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妇科恶性肿瘤与细胞凋亡(论文文献综述)
葛玉红[1](2022)在《大黄活性成分抗妇科恶性肿瘤研究机制进展》文中提出大黄是中医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常用药物,其活性成分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在现代妇科恶性肿瘤研究中,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增敏化疗药物等作用。本文就大黄中的活性成分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
罗艳露,范江涛[2](2021)在《外泌体调控妇科恶性肿瘤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关于妇科恶性肿瘤分子机制学的探索是研究热点,而外泌体作为疾病分子机制学研究的新兴物备受关注。外泌体是一类内含多种生物学活性物质的小囊泡,其通过充当信号传递工具、改造肿瘤微环境、调节免疫反应、促进新血管形成等方式,在妇科恶性肿瘤(如卵巢癌、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转移及侵袭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其在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有关外泌体在肿瘤中发生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未来需深入研究,以为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丰颖[3](2021)在《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人上皮性耐药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作为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上皮性卵巢癌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研究显示,上皮性卵巢癌总体缓解率在10%-35%之间,且缓解期相对短暂。尽管在治疗上皮性卵巢癌方面,已经取得了显着进展,但大多数晚期疾病患者仍然难以避免地经历了复发,最终由于化疗耐药而导致死亡,其中以铂耐药发生率最高。临床上,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和晚期卵巢癌的治疗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此外,上皮性卵巢癌的耐顺铂往往表现出多因素的机制,耐药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未被完全了解和认识。因此,现阶段治疗铂耐药/铂难治卵巢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序贯单药化疗来维持生活质量和缓解症状,目前的难题仍需要通过创新疗法的临床试验来实现突破。导师带领的课题组一直以来都在中药领域探索,尝试从中药宝库中挖掘出能辅助治疗和改善这些卵巢癌患者疗效的有效中药或中药复合物,期望可以用于这些晚期或耐药卵巢癌的治疗。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中药用于耐顺铂卵巢癌的治疗意义重大。本研究将小剂量雷公藤多苷(GTW)作用于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株,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小剂量GTW对人上皮性耐药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并揭示GTW抑制上皮性耐药卵巢癌的作用机制,为GTW临床应用于辅助治疗晚期或上皮性耐药卵巢癌提供实验数据和体内体外评价模型。第一部分GTW对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细胞的作用目的尝试从细胞水平评价GTW对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1.A2780/DDP细胞的培养、冻存及计数:将A2780/DDP细胞放置在含有链霉素、10%胎牛血清、青霉素的培养液内进行培养。培养条件:环境温度37℃,5%CO2,90%空气湿度,换液周期为2-3d。当细胞贴壁率达90%左右时,进行细胞消化传代。当细胞形状变为圆形时,加入RPMI-1640培养基,并停止消化。取出上清液,得到细胞沉淀物。按9:1的比例,分别加入胎牛血清900μl和DMSO 100μl制作成细胞冻存液1ml,调节细胞浓度。将调节后的冻存液和细胞沉淀均匀混合后冻存。在细胞沉淀物中加入10%胎牛血清等,打散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悬液密度至5×104/ml后进行细胞计数。2.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GTW、DDP作用于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株的细胞存活率,并计算GTW、DDP作用于A2780/DDP细胞后的IC50测定。3.采用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不同浓度GTW对A2780/DDP细胞进行干预前后的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分组同前。实验重复3次,取穿膜细胞均值作为反映细胞迁移能力指标。4.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或双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均值表示±SD。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果1.查阅文献、进行了大量的预实验,并借鉴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采用的实验方案,我们选择如下不同浓度梯度的GTW(50μg/ml、200μg/ml、800μg/ml、1600μg/ml、3200μg/ml)作用于A2780/DDP细胞24h,GTW最低的有效抑制浓度为200μg/ml。随GTW浓度的升高,各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呈进行性降低趋势(P<0.05),GTW对A2780/DD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且IC50为882.1 ug/ml。说明GTW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2780/DDP细胞增殖的作用。2.不同浓度DDP(0.625μg/m L、1.25μg/m L、2.5μg/m L、5μg/m L、10μg/m L、20μg/m L)作用A2780/DDP细胞24h,DDP最低有效抑制浓度为1.25μg/m L(P<0.05)。随DDP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P<0.05)。DDP作用于A2780/DDP细胞上的IC50为1.891μg/m L。表明DDP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A2780/DDP细胞增殖的作用。3.小剂量GTW对A2780/DDP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浓度为200/800/1600/3200μg/m L时,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TW对A2780/DDP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第二部分GTW通过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人上皮性卵巢癌耐顺铂作用的研究目的探讨GTW是否能够通过抑制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来抑制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增强DDP的敏感性,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及耐顺铂作用。方法1将A2780/DDP细胞进行基本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GTW组、DDP组和GTW+DDP组。分别用si RNA-ILK、si RNA-Slug、AKT抑制剂、GSK3β抑制剂作用于各基本分组后,并通过Transwell实验对细胞的变化(侵袭、迁移)情况进行检测。2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in、ILK、AKT、p-AKT、GSK3β、p-GSK3β、slug的表达情况。3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或双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均值表示±SD。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DP组、GTW组、GTW+DDP组能够有效抑制Slug的表达,并且GTW+DDP组抑制作用明显(P<0.005)。转染si RNA-Slug后,N-cadherin的表达进一步下调,而E-cadherin表达进一步上调,以GTW+DDP组尤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说明si RNA-Slug协同增强了GTW+DDP组对A2780/DDP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P<0.005)。2.在si RNA-ILK转染后,A2780/DD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DP组、GTW组以及GTW+DDP组A2780/DD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以GTW+DDP组抑制作用明显(P<0.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转染前,各组ILK、p-AKT、p-GSK3β和Slug的表达下调。尤其在GTW+DDP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转染si RNA-ILK沉默ILK后,ILK、p-AKT、p-GSK3β和Slug的水平下调更为显着,N-cadherin的表达进一步下调,而E-cadherin的表达进一步上调,以GTW+DDP组尤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说明si RNA-ILK协同增强了GTW+DDP组的抑制作用。3.AKT抑制剂(MK2206)可抑制A2780/DDP细胞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AKT抑制剂协同促进了GTW、DDP和GTW+DDP对A2780/DDP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AKT抑制剂促进了GTW组、DDP组和GTW+DDP组的p-AKT、p-GSK3β、ILK蛋白水平的进一步下调。促进了各组A2780/DDP细胞的E-cadherin水平的上调及N-cadherin水平的进一步下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4.GSK3β抑制剂可抑制A2780/DDP细胞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GSK3β抑制剂协同促进了GTW、DDP和GTW+DDP对A2780/DDP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以GTW+DDP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GSK3β抑制剂诱导了GTW组、DDP组和GTW+DDP组slug、p-GSK3β水平的上调,但不影响p-AKT、ILK。GSK3β抑制剂协同促进了各组细胞的E-cadherin水平上调、N-cadherin水平下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TW可协同DDP抑制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增加A2780/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2.GTW通过靶向调控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对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产生有效抑制。