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将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论文文献综述)
郑玉婷[1](2019)在《“人民科学家”叶培建:探月,就要看得更长远》文中研究说明对于"人民科学家"这份荣誉,叶培建感慨地说道:"我只是千千万万个中国航天人的代表之一,只有把今后的事情做好,把队伍带好,才能够对得起这个称号,无愧于人民。"总有人喜欢问他"去月球干什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中科院院士叶培建回答道:"宇宙就是个海洋,月亮就是钓鱼岛,火星就是黄岩岛,我们现在能去我们不去,后人要怪我们。别人去了,别人占下来了,你再想去都去
陈熙[2](2019)在《筑梦天宫》文中指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诗仙李白的诗句,为中国航天事业添上了浪漫的注脚。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中国人对于"飞天"的向往历久不衰。盘点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节点,每一步,都让吟唱千年的梦想更加铿锵有力。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千米,最远点2384千米……"49年前,新
尹怀勤[3](2019)在《探月奇旅 圆梦太空 “嫦娥”助推中国探月》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恰逢人类探索月球60周年,同时也是人类实现首次载人登月30周年。几十年前,完成人类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的"阿波罗计划",以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那句"我们选择去月球,不是因为它很容易,而是因为它很难"为开端,而今天,随着人类一次次探月的成功,月球的神秘面纱终于被一点点揭开。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18年年底,中国成功发射了"嫦
李少宁[4](2017)在《星载激光对地测高系统在轨几何定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卫星测绘技术日新月异,卫星影像分辨率已突破亚米级水平,而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极地测绘、灾害应急等行业领域的测绘产品却受到高程精度的限制。为了弥补国产立体测绘产品高程精度的不足,有专家和学者提出将星载测高仪与立体测绘相机同平台搭载进行复合测绘,以提升卫星无控测高精度的新思路,然而激光测高数据平面定位精度较差,并且难以获取地面控制数据进行在轨几何定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星载激光测高系统的测量原理和系统构成为切入点,对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影响激光数据处理精度的各类参数、运行状态进行识别,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建模的方式对激光测量系统误差的传递进行评估,根据误差的产生原因将误差源分为卫星测量平台误差和系统外部环境误差两类。针对激光测高系统中的误差项补偿,本文开展了如下研究:(1)针对星载激光测高过程中时变性的外部环境误差,研究星载激光测高数据几何处理流程,并提出星载激光测高严密几何模型。针对星载激光测距原理、大气传播延迟、全球潮汐及地表地物对激光回波信号的影响,构建了激光测高严密几何模型;与传统光学立体测绘不同,激光测高作为主动遥感方式,大气折射效应引起的测距延迟是其必须考虑的误差源之一,本文针对目前气象数据获取困难、精度差等问题,对比分析已有高精度全球大气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星载激光测距延迟改正方法中,以满足星载激光全球高精度测绘的需求;并将全球固体潮改正模型和海潮改正模型应用到激光测高数据处理中。(2)针对激光测高数据的初始定位精度较差等问题,提出基于地形匹配的星载激光出射方向定标方法。由于卫星姿轨测量误差、激光测高仪安装误差及激光出射指向偏差等引起激光平面定位精度较差,无法直接采用地面布设激光探测器的方案进行几何定标。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地形匹配的激光束出射方向定标方法。利用激光的初始测高数据,并结合精度地形数据约束激光序列点,实现了激光束出射方向的定标。实验首先采用仿真数据验证激光出射方向几何定标方法的可行性,并利用SRTM-DEM数据对资源三号02星激光测高仪进行几何定标处理,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激光平面定位精度,为星载激光测高系统的场地定标提供关键支撑。(3)提出了基于波形匹配和定标场的星载激光高精度几何定标方法。利用大区域地形数据能够比较准确的标定激光的出射方向,提升激光脚印点的平面位置精度,而激光测高系统几何定标最终结果为激光出射方向和测距值的补偿量。本文提出利用基于激光波形匹配和定标场地的几何定标方法,并针对两种激光几何定标方法适用性展开研究。基于波形匹配的激光几何定标是一种非实时不依赖于固定场地的激光数据后处理定标方法,定标场地适用于建筑物密集的城区,并且需要高精度DSM数据支持;而基于地面探测器的激光场地定标方法则需要大区域平坦地势,同时本文研究了定标场内激光探测器的布设方案,将激光探测器效能最大化使用。最后利用激光仿真试验验证了基于波形匹配的激光定标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并利用ICESat/GLAS和ZY3-02激光数据对星载激光高精度几何定标方法进行了验证。
