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护理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护理

一、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倩[1](2021)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刍议》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与疗法。方法该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间来院治疗的77例SAP患者,将并发ARDS的20例患者纳入A组,将未并发ARDS的57例患者纳入B组。分析A组的临床特点,筛查ARDS的易患因素。结果 ARDS的发生率为25.97%,普遍存在呼吸急促表现,呼吸频率平均值为(37.02±0.49)次/min。患者的发病时间多为发病或术后3 d内,占比80.00%;血气分析可见患者多伴有呼吸性碱中毒伴代谢性酸中毒(50.00%)和呼吸性碱中毒(35.00%)表现;影像学检查发现,肺不张占比15.00%,胸腔积液占比20.00%。A组的平均年龄是(55.24±5.34)岁,B组是(60.21±5.4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3,P<0.001);病因中,A组的胆源性因素占比50.00%,B组占比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3,P=0.027);A组的三酰甘油(TG)水平为(4.55±1.26)mmol/L,B组为(2.30±1.2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5,P<0.001);A组的血氧分压(PaO2)水平为(60.28±5.34)mmHg,B组为(80.77±5.4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80,P<0.001);A组的氧合指数(简称OI)水平为(279.54±8.31)mmHg,B组为(372.65±8.4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53,P<0.001);A组的腹腔高压征、治愈、手术例数均低于B组;不同时间段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并发ARDS具有明显的临床特点,易患因素为高三酰甘油血症与腹腔高压征,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评估手术适应证,科学使用呼吸机,进而改善治疗预后。

张鹏[2](2021)在《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建立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的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住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科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且随后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28天,根据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后2周内是否并发ARDS分为ARDS组与非ARDS组,记录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等临床资料、人口统计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与否、饮酒与否)、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等资料;入院2小时内进行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48小时内进行RANSON评分;继发感染与否、插管与否、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所有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 25.0及Med Calc 19.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入选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对具有统计学差异及临床意义的指标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绘制风险评估模型、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及SOFA评分的ROC曲线,通过不同ROC曲线及AUC之间的比较,观察风险评估模型、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ARDS的评估作用。结果:23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ARDS 59例(占24.8%),其中轻度ARDS患者27例(45.8%)、中度及重度ARDS患者分别为20例(33.9%)、18例(30.5%);ARDS组与非ARDS组相比较,ARDS组急性胰腺炎程度[3(3,3)VS.2(1,2),P<0.001]、是否气管插管[36(55.4%)VS.0(0%),P<0.001]、28天死亡率[12(18.5%)VS.2(1.2%),P<0.001]等都显着大于非ARDS组;ARDS组与非ARDS组相比,T、HR、RR、RDW、CRP、PT、ATⅢ、APTT、D-Dimer、Fi B、Lac、OI、P CT、IL-6、Alb、BUN、SCr、LDH、入室6h血糖、继发感染、离子钙、血清钙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RDW>13.2%(OR=2.400,P=0.001)、Lac>1.2mmol/L(OR=1.934,P=0.014)、OI<217.24mm Hg(OR=0.990,P=0.001)、Alb<31.3g/L(OR=0.866,P=0.013)与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相关,根据以上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1。加入液体复苏因素后,RR>22次/min(OR=1.109,P=0.034)、RDW>13.2%(OR=2.154,P=0.004)、D-Dimer>2.87mg/L(OR=1.111,P=0.05)、Lac>1.2mmol/L(OR=2.269,P=0.006)、OI<217.24mm Hg(OR=0.992,P=0.018)、8小时胶体入量(OR=1.013,P=0.01)、总胆固醇(OR=0.703,P=0.05)与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相关,建立风险评估模型2。风险评估模型2 ROC曲线下面积(AUC=0.889,0.841~0.926)大于风险评估模型1(AUC=0.884,0.836~0.922)、APACHEⅡ评分(AUC=0.864,0.813~0.905)、SOFA评分(AUC=0.829,0.775~0.874)以及RANSO N评分(AUC=0.816,0.761~0.863),风险评估模型1对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的敏感性(85.94%)大于风险评估模型2(82.81%)、APACHEⅡ评分(70.77%)、SO FA评分(67.69%)以及RANSON评分(84.62%)。结论:1、风险评估模型1和风险评估模型2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ARDS的评估能力均大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与RANSON评分;2、风险评估模型1较风险评估模型2、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RANSON评分,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更适合作为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的风险评估模型。

