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BA事件服务在移动代理系统中的应用

CORBA事件服务在移动代理系统中的应用

一、CORBA事件服务在移动Agent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何增镇[1](2010)在《基于Multi-Agent与博弈论的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智能交通系统是本世纪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多个子系统,其中交通控制系统和交通诱导系统都是关键的子系统。交通控制和交通诱导则是现今城市交通的两个重要管理手段,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且功能互补。控制与诱导的一体化研究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对这部分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主要是针对现代城市交通复杂、多变、分布式的特点,充分运用Multi-Agent的理论与技术、博弈论的思想与方法来对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分析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中控制与诱导的协调关系,以及诱导策略与交通流分布、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相互影响关系,并考虑系统最优(S0)和用户均衡(UE)原则在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中的关系后,建立诱导信息条件下的SO-UE协调博弈模型。这样就可以确定出行者依据用户最优原则选择路径,模型的目标是实现系统最优,决策变量是诱导信息和交通信号配时,方法则是利用诱导信息影响出行者的路径选择。简化实例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预期效果。其次,运用Multi-Agent的理论与技术、博弈论的思想与方法来设计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的Multi-Agent协调博弈模型,以及模型中各类的Agent,并探讨Multi-Agent博弈模型的博弈协调机制、博弈过程与协调算法,并选定系统研究的评价指标,最后进行简化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Multi-Agent博弈的协调控制能够有效地实现城市区域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的协调,从而有利于实现交通畅通。再次,在研究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的Multi-Agent博弈模型时,会涉及到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比如,Multi-Agent博弈模型中Agent之间的通信机制问题和移动Agent的旅行Agent问题。在文中,提出几种优化移动Agent定位与通信机制的建议,以及用具有更强的全局最优解搜索能力的改进型蚁群算法来更好地解决旅行Agent问题。最后,在城市公安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框架内,考虑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中控制与诱导的协调博弈、SO-UE协调博弈、Multi-Agent协调博弈,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交通诱导系统的一体化基础上,结合城市交通监控指挥中心的建设,设计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应用方案。总而言之,基于Multi-Agent和博弈论的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的研究将探索采用最新的理论与技术解决交通问题的新途径,利用Multi-Agent和博弈论的理论和技术的特点与优点,为寻求交通问题的更好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基本上可实现控制和诱导真正的协调,以及系统最优和用户均衡两个原则的有效协调,可有效提高城市路网效率和实际通行能力,对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熊敏[2](2008)在《基于CORBA和移动Agent的异构环境通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Internet应用的不断普及,在各个智能建筑子系统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由于长期各自相对独立的发展,造成了各子系统在系统平台和软件架构上的异构,其资源形成信息孤岛的问题已经呈现,因此加强智能建筑信息资源的共享是当前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课题根据这种状况,提出了一个基于CORBA和移动Agent的中间件,最终把该中间件运用于智能建筑信息管理系统中。在分布式异构环境下,CORBA技术和移动Agent技术具有互补性:一方面,移动Agent技术可在应用集成、互操作以及重用性上弥补CORBA的不足;另一方面,有着强灵活性扩展和安全性保障并屏蔽底层平台的CORBA规范又为移动Agent在自主移动性、迁移方式和安全性等实现上提供一个理想的基础结构。本论文将两者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基于CORBA标准规范的移动Agent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框架,实现对整个楼宇系统有一个全局、及时和详细的了解。首先构建CORBA对象模型,用IDL语言生成客户端的桩和服务器端框架,构建出一个完整的ORB通信机制。在对象进行ORB通行时,自动将定义好的接口实例化,为全局用户提供统一方法,透明地访问和操作分布在各个子系统的异构数据库。这种通信采用的是C/S模式下基于请求/应答方式,若要获取某种服务,客户必须先调用远程对象的方法,之后保持网络问的连通,以进行客户与远端服务器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实验证明,CORBA虽然实现了异构对象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但必须长时间占据网络资源,在实时操作和遇到流量瓶颈时就显出不足之处。所以,我们加上移动Agent技术,在分布式对象进行通信时,发出服务请求的代码通过Agent在网络中移至数据所在节点上,执行并完成指定功能,这期间,调用和被调用节点间的通讯连接只需在移动和返回结果时保持。实现了的Agent分别是接口Agent,入口Agent和查询Agent,其中具有可移动性的是查询Agent。它与其他Agent的通信是建立在之前构建的ORB通信机制当中,只有在它进行移动时,ORB才需要保持网络间的连通。从而灵活地实现了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系统间的互访和互操作。

倪凯[3](2008)在《普适环境中M/S体系结构多主体中间件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地理信息系统(GIS)从诞生开始,其发展就与计算机科学紧密联系,也可以说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推动着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伴随计算环境的变化,GIS也经历了主机计算、C/S计算、B/S计算这几个发展阶段。目前,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发展,使人类正在进入以移动互联网为中心的移动信息时代,传统的计算方式必须改变,一种新的计算体系结构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随着无线通讯网络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设备已经大量普及,人们需要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访问所需的信息,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结合空间信息服务和移动定位服务里两方面的技术,对传统地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挑战。空间信息移动服务是处在可变环境中的信息服务,设备在空间上是移动的,在时间上是移动的,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随时需要获取新的空间信息。空间信息移动服务主要涉及到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几个方面,因此,要实现空间信息移动服务必须有相应的技术和理论作为前导。主体技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种新兴的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研究重点之一,也是分布式计算系统的研究重点。主体是在分布式环境下持续自主运行的计算实体,具有主动性、交互性、反应性、自主性等特点,一方面,主体技术为全面准确地研究分布计算系统提供了合理的概念模型,另一方面,主体技术为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和方法。