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氧化SIS的合成及表征(论文文献综述)
刘潇[1](2021)在《阻尼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文中提出聚丙烯作为通用塑料,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阻尼效果差、降噪减震能力差的缺点,这成为阻碍聚丙烯发展的严峻的问题。聚丙烯的损耗因子只有0.05~0.08,而在日常应用中,材料在损耗因子大于0.1时才能够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本课题基于聚丙烯(PP)与弹性体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阻尼改性PP/SIS及填充改性PP/SIS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相态结构等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不同含量SIS(0%、25%、50%、75%、100%)对聚丙烯共混改性,研究了SIS用量对SIS/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S添加量的增加,SIS/PP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当SIS含量为25%时,损耗因子达到0.12,冲击强度达到62.64 KJ/m2。其次,通过不同型号SIS(S1605、S1611、L609)和不同型号SIS共混比对聚丙烯共混改性,研究了SIS型号、共混比对SIS/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型号为S1605的SIS改性聚丙烯时的损耗因子最大,当添加25质量份S1605时,损耗因子为0.12,力学性能最优,冲击强度达到82.64 KJ/m2;两种SIS加入聚丙烯共混制备得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更优,在S1605与S1611添加比例为1:1时,聚丙烯改性材料的损耗因子最高值为0.13。然后,选用5种不同型号的聚丙烯(EP300H、PPH-T03、6012、Y38、M60)与SIS共混,研究了不同型号聚丙烯对SIS/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选用PPH-T03时,SIS/PP的损耗因子最大;在振动频率为10 Hz时损耗因子为到0.13,阻尼性能最好。最后,选用不同用量、种类、粒径的填料对SIS/PP复合材料共混,探讨了填料对SIS/PP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填料可以同时提高填充共混SIS/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阻尼性能,在添加20质量份填料时,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力学及结晶性能最好;选用碳酸钙填料的复合材料阻尼性能和抗冲击性能最佳;填料粒径越小,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越好,力学性能越强。
武晓妹[2](2021)在《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方法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SIS热塑性弹性体因流动性好、粘结强度高等特点,常用作热熔压敏胶基质,但SIS属于非极性聚合物,与极性物质的相容性、粘附性不好,因此SIS热熔压敏胶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拓宽其应用,需要对SIS热塑性弹性体极性化改性。常用的极性化方法有:聚合过程引入极性单体和后功能化极性改性,前者可选择的极性单体范围窄,实施难度大。环氧化作为一种高效的后功能化方法,极性基团环氧基的引入可以显着提升聚合物极性,还可通过开环、接枝反应引入强极性基团(羟基、磺酸基等)或侧链。以往研究主要关注特定基团或链段引入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关于两嵌段SI含量及极性化程度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的研究欠缺系统性。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采用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原位环氧法,以环己烷及四氢呋喃为混合溶剂,将三种不同SI含量的SIS进行了环氧化,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环氧化程度的环氧化SIS(ESI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经测算,环氧化效率均达到90%以上。在此基础上,通过ZrCl4催化开环的方法,将上述的ESIS分别进行亲核开环反应,制备羟基化SIS(HOSIS),并借助核磁共振波谱仪表征其结构,经计算,开环效率在80%左右,羟基化程度约为55%。最后,利用DSC、接触角测量仪、平板硫化机、材料拉伸试验机等实验仪器系统探究SI含量、极性化程度对极性化SIS热塑性弹性体热性能、表面能、力学性能、T剥离强度等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环氧基团的引入,聚合物刚性增强,分子链段运动受阻,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上升,同时水接触角显着下降,极性增强,开环后极性进一步增强,Tg明显提高,聚合物由弹性体材料转变为脆性材料。极性化程度相近时其接触角及表面能无明显变化。(2)环氧化程度增大,弹性模量上升,但两嵌段含量为53 mol%,弹性模量无明显变化;羟基化程度提高,弹性模量上升,材料易发生脆性断裂。ESIS-815-20的剥离强度最大,达到0.875N/mm,极性基团环氧基的引入既提高了聚合物的内聚强度又增强了与基板PET薄膜的粘附力,同时SI中存在的自由末端亦会提高弹性体与基板的粘附作用。(3)系列极性化产物中,ESIS-815-20(SI=53mol%,EO=20%)的综合性能优良。适当的两嵌段SI含量及环氧极性化程度,对聚合物的综合性能有利,在SIS热熔压敏胶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东方[3](2020)在《基于月桂烯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月桂烯作为一种生物基链状单萜烯,具有和异戊二烯、丁二烯相似的化学结构,通过阴离子聚合将月桂烯引入到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中,可开发功能性的弹性体,进一步提高月桂烯的应用价值;此外,对含月桂烯这种长侧链结构的聚合物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弹性体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在无调节剂的条件下设计合成不同月桂烯含量的苯乙烯-异戊二烯/月桂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IMS)。