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营地区新生儿死亡55例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城璐[1](2021)在《中西部不同民族地区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供给与利用研究》文中认为
董佳佳[2](2021)在《环渤海地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金肖[3](2021)在《青岛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及影响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旨在明确青岛地区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识别防治目标人群,为提高先天性心脏病防治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青岛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研究”的队列,以青岛地区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妊娠15-20周的户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孕妇的基本信息(人口社会学资料、孕产史、个人疾病史、有害物质暴露和行为生活方式等);妊娠20-28周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并完成第一次随访;新生儿阶段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诊断。在上述队列基础上,开展如下研究:青岛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将产前超声检查和新生儿阶段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分别计算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阳性率和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计算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阳性率和发病率。青岛地区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因素研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影响因素,计算各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4763名妊娠15-20周的青岛市户籍孕妇,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阳性率为14.36‰,主要类型为先天性三尖瓣关闭不全((31.64%),室间隔缺损(31.10%),血管环(8.53%)和先天性肺动脉反流(5.72%)。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9.38‰,主要类型为室间隔缺损(35.38%),先天性三尖瓣关闭不全(15.95%)和血管环(13.95%)。产前筛查结果显示,先天性三尖瓣反流产前筛查阳性率为4.54‰,室间隔缺损产前筛查阳性率为4.47‰;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诊断结果显示,先天性三尖瓣反流发病率为1.5‰,室间隔缺损发病率为3.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孕妇居住地为农村先天性心脏病发生风险低于城镇(OR:0.77;95%CI:0.63–0.95)、产次≥1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比产次为0降低20%(OR:0.80;95%CI:0.68–0.95)。双胎妊娠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高于单胎妊娠(OR:1.96;95%CI:1.25–3.08),怀孕后前三个月患病(OR:1.31;95%CI:1.05–1.63)、有家族先天性心脏病病史(OR:7.16;95%CI:3.29–15.55)和生育过出生缺陷患儿(OR:2.09;95%CI:1.17–3.73)会增加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结论:1.青岛地区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阳性率高于其发病率2.孕妇居住地为农村、产次≥1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保护因素,而双胎妊娠、怀孕后前三个月患病、有家族先天性心脏病疾病史及生育过出生缺陷患儿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提示需要重点关注双胎妊娠、有家族先天性心脏病病史及生育过出生缺陷患儿的孕妇孕期各项检查指标的监测与控制。3.健康教育应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增强人群的健康意识、提倡定期产检,有助于控制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孔维康[4](2021)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因素的多中心研究及预后随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研究分析目前山东省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2.探讨出院时已发生EUGR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校正年龄1-6个月内追赶性生长的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1.选取在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山东省多中心协作组32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7例经治疗后顺利出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出生时基本情况、母亲孕期疾病、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喂养状况等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生长发育指标(以体重、身长、头围作为评价标准)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时EUGR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2.对临沂市人民医院出生时间在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62例发生EUGR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在校正年龄1-6个月内进行定期随访。校正胎龄40周为基准线,随访时间点为校正年龄1个月、3个月、6个月,根据随访时体重分为生长迟缓组和非生长迟缓组,收集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出院后喂养方式和疾病状况。分析EUGR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迟缓的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1.