徐菁[5](2016)在《自主创新实现我国首次绕月探测——专访嫦娥一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文中研究指明叶培建,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院士曾任我国第一代传输型侦察卫星系列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为我国第一代长寿命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研制,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并任太阳同步轨道平台首席专家;探月工程立项后,叶培建院士担任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主持制定了嫦娥一号卫星技术方案,为首次绕月探
江金兰[6](2016)在《万有引力定律》文中指出【考情报告】【考向指南】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知识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主要考查对万有引力定律、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理解和计算.(2)人造卫星的运行及变轨:主要是结合圆周运动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考查卫星在轨道运行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计算,考查卫星变轨运行时线速度、角速
罗云[7](2012)在《嫦娥三号卫星探月信息展示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在全球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从地球转向了月球,原因在于月球上有人类梦寐以求的丰富资源。我国的探月工程起步比较晚,但是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包括在对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探测成果的有效管理与展示,但是嫦娥三号将搭载更多的载荷平台,获取月球更丰富更复杂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组织、管理和展示不同于以往的形式。为了更好地服务探月工程及其它应用项目,必须开发嫦娥三号卫星探月信息展示系统。本论文首先简述了开发嫦娥三号卫星探月信息展示系统的背景以及开发的必要性,并进行了系统需求分析,其次探讨了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1)实时地标绘制方法,对于实时地标绘制,提出了基于数据表分区,根据当前视口的坐标范围,调取相应的数据,时绘制地标;(2)全景照片浏览方法,对于全景照片浏览,探讨了采用球面作为全景照片漫游模型以及SlimDX纹理贴图的方法,利用SlimDX取景函数完成全景照片浏览,提出采用纹理预测和多线程的方法加载一定数量的纹理到内存中和采用图像放大与图像融合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视点间的平滑过渡。最后以C#语言与SlimDXAPI,以Gaea Explorer2.0作为二次开发的基础平台,开发了嫦娥三号卫星探月信息展示系统,建立了月球三维展示场景。模拟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良好、数据入库快捷;实现了快速实时的地标渲染;全景照片加载迅速,多视点漫游过渡平滑;探测进程仿真和月球车巡视仿真视觉效果逼真。整个系统达到了预期目的。
承璐[8](2013)在《基于CE-1的三线阵CCD影像构建全月DEM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月球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是人类探测月球过程中描述月表模型的第一步。本文在分析了CCD影像匹配、地面点高程计算、DEM内插等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基于嫦娥一号卫星获取的三线阵CCD影像构建月球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和策略。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概括如下:1、针对嫦娥一号三线阵CCD影像数据量大的特点,本文设计了一种由粗到精的影像匹配算法。该算法对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将一种隔点计算的模板与这种改进的遗传算法相结合进行粗匹配。为了保证匹配的精度,在粗匹配的基础上利用匹配精度较高的归一化互相关算法结合两种不同的模板进行精匹配,实现了CCD影像的快速匹配。2、在没有星历,姿态数据、月面控制点的情况下,本文利用嫦娥一号的激光高度计所获得的数据作为月面控制点,在此基础上,采用前方交会的外方位元素计算方法进行部分外方位元素值的计算,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出所有的外方位元素,实现了CCD影像每行外方位元素值的计算。3、在计算月面点坐标后,为了生成较精细的月球数字高程模型,本文进行了DEM内插计算。采用距离加权插值算法,进行地面点的逐点内插。由于利用该算法进行插值计算时,参与计算的点是随内插点的不同而变化的,考虑到数据量的庞大,为了减少这些计算点的搜索时间,本文将得到的月面点坐标进行分块存储,而在搜索计算点时,结合插值点的位置分块调用,提高了搜索的效率。
