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道高考试题的解答及评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霄[1](2021)在《高考立体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演变 ——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试题为例》文中认为高考作为高中学生数学学业中最重要的终结性评价,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学业质量进行考核评价。高考数学试题可以检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达成效果,分析高考试题可以帮助教师把握好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推动数学课程改革,也可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共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立体几何试题可以集中考察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成为高考全国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恢复高考以来1978至2020年共计43年的全国卷(理科数学)中立体几何试题,探析其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的变化情况:将立体几何试题结构研究分为题型、题量、分值与比例三个方面;将立体几何试题内容研究分为考核知识点、阅读量、图形模型、综合难度四个方面。通过对相关具体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论。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结构演变情况:1.考核的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其中在选择题中考核最多,填空题中考核较少,解答题中考核比较稳定,特别是试卷中每年都考核解答题。2.历年考核题量呈稳定波动的趋势,不同年份题量均值为3.42,考核频率较高。3.整卷考核分值由变化较大逐渐趋于稳定,整卷考核比例呈稳定波动,不同年份试卷中立体几何试题考核分值均值与比例均值分别为22.14与16%,考核比重较大。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内容演变情况:1.重点考核知识点保持稳定,与其它部分知识交汇点较少。2.阅读量通过字符数来进行说明,所有试题的平均字符数为63,各题型平均字符数差距较小,阅读量相对均衡,立体几何试题注重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三者之间转化能力的考核。3.考核图形模型时一般会直接给出抽象化的数学图形模型,与实物模型结合较少,其中锥体出现频率最高。4.根据综合难度系数模型得到:不同年份综合难度系数均值为14.37,对于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考核较稳定;多借助于图形拓展思维空间,解决计算或证明问题;逐步注重立体几何综合性问题的考察,探索性问题设置较少。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教学建议:立足教材,注重空间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转化;立足基础,掌握立体几何试题通性通法;立足课堂,注重直观感知与思辨论证;发展素养,循序渐进地安排推理训练。在命题中应设置多元化试题情境,增设开放性问题并避免单一命题方式,在知识交汇处挖掘更多结合点。希望本文的研究会对课堂教学、试题命制提供一些帮助。
陈君杰[2](2021)在《SOLO分类评价法应用于高中历史试题编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SOLO分类评价法应用于高中历史试题的评价已不再陌生,近年来SOLO分类评价法应用于高中历史试题编制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宽泛,SOLO类试题在学者们探讨、命制、研究中不断进步。SOLO类试题的出现弥补了一般材料题在考查历史高阶思维能力上的缺憾。但是目前对于SOLO类试题的研究尤其是SOLO类试题的命制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在摸透所谓套路的时候就会运用一般材料题的答题模式来解决它,试题的应然价值随之流失,关联结构水平和抽象结构水平应用到试题编制中难以区分等。基于此种种现象,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来诠释SOLO类试题的内涵及其在国内与历史学科相结合的现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微薄的建议。历史学科试题的编制应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要求,在命制SOLO类试题时应创设陌生、复杂、开放的问题情境,试题本身应具有诊断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并符合科学性原则、适切性原则、侧重高阶思维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定性原则。为了更加凸显出SOLO类试题的特点和编制、应答的全面,笔者用一般材料题和SOLO类试题做了理论基础上和呈现方式上的对比,以此凸显出SOLO类试题不同于一般试题的特征。笔者同时认为SOLO类试题的编制应该以学业质量水平为依据,学业质量水平的不同水平对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质和量的要求,本文中将SOLO分类评价法中的层次与学业质量水平之间做了对比和分析,以期能为SOLO类试题的编制提供绵薄之力。最后,笔者自拟了一道SOLO类试题并将其发放给学生进行检测,选取了五位同学的答案作为案例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发现学生在应对SOLO类试题时所具有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自省反思中不断的学习与进步。
张琪[3](2021)在《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2010-2020年全国卷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指出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构建以一核、四层、四翼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主的高考考查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因此高考卷中的试题情境至关重要,对试题情境的研究,不仅能明确考查内容的重点,也能明晰考查要求的深浅,进而发挥高考的引导教学的功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本研究立足于试题情境,选择比利时教育家易克萨维耶·罗日叶的“情境类型学”为依据,结合已有研究与地理学科的特点对一级维度参数下设的二级维度参数进行重构,形成本文对高考试题情境的分析框架。基于试题情境分析框架,在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教育评价理论、整合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上,采用文献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2010-2020年全国卷地理试题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国内外高考试题以及试题情境的相关文献,确定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为本文核心概念的界定、具体参数的划分提供借鉴;其次以易克萨维耶·罗日叶的“情境类型学”为基础框架,结合国内学者在其他学科上对其进行的研究划分和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构建了本研究的地理试题情境分析框架;然后依据分析框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别统计情境任务要求、情境任务的开放等级、情境材料培养的学生型面、情境材料范围、情境任务调动的知识范围、情境任务考查的核心素养、情境材料的呈现方式,分别通过数量、占比、变化趋势,得出2010-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情境特点与变化,并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的高考试题作为案例;最后依据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和试题情境的命制角度提供一定的建议。