结果表明:月桂烯的含量由0增加到19.8%,3,4-PM结构由7.5%降低至5.6%,3,4-PI结构约为10%;DSC结果表明:SIMS玻璃化转变温度稳定在-66℃;随月桂烯的增加,SIMS损耗因子会出现先增高后减小的趋势,当月桂烯含量为11.3%时,达到最大值1.15;SIMS拉伸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其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邵氏硬度逐渐降低。对SIMS采用镍系催化加氢得到了 HSIMS。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催化条件下,随月桂烯含量增加,HSIMS的加氢度逐渐降低,但总体加氢度均在96.7%以上;微观结构变化规律与SIMS一致;HSI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增高,且均比未加氢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随月桂烯含量的增加,HSIMS的损耗因子峰值会出现先增高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月桂烯含量为7.6%时,损耗因子峰值达到最大值1.45;随月桂烯含量的增加,HSIMS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邵氏硬度逐渐降低。设计合成了苯乙烯-月桂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BMS)并对其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BMS中1,2-PB结构含量随月桂烯含量的增加先从11.2%降低至9%,之后基本稳定;月桂烯含量从0增加到70%,SB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97.3℃增加到-67.4℃。少量月桂烯的加入使得SBMS的断裂伸长率大幅增加,但随月桂烯的含量进一步增加,SBMS的拉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邵氏硬度亦逐渐降低。采用镍系催化体系对SBMS加氢制备了 HSBMS。研究结果表明:月桂烯含量从9.1%增加至39.3%,HSBMS的总体加氢度在94.5%以上,其中丁二烯加氢度在97%以上,而月桂烯的加氢度从98.3%降至83.4%。加氢后玻璃化转变温度从-66.6℃增加至-36.6℃。随月桂烯含量的增加,HSBMS损耗因子峰值变化不明显,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不明显,邵氏硬度变化不明显。最后,采用茂钛催化体系对SBMS加氢制备了部分氢化产物PHSBMS。结果表明:月桂烯含量从10%增加至52.2%,总加氢度从93.7%降至68%,其中丁二烯加氢度维持在95%左右,月桂烯的加氢度从84.3%降至11.6%。加氢后玻璃化转变温度从-70.5℃增加至-40.2℃。随月桂烯含量的增加,PHBMS损耗因子峰值逐渐增加,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邵氏硬度逐渐降低。
李耀华[4](2020)在《含聚环氧乙烷链段极性支化结构SIS的制备》文中研究指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但因其分子极性小,与一些极性材料的粘附性低,需要进行极性化改性以期拓宽SIS在胶粘剂、表面涂层等领域的应用。在聚合过程中直接引入极性嵌段可简便地合成出极性化SIS,制备PI-g-PS支化聚合物,使SIS具有更低的熔体黏度和优异的加工性能。本文首先以对氯甲基苯乙烯(VBC)为封端剂,采用活性阴离子法合成了聚苯乙烯大分子单体(PS-VB),威廉姆森(williamson)醚化法合成了聚环氧乙烷大分子单体(PEO-VB),对精制后的大单体进行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质谱(MS)表征,并分析了两亲性PEO-VB的乳化性能;然后,将PS-VB与异戊二烯(Ip)进行阴离子共聚合,再以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DE)为官能化改性剂,一锅法制备出末端含星型PEO链段的极性化梳形PI-g-PS-s-PEO,使用FT-IR、GP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转矩流变仪等进行结构与性能分析,并考察了封端反应条件对聚合物中PEO含量(w(PEO)%)的影响;最后,以PEO-VB与歧化松香钠皂(DRS)作为复合乳化剂,用于PS-VB和Ip的乳液共聚合,制备出极性化PI-g-PS-g-PEO及其乳液,考察了引发体系、乳化剂体系对单体转化率和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1H-NMR、DSC对PI-g-PS-g-PEO的结构与热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如下:(1)PS-VB的封端率在95%左右,分子量可设计且分布较窄;两亲性PEO-VB的封端率在92%左右,并具有一定的乳化能力,其浊点在60℃以上,CMC值在2.4mg/mL以下,适用于O/W体系,可作为反应性乳化剂使用。(2)成功制备出以PI为主链,PS为规整侧链,末端含星型PEO的极性化梳形PI-g-PS-s-PEO;PS-VB的分子量对w(PEO)%没有影响,PEGDE的分子量越小,延长封端反应时间,增加改性剂用量均有利于提高w(PEO)%;PI-g-PS-s-PEO具有一定的极性,分子链中PEO链段无结晶;相同条件下,PI-g-PS-s-PEO的熔体黏度明显低于线型SIS,并且支链数目越多,熔体黏度越低。(3)以CHP/TEPA=1:1.25为引发剂,DRS/PEO8-VB=1:1为乳化剂,可得单体转化率在60%以上,综合性能较优的极性化PI-g-PS-g-PEO共聚物乳液;PEO8-VB可减少DRS的用量,又能改善聚合物及其乳液的极性;聚合物中PEO链段存在结晶,表明PEO是单独一相,PI-g-PS-g-PEO呈微相分离结构。
武帅[5](2020)在《两亲性SIS-g-PEG热塑弹性体的设计、合成与体外释药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热熔压敏胶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压敏胶,在室温下呈固态,温度升高后具备熔融流动性,且化学性质稳定,是经皮给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储存药物、控制药物释放和与皮肤紧密贴合的作用。热熔压敏胶的骨架材料为热塑弹性体,热塑弹性体中最常见的是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包括聚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三嵌段共聚物等,以SIS型热塑弹性体为基质制备得到的SIS型热熔压敏胶具有内聚力强、载药量高、粘附性好等特点,但存在吸湿透气性差、对亲水性或低亲脂性药物体外释放率低、容易引起红肿等过敏反应的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因此,本研究对SIS型热塑弹性体进行化学接枝改性,为亲水性药物构建更多的释放通路,改善压敏胶体系的亲水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亲水性和亲脂性模型药物,考察改性前后热塑弹性体薄膜的体外药物释放性能。首先,通过甲酸-过氧化氢原位环氧化法利用SIS型热塑弹性体制备环氧化SIS,再通过开环接枝化法将亲水性聚乙二醇引入到环氧化SIS的环氧基团中制备接枝化SIS。