本文立足于主体技术应用于空间信息移动服务,通过对主体的结构模型分析,建立基于多主体中间件,为空间信息移动服务提供一种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论文的核心是对M/S体系结构多主体中间件的体系结构、计算模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M/S体系结构的提出:在普适计算环境理论的基础上,论文全面分析了GIS计算环境的变化,依据普适GIS内涵,我们提出M/S体系结构的概念,该计算结构是普适计算环境下一种全新的软件架构,是基于无线网络的B/S体系结构扩展,主要由移动终端、无线互联网络,服务器组成,该结构包含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定位技术,可以实现灵活、复杂的分布式计算。(2)多主体中间件模型:通过对多主体系统的体系结构的分析,论文对多主体之间的合作求解进行了分析讨论。基于多主体技术,及其合作求解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一个多主体中间件模型,对其结构、逻辑层次、工作流程等进行分析,同时,依据FIPA国际标准,对该多主体中的接口、通信、协作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实现。该多主体中间件模型为中间件的系统构造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3)移动GIS四层结构模型:针对移动GIS中移动客户端的特点,无线互联网通讯结构,以及移动GIS逻辑事物的内容及关系,参考OSI网络协议参考模型,我们提出一个移动GIS四层结构,该结构顶层是客户应用层,中间是由功能应用层和业务逻辑层组成,底层为数据层。该结构规范M/S体系结构各层的业务关系,确定了每一层的功能逻辑。在本文中,中间层通过智能主体中间件来实现。(4)反应式主体结构:论文通过对主体的知识和信念进行讨论,分析了比较流行的主体结构及程序框架,针对传统反应式主体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反应式的主体模型,该反应式主体最大的特点是本身拥有行为规则,拥有知识库与推理机对信息进行分析与过滤,可以实现反应式主体的自学习与自适应。(5)移动巡检应用实践:电力巡检管理是一个大型的信息化系统,它包括桌面和移动两大场景,包括GIS、GPS、PDA嵌入式开发、异构数据管理等多种新兴技术。本文通过对移动GIS模型结构的分析,设计了基于M/S体系结构的移动巡检框架,通过我们研究的多主体中间件,实现了系统的定位服务、移动服务和应用服务,对电力巡检管理及移动GIS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多主体的空间信息移动服务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其研究与发展不仅对传统观念和传统技术带来极大的冲击,同时也将对地理信息系统、分布式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普适环境中M/S体系结构多主体中间件进行了研究和相关实践,其中疏漏、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不吝指正。

陈长生[4](2006)在《基于CORBA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结构框架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随着机械设备向高速度、高功率、高可靠性、大型化方向发展,存在着通用性差、诊断知识不足、问题求解方法单一、分析手段不完备等缺陷的现有故障诊断技术越来越难以满足复杂设备诊断的需求,同时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发展,以及分布式理论与故障诊断系统理论的发展,为构建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CORBA分布式对象技术下实现多Agent智能体诊断系统的结构框架,开发了具有实用性和可扩展性、多诊断技术相结合、分布式智能诊断等特点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 本文着重研究基于CORBA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设计方法,主要的包括①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②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接口设计,③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各Agent通信机制设计,④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各Agent服务设计,⑤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人机接口设计,⑥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诊断方法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最终设计出了基于CORBA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结构框架。 分布式故障诊断技术是当今故障诊断领域中诊断系统的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将为设备监控和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黄敏[5](2005)在《基于多Agent的电力远动信息实时传输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电网广域信息的电力系统协调保护与控制是解决长期困扰电业部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问题的重要出路,而常规电力远动系统从数据传输速度和灵活性方面无法满足电力系统协调保护与控制对实时数据交换的要求。鉴于目前光缆SDH 电力数据通信专网在我国电力系统已初具规模,建立基于广域网的电力远动系统已具备物质基础,本文结合IEC 制定的变电站网络化最新通信标准IEC 61850,对新型电力远动系统网络结构下的远动信息传输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工作,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对将IEC 61850 应用于新型远动系统的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了基于IEC 61850 并能兼容原有系统的远动信息传输系统网络结构、设备通信模式、设备远动通信信息模型和服务模型,同时给出了IEC 60870-101/104 向IEC 61850过渡时采用通信服务代理的方案及其实现方法。2. 提出了远动信息传输多Agent 系统结构模板--IEDAgent 和DispatchingAgent,Agent 模板将IEC 61850 标准与远动传输任务以及软件Agent 特性进行了有机结合。利用认知逻辑系统理论对模板各模块之间的组织方式、控制结构、数据流向和状态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形式化描述,根据该形式化描述,提出了采用面向对象和子类构件技术的远动通信Agent 实现方法,深入研究了主要构件的实现方法和技术。3. 为解决远动系统的分布异构和快速传输问题,提出了将IED 远动通信服务模型映射到实时CORBA—TAO 技术的方法。深入研究了TAO 的实时事件服务机制及分布式实时Qos 方案在两类Agent 的通信机制和策略中的应用,尤其在远动报文优先级的分配、处理和向CORBA 优先级的映射等问题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4. 通过实验室内电力远动原型系统的开发和测试,验证了多Agent 系统中各类基于IEC 61850 的Agent 模型的正确性以及基于TAO 的远动通信实现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5. 为便于调度端对IED 及其监测数据的管理,以及为实现IED 的即插即用,提出了适用于电网远动系统的IED 自描述文档的Schema 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文档样例。

谭湘[6](2005)在《移动Agent系统安全性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移动Agent系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其安全性问题却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 本论文以Aglet平台为研究基础平台,研究了移动Agent系统中的安全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详细分析了移动Agent系统所面临的各种安全性问题及其安全需求,提出了一个移动Agent系统安全框架(MASSF),并描述了该框架是如何来满足其安全需求的。 针对移动Agent系统的安全通信问题,提出了一种加密安全传输通道(ESTC)方案,该方案具有机密性、完整性、认证性和抗抵赖性等特点。 针对移动Agent数据保护这一特定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关联密钥链加密(IKCE)机制,并对该机制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和性能分析。IKCE机制的核心思想是在移动Agent数据加密的密钥之间建立一种关联关系,从而达到Agent数据保护的目的。 分析了移动Agent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研究现状之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证书的访问控制机制。该机制的核心思想是将相关安全属性信息集成在外部实体——属性证书。 针对移动Agent系统的匿名性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一次性密钥对签名的匿名性方案。该方案的安全性是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具有匿名性、保密性、不可伪造性、可撤销性等特点。 审计是移动Agent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监督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Aglet系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审计子系统。该子系统支持三种审计策略,采用XML语言作为审计日志格式,能够灵活方便地完成审计功能。