苏安琪[4](2021)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化学高考试题分析 ——以2020年全国卷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研究受到关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命题框架”和学业质量水平,2020年是高考改革的关键一年,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分析高考试题,对一线教师教学和评价具有现实意义。首先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命题框架”和学业质量水平为依据,研制试题评价的框架。其次,在评分者信度允许的条件下以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Ⅱ、Ⅲ卷试题中的化学部分为研究对象,对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最后对教学和教学评价提出建议。研究表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命题框架”和学业质量水平,可以作为高考试题分析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化学高考Ⅰ、Ⅱ、Ⅲ卷试都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在核心素养的不同方面有所侧重。“情境、问题、知识”三要素稍有差别。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以评促教,避免应试教育;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包含实际问题和应用价值的情境;重视化学知识,夯实基础;注重培养教师的“标准意识”;重视锻炼学生各项能力。
李如意[5](2021)在《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统计分析 ——以近五年35套高考物理试卷为例》文中提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多次强调了物理图像和图形的应用价值,而且教育部考试中心多次在《中国考试》中提出高考物理试题要通过文字、图形、表格等方式呈现试题,加大试题信息的广度和容量,因此本研究通过文本分析法和统计比较法,对近五年共35套高考物理试卷中的物理图类试题进行了筛选和统计,并对试题的数量、分值和内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另外,针对物理图类试题教学的现状对15位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高中物理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和前期内容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启示。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物理图类试题进行了概念界定,并根据图形特征将其分为:实物效果图形题、实验装置图形题、函数曲线图像题,情境示意图形题和电路示意图形题。从物理图类试题的数量、分值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物理图类试题总量保持稳定,综合型图类试题数量递增,图类试题的分值占比均超过60%,天津卷最高的结论。从物理图类试题的内容角度进行分析,应用SOLO分类理论对典型物理图类试题进行分析,为之后的内容分析提供了分析的框架和范例,得到了高考物理图类试题考查的内容覆盖面广,所考查的SOLO层次水平多集中于多点结构水平(M)和关联结构水平(R)两个层次水平的结论。针对高中物理图类试题教学现状进行了教师访谈,分析得到教学现状:1、学生心理研究相对不深,关于对学生解题困难的问题分析,多数教师归因于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或习题训练不足,对学生解题困难的归因把握不是很深入;2、习题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多数被访教师持有习题训练是较好的教学策略这一观点;3、习题教学深入反思不足,学生出现了解题困难现象,教师归因时往往关注学生的因素,很少反思自身因素。根据数据分析和访谈结果提出了四条教学策略:1、注重审题,获取有效信息;2、原型引入,提升识图效率;3、借助图形,建构分析模型;4、重视图像,聚焦生成应用。
李超[6](2021)在《“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数学教师要理解与高中数学关系密切的高等数学内容,能够从更高的观点理解高中数学知识的本质,这对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数是连接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的重要桥梁,且部分导数试题的命制具有一定高等数学的背景.因此,这项研究选取高中导数内容,在“高观点”的指导下重点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揭示部分高考导数试题具有的高等数学背景;(2)如何将高等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渗透到中学数学中去;(3)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在“高观点”的指导下进行高中导数内容的解题和教学.这项研究通过对高中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在“高观点”指导下研究高中导数内容的解题和教学,得出了以下两方面的结论:在解题方面,整理分析了近十年(以全国卷为主)具有高等数学背景的高考导数试题,导数试题的命题背景主要有四个方面:以高等数学中的基本定义和性质为命题背景、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定理和公式为命题背景、以着名不等式为命题背景、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为命题背景;总结了用“高观点”解决高考导数试题时常犯的四类错误: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策略性错误、心理性错误;提出五项解题方法:创设引理破难题、洛氏法则先探路、导数定义避超纲、构造函数显神通、多元偏导先找点.在教学方面,通过对高中学生和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三个特点:衔接性、选择性、引导性;认为“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应遵循四项基本的教学原则:严谨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提出相应的五项教学策略:开发例题,拓展升华策略、引入四规则,知识呈现多样化策略、先实践操作,后说理策略、融合信息技术,直观解释策略、引导方向,自主学习策略.