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山东省多中心协作组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07例,以出院时任一生长指标低于同胎龄平均生长指标的第10百分位水平作为评价标准EUGR的发生率为53.2%,以出院时体重、身长、头围作为评价标准时EUGR的发生率分别为52.7%、24.2%、25.4%,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EUGR的发生率为66.4%。EUGR组与非EUGR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重度窒息、BPD、NEC、RDS、新生儿败血症、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羊水异常、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平均每日体重增长幅度,有创呼吸机持续时间、禁食天数、开始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于胎龄(OR=390.125,95%CI:53.431-2848.491)、出生体重(OR=1.007,95%CI:1.004-1.011)、禁食天数(OR=0.709,95%CI:0.586-0.856)、平均每日体重增长的幅度(OR=2.483,95%CI:2.030-3.037)、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OR=0.497,95%CI:0.423-0.585)和住院时间(OR=1.122,95%CI:1.069-1.178)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随访研究共纳入临沂市人民医院发生EUGR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2例,随访至校正年龄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以体重作为评价标准,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分别为54.8%、35.4%、27.1%。单因素分析EUGR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校正年龄1个月时生长迟缓组与非生长迟缓组,BPD、小于胎龄、腹泻和强化母乳喂养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3个月时生长迟缓组与非生长迟缓组,BPD、出生胎龄、小于胎龄、贫血、强化母乳喂养和纯母乳喂养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6个月时生长迟缓组与非生长迟缓组,BPD、小于胎龄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校正年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小于胎龄、BPD是生长迟缓发生的危险因素,强化母乳喂养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1.目前山东省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的发生率为53.2%,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小于胎龄、低出生体重、住院期间营养供给不足和住院时间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EUGR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随着年龄增长生长迟缓的发生率正逐步下降,小于胎龄和BPD是校正年龄6个月内生长迟缓发生的持续危险因素,强化母乳喂养是其保护因素。
刘入华[5](2021)在《产酸克雷伯菌临床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产酸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耐药基因型、菌株同源性以及其移动元件介导的耐药机制,为预防和控制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的传播提供循证依据。方法2013年2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集10家医院(滨州,聊城,莱芜,浙江,青岛,东营,郑州,济宁,深圳,天津)住院患者分离的24株非重复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产酸克雷伯菌。采用生物梅里埃Vitek-2 Compact系统对收集的菌株进行重新鉴定和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筛选菌株是否携带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Bio Numerics(7.6)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克隆聚集性;S1核酸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S1-PFGE)检测菌株携带质粒的数量和大小;首先基于二代Mi Seq和/或三代Min ION测序平台获取菌株的基因组序列,然后使用BLAST、Res Finder、ISFinder、the Tn Number Registry和INTEGRAL等软件分析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和质粒上的移动元件信息;菌株携带的质粒基因结构图绘制使用Inkscape0.48.1软件。结果24株产酸克雷伯菌药敏显示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除了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100%耐药外,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分别为87.50%,91.67%,50.00%,58.33%和54.17%,但对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耐药率相对较低。经PCR扩增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和对扩增产物的测序比对,结果显示:有18株菌携带blaNDM-1基因,5株携带blaKPC-2基因,1株携带blaNDM-1和blaKPC-2两种碳青霉烯酶基因,分别占75.00%,20.83%和4.17%。高通量测序及比对结果表明,这24株菌还可检测到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耐药基因。PFGE和MLST结果分别显示24株产酸克雷伯菌可分成9个克隆群(A~I)和10种ST型(ST2、ST27、ST43、ST52、ST81、ST84、ST92、ST137、ST145、ST210),聚类分析(Bio Numerics7.6)显示菌株间相似度为61.2~100.0%;另外,这24株菌中,产酸克雷伯菌滨州株(KOX1~KOX5)PFGE条带位置和数目几乎一致,仅有一条带有差异,菌株间相似度为95%,且这些菌株都属于ST43型;产酸克雷伯菌郑州株(KOX16~KOX18)之间的相似度为92.7%~95.5%,均为ST137型;而产酸克雷伯菌天津株(KOX21~KOX23)之间的相似度100%,均为ST2型。上述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在三所医院中存在医院感染的克隆聚集。S1核酸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每株菌可携带的质粒数量介于1~6个不等,最大为250Kb左右,同时有12株菌分别携带了<20Kb的质粒。二代和三代测序获得了产酸克雷伯菌KOX1株的染色体和携带的三个质粒的全序列(测序获得的3个质粒的大小与S1-PFGE显示的大小相符合),将携带blaNDM-1基因的质粒命名为p NDM-KOX1。生物信息分析显示质粒p NDM-KOX1的G+C平均含量为52%,长度为174,008bp,含有229个开放阅读框架(ORF)。