樊凰玉[3](2020)在《不同途径注入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内高压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鼻胃管和鼻空肠管两种不同途径注入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内高压患者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腹内压以及临床指标影响的差异,为其在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参考。方法:(1)干预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19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ICU住院的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内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胃管组n=19例)和B组(空肠管组n=19例)。采用的干预方法:A组为常规治疗+经鼻胃管注入100ml生大黄液,每天3次;B组为常规治疗+经鼻空肠管注入100ml生大黄液,每天3次。常规治疗包括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补液扩容、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抗休克改善微循环、质子泵抑制剂抑酸、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静脉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预防肠道菌群失调、抗生素预防感染、皮硝全腹外敷以及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如呼吸机辅助呼吸、CRRT清除炎症介质改善肾功能等。观察两组患者入院第1、2、3、5、7天腹内压的变化及大便次数,观察第1、7天血淀粉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SIRS评分、BISAP评分、APACHE II评分、ACS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预后转归的差异。(2)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X)±标准差(S)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因为有不同时间点的观察指标),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和四分位距(P25,P75)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入院第1、2、3、5、7天腹内压的比较:A组和B组不同时间的腹内压下降率均有增加,有统计学差异(F=51.414,P<0.001),两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2.800,P=0.036),A组和B组两组间腹内压下降率有统计学差异(F=9.316,P=0.004),第2、3、5、7天腹内压下降率B组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腹内压值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F=35.855,P<0.001);第3天腹内压A组(15.58±3.06)mmHg和B组(13.26±3.75)mmHg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2.08,P=0.044),第5天腹内压A组(13.84±3.58)mmHg和B组(11.58±3.12)mmHg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2.079,P=0.045),其他时间腹内压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A组和B组腹内压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1.605,P=0.196),两组间统计学无差异(F=3.327,P=0.077)。两组患者治疗后大便均有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F=28.211,P<0.001),两组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0.340,P=0.84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4.445,P=0.042)。(2)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7天血淀粉酶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比较:A组血淀粉酶:第1天为(864.11±499.5)、第7天为52.5(34.25,70),B组血淀粉酶:第1天为(594.84±500.26)、第7天为57(41.5,73.5),两组患者血淀粉酶第1天和第7天相比均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第1天为(14.05±5.201)、第7天为14.36(13,19.69);B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第1天为(15.95±8.229)、第7天为11(9,15)65)。(3)入院第1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评分比较:(1)APACHEII评分:A组第1天为(13.16±4.18)分、第7天为(11.80±5.93)分,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第1天为(11±3.786)分、第7天为(8.28±3.409)分,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1),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SIRS评分:A组第1天为3(2,3)分、第7天为3(2,4)分,B组第1天为2(1.5,3)分、第7天为2(2,3)分,两组内及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差异(P>0.05)。(3)BISAP评分:A组第1天为3(2,4)分、第7天为3(2,4)分,B组第1天为2(2,3)分、第7天为2(2,3)分。两组内及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差异(P>0.05)。(4)两组患者ACS发生率:A组为42.1%,B组为1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2=4.886,P=0.027)。(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转归:A组监护室住院时间为14(9,31)天、B组监护室住院时间为9(6.75,12.25)天,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3);A组总住院时间为26(19,56)天,B组总住院时间为22(21.5,27.5)天,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98);A组17人好转出院,2人死亡出院,B组19人均好转出院,无统计学差异(?2=2.111,P=0.146)。结论:(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内高压患者经鼻胃管及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均可有效通便及降低患者腹内压,早期经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可更快更有效降低腹内压。(2)经鼻胃管及经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均可降低血淀粉酶水平,但1周内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不明显。(3)经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可降低患者APACHEII评分,但对SIRS评分、BISAP评分无明显差异。(4)经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可降低ACS发生率,减少监护室住院时间,但对患者总住院时间及预后转归无差异。(5)本研究结果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大黄注入途径选择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赵一涵[4](2020)在《贝克认知疗法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运用贝克认知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进行干预并观察其效果。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内科ICU住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根据是否给予贝克认知疗法分为试验组34例,对照组36例。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干预前、后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生活质量调查量表(EORT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EORTCQOL-C30)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疼痛水平及生活质量;出院前使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The 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评价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及谵妄发生情况。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并经课题小组成员核对,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医保类型及发病因素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比较:护理前试验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评分为20.31±7.81分,对照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为20.20±7.5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评分为11.08±3.82分,对照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为16.73±2.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比较:护理前试验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评分为17.48±5.67分,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为18.04±5.5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评分为5.78±4.71分,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为11.19±4.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对照组患者发生谵妄6例,发生率为18%;试验组患者发生谵妄2例,发生率为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平均ICU住院时间为11.65±0.33天;对照组患者平均ICU住院时间为15.62±0.3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比较:护理前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为7.30±1.51分,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为7.42±1.6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为2.27±1.21分,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为4.50±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EORTCQOL-C30)比较:护理前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得分为83.43±6.34分;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得分为67.89±7.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克认知疗法可以显着降低ICU重症胰腺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疼痛水平,降低谵妄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学柱[5](2019)在《ICU综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在ICU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单盲法将其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予以常规治疗+血液净化+一般氧疗的为参照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高流量氧疗综合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后续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入住ICU时间及SAP合并中重度ARDS气管插管率。结果研究组后续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住ICU的时间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P合并中重度ARDS气管插管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高流量氧疗,不会增加后续胰腺炎并发症及SAP合并中重度ARDS气管插管率,同时缩短了患者入住ICU的时间。