徐斌[7](2021)在《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教学对策探究 ——以近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文件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在新课标中,将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排在首位,表明新课标对语言文字基础性地位的重视。高考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方向标,是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而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敏度感和表达力。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以及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高考语文试卷中“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制发生了变化,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趋势下,如何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落实到高考试题中,如何使高中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与语文教学改革相适应,如何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分为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论文的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进行概述。这部分主要分为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回顾并梳理了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发展历程,对试题的演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清楚试题的变化趋势。其次分析了高考考试改革背景下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影响。第二章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进行探究。第一节论述了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依据,掌握试题的命制情况。第二节以2011年至2020年的高考试卷为研究对象,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进行命题分析,从题型、考查形式、语言材料、解题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节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进行总结。第三章主要总结了高中语言文字教与学的现状,分析教师在当前语言文字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考试和认识情况。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在全面分析高中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点以及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上升到对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实践性思考,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中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语文教材以及语言文字的教学相联系,从学生应如何提升语言文字能力,教师应如何对待语言文字的教学以及应如何有效利用语言文字资源这三方面提出一些见解,探讨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教学对策,希望对教师语言文字的教学提供启迪,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陈逸新[8](2021)在《数学建模素养下的高考试题研究》文中提出“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即“三新”)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核心素养的贯彻和实施是教育改革中的关键。数学建模素养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具有难设计、难实施和难评价的特征,困扰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新高考应如何对数学建模素养进行测试,成为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难题。本研究选取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中的66道数学建模试题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四位一线教师和三位教研员的访谈,运用文献梳理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同时采用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综合难度模型对试题难度的评价进行研究,开发试题评价层次模型对试题的难度、广度、深度全方位检测,设置背景、推理、运算、建模工具、建模水平、题型、知识综合水平、题目阅读量等八要素进行数学建模试题评价。借助SEC一致性分析模式,对高考中的数学建模试题与课标的一致性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1)高考对数学建模试题的命制在难度、深度、广度三方面较均衡。(2)数学建模试题的背景愈加多样化,题目阅读量增大,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考查降低。(3)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中的数学建模试题与课标的一致性系数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并在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中达到最高。(4)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中的数学建模试题各主题内容均有所涉及,尤其在了解、理解、掌握三大认知水平均有考查,概率与统计为主题的知识考查最多。其次,根据以上研究结论,访谈一线教师和优秀教研员,总结并设计数学建模试题作为研究案例。最后对一线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与启示。