通过靶向调控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EMT相关蛋白E-cadherin的水平上调,N-cadherin、ILK、p-Akt、p-GSK3β和Slug的水平下调,以GTW+DDP组尤为明显,说明GTW可通过ILK/AKT/GSK3β/Slug途径靶向抑制肿瘤细胞的EMT来增强对DDP的敏感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耐顺铂作用。第三部分GTW抑制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体内成瘤作用的研究目的通过构建荷耐顺铂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模型,尝试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GTW可通过抑制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EMT,从而抑制肿瘤细胞EMT相关转移及化疗耐药(DDP-耐药)。方法1.取4~6周龄体重15~20 g的雌性裸鼠48只,按每组12只,随机分为四组,驯化一周。2.取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常规培养,在裸鼠腹腔建模时候,取0.2ml的细胞悬液进行接种,密度控制在每ml细胞数量为2×107个。接种满96 h后,在裸鼠尾静脉处抽血0.2ml,离心后吸出血清,-80℃保存,备用。抽血完毕后,当肿瘤体积达到50mm3时,接受以下处理:(1)对照组:每隔一天取生理盐水0.2 ml对裸鼠进行灌胃处理,持续10次。(2)GTW组:1 mg/kg/d GTW生理盐水稀释成终体积0.2 ml,腹腔注药,持续14次。(3)DDP组:顺铂4 mg/kg/d,腹腔注射给药,第1、8天给药,总共用药2天。(4)GTW+DDP组:1 mg/kg/d GTW生理盐水稀释成终体积0.2 ml,腹腔注药,持续14次。在第1天、第8天,按照4 mg/kg/d的剂量腹腔注射DDP,总共用药2天。3.接种后,每天观察荷瘤裸鼠的活动情况、肤色、精神状态,并在接种的第7天起,对荷瘤裸鼠的体重、腹围进行隔日观察,当荷瘤裸鼠的腹围增大时,认为腹腔转移瘤产生。实验截止到最后一次给药后第二天。每周测量两次肿瘤体积,并称重小鼠。实验第22天时,每组取3只小鼠进行安乐死后解剖,观察腹腔成瘤、成瘤位置,统计肠系膜上肿瘤的数量,取下肠系膜以及上面的腹腔转移瘤进行称重。同时留取移植瘤标本,保持无菌,-80℃保存。其余小鼠用于评估生存曲线。4.采用ELISA法检测GTW、DDP及两者联用治疗荷瘤裸鼠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水平的变化5.用Western Blot检测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组织中E-cadherin、N-cadheriin、ILK、AKT、p-AKT、GSK3β、p-GSK3β、slug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6.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或双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均值表示±SD。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果1.裸鼠腹腔内成瘤后,各组肿瘤体积及重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各组瘤体积:对照组平均为1916.463±52.491mm3,DDP组平均为1014.021±52.553mm3,GTW组平均为1196.322±51.681mm3,DDP+GTW组平均为680.321±33.652mm3。对照组的肿瘤体积最大,DDP组、GTW组及联合组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DP+GTW组的减小程度最明显。而GTW组和DDP组瘤体积次之(P<0.05)。各组瘤重:对照组平均重0.8210±0.1260g,DDP组平均重0.4797±0.0054g,GTW组平均重0.5413±0.049g,DDP+GTW组平均重0.2777±0.0046g。对照组的肿瘤重量最大,GTW组、DDP组及联合(DDP+GTW)组瘤重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DP+GTW组瘤体重量的减小程度最明显。而GTW组和DDP组瘤重次之(P<0.05)。2.各组瘤生存期方面,对照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4.6天、37天,DDP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41.4天、44天,GTW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9.8天、40天,联合(DDP+GTW)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46.6天、49天。DDP+GTW组的生存期最长,生存期最长可以达到50天。3.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中的CA125、HE4水平时发现:和对照组进行比较,GTW组、DDP及GTW+DDP组使得荷瘤裸鼠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水平明显下降,以GTW+DDP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组织中E-cadherin、N-cadheriin、ILK、AKT、p-AKT、GSK3β、p-GSK3β、slug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显示:GTW组和DDP组移植瘤组织中的E-cadherin水平均上调,N-cadherin、ILK、p-AKT p-GSK3β和Slug水平均下调。DDP+GTW对肿瘤组织中上述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实验再一次证实:GTW可通过抑制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EMT,从而抑制肿瘤细胞EMT相关转移及化疗耐药(DDP-耐药)
李新[4](2021)在《MAGL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根据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的关系、组织病理学、发病机制等因素将其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病理类型大部分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占子宫内膜癌的大多数。Ⅱ型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包括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等,均少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子宫内膜癌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了传统的分型,目前根据癌症基因组图谱已经将子宫内膜癌分为POLE突变型、微卫星不稳定型、髙拷贝型和低拷贝型4种分子亚型。FIGO分期为早期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经手术及必要的辅助治疗预后相对较好,然而,对于晚期或复发的患者,近几年其5年生存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随着肿瘤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子宫内膜癌的药物治疗方法除了激素治疗及常规的铂类、紫杉醇类、环磷酰胺类化疗药物外,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中还加入了贝伐珠单抗、依维莫司、西罗莫司等新型靶向药物,所以识别新的分子机制,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调控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找出新的治疗靶点,从而开发新的治疗手段。人类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等的不断改变使得肥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预计,10年后全世界人口中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占比将达到约58%。肥胖是子宫内膜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估计40%的新发子宫内膜癌病例与肥胖有关,其中I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与肥胖最为密切。体内脂肪的异常堆积会以肥胖的形式表现,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能量代谢失调己逐渐成为各种癌症研究的热点。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常伴随着代谢途径的重新编程,包括脂代谢的异常改变。近年来,单酰基甘油脂肪酶(Monoacylglycerol Lipase,MAGL)作为一种重要的脂代谢酶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表道MAGL可通过控制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的释放调节脂质分子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许多研究表明MAGL在人癌细胞和原发性肿瘤中高表达,抑制其表达减弱了浸润性乳腺癌、卵巢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癌细胞的生长、存活、迁移和侵袭。MAGL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分子量为33 kDa的酶,是丝氨酸水解酶超家族成员之一,在脂代谢中是水解甘油三酯产生FFAs的关键酶。此外,MAGL还是2-花生四烯酰甘油(2-Arachidonoylglycerol,2-AG)的主要水解酶,是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内源性大麻素的失活。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已被证实在癌症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MAGL在炎症、疼痛、神经保护、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紊乱和癌症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MAGL在脂质代谢和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有研究报道,MAGL在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前列腺癌、神经母细胞瘤、鼻咽癌、肝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种侵袭性肿瘤中均有功能性的表达。因此,MAGL对子宫内膜癌的影响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目前尚无MAGL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具体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MAGL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BMI、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并统计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通过细胞实验应用高效不可逆的MAGL抑制剂JZL184和siRNA下调MAGL表达,分别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进一步探讨MAGL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就其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最后应用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判断抑制MAGL对子宫内膜癌活体肿瘤生长的作用,为MAGL是否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第一部分 MAGL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GL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年龄、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BMI、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统计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从而明确MAGL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AGL在75例子宫内膜癌、31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2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使用GraphPad Prism 6.01软件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GL表达与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并整理患者的随访信息进行生存分析;采用qRT-PCR技术检测MAGL在16例患者的新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基因定量表达情况。