利用氢核磁共振波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分析方法分别对其环氧化程度、相结构和相容性进行测试和表征,通过谱图确定环氧化率、接枝化率、官能团结构和特征峰归属,通过熔点变化确定热塑弹性体中各相之间的相容性,制备得到满足实验条件的热塑弹性体基质。其次,建立适合模型药物芍药苷和齐墩果酸的HPLC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的专属性和系统适用性均良好,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良好。测定两种药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芍药苷亲水性较强,齐墩果酸亲脂性较强。通过考察两种药物在大鼠皮肤匀浆液中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证明药物在人体皮肤中的稳定性较好。最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亲水性药物芍药苷(苷类化合物)和亲脂性药物齐墩果酸(三萜类化合物),研究以SIS、环氧化SIS、接枝化SIS三种不同共聚物为基质制备得到的热塑弹性体的体外药物释放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环氧基团和亲水性聚氧乙烯醚链段的热塑弹性体中,芍药苷24 h的累积释放率由0.13%分别提高到7.45%和4.21%,齐墩果酸24 h的累积释放率由41.83%分别提高到57.25%和61.33%,证明环氧化处理和接枝化处理均可以增加SIS共聚物的极性,从而增强亲水性药物和亲脂性药物的体外药物释放性能。
刘金才[6](2019)在《聚苯乙烯为规整侧链的极性化SIS的设计及合成》文中指出大分子单体是一种末端带有可聚合基团的低聚物,由于其可聚合性的特点已在许多聚合物改性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设计并合成结构可控的极性与非极性大分子单体,并将其与烯烃单体进行负离子聚合,通过一锅法制备改性聚合物对负离子聚合产物的功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负离子聚合分别通过对氯甲基苯乙烯(VBC)封端法和磷腈催化剂法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分子量可控的聚苯乙烯(PS)大分子单体与聚环氧乙烷(PEO)大分子单体,对大分子单体精制后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然后利用PS大分子单体与异戊二烯单体进行负离子聚合制备出聚苯乙烯为规整侧链的支化SIS,使用GPC和1H-NMR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转矩流变仪和拉伸试验机进行性能表征。最后使用PEO大分子单体对支化SIS进行极性化改性得到SIS-PEO,并探究PEO链段的引入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VBC封端法成功合成出了一系列分子量可控的PS大分子单体,发现在极性条件下当封端反应温度为0℃、[VBC/Li]=15时封端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同时使用磷腈催化剂可以成功制备PEO大分子单体。使用PS大分子单体与异戊二烯单体共聚得到了PI为主链PS为规整侧链的支化型SIS,聚合物只观察到了PI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而未出现PS相的Tg,而在相同条件下支化SIS的熔体黏度要明显低于线型SIS,但是其力学性能要低于线型产品。使用PEO大分子单体可以将PEO链段引入到支化SIS分子链中,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本方法可以对结合苯乙烯含量、PEO含量和分子量精确调控,并对产物进行了DSC与水接触角测试,发现在SIS-PEO中PEO链段呈现单独一相,水接触角随着PE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赋予了材料一定的极性。
宋亚忠,郎秀瑞,宗成中,姜波[7](2018)在《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化》文中提出以甲酸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的过氧甲酸为氧化剂、聚乙二醇(PEG-400)为相转移催化剂,对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IS)进行了环氧化,考察了SIS的环氧化反应影响因素,并探讨了环氧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C=C/甲酸/过氧化氢(摩尔比)为1/2/6、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50℃、SIS质量分数为20%时,SIS的环氧化效果最好,环氧度可达到39. 2%;加入相转移催化剂PEG-400可以大幅度提高环氧度,当PEG-400/SIS(质量比)为1. 0时,环氧度可达到59. 5%; SIS的环氧化反应主要发生在聚异戊二烯链节中1,4-结构的双键上,且反应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顺式-1,4-结构、反式-1,4-结构、3,4-结构。
宋亚忠[8](2018)在《SIS的环氧化及开环接枝》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首先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甲酸和过氧化氢原位生成的过氧甲酸实现对SIS的环氧化,并对环氧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探究。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n(c=c)/n(HCOOH)/n(H2O2)=1:2:6,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50℃,体系浓度20%;接着对相转移催化剂PEG200,PEG400,PEG600,PEG1000在环氧化体系中的催化效率进行了探究,得到出结论:在一定质量分数范围内,由于分子量的差异,同等质量分数催化剂,其催化能力的大小顺序为:PEG-200>PEG-400>PEG-600>PEG-1000;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核磁共振(1H NMR)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等手段验证了环氧化反应的进行和相转移催化剂的催化机理。最后作者采用了PEG-2000,PEG-4000,PEG-6000,PEG-11000,PEG-20000做为侧链接枝基团对环氧化后的SIS(即ESIS)分别进行探究实验得到了不同PEG类型做为侧链时,ESIS开环接枝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其中以PEG-2000为侧链时mPEG/mESIS=6;mKOH/mESIS=6;T=205℃;t=4达到最佳反应条件,最大开环接枝率为45.3%。以PEG-4000为侧链时mPEG/mESIS=8;mKOH/mESIS=5;T=220℃;t=4达到最佳反应条件,最大开环接枝率为36.5%。以PEG-6000为侧链时mPEG/mESIS=10;mKOH/mESIS=5;T=230℃;t=4达到最佳反应条件,最大开环接枝率为32.2%。以PEG-11000为侧链时mPEG/mESIS=11;mKOH/mESIS=4;T=240℃;t=4达到最佳反应条件,最大开环接枝率为30.1%。以PEG-20000为侧链时mPEG/mESIS=11;mKOH/mESIS=4;T=250℃;t=4达到最佳反应条件,最大开环接枝率为24.3%。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核磁共振(1H NMR)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等验证了开环接枝过程的反应过程。