甘雅莉[9](2021)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数学命题研究》文中指出高考命题一直是高考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每年高考试题出现后便能够吸引一大批专家进行分析研讨。近年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数学试题中的考查频率以及考查比重逐渐增加,分析高考数学试题中数学学科的各大核心素养的考查形式以及考查的频率显得尤为重要。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统计数据、并进行数据的横纵向比较等形式,以2017-2020年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共12套试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先确定了素养相关概念以及高考数学学科命题的理论基础。其次,对2017-2020年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共计12套试题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内部结构的分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分析和高考数学学科能力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中的培养策略。通过研究发现,每一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应有针对性的方法,对于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能够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进行描述,然后进行情境创设训练。对于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推理素材,然后锻炼逻辑思维。对于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渗透建模思想,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实施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对于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的培养,首先要理解基本概念,在进行运算策略的选择练习。对于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学会识图、认图、用图,其次创设实践活动,最后进行数形结合。对于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培养,先学会猜想、培育观念,再掌握技能,丰富经验。最后,基于分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中的实际考查情况,为了使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培养出真正具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笔者在此提供几点有助于提升高考数学学科命题质量的建议。笔者分析出高考数学学科命题应将强化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开放性和创新性,同时渗透数学文化和思想。
杨深[10](2021)在《全国卷化学简答题的备考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了高考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在现有的高中学习阶段,每一门科目都有其独特的思维逻辑及语言符号。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有专门的化学符号系统;学科概念、学科理论和学科事实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都是用这种规范的化学符号系统来呈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求习题应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高考评价体系也从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提出了考查要求,突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以及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的考查,有利于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因此高考试题以积极的育人为导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科学命题,深化改革。化学简答题是一类以能力立意,设问新颖,巧妙构思,思维容量大,需要用简练的文字表述在化学考试中的重要题型,近年在高考试题中备受青睐。目前对高中化学简答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简答题分类和运用相关理论解决简答题的探索。对学生作答化学简答题的相关研究不多。当前高考试题已经呈现对化学简答题的重视,在高考试题为导向的复习教学中,化学简答题的教与学却显得默无章法,手足无措,成了老师和学生眼中“靠天收”的问题。一线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化学试卷很难拿满分,难就难就化学简答题。”所以研究化学简答题从老师和学生的两个角度,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度研究高考试题,领会高考命题方向,让老师能基于学生的学习角度组织复习课的教与学,掌握化学简答题的答题结构、模型,核心知识和解题策略,让化学简答题不再成为学生获得理想成绩的“拦路虎”。本文主要通过文献、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旨对研究目前高中生在解决化学简答题时的具体水平,掌握学生在作答时遇到的主要困难,并对今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科学的建议。由于化学简答题的综合性比较高,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高三学生,并对几位一线的高三老师进行访谈。通过阅读文献获得启发,参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水平的划分,选取了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分类法对学生的理解水平进行划分,并进行调整适用于化学简答题的四个水平:前结构水平,单一结构水平,多元结构水平和关联结构水平。同时结合学生的问卷,具体分析了每一个水平的典型回答。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学生在解决不同类型的化学简答题时水平不等,基础型的简答题解决水平较高,多数处于多元结构水平和关联结构水平。综合型的简答题解决水平普遍不高,大多处于单一结构水平和多元结构水平。学生犯的错误原因主要归结如下:基础必备知识,基本观念掌握不牢、思维定势、思维片面性,思维逻辑混乱。由于高考中的化学简答题问题类型多,一旦出现比较难的问题类型,在复习过程中部分老师和学生会以记答案的方式为主,针对复习备考也是就题讲题。基于此,笔者对化学简答题在习题课上进行了“无答案讨论”的教学初探,考后无答案小组讨论有很多独特的学习功效,考后立即展开讨论--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思维有强度有深度;无答案讨论--让学生丢掉了对答案的依赖,无思维惰性,思考主动;讨论的过程是言语交锋和思维碰撞的过程,这样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由讨论建构的知识是自我习得的,记忆更牢固,运用更灵活。小组讨论有利于过滤“假问题”,找出“真问题”,为老师讲解提供精准备课的线索,提高评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讨论还能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建立学习自信,活跃学习氛围,调节心理,建设合作共进的学习团队。综合以上调查、研究与解决策略的探究,针对化学简答题这类思维强度比较大的题目的教学现状,建议教师和学生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重视化学简答题的教学和学习,注重培养化学学科思维能力,增强化学学科理解与聚焦化学学科的基础性。老师在教学时对于化学简答题应该实现学生的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同时加强阶段性的专题整合,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摒弃学生的思维定势,深化课程,精选素材,培养学生在新的化学问题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不畏困难,迎难而上,与老师同学形成合力,主动联想反思,多实践多思考多揣摩,将学到的知识和思想内化,有效提高学生在目前高三复习备考的盲区的效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一道高考试题的解答及评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道高考试题的解答及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考立体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演变 ——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数学试卷 |
