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山西省图书馆的主要作用
- 答:山西省图书馆是中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庆升分中心,承担着山西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建设、日常管理、资源保障、技术支撑工作。
山西省图书馆是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中心,承担着组织全省实施古籍保护的普查鉴定、定级登记、申报和建立数据库、保护修复工作。
山西省图书馆是贫困地区流动读书工程的实施单位,承担着工程的日常建设和誉毕老管理任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全省公数键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问:山西省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 答:山西省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馆藏总量340余万册(件),其中图书169万册,报刊87万册,古籍30万册(件),视听、缩微、电子图书及其他文献54万册(件)。馆藏珍品包括北宋雍熙三年刻《佛说北斗七星经》、伪齐阜昌八年刻《成唯识论了义灯钞科文》等海内外孤本,以及明嘉弊猜靖《山西通志》、刘大鹏《退想斋日记》等珍稀地方文献和特色文献旅弯。馆藏数字资源35TB,包括CNKI中国知识网、万仿数据资源系统、龙源电子期刊阅览室、方正阿帕比电子书、超兴读秀知识库等大型品牌数据库和自建山西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
山西省图书馆拥有数字资源35TB,有清华同方、万仿、方正等大型租镇型品牌数据库,自建有大批馆藏书目数据库、全文检索数据库和山西文化数字资源库;通过1000兆国家政务外网、100兆中国联通光纤、100兆中国电信光纤和卫星系统等多条路径接入国际互联网,连接基层图书馆室。读者可以方便快捷地登陆山西省图书馆网、三晋文化信息网、山西省图书馆少儿网,阅读查询多媒体资源。
问:山西省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 答:山西省图书馆的前身是1919年10月9日成立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其后先后使用过“山西公立图蔽拍书馆(附设博物馆)”、“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太原博物馆”等名称。
1950年改名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1953年8月又改为“山西省博物馆(设图书部)”。
1957年3月成立了“山西省图书馆筹备处”,与博物馆分离。
1960年8月28日,山西省图书馆新馆落成,正式开馆。
1984年又建设东阅览楼一座。
2013年7月2日新馆在汾河西畔的长风商务区正式开馆。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馆内藏书量增加到700万册,馆内适合公众阅览的席拆并慎位有3000个,各类阅览室27个,设置了6个多种功能厅室,3个休闲阅读区,有37台适合视障人群读书使用的专用设备,其中有自动转旅敬换盲文的电脑、有读书机、有针对弱视群体的幻灯机等。该馆可用数字资源主要包括:电子图书114万册,电子期刊约2万种,电子报纸约700多种,学位论文约272万篇,会议论文约372万篇,视频资料约656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