付立东[7](2005)在《基于Agent的远程教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远程教育提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现代远程教学系统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的远程教育,它继承了传统远程教育方式中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限制优点,学习者可以足不出户地参加网上学习、网上考试、网上讨论以及网上答疑等。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人机界面,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让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但是目前的网上教学系统还面临着许多问题:现有教学系统的动态交互功能不强,多以呈现教学材料为主;系统的智能性较低;系统的测试和评价功能不强;缺乏有效的引导;现有的网上教学系统基本上都是C/S结构,客户端过于庞大,而且客户端驻留程序可以对客户端任意操作,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 本文针对以上缺点,提出基于Agent的远程教学系统,本系统中引入分布式人工智能(DAI)领域中的Agent技术,在系统中构造一个学习者Agent,它随时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记录其兴趣、爱好等特征,并适时地调整对其采用的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服务,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的系统智能性较低的缺点;其次,在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试子系统,并提出了试卷生成Agent的二项分布算法;另外本系统采用XML技术来组织教学内容,改变了HTML中内容和形式捆绑在一起的缺点,使得内容和形式相分离,从而可以为不同认知水平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增强了交互功能;最后,本文采用HESE系统来构造了试卷生成Agent,并对其内部工作原理做了描述。 本系统面向学习者、教师、管理员三类用户,具有课程学习、作业、答疑、考试以及交流功能,数据组织方式采用XML加关系数据库。使用VC++语言来构造Agent。

彭德巍[8](2004)在《移动Agent中间件平台及其测试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Agent是指分布式系统或协作系统中能持续自主发挥作用的计算实体,它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反应性,主动性,可移动性,合理性等特征。其中可移动性Agent以其自主性、节约网络带宽、平台无关性等优势受到大家特别的关注,目前已经有大量这方面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移动Agent平台。但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移动Agent本身的应用并未如预期的那样理想。诸多的问题阻碍了基于移动Agent系统的广泛应用,其中安全性问题,集成问题,互操作问题是最大的影响。要想提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并非易事。将移动Agent技术和其它已经成熟的技术相结合,利用成熟技术的市场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尽快成为业界的主流,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是移动Agent技术发展的一个策略和趋势。 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是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提出的一套分布式对象技术标准。CORBA没有从根本上脱离RPC(远程过程调用)的局限,只能将数据移动到计算端。但CORBA有其独特的优越性,ORB(Object Request Broker)是CORBA的核心,它作为转发消息的中间件,实现了对象间的无缝集成和互操作,具有平台无关性、安全性、可重用性、集成遗留系统等优点,而且CORBA/IIOP具有强大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尤其是在解决遗留系统的互操作问题上。如果移动Agent能够作为CORBA对象或服务器进行调用或提供服务,使CORBA具有将计算移动到数据端的功能,将会极大地提高CORBA应用系统的效率和灵活性,那么我们能够很容易解决移动移动Agent与遗留系统的互操作以及在遗留系统中引入移动Agent的问题。 标准的建立是移动Agent技术走向成熟的前提,也是目前解决移动Agent系统之间互操作问题主要方法。目前,商业化和实验性的移动Agent系统多达近百种之多,这些系统在体系结构和系统实现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严重阻碍了移动Agent系统的互操作和移动Agent技术的推广。为此,很多公司向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提交了有关移动Agent的规范建议书。其中最有影响的是Open Group、IBM、General Magic等多家单位和公司共同提出的“移动Agent系统互操作草案”MASIF(Mobile Agent System Interoperability Facility),它可以看作是目前移动Agent系统的一个标准。MASIF定义了Agent系统之间、以及Agent系统与原有非Agent系统(1egacy system)之间的接口MAFAgentSystem和MAFFinder,它主要从移动Agent系统的命名、移动Agent系统类型和定位、移动Agent的移动以及移动Agent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标准。但MASIF也存在着如下的不足之处:它没有有关语言互操作的内容,MASIF只限于用相同语言实现的移动Agent系统间的互操作;另外,MASIF也没有不同区域间的移动Agent定位机制以及安全互操作等内容进行标准化。Agent的另一个标准化组织智能物理Agent基金FIPA(Foundation of Intelligent Physical Agent)组织也在致力于Agent技术和互操作规范的制定和推广,使不同公司和组织开发的Agent系统进行最大限度的互操作,与OMG不同的是,该组织制定的规范主要针对智能Agent系统。该组织已经开发出FIPA97、FIPA97 V2.0、FIPA2000等一系列规范,目前仍在不断的修正和推出新的规范。

黄锴[9](2004)在《移动Agent在CORBA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CORBA和移动Agent都是当前热门的分布式对象技术。CORBA的优点在于其成熟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移动Agent的优点在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能自主迁移的特点。把移动Agent的特点加入到CORBA当中,可以极大地提高CORBA对象的移动性和灵活性。 本文在CORBA和移动Agent的结合方面作了一些工作,给出了可移动CORBA对象的概念。可移动CORBA对象具有移动Agent的特点,它可以自主地在节点之间移动。 在可移动CORBA对象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结合移动Agent的CORBA负载平衡模型。此模型具有简单、移植性好等特点,提高了负载平衡系统的动态适应能力。

衡星辰[10](2004)在《基于移动Agent的CORBA体系结构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分布式应用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CORBA技术和移动Agent技术都是目前国内外研发的热点。CORBA的平台无关性使其可以跨越不同的网络、不同的机器和不同的操作系统实现分布对象之间的互操作,但CORBA没有从根本上脱离远程求值的局限,即没有代码的移动功能,然而移动代码功能正是移动Agent技术的特点,它彻底突破了远程求值的局限,实现了Agent的自主移动。本文在分析了CORBA和移动Agent这两种分布式技术的运行原理及其特点之后,首先提出一种应用于协同环境下的移动Agent体系结构-CoMa,并详细给出了CoMa的异步迁移、并发控制、命名和寻址,智能化机制这几个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进而,为了弥补单纯的利用CORBA技术来构建分布式集群环境中应用服务器的不足,解决CORBA服务端对象的可移动性问题,本文又提出了一种基于CoMa的CORBA体系结构-MaOrb,详细讨论了MaOrb系统中移动agent的命名和透明迁移以及CORBA和CoMa的结合度问题,并给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一个系统模型被设计,旨在解决MaOrb服务器在负载平衡中的应用问题。在该系统模型中,MaOrb服务器的多线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并和负载平衡的设计思想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共同提高了集群系统的性能。