二、试题结构 |
三、试题内容 |
四、数学核心素养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高考数学试题的研究 |
一、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研究 |
二、高考数学试题的结构与内容研究 |
三、高考数学试题的比较研究 |
四、高考数学试题综合难度研究 |
第二节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的研究 |
第三节 文献综述小结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比较研究法 |
二、统计分析法 |
第二节 研究过程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思路 |
第四章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结构的演变 |
第一节 立体几何试题题型、题量演变 |
一、题型演变 |
二、题量演变 |
第二节 立体几何试题分值与比例演变 |
第五章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内容的演变 |
第一节 立体几何试题考核知识点演变 |
第二节 立体几何试题阅读量、图形模型演变 |
一、阅读量演变 |
二、图形模型演变 |
第三节 立体几何试题综合难度演变 |
一、综合难度研究设计 |
二、立体几何试题综合难度演变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结构演变情况 |
二、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内容演变情况 |
第二节 研究建议与启示 |
一、对立体几何内容的教学建议 |
二、对立体几何内容的命题启示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SOLO分类评价法应用于高中历史试题编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新课改的要求 |
2.高中历史试题命制存在诸多问题 |
3.SOLO分类评价法在历史高考试题中的运用尚不充分 |
(二)概念界定 |
1.SOLO分类评价法 |
2.高中历史试题 |
(三)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 |
2.国外研究 |
(四)理论基础 |
1.SOLO分类评价法 |
2.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
3.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 |
4.CL理论 |
5.马顿学习水平分类研究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调查研究法 |
3.案例分析法 |
(六)创新之处 |
二、SOLO分类评价法概述及SOLO类试题分析 |
(一)SOLO分类评价法产生的背景 |
(二)SOLO分类评价法的内容 |
(三)SOLO类试题的案例分析 |
1.问题情境分析 |
2.设问形式分析 |
3.历史思维分析 |
三、国内历史学科运用SOLO分类评价法编制试题的现状与问题 |
(一)现状 |
1.我国部分地区此类试题仍在探索初期 |
2.SOLO类试题逐渐成为高考“新秀” |
(二)问题 |
1.学生摸透套路后便会疏于思考 |
2.关联结构水平与抽象结构水平应用到试题中难以区分 |
3.命题和评卷的难度增加 |
4.评分中易出现主客观关系处理不当 |
四、使用SOLO分类评价法编制试题的要求及原则 |
(一)要求 |
1.应准确把握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要求 |
2.应创造陌生、复杂、开放的真实问题情境 |
3.试题应具有诊断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
(二)原则 |
1.科学性原则 |
2.适切性原则 |
3.侧重高阶思维原则 |
4.整体性原则 |
5.定性原则 |
五、运用SOLO分类评价法编制高中历史试题的策略 |
(一)结合学业质量水平设计试题的策略 |
1.依据学业质量水平进行SOLO类试题命制 |
2.厘清一般历史材料题和SOLO类试题的差异 |
(二)SOLO类试题的编制策略 |
1.降低历史材料对答案的指向性 |
2.对历史核心素养进行综合测评 |
3.引导学生利用历史高阶思维答题 |
4.淡化启发性设问 |
(三)试题的评分标准制定策略 |
1.正确认识SOLO类试题评分标准 |
2.界定评分标准前应进行试评 |
3.增设分数等级间的过渡水平 |
4.对参考范围外的创新性答案进行理性评价 |
六、实践与反思 |
(一)实践 |
1.试题的呈现 |
2.对评分标准进行释义 |
3.学生答案的案例分析 |
(二)反思 |
七、结语 |
八、参考资料 |
1.着作类 |
2.期刊类 |
3.学位论文类 |
附录一:高中生对SOLO类题目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3)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2010-2020年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
(二)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
(三) 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 |
(四) 高考模式的改革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一) 试题情境 |
(二) 全国卷 |
(三) 试题情境分析 |
(四) 教学策略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情境学习理论 |
(二) 建构主义理论 |
(三) 教育评价理论 |
(四) 整合教学理论 |
第三章 高考试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
一、情境材料的真实性原则 |
二、情境材料的应用性原则 |
三、情境材料的指向性原则 |
四、情境任务的目的性原则 |
五、情境任务的适应性原则 |
六、情境任务的综合性原则 |
第四章 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分析框架的构建 |
一、“情境类型学”一级维度参数概述 |
(一) 辨别参数 |
(二) 内容参数 |
(三) 装扮参数 |
二、“情境类型学”二级维度参数重构 |
三、基于“情境类型学”的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分析框架 |
第五章 基于情境分析框架的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分析 |
一、辨别参数的分析 |
(一) 情境任务要求分析 |
(二) 情境任务的开放等级分析 |
(三) 情境材料培养的学生型面分析 |
(四) 情境材料范围分析 |
二、内容参数的分析 |
(一) 情境任务调动的知识范围分析 |
(二)情境任务考查的核心素养分析 |
三、装扮参数的分析 |
第六章 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
一、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地理课堂教学建议 |
(一) 创设问题情境,强调开放探究 |
(二) 注重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
(三) 加强图像教学,培养学科能力 |
(四) 落实学科素养,彰显育人价值 |
二、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地理试题命题角度建议 |
(一) 立足社会热点,讲好中国故事 |
(二) 倡导人地协调,培育生态文明 |
(三) 关注国家战略,开阔地理视野 |
(四) 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地理实践 |
研究结论与不足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核心素养视域下化学高考试题分析 ——以2020年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流程 |
2 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
