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要多管齐下

扩大内需要多管齐下

一、扩大内需应多管齐下(论文文献综述)

连平[1](2021)在《促进消费发展的思路需要拓宽》文中研究表明拓宽促进消费增长的思路,多管齐下,针对性施策,综合性举措,有效促进消费加快步伐发展。在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已经较高,未来增长空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作为战略基点的内需就应承担起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持续推动GDP增长、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十四五"期间,应多管齐下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使居民消费的增长快于产出和其他需求的增长,提高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

方福前,李洁,古元峰[2](2021)在《中国债务周期演进及高杠杆形成原因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债务周期呈现明显逆经济周期性,经济下行与债务率攀升持续并存。基于BP滤波和HP滤波对1998~2019年中国债务周期进行识别,并结合各部门杠杆率指标对中国债务周期及宏观杠杆率演变呈现上述特征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为了对冲国际金融危机和阻止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出台的刺激性政策,为债务率持续攀升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一部分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过度扩张和过多承担逆周期调节责任,虽然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维持社会稳定,但也带来了债务率持续攀升的负面效应;金融机构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为债务率持续攀升提供了各种金融工具和途径;再加上预算软约束、政府对国有企业隐性担保、房地产市场长期发展带来房价及地价的持续攀升为信贷行为提供了充足的抵押物;在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充足抵押物的催化下,多方因素造就了中国债务周期的逆经济周期性及中国宏观杠杆率持续攀升的现象。面对当前经济与债务周期双下行的走势,我国化解债务风险应坚持多方兼顾、多管齐下和相机抉择三原则。

张利源[3](2020)在《青岛市城镇化质量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党和政府在城镇建设上不只注重发展规模,更注重建设质量与可持续性,开辟了新型城镇化模式。青岛市是国家重点发展“中国——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践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核心区域,研究新形势下青岛市坚持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成果,聚焦青岛市城镇化质量的发展,既可以明确青岛市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我国城镇化质量未来的发展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及意义,本文以青岛市城市化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定量评价青岛市城镇化质量为目标,运用基于TOPSIS方法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并结合青岛市城市化质量建设案例,对青岛市城市化质量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通过分析研究,本文在两个方面取得了研究成果:一是运用多个理论与方法,针对青岛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城镇化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城镇化质量评价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学者的指标体系,总结出了一级指标体系。其次,针对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原住建部的相关文件等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的具体建设要求,对一级指标针对城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诠释与分析,对二级、三级指标进行了确定。最终,从青岛市城镇发展的具体情况列出了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完成了评价体系的构建。二是基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完成了评价模型的确定。利用熵值法这一客观赋权法计算了各评价指标权重,为了有效计算各对比城镇与青岛市城镇化质量发展的相对优劣程度,利用基于TOPSIS方法改良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城镇化质量的得分进行了测算,最终确定了青岛市城镇化质量评价的总体情况。最后,文章通过计算数据将青岛市与先进城镇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科教文卫事业等八项建议。论文结果研究表明了青岛市城市化质量发展的具体情况,为青岛市建设智慧城市、发展城市智脑从数据角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为其他类似城市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发展思路。

