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电厂节约经费的管道系统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李暾[1](2018)在《贵州A电厂纯凝机组工业供热改造设计及经济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全球社会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迫使人们在发展节能新技术的同时,加强现有耗能系统的改造。实行热电联产是社会实现能源节约、改善环境及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热电联产节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为后续论文的论证提供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从项目的必要性、项目改造技术方案、项目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生态环境、财务等方面)对该工业供热改造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项目的开展不仅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也支撑着当地的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为电厂及热用户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另外还通过减排生态污染物排放,而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2)本项目利用减温减压器的供热技术方案,来满足本项目的技术需求,项目改造完成后,在50%THA工况下,机组煤耗降低约为1.86g/kWh,年节约煤量5198t,在2018年就可获得节能收益1945万元。(3)本次项目完成改造后,每年可减少排放:1.37万吨二氧化碳、35.5吨氮氧化物、106.21吨二氧化硫、363.22吨粉尘,节能减排效益显着。另外,还通过减少生态污染物的排放,在一定程度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了生态环境:一是减缓气候变暖,二是减少环境中酸性物质对文化遗产建筑等重要建筑物的腐蚀,三是减少环境中酸性物质对人类、自然动植物的身心健康危害。(4)本项目的动态投资额为610万元,流动铺底资金额为175万元,工程的总投资额为785万元;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的值是60.48%,项目投资回收期则是2.66年,内部收益率比基本收益率10%的值要高,资本金内部收益率的值是139.66%。由此看出,该项目的财务情况良好。(5)选取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技术方案、项目财务评价(含项目技术经济效益与项目投资评价)、生态环境影响等四个指标进行评估,得出项目的综合评估结果为优良水平。由此表明,该项目经过综合评估后仍是可行的。
李哲[2](2014)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发电企业燃料采购承包商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电力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是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火电企业在电力行业中占据主体地位,其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变化。目前,煤为基础的火电企业燃料采购结构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火电企业燃料管理就在其安全生产、成本控制和经营效益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加强精细化燃料管理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燃料管理中的承包商选择评价,是火电企业燃料供应质量的有效保证,是火电企业安全生产的坚实基础,是火电企业完成经营目标的有力支持。论文阐述了项目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对战略承包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强调了战略承包商对企业的重要性。在剖析电、煤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电煤供需矛盾的原因,并通过对发电企业的采购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采购问题所在,并应用多种手段建立战略承包商评价选择体系,依靠模糊层次分析方法构建承包商选择评价模型,对承包商综合数据进行科学计算,确定承包商合作排名。结合风险研究资料,建立承包商风险评价体系,提出有效规避策略。
隋岳峰[3](2009)在《东海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城区人口的膨胀,龙口市城区水污染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如不迅速建设两城区的排水系统及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仅将严重制约龙口市的投资环境,而且将直接影响本市人民的身体健康。鉴于此,投资建设龙口市污水处理厂及排水管网工程是十分迫切与重要的。本文综合运用工程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海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评估,最终得出了科学、合理的结论。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为资料收集与分析、基础数据与建设指标确定阶段;第二为方案比选阶段;第三为推荐方案工程设计阶段;第四为经济分析与评价阶段。本文共分为6章,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工程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2)详细分析了龙口市目前污水处理的现状及东海污水处理厂这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对龙口市东海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从环境、社会、技术、财务、风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估;(4)根据上面的介绍、分析与评估,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首先,本文对东海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轮廓性工程设计,并考虑了污水深度处理回用,使可行性研究具备了较高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得出的明确处理工艺、工程规模、总投资、建设周期等关键指标,可供龙口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市政基础建设项目决策,并可为污水处理厂下一阶段的进一步设计参考。其次,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本文对东海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投资、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综合、社会因素再进行一系列分析,从而对东海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根据。
