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护理中的沟通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姚祺雯[1](2021)在《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构建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以泰勒原理为框架,以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19版)》为内容核心,构建融合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以期开发更规范、更具人文关怀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方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总结国内外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养老护理员的培训需求,以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织包括56项具体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讲授法、示教法、情景模拟及视频播放等教学方式,共计130学时;评价包含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运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考核法等。其中目标中单列一项“学员能够将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内化到职业活动中”,课程内容及组织和评价均将从文献总结归纳而来的“以人为中心”理念的内涵和实践应用策略贯穿其中。(2019版)》为内容核心,依据泰勒原理四要素——课程目标、内容、内容的组织及评价,初步构建融合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然后通过Delphi法,对15名养老领域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立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90和0.867,均>0.70;第2轮咨询条目的变异系数在0.000~0.234之间,均小于0.25;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W分别为0.123、0.048(P<0.01),专家函询意见协调性较好,研究结果较为可信。最终形成的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其培训目标包含素养、知识、技能领域的4项目标,共16项具体培训规格,其中素养目标包含6项,知识包含5项,技能包含5项;内容包含5个模块共21项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包括56项具体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讲授法、示教法、情景模拟及视频播放等教学方式,共计130学时;评价包含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运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考核法等。其中目标中单列一项“学员能够将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内化到职业活动中”,课程内容及组织和评价均将从文献总结归纳而来的“以人为中心”理念的内涵和实践应用策略贯穿其中。结论:本研究在系统文献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以《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19版)》为内容核心,以泰勒原理目标、内容、组织、评价四要素为框架,构建了融合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将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融入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在培训中体现以人为中心照护的人格、了解老年人、培养关系、自主权和选择以及舒适护理的内涵,完善了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刘玥[2](2021)在《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人文关怀照护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目的是了解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人文关怀照护需求,并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构建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人文关怀照护模式,探讨此人文关怀照护模式对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孤独感、老年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1.通过质性访谈,对20名养老机构失能老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现场录音及笔录,采用Colaizzi 7步法对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人文关怀照护需求进行分析。2.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重庆市两所原关怀模式相同的两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将两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随机分为干预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接受养老机构原人文关怀照护模式,干预组采用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养老机构人文关怀照护模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并应用UCLA孤独感量表表(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Loneliness Scale)、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以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对干预前、干预3个月及6个月时两组孤独、抑郁及生活质量得分进行比较。结果:1.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人文关怀照护需求共析出以下5个主题:(1)医疗护理服务(日常生活照护、基础医疗服务、专业心理咨询);(2)安全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网络安全、保护隐私);(3)适老环境(设施布局、规章制度、社会关怀);(4)社会参与(团体活动、人际关系、自主学习、志愿服务);(5)精神支持(宗教信仰、维护尊严、自主决策)。2.两组孤独、抑郁及生活质量得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以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孤独得分分别为(34.65±5.86)分、(30.06±4.93)分,低于对照组[(39.16±6.24)分、(37.61±6.36)分],干预后6个月抑郁得分[(8.12±2.82)分]低于对照组[(10.71±2.88)分],生活质量得分[(95.46±9.06)分]高于对照组[(87.86±10.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人文关怀照护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特点,需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人文关怀关怀照护,满足其人文关怀照护需求。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人文关怀照护模式能有效缓解失能老人的孤独、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可为养老机构的人文关怀照护提供参考。