结果:1.MAGL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表现为细胞质及细胞膜棕褐色染色,三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51.6%和76.0%,其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MAGL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妊娠次数和BMI指数有显着相关性,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年龄和有无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无显着相关性,P>0.05。3.生存曲线的绘制采用Kaplan-Meier法,MAGL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生存率的比较用Log-Rank时序检验,结果显示:与MAGL阴性表达组比较,MAGL阳性组患者的生存率有降低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GL阳性表达组的患者有预后较差的趋势。4.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16对新鲜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MAGL mRNA表达的情况,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发现:MAGL在新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免疫组织化学和qRT-PCR研究结果均显示MAGL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过表达。2.MAGL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与BMI、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妊娠次数有显着正相关性。3.MAGL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可能作为促癌基因发挥作用,有助于我们找出新的治疗靶点。第二部分 抑制MAGL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目的:应用药理学抑制剂和基因干扰技术下调子宫内膜癌细胞中MAGL的表达,分别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进一步探讨MAGL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就其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分别使用药物JZL184和siRNA分别从蛋白水平和转录水平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中MAGL的表达,利用western-blot技术和qRT-PCR技术检测MAGL的抑制效率,通过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定抑制MAGL对肿瘤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敲低MAGL后对肿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索MAGL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我们再次分别用western-blot和qRT-PCR实验评估抑制MAGL后子宫内膜癌细胞中Cyclin D1、Bcl-2、Bax及EMT相关因子的变化。结果:1.我们经过摸索不同梯度浓度来探讨MAGL抑制剂JZL184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影响,MTT实验发现1μmol/L JZL184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的增殖影响最为显着。用药物JZL184及siRNA分别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来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MAGL的表达,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其最终MAGL蛋白水平的变化。通过qRT-PCR检测SiRNA转染48h对MAGL基因水平的影响发现MAGL mRNA水平明显降低,在Ishikawa中表达减少89.3%,在RL95-2中减少86.1%,在AN3CA减少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JZL184对MAGL蛋白水平有直接抑制作用,其表达在Ishikawa减少70.6%,在RL95-2中减少70.3%,在AN3CA减少74.0%。SiRNA(平均siMAGLs)的间接抑制,使MAGL蛋白水平分别在Ishikawa减少56.7%,在RL95-2减少60.6%,在AN3CA中减少66.1%。且这两种方法对MAGL蛋白水平的抑制无统计学差异。2.MTT法检测发现药物JZL184抑制和siRNA干扰MAGL均抑制了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JZL184所处理细胞的抑制作用比siRNA所处理细胞更不稳定,其抑制作用随时间逐渐减弱。然而,这两种方法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没有显着差异。3.利用JZL184和siRNA敲低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RL95-2)中MAGL表达后,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发现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这一结果提示MAGL参与子宫内膜癌进展转移的过程。4.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MAGL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JZL184药物抑制还是siRNA干扰MAGL均能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与未处理组相比,转染siMAGL的Ishikawa 细胞 G0/G1 期增加 20.6%,RL95-2 细胞 G0/G1 期增加 41.5%,AN3CA细胞G0/G1期增加30.3%。而在JZL184处理后的细胞,G0/G1期细胞的比例在Ishikawa细胞中增加了 16.2%,在RL95-2细胞中增加了 28.6%,在AN3CA细胞中增加了 11.8%。5.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转染siMAGL1的Ishikawa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所占比例为6.97±0.58%,转染siMAGL2的Ishikawa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为10.27±1.19%,较对照组的5.38±0.08%均显着增加。而在JZL184处理后的Ishikawa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为7.52±0.84%,较未处理组4.90±0.85%明显增加,差异显着。转染siMAGLl的RL95-2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所占比例为9.17±2.29%,转染siMAGL2的RL95-2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为8.71±1.82%,较对照组的5.00±0.11%均显着增加。而在JZL184处理后的RL95-2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为7.01±0.57%,较未处理组4.97±0.95%增加明显,差异显着。与对照组相比,经过siRNA及JZL184处理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所占比例均增加,差异显着。抑制MAGL可以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凋亡增加。MAGL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凋亡过程,并在这一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6.SiRNA(平均siMAGLs)沉默子宫内膜癌细胞系MAGL后,细胞周期蛋白D1和Bcl-2基因水平均有显着下降,其中使Ishikawa细胞中Cyclin D1下降52.2%,RL95-2 细胞下降 65.9%,AN3CA 细胞下降 49.8%。而 Ishikawa 细胞中Bcl-2的转录水平减低了 59.6%,RL95-2细胞减低了 67.4%,AN3CA细胞减低了56.6%。JZL184作用子宫内膜癌细胞后细胞周期蛋白D1在Ishikawa细胞中的蛋白表达降低了 33.2%,RL95-2细胞中降低了 34.4%,AN3CA细胞中降低了49.8%,而Ishikawa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了 35.1%,RL95-2细胞中的表达下降了 3 6.2%,AN3CA细胞中下降了 29.3%。Bcl-2和Bax两个分子表达的比例是衡量细胞凋亡与否的重要因素,本实验分别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NA和JZL184对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前面我们已经证实,抑制MAGL后子宫内膜癌细胞中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用同样的方法我们检测Bax的表达,siRNA处理组在mRNA水平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siRNA处理组bcl-2/bax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系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JZL184干预后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前部分实验结果一致,而bax蛋白表达与之前siMAGL组检测mRNA水平结果不同,与对照组相比蛋白水平显着升高。这些结果表明,MAGL能够通过改变Bcl-2和Bax的表达来调节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凋亡。7.SiRNA(平均siMAGLs)干扰子宫内膜癌细胞中MAGL表达后,qRT-PCR检测发现EMT过程相关的E-cadherin mRNA水平显着上调,而Vimentin、snail基因表达呈显着下降趋势。JZL184抑制MAGL后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E-cadherin在Ishikawa、RL95-2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显着上升,而Vimentin、snail表达同基因水平变化一致,出现了显着下降趋势。SiRNA和JZL184对MAGL的抑制作用均可引起EMT相关因子的改变,MAGL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转移可能与EMT相关因子有关。结论:1.MAGL在子宫内膜癌中作为促癌基因发挥作用,抑制其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转移,并诱导细胞凋亡。