根据质粒的复制子rep A,该质粒属于2型Inc C不兼容群,其MDR(多重耐药)区由chr A区、转座单元IS26-mph(A)-mrx-mph R(A)-IS6100、截短的转座子ΔTn1548和ΔTn125组成。chr A区中的IRLchr A结构由于插入序列IS5075的插入被打断成为两部分;转座单元IS26-mph(A)-mrx-mph R(A)-IS6100由于插入序列IS6100介导而位于chr A区的下游且成反方向;质粒中转座子ΔTn1548部分由于arm A基因丢失和ISEc29截短而不完整;转座子ΔTn125携带了blaNDM-1基因。结论产酸克雷伯菌呈现多重耐药与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有关。携带blaNDM-1或bla KPC-2基因是产酸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ST43、ST137和ST2型产酸克雷伯菌在三所医院存在克隆聚集。经检索,携带blaNDM-1基因的ST43型和ST137型产酸克雷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属国内外首次报道。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耐药菌的监测,预防碳青霉烯类耐药产酸克雷伯菌的流行和暴发。
苏星月[6](2021)在《《人民日报》与《新京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框架对比研究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道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不计其数。在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媒体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媒体是信息流动的桥梁,媒体及时报道,不仅可以让公众了解事件的严重性,掌握防控应对的策略,还可以稳定民心和社会治安。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如何构建报道框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阅读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文献资料,结合目前的研究和分析,将《人民日报》和《新京报》的电子报作为研究对象,认真收集两家报纸从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9月8日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报道,将2357篇报道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文本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立足于框架理论,从《人民日报》和《新京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道的主题框架、报道内容、消息来源、报道方式和报道基调五个角度对研究样本进行描述,比较《人民日报》和《新京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道框架的相同点,分析二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道框架的不同点,归纳二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道框架的特点,反思《人民日报》和《新京报》在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框架中的不足,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框架的优化建议。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绪论,在本章中,首先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实际意义进行描述,然后对框架理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道进行文献综述,最后介绍研究对象,交代研究样本及样本采集时间,并对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第二个部分是对《人民日报》和《新京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报道进行样本描述,结合2357篇报道,统计分析二者主题框架、报道基调、报道内容、消息来源、报道体裁的分布情况和占比情况。第三个部分是结合数据分析,归纳《人民日报》和《新京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道框架的相同点、不同点及特点。两家报纸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道框架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主题框架、消息来源、报道体裁和报道基调四个方面,二者在报道主题框架的建构上以“政府形象框架”为主,侧重于将“政府官员”作为消息来源,将“消息”作为报道体裁,以正面报道为主。二者报道框架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相较于《人民日报》,《新京报》更重视“人情趣味框架”,这与其都市报的定位息息相关;《新京报》的消息来源比《人民日报》更丰富,其报道的消息来源不仅有政府官员、抗疫一线人员、外国政府与国际组织、专家学者,还有出租车司机、大学生、公益人士、职员、教师、公务员、法律工作者、心理师、志愿者。虽然《人民日报》和《新京报》的负面报道占比都不大,但是在负面报道的内容上存在差别,《人民日报》的负面报道主要是关于国际疫情发展趋势,负面报道内容主要为国外疫情严重化、疫情对国际社会的消极影响、美国消极抗疫。而《新京报》不仅报道了国外的疫情情况,还对国内严峻的疫情趋势、牺牲的抗疫人员、抗疫不利的官员、不合理的防疫措施进行报道。《人民日报》的报道框架特点为以整合与引导为主,报道对全国各地的抗疫资讯进行整合报道,并针对不同的抗疫时期,对受众进行不同的引导。而《新京报》的报道框架特定体现为监督和市场并重,《新京报》的第二版多为媒体人及受众对抗疫相关措施、政策的评价,充分体现了媒体的监督功能,此外《新京报》的报道框架受市场影响,报道内容跟随当期热点进行调整,例如2020年7月是我国的高考,且当月我国遭遇洪涝灾害,在此期间,《新京报》的头版及其他版面面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报道数量大幅度减少,新闻议题大多是关于高考和防汛救灾。第四个部分是对《人民日报》和《新京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框架进行反思,并提出优化建议。
