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女性偏见”问题

论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女性偏见”问题

一、谈马克·吐温创作中的“女性偏见”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锦红[1](2020)在《从《哈克》中的女性角色看马克·吐温的批判精神》文中研究说明角色分析是文学评论的重要内容。本文对马克·吐温的经典着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女性角色进行了类型分析,尤其分析了书中格伦基福特家族两姐妹的迥异命运,探讨了该书中女性人物的塑造和马克·吐温的批判精神之间的联系。

蒋承勇,吴澜[2](2019)在《选择性接受与中国式呈像——马克·吐温之中国传播考论》文中指出马克·吐温是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美国作家之一,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译界对马克·吐温作品的翻译,有选择性地侧重于其政治性、革命性和社会批判性较强的作品,这与不同时期我国的社会政治及文化需要相呼应。与之相仿,在马克·吐温作品的研究、评价中,也以分析与阐释其思想政治和社会批判意义为主,缺乏有深度的艺术和审美价值的评价与研究,马克·吐温也一定程度上成了我国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武器"。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马克·吐温的中国式呈像是偏重于思想性和政治性而缺少艺术性的。这种现象从1978年后逐步有所变化。梳理与分析马克·吐温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过程,分析其中国式呈像背后的历史文化原因,有助于我们深度认识马克·吐温,更新对他的研究,并为深化和推进外来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

刘驭昊[3](2015)在《从韩礼德的概念元功能角度分析马克·吐温的小说语言特征 ——以《汤姆·索耶历险记》为例》文中认为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及其重要的人物,《汤姆·索耶历险记》是他的一部力作,自出版以来就广受喜爱畅销不衰。本文将以功能主义大师韩礼德的概念元功能为理论框架,以《汤姆·索耶历险记》为例,分析解读该小说的语言特点与主题。该作品完成于作者的文风较为成熟的时期,因而该小说中体现出的语言特征可以推而广之。迄今为止,对《汤姆·索耶历险记》的研究主要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讨论该小说中体现的艺术手法,主题思想,语言特点与历史意义,尚无作品使用功能文体学的理论对其进行探讨。基于此,本研究将以韩礼德的概念元功能为理论基础,以《汤姆·索耶历险记》的前四章为语料,采用定量、定性以及实证的方法对《汤姆·索耶历险记》的语言特点进行研究,以归纳总结出及物过程的数量和分布上的前景化所凸显的语言特点,同时挖掘出前四章内容中所隐含的小说主题。笔者通过对前四章内容的深入分析之后发现,不同类型的及物过程的数量和分布与小说的语言特征和小说主题息息相关。小说中出现数量最多的是物质过程,物质过程与行为过程一道体现多动词多事件的特点;高频次的言语过程体现出小说的口语化特征,且对话语言简单简短,多不规则口语,这是马克吐温小说的一个显着特点;心理过程的描写在该小说中也较突出,该过程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物在发生一系列事件之后开始反思人生一步步成长的主题。心理过程的描写与物质过程形成强烈对比,体现出小说的幽默与讽刺意味;心理过程中较多使用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有趣人物栩栩如生;关系过程与存在过程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以及相关人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共同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小说中的故事环环相扣,衔接自然。这样一篇完整的叙事小说就可以通过及物性分析极为分明的展示出来了。总而言之,通过及物过程的分析,体现出马克·吐温的小说融幽默与讽刺于一体,极富个人机智与妙语,而又不乏深刻的洞察与见解的特点。小说的成长主题也鲜明的体现出来。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一方面对于功能文体分析理论框架用于分析小说的主题意义是一种丰富;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研究探讨了《汤姆·索耶历险记》中凸显的语言特点,为马克·吐温作品的语言特征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但是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将仅就前四章展开分析,探索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特色并从中透视小说的主题。

陈益芳[4](2013)在《马克·吐温笔下的密西西比河》文中提出马克·吐温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视角和幽默讽刺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19世纪后期美国社会现实场景,体现了作家对大自然的生态关怀和思考以及对个体生命自由的关注和热爱。马克·吐温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是与作家的地域环境密西西比河密切相关的。作家生于密西西比河,长于密西西比河,密西西比河的自然地域风貌、社会风俗人情以及河流精神等等,不仅为马克·吐温提供了大量的审美经验和素材,培养了作家的审美情趣,还影响着他的文化心理、思想情感及其人格精神的塑造。马克·吐温作品中对密西西比河形象也进行了大量而又独特地描写。因此,从马克·吐温与密西西比河的关系入手,来研究马克·吐温笔下密西西比河形象的特点、作用及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了解马克·吐温其人及其作品。从创作主体来看,密西西比河既是马克·吐温成长的摇篮,塑造了马克·吐温自由冒险的精神,又是作家一生所追求的精神家园。从创作实践来看,马克·吐温对密西西比河的思想情感也促使了马克·吐温创作风格的形成与转变。马克·吐温在“河流三部曲”《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中,密西西比河形象与小说人物塑造、主题表达、叙事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密西西比河在马克·吐温笔下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义。作家对密西西比河的表现,其核心在于对心灵的关怀,对本真质朴,诗意温情、自由精神的追求,它对当今如何调适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李雄[5](2007)在《幽默与马克·吐温的小说》文中认为马克·吐温是19世纪中后期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极富幽默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深刻的批判意义。幽默在他那里,成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他用幽默给人们带来欢笑的同时,也无情地批判了丑恶的社会现实,深刻地反思了人类的生存状况,对整个世界进行了形而上的哲理探索。幽默俨然成了一种小说精神。在这种精神引领下,马克·吐温让世人了解了幽默,也向世人展示了自我的灵魂和博大的胸怀。本文以幽默的角度作为对马克·吐温小说研究的切入点,以西方幽默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托,集中探讨其小说幽默的构成特征、内在品性及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从而求得对马克·吐温的小说更为准确、深刻的理解和阐释。