2.MAGL可能通过调控CyclinD1和Bcl-2、Bax从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癌细胞的凋亡。3.MAGL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转移可能与EMT相关因子有关。4.MAGL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新的靶点。第三部分敲低MAGL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目的:我们利用组织和细胞的实验已经证明MAGL在子宫内膜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验证MAGL对在体子宫内膜癌肿瘤生长的影响,通过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来判断敲低MAGL对子宫内膜癌活体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ShMAGL慢病毒转染Ishikawa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敲除MAGL的细胞株,并通过观察荧光及western blot实验进行转染效率的验证。将裸鼠随机分为 4 组,分别接种 shCtrl-Ishikawa、shMAGL-Ishikawa、Ishikawa、Ishikawa细胞进行成瘤实验,动态观察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见到肿瘤长出后隔日测量移植瘤体积和裸鼠体重。第15天接种Ishikawa细胞的两组裸鼠分别腹腔注射JZL184(浓度为16mg/kg qod)和等体积的对照溶剂(生理盐水),均共注射10次。第33天颈椎脱臼处死裸鼠,剥离肿瘤实体,拍照、测量体积并记录。结果:Western blot实验显示shMAGL组MAGL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shikawa细胞中MAGL的表达被稳定敲除。ShMAGL敲低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中MAGL后,肿瘤细胞的成瘤性发生变化,裸鼠皮下移植肿瘤体积(448.2±69.1 mm3)较对照组(1199.3±228.0mm3)明显减小,肿瘤增长受到显着抑制。而皮下移植瘤成瘤后我们发现,给予JZL184腹腔注射处理的裸鼠皮下移植瘤(514.6±138.8mm3)生长缓慢,较对照组(1283.5±203.9mm3)有明显的生长趋势差异。裸鼠成瘤体内实验的结果表明,慢病毒转染敲低MAGL及成瘤后应用MAGL抑制剂JZL184均能够抑制裸鼠皮下移植肿瘤的生长。结论:裸鼠成瘤体内实验证明,抑制MAGL后裸鼠皮下移植瘤成瘤性明显下降,肿瘤生长缓慢,肿瘤体积受到显着抑制。敲低MAGL有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
陈震[5](2021)在《Hsa_circ0006332和Hsa_circ0000069调控宫颈癌发展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和目的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我国是CC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CC的预防和治疗任务繁重。HPV疫苗和宫颈涂片筛查虽然能够有效的预防CC发生,但晚期CC预后通常很差。环状RNA(circRNAs)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包括在CC中。此外,由于具有高稳定性,特异性表达等特点,circRNAs在肿瘤的治疗与诊断中前景可期。然而,当前很大一部分circRNAs的表达和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hsa_circ_0006332(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_0000069(Hsa_circ0000069)在C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达升高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环状性质验证及其在宫颈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RnaseR消化实验和基因组DNA扩增实验验证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环状结构。放线菌素D实验和核质分布实验检测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高稳定性和细胞分布。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分别检测CC和正常组织与细胞中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表达,以确定宫颈组织癌变后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表达变化。2.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表达升高的机制研究通过数据库分析,发现Hsa_circ00063322表达可能受转录因子FOXA1调控,而Hsa_circ0000069表达受RNA m6A甲基化修饰调控。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FOXA1与Hsa_circ00063322启动子结合;qPCR法检测FOXA1对Hsa_circ00063322表达的调节;荧光素酶实验确认了FOXA1与Hsa_circ00063322启动子区的结合位点。m6A RNA免疫共沉淀(Me-RIP)检测CC和正常细胞中Hsa_circ0000069的m6A修饰水平,以及METTL3敲低后Hsa_circ0000069的m6A修饰变化。qPCR法验证METTL3对Hsa_circ0000069表达的调节。放线菌素D实验检测METTL3敲低对Hsa_circ0000069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两个m6A修饰位点处m6A修饰分别对Hsa_circ0000069稳定性的影响。制备Hsa_circ0000069 m6A修饰位点单突变体和双突变体,然后通过Me-RIP和qPCR实验检测Hsa_circ0000069两处m6A修饰之间的关系。3.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细胞功能制备并通过qPCR验证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稳定敲低的细胞。制备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瞬间过表达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5-乙基-2′-脱氧尿苷(Ed U)检测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敲低和过表达细胞的增殖能力。将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敲低和过表达细胞进行顺铂和氟尿嘧啶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sa_circ0000069敲低和过表达细胞的迁移能力。4.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分别靶向调节miR-548q和miR-4426,miR-548q靶向抑制L2的表达通过qPCR验证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分别对miR-548q和miR-4426的调节关系,以及miR-548q对HPV16小衣壳蛋白L2的调节关系。荧光素酶实验验证Hsa_circ00063322与miR-548q,Hsa_circ0000069与miR-4426,以及miR-548q与L2的结合位点。qPCR检测肿瘤和正常组织中miR-548q,miR-4426和L2的表达。5.Hsa_circ00063322/miR-548q/L2和Hsa_circ0000069/miR-4426信号通路的验证采用qPCR检测Hsa_circ00063322过表达以及Hsa_circ00063322和miR-548q同时过表达或者Hsa_circ00063322敲低以及Hsa_circ00063322和miR-548q同时敲低后L2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IF)、Ed U、流式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NA过表达以及circRNA和miRNA同时过表达或者miRNA敲低以及circRNA和miRNA同时敲低后细胞的功能表型变化。研究结果1.CC组织和细胞中环状RNA Hsa_circ00063322的表达显着上调,利用Hsa_circ00063322表达能够准确的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ROC分析AUC=0.8597)。Hsa_circ00063322具有高稳定性,主要分布在胞浆中。FOXA1是Hsa_circ00063322的转录因子,与MYBL2(Hsa_circ00063322亲本基因)启动子区在两个位点结合。2.制备Hsa_circ00063322稳定敲低细胞系。Hsa_circ00063322敲低可显着抑制CC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增加其对顺铂和氟尿嘧啶的敏感性;而Hsa_circ00063322瞬时过表达可促进其增殖能力,并削弱其对顺铂和氟尿嘧啶的敏感性。3.Hsa_circ00063322可与miR-548q靶向结合,并且调节miR-548q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miR-548q的表达显着降低,且miR-548q和Hsa_circ00063322的组织表达水平负相关。4.miR-548q与L2转录本在两个位点结合,介导了Hsa_circ00063322对L2表达的调节。Hsa_circ00063322过表达阻遏了miR-548q的抑癌活性,而Hsa_circ00063322敲低抑制了miR-548q抑制剂的促癌活性。5.CC组织和细胞中环状RNA Hsa_circ0000069的表达显着上调,利用Hsa_circ0000069表达能够准确的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AUC=0.7901)。Hsa_circ0000069具有高稳定性,主要分布在胞浆中。6.相比正常宫颈细胞,CC细胞中Hsa_circ0000069的m6A修饰水平显着升高。m6A修饰提高了Hsa_circ0000069稳定性。Hsa_circ0000069转录本中存在两处m6A修饰位点,二者的作用相互协同。7.制备Hsa_circ0000069稳定敲低细胞系。Hsa_circ0000069敲低显着抑制了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而Hsa_circ0000069瞬时过表达促进了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8.Hsa_circ0000069可与miR-4426靶向结合,并且调节miR-4426的表达。Hsa_circ0000069过表达阻遏了miR-4426的抑癌活性,而Hsa_circ0000069敲低抑制了miR-4426抑制剂的促癌活性。研究结论1.CC中,转录因子FOXA1促进了Hsa_circ00063322的表达,Hsa_circ00063322通过吸附miR-548q,防止了L2被降解,并促进了CC细胞的增殖能力,削弱了CC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2.CC中,m6A修饰提高了Hsa_circ0000069的稳定性,Hsa_circ0000069通过吸附miR-4426,促进了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白生菊[6](2021)在《红景天苷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病死率第一、发病率第三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中年妇女的身体健康。卵巢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化疗药辅助治疗,其早期发生过程隐匿,70%的患者确诊时已到晚期,手术无法完全切除已转移的病灶,需长期使用化疗药抑制癌症的发展,但顺铂(Cis Platin)等化疗药的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敏感性降低,产生的毒副作用也严重影响着患者预后。部分中药不仅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还能促进化疗药对癌细胞的敏感性。红景天苷(Salidroside)是中药红景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其在结肠癌、乳腺癌等癌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卵巢癌的作用研究甚少。