张瑞杰[9](2017)在《功能化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设计及应用》文中认为近年来,以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热塑性弹性体为骨架材料的SIS基热熔压敏胶(HMPSAs)具有载药量大、可重复使用、成本低廉、生产过程绿色环保等优点使其在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领域中脱颖而出。TDDS主要由SIS热熔压敏胶、防粘层、药物、促渗透剂和背衬材料等组成,其中SIS热熔压敏胶在为TDDS提供良好的粘附性能的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药物承载能力,是TDDS中最为重要的组分。SIS基热熔压敏胶主要由SIS聚合物、增粘剂和增塑剂组成,由于各组分均为非极性物质,使SIS基热熔压敏胶表现为强烈的疏水性,无法满足大量亲水性药物的经皮给药,限制了其在TDDS领域中的应用。为此本文通过的化学方法分别在SIS分子链端和链中引入功能性极性基团,设计并合成功能化SIS热塑性弹性体,并以其为骨架材料制备功能型SIS基热熔压敏胶,应用于亲水性药物的经皮给药。本文的主要探究内容如下:(1)采用原位环氧、阴离子聚合和graft-onto偶合接枝结合的方法制备结构可控的功能型接枝聚合物SIS-g-PI,利用GPC、1H-NMR表征其分子结构,并以SIS-g-PI为骨架材料制备功能型热熔压敏胶,测试其DSC曲线、粘附性能和亲水性药物释放性能。发现支链PI可以改善骨架材料与增粘树脂相容性,得到同时满足亲水性药物体外释放对极性和粘附性能要求的功能型热熔压敏胶。(2)利用阴离子聚合的方法制备末端带有功能性极性聚乙二醇(PEG)基团的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聚乙二醇(SISG)四嵌段共聚物,通过GPC、1H-NMR、FT-IR和DSC表征其分子结构;以SISG为骨架材料制备热熔压敏胶,测试其接触角、粘附性能和对亲水性药物的释放性能。发现PEG嵌段的引入可以显着改善压敏胶的极性,功能型SISG基热熔压敏胶(H-SISG)具有的良好粘附性能和亲水性药物释放性能。
高盼[10](2016)在《含聚环氧乙烷嵌段极性化SIS的制备》文中指出热塑性弹性体(TPE)是一种介于塑料和橡胶之间的高分子材料,受到各行业的广泛关注。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嵌段共聚物是TPE材料中应用最广泛且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但是由于SIS自身的分子结构特点,导致极性很小,与聚氯乙烯、金属、织物等极性材料的相容性、粘附性低,使其在应用中受到了很多限制,所以,必须要对SIS进行极性化改性。目前所研究的SIS极性化改性工作大部分是利用PI段存在双键的特点,通过环氧化、磺化、接枝改性SIS,改性工艺复杂。本论文通过在SIS链末端上引入PEO嵌段来实现SIS极性化改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低加工温度的新型聚(环氧乙烷-异戊二烯-环氧乙烷)TPE,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环己烷作为溶剂、n-BuLi或自制的双锂作为引发剂、三异丁基铝作为助引发剂,一锅法制备出含PEO嵌段的SIS,并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通过FT-IR和1H-NMR分析,成功地合成出了SISO和OSISO嵌段共聚物;采用1H-NMR和GPC可以准确计算出PEO的含量以及分子量;产物具有分子量可控、分布窄等优点,且实验步骤简便,解决了传统极性化改性工艺复杂的弊端。其次,研究了PEO嵌段的引入对SIS嵌段共聚物的热性能、极性、介电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其作为热熔压敏胶的粘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O是单独一相,嵌段共聚物是微观相分离的;引入PEO嵌段后,嵌段共聚物的水接触角减小也就是极性增大,嵌段共聚物从非极性聚合物变成了中等极性聚合物。最后,采用自制的双锂引发剂合成了PEO-PI-PEO,并进行DSC测试,测试结果显示,PEO-PI-PEO嵌段共聚物是微观相分离的,在室温下具有TPE的特征;随着PI段中1,4-结构含量的增加,PI段的Tg降低,PEO段的Tm升高,且都呈线性关系;流变测试结果显示,在同一剪切速率下,PEO-PI-PEO嵌段共聚物在80~100℃加工温度下的粘度相当于SIS嵌段共聚物在160℃加工温度下的粘度,说明以PEO嵌段代替SIS中的PS嵌段,不但降低了TPE的加工温度,而且由于引入了极性的PEO嵌段从而赋予其新的功能。
二、环氧化SIS的合成及表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氧化SIS的合成及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阻尼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主要实验原料概述 |
1.2.1 聚丙烯 |
1.2.2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 |
1.2.3 填料 |
1.3 高分子材料阻尼机理 |
1.4 高分子材料阻尼改性研究 |
1.5 阻尼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弹性体/聚丙烯阻尼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1.5.2 填料/聚丙烯阻尼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1.6.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6.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SIS含量对阻尼改性SIS/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2.2 实验配方设计 |
2.2.3 样品制备 |
2.2.4 性能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SIS的含量对SIS/PP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 |
2.3.2 SIS的含量对SIS/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2.3.3 SIS的含量对SIS/PP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
2.3.4 SIS的含量对SIS/PP复合材料相态结构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IS型号及配比对阻尼改性SIS/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材料及设备 |
