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认识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曾灵凤[1](2020)在《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人才振兴。科技兴农,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策略。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寄语广大师生“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农林高校大学生作为人才振兴的重要力量,能否树立服务“三农”意识,坚定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掌握服务“三农”的本领,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立足于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视域,旨在探寻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的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的相关概述。主要介绍了“三农”问题、服务“三农”意识及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的概念,并对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的必要性做了论述。第三部分为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的现状分析——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在探究了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的概念及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的现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西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的现状展开调查,通过整理大学生调查问卷数据,进而总结出当前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为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这一部分从农林高校大学生自身、农林高校、政府以及社会等四个角度分析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以期提出更好的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路径。第五部为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路径。着眼于新时代下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培育路径。本研究主要从丰富培育内容、创新培育方法、完善培育机制和营造培育环境四个角度完善培育存在的不足。总之,新时代下研究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当前研究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的成果不多,本研究能够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丰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建设研究。另一方面,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不仅可以推动农林高校大学生积极参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可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梁芳[2](2017)在《湖南省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牵扯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农业高校图书馆是国家财政拨款建立的公共文献信息枢纽和重要精神文明传播基地,承担教书育人、组织传播文献的重要责任,为科技兴农,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脱贫致富是农业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农业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和探索的主要方向。本文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信息资源配置理论及大众传播理论为指导,结合湖南省农业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社会职责,阐述了湖南省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产生发展、开展“三农”服务工作的内容以及服务三农的影响因素等。在此基础上,对湖南省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现状展开了实地调查,了解“三农”信息需求特点及变化,总结“三农”信息需求规律和湖南省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取得的成效。同时,对当前湖南省农业高校图书馆“三农”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从图书馆自身情况出发,对图书馆服务“三农”的理念、员工素质、服务经费及方式、文献资源、服务效益等方面进行研究,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图书资源投入经费不足、二是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函待提高、涉农用户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待改善、管理机制欠完善等。最后,研究结果表明,新时期,湖南省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应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树立为“三农”服务的目标,提高馆员素质;建立以涉农用户信息需求为导向的“三农”服务体系;加强涉农文献资源建设,建立多层次信息资源库以及向“个性化服务”转变来提高服务效益,以期为该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使湖南省农业高校图书馆“三农”服务工作能够合理、有序、高效的进行。
陈春容[3](2016)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协同农家书屋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不仅综合国力空前增强,而且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城乡居民物质及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但是,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以及与发达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相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比较落后,甚至部分农事生产生活领域尚未有供给公共服务,而且这种情况在广大农村地区屡见不鲜,凸显出政府对新农村公共文化投入的滞后性和建设的急迫性。基于此,为构建覆盖城乡的协同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大发展,本文构建了基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为抓手的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之“协同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具体协同方式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纸质图书资源的联动共享,二是数字图书资源的联动共享,三是图书管理技术的联动共享,四是书馆书屋场地的联动共享,五是馆屋延伸资源的联动共享。