李焱[7](2021)在《山东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GP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文中认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又称“猪蓝耳病”、“猪神秘病”等,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一种猪专一宿主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经典毒株主要引起怀孕母猪繁殖障碍及仔猪呼吸道疾病。高致病性变异毒株引起急性热性高致死性的疾病,为我国一类传染病。20世纪90年代Lelystad(LV)毒株和VR-2332毒株分别在荷兰和美国被分离,随后该病毒在亚洲暴发。1995年,中国爆发了经典PRRS的疫情,随后PRRSV在中国不同地区广泛传播。2006年,高致病性PRRSV在中国暴发。2010年-2012年,我国先后出现了重组毒株和类NADC30毒株,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目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不断有新的突变毒株出现,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养猪业重要疫病之一。为了解近几年山东省PRRS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8-2020年采集的来自山东省各地不同规模猪场疑似PRRS的临床病例样品进行检测,对该病在山东省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本研究基于2018年至2020年本实验室采集的来自山东省各地不同规模猪场PRRS的临床病例样品进行检测,对该病在山东省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剖检病变观察、病理组织学观察、PRRSV病毒分离纯化、PRRSV抗体ELISA检测分析,并对GP5蛋白基因遗传演化、主要氨基酸突变以及GP5潜在N-糖基化位点进行检测分析,进一步认识山东省PRRS流行病学特征。经调查结果显示,感染PRRSV的不同阶段的猪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及生产母猪繁殖障碍。感染PRRSV的重症猪只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肺脏的间质性肺炎。我们共采集来自山东各地2143份猪的病料,经RT-PCR检测发现PRRSV阳性数为355份,阳性率为16.57%,混合感染病例中PRRSV与PCV2混合感染率最高;对山东省不同规模猪场PRRS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以秋冬季最为严重,另外2018-2020年PRRSV感染阳性率呈略微下降趋势;对11247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RSV N蛋白抗体ELISA检测,抗体总阳性率为78.86%(8869/11247),表明山东省不同规模化猪场PRRSV抗体阳性率均呈较高态势。为了进一步对PRRSV的遗传分子特性进行研究,对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及测序,筛选出了70株PRRSV GP5蛋白基因。通过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山东省规模化猪场流行的PRRSV均为2型,主要分布于五个分枝上,表明山东省PRRSV流行毒株复杂多样。ORF5编码GP5蛋白,R13和R151与病毒的致病能力有关,这两处均为R时表现为强毒株。在推导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中,Lineage 1中的分离毒株出现了R13的突变,表现为强毒特征;Lineage 3中,只有一株表现为强毒株特征;处于Sub Lineage5.1的分离株未发现强毒株特征;处于Lineage 8的毒株均有R13的突变。GP5是PRRSV重要中和抗原表位,某些GP5氨基酸的突变对PRRSV的毒力影响较大,有些抗原表位在PRRSV诱导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作用。位于Lineage1的分离毒株,大部分具有与NADC30毒株一样的中和抗原表位;位于Lineage3的毒株只有一处发生了A27LVS的突变;在Lineage8中出现了N30D和L28P两处AA替代。这些抗原表位的改变可能导致了病毒的进化,从而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有研究报道GP5的病毒外序列中有四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这些N-糖基化位点对病毒感染、呈递抗原和病毒对体外中和抗体的敏感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的测序株有3-5个N-糖基化位点,在N44和N51处表现出了N-糖基化位点的高度保守,于Lineage 1的分离毒株在N34处出现了缺失,在N30、N33和N35处出现了新的N-糖基化位点;位于Lineage8的分离毒株在N30和N35处N-糖基化位点缺失,在N33处为缺失,在N34处缺失和突变。这些毒株的缺失、突变及增加可能增强PRRSV对中和抗体的抵抗能力和导致疫苗的免疫失败。综上所述,目前山东省猪场PRRSV感染压力较大,虽然大多数猪场使用了PRRSV疫苗进行高强度免疫,但由于毒株类型复杂多样,使得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尽理想,有些免疫猪场仍出现发病病例,并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PRRSV流行病学调查,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山东省PRRS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该病的疫苗研制及免疫防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张鸣[8](2021)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与NICU营养管理关系的多中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建立多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的前瞻性纵向队列,分析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探讨其发生与NICU营养管理的关系,并通过量化EUGR的严重程度,评价及比较不同NICU的营养管理质量,为优化VLBWI在NICU住院期间的营养管理策略提供证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北方新生儿协作网(Sina-northern Neonatal Network,SNN),建立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纵向队列,收集并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SNN中40家NICU收治的VLBWI临床资料,根据校正胎龄(postmenstrual age,PMA)36周或出院时以体重评价是否发生EUGR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秩和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和非SGA婴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Fenton方法计算出生-出院体重z值变化,以一家NICU数据为参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调整出生体重z值后建立出生-出院体重z值变化的回归模型,选择SNN中6家病例数大于100例的III级NICU,量化6家单位EUGR的严重程度,并作为NICU营养管理质量的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EUGR的发生现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VLBWI 2979例,其中男1485例(49.8%),女 1494 例(50.2%);SGA 婴儿 360 例(12.1%),非 SGA 婴儿 2619例(87.9%);EUGR 发生率为 57.7%(1720/2979),严重 EUGR 发生率为 31.1%(926/2797);胎龄<28 周的超早产儿(extremelyprematureinfants,EPI)及出生体重<1000 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EUGR 的发生率分别为 50.5%(216/428)、76.1%(323/424),严重 EUGR 发生率分别为 23.8%(102/428)、55.2%(234/424);SGA、非 SGA 婴儿 EUGR 的发生率分别为 93.1%(335/360)、52.9%(1385/2979),严重 EUGR 发生率分别为 73.3%(264/360)、25.3%(662/2619)。