.5 未生育与已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的盆腹腔手术史 |
3.5.1 未生育与已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患者的盆腹腔手术史 |
3.5.2 未生育与已生育女性卵巢病变患者的盆腹腔手术史 |
3.6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治疗方案选择状况分析 |
3.6.1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状况 |
3.6.2 未生育女性卵巢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状况 |
第4章 讨论 |
4.1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发病特点的调查分析 |
4.1.1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的发病比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
4.1.2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年轻化与良性改变 |
4.1.3 输卵管病变是未生育不孕症女性的主要病损 |
4.2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发病相关因素分析探讨 |
4.2.1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与孕产史 |
4.2.2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与盆腹腔手术史 |
4.2.3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与相关妇科疾病 |
4.3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临床特症的变化 |
4.3.1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发病症状 |
4.3.2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诊断手段呈现多样性 |
4.4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卵巢肿瘤与阴道流血(论文参考文献)
- [1]McCune-Albright综合征诊治进展[J]. 高慧慧,严诗钰,陈丹丹,袁长征,孙莉颖. 中华医学杂志, 2021(46)
- [2]子宫内膜癌筛查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 杨曦,廖秦平.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1(12)
- [3]女性间质瘤误诊的临床分析[J]. 张琳,杨熠,王若琳,马利国. 罕少疾病杂志, 2021(06)
- [4]子宫内膜癌86例临床分析[J]. 李冬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32)
- [5]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腹膜胶质瘤病一例并文献复习[J]. 魏照坤,王莉莉,康玉洁,马小梅,贾应梅,和建伟,郑文霞,黄刚. 磁共振成像, 2021
- [6]Lynch综合征相关升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1例[J]. 佟芳,马莹.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21(05)
- [7]9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分析[D]. 顾颖. 山东大学, 2021(09)
- [8]3.0 T MR多参数成像在卵泡膜纤维瘤与阔韧带平滑肌瘤及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D]. 陈玉兰.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9]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临床及预后的Meta分析[D]. 赵含笑. 山东大学, 2020(09)
- [10]1979例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临床分析[D]. 吴雨兰. 吉林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