陈冰洁[3](2021)在《医养结合背景下乌鲁木齐市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培训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开展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乌鲁木齐市20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养老机构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2.采用目的抽样法,对乌鲁木齐市13名养老护理员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使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数据。结果:1.乌鲁木齐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得分为106.91±17.03分,条目均分为3.96±0.63分,伦理法规知识维度得分为4.22±0.69分、个人品质维度得分为4.19±0.71分、沟通能力维度得分为4.15±0.69分、护理知识维度得分为3.64±0.78分、护理技能维度得分为3.60±0.88分。2.GSES总得分为26.69±6.29分,条目均分为2.67±0.63分;SSRS总得分为43.56±8.08分,主观支持得分26.35±4.72分,客观支持得分9.22±3.53分,支持利用度得分7.99±2.17分。3.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单因素分析结果表示: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用工性质、是否持有养老护理员证、是否参加过相关岗位培训、所接受的培训方式方面存在差异(P<0.05)。4.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称、用工性质、是否参加过相关岗位培训、所接受的培训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是影响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的因素。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6.质性访谈中了解到:除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调查表中所包含的核心胜任力,还应当具备专科照护能力、慎独能力,预见性护理能力,履职奉献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失智老人有效交流能力,应急状况处置能力。结论:1.乌鲁木齐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管理者应加强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重视低职称、低工龄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培训,给予分层培训和职业规划帮助,提高养老护理员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度,助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2.养老护理员从自身需求出发,还需加强专科照护能力、慎独能力、预见性护理能力、履职奉献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失智老人有效交流能力和应急状况处置能力的培训。
吴梅利洋[4](2019)在《养老机构老年人疼痛和抑郁内在机制及干预策略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不断攀升,伴随着家庭规模缩小,代际关系削弱,地域分离加剧,家庭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养老机构成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有力补充。据估计,有至少500万的老年人需要依托机构养老,机构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备受关注。抑郁是老年人最常面临的心理问题之一,养老机构老年人更易发生抑郁。老年抑郁具有长期、反复、迁延难愈的特点,会给老年人自身、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一系列严重不良后果。疼痛是导致老年人抑郁的重要原因。由于养老机构老年人多存在年龄相关性疾病、慢病共病、睡眠障碍等健康问题,疼痛的情况更加普遍,且易被忽视、难以根治。探索疼痛和抑郁的中介因素,可以帮助养老护理人员针对中介因素进行干预,降低疼痛老年人发生抑郁的风险。【研究目的】主要研究目的:(1)汉化观察性养老机构照护质量评价量表,了解我国养老机构照护质量;(2)探索社会支持和自评健康在疼痛和抑郁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并比较在不同性别和不同照护质量的养老机构中,串联中介作用路径的差异性,以丰富我国疼痛老年人抑郁易感性机制的理论研究;(3)探索养老机构护理员对老年抑郁的态度;(4)构建多层面、多角度的干预策略图,为减少疼痛老年人抑郁的发生、促进健康老龄化、深化养老服务质量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建议。【研究方法】于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中国13个城市38家养老机构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汉化的观察性养老机构照护质量评价表对机构质量进行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招募老年人,应用自制的老年人调查问卷,包含老年人一般资料、对养老机构的满意程度、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自评健康状况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数字疼痛评分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等,以面对面访谈形式收集老年人的信息。量性数据使用Epidata进行数据录入,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采用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抑郁等变量的因素。采用Mplus 7.4软件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通过方便抽样法招募养老护理员,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深入了解护理员对老年抑郁的态度等,采用内容分析法提炼主题。采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座谈法,提出干预策略。【研究结果】1.中文版观察性养老机构照护质量评价表的条目内容效度指标(I-CVI)为0.751,平均内容效度指标(S-CVI/Ave)为0.90。项目分析结果显示,1个条目的鉴别度欠佳,3个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0.4。2.参与调查的38家养老机构照护质量均分为(107.51±15.09),其中22家养老机构质量合格。服务维度得分率最低,修饰维度得分率最高。