刘继平[4](2008)在《中国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城市水务产业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城市水务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城市水务产业运行效率,本文通过对水务、城市水务、城市水务产业等基本概念的梳理和内涵界定,立足公共物品理论、自然垄断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产权理论、外部性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及政府规制等经济学理论和国内外关于水务产业的相关研究进展,奠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以理论开拓与实际应用为目标,以中国城市水务产业的发展时序和特定的地理空间为脉络,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配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城市水务产业的属性与技术经济特征,对城市水务产业的发展内涵、发展基础、发展历程、发展模式、发展绩效及国外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构建城市水务产业发展评价模型,并以四川省18个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前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城市水务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多年改革探索的实践,提出促进中国城市水务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9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主要思路和研究框架;论文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第二章对相关理论进行总结评述。首先从水务的含义出发,引出水务产业的概念,然后对与水务产业发展相关的经济理论以及国内外关于水务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小结,以此奠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关于城市水务产业内涵与发展基础的研究。城市水务产业具有一般公共产业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自身的内涵和发展基础。本文把城市水务产业界定为城市范围内以自来水生产供应和污水收集处理为核心业务的涵盖取水水源、城市供水、节水、城市污水收集、处理及其回用等内容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研究认为城市水务产业具有耦合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基本属性;具有区域垄断性、准公共物品性、外部性、资本密集和投资回收期长等技术经济特征。论文进一步指出城市水务产业的市场需求、市场主体、价格机制、政府规制及技术条件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基础,并对中国现阶段城市水务产业的市场需求、市场主体、价格机制、政府规制及技术条件进行了具体分析。第四章是关于城市水务产业发展历程与发展模式的探讨。本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水务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将中国城市水务产业发展历程总结为传统的政企不分阶段、政府控制水务企业经营阶段及产业化发展三个阶段;对中国城市供水排水行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对城市水务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结合城市水务产业的发展实践,概括总结出了四种发展模式:即城市供水排水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跨城市经营的大型水务集团发展模式、厂网分离发展模式和同城分区比较竞争发展模式。第五章对城市水务产业的结构、行为与绩效进行了研究。论文对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关于结构、行为与绩效的分析范式进行了回顾和评析,认为产业的结构、行为与绩效三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相关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通过对中国城市水务产业的结构、行为与绩效进行实证研究,认为现阶段中国城市水务产业的市场结构是行政性垄断与经济性垄断的复合体;通过分析城市水务企业的价格行为、投资行为和技术创新行为,认为现阶段的价格政策和管理体制不利于激励城市水务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解析DMU绩效的含义,用数据包络分析理论(Data Envelope Analysis)构建了评价城市水务企业绩效的相对有效性分析模型,并以成都市不同服务区域、不同所有制的15家城市水务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所有制不是决定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存在市场竞争、规模效应和政府有效监管才是促进城市水务企业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第六章对国外水务产业发展状况及经验借鉴进行了研究。本章主要对美国、英国、法国等几个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务产业进行了研究比较,认为国外水务产业的发展具有一些共性的成功经验:如以法律为保障的由政府主导的水务综合管理体制、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融资体制、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水价形成机制、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以及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第七章是城市水务产业发展评价模型与实证分析。