王唯依[6](2019)在《休克期末胸腔内血容量预测严重烧伤回吸收期ARDS发生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及目的发展严重烧伤早期休克精准复苏技术,是提高平战时重度烧伤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选择和设置合理的复苏目标参数是实施精准复苏的重要环节。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可实现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功能、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等诸多指标的实时动态监测,其中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作为反映患者容量状态的指标被视为指导复苏的理想目标参数。但目前适用于指导严重烧伤休克复苏的ITBVI目标值范围尚不明确,严重烧伤精准复苏在临床上仍未得到有效开展。所谓烧伤精准复苏,即:不仅要在休克期对严重烧伤导致的缺血缺氧和休克进行预防和纠正,同时还要尽可能避免和减少由于休克期液体复苏所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包括骨筋膜室综合征、脏器水肿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严重烧伤后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之一,多见于回吸收期。我们前期研究发现,ARDS多见于回吸收期可能与EVLWI在此期间的异常升高有关,而ITBVI是EVLWI异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工作基础,本研究旨在探讨休克期末ITBVI作为容量监测指标在预测严重烧伤回吸收期ARDS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利于预防和减少回吸收期ARDS发生的ITBVI目标值范围,为实施基于PiCCO监测指导严重烧伤休克精准复苏的新技术奠定坚实基础。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既往病例回顾分析,明确严重烧伤并发ARDS的临床特点以及与人口统计学、病情相关的危险因素,为第二部分的病例对照研究筛选用于匹配的因素;第二部分:基于第一部分明确的ARDS危险因素,对休克期实施PiCCO监测并取得良好复苏的严重烧伤患者进行配对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休克期末ITBVI水平在预测严重烧伤回吸收期ARDS发生中的作用,提出利于烧伤精准复苏的休克期末ITBVI参考目标值。对象与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相应纳入/排除标准对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68例严重烧伤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收集的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查体数据、烧伤相关资料、机械通气相关情况、相关检查结果及预后情况。第二阶段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严重烧伤回吸收期并发ARDS的65例患者,对照组为按照年龄和Ⅲ度烧伤面积(即第一部分中明确的严重烧伤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进行1:1匹配的科室同时期收治的未发生ARDS的严重烧伤患者。对纳入的患者进行病例回顾并收集数据,收集的数据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增加了伤后48小时内PiCCO监测相关指标,包括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ITBVI、中心静脉压、左心室收缩力指数、每搏量指数、系统血管阻力。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表示。根据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选择Student 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纳入患者基本资料中的计量资料进行比较,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纳入的并发不同严重程度ARDS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多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严重烧伤并发ARDS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两组患者休克期末各PiCCO参数进行比较。对不同水平ITBVI并发ARDS的OR值进行计算。检验水准为0.05。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0.05。结果:第一部分:严重烧伤并发ARDS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1.