庞瑞[4](2020)在《河源长诚客家黄酒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世纪以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改善以及保健意识的增强,再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黄酒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产销量不断增加、消费区域逐步扩大、销售收入和利润显着上升。河源长诚客家黄酒有限公司作为黄酒行业的一员迎来了极佳的发展机会。河源长诚客家黄酒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初具规模的黄酒生产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形势和细致入微的内部经营状况,面对日益激烈市场竞争和不断壮大的企业规模,如何适应环境变化、挖掘发展机遇、克服自身缺陷、推进企业发展,已成为公司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河源长诚客家黄酒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为出发点,以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以及黄酒行业的具体现状,分析公司目前存在的外部威胁与外部机会、内部优势与内部不足,同时运用PEST模型、VRIN模型以及SWOT模型等多种模型分析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方向,并制定了详细的发展战略实施措施。本文研究总体认为:随着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未来黄酒市场的发展潜力无限。河源长诚客家黄酒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区域性的黄酒生产企业,只有制订和实施的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才能巩固公司在河源地区的优势地位,才能提高公司在广东地区黄酒消费市场中的占有份额,才能改变公司在非传统黄酒消费市场中相对落后的地位,才能实现打造一流黄酒生产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杨俊霞[5](2018)在《河北省环境规制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稳步推进为河北省经济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危机。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环境规制成为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河北省1985-2016年的数据为例,基于经济学相关理论探讨环境规制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创新点与不足;文献综述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梳理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环境质量的影响,环境规制对经济与环境关系的影响以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文献并对现有文献作出评述。第二章为理论分析框架,对协调发展、环境规制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引用波特假说、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作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和环境规制的理论依据。第三、四、五章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第三章阐述了河北省经济、环境发展及环境规制现状,分析了河北省环境规制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第四章的实证分析包括两部分:一是建立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通过构建两系统协调度模型测算出经济-环境协调度;二是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指标进行量化,建立回归模型研究环境规制对经济-环境协调度的影响。第五章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经济-环境协调度水平较低但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和自愿型环境规制均对经济-环境协调度产生正向影响,说明环境规制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工业结构、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公众参与程度和公民受教育水平也对经济-环境的协调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强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配合,强化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主导作用,突出自愿型环境规制的主体作用,多管齐下推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朱怡妍[6](2017)在《政府与市场关系视阈下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伴随着经济增长奇迹的礼赞,产能过剩问题如影随形。目前,产能过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影响变得更为突出,产能过剩的特征也越来越复杂,持续时间久,涉及众多行业,兼有绝对性过剩和相对性过剩的特点,在数量上还出现了国企产能过剩更为严重的状况。面对严重的产能过剩,政府不断地在寻求解决之道,然而结果收效甚微,政策预想和现实结果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鉴此,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我们也亟需思考政府在产能过剩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了揭示这两个问题,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视角下深入研究产能过剩的成因和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自然是题中之义。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运动周期,经济周期波动从而造成供需失衡的现象不足为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致供需矛盾,使原本出口的商品,一时找不到销路和市场而滞销国内,形成了国内相对过剩的产能,但这并不是我国产能过剩的唯一原因。因为实际上,当我们在探讨产能过剩的成因时,最终我们都是在回答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行为,但对于我国来说,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国企业的决策并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在政府干预下所进行的,其决策总是内在隐含着政府意愿的合作行为,因此,我国的产能过剩是市场因素、政府因素及其畸形互惠的政企关系因素三者叠加造成的。面对产能过剩问题,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治理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治理效果不佳。这源于政府治理产能过剩的指导性政策,往往变成了直接干预投资和企业活动的行政指令;地方政府阳奉阴违,不执行或者选择性执行产能过剩的治理政策,以及政府的治理政策本身所存在的公共服务信息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从本质上来看,这表明了政府在产能过剩治理中要么做的太多,要么做的太少。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产能过剩成因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都已表明,要化解产能过剩必须要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一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以他山之石,攻己身之玉。但落实到根本,治理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重新界定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以前政府越位的,就应退出,让市场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激发企业在化解产能过剩的主体性作用,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治理产能过剩中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应逐渐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公共领域中,补位以前的不足,即完善公共信息的供给、增强创新体系的制度建设、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和进行过剩产能的国际转移工作,从而促进我国产能过剩的化解。