本章论述了建立城市水务产业发展评价模型的意义,提出了建立城市水务产业发展评价模型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法,结合城市社会经济状况、水资源条件、城市供水、用水、节水及水环境六个方面的因素,建立基于层次分析理论(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的由39个具体指标构成的城市水务产业发展评价模型,并以四川省18个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第八章是中国城市水务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改革探索的研究。论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水务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如城市水务管理体制不合理,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及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国有企业垄断经营、效率低下,价格机制不完善,市场失灵,缺乏推进城市水务产业市场化改革和监管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配套政策等问题。近年来中国在城市水务投资体制、市场化改革、水价形成机制、水务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改革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实践探索对促进城市水务产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第九章是促进城市水务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本章在前面几章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中国应加快建立有利于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的水务管理体制、坚持水污染治理与水资源优化配置并重、加快推进城市水务产业市场化进程、尽快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整机制、切实发挥城镇供排水协会的作用及加强规制建设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课题,部分研究者在这方面开展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开拓性和启发性的工作。论文作者充分吸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根据这几年学习的经济理论和掌握的分析工具,结合多年管理城市水务行业的实际体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作者认为本论文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1)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的研究路径。目前国内关于水务产业的研究成果不多,尤其是关于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的系统研究成果就更少,那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化进程中的民营化或私有化讨论及政府监管问题,也有少部分关于水价、水权、水务管理的研究,只见“树林”不见“森林”,都不太系统。本论文按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路径,探讨城市水务产业的发展问题。对“城市水务产业”等基本概念进行了梳理,立足公共物品理论、自然垄断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产权理论、外部性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及政府规制等经济学理论和国内外关于水务产业的相关研究进展,对中国城市水务产业的发展内涵、发展基础、发展历程、发展模式、发展绩效及国外水务产业的发展经验进行了研究;构建城市水务产业发展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合中国城市水务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多年改革探索的实践,提出了促进城市水务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与已有的关于水务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相比,似乎显得要系统一些。(2)城市水务产业发展内涵的界定。国内关于“城市水务产业”一词使用的频率比较高,但很少有人对其概念进行界定。本研究在梳理学术界对“水务”和“城市水务”各种不同理解的基础上,对城市水务产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把城市水务产业健康发展概括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市场结构合理、市场竞争规范有序、供给满足城市生产和生活需要、城市污水能得到及时收集处理和回用以及政府监管规范高效;论文总结的7个平衡关系式和6个约束关系式揭示了城市水务产业中取水、供水及污水收集处理与回用彼此之间的有机的量化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对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的深入研究。(3)城市水务产业的发展模式与适用条件。论文在考察中国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的实践基础上,结合城市水务产业的有关工程技术和经济技术分析,概括总结出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的四种模式,即城市供水排水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跨城市经营的大型水务集团发展模式、厂网分离发展模式和同城分区比较竞争发展模式,明确了每种模式的适用条件,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4)城市水务企业所有制性质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论文以成都市不同服务区域、不同竞争环境及不同所有制的15家水务企业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DEA有效性分析,得出了所有制不是决定城市水务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是否存在竞争、是否具有规模效应及政府监管是否有效才是决定城市水务企业绩效的主要因素的结论,为推进国有水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优化水务产业的所有制结构提供了实证基础。这与一般研究者就事论事的讨论城市水务企业民营化和竞争问题存在较大区别。(5)城市水务产业发展评价模型。论文针对城市水务产业的特点,紧扣水务产业发展的城市社会经济因素、城市水资源因素、城市供水因素、城市用水因素、城市节水因素、城市水环境因素六个方面构建城市水务产业评价体系,建立了由39项具体操作指标构成的城市水务产业发展评价模型,这39项指标基本反映了城市水务产业的全貌,评价模型层次清晰、应用方便,对于研究城市水务产业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象这样系统评价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的评价模型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还不曾发现。