2.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禁食时间(OR=1.220、1.092,95%CI:1.018~1.461、1.060~1.124,P=0.032、<0.001)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OR=1.043、1.030,95%CI:1.000~1.089、1.020~1.040,P=0.049、<0.001)是SGA与非SGA婴儿发生EUGR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非 SGA 婴儿,胎龄(OR=1.963,95%CI:1.628~2.303,P<0.001)、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277,95%CI:1.013~41.609,P=0.039)、有创呼吸支持时间(OR=1.044,95%CI:1.029~1.059,P<0.001)及喂养不耐受(OR=1.270,95%CI:1.048~1.539,P=0.015)为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3.建立EUGR发生的预测模型:对于SGA婴儿,EUGR概率P=1/(1+e-x),x=2.387-1.723×IVF(是为1,否为0)+0.199×禁食时间(d)+0.043×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d);对于非 SGA 婴儿,EUGR 概率 P=1/(1+e-x),x=-14.837+0.661×胎龄(周)-0.004×出生体重(g)-0.017×出生体重百分位+0.24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为1,否为0)+0.043×有创呼吸支持时间(d)+0.088×禁食时间(d)+0.030×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d)+0.239×是否喂养不耐受(是为1,否为0)。4.量化EUGR评价NICU营养管理:纳入SNN中6家病例数大于100例的Ⅲ 级 NICU(A、B、C、D、H、I)收治的 VLBWI 1166 例,男性 603 例(51.7%),女性 563 例(48.3%),胎龄 29(28,30)周,出生体重 1200(1000,1330)g,EUGR 发生率 57.6%(672/1166,范围 43.8%~74.3%);6 家 NICU 营养管理质量存在显着性差异,NICU-A、B、C、D、H、I的营养管理指数分别为0.000±0.249、-1.777±2.283、-0.211±1.844、0.246±1.745、-1.082±2.189、-1.494±2.6(P<0.05);NICU-D的EUGR发生率为43.8%(84/192),营养管理指数为0.246±1.745,提示其营养管理质量最高。结论1.VLBWI EUGR的发生率仍较高,除防治围产期病理因素,改善其宫内生长基础外,避免NICU住院期间的反复或长时间禁食,尽快实现全胃肠道喂养有望降低EUGR的发生风险。2.不同NICU之间的营养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设立标杆单位,开展营养管理循证质量改进以缩小差距,有望改善VLBWI群体的生长结局。
海超,吴迪,李光鹏[9](2021)在《肉牛犊牛死亡主要原因解析》文中研究指明对于肉牛养殖而言,提高犊牛存活率,降低犊牛死亡率是保证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引起犊牛死亡的众多因素中,难产是最主要诱因,因难产导致的犊牛死亡约占50%,母牛因素、胎儿因素、公牛因素、营养因素、环境与管理等均可诱发难产。消化系统紊乱与呼吸系统疾病是最常发的犊牛疾病,腹泻与肺炎是引起犊牛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综上,防止犊牛出生重过大是减少难产与犊牛死亡的良好措施,需要在配种、妊娠、围产期等环节加强管理,通过营养与管理调节胎儿的出生重,减少难产程度,降低犊牛死亡率。
山东省多中心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评估协作组[10](202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极早产儿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影响: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 HDP)对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与主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山东新生儿协作网,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山东省多中心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评估协作组中35家医院(包括26家综合医院、9家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极早产儿。根据极早产儿母亲是否发生HDP,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HDP组和非HDP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DP对其死亡及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1)研究期间,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极早产儿3 659例,其中男2 021例(55.2%),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434例(11.9%),超低出生体重儿433例(11.8%);母亲HDP患病率为24.4%(892/3 659)。(2)与非HDP组相比,HDP组3~4级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Ⅱ期及以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较低[7.8%(70/892)与12.9%(356/ 2 767),χ2=16.514;10.0%(89/892)与13.6%(377/2 767),χ2=8.074],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7.2%(64/892)与3.8%(105/2 767),χ2=17.49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1.8%(730/892)与72.9%(2 018/2 767),χ2=28.623]、早发型脓毒症[31.4%(280/892)与27.4%(758/ 2 767),χ2=5.300]、晚发型脓毒症[16.6%(148/892)与12.4%(344/2 767),χ2=10.029]、宫外生长发育迟缓[50.2%(448/892)与25.3%(700/2 767),χ2=191.387]、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10.5%(94/892)与4.6%(126/2 767),χ2=42.749]、早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6.0%(143/892)与7.6%(210/2 767),χ2=11.295]、低血糖症[14.2%(127/892)与8.9%(247/2 767),χ2=20.73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5.7%(140/892)与7.0%(193/2 