护理员与老年人的配置比为1:7.22(1:2.3323.33)。3.共2154位养老机构老年人参与并完成调查,64.2%为女性,平均年龄为(82.02±7.02)岁。老年人疼痛发生率为46.0%,性别、年龄、是否有疾病、经济压力、睡眠情况、自理能力、自评健康水平是疼痛的影响因素。4.老年人社会支持得分为60.1±15.2,50.1%的老年人处于高社会支持水平。社会支持可以调节疼痛和抑郁的关系。养老机构老年人有4种社会支持网络类型:私人限制型、资源整合型、广泛社交型和家庭主导型。其中私人限制型老年人抑郁发生率最高,而广泛社交型老年人抑郁发生率最低。5.老年人中16.1%的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非常好/很好,35.7%的认为健康状况好,36.9%的认为健康状况一般,11.3%的认为健康状况差。性别、疼痛情况、有无疾病、经济压力、睡眠情况、自理能力、视力、锻炼情况和养老机构人力充足情况是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6.有20.5%的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12.2%的老年人同时存在疼痛和抑郁症状。入住养老机构的照护质量、文化程度、睡眠状况、皮肤状况、锻炼情况、疼痛、自理能力、自评健康、孤独、感知社会支持、经济压力、需求满足程度是老年抑郁的影响因素。7.疼痛老年人中,感知社会支持和自评健康的串联中介模型成立。疼痛可以直接导致抑郁,也可以通过感知社会支持和自评健康的部分中介作用导致抑郁。该模型能解释抑郁变异的28.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7.6%,社会支持是主要的中介因素。8.在不同性别中,中介路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女性中,模型可解释抑郁变异的25.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0.6%;在男性中,模型可解释抑郁变异的34.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1.6%。感知社会支持均为最重要的中介因素。9.在不同养老机构照护质量组中,中介路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低质量组中,抑郁变异的32.2%可以用该模型进行解释,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4.7%。在高质量组中,抑郁变异的27.0%可以该模型解释,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4.8%。最重要的中介因素均是感知社会支持。10.共175名养老护理员参与并完成访谈。养老护理员对老年抑郁的态度包括三个主题:(1)老了就是这样:基本认知缺乏;(2)我能做什么呢:护理信心缺乏;(3)我想要做更多:参与培训途径及精力缺乏。11.从国家政策层面、养老机构和家庭层面、老年人层面出发,以养老机构照护质量及养老护理人力配置、疼痛、社会支持、自评健康和抑郁五个方向着力,构建多层面、多角度干预策略图,以减少疼痛老年人的抑郁风险,促进健康老龄化。【研究结论】中文版OIQ具有可接受的信效度,且实施方便,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地从多个多维度了解养老机构照护质量。但仍需进一步检验,以便于该评测工具的推广。我国多数养老机构照护质量基本合格,但医疗服务质量有所欠缺。总体来说,机构照护质量和护理人力配置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老年人群中,疼痛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两者共存的现象也比较常见。总体来说,有睡眠、皮肤问题、缺乏锻炼、疼痛、自理能力较差、自评健康水平较低、孤独、感知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经济压力、需求满足程度较低是机构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养老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这类人群。感知社会支持和自评健康对疼痛和抑郁的关系有串联中介作用,疼痛会直接导致抑郁,疼痛也可以通过感知社会支持或自评健康的中介作用导致抑郁,疼痛还可以导致感知社会支持下降,进而导致自评健康状况降低,最终导致抑郁。因此,对于疼痛老年人可以通过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和/或自评健康水平来降低抑郁的发生风险。养老护理员对老年抑郁的表现、危险因素、危害等等缺乏系统全面的认知、对老年抑郁的护理信心和能力不足,且相关的培训途径缺乏。需加强养老护理员老年抑郁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对老年抑郁形成系统科学的认知,从而增强其护理信心,提升老年抑郁的护理水平,发挥其在老年抑郁中的重要作用,降低老年抑郁的发生风险。养老机构老年人疼痛和抑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干预。国家应该全面倡导敬老爱老传统文化,改善养老机构照护质量,缩小不同地区间的发展不均衡,增加养老护理服务供给,缓解护理人力配置不足,推进敬老志愿活动常态化。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向大众普及健康老龄化的相关知识,促使群众认识到疼痛并非衰老的正常过程,提高疼痛报告率和就诊率。养老机构应开展丰富文娱活动,增加老年人活动参与度。养老护理人员应了解老年抑郁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知识,做到及早识别高危人群、及时有效干预、尽早规范化治疗。家庭应参与到老年人的照护中,多与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联系,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老年人应学会正性、积极地评价健康,减少“灾难化”思想,避免定式性别角色,合理表达诉求。通过多方协作,共同面对疼痛老年人的抑郁问题,促进健康老龄化,深化养老服务改革。
彼得·巴克豪斯,张天伟[5](2019)在《日本护理沟通研究:文献综述》文中指出本文以日本为例综述了有关老年护理沟通的研究。文章总结了日本之外国际学界对该问题的先前研究以及得出的主要特点,并把它与日本的研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日本学者的很多研究结果与其他文化语境下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其中包括护理者与被护理者整体上缺乏沟通,护理任务对言语互动的影响,护理者和被护理者之间存在权力差异,以及护理人员应该多使用礼貌用语。此外,文章还指出了日本护理研究所特有的两个现象:外籍护理人员的聘用,机器人及其他人工智能设备的使用。
周旎[6](2019)在《沟通技术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和分析沟通技术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有无使用沟通技术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并对两组患者整体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服务态度和操作技能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结果显示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沟通技术应用到老年护理当中,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对促进患者恢复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推广和应用价值显着。