2.1 核心素养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2.2 化学学科高考试题评价的研究现状 |
2.3 概念界定 |
2.4 理论基础 |
2.5 研究方法 |
3 2020 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分析 |
3.1 基于核心素养的试题分析框架研制 |
3.2 基于核心素养的试题分析 |
3.3 2020 年全国Ⅰ、Ⅱ、Ⅲ卷统计分析比较 |
3.4 2020 年全国Ⅰ、Ⅱ、Ⅲ卷整体特点分析 |
4 研究结论及建议 |
4.1 研究结论 |
4.2 教学建议 |
5 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全国I卷 |
附录2 全国II卷 |
附录3 全国III卷 |
致谢 |
(5)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统计分析 ——以近五年35套高考物理试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课标重视 |
1.1.2 高考常见 |
1.1.3 实践需要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理论研究 |
2.1 物理图类试题的概念和分类 |
2.1.1 概念界定 |
2.1.2 分类 |
2.2 理论基础 |
2.2.1 SOLO分类评价理论 |
2.2.2 图形表征与问题解决理论 |
3 近五年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分布统计 |
3.1 试题样本筛选 |
3.1.1 确定题目编码规则 |
3.1.2 制定筛选标准 |
3.1.3 实施筛选 |
3.2 高考物理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2.1 2016 年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2.2 2017 年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2.3 2018 年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2.4 2019 年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2.5 2020 年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3 高考物理综合型图类题分布统计 |
4 近五年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数据分析 |
4.1 数量分析 |
4.1.1 数量统计 |
4.1.2 数量变化 |
4.2 分值分析 |
4.2.1 分值统计 |
4.2.2 分值变化 |
5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内容分析 |
5.1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内容分析框架 |
5.1.1 制定目的 |
5.1.2 分析依据 |
5.1.3 分析思路 |
5.2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范例分析 |
5.2.1 范例遴选 |
5.2.2 实物效果图形题的范例分析 |
5.2.3 实验装置图形题的范例分析 |
5.2.4 函数曲线图像题的范例分析 |
5.2.5 情境示意图形题的范例分析 |
5.2.6 电路示意图形题的范例分析 |
5.2.7 综合型图类试题的范例分析 |
5.3 整体内容分析 |
5.3.1 内容统计 |
5.3.2 内容变化 |
6 高中物理图类试题教学现状研究 |
6.1 访谈过程设计 |
6.1.1 访谈目的 |
6.1.2 访谈对象 |
6.1.3 访谈过程 |
6.2 访谈结果分析及总结 |
6.2.1 访谈结果呈现及分析 |
6.2.2 图类试题教学现状总结 |
7 高中物理图类试题的教学策略 |
7.1 注重审题,获取有效信息 |
7.1.1 汇总显性信息,完成图文转换 |
7.1.2 理解隐性信息,突破思维障碍 |
7.2 原型引入,提升识图效率 |
7.2.1 以实物实例为原型引入,排除学生信息盲区 |
7.2.2 以实验装置为原型引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
7.3 借助图形,建构分析模型 |
7.3.1 借助图形,探寻几何关系 |
7.3.2 借助图形,直观动态变化 |
7.4 重视图像,聚焦生成应用 |
7.4.1 重视实验数据处理,经历图像生成 |
7.4.2 合理应用图像信息,准确提取信息 |
8 结论、不足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1.1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数据分析结果 |
8.1.2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内容分析结果 |
8.1.3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教学现状与教学策略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8.2.1 研究不足 |
8.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考物理知识清单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6)“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需要 |
1.1.2 优秀高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
1.1.3 导数在高中数学教学及高考中的地位 |
1.2 核心名词界定 |
1.2.1 高观点 |
1.2.2 导数 |
1.2.3 数学教学 |
1.2.4 解题 |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2 研究计划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搜集 |
2.2 高观点下中学数学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的现状 |
2.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2.3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的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的现状 |
2.4 文献述评 |
2.5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的目的 |
3.2 研究的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案例研究法 |
3.3 研究工具及研究对象选取 |
3.4 研究伦理 |
3.5 小结 |
第4章 调查研究及结果分析 |
4.1 教师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
4.1.1 调查问卷设计 |
4.1.2 实施调查 |
4.1.3 调查结果分析 |
4.1.3.1 问卷的信度分析 |
4.1.3.2 问卷的效度分析 |
4.1.3.3 问卷的结果分析 |
4.2 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
4.2.1 调查问卷设计 |
4.2.2 实施调查 |
4.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3 调查结论 |
4.4 小结 |
第5章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解题研究 |
5.1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试题的命题背景 |
5.1.1 以高等数学中的基本定义和性质为命题背景 |
5.1.1.1 高斯函数 |
5.1.1.2 函数的凹凸性 |
5.1.2 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定理或公式为命题背景 |
5.1.2.1 洛必达法则 |
5.1.2.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
5.1.2.3 拉格朗日乘数法 |
5.1.2.4 柯西中值定理 |
5.1.2.5 柯西函数方程 |
5.1.2.6 泰勒公式与麦克劳林公式 |