李小梅[7](2017)在《中国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能过剩就一直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进入21世纪,我国的产能过剩已从消费品领域蔓延到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领域,甚至部分新兴产业领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问题的存在,既制约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又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此,我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治理产能过剩问题的政策措施,但是,产能过剩仍旧没有得到根治,并且呈现出一种“旧疾未愈,新病又至”的循环往复状态。当前,我国进入“新常态”阶段,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增速减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绝对性、总量性的产能过剩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在此背景下,2015年,党和国家审时度势,将“去产能”放在我国供给侧改革“三降一去一补”任务的首要位置,推动全面治理产能过剩局面的形成。所以,现阶段深入探究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根源、制定行之有效的化解产能过剩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沿着“文献梳理—理论与概念介绍—现状与成因分析—行业分析—经验总结分析—对策建议分析”的研究思路,探讨了我国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的可行之路。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相关梳理,总结国内外治理产能过剩的经验以及对我国去产能过剩的启示;其次,在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产能过剩的现状和成因并运用行业分析法对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现状、成因以进行了相关论述,对现阶段煤炭行业的去产能措施进行相关评述;再次,运用经验借鉴和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细致论述了美国、日本、德国治理产能过剩的实践,为我国治理现阶段的产能过剩提供相关启示和借鉴;最后,结合国际背景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的对策,实现既能消除去产能带来的失业、通缩、金融不良等风险,又能抓住行业并购、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的投资机会。本文的结论主要有:(1)适度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不会造成经济波动;但是,严重的产能过剩会导致市场机制扭曲,造成经济波动。(2)不科学的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使得土地市场、资本市场严重扭曲,进而影响企业的进出市场的门槛和企业的投资决策,诱发了产能过剩尤其是长期性的产能过剩。(3)创新不足在产能过剩形成过程中有一定的助推作用,阻碍着产能过剩的化解,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去产能的重要推动力。(4)治理产能过剩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政府考核评价体系;也要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科技创新发展新型工业模式、新的消费业态逐渐完成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替代;同时,充分发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于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的作用。

黄聪英[8](2014)在《论实体经济》文中提出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世界经济平稳发展的保证。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世界各国曾经十分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积累了发展实体经济的宝贵经验。然而,20世纪末尤其是21世纪以来,欧美不少发达国家逐渐忽视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不断萎缩,虚拟经济日益膨胀,最终引发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并对世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洗礼之后,世界各国重新深刻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纷纷制定了回归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苗头初显,引起了中国政府、学术界和实业界的极大关注。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重振实体经济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梳理了实体经济的理论基础,界定了实体经济的范畴,总结了发达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与教训,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国、中国、德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以及这些国家回归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和复苏成效,探讨了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研究了中国省域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产业和实体经济企业的发展状况,最后系统论述了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

梁达[9](2014)在《大力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文中提出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进入了转型升级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与消费升级,民生基础设施投资等将为未来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应多管齐下,大力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由原先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变为重创新、调结构、扩内需的内生增长方式,经济增长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从多种因素分析预测,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与消费升级、民生基础设施投资等将为未来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黄海[10](2009)在《多管齐下促消费 打组合拳扩内需》文中研究说明今年以来,为了完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着力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保持居民收入合理增长,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完善消费政策,大力培育消费热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

二、扩大内需应多管齐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扩大内需应多管齐下(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债务周期演进及高杠杆形成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文献回顾
三、中国债务周期测度及演变路径分析
    (一)债务周期测度方法选择
    (二)变量选择、数据来源及处理
    (三)中国债务周期走势分析
四、中国债务周期逆经济周期性以及中国高杠杆形成原因探析
五、本文结论及对化解债务风险的几点思考

(3)青岛市城镇化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目的
    1.3 论文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1.4.2 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论文研究内容
        1.5.2 论文创新点
    1.6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论文研究方法
        1.6.2 论文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城镇化质量概述
        2.1.1 城镇化质量的内涵
        2.1.2 城镇化质量与相关概念的对比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极化—涓滴效应
    2.4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理论
    2.5 城镇化质量评价
        2.5.1 城镇化质量评价的特点
        2.5.2 城镇化质量评价的程序
        2.5.3 城镇化质量的评价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
    3.1 青岛市经济发展情况
    3.2 青岛市社会发展概况
    3.3 青岛市城镇建设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青岛市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青岛市城镇化质量建设发展目标
    4.2 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城市选取与指标构建
        4.2.1 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城市选取
        4.2.2 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构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青岛市城镇化质量评价
    5.1 青岛市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
        5.1.1 青岛市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权重的确定
        5.1.2 青岛市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评价值的确定
    5.2 数据来源与数据标准化处理
    5.3 质量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5.4 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值的计算
    5.5 城镇化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5.5.1 青岛——深圳城镇发展质量对比分析
        5.5.2 城镇化质量评价总体评价值情况
        5.5.3 青岛市城镇化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发展对策与建议
    6.1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6.2 激活传统城区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城区土地用途更新
    6.3 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6.4 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农业经济活力
    6.5 重视科教文卫事业,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6.6 吸纳高素质人口,制订良好的人才引进政策
    6.7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6.8 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改善政府管理措施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
致谢