易乐湘[6](2007)在《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马克·吐温的青少年题材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圣女贞德》等长篇小说和数部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从文化、心理、社会、历史等多种角度入手,剖析其作品主题的多重意蕴,道出了吐温小说对欧洲相关主题小说的继承与突破,挖掘了吐温钟情青少年题材的外在因素与内在心理原因。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对吐温的青少年题材小说做了简要介绍,回顾了马克·吐温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章力图挖掘吐温作品中的顽童主题。论文分析了早期欧洲儿童文学作品的历史局限,探讨了顽童主题出现的理论基础与历史必然性。通过解析吐温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道出了作者的儿童本位价值观。第三章论述了吐温作品中的流浪主题。通过追溯历史渊源、剖析民族性格,发掘了美国民族对这一主题情有独钟的内在与外在动因。论文分析了吐温笔下流浪的两个特点:主人公为现代小说反英雄的雏形,其流浪中经历的事件有黑色幽默色彩。第四章阐释了成长主题在吐温作品中的文本表现,指出了其作品与欧洲成长小说的不同之处:吐温笔下的成长是失败的、悲剧性的,主人公都没有顺利地融入社会。第五章梳理了影响吐温创作的几股力量,介绍了时代潮流对其创作方向和写作内容的引导,分析了不同作家给予其创作的启发,并运用心理分析理论,试图厘清吐温的童年经历与其作品道德感、幽默感的关系。第六章对全文作了总结,并通过比较吐温之后一些着名作家作品中人物、情节、成长模式上与吐温作品的相似度,道出了其主题的生命力。吐温赋予了青少年题材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与幽默的审美价值,他的创作为后世的严肃文学创作开启了新的方向,其影响使得众多的美国文学大家——斯坦贝克、海明威、塞林格、索尔·贝娄、舍伍德·安德森等都将青少年题材作为自己的重要选择。

史伟明[7](2006)在《马克·吐温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在重新梳理、挖掘马克·吐温有关中国作品的基础上,认为马克·吐温通过其早期戏剧《阿兴》和小说《苦行记》塑造了异教中国佬形象,报道和《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等小说塑造了作为种族主义受害者的中国人形象,其部分小说及其后期政论文章塑造了积贫积弱的殖民地形象。同时,通过对吐温政论文章与小品文《黄祸的寓言》的文本细读,对其作品中有关中国形象的套话分析,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形象背后的作家视角与及形成的背景因素,揭示了马克·吐温的东方主义视角与黄祸恐慌论之内在原因;本文还从文学史的角度讨论了如何看待与评价马克·吐温。

何赫然[8](2003)在《谈马克·吐温创作中的“女性偏见”问题》文中认为在马克·吐温的作品中 ,很少有作品以女性为主角。因此 ,不少评论家得出片面结论。本文从马克·吐温的生活入手 ,探究女性在其创作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 ,以及马克·吐温对待女性的态度。

二、谈马克·吐温创作中的“女性偏见”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马克·吐温创作中的“女性偏见”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从《哈克》中的女性角色看马克·吐温的批判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哈克》中的女性类型人物
    2.1“母亲”形象
    2.2“女儿”形象
3. 两个特殊的典型人物的迥异命运
    3.1 家庭生活和社会背景
    3.2 哀美琳之死
    3.3 逃离的索菲亚
    3.4 格伦基福特姐妹的命运与马克·吐温的批判精神
4. 小结

(2)选择性接受与中国式呈像——马克·吐温之中国传播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性接受与中国式译介
2. 历史文化语境与中国式呈像
3. 结语

(3)从韩礼德的概念元功能角度分析马克·吐温的小说语言特征 ——以《汤姆·索耶历险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Preliminary Remarks
    1.2 Background, Goal,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Reviews of Mark Twain and His Literary Works
    2.2 Literature Review of Halliday’s Functional Stylistics for Analysis ofTexts
    2.3 Achievement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Research Target for This Thesis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Research Method
    3.2 Data for Analysis
    3.3 Introduction to Halliday’s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Chapter 4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in Terms ofIdeational Metafunction
    4.1 Introduction
    4.2 Transitivity Analysis of Chapter 1
    4.3 Transitivity Analysis of Chapter 2
    4.4 Transitivity Analysis of Chapter 3
    4.5 Transitivity Analysis of Chapter 4
    4.6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Realized byIdeational Metafunct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篇