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研究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应用型研究,涉及政治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经济理论,还要涉及工程技术、企业运营等多方面的知识,更需要比较了解中国城市水务产业的真实状况,因此,对研究者的综合知识要求很高。由于本人知识结构所限,论文存在缺陷在所难免。比如:对城市水务产业的结构、行为及绩效的研究,虽然有分析、有论证,但不够深入;由于时间紧、收集数据的难度比较大,对四川省城市水务产业发展评价只用了2006年的数据,如果能够多收集几年的数据,从动态的角度对四川省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甚至把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城市水务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模型评价,指导意义会更强一些;再比如论文提出对城市非基本用水通过水权市场配置的问题,文中虽然提到了水权,但并没有对水权问题进行具体探讨等,这些方面既是论文的不足,也是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王群夫[5](2007)在《长春市中水回用市场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旨在利用城市污水资源,开发中水市场,为缓解水资源紧张寻找有效途径。论文首先对长春市水资源及污水利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提出开发中水回用市场的意义。其次,通过对长春市中水回用市场的分析,包括技术的选择、客户的需求分析及目标市场的定位,从技术及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中水回用的可行性。再次,通过对水质指标的控制和中水成本的分析,实现用户用上既经济又放心的产品,而生产企业既利用了资源又获得了经济效益。最后利用市场推广策略,把中水作为一种产品,制定合理价格,扩大宣传及政府政策引导,把污水进行资源化开发,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苏相河[6](2007)在《火电厂节能与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能源供求矛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电力工业是高耗能工业,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决定了发电必然以煤电为主的基本格局,建设节能型火电厂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提出节能型火电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评价思路,并对其组成部分分别建立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生产节能部分、政策节能部分和环保与循环利用部分。生产节能部分从节约厂用电、节约燃料以及节约用水三个方面进行指标划分,采用技术指标和管理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指标体系。政策部分主要从政策的完善程度、支持力度等方面设置指标体系。环保与循环利用部分从粉煤灰、炉渣和煤矸石的利用率、产品附加值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建立指标。针对指标的特点,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模糊隶属函数模型、综合评判等方法计算指标评价值,力求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徐贤[7](2000)在《为电厂节约经费的管道系统检测》文中指出许多无损检测和冶金评价都证实:缺陷并非总是影响管道系统的寿命和完整性。由于缺乏对使用材料的认识,导致对存在微小缺陷的管道系统进行不必要的修复和更换,从而增加了电厂的检修经费。
二、为电厂节约经费的管道系统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电厂节约经费的管道系统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A电厂纯凝机组工业供热改造设计及经济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的目的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工程 |
2.2 供热改造 |
2.3 可行性分析 |
2.4 热电联产节能工程改造技术相关理论 |
2.4.1 低温余热回收技术 |
2.4.2 工业供热节能技术 |
第3章 某燃煤纯凝机组工业供热改造优化的必要性 |
3.1 工业供热改造优化工程的地位 |
3.1.1 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 |
3.1.2 支撑区域产业发展与规划 |
3.1.3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
3.2 工业供热改造优化工程的作用 |
3.2.1 增加机组的发电量 |
3.2.2 提升园区供热的品质 |
3.2.3 改善社会的生态环境 |
3.3 A电厂所面临的问题 |
3.3.1 国家政策方面的严格要求 |
3.3.2 电厂自身营利的迫切需求 |
3.3.3 供汽参数与用汽参数的不匹配问题 |
第4章 某燃煤纯凝机组工业供热改造优化方案 |
4.1 技术改造方案 |
4.1.1 供热参数及管道路由改造 |
4.1.2 机组抽汽端口优化设计 |
4.1.3 工业供热技术经济性比选 |
4.2 工艺系统优化改造 |
4.2.1 管路总体走向分析 |
4.2.2 蒸汽系统改造 |
4.2.3 主体设备选型 |
4.3 建筑结构改造 |
4.3.1 设计基本数据 |
4.3.2 水、土腐蚀性特征分析 |
4.3.3 建筑选型及地基分析 |
4.4 热控工程改造 |
4.4.1 热工自动化水平分析 |
4.4.2 控制室系统及其可靠性 |
4.4.3 热控控制设备选型 |
4.5 消防工程改造 |
第5章 某燃煤纯凝机组工业供热改造方案可行性分析 |
5.1 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
5.2 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
5.3 项目的社会与生态效益分析 |
5.4 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
5.4.1 项目投资估算分析 |
5.4.2 财务评价分析依据 |
5.4.3 资金来源及融资方案 |
5.4.4 主要计算参数取值 |
5.4.5 盈利能力分析 |
5.4.6 敏感性分析 |
5.4.7 财务评价表 |
5.5 项目风险分析 |
5.6 项目的综合评估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2)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发电企业燃料采购承包商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案及难点 |
第2章 项目承包商管理 |