严重烧伤患者并发ARDS临床特点在纳入的严重烧伤患者中,有63例患者在伤后发生了ARDS,发生率为37.5%。并发ARDS组患者年龄、总烧伤面积与Ⅲ度烧伤面积均大于未并发ARDS组患者(年龄:P=0.036,总烧伤面积:P=0.037,Ⅲ度烧伤面积:P=0.013)。并发ARDS组患者死亡率显着高于未并发ARDS组患者(38.1%vs.17.1%,P=0.002)。两组患者其他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严重烧伤后并发ARDS的患者中27例为轻度、30例为中度、6例为重度。并发不同严重程度ARDS患者Ⅲ度烧伤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发轻、中、重度ARDS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8.5%、50.0%、66.7%,三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三组患者其他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RDS的发生时间为伤后1-18天,平均为5.86±3.48天,中位数为5天。不同时期发生ARDS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5,P=0.689)。2.严重烧伤患者并发ARDS危险因素对患者人口学和病情资料分析显示,年龄和Ⅲ度烧伤面积是影响严重烧伤并发ARDS的重要因素。年龄每增加1岁,伤后并发ARDS的概率增加4.0%;Ⅲ度烧伤面积每增加1%TBSA,伤后并发ARDS的概率增加2.6%。第二部分:休克期末胸腔内血容量预测严重烧伤回吸收期ARDS的病例对照研究1.病例组与对照组伤后48小时PiCCO相关参数比较两组患者休克期肺相关参数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EVLWI在伤后均呈上升趋势,病例组与对照组EVLWI伤后48小时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对照组PVPI在休克期呈上升趋势,病例组PVPI在伤后40小时高于对照组(3.15±0.46 VS 2.96±0.47,P=0.019)。两组患者休克期心脏前负荷参数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ITBVI均呈显着上升趋势,在整个休克期均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病例组ITBVI在伤后24小时后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CVP伤后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病例组与对照组CVP伤后48小时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休克期心功能参数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CI、dPmax、SVI均呈显着上升趋势,伤后48小时内两组患者上述三个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休克期心脏后负荷参数(SVRI)比较:病例组、对照组SVRI伤后均呈下降趋势,病例组伤后48小时后下降至正常范围,伤后40小时后下降至正常范围。两组患者SVRI伤后48小时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休克期末ITBVI水平与回吸收期并发ARDS的关系分析以ITBVI≤650 ml/m2作为最低暴露水平,750 ml/m2<ITBVI≤850 ml/m2的患者回吸收期并发ARDS的概率是ITBVI≤650 ml/m2患者的9.50倍[χ20.01(3)=7.81,χ2=11.05>7.81,P<0.01],ITBV≥850 ml/m2的患者回吸收期并发ARDS的概率是ITBVI≤650 ml/m2患者的11.50倍[χ20.005(3)=12.84,χ2=13.16>12.84,P<0.005]。ITBVI>750 ml/m2的患者回吸收期发生ARDS的概率明显高于ITBVI≤750 ml/m2的患者(OR=10.3,95%CI:4.4-23.6,P<0.001)。结论:1.ARDS在严重烧伤患者中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严重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回吸收期。2.年龄和Ⅲ度烧伤面积是影响严重烧伤患者发生ARDS的重要因素。3.在休克期良好复苏、年龄和Ⅲ度烧伤面积可比的前提条件下,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末ITBVI的水平越高,其回吸收期发生ARDS的可能性越大。4.在休克期良好复苏、年龄和Ⅲ度烧伤面积可比的前提条件下,休克期末ITBVI高于750ml/m2的严重烧伤患者,其回吸收期发生ARDS的可能性显着高于休克期末ITBVI低于750ml/m2的患者。提示临床上采用ITBVI指导液体复苏时,休克期末ITBVI的目标值设定在750ml/m2以内不仅可保证组织的良好灌注,同时有利于减少回吸收期ARDS的发生。5.本研究为烧伤休克精准复苏、减少回吸收期并发症,提供了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休克期末参数目标值。