(4)马克·吐温笔下的密西西比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马克·吐温与密西西比河
    1.1 马克·吐温与密西西比河的结缘
        1.1.1 早期的理想栖息“乐园”
        1.1.2 “漂流式”的命运
        1.1.3 永远的“故乡情结”
    1.2 密西西比河对作家马克·吐温的影响
        1.2.2 自由、冒险的河流精神对马克·吐温创作主体的影响
        1.2.3 审美经验对马克·吐温创作的影响
第2章 密西西比河与马克·吐温的小说创作
    2.1 密西西比河形象与小说人物塑造
        2.1.1 小说人物汤姆、哈克形象分析
        2.1.2 河流对主人公汤姆、哈克的影响
    2.2 密西西比河形象再现与小说主题表达
        2.2.1 三部作品河流主题的相似性
        2.2.2 三部作品河流主题的发展变化
    2.3 密西西比河形象与小说叙事
        2.3.1 对小说叙事结构的影响
        2.3.2 对小说叙事基调的影响
        2.3.3 对小说叙事话语的影响
第3章 密西西比河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义
    3.1 密西西比河的原型意义
        3.1.1 河流意象的原型意义
        3.1.2 河上“雾”的原型意义
        3.1.3 河上的木筏的隐喻意义
    3.2 密西西比河的文化内涵
        3.2.1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3.2.2 对本真质朴、诗意温情的追求
    3.3 密西西比河的审美意义
        3.3.1 密西西比河形象的审美意义
        3.3.2 密西西比河方言的审美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幽默与马克·吐温的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2 选题依据与意义
第2章 美学的奇葩—幽默
    2.1 “幽默”的词义探源
    2.2 幽默理论
第3章 马克·吐温小说幽默的构成
    3.1 内容与形式的不协调
    3.2 人物性格或言行的不协调
    3.3 环境设置与人物活动情境的不协调
    3.4 主观意图与客观结果的不协调
    3.5 方言俚语与语言规则的不协调
第4章 马克·吐温小说幽默的品性
    4.1 欢快爽朗的轻松幽默
    4.2 批判讽刺的辛辣幽默
    4.3 带有黑色元素的悲凉幽默
第5章 马克·吐温的幽默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5.1 幽默精神的传承
    5.2 幽默艺术的影响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吐温的青少年题材小说
    第二节 马克·吐温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概述
第二章 顽童主题透视
    第一节 英美儿童文学创作中的两大倾向
    第二节 教育主义模式的颠覆——好孩子与坏孩子
    第三节 孩子世界与大人世界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流浪主题透视
    第一节 欧美早期小说中的流浪主题
    第二节 文本中的民族深层心理——流浪意识
    第三节 英雄与无赖之间——流浪的主人公
    第四节 黑色幽默色彩的奇异可怕事件——流浪的经历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成长主题透视
    第一节 欧美文学的成长主题
    第二节 逃离文明世界——哈克贝里·费恩的成长
    第三节 顿悟与幻灭——路易·德·孔泰的成长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隐藏的脉络
    第一节 转折期的美国
    第二节 背后的作家
    第三节 童年与家人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的学术成果
后记

(7)马克·吐温作品中的中国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异教老中”与“中国阿兴”——社会集体想象物与个人经验
    2.1 “异教中国佬”(The Heathen Chinee)
    2.2 唐人街上的“老中阿兴”(Chinamen Ah Sing)
第3章 反帝与爱国——自我的表现
    3.1 基于人道主义的美国式幽默
    3.2 “泛爱国主义”的美国立场
    3.3 “蝴蝶帝国”之美国忧患
第4章 鸦片帝国——华人负面形象套话分析
    4.1 “中国是一个吸鸦片的国家”
    4.2 鸦片梦幻的帝国
    4.3 “他者”的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四、谈马克·吐温创作中的“女性偏见”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哈克》中的女性角色看马克·吐温的批判精神[J]. 张锦红. 文学教育(下), 2020(07)
  • [2]选择性接受与中国式呈像——马克·吐温之中国传播考论[J]. 蒋承勇,吴澜. 英语研究, 2019(01)
  • [3]从韩礼德的概念元功能角度分析马克·吐温的小说语言特征 ——以《汤姆·索耶历险记》为例[D]. 刘驭昊. 贵州师范大学, 2015(10)
  • [4]马克·吐温笔下的密西西比河[D]. 陈益芳. 湘潭大学, 2013(03)
  • [5]幽默与马克·吐温的小说[D]. 李雄. 南昌大学, 2007(06)
  • [6]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 易乐湘. 上海师范大学, 2007(05)
  • [7]马克·吐温作品中的中国形象[D]. 史伟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1)
  • [8]谈马克·吐温创作中的“女性偏见”问题[J]. 何赫然.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3(01)

标签:;  ;  ;  ;  ;  

论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女性偏见”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