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细化分解了资政调研、培训教育、居间服务、发行代理、广告投放、活动组织、展会服务、品牌农业、农事指导十种联动共享具体模式。简言之,“协同模式”凭借高校图书馆海量的馆藏资源,及丰富的管理与服务经验,助力农家书屋服务“三农”水平的提升,构建“大馆带书屋”,及至“书屋反哺高校”的协同发展格局,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发展的双向协同,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大发展。通过系统分析,这一模式的功能价值不仅有助于城乡二元文化结构现状的改变,构建起现代文化城乡协同发展的模式,而且有助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推动学校事业的深度发展,同时对农家书屋功能价值的进一步释放,知识改变并繁荣农村有效路径的构建具有积极作用。另外,这一协同模式更有助于进一步发掘现有图书资源的潜能,探索图书资源社会化综合利用的新模式。本文共设计了七章。第一章导论简要阐述了研究的动因及意旨,对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检视和评述,厘定和缕析了本文研究价值等内容;第二章现状描述,通过问卷调查洞察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功能失调,农家书屋服务“三农”缺位,及两者协同失调的体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归因;第三章通过对欧美图书馆事业发达国家经验的梳理,缕析了适合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协同发展的做法,为协同体的构建提供了经验;第四章是本文的写作重点,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与协同体发展的关系论及协同体发展建设的路径、功能体征等内容,并具体构建了五种发展模式,十种具体协同方式。第五、六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协同发展的内需因子及外在条件,理清了协同发展的内生逻辑及共生基石;第七章进一步反思了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并总结性指出,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的协同发展必将大行其道,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加速器”。
王鑫[4](2014)在《试论农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满足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需求》文中认为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现状,阐述了农村劳动力提高自身素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农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农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具体措施。
李爱华[5](2013)在《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如体制问题、成本管理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因此,农业院校图书馆在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时应注重树立服务"三农"的理念,创新服务"三农"的模式,优化服务"三农"的手段,坚持服务"三农"的原则,探索服务"三农"的运行机制。
郑满生,臧运平[6](2012)在《2000-2010年间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文中指出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论文的年代分布、来源期刊、地域分布、主题研究方面对2000-2010年期间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问题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臧运平,郑满生,贾文科[7](2012)在《1979~2010年我国农业院校及图书馆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将1979~2010年分为3个历史阶段对有关农业院校及图书馆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主题分析研究,概括了各个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其特征和规律及受社会影响的因素,并讨论了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
伍茂戎[8](2010)在《浅论农业院校图书馆网站建设与服务“三农”》文中研究指明对25所农业院校图书馆网站的主页元素、内容元素和技术元素等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出了网站存在的缺陷以及服务"三农"的做法与差距,提出了农业院校图书馆网站要引领"三农"信息化建设;论述了农业院校图书馆网站建设为"三农"服务的意义,提出了网站建设的原则,针对农业院校图书馆及其网站服务"三农"问题,提出要确立服务理念、探索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时空、提升服务手段、改善服务环境。
于向前[9](2010)在《网络环境下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阐述网络环境下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必要性,指出其在这方面的优势和途径。通过大连海洋大学图书馆几年来为"三农"服务的探索,提出网络环境下农业院校图书馆在"三农"服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凤侠[10](2009)在《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探析》文中认为结合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实际,分析了农业高校图书馆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优势,进一步探讨了为"三农"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二、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认识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认识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的相关概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三农”问题 |
2.1.2 服务“三农”意识 |
2.1.3 服务“三农”意识的培育 |
2.2 培育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的必要性 |
2.2.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
2.2.2 推动“三农”行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
2.2.3 创新“三农”人才培养模式的源泉动力 |
2.2.4 农林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
3.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现状分析——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
3.1 数据来源及概况 |
3.1.1 问卷的设计 |
3.1.2 数据来源 |
3.1.3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描述性分析 |