杨雍,吕汝琦,刘丹[7](2019)在《早期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所致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SAP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外型ARDS的典型代表,已有研究证实早期无创正压通气对SAP所致ARDS是一种行之有效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就早期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早期无创正压通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治疗提供依据。

刘召[8](2019)在《入院血小板计数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24小时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进一步比较二者在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能力的差异。寻找可以预测急性胰腺炎各类并发症以及严重程度的简易、快速指标,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收集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24小时内的血小板计数水平,以135×109/L为界,将患者分为血小板减低组和对照组。以入院24小时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划分为≤252ug/L的对照组和>252ug/L的D-二聚体升高组。同时按照是否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将患者分为SAP组和MAP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血小板计数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不同的患者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肺炎、急性胰周液体积聚、胰腺坏死及SAP发生率的差异。比较SAP组和MAP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小板计数水平与D-二聚体水平联合对AP患者各类并发症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绘制血小板计数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比较二者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100例患者中,血小板减低组患者呼吸衰竭、急性胰周液体积聚、胰腺坏死、肾衰竭、心力衰竭和肺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SAP的发生率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升高组组患者呼吸衰竭、急性胰周液体积聚、胰腺坏死、肾衰竭、心力衰竭和肺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SAP的发生率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显着(P<0.05)。血小板计数减低和合并D-二聚体升高AP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及SAP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MA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200.44±72.695)明显高于SAP患者(113.43±50.526),MAP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603.98±819.063)明显低于SAP组(1777.39±1570.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LT的AUC(0.843)略大于D二聚体(0.824),提示PLT对于SAP的预测价值优于D-二聚体,Z检验分析显示,PLT和D-二聚体对SAP的预测作用在AUC上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入院24小时内的血小板计数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可以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呼吸衰竭、和局部并发症(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的发生进行预测,两项指标对SAP的发生的预测能力并无明显差异,其中血小板计数减低的患者其肾衰竭和胰腺坏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2.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减低同时D-二聚体升高的AP患者其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明显增加3.SA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显着低于MAP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着高于MAP患者

胡振奎,张建国,张德厚[9](2018)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8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AP患者92例,记录其ARDS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比较有无ARDS患者性别、年龄及入院时呼吸频率、中性粒细胞计数(PMN)、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淀粉酶、尿淀粉酶、降钙素原(PCT)、血肌酐(Scr)、空腹血糖、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感染情况;SAP患者并发ARDS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92例SAP患者中并发ARDS者41例(占44.6%),其中轻度17例、中度15例、重度9例。(2)有无ARDS患者性别、WBC、血淀粉酶、尿淀粉酶、PaO2、PaCO2、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ARDS患者年龄、呼吸频率、PMN、CRP、PCT、Scr、空腹血糖、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及合并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呼吸频率>30次/min、PMN>14×109/L、CRP>150 mg/L、空腹血糖>12 mmol/L、APACHEⅡ评分>11分、Ranson评分>5分、合并感染是SAP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AP患者ARDS发生率较高,年龄>50岁、呼吸频率>30次/min、PMN>14×109/L、CRP>150 mg/L、空腹血糖>12 mmol/L、APACHEⅡ评分>11分、Ranson评分>5分、合并感染是SAP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叶静,黎贵湘,方怡[10](2018)在《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佳吸气压力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最佳吸气压力。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伴ARDS进行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吸气压力17~20cmH2O,观察组给予吸气压力12~16cmH2O,两组患者呼气压力均为4~8cmH2O,比较两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4小时后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p H、潮气量、气流舒适度、恐惧感、腹胀感及依从性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24小时后,观察组PaO2(96. 40±4. 30) mm Hg、PaCO2(37. 30±2. 80) mmHg、SaO2(96. 10±1. 50)%,明显高于治疗前PaO2(68. 30±4. 60) mm Hg、PaCO2(24. 30±3. 20) mm Hg、SaO2(92. 10±1. 8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治疗后PaO2(96. 10±4. 80) mm Hg、PaCO2(39. 60±3. 2) mm Hg、SaO2(96. 90±1. 80)%,明显高于治疗前PaO2(67. 90±5. 10) mm Hg、PaCO2(23. 90±3. 80) mm Hg、SaO2(92. 80±1. 3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两组间治疗后PaO2、PaCO2、Sa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p H分别为(7. 32±0. 04,7. 39±0. 04),对照组治疗前后p H分别为(7. 31±0. 03,7. 38±0. 04),两组患者治疗后p H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潮气量、气流舒适度、恐惧感、腹胀感分别为(379. 00±107. 00) m L、(3. 60±1. 40)分、(3. 90±1. 10)分、(5. 00±1. 4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68. 00±120. 00) ml、(6. 70±1. 60)分、(6. 60±1. 20)分、(7. 10±1. 8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ARDS采用12~16cmH2O吸气压力既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同时又能提高患者的的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保证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顺利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ARDS的临床特点分析
    2.2 ARDS的易患因素分析
3 讨论