贾萌[7](2019)在《小组工作介入北京市H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是必然趋势,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老龄化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若不能及时解决养老问题,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制约社会生活。现今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老人们的养老需求,尤其是“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城市空巢老人虽然物质及生活照料需求基本能够满足,但是却存在严重的精神慰藉问题,他们得到的精神慰藉相对较少,很难满足日常生活中情感支持、人际交往、文化娱乐及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借助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城市空巢老人精神慰藉,探索小组工作方法满足城市空巢老人实际精神需求,将同质群体聚集在一起开展小组活动,缓解老人的空巢感,提高交际能力,挖掘老人潜力,使其认识到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老年生活。本研究选择了北京市通州区H社区为研究地点,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出发,通过对H社区部分空巢老人进行半结构访谈,对空巢老人精神慰藉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评估其需求。运用小组工作介入的方法为空巢老人策划6节小组活动,搭建同质群体交流互动的平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兴趣爱好,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满足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小组结束后对空巢老人小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可以看出,老人的生活态度、沟通交往能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比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介入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小组活动的过程及社工介入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使社会工作在城市空巢老人服务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发展,帮助空巢老人满足精神慰藉需求,实现真正意义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和老有所乐,对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沁[8](2019)在《中英本科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对英文版“学生对护理老年人兴趣量表(SINOPS)”进行文化调试和信效度检验,形成中文版SINOPS,以测量中国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2.分析和比较中英两校本科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从而为鼓励护生选择老年护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第一阶段:英国问卷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SINOPS和Kogan老年人态度量表于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7日对英国阿尔斯特大学162名护理本科最后一年护生进行调查。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U检验、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2.第二阶段:SINOPS汉化及信效度检验。获得源量表作者的同意后,对英文版SINOPS进行正向翻译、综合、回译、比较、专家咨询和预调查等,形成中文版SINOPS初稿。其中预调查阶段选取25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评估量表的可行性;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301名大二大三护理本科生进行中文版SINOPS调查。对收集的资料进行量表的信、效度检验。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3.第三阶段:中国问卷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SINOPS和中文版Kogan老年人态度量表于2019年2月19日至2月28日对南京中医药大学195名护理本科最后一年护生进行调查。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U检验、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4.第四阶段:比较中英调查结果。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U检验和t检验。[结果]1.英国护生对护理老年人持积极态度,162名调查对象SINOPS得分为64.81(11.60)。其中老年护理的挑战性和职业发展的可能性维度得分最高,得分为74.95(23.00)。老年护理质量得分最低,得分为56.67(13.96)。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与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成正相关(r=.478,P<0.001)。其中年长的护生(26-50岁)对老年护理的挑战性和职业发展的可能性的态度以及对老年人的态度比年轻的护生积极(≤25岁),对老年人的偏见更少(P<0.001);有居民照护经历的护生比不是在居民照护中护理老年人的护生对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更强(P<0.001);心理健康护理专业的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比成人健康护理护生更积极(P<0.001);没有照护过家中老年人的护生比照护过家中老年人的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更积极(P<0.001)。2.中文版SINOPS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CVI)为1;SINOPS的Cronbach’α系数为0.843,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641-0.773。中文版SINOPS信效度良好。3.中国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为中等水平,195名调查对象SINOPS得分为54.62±8.04。其中老年护理的挑战性和职业发展的可能性维度得分最高,得分为70.37±12.46。老年护理地位得分最低,得分为46.75(22.5)。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与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成正相关(r=.369,P<0.001)。女性护生对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高于男性护生并且女性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更积极;年轻的护生(≤20岁)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和对老年护理特征的态度比年长的护生(21-25岁)更积极(P<0.05);没在医院护理过老年人的护生比在医院护理过老年人的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和对老年护理特征的态度更积极(P<0.05);有照护家中老人经历的护生比没有照护家中老人经历的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和对老年护理特征的态度更积极(P<0.05);有护理老年人经历的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比没有护理老年人经历的护生更消极。