2.1 项目承包商管理 |
2.1.1 项目管理理论 |
2.1.2 承包商关系概论 |
2.1.3 承包商关系管理的条件与重要性 |
2.2 传统供应与战略供应 |
2.2.1 传统的采购模式的特点 |
2.2.2 新型承包商关系 |
2.2.3 战略合作关系与传统承包商关系的综合比较 |
2.2.4 项目管采购管理下的战略性承包商特点 |
2.3 风险管理 |
2.3.1 风险管理 |
2.3.2 风险的识别 |
2.3.3 风险的预测与防范 |
2.4 战略承包商的选择与评价体系 |
2.4.1 承包商评价选择的原则 |
2.4.2 承包商选择步骤 |
2.4.3 承包商选择影响因素 |
2.4.4 承包商评价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市场条件下发电企业燃料管理现状分析 |
3.1 电煤市场分析 |
3.1.1 国内外整体形势对煤炭行业的影响 |
3.1.2 2013年电煤市场行情 |
3.2 电力市场分析 |
3.2.1 全国电量分析 |
3.2.2 火电发电量增速稳步 |
3.2.3 电力设备利用小时数下滑 |
3.2.4 电量需求分析 |
3.3 当前我国电煤供应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
3.4 发电企业燃料管理相关理论 |
3.5 发电企业燃料管理的基本情况 |
3.6 发电企业燃料采购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3.7 问题原因分析 |
3.7.1 外部环境原因 |
3.7.2 内部管理原因 |
3.8 发电企业面对电煤供需新形势的应对策略分析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发电企业燃料采购承包商评价方法研究 |
4.1 燃料采购承包商市场情况下份额因素 |
4.1.1 成本因素 |
4.1.2 质量因素 |
4.1.3 到货因素 |
4.1.4 服务因素 |
4.1.5 其他因素 |
4.2 发电企业燃料采购承包商评价 |
4.2.1 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
4.2.2 发电企业燃料采购承包商模糊层次法评价架构 |
4.2.3 多目标决策实证 |
4.2.4 模糊层次分析法模型应用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东海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0.1.1 选题的背景 |
0.1.2 选题研究的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0.2.1 国外研究的现状 |
0.2.2 国内研究的现状 |
0.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0.3.1 研究的思路 |
0.3.2 研究的方法 |
0.4 本文的结构安排与创新之处 |
0.4.1 本文的结构安排 |
0.4.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理论概括 |
1.1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涵 |
1.2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
1.2.1 可行性研究在建设前期中的作用 |
1.2.2 可行性研究与设计建设项目管理的关联作用 |
1.3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步骤与内容 |
1.3.1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步骤 |
1.3.2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 |
2 东海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运行环境分析 |
2.1 建设项目概况 |
2.1.1 区域概况 |
2.1.2 自然条件 |
2.1.3 城区供水现状及规划 |
2.1.4 城区排水现状及规划 |
2.1.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2.2 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2.2.1 建设项目的社会效应 |
2.2.2 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 |
2.2.3 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
3 东海污水处理厂技术可行性分析 |
3.1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方案 |
3.1.1 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及污水处理程度的确定 |
3.1.2 污水处理的工艺方案 |
3.1.3 回用水处理的工艺方案 |
3.2 污水处理厂工程 |
3.2.1 厂址选择的确定 |
3.2.2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
3.2.3 电气设计 |
3.2.4 结构设计及其他设计 |
3.3 污水管网工程 |
3.3.1 设计原则 |
3.3.2 方案论证 |
3.3.3 管网工程设计 |
3.3.4 污水管网工程量 |
3.3.5 泵站工程 |
4 东海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的进度计划与安排 |
4.1 组织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 |
4.1.1 组织管理机构 |
4.1.2 人员编制 |
4.2 项目建设的进度计划 |
4.2.1 工程进展计划 |
4.2.2 建设项目主要履行单位的选择 |
4.2.3 工程分包计划 |
4.2.4 组织管理措施 |
4.2.5 技术管理措施 |
4.3 环境保护、节能、消防和劳动保护 |
4.3.1 环境保护 |
4.3.2 节能 |
4.3.3 消防 |
4.3.4 劳动保护 |
5 东海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 |
5.1 建设项目投资概算 |
5.1.1 编制说明 |
5.1.2 编制依据 |
5.1.3 建设期贷款利息 |
5.1.4 流动资金 |
5.1.5 资金筹措 |
5.2 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 |
5.2.1 基础数据 |
5.2.2 总成本费用及计算公式 |
5.2.3 利润总额及分配估算 |
5.2.4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
5.2.5 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
5.2.6 盈亏平衡点与敏感性分析 |
5.2.7 财务分析结论 |
6 东海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风险与防范 |
6.1 工程投资建设项目风险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 |
6.1.1 风险的含义 |
6.1.2 风险产生的原因 |
6.1.3 风险的一般特点 |
6.2 工程投资建设项目的风险分析 |
6.2.1 工程投资建设项目的风险分析概述 |
6.2.2 工程投资建设项目的风险分析的三个阶段 |
6.2.3 风险评价的结果 |
6.2.4 风险评价的基本程序 |
6.2.5 风险评价在工程投资建设项目中的作用 |