5.1.2.7 极值的第三充分条件 |
5.1.2.8 两个重要极限 |
5.1.2.9 欧拉常数 |
5.1.3 以着名不等式为命题背景 |
5.1.3.1 伯努利不等式 |
5.1.3.2 詹森不等式 |
5.1.3.3 对数平均不等式 |
5.1.3.4 斯外尔不等式 |
5.1.3.5 惠更斯不等式 |
5.1.3.6 约当不等式 |
5.1.4 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为命题背景 |
5.1.4.1 极限思想 |
5.1.4.2 积分思想 |
5.1.4.3 (常微分)方程思想 |
5.2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中常见的四类错误 |
5.2.1 知识性错误 |
5.2.1.1 柯西中值定理的误用 |
5.2.1.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误用 |
5.2.1.3 多元函数求最值,不注意边界情况 |
5.2.1.4 不注意洛必达法则使用的前提 |
5.2.2 逻辑性错误 |
5.2.2.1 循环论证 |
5.2.2.2 混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逻辑关系 |
5.2.3 策略性错误 |
5.2.4 心理性错误 |
5.3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的方法 |
5.3.1 创设引理破难题 |
5.3.2 洛氏法则先探路 |
5.3.3 导数定义避超纲 |
5.3.4 构造函数显神通 |
5.3.5 多元偏导先找点 |
5.4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研究的案例 |
5.4.1 “高观点”视角研究解题方法 |
5.4.2 “高观点”视角研究试题的命制 |
5.5 小结 |
第6章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研究 |
6.1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特点 |
6.1.1 衔接性 |
6.1.2 选择性 |
6.1.3 引导性 |
6.2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原则 |
6.2.1 严谨性原则 |
6.2.2 直观性原则 |
6.2.3 因材施教原则 |
6.2.4 量力性原则 |
6.3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策略 |
6.3.1 开发例题,拓展升华策略 |
6.3.2 引入四规则,知识呈现多样化策略 |
6.3.3 先实践操作,后说理策略 |
6.3.4 融合信息技术,直观解释策略 |
6.3.5 引导方向,自主学习策略 |
6.4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案例 |
6.4.1 常微分方程视角下的教学案例 |
6.4.2 微积分视角下的教学案例 |
6.4.3 “泰勒公式”的教学案例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7.3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B 学生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教学对策探究 ——以近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类试题分析研究 |
(二)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命题趋势 |
(三)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策略研究 |
三、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
(一)创新点 |
(二)重难点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统计分析法 |
(三)问卷、访谈调查法 |
第一章 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概述 |
第一节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发展历程 |
一、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初始阶段(1977—1984) |
二、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发展阶段(1985—2006) |
三、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创新阶段(2007—2016) |
四、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成熟阶段(2017 年至今) |
第二节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背景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 |
一、新课改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影响 |
二、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内容改革影响 |
第二章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探究 |
第一节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依据 |
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
二、 《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 |
第二节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分析 |
一、语文高考试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题型分析 |
二、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语言材料 |
三、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发展趋势 |
第三章 高中语言文字运用教与学现状 |
第一节 高中语言文字运用教师教学现状 |
一、缺乏国际视野及对新课标理念理解 |
二、教师对高考试题重视程度各有不同 |
三、必修与选修课程没有很好的相结合 |
第二节 高中语言文字运用学生的学习现状 |
一、考试情况与分析 |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四章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教学对策 |
第一节 落实新课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一、建构学生的知识基础,用语言表达培养语感 |
二、科学的逻辑思维训练,要增强合作探究能力 |
三、注重具体情境的设计,创建学生的审美体验 |
四、从传统提升文化涵养,在现实挖掘人文精神 |
第二节 端正教学观念,提高语言文字运用教学地位 |
一、推动育人方式转变,注重研究高考试题新动向 |
二、转变教学的方式,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 |
三、实现教师专业化,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
第三节 丰富教学资源,积累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 |
一、结合日常教学,充分利用必修与选修教材 |
二、关注试题命制,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
三、开发隐性资源,打开视野并积累素材来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8)数学建模素养下的高考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意义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新高考数学 |
2.1.2 数学建模 |
2.1.3 综合难度模型与一致性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研究 |