二、CORBA事件服务在移动Agent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RBA事件服务在移动Agent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ulti-Agent与博弈论的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智能交通系统简介
        1.1.2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
        1.1.3 ITS中的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
        1.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研究概况
        1.2.1 交通信号控制和交通分配研究
        1.2.2 交通控制与交通分配、交通诱导的结合研究
        1.2.3 交通控制与诱导中博弈论的应用研究
        1.2.4 交通控制与诱导中的Agent理论与技术的应用研究
        1.2.5 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研究综述的归纳总结
    1.3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1.4 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2.1 MULTI-AGENT理论与技术
        2.1.1 Agent的定义与特性
        2.1.2 Multi-Agent系统
        2.1.3 移动Agent
        2.1.4 CORBA对移动Agent互操作的支持
        2.1.5 移动Agent系统的关键问题
    2.2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
        2.2.1 交通信号灯控制
        2.2.2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方式
        2.2.3 交叉口延误估算
        2.2.4 交叉口交通信号优化方法
    2.3 动态交通分配及其相关模型与函数
        2.3.1 交通分配的概念
        2.3.2 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的分类与分析
        2.3.3 动态交通分配的数学规划模型
        2.3.4 动态交通分配的最优控制模型
        2.3.5 动态交通分配的VI模型
        2.3.6 基于宏观仿真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
        2.3.7 随机路径选择的概率模型
        2.3.8 路段延误函数
        2.3.9 动态网络加载模型
    2.4 博弈论与交通博弈模型
        2.4.1 经典博弈的基本理论
        2.4.2 交通分配的纳什均衡
        2.4.3 交通博弈的Cournot均衡
        2.4.4 交通博弈的Stackelberg均衡
        2.4.5 系统最优垄断博弈
    2.5 人工蚁群算法
        2.5.1 蚁群算法的提出
        2.5.2 蚂蚁系统
        2.5.3 蚁群系统
    2.6 小结
第三章 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的协调博弈
    3.1 交通控制与诱导的协调分析
        3.1.1 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的关系
        3.1.2 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中控制与诱导的协调
    3.2 诱导策略的影响分析
    3.3 出行者行为的博弈分析
    3.4 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中的SO-UE协调模型
        3.4.1 系统最优和用户均衡的协调
        3.4.2 交通控制与诱导博弈模型
        3.4.3 SO-UE协调模型
    3.5 小结
第四章 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的MULTI-AGENT协调博弈
    4.1 MULTI-AGENT在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
    4.2 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的MULTI-AGENT协调模型
    4.3 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的各种AGENT模型
        4.3.1 交通Agent基本模型TAM
        4.3.2 车辆Agent
        4.3.3 交通灯Agent
        4.3.4 路口Agent
        4.3.5 路段Agent
        4.3.6 区域Agent
        4.3.7 中心Agent
        4.3.8 任务协作Agent、移动信息Agent和信息融合Agent
        4.3.9 信息发布Agent
    4.4 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的MULTI-AGENT博弈模型
        4.4.1 系统的Multi-Agent博弈协调机制
        4.4.2 博弈过程与协调算法
        4.4.3 模拟试验
    4.5 小结
第五章 设计MULTI-AGENT博弈模型中移动AGENT定位与通信机制
    5.1 移动AGENT系统环境下的定位及通信问题
    5.2 移动AGENT定位与通信机制的工作原理
        5.2.1 广播法
        5.2.2 跟踪法
        5.2.3 注册法
    5.3 现有定位与通信机制的解决方法以及不足
        5.3.1 动态移动的Agent定位和消息处理
        5.3.2 Agent标识的一致性问题
        5.3.3 通信失效问题
        5.3.4 对Agent意外死亡的处理以及所占网络资源的回收
    5.4 改进型移动AGENT定位与通信机制
        5.4.1 前提假设条件的应对措施
        5.4.2 构建分层次域服务器
        5.4.3 移动Agent的定位与通信协议
    5.5 小结
第六章 解决MULTI-AGENT模型中旅行AGENT问题的蚁群算法
    6.1 旅行AGENT问题与人工蚁群算法
        6.1.1 移动Agent的迁移策略
        6.1.2 旅行Agent问题
        6.1.3 人工蚁群算法
    6.2 蚁群系统的改进
    6.3 改进型蚁群算法求解旅行AGENT问题
        6.3.1 旅行Agent问题的定义
        6.3.2 蚁群算法解决旅行Agent问题的优越性
        6.3.3 蚂蚁算法求解旅行Agent问题的算法改进
        6.3.4 改进型蚁群算法的算法描述
        6.3.5 仿真试验及算法的性能评估
    6.4 小结
第七章 典型的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的设计
    7.1 城市公安智能交通系统的总体概况
    7.2 城市交通监控指挥中心的建设
    7.3 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
    7.4 小结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符号定义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2)基于CORBA和移动Agent的异构环境通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实际意义
    1.2 本课题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CORBA和移动Agent相关技术概述
    2.1 智能建筑信息管理
    2.2 CORBA
    2.3 移动Agent
        2.3.1 Agent及移动Agent
        2.3.2 移动Agent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
        2.3.3 移动Agent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布式系统CORBA对象模型设计
    3.1 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系统
    3.2 构建CORBA对象模型
        3.2.1 对象模型的架构分析
        3.2.2 对象模型数据处理过程
        3.2.3 对象模型的实现
    3.3 CORBA对象间的通信机制
    3.4 安全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合移动Agent的CORBA对象模型改进
    4.1 概述
    4.2 移动Agent系统开发平台
    4.3 结合移动Agent的对象模型的工作流程
    4.4 CORBA对象模型移动性的实现
        4.4.1 移动Agent接口及其实现
        4.4.2 客户端
    4.5 安全机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可移动CORBA对象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5.1 模拟的智能建筑信息管理系统
        5.1.1 系统设计