为了探究红景天苷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机制,本研究采用红景天苷和红景天苷联合顺铂的方式处理卵巢癌细胞SKOV3,探讨红景天苷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作用、联合处理后的化疗增敏作用以及作用机制,为红景天苷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化疗增敏作用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有望红景天苷在治疗卵巢癌的基础上还能促进化疗药对卵巢癌细胞的敏感性。在二氧化碳浓度为5%、温度为37℃、饱和湿度的培养箱内、用Mc Coy,s 5A基础培养基+10%胎牛血清+0.1%双抗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卵巢癌细胞SKOV3。实验时将细胞铺板于细胞培养板,各孔完全培养液中加相应浓度的药物作用SKOV3细胞,检测药物对SKOV3细胞的影响。根据药物的不同,将实验分为红景天苷组(SAL)、顺铂组(CIS)、红景天苷联合顺铂组(SACI)和顺铂联合红景天苷组(CISA)。SAL实验组分为对照组(CG)和SAL-1、SAL-2、SAL-3、SAL-4和SAL-5组,SAL实验组的红景天苷浓度依次为0、4、8、16、30和40μmol/m L;CIS实验组分为CG组和CIS-1、CIS-2、CIS-3、CIS-4、CIS-5组,顺铂的浓度依次为0、10、50、200、400、800 nmol/m L;SACI实验组为400 nmol/m L的顺铂分别与浓度为4、8、16、30和40μmol/m L的红景天苷同时处理SKOV3细胞,分组依次为SACI-1、SACI-2、SACI-3、SACI-4和SACI-5组,CG组作为空白对照组不加药;CISA实验组为30μmol/m L红景天苷分别与浓度为10、50、200、400和800 nmol/m L的顺铂同时处理,分组依次为CISA-1、CISA-2、CISA-3、CISA-4和CISA-5组,CG组作为空白对照组不加药。电子显微镜观察各实验组的细胞形态;CCK-8方法检测各实验组SKOV3细胞的抑制率,根据线性回归计算各实验组的半数抑制浓度,分析红景天苷与顺铂同时处理的增效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分布;q RT-PCR法检测各实验组ARID1A、PTEN和FHIT 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各实验组ARID1A、PTEN和FHIT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红景天苷单独处理和红景天苷联合顺铂同时处理都可影响细胞的形态,随着各组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逐渐回缩变圆,折光性变差,贴壁细胞数量逐渐变少,培养液里细胞碎片增多;CCK-8结果显示,红景天苷、顺铂以及红景天苷与顺铂联合都可显着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殖(P<0.05),顺铂与红景天苷高剂量联合处理的抑制率显着高于两药单用的抑制率(P<0.05);低剂量的顺铂与红景天苷联合处理24 h时具有拮抗作用(q<0.8),随着联合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q值逐渐增大,产生相加作用(0.8<q<1.15);各实验组的半数抑制浓度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顺铂与红景天苷联合处理可显着降低顺铂与红景天苷单独处理的半数抑制浓度(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红景天苷处理卵巢癌细胞SKOV3 48 h后可诱导细胞的凋亡,其阻滞期为G0G1期;q RT-PCR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的红景天苷可显着上调ARID1A、PTEN和FHIT m RNA在卵巢癌细胞SKOV3的表达水平(P<0.01),ARID1A、PTEN和FHIT m RNA的表达量在时间上无规律性差异;Western-blot结果显示,30和40μmol/m L的红景天苷可显着上调ARID1A、PTEN和FHIT蛋白在卵巢癌细胞SKOV3的表达水平(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红景天苷明显影响卵巢癌细胞SKOV3的形态和生长状态,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抑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ARID1A、PTEN和FHIT等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实现的,高剂量的红景天苷可显着促进顺铂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敏感性。
崔英丽[7](2021)在《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Ad-VT对卵巢癌抑制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癌症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20年全球癌症确诊患者1930万例,1000万人因癌症死亡。其中卵巢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女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八位。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早期病变不易被发现,一经发现,多为晚期,目前针对卵巢癌的治疗以手术与化疗相结合的方式为主,但化疗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因此,仍然需要继续寻找更有效地治疗手段。当前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病毒学的快速进步和不断发展,基因治疗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治疗卵巢癌的治疗手段,其中新型溶瘤腺病毒已充分显示表现出了一种不可替代治疗优势,发挥了病毒治疗和基因治疗的双重重要作用及其功能,有望尽快使其发展成为一种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治疗手段。Apoptin是一种源自于鸡贫血病毒(CAV)的凋亡诱导蛋白,在正常细胞中没有细胞毒性,而在肿瘤细胞中能够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的长度和生存能力与细胞衰老和永生化有关。由于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基因的限速和催化成分的紧密转录抑制作用,大多数正常人体细胞缺乏端粒酶活性。然而,在高达90%的人类恶性肿瘤中观察到h TERT表达和端粒酶激活,使其具有无限的增殖能力。本课题组前期已构建了含有凋亡素(apoptin)蛋白和h TERTp启动子的人五型腺病毒Ad-Apoptin-h TERTp-E1a(Ad-VT),该病毒具有只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特异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能力。本研究利用本课题组自行构建的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Ad-VT以及其对照病毒Ad-T、Ad-VP3和Ad-MOCK进行了对人卵巢癌A2780和SKOV3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研究。研究目的:通过体内外多种实验分析Ad-VT对人卵巢癌A2780和SKOV3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方法:1.利用pGL4.51转染卵巢癌A2780和SKOV3细胞,并用G418加压筛选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并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检测。2.通过结晶紫染色和WST-1检测等方法分析Ad-VT对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的杀伤作用。3.通过Hoechst染色、Annexin V流式分析、caspase酶活性检测、活性氧检测以及JC-1染色等方法分析Ad-VT杀伤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的主要方式。4.通过细胞划痕、Transwell小室侵袭等方法分析Ad-VT对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5.用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分别建立裸鼠荷瘤模型,并每周观测肿瘤发光强度、肿瘤大小以及小鼠生存情况来分析Ad-VT在体内对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1.构建成功了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并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系,且所构建的细胞与原始细胞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差异。2.通过结晶紫染色和WST-1实验,显示了Ad-VT对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且杀伤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3.通过Hochest染色、Annexin V流式分析、caspase酶活性检测、活性氧检测以及JC-1染色等方法表明,Ad-VT主要通过内源性凋亡途径杀伤人卵巢癌A2780-LUC和人卵巢癌SKOV3-LUC细胞。4.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等方法表明,Ad-VT对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通过构建表达荧光素酶的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的裸鼠肿瘤模型,Ad-VT也可以在体内显着抑制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并延长裸鼠生存期。研究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并通过多种体内外实验证实了Ad-VT对人卵巢癌A2780-LUC和SKOV3-LUC细胞具有显着的细胞杀伤作用,表明,Ad-VT具有成为卵巢癌治疗药物的潜力。
张博禹[8](2021)在《靶向3’UTR的TSP50表达抑制剂筛选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逐渐成为威胁女性生活和健康的重要因素。在众多妇科恶性肿瘤中,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是最常见的卵巢癌亚型,其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EOC的高复发率以及对化疗的耐药性已成为延长晚期卵巢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障碍。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新的抗癌药物来改善EOC患者的预后。睾丸特异性蛋白酶50(Testes-specific protease 50,TSP50)是一种原癌基因,仅在睾丸中高表达,但在乳腺癌、胃癌、宫颈癌、结直肠癌和喉癌中异常表达。已有研究表明,下调TSP50的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1.靶向TSP50 mRNA 3’UTR的化合物筛选及鉴定本研究将pGL3-TSP50 3’UTR质粒(荧光素酶报告载体)转染入HEK-293T细胞构建以TSP50 mRNA 3’UTR为靶点的筛选模型,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从本实验室上市药物库中筛选抑制TSP50表达的小分子化合物。结果发现,化合物A453可以抑制荧光素酶的活性,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确认了A453对TSP50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2.A453的抗肿瘤作用和作用浓度选择为了进一步确定A453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的有效作用浓度,首先检测了其对正常的卵巢上皮细胞(HOSEpi C)和相应肿瘤细胞(A2780)的细胞活力的影响。