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运行急需社会信用体系支持

金融运行急需社会信用体系支持

一、金融运行亟须社会信用体系支撑(论文文献综述)

周雷,顾瑞鹏,邢雪,吴涵颖[1](2022)在《大数据征信前沿研究综述与展望》文中提出在梳理大数据征信的前沿文献、研究基础、法律规制、算法框架等基础上,分析大数据技术在个人征信和小微企业征信中的应用研究。重点探讨大数据技术在个人征信信息保护、征信赋能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等大数据征信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从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标准体系、推进技术融合、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大数据征信的对策建议。最后,针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从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内容、完善研究组织、推动成果转化等方面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具体建议。

刘康磊,高加怡[2](2022)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技术治理及其规制》文中提出从社会征信出发,针对当前实践中存在的社会征信数据体系的数据安全风险、监管风险以及市场化难题等社会征信数据体系构建困境,结合域外经验,创设和规制"区块链+信用"的社会征信数据体系,通过规范社会征信秩序、重塑社会信用监管思路以及激发征信市场活力,为社会征信的制度优化提供初步的对策建议。

张远[3](2021)在《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必然的选择。尤其我国现阶段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叠加期,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多难点,亟须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树立法治思维,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强化信用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培育信用文化等,以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白小虎,陈海盛,吴淑君[4](2021)在《信用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建议——基于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浙江省特色小镇为案例,探索信用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实现路径。特色小镇信用治理面临传统手段具有行政惯性、信用数据跨部门和层级共享存在障碍、新型治理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等现实困境,基于浙江特色小镇信用治理中信息经济型、乡村旅游型、特种装备型和贸易融通型四种典型经验模式,提出以自治、智治和共治原则,根据创新创业、金融创新、旅游休闲、历史文化和对外贸易等不同特色小镇特征,实施差异化信用治理举措。

类延村,李玉玲[5](2021)在《我国社会征信体系整体性建构与覆盖式发展》文中认为社会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维度与主要内容。我国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经历了探索、起步、发展、扩张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纽带的银行业征信机构、以各级政府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为代表的公共征信机构、以自发发展为特征的市场和社会征信机构,初步形成了社会征信体系基本框架。然而,社会征信体系深化发展逐步呈现出社会认知模糊、法律法规不完善、征信标准化滞后、征信产品较单一等问题。因此,应以完善专项法律法规框架为基础,重点推进行业和地方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信用信息征集,完善征信市场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实现社会征信体系的全覆盖、体系化和法治化发展。

李思维[6](2021)在《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晓瑜[7](2021)在《四川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四川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的问题、原因及对策。通过对395位游客的问卷调查分析、90位四类主体的访谈调查分析梳理四川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即景区失信联合惩戒缺少管理条例法律保障、联合惩戒信息存在共享壁垒、联合惩戒机制较为单一、联合惩戒行政管理部门协作内容不突出和景区工作人员社会信用意识较薄弱。而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则主要有全省社会信用顶层管理上位法缺失、联合惩戒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较落后、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不健全、行政管理部门财政资金和专职人员投入不足以及景区社会信用宣传和实践活动力度小。通过借鉴浙江省、山东省和吉林省在景区失信联合惩戒方面的经验,并立足四川实际,在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渐进决策理论和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的5点对策建议,包括颁布覆盖旅游景区的四川省社会信用条例、完善覆盖旅游景区的四川省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健全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多方机制建设、调动力量完善景区社会信用管理组织框架和广泛开展景区社会信用教育和实践活动。因此本文在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上有一定的创新。同时本文在研究意义上,一方面可为国内其他行业联合惩戒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另一方面可为西部其他省份旅游领域联合惩戒提供经验借鉴。