        5.1.2 移动Agent的设计及实现
    5.2 系统运行界面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普适环境中M/S体系结构多主体中间件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1.1.2 GIS面临的挑战
        1.1.3 普适计算环境的产生
    1.2 空间信息移动服务与主体
        1.2.1 空间信息移动服务
        1.2.2 主体与GIS
        1.2.3 主体的研究内容
        1.2.4 移动主体的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3.3 拟解决关键问题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普适计算与GIS计算结构
    2.1 普适计算
        2.1.1 普适计算的概念
        2.1.2 普适计算的特点
    2.2 普适GIS
        2.2.1 GIS是发展的
        2.2.2 GIS与普适计算
        2.2.3 普适GIS的研究内容
    2.3 GIS计算环境的演变
        2.3.1 主机计算结构
        2.3.2 C/S计算结构
        2.3.3 B/S计算结构
    2.4 M/S体系结构的提出
        2.4.1 M/S计算结构
        2.4.2 M/S计算结构特征
        2.4.3 移动主体计算
        2.4.4 地理信息动态服务
    2.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智能主体结构设计
    3.1 主体的概念
        3.1.1 主体的定义
        3.1.2 主体的属性
    3.2 主体的心智
        3.2.1 主体的思维
        3.2.2 主体的抽象模型
    3.3 主体的结构
        3.3.1 慎思型主体
        3.3.2 反应型主体
        3.3.3 BDI主体
        3.3.4 层次主体
    3.4 一种反应式主体设计
        3.4.1 主体结构模型
        3.4.2 主体计算结构
    3.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多主体系统及其合作协商
    4.1 多主体系统
        4.1.1 多主体系统概念
        4.1.2 多主体系统特征
        4.1.3 多主体系统结构
    4.2 主体逻辑
        4.2.1 主体逻辑描述
        4.2.2 主体信念逻辑
    4.3 MAS合作求解
        4.4.1 识别协作
        4.4.2 形成团队
        4.4.3 产生计划
        4.4.4 团队行动
    4.4 主体通信语言
        4.4.1 KQML
        4.4.2 ACL
    4.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移动主体及其开发平台
    5.1 移动主体的概念
        5.1.1 移动主体的定义
        5.1.2 移动主体的特征
        5.1.3 移动主体系统的结构
        5.1.4 MA地理信息服务
    5.2 移动主体标准化
        5.2.1 MASIF规范
        5.2.2 FIPA标准
    5.3 移动主体关键技术
        5.3.1 迁移机制
        5.3.2 通信机制
        5.3.3 安全机制
    5.4 移动主体开发平台
        5.4.1 JADE简介
        5.4.2 JADE容器
        5.4.3 JADE通信机制
        5.4.4 JADE任务执行
    5.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多主体分布式计算中间件
    6.1 中间件技术
        6.1.1 中间件概念
        6.1.2 中间件的特点
    6.2 分布式对象中间件
        6.2.1 COBRA
        6.2.2 DCOM
        6.2.3 J2EE/EJB
    6.3 多主体中间件(MAM)
        6.3.1 MA分布式计算
        6.3.2 MAM概念模式
        6.3.3 MAM结构模型
        6.3.4 MAM工作流程
    6.4 MAM关键技术实现
        6.4.1 接口主体
        6.4.2 多主体通信
        6.4.3 主体服务
        6.4.4 多主体的协作
    6.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 M/S移动巡检系统实践
    7.1 移动GIS
        7.1.1 4A信息服务
        7.1.2 移动GIS模型
        7.1.3 移动GIS结构
    7.2 M/S移动巡检系统设计
        7.2.1 需求分析
        7.2.2 系统架构
        7.2.3 功能模块
    7.3 服务器端巡检管理
        7.3.1 巡检信息管理
        7.3.2 消缺管理
        7.3.3 签发任务单
        7.3.4 巡检线路管理
        7.3.5 系统管理
    7.4 PDA客户端巡检作业
        7.4.1 巡检任务单查询
        7.4.2 记录巡检信息
        7.4.3 GIS图形应用
        7.4.4 数据同步模块
    7.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工作
    8.2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附录
致谢

(4)基于CORBA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结构框架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分布式系统及分布式对象技术
        1.2.1 分布式系统的定义
        1.2.2 分布式系统的模型及组成
        1.2.3 中间件
        1.2.4 目前主要的中间件—面向对象技术的中间件
    1.3 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国内外研究状况
    1.4 基于CORBA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优点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2 CORBA结构体分析
    2.1 CORBA的定义和发展
    2.2 CORBA的基本原理及结构分析
        2.2.1 CORBA的基本原理
        2.2.1.1 CORBA的体系结构模型
        2.2.1.2 CORBA规范的优点
        2.2.2 CORBA的体系结构分析
        2.2.2.1 ORB(对象请求代理)结构
        2.2.2.2 ORB间的互操作
        2.2.2.3 ORB间协议GIOP,IIOP
    2.3 CORBA的工作方式
    2.4 CORBA基本服务内容
    2.5 基于CORBA的应用程序开发过程
    2.6 本章总结
3 Agent技术和多Agent系统的研究
    3.1 Agent和基于Agent的系统
        3.1.1 Agent的弱定义和强定义
        3.1.2 Agent分类
        3.1.2.1 按功能划分
        3.1.2.2 按属性划分
        3.1.2.3 其他特殊Agent
    3.2 多Agent系统分析
        3.2.1 多Agent系统的结构
        3.2.2 多Agent系统任务的表示和分配
        3.2.3 多Agent系统Agent之间的通信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CORBA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
    4.1 基于CORBA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原则
    4.2 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2.1 基于CORBA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4.2.1 基于CORBA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各Agent的结构设计
    4.3 基于CORBA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接口设计
    4.4 基于CORBA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各Agent之间的通信机制设计
        4.4.1 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各Agent系统间通信方式设计
        4.4.2 多Agent系统间通信语言KQML及通信实现方法的研究
        4.4.3 基于CORBA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通信设计
        4.4.4 基于CORBA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通信实施
    4.5 基于CORBA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各Agent服务设计
    4.6 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人机接口设计