(4)河源长诚客家黄酒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理论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酿酒企业战略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归纳总结法
第二章 河源长诚客家黄酒有限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状况的分析
        2.1.1 政治法律环境要素分析
        2.1.2 经济环境要素分析
        2.1.3 社会责任与文化因素分析
        2.1.4 技术环境要素分析
    2.2 行业环境分析
        2.2.1 五力模型分析
        2.2.2 产品市场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源长诚客家黄酒有限公司的内部条件分析
    3.1 客家黄酒与河源长诚客家黄酒有限公司概况
    3.2 企业经营资源分析
        3.2.1 公司资源基础
        3.2.2 VRIN模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河源长诚客家黄酒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4.1 公司的SWOT分析
        4.1.1 公司发展的优势
        4.1.2 公司发展的劣势
        4.1.3 公司发展的机会
        4.1.4 公司发展的威胁
    4.2 SWOT矩阵分析
第五章 河源长诚客家黄酒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制订
    5.1 公司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5.1.1 公司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5.1.2 公司发展战略基本原则
    5.2 公司发展战略目标
        5.2.1 战略定位
        5.2.2 发展战略目标
    5.3 战略实施的具体策略
        5.3.1 扩大产能,拓展市场
        5.3.2 改善客家黄酒品质,加强客家黄酒品牌塑造
        5.3.3 多管齐下促进企业价值的有效提升
    5.4 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5.4.1 原料的保障措施
        5.4.2 管理的保障措施
        5.4.3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第六章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本文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5)河北省环境规制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环境规制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1.2.2 环境规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1.2.3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
        1.2.4 环境规制对经济与环境关系的影响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分析框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协调发展
        2.1.2 环境规制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波特假说”
        2.2.3 外部性理论
        2.2.4 公共物品理论
    2.3 环境规制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机理
第3章 河北省经济、环境发展及环境规制现状
    3.1 河北省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
        3.1.1 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特点
        3.1.2 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1.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1.4 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3.2 环境规制在河北省的实施
        3.2.1 河北省实施环境规制的必要性
        3.2.2 河北省环境规制的政策演进
    3.3 环境规制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
        3.3.1 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3.3.2 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
        3.3.3 推动了环保领域的技术创新
第4章 环境规制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经济与环境协调评价模型的构建
        4.1.1 评价指标体系
        4.1.2 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
        4.1.3 评价方法
        4.1.4 实证结果分析
    4.2 环境规制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分析
        4.2.1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4.2.2 模型的建立
        4.2.3 实证结果分析
    4.3 实证结果的理论验证
        4.3.1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验证
        4.3.2 对“波特假说”的验证
        4.3.3 对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的验证
        4.3.4 环境规制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影响机理的验证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河北省经济-环境协调度有待提高
        5.1.2 环境规制有利于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5.2 对策建议
        5.2.1 强化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基础作用
        5.2.2 发挥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主导作用
        5.2.3 突出自愿型环境规制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6)政府与市场关系视阈下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政府与市场
        二、产能过剩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筒略评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及其成因
    第一节 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
        一、多行业产能过剩
        二、持续性产能过剩
        三、产能的绝对过剩和相对过剩并存
        四、国营企业比民营企业的产能过剩更严重
    第二节 我国产能过剩的成因
        一、我国产能过剩形成中的市场因素
        二、我国产能过剩形成中的政府因素
        三、我国产能过剩形成中的政企关系因素
第三章 我国产能过剩的治理现状及其问题
    第一节 我国产能过剩的治理状况
        一、我国产能过剩治理的政策演变
        二、我国产能过剩的治理思路及手段
        三、我国产能过剩的治理效果
    第二节 我国产能过剩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产能过剩治理中的政府缺位:公共信息品的供给缺失
        二、产能过剩治理中的政府间博弈:产能过剩治理政策执行阻滞
        三、产能过剩治理中的政府越位:引导性政策演变成了行政指令
        四、我国产能过剩治理不佳源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错位
第四章 美国和日本的产能过剩治理
    第一节 美国产能过剩治理及其经验
        一、美国产能过剩及其应对措施
        二、美国产能过剩治理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第二节 日本产能过剩治理及其经验
        一、日本产能过剩及其应对措施
        二、日本产能过剩治理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第三节 美国和日本产能过剩治理的启示
第五章 我国产能过剩治理的对策思考
    第一节 政府退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一、发挥市场在化解产能过剩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发挥行业协会在化解产能过剩中的促进作用
        三、激发企业在化解产能过剩中的主体作用
    第二节 政府补位,优化政府职能
        一、完善公共信息供给,注重人员安置工作
        二、优化制度环境,促进国家创新体系
        三、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化解相对性产能过剩
        四、多管齐下治理绝对性产能过剩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图表目录