王锡锌,黄智杰[8](2021)在《论失信约束制度的法治约束》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失信约束制度(或称失信联合惩戒)已成为行政监管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但这一制度也面临治理失灵、功能过载、扩张过度的问题,对个人及其他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构成威胁。失信约束机制作为治理的技术创新,本身也需受到法治约束,需要在治理价值论指引下纳入法治框架。对失信约束制度应通过界定该制度中不同行政行为的性质,并根据这些行政行为的法律属性,将其纳入相应的法律框架予以规范约束。失信约束制度包含了失信行为信息界定、信用评价、列入"黑名单"、联合惩戒措施等多种类行为。失信行为信息界定是该制度运作的先决条件,需满足客观性、终局性、必要性的要求;失信行政评价具有两种基本类型:"单一型"失信评价着眼于特定失信行为,属于行政确认。"量化型"失信评价着眼于整体失信倾向,属于"数治"逻辑下的新型行政行为;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对相对人造成声誉上的直接制裁和附随的联动惩戒,应属于行政处罚;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则包含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指导等多种行为类型。建构失信约束制度的法治约束框架,需综合运用不同法律控制技术,即通过立法跟进,完善作为该制度依据的法规范体系的形式合法性、体系合法性与实质合法性;通过实施程序的优化,形成竞争性、多主体参与的制衡结构;通过监督和救济机制的完备化,兼顾制度运行行政效果与个体权益保障的平衡。对失信约束制度法治化约束的价值依归,在于提升和保障制度理性。

王伟[9](2021)在《社会信用法论纲——基于立法专家建议稿的观察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亟须制定一部社会信用法,作为引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法和龙头法。社会信用法要应将履约信用和守法信用作为衡量信用的两个基本维度,统合经济信用和公共信用制度,并适当兼顾公权力主体的信用建设问题,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信用法律规则体系。本文以社会信用法专家建议稿为蓝本,对社会信用法的定位、目标、法治体系、规则创新等重大问题进行了阐述。

孙久文,胡恒松[10](2021)在《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与经济发展——基于国内大循环视角的思考》文中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延续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战略,扩大内需及产业链的完善正是重要的抓手,这也对我国整体社会信用水平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居民信用所构成的社会信用体系不仅是国内外贸易活动的重要保障,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有着突出贡献,其不仅能够保持我国国内经济稳定且持续的增长,更能加快促使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在国内大循环格局的构建过程中,要重视政府层面和资本市场层面的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水平;补齐制度短板,发挥资本市场关键作用;增强信用意识,完善增信措施;发挥信用服务机构的积极作用。

二、金融运行亟须社会信用体系支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融运行亟须社会信用体系支撑(论文提纲范文)

(1)大数据征信前沿研究综述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大数据征信基础研究
    (一)大数据征信概念与构成研究
    (二)大数据征信法律规制研究
    (三)大数据征信算法框架研究
二、大数据技术在个人征信中的应用研究
    (一)大数据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研究
    (二)大数据时代个人征信信息保护研究
    (三)大数据个人征信技术应用研究
三、大数据技术在小微企业征信中的应用研究
    (一)大数据小微企业征信创新模式研究
    (二)大数据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四、进一步完善大数据征信对策研究
    (一)完善大数据征信法律法规
    (二)健全大数据征信标准体系
    (三)推动大数据技术与征信深度融合
    (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五)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五、研究启示与展望
    (一)研究方法上,可以在理论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基于试点政策和真实场景的实证研究,评估大数据征信的应用效果
    (二)研究内容上,要加大对前沿技术研发力度,探索大数据与其他金融科技的融合,扩大数字征信覆盖面,提高信用信息应用效能
    (三)研究组织上,要搭建各研究机构间的协作平台,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促进大数据征信前沿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技术治理及其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社会征信数据体系的信息化转型
二、社会征信数据体系的治理及其难题
    (一)社会征信数据体系的数据安全风险
    (二)社会征信数据体系的监管风险
    (三)社会征信数据体系的市场化风险
三、“区块链+信用”在社会征信数据体系治理中的作用与不足
    (一)“区块链+信用”在社会征信数据体系治理中的作用
    (二)“区块链+信用”在社会征信数据体系治理中的不足
四、“区块链+信用”在社会征信数据体系治理中的规制
    (一)规范征信秩序,加强信息保护
    (二)优化政策设计,重塑监管思路
    (三)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五、结语