于鹏飞[9](2011)在《月球车仿真中月面三维地形的实时重建》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探月工程的进行,月球探测车预计将于2013年登陆月球。复杂的月面环境对月球车的各项性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月球车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就是在未知环境中进行自主导航,而自主导航的基础是月面障碍物的识别和地形的重构。为了帮助月球车顺利避过障碍物,到达目的地,本文提出一个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月面三维地形实时重建系统。本文以双目立体视觉为基础,提出了相机标定,立体匹配,深度恢复,三维点云修正,最后进行Delaunay三角剖分恢复三维地形的重建方法,在仿真环境中进行测试之后在中国月球车试验场地进行了试验,较为精确地恢复出了试验场地的三维地形,并且将此三维地形加载到仿真平台中测试月球车性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为了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系统的实时性,本文中在吴福朝、胡占义提出的相机线性自标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规范八点算法来计算基础矩阵,利用线性自标定的方法对相机进行标定,得出了相机的内、外参数。其次,为了能够快速恢复出三维地形,本文采用了能够恢复出稠密视差图的基于区域的立体匹配方法。利用基于二元自适应窗口(Adaptive Binary Window, ABW)的实时立体匹配方法计算出初始视差图,在此基础上利用立体匹配的唯一性约束去除初始视差图中的不可靠匹配点,然后利用加权平均法插值得到误匹配点的视差值,最后对整个视差图进行修正并利用中值滤波法去除视差图中的噪声点。最后,根据得出的视差图和标定出的相机参数,计算出匹配点的深度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将获得的三维点云作为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的基础数据,用逐点插入法修正DEM中的问题点,用分割合并算法将离散的DEM数据点构建地形网格,并进一步将网格填充成实体面片,最终完成三维地形的重建的方法。
尹怀勤[10](2011)在《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文中提出2010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对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精彩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二颗探月卫星顺利实现了既定目标,续写了我国航天事业新的辉煌。
二、我国将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将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论文提纲范文)
(1)“人民科学家”叶培建:探月,就要看得更长远(论文提纲范文)
从基础性工作到空间主战场 |
爱上“第一”的卫星总师 |
与“嫦娥”的缘分 |
“嫦娥五号”:今年最大的空间飞行器任务 |
(2)筑梦天宫(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
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
中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 |
中国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
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长征六号 |
(4)星载激光对地测高系统在轨几何定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星载激光测高系统发展现状 |
1.2.2 星载激光测高数据处理与应用现状 |
1.2.3 星载激光测量定标及误差补偿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及安排 |
2 星载激光测高理论及误差分析 |
2.1 星载激光测高机理 |
2.2 星载激光测高系统构成 |
2.2.1 激光发射系统 |
2.2.2 信号接收系统 |
2.2.3 辅助测量系统 |
2.2.4 激光信号处理系统 |
2.3 星载激光测量系统误差分析 |
2.3.1 卫星测量设备误差 |
2.3.2 星载激光系统外部环境误差 |
2.4 星载激光测高系统在轨几何定标策略 |
2.5 本章小结 |
3 星载激光对地测高数据处理 |
3.1 星载激光测高严密几何模型 |
3.2 激光测量数据处理 |
3.3 激光测距大气延迟改正 |
3.3.1 天顶延迟 |
3.3.2 映射函数 |
3.3.3 验证试验 |
3.4 激光测高潮汐改正 |
3.4.1 固体潮改正模型 |
3.4.2 全球海潮改正模型 |
3.5 星载激光光斑脚点定位处理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地形匹配的激光出射方向定标方法 |
4.1 星载激光几何定标模型 |
4.2 激光出射方向定标方法 |
4.2.1 基本思路 |
4.2.2 适用性分析 |
4.2.3 地形匹配方法 |
4.3 激光束出射方向定标试验 |
4.3.1 仿真验证试验 |
4.3.2 ZY3-02星激光验证试验 |
4.4 本章小结 |
5 星载激光高精度几何定标方法 |
5.1 基于波形匹配的激光几何定标 |
5.1.1 激光回波数据仿真 |
5.1.2 基于激光波形特征的匹配方法 |
5.2 星载激光场地定标方法 |
5.2.1 激光定标场选择 |
5.2.2 激光探测器布设 |
5.3 激光测高几何补偿模型 |
5.4 激光测高几何定标验证试验 |
5.4.1 激光测高仿真试验 |
5.4.2 ICESat/GLAS激光测高定标试验 |
5.4.3 ZY3-02星激光测高仪几何定标试验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7)嫦娥三号卫星探月信息展示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嫦娥三号卫星探月信息展示系统分析开发目标原则 |
2.1 项目背景 |
2.2 需求分析 |
2.3 系统开发目标 |
2.4 系统开发原则 |
第三章 嫦娥三号卫星探月信息展示系统的关键技术探讨 |
3.1 SlimDX 理论基础 |
3.2 地标实时绘制 |
3.3 全景照片技术 |