(2)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ARDS中的凝血异常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3)不同途径注入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内高压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
        1.3.1 生大黄
        1.3.2 重症急性胰腺炎
        1.3.3 腹内高压
        1.3.4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2 研究设计
        2.2.1 样本量确定
        2.2.2 分组方法
        2.2.3 具体实施方法
    2.3 床边盲插鼻空肠管
        2.3.1 导管的选择
        2.3.2 操作者
        2.3.3 判断方法
    2.4 研究工具与观察指标
        2.4.1 人口学资料和疾病资料调查表
        2.4.2 病情的评分
        2.4.3 观察指标
        2.4.4 安全性评价
    2.5 伦理原则
    2.6 临床资料收集
        2.6.1 人口学和疾病资料的收集
        2.6.2 病情评分的收集
    2.7 质量监控
        2.7.1 置管方法
        2.7.2 设计阶段
        2.7.3 研究人员培训
        2.7.4 实施阶段
    2.8 资料整理和分析阶段
    2.9 统计学方法
    2.10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
    3.2 腹内压结果分析
        3.2.1 两组患者腹内压比较
        3.2.2 两组患者腹内压下降率比较
    3.3 两组患者大便次数比较
    3.4 两组患者血淀粉酶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
    3.5 两组患者评分比较
    3.6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
        4.1.1 人口学资料
        4.1.2 临床资料
    4.2 中药生大黄对SAP的疗效
        4.2.1 不同注药途径对腹内压和大便次数的影响
        4.2.2 不同注药途径对血淀粉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4.3 中药生大黄不同注药途径对病情评估评分影响
        4.3.1 APACHE II评分
        4.3.2 SIRS评分
        4.3.3 BISAP评分
    4.4 中药生大黄不同注药途径对ACS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贝克认知疗法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ICU综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参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一般氧疗及血液净化治疗。
        1.2.2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高流量氧疗及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后续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
    2.2 对比两组入住ICU时间
    2.3 比较两组SAP合并中重度ARDS气管插管率
3 讨论

(6)休克期末胸腔内血容量预测严重烧伤回吸收期ARDS发生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严重烧伤并发ARDS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2.1 伦理审查
    2.2 研究对象
    2.3 材料与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2.5 结果
    2.6 讨论
第三章 休克期末胸腔内血容量预测严重烧伤回吸收期ARDS发生的病例对照研究
    3.1 伦理审查
    3.2 研究对象
    3.3 材料与方法
    3.4 统计学方法
    3.5 结果
    3.6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在危重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早期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早期无创正压通气可减轻肺炎症反应
2 早期无创正压通气可能对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发挥作用
3 早期无创正压通气可减轻氧化应激程度
4 总结

(8)入院血小板计数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相关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
    2.4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2.5 治疗方法
    2.6 统计方法选择
3 结果
    3.1 患者各类并发症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情况
    3.2 血小板计数水平的组间比较
    3.3 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组间比较
    3.4 血小板计数水平联合D-二聚体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评估
    3.5 MAP组和SAP组血小板计数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
    3.6 血小板计数以及D-二聚体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力的ROC曲线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胰腺炎常见并发症及诊治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ARDS诊断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ARDS发生情况
    2.2有无ARDS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10)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佳吸气压力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潮气量及主观感受舒适度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耐受性比较:
3 讨论

四、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刍议[J]. 张倩. 中外医疗, 2021(11)
  • [2]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D]. 张鹏. 皖南医学院, 2021
  • [3]不同途径注入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内高压患者的临床研究[D]. 樊凰玉. 南昌大学, 2020(08)
  • [4]贝克认知疗法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D]. 赵一涵.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ICU综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效果分析[J]. 李学柱.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61)
  • [6]休克期末胸腔内血容量预测严重烧伤回吸收期ARDS发生的回顾性研究[D]. 王唯依.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7]早期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J]. 杨雍,吕汝琦,刘丹. 医学信息, 2019(03)
  • [8]入院血小板计数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D]. 刘召.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9]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研究[J]. 胡振奎,张建国,张德厚.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12)
  • [10]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佳吸气压力探讨[J]. 叶静,黎贵湘,方怡. 四川医学, 2018(12)

标签:;  ;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