(7)中国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
2. 中国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的基本理论
    2.1 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的基本概念
        2.1.1 产能的概念
        2.1.2 产能过剩的概念
        2.1.3 化解产能过剩的涵义
    2.2 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的理论基础
        2.2.1 技术创新理论
        2.2.2 竞争优势理论
        2.2.3 产权理论
        2.2.4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3. 中国产能过剩的现状及成因
    3.1 中国去产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1.1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产能过剩互相强化
        3.1.2 “去产能”——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
    3.2 中国产能过剩的现状
        3.2.1 产能过剩波及范围广
        3.2.2 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利用率低
        3.2.3 结构性产能过剩和体制性产能过剩并存
        3.2.4 产能过剩与多重障碍并存,治理难度大
    3.3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
        3.3.1 市场机制不健全
        3.3.2 体制弊端
        3.3.3 科技创新不足
        3.3.4 国际经济环境因素
4 中国产能过剩的行业分析——以煤炭行业为例
    4.1 中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行业现状
        4.1.1 煤炭行业产能利用率情况
        4.1.2 煤炭行业的亏损面
    4.2 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成因
        4.2.1 煤炭行业存在过度投资
        4.2.2 煤炭行业集中度低
        4.2.3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4.2.4 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4.3 煤炭行业去产能的对策措施及成效
        4.3.1 煤炭行业去产能的措施
        4.3.2 煤炭行业去产能的成效
        4.3.3 煤炭行业去产能的经验总结
5. 美、日、德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和启示
    5.1 美、日、德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
        5.1.1 美国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
        5.1.2 日本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
        5.1.3 德国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
    5.2 美、日、德化解产能过剩的启示
        5.2.1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平竞争
        5.2.2 重视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5.2.3 扩大需求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5.2.4 建立健全配套措施淘汰落后产能
6. 化解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建议
    6.1 深化改革化解产能过剩
        6.1.1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化解产能过剩
        6.1.2 优化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化解产能过剩
        6.1.3 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化解产能过剩
        6.1.4 加快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化解产能过剩
    6.2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化解产能过剩
        6.2.1 发展现代服务业化解产能过剩
        6.2.2 依托科技创新化解产能过剩
    6.3 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化解产能过剩
        6.3.1 扩大国内需求化解产能过剩
        6.3.2 开拓国外市场化解产能过剩
7.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论实体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Contents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金融危机暴露虚拟经济过度的弊端
        二、脱实向虚是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风险
        三、复苏实体经济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
    第二节 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动态
        一、实体经济的国外研究动态
        二、实体经济的国内研究动态
    第三节 实体经济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四节 实体经济的研究方案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之处
        一、主要创新点
        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之处
第一章 实体经济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实体经济的相关论述
        三、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实体经济的相关论述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
        一、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二、内生技术变化理论
        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
        四、政府干预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节 简要评论
第二章 实体经济的范畴界定
    第一节 实体经济的概念、特点与功能
        一、实体经济的概念
        二、实体经济的特点
        三、实体经济的功能
    第二节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区别
        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联系
    第三节 实体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一、第三产业的范畴界定
        二、实体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第三章 发达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与教训
    第一节 发达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道路分析
        一、德国道路
        二、美国道路
        三、日本道路
    第二节 发达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借鉴
        一、注重创新制造技术