接着根据A453对HOSEpi C的IC10值和对A2780的IC50值确定了后续研究的药物浓度为5μg/m L。为了确认A453对A2780细胞的抑制作用是否与其抑制TSP50的表达有关,我们使用A453处理过表达TSP50的A2780细胞。结果发现,TSP50的过表达可以挽救A453对A2780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揭示了A453的抗肿瘤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抑制TSP50的表达来实现的。3.A453的体外抗肿瘤机制研究为了探讨A453的体外抗肿瘤机制,我们研究了A453对A2780细胞凋亡、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首先,用A453处理A2780细胞后通过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从结果可以看到A453明显促进了A2780细胞的凋亡。同时,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的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进一步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453可活化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并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途径,从而促进A2780细胞凋亡。之后,采用Brd U掺入法检测了A453对A2780细胞DNA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453对A2780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发现A453可以通过下调Cyclin D1、Cyclin E、CDK2和CDK4的表达,上调p21的表达,从而诱导A2780细胞发生G1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最后,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了A453对A2780细胞迁移情况。结果显示,A453可以显着抑制A2780细胞的迁移。之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用A453处理A2780细胞后,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和N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同时,VEGF与HIF-1α的表达显着下调,提示其可能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以TSP50 mRNA 3’UTR为靶点的筛选模型,筛选出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A453。该化合物能促进A2780细胞凋亡,显着抑制其增殖和迁移。本研究为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屈娜[9](2021)在《蛋氨酸脑啡肽(MENK)对宫颈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免疫微环境的调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子宫颈恶性肿瘤作为妇科第一位和女性第四位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全球新发病例569,847例,因该病死亡311,365例,其中8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首位[1]。目前子宫颈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放疗,辅助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子宫颈恶性肿瘤可以通过筛查获得早期诊断,常见的病理类型鳞癌和腺癌对放、化疗敏感,然而,大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的2年内发生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较高,总体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仅7个月。尽管包括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protein-1,PD-L1)的单克隆抗体在内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及疫苗等抗肿瘤作用的日益突显,子宫颈恶性肿瘤总生存期并无显着改善。因此,亟需探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子宫颈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蛋氨酸脑啡肽(Methionine Enkephalin,MENK),又名阿片生长因子(Opioid Growth Factor,OGF),前体是前脑啡肽原和皮质素原,受体为阿片生长因子受体(Opioid Growth Factor Receptor,OGFr),另外还有三种经典的μ、κ、δ阿片受体。阿片受体在体内分布广泛,相关研究提示MENK通过受体在炎症、慢性疼痛、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肝炎、糖尿病等疾病方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ENK作为一种双向的免疫调节剂不但对免疫细胞的免疫效能和免疫活性分子的释放发挥调节作用,同时亦对肿瘤有较强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因蛋氨酸脑啡肽-阿片生长因子受体在众多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阿片生长因子受体作为蛋氨酸脑啡肽肿瘤研究中最主要的作用受体,其与蛋氨酸脑啡肽结合后可以调节核转录因子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等作用。在我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中已经发现宫颈恶性肿瘤细胞中阿片生长因子受体有表达,关于MENK对宫颈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尚未发现。本课题主要针对MENK对宫颈恶性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和凋亡的作用,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变化进行探讨,旨在揭示MENK在抑制宫颈恶性肿瘤的同时对体内微环境成分的变化,探索其与分子靶向联合个体化治疗宫颈恶性肿瘤的可能和应用前景。研究方法:1、体外,采用不同浓度的MENK(0、1、2.5、5、7.5、10、12.5、15、17.5、20 mg/m L)分别作用于人子宫颈恶性肿瘤细胞Hela和Siha,作用时间为24,48,72小时。通过MTS实验选出MENK有效作用浓度10 mg/m L,作用48小时作为合适的作用剂量和时间进行后续实验;接下来,在此MENK浓度基础上,另外提前加用不同浓度的阿片受体拮抗剂那曲酮(naltrexone)(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11、10-12 M)进行预处理,再给予MENK作用48小时检测其对MENK的阻断效果。最终选取10-4 M naltrexone作为阻断MENK的作用剂量,进行宫颈恶性肿瘤细胞后续的功能学等相关实验,观察MENK处理组与RPMI 1640空白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比较,集落形成实验检测Hela和Siha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ela和Siha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Hela和Siha细胞周期变化;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检查宫颈恶性肿瘤细胞凋亡变化情况;光学显微镜观察Hela和Siha细胞的形态改变。之后,收集MENK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的Hela和Siha细胞,提取mRNA和蛋白,qRT-PCR法检测caspase 3、caspase 8、caspase 9、vegfa的mRNA表达改变,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cleaved caspase 3、caspase/cleaved caspase 8、caspase/cleaved caspase 9、vegfa的蛋白表达水平。2、体内,构建人宫颈恶性肿瘤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位于裸鼠右侧后背部移植Siha细胞,观察成瘤后,将裸鼠随机分成两组:MENK给药组(8 mg/次,隔天一次)和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的等渗生理盐水,隔天一次)。每日观察裸鼠生命体征,行为变化,动态监测裸鼠体重和皮下瘤体积变化。给药约5周后颈椎脱臼法处死裸鼠,酒精消毒,切除皮下肿瘤和分离重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进行称重。制备肿瘤石蜡切片,做以下检测:HE检测组织病理。3、体内,构建小鼠宫颈恶性肿瘤模型来进一步明确免疫微环境的变化,位于裸鼠右侧后背部移植Siha细胞,每日观察至肿瘤出现后,将小鼠随机分成两组:MENK给药组(8 mg/次,隔天一次)和阴性对照组(等体积的等渗,隔天一次),治疗约5周。麻醉状态下留取外周血,终止给予颈椎脱臼发处死小鼠,流式检测骨髓来源抑制细胞的标志性分子CD11b、Gr-1,以及免疫抑制性相关分子Arg-1、i NOS、IL-10、TGF-β、vegfa的水平。制备肿瘤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1和PD-L1蛋白表达。4、信号通路验证,体外实验中,每个实验均设置MENK联合naltrexone用药组,naltrexone是阿片受体拮抗剂,两者联合以进一步明确MENK对宫颈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是否由OGF介导。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OGFr和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相关指标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ENK可明显抑制Hela和Siha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具有显着的剂量依赖性。MENK可将宫颈恶性肿瘤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诱导Hela和Siha细胞发生凋亡;降低Hela和Siha细胞的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MENK可上调cleaved 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8、cleaved caspase 9的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vegfa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2、MENK可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诱导移植瘤细胞的凋亡。小鼠重量和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在两组中无显着差异。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MENK可上调OGFr、PD-1、PD-L1表达水平。3、体内实验中,流式结果提示:MENK可降低外周血中CD11b、Gr-1,即骨髓来源抑制细胞,以及免疫抑制性相关分子Arg-1、IL-10、TGF-β、vegfa的水平。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小鼠肿瘤组织中OGFr、PD-1、PD-L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4、MENK联合naltrexone后,MENK对Hela和Siha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细胞周期的影响和对凋亡的诱导作用明显削弱。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提示:MENK联合naltrexone可降低OGFr和fas/caspase8/caspase3和bax/caspase9/caspase3通路中相关效应分子的表达;逆转MENK对Hela和Siha细胞的作用。结论:1、体内外实验均证实,MENK在一定浓度和时间作用下有显着抑制宫颈恶性肿瘤增殖的作用。2、MENK可通过稳定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遏制细胞迁移和侵袭,以及改善免疫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重塑肿瘤微环境中的成分,增强的机体抗肿瘤免疫活性,发挥抑制宫颈恶性肿瘤行为的作用。3、MENK可显着上调宫颈恶性肿瘤细胞中OGFr的表达水平,与OGFr结合后触发抗肿瘤机制,调控外源性fas/caspase8/caspase3和内源性bax/caspase9/caspase3信号通路诱导宫颈恶性肿瘤Hela和Siha细胞凋亡。