3.2.2 实验配方设计 |
3.2.3 样品制备 |
3.2.4 性能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不同型号SIS对SIS/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3.3.2 SIS的配比对SIS/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聚丙烯型号对阻尼改性SIS/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材料及设备 |
4.2.2 样品配方 |
4.2.3 样品制备 |
4.2.4 性能测试 |
4.3 聚丙烯型号对SIS/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4.3.1 聚丙烯型号对SIS/PP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 |
4.3.2 聚丙烯型号对SIS/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3 聚丙烯型号对SIS/PP复合材料热学性能的影响 |
4.3.4 聚丙烯型号对SIS/PP复合材料相态结构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填料对阻尼改性SIS/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5.2.2 样品配方 |
5.2.3 复合材料的制备 |
5.2.4 性能测试 |
5.3 填料对改性SIS/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5.3.1 填料含量对阻尼改性SIS/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5.3.2 填料维度对改性SIS/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5.3.3 填料粒径对改性SIS/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方法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热塑性弹性体 |
1.2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方法 |
1.2.1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聚合极性化方法 |
1.2.2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后改性极性化方法 |
1.3 极性化SIS弹性体的应用研究 |
1.4 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
2 实验部分 |
2.1 原料和试剂 |
2.2 实验步骤 |
2.2.1 环氧化SIS(ESIS)合成 |
2.2.2 羟基化SIS(HOSIS)合成 |
2.3 测试与表征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SIS结构研究 |
3.2 环氧化SIS(ESIS)合成研究 |
3.3 羟基化SIS(HOSIS)合成研究 |
3.4 极性化弹性体(ESIS/HOSIS)性能研究 |
3.4.1 极性化SIS弹性体热性能研究 |
3.4.2 极性化SIS弹性体表面性能研究 |
3.4.3 极性化SIS弹性体力学性能研究 |
3.4.4 极性化SIS弹性体T-剥离强度研究 |
3.4.5 极性化SIS弹性体综合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基于月桂烯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负离子聚合 |
1.1.1 负离子聚合及其进展 |
1.1.2 二烯烃衍生物阴离子聚合进展 |
1.2 SBS、SEBS热塑性弹性体概述 |
1.2.1 SBS热塑性弹性体简介及研究进展 |
1.2.2 SEBS热塑性弹性体简介及研究进展 |
1.3 SIS、SEPS热塑性弹性体概述 |
1.3.1 SIS热塑性弹性体简介及研究进展 |
1.3.2 SEPS热塑性弹性体简介及研究进展 |
1.4 月桂烯的聚合及应用 |
1.4.1 月桂烯的来源与性质 |
1.4.2 基于月桂烯的弹性体研究进展 |
1.5 课题的立论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原料试剂 |
2.1.1 原料的参数及规格 |
2.1.2 试剂的纯化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装置预处理 |
2.2.2 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 |
2.2.3 热塑性弹性体的催化加氢 |
2.3 聚合物表征 |
2.3.1 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 |
2.3.2 微观结构表征 |
2.3.3 DSC热性能分析 |
2.3.4 熔融指数 |
2.4 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测试 |
2.4.1 标准样的制备 |
2.4.2 动态力学测试 |
2.4.3 力学性能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苯乙烯-月桂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MS)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 |
3.1.1 SIMS的合成与表征 |
3.1.2 SI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
3.1.3 动态力学性能 |
3.1.4 力学性能 |
3.1.5 小结 |
3.2 氢化苯乙烯-月桂烯/异戊二烯-苯乙烯(HSIMS)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3.2.1 HSIMS的合成与表征 |
3.2.2 HSISM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
3.2.3 动态力学性能 |
3.2.4 力学性能 |
3.2.5 小结 |
3.3 苯乙烯-月桂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BMS)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 |
3.3.1 SBMS的合成与表征 |
3.3.2 SB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
3.3.3 动态力学性能 |
3.3.4 力学性能 |
3.3.5 小结 |
3.4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月桂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HSBMS)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 |
3.4.1 HSBMS合成与表征 |
3.4.2 HSB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