    4.7 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诊断方法设计
        4.7.1 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Agent诊断知识的表示设计
        4.7.2 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诊断方法设计
    4.8 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诊断流程设计
    4.9 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中Agent实现的关键函数
    4.10 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实现
    4.11 系统特点
    4.12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5)基于多Agent的电力远动信息实时传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电力远动系统及其信息传输方式的发展状况
        1.2.1 电力远动系统概述
        1.2.1.1 电力远动系统构成及配置
        1.2.1.2 远动信息类型及传输信道
        1.2.2 电力远动系统的发展过程
        1.2.2.1 早期电力远动技术
        1.2.2.2 中期电力远动技术
        1.2.2.3 电力远动技术的现状
        1.2.2.4 开放体系的自动化技术
        1.2.3 远动通信规约的发展与无缝通信体系
        1.2.3.1 CDT、POLLING规约
        1.2.3.2 远动通信协议体系IEC 60870-5 系列规约
        1.2.3.3 美国电科院UCA通信协议体系
        1.2.3.4 调度中心之间的通信规约IEC 60870-6(TASE.2)规约
        1.2.3.5 变电站计算机通信网络和系统IEC 61850规约
        1.2.3.6 IEC 无缝连接系统体系
    1.3 Agent 和多Agent 系统理论及其研究应用现状
        1.3.1 Agent 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过程
        1.3.2 Agent 和多Agent 系统简介
        1.3.2.1 Agent 的定义和特性
        1.3.2.2 软件Agent
        1.3.2.3 Agent 与对象的关系
        1.3.2.4 多Agent 系统
        1.3.2.5 多Agent 系统的体系结构
        1.3.2.6 Agent 间的交互
        1.3.2.7 面向Agent 的软件开发
        1.3.3 多Agent 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3.3.1 多Agent 技术的研究状况
        1.3.3.2 多Agent 技术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电力系统的应用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 IEC 61850新型网络化电力远动系统的研究
    2.1 IEC 61850 标准系列的介绍
    2.2 IEC 61850 通信体系的主要特点分析
        2.2.1 分层、分布的体系结构
        2.2.2 面向对象的信息和通信服务建模
        2.2.2.1 数据模型
        2.2.2.2 通信服务模型
        2.2.3 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SCL
    2.3 IEC 61850 应用于新型网络化电力远动通信的研究
        2.3.1 基于IEC 61850 的新型远动系统网络结构
        2.3.2 基于IEC 61850 ACSI 的远动通信数据模型和服务模型的提出
        2.3.2.1 面向对象的变电站IED 数据模型
        2.3.2.2 基于ACSI 的远动通信服务模型
        2.3.3 新型远动系统中原有规约IEC 60870-101/104 向IEC 61850 的过渡
        2.3.3.1 信息模型映射
        2.3.3.2 服务映射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多 Agent的电力远动系统的分析与建模
    3.1 概述
    3.2 面向Agent 的软件分析与建模简介
    3.3 基于IEC 61850 和多Agent 的远动信息传输系统的分析与建模
        3.3.1 基于IEC 61850 的远动信息传输系统的功能和特性分析
        3.3.2 远动信息传输多Agent 系统结构模板的提出
        3.3.2.1 IED_Agent 模板
        3.3.2.2 Dispatching_Agent 模板
        3.3.3 Agent 类模板的形式化描述
        3.3.3.1 Agent 的理论模型简介
        3.3.3.2 Agent 形式化描述的作用
        3.3.3.3 IED_Agent 模板的形式化描述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实时 CORBA—TAO 的多 Agent 系统的实现和验证
    4.1 引言
    4.2 Agent 内部ACSI 通信服务映射的应用层协议的选择
    4.3 实时CORBA—TAO 及事件服务简介
        4.3.1 ACE 及TAO 的介绍
        4.3.2 CORBA 事件服务和TAO 的实时事件服务简介
    4.4 Agent 类模板的实现
        4.4.1 IED_Agent 模板的实现方法
        4.4.1.1 SCL_Parser 类
        4.4.1.2 Server_Instantiate 类
        4.4.1.3 ACSIEvent_See 类和ACSIEvent_Trigger 类
        4.4.1.4 ACSI_Mapping类
        4.4.2 Dispatching_Agent 模板的实现
    4.5 系统开发环境、过程以及通信测试结果
        4.5.1 系统开发环境和开发过程
        4.5.2 通信测试
    4.6 小结
第五章 基于 XML 技术的 IED自描述和即插即用的展望
    5.1 引言
    5.2 XML技术简介
        5.2.1 XML模式
        5.2.2 XML解析方式及应用程序接口
    5.3 设备自描述文档及其存储管理研究
        5.3.1 用于新型远动系统的IED 自描述文档的Schema
        5.3.2 用于新型远动系统的IED 自描述文档样例及其分析
        5.3.3 设备自描述文档的存储
        5.3.3.1 设备自描述文档存储方式的选择
        5.3.3.2 基于Native-XML数据库的IED 自描述文档的存储和管理
    5.4 新型远动系统中IED 即插即用的展望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移动Agent系统安全性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移动Agent概述
        1.1.2 结构模型
        1.1.3 应用领域
        1.1.4 移动Agent的安全性问题
    1.2 研究现状
        1.2.1 移动Agent通信安全对策
        1.2.2 保护Agent平台的安全对策
        1.2.3 保护Agent本身的安全对策
        1.2.4 移动Agent安全策略的具体应用
        1.2.5 现有移动Agent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
    1.3 Java安全概述
        1.3.1 Java安全结构
        1.3.2 Java2安全体系结构
    1.4 密码学基础
        1.4.1 基本概念
        1.4.2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1.4.3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
        1.4.4 单向散列函数
        1.4.5 数字签名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移动Agent系统整体安全框架
    2.1 移动Agent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2.1.1 移动Agent通信安全
        2.1.2 Agent服务器安全
        2.1.3 Agent自身安全
    2.2 移动Agent系统的安全需求
        2.2.1 机密性
        2.2.2 完整性
        2.2.3 认证
        2.2.4 授权与访问控制
        2.2.5 可审计性
        2.2.6 匿名性
        2.2.7 安全相关原语
        2.2.8 计量与收费
    2.3 移动Agent安全框架的标准化
        2.3.1 MASIF
        2.3.2 FIPA
    2.4 移动Agent平台Aglet
        2.4.1 Aglet简介
        2.4.2 Aglet安全性
        2.4.3 选择Aglet系统的理由
    2.5 移动Agent系统安全框架MASSF
        2.5.1 设计目标
        2.5.2 框架结构
        2.5.3 工作流程
        2.5.4 系统安全功能简要分析
        2.5.5 安全性与运行效率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输中的移动Agent保护方案