6.3 本建设项目存在的风险分析 |
6.3.1 按风险的来源分析 |
6.3.2 按风险的直接行为主体分析 |
6.3.3 按风险对目标的影响分析 |
6.3.4 按建设项目管理的过程分析 |
6.4 本建设项目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
6.4.1 地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
6.4.2 机械故障及停电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
6.4.3 污水处理系统维修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
6.4.4 环境污染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
结论与建议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4)中国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
2.1 学术界关于“水务”和“水务产业”的不同理解 |
2.2 理论研究基础 |
2.2.1 公共品理论 |
2.2.2 自然垄断理论 |
2.2.3 外部性理论 |
2.2.4 循环经济理论 |
2.2.5 产权理论 |
2.2.6 政府规制理论 |
2.3 国内外关于水务产业的相关研究进展 |
2.3.1 关于水务管理体制与政府规制的研究 |
2.3.2 关于水权与水价的研究 |
2.3.3 关于水务产业市场化与民营化的研究 |
2.3.4 关于水务企业所有权与绩效的实证研究 |
3. 城市水务产业内涵与发展基础 |
3.1 城市水务产业内涵的界定 |
3.2 城市水务产业的基本属性 |
3.2.1 耦合性 |
3.2.2 系统整体效应 |
3.2.3 层次性 |
3.2.4 动态性 |
3.3 城市水务产业的主要经济技术特征 |
3.3.1 区域垄断 |
3.3.2 “准”公共物品 |
3.3.3 外部性特征 |
3.3.4 资本密集与投资回报的长期性 |
3.4 城市水务产业的发展基础 |
3.4.1 市场需求 |
3.4.2 市场主体 |
3.4.3 价格机制 |
3.4.4 政策基础 |
3.4.5 技术基础 |
4. 城市水务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探讨 |
4.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水务产业的发展历程 |
4.1.1 传统的政企不分阶段 |
4.1.2 政府控制水务企业经营阶段 |
4.1.3 产业化发展阶段 |
4.2 城市供水排水现状 |
4.3 城市水务产业的发展模式 |
4.3.1 城市供水排水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 |
4.3.2 跨城市经营的大型水务集团发展模式 |
4.3.3 厂网分离发展模式 |
4.3.4 同城分区比较竞争模式 |
5. 城市水务产业的结构、行为与绩效分析 |
5.1 SCP分析范式的演进与评述 |
5.1.1 哈佛学派与SCP分析范式 |
5.1.2 芝加哥学派与SCP分析范式 |
5.1.3 对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分析范式的评述 |
5.2 城市水务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
5.2.1 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及主要特征 |
5.2.2 市场结构的衡量指标 |
5.2.3 城市水务产业的市场结构 |
5.3 城市水务企业的主要市场行为分析 |
5.3.1 市场行为定义与类型 |
5.3.2 城市水务产业的市场行为主体 |
5.3.3 城市水务企业的主要市场行为 |
5.4 城市水务产业的绩效分析 |
5.4.1 市场绩效的含义 |
5.4.2 基于生产前沿的DMU绩效 |
5.4.3 评价城市水务企业绩效的DEA模型 |
5.4.4 城市水务企业DEA有效性评价:以城市供水企业为例 |
6. 国外水务产业的发展状况及经验借鉴 |
6.1 国外水务产业的发展状况 |
6.1.1 美国的水务产业发展 |
6.1.2 英国的水务产业发展 |
6.1.3 法国的水务产业发展 |
6.1.4 荷兰的水务产业发展 |
6.2 国外水务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6.2.1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水务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
6.2.2 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水务综合管理体制 |
6.2.3 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投融资体制 |
6.2.4 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水价形成机制 |
6.2.5 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 |
6.2.6 国外水务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
7. 城市水务产业发展评价模型与实证分析 |
7.1 构建城市水务产业发展评价模型的意义 |
7.1.1 理论意义 |
7.1.2 现实意义 |
7.2 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 |
7.2.1 评价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的总体研究思路 |
7.2.2 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
7.2.3 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构建 |
7.3 城市水务产业发展评价指数的计算 |
7.3.1 确定指标权重的理论与方法 |
7.3.2 指标值的无量纲化处理 |
7.3.3 城市水务产业发展评价指数计算 |
7.4 实证:四川省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状况的模型评价 |
7.4.1 四川省地级市水务产业发展分类指数的计算与比较 |
7.4.2 四川省地级市水务产业发展综合指数的计算与比较 |
7.4.3 四川省地级市水务产业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 |
8. 城市水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索 |
8.1 城市水务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8.1.1 城市水务管理体制不合理 |
8.1.2 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及水资源配置不合理 |
8.1.3 国企垄断经营、产业总体分散、效率不高 |
8.1.4 定价机制不合理、价格偏低 |
8.1.5 城市水务产业存在市场失灵 |
8.1.6 缺乏推进水务改革和监管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 |
8.2 城市水务产业的改革探索 |
8.2.1 投资体制 |
8.2.2 特许经营 |
8.2.3 价格改革 |
8.2.4 水务管理体制 |
9. 促进城市水务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