3.4.3 动态力学性能 |
3.4.4 力学性能 |
3.4.5 小结 |
3.5 部分氢苯乙烯-丁二烯/月桂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PHSBMS)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 |
3.5.1 PHSBMS的合成与表征 |
3.5.2 PHSB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
3.5.3 动态力学性能 |
3.5.4 力学性能 |
3.5.5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4)含聚环氧乙烷链段极性支化结构SIS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SIS热塑性弹性体 |
1.1.1 SIS的性能与应用 |
1.1.2 SIS的极性化改性 |
1.2 接枝聚合物 |
1.2.1 接枝聚合物的性质 |
1.2.2 接枝聚合物的合成 |
1.3 活性阴离子聚合 |
1.3.1 基于LAP法合成端基官能化聚合物 |
1.3.2 大分子单体在阴离子聚合中的应用 |
1.4 乳液聚合 |
1.4.1 反应性乳化剂 |
1.4.2 反应性乳化剂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
1.5 课题提出及研究内容 |
2 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及表征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药品及精制 |
2.2.2 实验方法 |
2.2.3 测试与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PS-VB的分子设计及结构表征 |
2.3.2 PEO-VB的结构表征及乳化性能测试 |
2.4 本章小结 |
3 活性阴离子法制备PI-g-PS-s-PEO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药品及精制 |
3.2.2 PI-g-PS-s-PEO的合成 |
3.2.3 测试与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PI-g-PS-s-PEO的合成条件分析 |
3.3.2 PI-g-PS-s-PEO的结构表征 |
3.3.3 聚合条件对w(PEO)%的影响 |
3.3.4 PI-g-PS-s-PEO的性能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乳液聚合制备PI-g-PS-g-PEO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药品及精制 |
4.2.2 实验方法 |
4.2.3 测试与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乳液合成条件分析 |
4.3.2 引发体系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
4.3.3 乳化剂体系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
4.3.4 乳液聚合物结构与热性能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两亲性SIS-g-PEG热塑弹性体的设计、合成与体外释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经皮给药系统概述 |
1.1.1 经皮给药系统的机理 |
1.1.2 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 |
1.1.3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
1.2 经皮给药用压敏胶基质 |
1.2.1 压敏胶的基本要素 |
1.2.2 压敏胶的分类 |
1.2.3 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
1.3 SIS型热熔压敏胶 |
1.3.1 SIS型压敏胶的组成 |
1.3.2 SIS型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
1.4 接枝共聚物 |
1.4.1 概述 |
1.4.2 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
1.4.3 接枝共聚物的特性 |
1.5 课题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 |
1.5.1 立体依据 |
1.5.2 课题方案 |
1.5.3 研究内容 |
2 ESIS和 SIS-g-PEG的合成与表征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药品与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原料预处理 |
2.3.2 ESIS的制备 |
2.3.3 SIS-g-PEG的制备及提纯 |
2.4 测试与表征 |
2.4.1 ~1H-NMR波谱分析 |
2.4.2 FT-IR光谱分析 |
2.4.3 DSC分析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5.1 SIS环氧化反应机理及环氧度的表征 |
2.5.2 接枝化反应机理 |
2.5.3 ~1H-NMR结果分析 |
2.5.4 FT-IR结果分析 |
2.5.5 DSC结果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芍药苷和齐墩果酸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仪器 |
3.2.1 药品与试剂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动物 |
3.3 实验方法 |
3.3.1 溶液的配制 |
3.3.2 离体皮肤的制备 |
3.3.3 HPLC分析方法 |
3.3.4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测定 |
3.3.5 药物在皮肤匀浆液中的稳定性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1 液相方法的建立 |
3.4.2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
3.4.3 药物溶液在皮肤匀浆液中的稳定性 |
3.5 本章小结 |
4 SIS-g-PEG热塑弹性体的体外释药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仪器 |
4.2.1 药品与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热塑弹性体薄膜制备 |
4.3.2 HPLC分析方法 |
4.3.3 体外药物释放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主要英文缩写词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聚苯乙烯为规整侧链的极性化SIS的设计及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SIS热塑性弹性体 |
1.1.1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与应用 |