第四章 嫦娥三号卫星探月信息展示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理念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3 基本类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第五章 嫦娥三号卫星探月信息展示系统开发与实现 |
5.1 系统运行环境选择 |
5.2 系统开发语言 |
5.3 系统用户登录 |
5.4 系统主界面 |
5.5 构建月球三维场景 |
5.6 地标实时绘制 |
5.7 数据管理 |
5.8 数据展示 |
5.9 探测进程仿真 |
5.10 月球车巡视仿真 |
5.11 数据查询 |
5.12 定位 |
5.13 量测 |
5.14 系统帮助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基于CE-1的三线阵CCD影像构建全月DEM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DEM 生成的研究现状 |
1.3 基于嫦娥一号 CCD 影像生成月表 DEM 的关键技术分析 |
1.3.1 影像匹配 |
1.3.2 地面点高程计算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同名像点匹配 |
2.1 引言 |
2.2 Harris 算子提取特征点 |
2.3 改进的遗传算法 |
2.4 算法设计与实验分析 |
2.4.1 算法设计 |
2.4.2 实验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CD 影像外方位元素拟合计算 |
3.1 引言 |
3.2 坐标系及其之间的转换 |
3.2.1 摄影测量涉及的几种坐标系 |
3.2.2 坐标系的转化关系 |
3.3 任意时刻摄影中心外方位元素计算 |
3.3.1 控制点的选取 |
3.3.2 空间后方交会 |
3.4 外方位元素的最小二乘拟合 |
3.5 实验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 CCD 影像匹配的月球 DEM 生成 |
4.1 引言 |
4.2 空间前方交会计算月面点坐标 |
4.2.1 空间前方交会 |
4.2.2 算法设计 |
4.3 DEM 内插 |
4.3.1 内插概述 |
4.3.2 距离加权插值法 |
4.4 实验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的工作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月球车仿真中月面三维地形的实时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三维地形实时重建研究现状 |
1.2.2 研究现状总结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双目立体视觉三维重建 |
2.1 双目视觉的基本原理 |
2.1.1 线性相机模型 |
2.1.2 非线性相机模型 |
2.2 相机标定 |
2.3 极线几何的几个重要的概念 |
2.3.1 极线几何 |
2.3.2 基础矩阵 |
2.3.3 单应矩阵 |
2.4 立体匹配 |
2.5 深度恢复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相机的自标定 |
3.1 自标定方法综述 |
3.2 获取立体图像对 |
3.3 相机线性自标定 |
3.3.1 控制相机完成规定动作 |
3.3.2 求解基础矩阵和极点 |
3.3.3 计算单应矩阵 |
3.3.4 求解相机的内参数矩阵 |
3.3.5 求解运动参数 |
3.4 相机标定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改进ABW的立体匹配 |
4.1 立体匹配综述 |
4.2 局部立体匹配算法的比较 |
4.2.1 立体匹配的步骤 |
4.2.2 立体匹配算法的比较 |
4.2.3 本文的改进算法 |
4.3 改进的ABW立体匹配算法 |
4.3.1 基于ABW立体匹配算法的视差初步估计 |
4.3.2 不可靠匹配点的修正 |
4.3.3 视差值的修正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三维地形重建 |
5.1 地形深度数据获取 |
5.2 地形DEM内插 |
5.2.1 DEM内插的方法 |
5.2.2 算法的实现过程 |
5.3 地形建模 |
5.4 三维重建系统应用实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6.2 未来的工作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原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 |
耀眼的第一步探月工程 |
长三丙火箭送新星奔月 |
“嫦娥二号”卫星探月亮点 |
胜利完成既定任务 |
我国探月及后续工程展望 |
四、我国将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科学家”叶培建:探月,就要看得更长远[J]. 郑玉婷. 审计观察, 2019(05)
- [2]筑梦天宫[J]. 陈熙. 今日中学生, 2019(28)
- [3]探月奇旅 圆梦太空 “嫦娥”助推中国探月[J]. 尹怀勤. 科学大众(中学生), 2019(03)
- [4]星载激光对地测高系统在轨几何定标研究[D]. 李少宁. 武汉大学, 2017(09)
- [5]自主创新实现我国首次绕月探测——专访嫦娥一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J]. 徐菁. 中国航天, 2016(09)
- [6]万有引力定律[J]. 江金兰. 试题与研究, 2016(22)
- [7]嫦娥三号卫星探月信息展示系统设计与实现[D]. 罗云. 江西理工大学, 2012(04)
- [8]基于CE-1的三线阵CCD影像构建全月DEM的研究[D]. 承璐. 天津理工大学, 2013(S2)
- [9]月球车仿真中月面三维地形的实时重建[D]. 于鹏飞. 东北大学, 2011(05)
- [10]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J]. 尹怀勤. 今日科苑,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