(3)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社会信用体系是创新和发展社会治理的基础制度和重要手段
二、社会治理面临的难点和痛点,亟须通过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化解
    (一)转轨时期信用缺失矛盾凸显,制约了社会治理效能发挥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创新业态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发展,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
三、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创新方式方法,树立法治思维
    (二)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推动信用治理
    (三)树立服务意识,强化信用监管
    (四)充分挖掘行业协会潜能,多方形成合力,助推社会治理共建、共享
    (五)培育讲信守信的信用环境,宣传信用文化

(4)信用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建议——基于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
二、信用赋能特色小镇社会治理的案例分析
    (一)基层信用治理先行地区的经验做法
        1.苏州工业园区。
        2.深圳市宝安区。
    (二)信用赋能浙江特色小镇治理的四种模式
        1.信息经济型。
        2.乡村旅游型。
        3.特种装备型。
        4.贸易融通型。
三、信用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
    (一)特色小镇传统治理存在行政惯性
    (二)信用数据难以跨部门和跨层级共享
    (三)信用治理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四、提升特色小镇信用治理能力的政策建议
    (一)健全信用治理长效机制,实现数据全面采集与有效应用
        1.信用赋能小镇自治,构建自发参事议事新机制。
        2.信用赋能小镇智治,构建数字治理新平台。
        3.信用赋能小镇共治,构建综合运营新模式。
    (二)破除行政惯性,实施差异化信用治理政策
        1.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
        2.金融创新型特色小镇。
        3.旅游休闲型特色小镇。
        4.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
        5.对外贸易型特色小镇。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5)我国社会征信体系整体性建构与覆盖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征信体系的概念与历史
    (一)社会征信体系的基本概念
    (二)我国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社会征信机构的类型化发展
        1. 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纽带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征信
        2. 以各级政府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为代表的公共机构征信
        3. 以自发发展为特征的社会机构征信
    (二)社会征信系统的集约规范发展
        1. 市场信用信息系统的运作流程
        2. 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的运作流程
    (三)社会征信法规规章体系的框架性建设
三、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问题解构
    (一)征信系统建设泛化,公众对社会征信认知模糊
    (二)社会征信高位阶法律缺失,征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三)社会征信产品较单一,难以有效对接社会诉求
    (四)征信标准化建设水平较低,地方征信呈现分散状态
四、社会征信体系的整体性建构与覆盖式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法律框架,推动征信活动法治化发展
    (二)推进行业和地方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快信息征集的互联互通
    (三)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信用信息征集,发挥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示范效应
    (四)完善征信市场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规范和提升社会征信服务水平

(7)四川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社会信用
        2.1.2 旅游景区
        2.1.3 景区失信行为
        2.1.4 联合惩戒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渐进决策理论
        2.2.3 治理理论
3 四川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现状
    3.1 四川省社会信用失信联合惩戒现状
    3.2 四川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具体建设现状
        3.2.1 四川省旅游景区社会信用等级评定建设现状
        3.2.2 四川省旅游景区失信行为界定现状
        3.2.3 四川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文件、主体、举措等现状分析
4 四川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调查分析
    4.1 调查实施
        4.1.1 问卷调查实施
        4.1.2 访谈调查实施
    4.2 调查统计分析
        4.2.1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4.2.2 访谈调查统计分析
    4.3 四川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存在的问题
        4.3.1 景区失信联合惩戒缺少管理条例法律保障
        4.3.2 景区失信联合惩戒信息存在共享壁垒
        4.3.3 景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较为单一
        4.3.4 景区失信联合惩戒行政管理部门协作内容不突出
        4.3.5 景区工作人员社会信用意识较薄弱
    4.4 四川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4.1 全省社会信用顶层管理上位法缺失
        4.4.2 联合惩戒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较落后
        4.4.3 景区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不健全
        4.4.4 行政管理部门财政资金和专职人员投入不足
        4.4.5 景区社会信用宣传和实践活动力度小
5 四川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的国内经验借鉴和对策建议
    5.1 四川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的国内经验借鉴
        5.1.1 浙江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的经验分析
        5.1.2 吉林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的经验分析
        5.1.3 山东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的经验分析
        5.1.4 经验借鉴的启示
    5.2 四川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的对策建议
        5.2.1 颁布覆盖旅游景区的四川省社会信用条例
        5.2.2 完善覆盖旅游景区的四川省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5.2.3 健全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多方机制建设
        5.2.4 调动力量完善景区社会信用管理组织框架
        5.2.5 广泛开展景区社会信用教育和实践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论失信约束制度的法治约束(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失信约束制度的阶段分析与性质界定
    (一)输入端:失信行为信息界定的性质分析
    (二)处理端:失信行政评价的两种基本类型
        1.“单一型”失信评价的逻辑与性质
        2.“量化型”失信评价的逻辑与性质
    (三)应用端:“黑名单”与联合惩戒的性质
        1.“黑名单”的性质界定
        2.失信联合惩戒措施的类型化界定
三、失信约束制度的法治约束框架
    (一)失信约束制度的规则表达
        1.形式合法性要求
        2.体系合法性要求
        3.实质合法性要求
    (二)失信约束过程的程序要求
    (三)失信约束实施的监督要求
四、对失信约束进行法治约束的路线图
五、余论:失信约束法治化与治理的技术理性