767),χ2=62.002]的发生率较高(P值均<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P为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OR=1.695,95%CI:1.043~2.755,P=0.03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OR=1.389,95%CI:1.066~1.809,P=0.015)、宫外生长发育迟缓(OR=1.368,95%CI:1.081~1.731,P=0.009)、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OR=1.593,95%CI:1.054~2.407,P=0.027)、早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OR=1.950,95%CI:1.127~3.375,P=0.017)、低血糖症(OR=1.455,95%CI:1.074~1.970,P=0.016)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OR=1.799,95%CI:1.260~2.56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是3~4级IVH的独立保护因素(OR=0.659,95%CI:0.461~0.941,P=0.022)。结论 HDP对极早产儿生后多系统功能状态均产生影响,可增加呼吸、血液及内分泌、代谢等系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是重度IVH的保护性因素。
二、东营地区新生儿死亡55例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营地区新生儿死亡55例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青岛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及影响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先天性心脏病的公共卫生负担 |
2.国内外流行现状 |
3.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 |
4.立题依据 |
5.研究目的 |
第一部分 对象与方法 |
1.数据来源 |
2.研究对象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3.研究设计 |
4.资料收集 |
4.1 基线信息的确定及定义 |
4.2 随访信息 |
5.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阳性率和发病率的计算 |
6.诊断标准 |
7.质量控制 |
8.统计分析方法 |
8.1 人口学资料分析 |
8.2 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二部分 结果 |
1.数据特征 |
2.基本特征描述 |
3.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先天性心脏病的流行特征 |
2.影响因素分析 |
3.优点 |
4.局限性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研究动态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4)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因素的多中心研究及预后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山东省多中心协作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
资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山东省多中心协作组数据库的质控管理 |
3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发生率 |
3 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
讨论 |
第二部分 发生EUGR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校正年龄6 个月内生长发育的随访研究 |
资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EUGR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迟缓危险因素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5)产酸克雷伯菌临床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菌株来源和一般资料 |
1.1.2 实验试剂 |
1.1.3 实验器材 |
1.2 实验方法 |
1.2.1 细菌鉴定及药敏 |
1.2.2 耐药基因的检测 |
1.2.3 XbaⅠ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
1.2.4 S1 核酸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 |
1.2.5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
1.2.6 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结果 |
2.1 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结果 |
2.2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
2.3 脉冲场凝胶电泳及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 |
2.4 S1 核酸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 |
2.5 菌株KOX1 携带质粒生物信息学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附录 1 24株产酸克雷伯菌菌株具体信息 |
附录 2 24株产酸克雷伯菌药敏结果 |
附录 3 缩略词表 |
致谢 |
(6)《人民日报》与《新京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框架对比研究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一、框架理论研究综述 |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样本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道的样本描述 |
第一节 研究类目构建 |
一、报道主题框架 |
二、报道基调 |
三、报道内容 |
四、消息来源 |
五、报道体裁 |
第二节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报道框架 |
一、《人民日报》与《新京报》主题框架分布情况 |
二、《人民日报》与《新京报》报道基调分布情况 |
三、《人民日报》与《新京报》报道内容分布情况 |
四、《人民日报》与《新京报》消息来源分布情况 |
五、《人民日报》与《新京报》报道体裁分布情况 |
第二章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道框架的异同及特点 |
第一节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道框架相同点 |
一、主题框架以“政府形象框架”为主 |
二、消息来源偏向使用“政府官员” |
三、偏用消息体裁 |
四、报道基调以正面为主 |
第二节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道框架不同点 |
一、《新京报》比《人民日报》更加注重“人情趣味”框架 |
二、《新京报》消息来源比《人民日报》丰富 |
三、《人民日报》与《新京报》的报道基调和而不同 |
第三节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道框架特点 |