4.中英调查结果比较发现,英国护生中有护理老年人经历的护生比中国护生多,而且英国护生护理老年人的场所种类比中国更多,并且不局限于护理课程计划中的临床实习。而中国护生中照护家中老年人的护生比英国护生多。除对老年护理的挑战性以及老年护理职业发展可能性的态度没有差别外,英国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意愿,老年护理的特征、地位、护理质量的态度以及对老年人的态度均较中国护生积极(P<0.001)。[结论]1.中文版“学生对护理老年人兴趣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学生对护理老年人的兴趣测量;2.英国护生对护理老年人持积极态度,而中国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为中等水平;3.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与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成正相关;4.“优质”的护理实践经历、女性、对老年人的欣赏态度、老年护理的挑战性和职业生涯的可能性是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的促进因素。
邱林利,付能荣[9](2018)在《川渝地区高职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调查及培养建议》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高职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了解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需求现状及护理专业毕业生对自身的要求,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改革提供指导。方法向医疗卫生机构及护理专业毕业生发放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结果三级医院护理岗位专科化方向发展明显,并有与职业学校联合发展的较强意愿,医院和毕业生均注重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培养。结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结合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改革。
魏丽君[10](2018)在《基于工作分析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任用、培养、选拔、考核养老护理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半开放性问卷对114名养老院被照护老人进行调查、采用O*NET工作分析问卷对259名持有养老护理资格证的养老护理员进行研究,并对16名养老护理员、养老护理管理者、护士、被照顾老人及其家属进行半结构访谈,收集相关职业素质特征条目,初步拟定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随后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对15名护理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定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的条目、内涵,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赋值。结果 1.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和三级行为指标,一级指标权重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服务与关爱特征(0.3660)、专业与认知特征(0.3136)、人际与发展特征(0.1372)、自我概念特征(0.1312)、成就与影响特征(0.0520);二级指标权重排序从高到低,前10项依次为:时间管理、正直诚信、自我形象、稳重、乐观、主动学习、观察能力、专业知识、沟通能力、专业技能;二级指标组合权重排序前10项依次为:专业知识、观察能力、主动学习、专业技能、责任心、慎独、服务意识、爱心、耐心、关心。2.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Y=0.3136(0.1810z1+0.0648z2+0.1810z3+0.0616z4+0.0616z5+0.0334z6+0.181 0z7+0.1739z8+0.061 6z9)+0.3660(0.1397y1+0.0296y2+0.1397y3+0.1397y4+0.1360y5+0.1360y6+0.1397y7+0.1397y8)+0.13 72(0.1371r1+0.1575r2+0.1575r3+0.1770r4+0.1575r5+0.0558r6+0.1575r7)+0.1312(0.2336w1+0.2709w2+0.2 156w3+0.2156w4+0.0912w5)+0.0520(0.0524v 1+0.1357v2+0.1212v3+0.2983v4+0.1357v54+0.1357v6+0.1212v7)。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权重系数合理有效。3.专家函询可靠性分析: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75-100%,表明专家对本次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有很高的参与度;专家个人权威系数在0.7250~1.0000之间,专家群体权威系数值为0.8800,说明遴选专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变异系数在7.23~14.33之间,一二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71和0.284,经卡方检验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结论 本研究通过多种科学方法联合构建了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其涵盖5个维度、36项职业素质特征及行为指标;该体系比较完整、可靠,可以为任用、考核、选拔、培养养老护理员提供科学依据,在构建优秀的养老护理员队伍、提升养老机构护理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老年护理中的沟通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护理中的沟通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构建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化养老逐渐成为养老必然趋势 |
1.1.2 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亟待改善 |
1.1.3 国家政策对养老护理员培训的支持 |
1.1.4 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 |
1.2 研究现状 |
1.2.1 泰勒原理 |
1.2.2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目标 |
1.2.3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内容 |
1.2.4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内容的组织 |
1.2.5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评价 |
1.2.6 以人为中心照护的定义 |