3.2 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的成效 |
3.2.1 农林高校大学生对“三农”的认知在稳步提升 |
3.2.2 农林高校大学生对“一懂两爱”的认同在逐步形成 |
3.2.3 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逐渐受到重视 |
3.2.4 农林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服务“三农”实践活动 |
3.3 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 |
3.3.1 培育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
3.3.2 培育方法有待创新 |
3.3.3 培育形式有待完善 |
3.3.4 培育环境有待优化 |
4.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农林高校大学生自身因素 |
4.1.1 专业思想不牢固,缺乏服务“三农”兴趣 |
4.1.2 自我认识能力薄弱,缺乏服务“三农”意志 |
4.1.3 主体意识不强,缺乏服务“三农”热情 |
4.1.4 就业观念落后,缺乏服务“三农”观念 |
4.2 农林高校因素 |
4.2.1 人才培养模式过于老化 |
4.2.2 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够 |
4.2.3 教师自身因素 |
4.3 政府层面因素 |
4.3.1 政策扶持因素 |
4.3.2 制度保障因素 |
4.4 社会层面因素 |
4.4.1 社会环境因素 |
4.4.2 经济层面因素 |
4.4.3 家庭环境因素 |
5.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路径 |
5.1 丰富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的内容 |
5.1.1 加强“三农”情怀教育 |
5.1.2 加强“三农”职业理想教育 |
5.1.3 加强“一懂两爱”理念教育 |
5.2 完善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的方法 |
5.2.1 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 |
5.2.2 引导农林高校大学生自我教育 |
5.2.3 加强社会实践教育 |
5.2.4 加强就业创业指导 |
5.3 创新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的机制 |
5.3.1 切实加强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的全方位融入 |
5.3.2 创新完善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的全过程融入 |
5.3.3 不断改进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的全员融入 |
5.4 营造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的良好环境 |
5.4.1 营造良好的服务“三农”社会环境 |
5.4.2 营造良好的服务“三农”校园环境 |
5.4.3 创建优越的服务“三农”工作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湖南省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图书馆服务“三农”与相关理论概述 |
2.1 图书馆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
2.1.1 传统型服务阶段 |
2.1.2 复合型服务阶段 |
2.1.3 数字型服务阶段 |
2.2 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内容 |
2.2.1 普遍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 |
2.2.2 为涉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 |
2.2.3 向广大“三农”区域扩展信息服务 |
2.2.4 拥有丰富的农业所需的信息资源 |
2.3 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影响因素 |
2.3.1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
2.3.2 资金投入因素 |
2.3.3 人员素质因素 |
2.3.4 环境因素 |
2.4 理论基础 |
2.4.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2.4.2 信息资源配置理论 |
2.4.3 大众传播理论 |
第3章 湖南省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现状调查 |
3.1 湖南省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需求情况调查 |
3.1.1 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
3.1.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3.1.3 调查结论 |
3.2 湖南省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取得的成效 |
3.2.1 为涉农机构管理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
3.2.2 为涉农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文献检索等信息服务 |
3.2.3 面向农村开展信息服务和科普宣传工作 |
3.2.4 向涉农用户开展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
3.2.5 各类型数据库资源不断满足三农需求 |
第4章 湖南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湖南省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中存在的问题 |
4.1.1 “三农”服务理念方面 |
4.1.2 员工素质方面 |
4.1.3 文献资源方面 |
4.1.4 服务效益方面 |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图书资源投入经费不足 |
4.2.2 图书馆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
4.2.3 涉农用户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使用度不高 |
4.2.4 管理机制欠完善 |
第5章 湖南省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对策 |
5.1 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
5.2 树立为“三农”服务的目标,提高馆员素质 |
5.2.1 树立为“三农”全面服务的目标 |
5.2.2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 |
5.3 建立以涉农用户信息需求为导向的“三农”服务体系 |
5.3.1 有针对性提供有偿服务 |
5.3.2 采取“多元化服务”的服务方式,提高文献利用率 |
5.3.3 丰富“资源共享服务”内容并弥补经费不足 |
5.3.4 提高参考咨询服务水平,开展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
5.4 加强涉农文献资源建设,建立多层次信息资源库 |
5.4.1 加强涉农文献资源建设 |
5.4.2 加强农业专项的数据库建设 |
5.4.3 建立多层次的信息资源库 |
5.5 提供“个性化服务”来提高服务效益 |
5.5.1 免费开放网络资源,提高自助信息能力 |
5.5.2 根据需求开设讲座和培训课程 |
5.5.3 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湖南省农业高校图书馆涉农用户问卷调查 |
附录2 涉农管理或科技部门“三农”信息需求调查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协同农家书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概念厘定及缕析 |