    3.1 安全认证机制
        3.1.1 移动Agent系统的认证问题
        3.1.2 常用认证技术介绍
    3.2 基于SSL协议的安全传输方案
        3.2.1 SSL协议简介
        3.2.2 Java安全套接扩展JSSE
        3.2.3 基于SSL的Aglet系统的通信信道
    3.3 加密安全传输通道(ESTC)
        3.3.1 ESTC方案
        3.3.2 攻击分析
        3.3.3 特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移动Agent自身保护问题研究
    4.1 移动Agent自身保护问题及相关工作
        4.1.1 移动Agent自身保护问题
        4.1.2 移动Agent数据保护问题
        4.1.3 相关工作
    4.2 IKCE机制
        4.2.1 表示法
        4.2.2 PGP加密与认证
        4.2.3 IKCE机制描述
        4.2.4 算法详细说明
        4.2.5 安全性分析
        4.2.6 性能分析
        4.2.7 与相关工作的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移动Agent的访问控制机制研究
    5.1 移动Agent系统的访问控制
    5.2 PMI原理
        5.2.1 属性证书
        5.2.2 PMI体系结构
        5.2.3 PMI的访问控制模型
        5.2.4 属性证书的存储与撤销
    5.3 基于属性证书的移动Agent访问控制机制
        5.3.1 基本框架
        5.3.2 功能模块分析
        5.3.3 移动Agent系统的安全属性
        5.3.4 Aglet系统的安全策略配置
        5.3.5 特点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移动Agent系统中的匿名性问题研究
    6.1 匿名性问题
        6.1.1 路由ID的匿名性
        6.1.2 用户的匿名性
    6.2 匿名性方案
        6.2.1 设计目标
        6.2.2 方案模型概述
        6.2.3 一次性密钥对的数字签名
        6.2.4 方案实现
        6.2.5 方案特点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移动Agent系统审计问题研究
    7.1 移动Agent系统的审计问题
    7.2 审计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2.1 审计策略
        7.2.2 审计事件
        7.2.3 审计文件
        7.2.4 审计点
        7.2.5 审计文件分析器
        7.2.6 异常处理
    7.3 审计子系统的安全保护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系统实现与实验
    8.1 实现要点
        8.1.1 基础平台的选择
        8.1.2 加密算法库的选择
        8.1.3 证书与密钥管理
        8.1.4 访问控制机制
        8.1.5 安全传输通道与IKCE机制
    8.2 单点迁移实验
        8.2.1 单点迁移模式
        8.2.2 实验方案配置
        8.2.3 分析与验证
    8.3 多点迁移实验
        8.3.1 多点迁移模型
        8.3.2 实验方案配置
        8.3.3 分析与验证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束语
    9.1 论文主要工作成果
    9.2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被录用论文目录
致谢

(7)基于Agent的远程教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网上教学发展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网络教育的现状
    1.3 网上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1.4 Agent在网络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目标
        1.5.1 Agent技术的研究目标
        1.5.2 系统目标
        1.5.3 主要工作
2 Agent的概念与技术
    2.1 Agent概念的提出
    2.2 Agent的概念与特性
        2.2.1 什么是Agent
        2.2.2 Agent的特性
    2.3 移动Agent技术
        2.3.1 产生背景
        2.3.2 移动Agent的关键技术
    2.4 移动Agent的网络计算模式
        2.4.1 远程过程调用RPC
        2.4.2 用于提高RPC能力的早期技术
        2.4.3 网络计算模式
        2.4.4 移动Agent的优点
    2.5 移动Agent的技术难点
    2.6 移动Agent技术的标准化
        2.6.1 MASIF
        2.6.2 FIPA
3 Agent技术应用分析
    3.1 现有的Agent平台之对比
    3.2 基于JAVA的移动Agent系统
        3.2.1 移动Agent技术与JAVA语言
        3.2.2 Java对移动Agent移动机制的支持
        3.2.3 基于Java的通用移动Agent系统结构
    3.3 移动Agent与CORBA技术
        3.3.1 CORBA技术
        3.3.2 CORBA与移动Agent的互补
        3.3.3 基于CORBA的移动Agent系统结构
        3.3.4 基于Java与CORBA的移动Agent
    3.4 Agent技术的应用
    3.5 构筑多Agent系统(MAS)
        3.5.1 MAS的特点和优点
        3.5.2 MAS的组织结构和事务处理关联
        3.5.3 MAS系统的开发过程
4 如何构建Agent系统
    4.1 Agent的工作原理
    4.2 Agent的基本体系结构
    4.3 Agent的信息处理器
5 基于AGENT远程教学系统设计
    5.1 系统总的逻辑框架设计
        5.1.1 系统中个模块的功能
        5.1.2 三层模型
        5.1.3 基于Agent的个性化服务
    5.2 基于Agent的远程教学系统中考试系统设计
        5.2.1 基于Agent的考试模型
        5.2.2 考试流程及Agent之间相互通讯
        5.2.3 考试子系统中主要数据结构及算法
    5.3 系统中数据组织形式
        5.3.1 课程信息和其他信息的组织形式
        5.3.2 知识点的结构
        5.3.3 数据库的设计
6 基于Agent的远程教学系统实现
    6.1 数据层的实现
        6.1.1 数据层的XML实现
        6.1.2 XML与数据库
    6.2 代理层中试卷生成Agent的实现
        6.2.1 试卷生成Agent的系统设计
        6.2.2 考试Agent知识库和信息处理器实现
    6.3 表现层的实现
        6.3.1 个性化的用户界面
        6.3.2 用户界面的XML显示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移动Agent中间件平台及其测试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领域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移动Agent中间件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组织形式
第2章 移动Agent系统综述
    2.1 传统分布系统与移动Agent系统
    2.2 移动Agent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
        2.2.1 移动机制
        2.2.2 执行机制
        2.2.3 通信机制
        2.2.4 安全机制
    2.3 移动Agent的技术优势
    2.4 典型移动Agent系统概述
    2.5 小结
第3章 移动Agent系统的互操作
    3.1 移动Agent系统互操作草案MASIF
        3.1.1 MASIF术语
        3.1.2 MASIF标准对互操作性的要求
    3.2 FIPA标准(Foundation for Intelligent Physical Agents)
    3.3 Agent系统与非Agent系统间的互操作
    3.4 CORBA技术与对象互操作性
    3.5 互操作及其相关技术
    3.6 互操作面临的问题
    3.7 小结
第4章 移动Agent中间件平台
    4.1 移动Agent中间件MMA的结构
        4.1.1 移动Agent中间件MMA结构的特点与相关接口
        4.1.2 开发语言的选择
    4.2 MASIF扩展
        4.2.1 MASIF定位机制分析
        4.2.2 MASIF定位机制扩展
        4.2.3 MASIF互操作安全性扩展
    4.3 移动Agent中间件应用
    4.4 相关工作比较
    4.5 小结
第5章 一致性测试模型
    5.1 一致性测试的基本概念
    5.2 移动Agent领域的一致性测试模型
        5.2.1 移动Agent的理论模型
        5.2.2 移动Agent领域的一致性测试模型
        5.2.2.1 移动性框架
        5.2.2.2 移动Agent系统抽象模型