1.1.2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方法 |
1.1.3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接枝改性 |
1.2 大分子单体的研究进展 |
1.2.1 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 |
1.2.2 大分子单体在聚合中的应用研究 |
1.3 活性离子聚合 |
1.3.1 活性离子聚合概述 |
1.3.2 活性负离子聚合 |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2 基于苯乙烯基为端基的PS与 PEO大分子单体的制备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药品 |
2.2.2 PS大分子单体的合成 |
2.2.3 PEO大分子单体的合成 |
2.2.4 分析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PS大分子单体的封端效率研究 |
2.3.2 PEO大分子单体的结构表征 |
2.4 本章小结 |
3 大分子单体法制备支化SIS的合成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基于PS大分子单体为侧链的支化SIS的合成 |
3.2.3 分析测试 |
3.3 结果讨论 |
3.3.1 支化SIS的结构表征 |
3.3.2 支化SIS的 DSC分析 |
3.3.3 支化SIS的流变性能分析 |
3.3.4 支化SIS的力学性能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PEO大分子单体改性的支化SIS的合成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 |
4.2.2 含PEO大分子单体的PS的合成 |
4.2.3 含PEO大分子单体的支化SIS的合成 |
4.2.4 分析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含PEO大分子单体链段的PS的表征与分析 |
4.3.2 PEO大分子单体改性的支化SIS的结构表征 |
4.3.3 PEO大分子单体改性的支化SIS的 DSC分析 |
4.3.4 PEO大分子单体改性的支化SIS的接触角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7)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原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分析与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SIS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
2.1.1 反应物用量 |
2.1.2 反应温度 |
2.1.3 反应时间 |
2.1.4 SIS含量 |
2.1.5 相转移催化剂 |
2.2 ESIS的表征 |
2.2.1 GPC分析 |
2.2.2 FTIR分析 |
2.2.31H-NMR分析 |
3 结论 |
(8)SIS的环氧化及开环接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TPS)简介 |
1.3 TPS的发展状况及展望 |
1.4 SIS的特性 |
1.5 SIS的合成及应用 |
1.6 SIS的化学改性 |
1.7 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 |
1.8 开环接枝 |
1.8.1 环氧基的概念及反应 |
1.8.2 开环接枝的研究过程 |
1.9 研究目的及所做工作 |
2 环氧化SIS的制备与表征 |
2.1 实验部分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原料含量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
2.2.2 反应温度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
2.2.3 反应时间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
2.2.4 反应浓度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
2.3 ESIS的分析与表征 |
2.3.1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 |
2.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2.3.3 核磁共振(1HNMR)分析 |
2.4 小结 |
3 PEG催化SIS环氧化过程的探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3.1.2 试样制备 |
3.1.3 结果与讨论 |
3.2 ESIS的表征与分析 |
3.2.1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 |
3.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3.2.3 核磁共振(1HNMR)分析 |
3.3 小结 |
4 ESIS开环接枝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4.1.2 实验内容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PEG质量分数对SIS开环接枝反应的影响 |
4.2.2 催化剂KOH的用量对ESIS开环接枝的影响 |
4.2.3 反应温度对开环接枝的影响 |
4.2.4 反应时间对开环接枝反应体系的影响 |
4.3 SIS-g-PEG的分析与表征 |
4.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4.3.2 核磁共振(1HNMR)分析 |
4.3.3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 |
4.4 小结 |
5.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功能化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综述 |
1.1 经皮给药系统 |
1.1.1 经皮给药系统的概述 |
1.1.2 经皮给药药物释放机理 |
1.1.3 经皮给药系统的基本类型 |
1.1.4 聚合物骨架型经皮给药系统的组成 |
1.2 经皮给药用压敏胶基质 |
1.2.1 概述 |
1.2.2 压敏胶的分类 |
1.2.3 经皮给药用压敏胶基质的组成 |
1.3 SIS基热熔压敏胶 |
1.3.1 SIS热塑性弹性体 |
1.3.2 SIS基热熔压敏胶的组成 |
1.3.3 SIS基热熔压敏胶的改性方法 |
1.4 课题立项依据及方案 |
1.4.1 立项依据 |
1.4.2 课题方案 |
1.4.3 研究内容 |
2 功能型接枝聚合物SIS-g-PI的合成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及处理 |
2.1.2 实验仪器 |
2.1.3 接枝聚合物SIS-g-PI的合成 |
2.2 测试与表征 |
2.2.1 氢核磁共振波谱(1H-NMR)表征 |
2.2.2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 |
2.3 SIS环氧化结果与讨论 |
2.3.1 SIS的环氧化机理 |
2.3.2 ESIS的环氧度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