1.2.7 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 |
1.2.8 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在养老护理员培训中的应用 |
1.2.9 《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19 版)》 |
1.2.10 述评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初步构建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 |
2.1 总结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内涵及其在养老护理员照护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
2.1.1 研究方法 |
2.1.2 研究过程 |
2.1.3 研究结果 |
2.2 总结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培训需求 |
2.2.1 研究方法 |
2.2.2 研究过程 |
2.2.3 研究结果 |
2.3 初步构建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 |
2.3.1 研究方法 |
2.3.2 研究过程 |
2.3.3 研究结果 |
第三章 完善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 |
3.1 研究方法 |
3.2 专家函询过程 |
3.2.1 设计函询问卷 |
3.2.2 遴选专家条件 |
3.2.3 专家函询数据处理 |
3.3 专家函询结果 |
3.3.1 专家一般资料 |
3.3.2 专家积极程度 |
3.3.3 专家权威程度 |
3.3.4 专家协调程度 |
3.3.5 专家函询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课程构建的科学性分析 |
4.2 培训课程的内容分析 |
4.2.1 培训目标 |
4.2.2 培训内容 |
4.2.3 培训内容的组织 |
4.2.4 培训评价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本研究创新点和局限性 |
5.2.1 本研究创新点 |
5.2.2 本研究局限性 |
5.3 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在养老护理员照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进展 |
1 以人为中心照护的概述 |
1.1 以人为中心照护的概念 |
1.2 以人为中心照护的内涵 |
2 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在养老护理员照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
2.1 生活照护能力培训 |
2.2 沟通能力培训 |
2.3 痴呆症精神行为症状管理能力培训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第一轮函询问卷 |
附录二 “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第二轮函询问卷 |
附录三 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 |
致谢 |
本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人文关怀照护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理论基础 |
4 研究内容 |
5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人文关怀照护需求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人文关怀照护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人文关怀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医养结合背景下乌鲁木齐市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资料收集 |
4.质量控制 |
5.伦理原则 |
6.统计方法 |
7.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医养结合背景下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现状与培训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4)养老机构老年人疼痛和抑郁内在机制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基金支持情况 |
前言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2 国内外文献回顾 |
2.1 养老机构相关的文献回顾 |
2.1.1 养老机构照护质量 |
2.1.2 养老机构护理人力 |
2.2 老年抑郁相关的文献回顾 |
2.2.1 老年抑郁的现状 |
2.2.2 养老机构照护质量对老年抑郁的影响 |
2.2.3 养老机构护理人力对老年抑郁的影响 |
2.3 疼痛与抑郁 |
2.4 社会支持相关的文献回顾 |
2.5 自评健康相关的文献回顾 |
2.6 养老机构老年人疼痛和抑郁的管理 |
2.7 小结 |
3 研究理论框架 |
3.1 社会苦难理论视角 |
3.2 串联中介假设模型 |
4 研究内容 |
5 伦理考虑 |
6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养老机构照护质量的调查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调查工具的选择 |
2.1.1 观察性养老机构照护质量评价量表的介绍及获取 |
2.1.2 量表的翻译、回译及文化调试 |
2.1.3 专家咨询 |
2.1.4 预调查 |
2.2 养老机构的选择 |
2.3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
3 研究结果 |
3.1 量表的项目分析 |
3.2 养老机构一般资料 |
3.3 养老机构照护质量 |
4 讨论 |
4.1 量表的信效度 |
4.2 养老机构照护质量 |
第二部分 养老机构老年人疼痛和抑郁内在机制的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调查工具的选择 |
2.1.1 老年人调查问卷的初稿 |
2.1.2 预调查及调查问卷的完善 |
2.1.3 最终板老年人调查问卷 |
2.2 老年人的选择 |
2.2.1 研究总体与样本量 |
2.2.2 纳入排除标准 |
2.3 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 |
2.4 数据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老年人一般资料 |
3.2 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满意程度 |
3.3 老年人疼痛 |
3.4 老年人社会支持 |
3.5 老年人自评健康 |
3.6 老年抑郁 |
3.7 社会支持与自评健康对疼痛和抑郁的串联中介效应 |
4 讨论 |
4.1 老年人一般资料 |
4.2 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满意度 |
4.3 老年人疼痛 |
4.4 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 |
4.5 老年人自评健康 |
4.6 老年抑郁 |
4.7 串联中介效应 |
第三部分 养老护理员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工具的选择 |
2.2 研究对象 |
2.3 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 |
2.4 资料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养老护理员一般资料 |
3.2 养老护理员对老年抑郁的态度 |