        5.2.2.3 执行环境及其观察
        5.2.2.4 移动Agent一致性关系
        5.2.3 移动Agent观测和一致性关系
        5.2.3.1 移动Agent观测
        5.2.3.2 移动Agent观测与一致性关系
        5.2.3.3 测试的执行
    5.3 互操作性测试
        5.3.1 互操作性测试的概念和分类
        5.3.2 互操作性测试和一致性测试的比较
        5.3.2.1 互操作性测试和一致性测试的区别
        5.3.2.2 互操作性测试和一致性测试的相同点
        5.3.3 互操作性测试方法
    5.4 相关工作比较
    5.5 小结
第6章 实验
    6.1 实验基础平台
        6.1.1 Grasshopper
        6.1.2 JADE
        6.1.3 SMI
    6.2 实验设计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 相关工作比较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现有研究工作的缺陷
    7.2 结论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图表索引
附录Ⅱ常见移动Agent平台
附录Ⅲ常用资源链接与名词术语
附录ⅣMAFFinder接口和MAFAgentSystem接口层次定义
附录Ⅴ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9)移动Agent在CORBA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CORBA基本原理
    2.1 CORBA概念综述
        2.1.1 CORBA体系结构
        2.1.2 CORBA规范3.0新特性
    2.2 CORBA通信模型
        2.2.1 可互操作对象引用IOR
        2.2.2 ORB互通协议GIOP/IIOP
    2.3 可移植对象适配器POA
    2.4 CORBA对象拦截器
    2.5 CORBA对象服务
        2.5.1 命名服务
        2.5.2 事件服务
        2.5.3 对象生命周期服务
第三章 移动Agent介绍
    3.1 移动Agent历史
        3.1.1 软件Agent
        3.1.2 移动Agent(mobile Agent)
    3.2 移动Agent通信语言(ACL)
        3.2.1 Agent通信语言(ACL)
        3.2.2 Agent传输协议(ATP)
        3.2.3 移动Agent互操作设施(MASIF)
    3.3 移动Agent系统
        3.3.1 移动Agent体系结构
        3.3.2 服务Agent和用户Agent
        3.3.3 移动Agent关键策略
    3.4 移动Agent的应用与前景
        3.4.1 移动Agent的应用
        3.4.2 移动Agent的前景
第四章 系统开发工具
    4.1 Java语言与CORBA及移动Agent结合的优势
        4.1.1 Java与CORBA
        4.1.2 Java与移动Agent
    4.2 VisiBroker for Java平台简介
    4.3 Aglets介绍
        4.3.1 Aglets系统框架
        4.3.2 Aglets运行样式
        4.3.3 Aglets设计样式
        4.3.4 Aglets消息模式
        4.3.5 Aglets事件模式
        4.3.6 Aglets API
第五章 基于移动Agent的CORBA对象实现
    5.1 需求分析
    5.2 系统体系结构
    5.3 系统基本功能实现
    5.4 其它相关讨论
    5.5 系统运行实验
    5.6 系统应用
    5.7 小结
第六章 负载平衡的应用实例
    6.1 CORBA负载平衡介绍
        6.1.1 负载平衡方法
        6.1.2 负载平衡的目标与策略
        6.1.3 负载平衡算法
        6.1.4 对象定位机制
        6.1.5 服务器迁移方法
    6.2 基于移动CORBA的负载平衡设计
        6.2.1 负载平衡模型
        6.2.2 对象定位器
        6.2.3 负载分析器
        6.2.4 负载监视器
        6.2.5 复制对象
        6.2.6 客户调用过程
    6.3 运行实例
    6.4 性能分析
    6.5 问题与改进
    6.6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于移动Agent的CORBA体系结构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CORBA技术的研究
        1.2.2 移动Agent技术的研究
        1.2.3 CORBA和移动Agent融合技术的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课题的开发环境及难点
    1.5 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章 重要技术的研究
    2.1 移动Agent技术
        2.1.1 移动Agent的基本概念
        2.1.2 移动Agent的体系结构
        2.1.2.1 MobileAgent
        2.1.2.2 MobileAgent服务设施
        2.1.3 移动Agent的特点
    2.2 CORBA技术规范
        2.2.1 CORBA简介
        2.2.2 CORBA体系结构
        2.2.2.1 CORBA体系结构与实现机制
        2.2.2.2 ORB的体系结构
        2.2.3 CORBA的运行流程
第三章 基于移动Agent的CORBA体系结构的研究
    3.1 一种移动Agent体系结构的研究
        3.1.1 集群并行计算
        3.1.2 CoMa体系结构的提出
        3.1.3 CoMa实体层
        3.1.4 CoMa核心服务层
        3.1.4.1 迁移策略和迁移方式
        3.1.4.2 coma对象的命名与寻址
        3.1.4.3 扩展的并发控制模型
        3.1.4.4 智能化的处理
        3.1.4.5 CoMa的生命周期管理
        3.1.5 CoMa系统的设计模式
    3.2 MaOrb体系结构的研究
        3.2.1 移动Agent和CORBA技术的结合
        3.2.2 MaOrb体系结构
        3.2.3 maorb对象的命名和寻址
        3.2.4 CoMa和CORBA结合度的研究
        3.2.5 MaOrb系统的运行过程
        3.2.6 基于MaOrb体系结构的系统测试
第四章 MaOrb体系结构在负载平衡中的应用研究
    4.1 单向感招算法
        4.1.1 算法的主要思想
        4.1.2 相关术语的定义
        4.1.3 算法的实现策略
        4.1.4 感招进程的设计
    4.2 扩展MaOrb服务器的多线程机制
        4.2.1 逻辑进程
        4.2.1.1 逻辑进程的主要工作
        4.2.1.2 逻辑进程的构成
        4.2.2 子服务线程
        4.2.2.1 公共存储区
        4.2.2.2 子服务的定位过程
        4.2.2.3 执行结果的回送
    4.3 MaOrb在负载平衡中的应用模型设计
第五章 重要类的设计和系统实现
    5.1 CoMa包的设计
        5.1.1 用户coma类的编写
        5.1.2 重要类的定义
    5.2 MaOrb服务端相关类的定义
    5.3 单向感招算法相关类的定义
    5.4 MaOrb系统的实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CORBA事件服务在移动Agent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ulti-Agent与博弈论的城市交通控制诱导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何增镇. 中南大学, 2010(11)
  • [2]基于CORBA和移动Agent的异构环境通信研究[D]. 熊敏. 广东工业大学, 2008(08)
  • [3]普适环境中M/S体系结构多主体中间件研究与实践[D]. 倪凯.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4]基于CORBA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结构框架的研究与开发[D]. 陈长生. 南京理工大学, 2006(01)
  • [5]基于多Agent的电力远动信息实时传输的研究[D]. 黄敏.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5(03)
  • [6]移动Agent系统安全性若干问题研究[D]. 谭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 2005(04)
  • [7]基于Agent的远程教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付立东. 西安科技大学, 2005(06)
  • [8]移动Agent中间件平台及其测试模型研究[D]. 彭德巍. 武汉大学, 2004(11)
  • [9]移动Agent在CORBA中的研究与应用[D]. 黄锴. 南京理工大学, 2004(04)
  • [10]基于移动Agent的CORBA体系结构的研究及应用[D]. 衡星辰. 福州大学, 2004(03)

标签:;  ;  ;  ;  ;  

CORBA事件服务在移动代理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