2.4 聚异戊二烯(PI)支链的合成结果与讨论 |
2.4.1 聚异戊二烯(PI)支链的GPC结果与讨论 |
2.4.2 聚异戊二烯(PI)支链的 1H-NMR结果与讨论 |
2.5 功能型接枝聚合物SIS-g-PI的合成结果与讨论 |
2.5.1 氢核磁共振波谱(1H-NMR)测试结果 |
2.5.2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结果 |
2.6 本章小结 |
3 功能型接枝聚合物SIS-g-PI在外用贴剂中的应用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原料及处理 |
3.1.2 实验仪器 |
3.1.3 SIS-g-PI基压敏胶的制备 |
3.2 测试与表征 |
3.2.1 DSC测试 |
3.2.2 180°抗剥离性能测试 |
3.2.3 剪切持粘力测试 |
3.2.4 药释放性能测试 |
3.2.5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相容性分析 |
3.3.2 SIS-g-PI分子结构对压敏胶粘附性能的影响 |
3.3.3 药释放性能 |
3.4 本章小结 |
4 SIS-b-PEG基热熔压敏胶在外用贴剂中的应用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原料及处理 |
4.1.2 实验仪器 |
4.1.3 实验方法 |
4.2 测试与表征 |
4.2.1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 |
4.2.2 氢核磁共振波谱(1H-NMR)表征 |
4.2.3 DSC测试 |
4.2.4 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测试 |
4.2.5 接触角测试 |
4.2.6 180°抗剥离性能测试 |
4.2.7 剪切持粘力测试 |
4.2.8 药释放性能测试 |
4.2.9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功能型SISG(SIS-b-PEG)共聚物的表征 |
4.3.2 功能型SISG热熔压敏胶的粘附性能 |
4.3.3 功能型SISG热熔压敏胶的极性 |
4.3.4 亲水性药物在功能型SISG热熔压敏胶中的体外释放性能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10)含聚环氧乙烷嵌段极性化SIS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热塑性弹性体 |
1.1.1 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和性能 |
1.1.2 热塑性弹性体的分类 |
1.2 SIS热塑性弹性体 |
1.2.1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 |
1.2.2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应用 |
1.2.3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改性 |
1.3 ABA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
1.3.1 三步加料法 |
1.3.2 偶联法 |
1.3.3 双官能团引发剂法 |
1.4 含聚环氧乙烷嵌段的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
1.4.1 聚环氧乙烷 |
1.4.2 环氧乙烷的阴离子聚合机理 |
1.4.3 含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
1.5 课题的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 |
1.5.1 立项依据 |
1.5.2 课题方案 |
1.5.3 研究内容 |
2 含PEO嵌段SIS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及精制 |
2.2.2 实验方法 |
2.2.3 分析测试方法 |
2.3 含PEO嵌段SIS的合成 |
2.4 含PEO嵌段SIS的结构表征 |
2.4.1 FT-IR表征 |
2.4.2 GPC表征 |
2.4.3 ~1H-NMR表征 |
2.5 本章小结 |
3 含PEO嵌段SIS的性能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实验方法 |
3.3 测试与表征 |
3.3.1 DSC测试 |
3.3.2 接触角测试 |
3.3.3 介电常数测试 |
3.3.4 力学性能测试 |
3.3.5 粘附性能测试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热性能分析 |
3.4.2 水接触角分析 |
3.4.3 介电性能分析 |
3.4.4 力学性能分析 |
3.4.5 热熔压敏胶性能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PEO-PI-PEO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方法 |
4.2.2 测试与表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结构表征 |
4.3.2 热性能分析 |
4.3.3 流变性能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环氧化SIS的合成及表征(论文参考文献)
- [1]阻尼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D]. 刘潇.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2]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方法及其性能研究[D]. 武晓妹.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月桂烯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D]. 王东方.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4]含聚环氧乙烷链段极性支化结构SIS的制备[D]. 李耀华.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5]两亲性SIS-g-PEG热塑弹性体的设计、合成与体外释药性研究[D]. 武帅.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6]聚苯乙烯为规整侧链的极性化SIS的设计及合成[D]. 刘金才.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7]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化[J]. 宋亚忠,郎秀瑞,宗成中,姜波. 合成橡胶工业, 2018(06)
- [8]SIS的环氧化及开环接枝[D]. 宋亚忠. 青岛科技大学, 2018(10)
- [9]功能化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设计及应用[D]. 张瑞杰. 大连理工大学, 2017(06)
- [10]含聚环氧乙烷嵌段极性化SIS的制备[D]. 高盼.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