3.3 养老护理员对自身发展的看法 |
4 讨论 |
4.1 养老护理员的现状 |
4.2 养老护理员对老年抑郁的态度 |
4.3 养老护理员对自身发展的看法 |
第四部分 干预策略的提出 |
1 研究结果对干预策略的启示 |
2 基于文献回顾提出干预措施 |
2.1 社会支持的干预措施 |
2.2 自评健康的干预措施 |
3 基于专家座谈会提出政策建议 |
3.1 养老机构护理队伍建设的SWOT分析 |
3.2 养老机构护理人力最低配置比建议 |
3.3 养老机构照护质量及养老护理人力配置的政策建议 |
4 构建干预策略图 |
结论 |
研究创新点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我国各省(市)与护理人员配置相关的规范、标准 |
附录2 与养老机构签署的保密协议 |
附录3 医院开具的介绍信模板范例 |
附录4 养老机构开具的调研工作证明模板范例 |
附录5 知情同意书模版 |
附录6 OIQ 量表专家咨询表 |
附录7 中文版观察性养老机构质量评价工具(研究者版本) |
附录8 养老机构的选择及调研通知函件 |
附录9 实地调研的养老机构一般描述 |
附录10 老年人调查问卷 |
附录11 养老机构护理员调查表 |
附录12 专家座谈会会议议程(部分)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5)日本护理沟通研究: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日本的老年护理 |
三、护理和沟通 |
(一)社会语言学背景 |
(二)护理沟通的主要特征 |
四、日本本土的研究 |
(一)互动中的护理 |
(二)护理沟通研究的其他方法 |
五、结论 |
(6)沟通技术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
1.1 患者基本资料 |
1.2 方法 |
1.3 指标观察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7)小组工作介入北京市H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空巢老人 |
2.1.2 精神慰藉 |
2.2 理论基础 |
2.2.1 增能理论 |
2.2.2 优势视角理论 |
2.2.3 社会支持理论 |
3 北京市H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调查与分析 |
3.1 北京市H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概况 |
3.1.1 北京市H社区背景介绍 |
3.1.2 北京市H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服务基本情况 |
3.2 北京市H社区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的原因分析 |
3.2.1 子女情感陪伴匮乏 |
3.2.2 人际交往不足 |
3.2.3 社区文娱活动过少 |
3.2.4 自我认知存在偏差 |
3.3 北京市H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需求评估 |
3.3.1 情感支持需求 |
3.3.2 人际交往需求 |
3.3.3 文化娱乐需求 |
3.3.4 自我实现需求 |
4 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实务介入 |
4.1 小组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
4.1.1 小组活动理念 |
4.1.2 小组活动目标 |
4.1.3 小组活动特征 |
4.1.4 活动前期宣传及招募 |
4.1.5 活动整体方案设计 |
4.1.6 预计困难和解决办法 |
4.1.7 评估方法 |
4.2 小组的内容及活动程序 |
4.2.1 第一节小组活动: 走进彼此初相识 |
4.2.2 第二节小组活动: 学会合作互助 |
4.2.3 第三次小组活动: 角色扮演促沟通 |
4.2.4 第四次小组活动: 培养爱好激发潜能 |
4.2.5 第五节小组活动: 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
4.2.6 第六节小组活动: 永远的朋友 |
4.3 小组活动的评估 |
4.3.1 过程评估 |
4.3.2 结果评估 |
4.3.3 满意度调查表 |
4.4 小组活动的总结 |
5 小组工作介入的反思与建议 |
5.1 小组工作介入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反思 |
5.1.1 难以代替亲情关怀 |
5.1.2 空巢老人对社工了解较少 |
5.1.3 社工专业人才队伍薄弱 |
5.1.4 社区服务管理机制不完善 |
5.2 完善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服务的建议 |
5.2.1 多方协作提供慰藉服务 |
5.2.2 加强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 |
5.2.3 强化社工专业知识体系的人员配备 |
5.2.4 链接并整合社会资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空巢老人访谈提纲 |
附录B 小组活动结果评估量表 |
附录C 小组组员满意度调查表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8)中英本科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现状 |
1.2 国内外老年护理人力资源现状 |
1.3 国内外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1.4 测量工具 |
2 研究目标 |
3 研究意义 |
4 研究内容 |
5 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
6 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英国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工具 |
1.3 资料收集方法 |
1.4 伦理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英国护生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
2.2 英国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 |
2.3 英国护生对老年人态度及其与对护理老年人态度的关系 |
2.4 人口学特征对护生对护理老年人态度的影响 |
2.5 人口学特征对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影响 |
3 讨论 |
3.1 英国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 |
3.2 英国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的影响因素 |
3.3 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启示 |
第三部分 量表汉化 |
1 量表翻译与修订 |
1.1 量表的翻译 |
1.2 专家函询 |
1.3 预调查 |
2 研究对象 |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 抽样方法与抽样地点 |
2.3 样本量 |
3 研究工具及评价指标 |
3.1 研究工具 |
3.2 评价指标 |
4 数据收集 |
5 数据分析 |
6 结果 |
6.1 量表的跨文化调适结果 |
6.2 学生对护理老年人兴趣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7 讨论 |
第四部分 中国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工具 |
1.3 资料收集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中国护生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
2.2 中国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 |
2.3 中国护生对老年人态度及其与对护理老年人态度的关系 |