9.1 建立有利于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的水务管理体制 |
9.2 坚持城市水污染治理与水资源优化配置并重 |
9.2.1 加强城市水污染治理、改善城市水环境 |
9.2.2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
9.3 加快推进城市水务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
9.3.1 推进国有水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优化产业所有制结构 |
9.3.2 合理选择水务产业的发展模式,促进市场结构优化 |
9.3.3 采取多种方式培育市场主体 |
9.4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整机制 |
9.4.1 水价制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
9.4.2 完善价格机制应着力解决的二个问题 |
9.4.3 探索科学民主的城市水务价格决策体制和决策程序 |
9.5 切实发挥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的桥梁作用 |
9.5.1 协助政府水务管理部门科学决策 |
9.5.2 发挥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的中介职能 |
9.5.3 依靠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促进城市水务企业加强自律 |
9.6 加强规制建设、引导和规范城市水务产业健康发展 |
9.6.1 完善水务行业的法律法规、加强经济司法 |
9.6.2 强化政府对城市水务产业的有效监管 |
9.6.3 定期进行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状况评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5)长春市中水回用市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引言 |
第一章 长春市中水回用市场现状 |
第一节 水资源利用现状 |
第二节 开发中水回用市场意义 |
第三节 行业发展现状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二章 开发中水回用市场分析 |
第一节 中水回用水质要求 |
第二节 中水回用技术选择 |
第三节 客户需求分析及目标市场选择 |
第四节 潜在市场分析 |
第三章 中水成本分析及市场规划 |
第一节 中水水质要求的控制 |
第二节 中水回用系统成本分析 |
第三节 投资与规划 |
第四章 中水的市场推广 |
第一节 产品策略 |
第二节 价格策略 |
第三节 渠道策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6)火电厂节能与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难点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1.3.2 本文的研究难点 |
第二章 节能型电厂的发展现状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我国能源形势分析 |
2.2.2 我国和一些国家机组供电煤耗的比较 |
2.3 电厂节能管理的主要措施与问题 |
2.3.1 节能管理的内容定位 |
2.3.2 节能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 |
2.3.3 节能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 |
2.3.4 节能监督点的设置 |
2.3.5 强制节能检测 |
2.3.6 电厂节能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
2.4 建立节能型电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
第三章 节能型电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设计 |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2 节能型电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设计思路 |
3.3 节能型电厂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结果 |
第四章 生产节能指标体系的详细设计 |
4.1 火电厂节电指标 |
4.2 电厂节煤指标 |
4.2.1 技术指标 |
4.2.2 节煤管理指标 |
4.3 电厂节约燃油指标 |
4.4 电厂节水指标 |
4.4.1 节水技术指标 |
4.4.2 节水管理指标 |
第五章 节能政策指标体系的详细设计 |
5.1 指标体系 |
5.2 指标含义 |
第六章 环保与循环利用指标体系的详细设计 |
6.1 粉煤灰的利用指标及涵义 |
6.1.1 粉煤灰介绍 |
6.1.2 指标及涵义 |
6.2 炉渣的利用指标及涵义 |
6.3 煤矸石的利用指标及涵义 |
6.3.1 用途 |
6.3.2 指标及涵义 |
6.4 脱硫石膏的利用指标及涵义 |
第七章 节能型电厂的综合评价 |
7.1 评价标准的确定 |
7.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7.2.1 定性指标评价 |
7.2.2 定量指标评价 |
7.3 节能型电厂综合评价的实现 |
7.4 山东石横电厂节能效果综合评价 |
7.5 节能型电厂综合评价结果的使用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1 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专家打分表 |
附录 2 定性类指标评价值专家打分表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详细摘要 |
四、为电厂节约经费的管道系统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A电厂纯凝机组工业供热改造设计及经济性分析[D]. 李暾. 吉林大学, 2018(01)
- [2]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发电企业燃料采购承包商评价研究[D]. 李哲.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2)
- [3]东海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 隋岳峰.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 [4]中国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研究[D]. 刘继平. 西南财经大学, 2008(04)
- [5]长春市中水回用市场研究[D]. 王群夫. 吉林大学, 2007(06)
- [6]火电厂节能与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D]. 苏相河.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7(02)
- [7]为电厂节约经费的管道系统检测[J]. 徐贤. 宁夏电力, 200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