(9)社会信用法论纲——基于立法专家建议稿的观察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为何需要制定一部社会信用法
    (一)从政策化向法治化变革的需要
    (二)确立法治权威的需要
    (三)推动国家治理法治化的需要
二、社会信用法的定位与目标
    (一)社会信用法的普适性与特殊性
    (二)社会信用法如何定位
        1.社会信用法是信用促进法
        2.社会信用法是信息规制法
        3.社会信用法是信用活动法
        4.社会信用法是权利保护法
        5.社会信用法是信用管理法
    (三)社会信用法的调整目标
        1.社会信用法的直接目标:实现信用领域的法治化
        2.社会信用法的长远目标:构建社会信任机制
三、社会信用法与多层次信用法治体系
    (一)形式立法方面:构建硬法、软法并重的多元化信用规则体系
        1.信用“硬法”——立法规则体系
        2.信用“软法”——非正式规则体系
    (二)实质法治方面:构建个体、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法治体系
        1.个体层面:促进信用主体诚实守信
        2.社会层面:平衡个体和公众之间的关系
        3.在政府层面:有效规制公权力
四、社会信用法制定中的重大现实考量
    (一)总结和提炼重大信用建设实践
    (二)遵循信用法治基本逻辑
    (三)平衡公与私之间的关系
五、社会信用法的体例、结构与内容——以社会信用法(专家建议稿)为例
    (一)关于总则部分
    (二)关于信用信息的利用和管理规则
    (三)关于失信惩戒的法律规则
    (四)关于信用权益保护及信息安全的法律规则
    (五)关于信用活动的监督管理
    (六)关于信用活动的市场化、社会化机制
    (七)关于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
    (八)关于其他重要机制

四、金融运行亟须社会信用体系支撑(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数据征信前沿研究综述与展望[J]. 周雷,顾瑞鹏,邢雪,吴涵颖. 征信, 2022
  • [2]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技术治理及其规制[J]. 刘康磊,高加怡. 征信, 2022(01)
  • [3]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探讨[J]. 张远. 征信, 2021(11)
  • [4]信用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建议——基于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案例分析[J]. 白小虎,陈海盛,吴淑君.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21(05)
  • [5]我国社会征信体系整体性建构与覆盖式发展[J]. 类延村,李玉玲. 征信, 2021(07)
  • [6]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制度研究[D]. 李思维.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7]四川省旅游景区失信联合惩戒对策研究[D]. 李晓瑜.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论失信约束制度的法治约束[J]. 王锡锌,黄智杰. 中国法律评论, 2021(01)
  • [9]社会信用法论纲——基于立法专家建议稿的观察与思考[J]. 王伟. 中国法律评论, 2021(01)
  • [10]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与经济发展——基于国内大循环视角的思考[J]. 孙久文,胡恒松. 甘肃社会科学, 2021(01)

标签:;  ;  ;  ;  ;  

金融运行急需社会信用体系支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