2.4 人口学特征对护生对护理老年人态度的影响 |
2.5 人口学特征对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中国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 |
3.2 中国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的影响因素 |
3.3 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启示 |
第五部分 中英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比较 |
1 数据分析 |
2 中英护生一般资料比较 |
3 中英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比较 |
3.1 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比较 |
3.2 对护理老年人的意愿比较 |
3.3 对老年护理特征的态度比较 |
3.4 对老年护理地位的态度比较 |
3.5 对老年护理质量的态度比较 |
3.6 对老年护理职业发展的态度比较 |
4 讨论 |
4.1 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的影响因素 |
4.2 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启示 |
结论 |
1 结论 |
2 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启示 |
3 本课题局限性 |
4 本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知情同意书(英国) |
附件2:调查问卷(英国) |
附录3:调查问卷(中国) |
附录4:问卷翻译专家咨询表 |
附件5:内容效度专家咨询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川渝地区高职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调查及培养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调研工具 |
1.2.2 方法 |
2 结果 |
2.1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分析 |
2.2 医疗机构护理人才需求分析 |
2.3 医疗机构对护理人才职业素养及社会能力培养要求分析 |
2.4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岗位需求分析 |
3 对策 |
3.1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3.2 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
3.3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 |
3.4 护理专业教学模式 |
3.5 护理专业教学评价 |
4 结语 |
(10)基于工作分析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研究概述 |
(一) 研究背景 |
(二) 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模型的定义及构建方法 |
1. 职业素质的定义 |
2. 职业素质模型的定义 |
3. 职业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 |
4. 职业素质模型的研究 |
(三) 国内外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研究 |
1. 国外研究 |
2. 国内研究 |
(四) 我国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存在问题 |
(五) O'NET工作分析法及其应用状况 |
二、研究设计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四) 技术路线 |
(五) 伦理控制 |
(六) 质量控制 |
三、研究结果 |
(一) 被照护老人问卷调查结果 |
(二) 养老护理员O*NET工作分析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
(三) 养老护理员、养老护理管理者等的访谈结果 |
(四) 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 |
(五) 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结果 |
(六) 专家函询结果可靠性分析 |
(七) 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 |
(八) 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表 |
四、讨论 |
(一) 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二) 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评价 |
(三) 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价值 |
(四) 本研究创新之处 |
(五) 下一步计划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老年护理中的沟通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构建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D]. 姚祺雯. 河北大学, 2021(09)
- [2]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人文关怀照护模式的研究[D]. 刘玥.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医养结合背景下乌鲁木齐市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陈冰洁.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4]养老机构老年人疼痛和抑郁内在机制及干预策略的研究[D]. 吴梅利洋.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8)
- [5]日本护理沟通研究:文献综述[J]. 彼得·巴克豪斯,张天伟. 语言战略研究, 2019(06)
- [6]沟通技术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周旎.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28)
- [7]小组工作介入北京市H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研究[D]. 贾萌.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8]中英本科护生对护理老年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D]. 张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川渝地区高职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调查及培养建议[J]. 邱林利,付能荣. 卫生职业教育, 2018(23)
- [10]基于工作分析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 魏丽君.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空巢老人论文;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论文; 养老服务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抑郁情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