一、 《人民日报》整合与引导为主的新闻框架 |
二、《新京报》市场与监督并重的新闻框架 |
第三章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框架的反思及建议 |
第一节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框架的反思 |
一、疫情潜伏期,媒体“失语” |
二、消息来源固定化,缺少民众的声音 |
三、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失衡 |
第二节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报道框架的提升路径 |
一、把握关键节点,统筹报道工作 |
二、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报道机制 |
三、倾听民众的声音 |
四、平衡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A:《人民日报》研究样本汇总 |
附表B:《新京报》研究样本汇总 |
致谢 |
(7)山东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GP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概述 |
1.2 病原学 |
1.2.1 PRRSV形态和理化性质 |
1.2.2 PRRSV基因组结构 |
1.2.3 病毒蛋白结构及功能 |
1.3 PRRSV的致病机制 |
1.4 PRRS的流行病学 |
1.4.1 地理分布 |
1.4.2 易感动物 |
1.4.3 传播途径 |
1.4.4 临床症状 |
1.5 PRRS的检测方法 |
1.5.1 病原学检测方法 |
1.5.2 血清学检测方法 |
1.6 PRRS疫苗的使用情况 |
1.7 对PRRSV根除的展望 |
1.8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样品信息 |
2.1.2 主要仪器 |
2.1.3 主要实验材料 |
2.1.4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
2.1.5 引物的设计 |
2.2 方法 |
2.2.1 病原学检测 |
2.2.2 组织病理学检测 |
2.2.3 病毒分离 |
2.2.4 GP5 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
2.2.5 PRRSV GP5 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
2.2.6 PRRSV抗体检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临床病例症状 |
3.2 剖检病变 |
3.3 病理组织学观察 |
3.4 PRRSV病原检测结果 |
3.4.1 RT-PCR检测结果 |
3.4.2 混合感染情况 |
3.4.3 PRRSV发病规律 |
3.4.4 PRRSV分离与鉴定结果 |
3.5 PRRSV分离毒株GP5 基因同源性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 |
3.5.1 PRRSV分离毒株GP5 基因测序结果 |
3.5.2 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
3.5.3 核苷酸与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对比结果 |
3.5.4 GP5 蛋白基因推导氨基酸位点突变分析 |
3.5.5 GP5 蛋白抗原表位分析 |
3.5.6 GP5 N-糖基化位点分析 |
3.6 不同猪群PRRSV N蛋白抗体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山东省PRRS流行病学调查 |
4.2 PRRSV ORF5 基因变异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与NICU营养管理关系的多中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引言 |
第一部分 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的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分析 |
研究目的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量化宫外生长发育迟缓作为不同NICU营养管理的评价指标 |
研究目的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对早产儿近期预后和远期结局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肉牛犊牛死亡主要原因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犊牛死亡因素 |
1.1 难产 |
1.2 母牛因素 |
1.3 性别因素 |
1.4 季节分娩与犊牛死亡 |
2 犊牛死亡原因 |
2.1 呼吸与消化系统疾病 |
2.2 生理生化指标异常 |
2.3 犊牛死亡病理 |
3 我国黄牛产期犊牛死亡情况 |
4 预防措施 |
四、东营地区新生儿死亡55例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部不同民族地区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供给与利用研究[D]. 刘城璐. 重庆医科大学, 2021
- [2]环渤海地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D]. 董佳佳. 天津工业大学, 2021
- [3]青岛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及影响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 金肖. 青岛大学, 2021
- [4]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因素的多中心研究及预后随访[D]. 孔维康. 青岛大学, 2021
- [5]产酸克雷伯菌临床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机制研究[D]. 刘入华. 青岛大学, 2021
- [6]《人民日报》与《新京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框架对比研究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道为例[D]. 苏星月.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7]山东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GP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D]. 李焱.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8]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与NICU营养管理关系的多中心研究[D]. 张鸣. 山东大学, 2021(11)
- [9]肉牛犊牛死亡主要原因解析[J]. 海超,吴迪,李光鹏.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3)
- [1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极早产儿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影响: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J]. 山东省多中心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评估协作组.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