徐欢欢,柯丽娜,陈琴华,李斌[10](2020)在《紫草素抗妇科恶性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紫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紫草素是一种萘醌类化合物,已被证实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有大量研究表明,紫草素在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坏死、抑制侵袭转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关于紫草素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日益增多,故本文对该成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和相关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二、妇科恶性肿瘤与细胞凋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妇科恶性肿瘤与细胞凋亡(论文提纲范文)
(1)大黄活性成分抗妇科恶性肿瘤研究机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2 促进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 |
2.1 细胞凋亡经典信号通路的调控 |
2.2 溶酶体膜的损伤 |
2.3 促进自噬 |
3 调节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与侵袭 |
4 增敏化疗药物 |
5 总结 |
(2)外泌体调控妇科恶性肿瘤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外泌体概述 |
2 外泌体参与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 |
2.1 外泌体调控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
2.1.1 卵巢癌 |
2.1.2 宫颈癌 |
2.1.3 子宫内膜癌 |
2.2 外泌体抑制妇科恶性肿瘤的免疫反应 |
2.3 外泌体促进妇科恶性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
2.4 其他 |
3 外泌体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
3.1 外泌体作为妇科恶性肿瘤的生物学标志物 |
3.2 外泌体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前景 |
4 小 结 |
(3)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人上皮性耐药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1部分 GTW对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
2 结果 |
2.1 不同浓度GTW对A2780/DD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
2.2 不同浓度DDP对A2780/DD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
2.3 小剂量GTW对 A2780/DDP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
2.3.1 Transwell迁移实验 |
2.3.2 Transwell 侵袭实验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2部分 GTW通过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人上皮性卵巢癌耐顺铂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 结果 |
2.1 转染si RNA-Slug沉默Slug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
2.2 转染si RNA-ILK沉默ILK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
2.3 应用AKT抑制剂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
2.4 应用GSK3β抑制剂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3部分 GTW抑制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体内成瘤作用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 结果 |
2.1 GTW、DDP及两者联用治疗对荷瘤裸鼠生长情况以及肿瘤大小重量的影响 |
2.2 GTW、DDP及两者联用治疗对荷瘤裸鼠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 水平的影响 |
2.3 GTW、DDP及两者联用后,肿瘤组织中IL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上皮性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 铂耐药上皮性卵巢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MAGL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MAGL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一部分相关图表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抑制MAGL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相关图表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敲低MAGL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相关图表 |
参考文献 |
创新性与不足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论文一 |
英文论文二 |
(5)Hsa_circ0006332和Hsa_circ0000069调控宫颈癌发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Hsa_circ00063322 吸附miR-548q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减弱药物敏感性并调节HPV L2 表达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相关实验仪器及材料 |
2.1.2 实验步骤与方法 |
2.2 结果 |
2.2.1 宫颈癌中Hsa_circ00063322 的表达特征及转录调节 |
2.2.2 Hsa_circ00063322 影响CC细胞增殖和药物敏感性,以及在体肿瘤生长 |
2.2.3 Hsa_circ00063322 作为miRNAs海绵吸附miR-548q |
2.2.4 Hsa_circ00063322 通过miR-548q调节L2 表达,以及细胞增殖和药物敏感性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Hsa_circ0000069 通过吸附miR-4426 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相关实验仪器及材料 |
3.1.2 实验步骤与方法 |
3.2 结果 |
3.2.1 宫颈癌中Hsa_circ0000069 的表达特征 |
3.2.2 m6A修饰提高了Hsa_circ0000069 转录本的稳定性 |
3.2.3 Hsa_circ0000069 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
3.2.4 Hsa_circ0000069 通过吸附miR-4426 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妇科肿瘤分子标志物及其个体化精准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6)红景天苷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基金来源 |
英文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卵巢癌的发展及治疗 |
1.1 妇科肿瘤 |
1.2 卵巢肿瘤的发展 |
1.3 卵巢肿瘤的分类 |
1.4 卵巢肿瘤的发生原因 |
1.5 卵巢肿瘤的病例分期 |
1.6 卵巢肿瘤的治疗 |
1.7 化疗的副作用 |
1.8 卵巢癌的预防 |
2 中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
2.1 中药的应用 |
2.2 中药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 |
2.3 中药在卵巢肿瘤中的作用 |
3 红景天苷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
3.1 红景天 |
3.2 红景天苷 |
第二章 红景天苷对卵巢癌细胞SKOV3 体外生长的作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细胞株及实验分组 |
1.3 SKOV3 细胞的培养 |
1.4 倒置显微镜观察SKOV3 细胞形态的变化 |
1.5 CCK-8 法实验 |
1.6 流式细胞术实验 |
1.7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红景天苷对SKOV3 细胞形态的影响 |
2.2 CCK-8 法检测细胞抑制率 |
2.3 SKOV3 细胞增殖能力的线性回归 |
2.4 红景天苷对SKOV3 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
2.5 流式细胞术实验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章 顺铂对卵巢癌细胞SKOV3 体外生长的作用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CCK-8 法检测实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CK-8 法实验 |
2.2 顺铂作用于SKOV3 细胞增殖能力的线性回归 |
2.3 顺铂作用于SKOV3 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章 红景天苷与顺铂联用对卵巢癌细胞 SKOV3 体外生长的作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CCK-8 法检测实验 |
1.3 红景天苷与顺铂联合作用于SKOV3 细胞的增敏作用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CK-8 法实验 |
2.2 红景天苷与顺铂联合作用的增效作用 |
2.3 红景天苷与顺铂作用于SKOV3 细胞增殖能力的线性回归 |
2.4 红景天苷与顺铂作用于SKOV3 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五章 红景天苷对卵巢癌细胞SKOV3 ARID1A、PTEN和 FHIT 表达作用的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qRT-PCR法检测ARID1A、PTEN和FHIT m RNA的表达 |
1.3 Western-blot法检测ARID1A、PTEN和FHIT蛋白的表达 |
1.4 Pearson相关分析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qRT-PCR 法检测 ARID1A、PTEN 和 FHIT 基因的表达 |
2.2 Western-blot法检测ARID1A、PTEN和FHIT蛋白的表达 |
2.3 Pearson相关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
致谢 |