(一)农村文化 |
(二)农家书屋工程 |
(三)协同发展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五、研究方法及路径设计 |
(一)研究方法 |
(二)路径设计 |
六、研究价值与创新 |
(一)研究价值 |
(二)论文创新 |
第二章 现状描述:问题诊断及协同失调体征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拟解决的问题 |
(二)调查工具设计与测试 |
(三)调查取样与实施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调查结果统计 |
(二)现状描述与结果讨论 |
三、协同发展失调体征与结症归因 |
(一)认知障碍 |
(二)体制障碍 |
(三)资源障碍 |
(四)动力障碍 |
第三章 他山之石:国内外比较及发展经验梳理 |
一、图书馆类 |
(一)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经验梳理 |
(二)日本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经验梳理 |
(三)其他国家大学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梳理 |
(四)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情况梳理 |
二、农家书屋类 |
(一)美国农村图书馆经验梳理 |
(二)俄罗斯农村图书馆经验梳理 |
(三)其他国家农村图书馆建设梳理 |
(四)国内部分农家书屋先进经验梳理 |
三、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协调发展经验及理论研究梳理 |
四、经验启示 |
(一)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图书资源社会化服务工作发展 |
(二)健全立法制度是做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及农家书屋工作的前提条件 |
(三)成立行业组织是做好高校图书馆及农家书屋系列工作的关键 |
(四)服务群众需求是做好高校图书馆及农家书屋系列工作的核心要素 |
(五)实践活动开展是做好高校图书馆及农家书屋系列工作的重要保障 |
第四章 破解之道:农村文化建设助力协同体发展路径 |
一、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问题 |
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与协同体发展的关系 |
三、协同体建设发展的路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视角 |
(一)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协同发展:功能同宗同源 |
(二)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协同发展:内生需求旺盛 |
(三)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协同发展:涉及面广且深 |
(四)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协同发展:模式具多样性 |
四、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协同发展的主要方式 |
(一)丰富农村纸质图书资源——纸质图书资源联动共享 |
(二)增设农村电子图书资源——数字图书资源联动共享 |
(三)提升农村图情服务水平——图书管理技术联动共享 |
(四)拓展农村文化宣传阵地——书馆书屋场地联动共享 |
(五)增值农村文化服务价值——馆屋延伸资源联动共享 |
五、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协同发展的功能体征 |
(一)服务三农发展——资料编发 |
(二)破解农村难题——咨政调研 |
(三)培养职业农民——培训教育 |
(四)助力农村经济——居间服务 |
(五)畅通农村渠道——发行代理 |
(六)做大三农影响——广告投放 |
(七)丰富文化生活——活动组织 |
(八)盘活农村市场——展会服务 |
(九)打造名优特产——品牌农业 |
(十)科技服务三农——农事指导 |
六、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 |
(一)工作机制 |
(二)管理机制 |
(三)造血机制 |
(四)激励机制 |
(五)监督机制 |
第五章 内生逻辑:农村文化建设助力协同体发展的内需因子 |
一、消除城乡二元文化的需要 |
二、知识扶贫富裕农村的需要 |
三、服务三农人才培养的需要 |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需要 |
五、学校办学事业发展的需要 |
六、农家书屋质量发展的需要 |
第六章 外源促发:农村文化建设助力协同体发展的保障因子 |
一、革新观念认知,引领协同发展 |
二、调适现行制度,破除壁垒障碍 |
三、充分条件保障,助力协同深化 |
四、强化宣传引导,功能多元衔接 |
五、调整工作重心,促进内涵发展 |
第七章 协同之思:农村文化建设助力协同体发展的结论及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一)理顺管理体制,重组领导机构 |
(二)建立健全法规,消除条款分割 |
(三)补齐运行经费,助力协同发展 |
(四)建立考评体系,强化激励机制 |
(五)增设流动服务,健全服务网络 |
(六)构建协同抓手,推动协同发展 |
二、研究展望 |
三、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 B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情况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4)试论农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满足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现状分析 |
1.1 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 |
1.2 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发展要求和方向 |
2 农村劳动力提高自身素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2.1 农村劳动力文化和技能水平偏低 |
2.2 农村劳动力接收信息服务的渠道缺乏 |
2.3 农村劳动力接收技能培训的方式单一 |
3 农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上的优势 |
3.1 馆藏信息资源优势 |
3.2 专业人才优势 |
3.3 技术设备优势 |
3.4 专业科技成果优势 |
4 农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的措施 |
4.1 立足农村劳动力需求特点采集文献信息 |
4.2 针对农村劳动力信息获取特点调整文献流通模式 |
4.2.1 扩大服务对象 |
4.2.2 深化服务内容 |
4.3 利用农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优势构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
(5)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制约因素分析 |
2.1 体制问题 |
2.2 成本管理问题 |
2.3 知识产权问题 |
3 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对策 |
3.1 树立服务“三农”的理念 |
3.2 创新服务“三农”的模式 |
3.3 优化服务“三农”的手段 |
3.3.1 加强农业特色数据库建设 |
3.3.3 协助基层图书馆建设 |
3.4 坚持服务“三农”的原则 |
3.4.1 服务“三农”必须保证公益性原则 |
3.4.2 服务“三农”必须体现实用性原则 |
3.4.3 服务“三农”必须注重持久性原则 |
3.5 服务“三农”的运行机制 |
4 讨论 |
(6)2000-2010年间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论文研究现状统计分析 |
1.1 数据的获取及来源 |
1.2 年度论文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
1.3 论文的刊物分布状况 |
1.4 论文的作者所属省份分析 |
1.5 论文内容的主题分析 |
1.5.1 有关综合论述服务“三农”的研究 |