        二、培养优质人力资源
        三、拓宽国际销售市场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第三节 发达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教训对我国的启示
        一、要注重发展实体经济
        二、要培育国际高端品牌
        三、要调整经济发展模式
        四、要保持健康的产业结构
        五、要科学应对产能过剩
第四章 全球金融危机与实体经济的回归
    第一节 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三、全球金融危机对德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金融危机后美中德复苏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
        一、美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
        二、中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
        三、德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
    第三节 金融危机后美中德复苏实体经济的成效评价
        一、美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成效评价
        二、中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成效评价
        三、德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成效评价
第五章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SWOT分析
    第一节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优势分析(Strength)
        一、实体经济发展成就辉煌
        二、技术创新体系稳步形成
        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四、产业链成熟劳动力丰富
    第二节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劣势分析(Weakness)
        一、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
        二、科技创新体制尚不健全
        三、金融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四、职业技术教育不够发达
    第三节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y)
        一、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的机遇
        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机遇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
    第四节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挑战分析(Threat)
        一、产业空心化趋势
        二、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三、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第六章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省域实体经济的实证分析
        一、广东省实体经济的实证分析
        二、福建省实体经济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实体经济产业的实证分析
        一、传统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以纺织服装业为例
        二、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
    第三节 实体经济企业的实证分析
        一、国有企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以上汽集团为例
        二、民营企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以福耀玻璃为例
第七章 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实力
        一、着力化解产能过剩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三节 激发企业活力,坚守实体经济
        一、重振企业家精神
        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三、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四、加大人才建设力度
    第四节 加强宏观调控,服务实体经济
        一、制订发展规划,推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二、优化社会氛围,营造勤劳创业的外部环境
        三、坚持扩大内需,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四、强化楼市调控,坚定不移遏制投机炒作
    第五节 深化体制改革,壮大实体经济
        一、完善科技体制,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深化金融改革,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三、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熟练技术工人
        四、深化税制改革,切实减轻实体企业负担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大力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 大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未来经济增长存在五大内生增长动力
三、多管齐下,大力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10)多管齐下促消费 打组合拳扩内需(论文提纲范文)

一、扩大消费对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一) 扩大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二) 扩大消费存在有利条件
二、采取一揽子综合措施多管齐下扩大消费
三、振奋精神,

四、扩大内需应多管齐下(论文参考文献)

  • [1]促进消费发展的思路需要拓宽[J]. 连平. 产城, 2021(08)
  • [2]中国债务周期演进及高杠杆形成原因研究[J]. 方福前,李洁,古元峰. 当代经济研究, 2021(06)
  • [3]青岛市城镇化质量评价[D]. 张利源.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 [4]河源长诚客家黄酒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庞瑞. 南华大学, 2020(01)
  • [5]河北省环境规制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D]. 杨俊霞.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6]政府与市场关系视阈下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 朱怡妍. 南京大学, 2017(01)
  • [7]中国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 李小梅. 武汉大学, 2017(06)
  • [8]论实体经济[D]. 黄聪英.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9]大力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J]. 梁达. 金融与经济, 2014(01)
  • [10]多管齐下促消费 打组合拳扩内需[J]. 黄海. 市场营销导刊, 2009(03)

标签:;  ;  ;  ;  ;  

扩大内需要多管齐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