(7)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Ad-VT对卵巢癌抑制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绪论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1.卵巢癌概述 |
2.溶瘤腺病毒 |
2.1 腺病毒的细胞进入、复制和免疫原性 |
2.2 肿瘤选择性复制腺病毒的研究现状 |
2.3 溶瘤腺病毒的临床发展 |
2.4 改造溶瘤腺病毒 |
3 凋亡素 |
3.1 凋亡素的序列和结构 |
3.2 凋亡素的IDP性质允许与细胞蛋白进行广泛的相互作用 |
3.3 凋亡素与DNA的相互作用 |
3.4 几种激酶介导凋亡素的细胞毒活性 |
3.5 通过细胞周期检查点感知细胞增殖状态 |
3.6 细胞是如何死亡的 |
3.7 凋亡素的传递方式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章 荧光素酶标记的人卵巢癌细胞的构建与鉴定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2章 重组腺病毒Ad-VT对 A2780-LUC和 SKOV3-LUC细胞的抑制作用和抑制途径的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重组腺病毒Ad-VT对 A2780-LUC和 SKOV3-LUC细胞的体内抑制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靶向3’UTR的TSP50表达抑制剂筛选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妇科恶性肿瘤 |
二、卵巢癌概述 |
(一)卵巢癌流行病学研究及致病因素 |
(二)卵巢癌的组织学特征 |
三、上皮性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
(一)EOC的组织学亚型及特征 |
(二)EOC的治疗策略 |
(三)EOC的潜在治疗靶标 |
四、TSP50 的研究进展 |
(一)TSP50概述 |
(二)TSP50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
(三)靶向TSP50的抗肿瘤药物筛选 |
五、抗肿瘤药物筛选研究进展 |
(一)抗肿瘤药物筛选概述 |
(二)基于3'UTR的抗肿瘤药物筛选 |
六、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一)实验仪器 |
(二)实验试剂 |
(三)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一)细胞培养 |
(二)筛选体系鉴定 |
(三)抑制TSP50表达的小分子化合物筛选 |
(四)免疫印迹分析 |
(五)MTT比色法 |
(六)脂质体转染法 |
(七)TUNEL染色法 |
(八)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 |
(九)BrdU掺入实验 |
(十)免疫荧光染色法 |
(十一)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 |
(十二)伤口愈合实验 |
(十三)Transwell迁移实验 |
(十四)统计学分析 |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 |
一、靶向TSP50 mRNA3'UTR的化合物筛选 |
(一)筛选体系的鉴定 |
(二)抑制TSP50表达的小分子化合物筛选 |
(三)候选化合物的功能验证 |
二、A453的抗肿瘤作用和作用浓度选择 |
(一)A453对不同细胞活力的影响 |
(二)A453的无毒浓度测定 |
三、过表达TSP50对A453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
四、A453的体外抗肿瘤机制研究 |
(一)A453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
(二)A453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
(三)A453对肿瘤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靶向TSP50 mRNA3'UTR的化合物筛选 |
二、A453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及验证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蛋氨酸脑啡肽(MENK)对宫颈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免疫微环境的调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蛋氨酸脑啡肽在体外对子宫颈恶性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细胞系 |
2.1.2 细胞培养相关试剂 |
2.1.3 细胞功能性实验相关试剂 |
2.1.4 qRT-PCR实验主要试剂 |
2.1.5 Western Blot主要试剂和材料 |
2.1.6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试剂配制 |
2.2.2 细胞培养 |
2.2.3 实验分组 |
2.2.4 MTS检测细胞活性 |
2.2.5 集落形成实验 |
2.2.6 细胞划痕实验 |
2.2.7 Transwell侵袭实验 |
2.2.8 流式细胞周期检测 |
2.2.9 流式细胞凋亡检测 |
2.2.10 Hoechst33258 染色凋亡检测 |
2.2.11 qRT-PCR检测相应指标的mRNA水平 |
2.2.12 Western Blot检测各蛋白表达水平 |
2.2.1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MENK对宫颈恶性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 |
3.2 MENK对宫颈恶性肿瘤细胞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
3.3 MENK对宫颈恶性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
3.4 MENK对宫颈恶性肿瘤细胞周期的调控 |
3.5 MENK对宫颈恶性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
3.6 Hoechst33258 染色 |
3.7 MENK对宫颈恶性肿瘤细胞caspase家族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MENK体内抑制宫颈恶性肿瘤及通过改善免疫抑制状态重塑肿瘤微环境的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细胞系和实验动物 |
2.1.2 相关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2.2 细胞培养 |
2.2.3 实验分组 |
2.2.4 裸鼠宫颈恶性肿瘤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 |
2.2.5 HE染色 |
2.2.6 免疫组织化学 |
2.2.7 流式检测相关免疫指标情况 |
2.2.8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MENK抑制裸鼠宫颈恶性肿瘤皮下移植瘤的增殖 |
3.2 MENK影响裸鼠皮下移植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
3.3 MENK对宫颈恶性肿瘤移植瘤组织中PD-1和PD-1 表达的影响 |
3.4 MENK对小鼠外周血中免疫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MENK通过OGFr调控宫颈恶性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和凋亡的机制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细胞系 |
2.1.2 细胞培养相关试剂 |
2.1.3 细胞功能学实验相关试剂 |
2.1.4 RNA提取及qRT-PCR相关试剂 |
2.1.5 Western blot相关试剂和材料 |
2.1.6 免疫组化 |
2.1.7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2.2 细胞培养 |
2.2.3 实验分组 |
2.2.4 细胞增殖实验 |
2.2.5 克隆形成及细胞凋亡检测 |
2.2.6 qRT-PCR检测OGFr、fas、bax的 mRNA水平 |
2.2.7 Western Blot检测OGFr、fas、bax蛋白表达水平 |
2.2.8 免疫组化 |
2.2.9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联合naltrexone后,MENK对人宫颈恶性肿瘤细胞生存和行为调控的变化 |
3.2 联合naltrexone后,MENK对宫颈恶性肿瘤细胞中OGFr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 联合naltrexone后,MENK对宫颈恶性肿瘤细胞中fas、bax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3.4 体内MENK对宫颈恶性肿瘤移植瘤组织中OGFr的表达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蛋氨酸脑啡肽抗肿瘤研究进展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紫草素抗妇科恶性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1.1 雌激素-雌激素受体(ER)信号通路 |
1.2 阻滞细胞周期进程 |
1.3 诱导肿瘤细胞活性氧的生成 |
1.4 FAK信号通路 |
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2.1 Bax和Bcl-2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
2.2 PI3K-Akt/PKB信号通路 |
2.3 MAPKs/caspase/ROS信号通路 |
3 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 |
3.1 上皮-间质转化(EMT) |
3.2 STAT3信号通路 |
4 诱导肿瘤细胞坏死性凋亡 |
5 增加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 |
6 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 |
7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
8 展望 |
四、妇科恶性肿瘤与细胞凋亡(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黄活性成分抗妇科恶性肿瘤研究机制进展[J]. 葛玉红.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01)
- [2]外泌体调控妇科恶性肿瘤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 罗艳露,范江涛. 医学综述, 2021
- [3]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人上皮性耐药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 丰颖. 南昌大学, 2021(01)
- [4]MAGL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D]. 李新. 山东大学, 2021(11)
- [5]Hsa_circ0006332和Hsa_circ0000069调控宫颈癌发展的机制研究[D]. 陈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6]红景天苷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机制研究[D]. 白生菊. 西北民族大学, 2021
- [7]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Ad-VT对卵巢癌抑制作用研究[D]. 崔英丽. 吉林大学, 2021(01)
- [8]靶向3’UTR的TSP50表达抑制剂筛选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D]. 张博禹. 东北师范大学, 2021(12)
- [9]蛋氨酸脑啡肽(MENK)对宫颈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免疫微环境的调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屈娜.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10]紫草素抗妇科恶性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徐欢欢,柯丽娜,陈琴华,李斌. 中成药,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