1.5.2 有关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
1.5.3 有关农业农村信息化的研究 |
1.5.4 有关服务农民的研究 |
2 存在的问题 |
2.1 对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 |
2.2 论文分布比较分散, 研究水平相对较低 |
2.3 区间分布不平衡, 研究集中个别省份 |
2.4 重复研究较多, 深入研究少 |
3 服务“三农”建议 |
3.1 构建服务“三农”机制 |
3.2 研究要深入细致 |
(7)1979~2010年我国农业院校及图书馆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期刊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状况 |
1.1 研究的起步阶段 (1979~1990年) 其特点是研究主题分散, 研究成果较少。 |
1.2 研究的深入发展阶段 (1991~2000年) |
1.3 研究的高潮阶段 (2001~2010年) |
1.3.1 综合研究。 |
1.3.2 服务内容研究。 |
1.3.3 服务途径、方式、模式研究。 |
(1) 通过科技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方式。 |
(2) 人才培养的服务方式。 |
(3) 产学研相结合的服务方式。 |
(4) 建立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的方式。 |
(5) 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服务方式。 |
(6) 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服务方式。 |
1.3.4 服务机制研究。 |
2 学位论文研究状况 |
3 研究论文的主要特征 |
4 存在的问题 |
4.1 对农业信息需求主体的层次变化研究不够深入 |
4.2 缺乏对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效益评估 |
4.3 缺乏对农民信息需求的分析 |
4.4 缺乏对“三农”内涵的研究 |
5 结语 |
(8)浅论农业院校图书馆网站建设与服务“三农”(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院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现状分析 |
1.1 农业院校图书馆网站主页元素分析 |
1.2 农业院校图书馆网站内容元素分析 |
1.3 农业院校图书馆网站要引领“三农”信息化建设 |
1.3.1“三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
1.3.2 图书馆服务“三农”的探索 |
1.3.3 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差距 |
2 农业院校图书馆网站建设为“三农”服务的意义 |
2.1 支撑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2.2 缩小城乡信息鸿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
2.3 充分发挥院校优势,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
2.4 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凸显农业院校办学特色 |
3 农业院校图书馆网站服务“三农”的对策 |
3.1 确立服务“三农”的理念 |
3.2 探索服务“三农”的机制 |
3.3 创新服务“三农”的模式 |
3.4 拓展服务“三农”的时空 |
3.4.1 明确网站建设原则 |
3.4.2 优化网站主页设计 |
3.4.3 有效利用时空 |
3.5 提升服务“三农”的手段 |
3.5.1 整合服务“三农”的信息资源 |
3.5.2 构建服务“三农”的特色数据库 |
3.5.3 加强读者培训,激活信息需求 |
3.5.4 为基层读者开辟绿色通道 |
3.5.5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水平 |
3.6 改善服务“三农”的环境 |
3.6.1 提高服务“三农”的人员素质 |
3.6.2 改善服务“三农”的外部环境 |
(9)网络环境下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环境下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必要性 |
2 网络环境下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优势 |
3 网络环境下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途径 |
4 网络环境下大连海洋大学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探索 |
(10)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优势 |
1.1 丰富的馆藏农业信息资源 |
1.2 强大的信息共享支持后盾 |
1.3 优秀的农业信息服务人才优势 |
1.4 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队伍优势 |
2 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措施 |
2.1 拓宽服务范围, 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
2.2 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 |
2.3 为农民大学生开展信息检索知识培训 |
2.4 开展送科技资料下乡活动 |
2.5 建立网上农业专家咨询热线 |
2.6 重视对未来农业科技人才信息素质的培养 |
2.7 为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服务 |
四、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认识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育研究[D]. 曾灵凤.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2]湖南省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对策研究[D]. 梁芳.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2)
- [3]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协同农家书屋发展研究[D]. 陈春容. 西华师范大学, 2016(03)
- [4]试论农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满足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需求[J]. 王鑫.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4(03)
- [5]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J]. 李爱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3(35)
- [6]2000-2010年间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J]. 郑满生,臧运平. 现代情报, 2012(05)
- [7]1979~2010年我国农业院校及图书馆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 臧运平,郑满生,贾文科.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5)
- [8]浅论农业院校图书馆网站建设与服务“三农”[J]. 伍茂戎.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08)
- [9]网络环境下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探索[J]. 于向前. 农业网络信息, 2010(06)
- [10]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探析[J]. 刘凤侠. 图书馆学刊,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