2.2.2 国内研究 |
2.2.3 综述简评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3.1 数学建模素养水平层次 |
3.3.2 数学建模试题评价层次模型 |
3.3.3 SEC模式一致性分析模式 |
第4章 高考中的数学建模试题研究 |
4.1 数学建模试题评价 |
4.1.1 数据收集 |
4.1.2 整体宏观评价 |
4.1.3 层次维度评价 |
4.1.4 结果分析 |
4.1.5 小结 |
4.2 试题与课标一致性 |
4.2.1 数据收集 |
4.2.2 编码整理 |
4.2.3 一致性对比 |
4.2.4 一致性结果 |
4.2.5 小结 |
第5章 对教师与教研员的访谈 |
5.1 对一线教师的访谈情况 |
5.1.1 试题考查方面 |
5.1.2 教师教学方面 |
5.2 对教研员的访谈情况 |
5.2.1 试题考查方面 |
5.2.2 教师教学方面 |
5.3 小结 |
第6章 高考数学建模试题案例 |
6.1 案例设计 |
6.2 案例评价与改进 |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结论 |
7.2 思考与启示 |
7.2.1 对试题考查的思考 |
7.2.2 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9)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数学命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素养相关概念 |
2.1.1 素养 |
2.1.2 核心素养 |
2.1.3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2.2 高考数学学科命题 |
2.2.1 命题指导思想 |
2.2.2 命题理论 |
第3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分析 |
3.1 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内部结构分析 |
3.1.1 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的总体概况 |
3.1.2 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试题的基本特点 |
3.1.3 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的组卷特点 |
3.1.4 2020 年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I分析 |
3.2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分析 |
3.2.1 数学抽象考查分析 |
3.2.2 逻辑推理考查分析 |
3.2.3 数学建模考查分析 |
3.2.4 数学运算考查分析 |
3.2.5 直观想象考查分析 |
3.2.6 数据分析考查分析 |
3.2.7 小结分析 |
第4章 基于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分析探讨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
4.1 数学抽象的培养 |
4.2 逻辑推理的培养 |
4.3 数学建模的培养 |
4.4 数学运算的培养 |
4.5 直观想象的培养 |
4.6 数据分析的培养 |
第5章 提高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命题质量的建议 |
5.1 强化应用性和综合性 |
5.2 注重开放性和创新性 |
5.3 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 |
第6章 总结 |
6.1 基本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全国卷化学简答题的备考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化学简答题在高考理综化学试卷的地位 |
1.1.2 考查关键能力,发展化学核心素养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高考化学简答题的特征分析 |
2.2 高中化学简答题的解答策略 |
2.3 应用某项能力研究高考化学简答题 |
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历程 |
第4章 化学简答题测试卷的编制与评价方法 |
4.1 化学简答题测试卷的编制 |
4.1.1 高考化学简答题的难度举例分析 |
4.1.2 高考化学简答题设问方式分析 |
4.1.3 化学简答题涉及的主要化学思想 |
4.1.4 化学简答题涉及的主要化学方法 |
4.1.5 化学简答题涉及的关键能力 |
4.1.6 测试卷的编制 |
4.2 SOLO理论与试题评价框架 |
4.2.1 SOLO分类评价理论 |
4.2.2 本文测试卷的评价框架 |
4.2.3 测试题水平划分 |
第5章 研究结果和分析 |
5.1 测试卷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1 测试实施与问卷回收 |
5.1.2 测试卷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3 卷面情况分析总结 |
5.2 访谈结果及分析 |
5.2.1 学生访谈记录 |
5.2.2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5.2.3 老师访谈记录 |
5.2.4 老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6章 习题课化学简答题的教学策略 |
6.1 注重习题开放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
6.2 增强习题情境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
6.3 创新习题讲评,开展“无答案讨论”模式 |
6.3.1 无答案讨论”的实践举例 |
6.3.2“无答案讨论”的实践分析 |
第7章 研究结论、建议和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对学习和教学的建议 |
7.3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测试卷 |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一道高考试题的解答及评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考立体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演变 ——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试题为例[D]. 刘霄.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2]SOLO分类评价法应用于高中历史试题编制的研究[D]. 陈君杰.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2010-2020年全国卷为例[D]. 张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核心素养视域下化学高考试题分析 ——以2020年全国卷为例[D]. 苏安琪.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5]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统计分析 ——以近五年35套高考物理试卷为例[D]. 李如意.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D]. 李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教学对策探究 ——以近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D]. 徐斌.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8]数学建模素养下的高考试题研究[D]. 陈逸新. 集美大学, 2021(01)
- [9]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数学命题研究[D]. 甘雅莉. 集美大学, 2021(01)
- [10]全国卷化学简答题的备考策略研究[D]. 杨深. 西南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