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大掺量复合水泥的性能研究

低热大掺量复合水泥的性能研究

一、中低热高掺量混合材复合水泥的性能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汪金鑫,李军,卢忠远,陈雪梅,许毅刚,钟文,蔡攀[1](2021)在《偏高岭土对中热和低热硅酸盐水泥性能影响》文中认为在保持优异耐久性前提下提高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早期力学性能,对于其在建筑工程中的更广泛应用意义重大。本文以高活性偏高岭土(MK)为辅助性胶凝材料,研究了其替代性掺入对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水化、力学性能和干燥收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K在水泥水化早期即可发生火山灰反应,从而促进水泥熟料矿物早期水化,缩短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水化诱导期和提前水化加速期。由于MK火山灰反应对熟料矿物水化反应的部分替代,掺MK中、低热硅酸盐水泥7 d累积水化热有一定降低。MK的掺入提高了中热硅酸盐水泥早期抗压强度,但对低热硅酸盐水泥早期力学性能影响不大;MK的掺入对中、低热硅酸盐水泥长龄期抗压强度增长更为有利。MK可进一步降低中、低热硅酸盐水泥干燥收缩,这主要是由于MK的持续火山灰反应大幅细化了水泥石孔结构,降低了体系总孔隙率。

姚如胜[2](2021)在《GFRP筋及防腐钢筋海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海洋混凝土(Ocean Aggregate Concrete,简称OAC)是指珊瑚礁石经破碎、筛分后作为粗骨料与细骨料(海砂、珊瑚砂、河砂)、海水与水泥按一定配比制成的新型混凝土。海洋混凝土的研究、开发以及利用,既能有效节省岛礁工程建设中粗、细骨料及淡水资源的运输成本与建设工期成本,又能有效解决废弃珊瑚碎屑的堆放及占地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更能推进岛礁工程建设的发展进程,切实有效地提高我国南海诸岛的军用及民用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我国河砂及淡水资源消耗量巨大、局部地区供给短缺,而海洋中蕴藏了丰富的海砂与海水资源,适度开发海砂、海水资源并加以利用,可缓解建筑用砂及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玻璃纤维材料(GFRP)具有耐腐蚀、轻质、高强的特点,与海洋混凝土组合,形成GFRP筋海洋混凝土结构。对海洋混凝土及其GFRP筋及防腐钢筋构件的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对远洋岛礁及近海工程建设意义重大,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本文以此为目标,开展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通过252个海洋混凝土(珊瑚、海砂、海水)试块和56个圆截面短柱试件的轴心受压加载试验,考察了海砂取代率、混凝土强度等级、减水剂与水泥质量比、拌养水类型、复掺矿物掺合料类型、阻锈方式、纵筋配筋率、箍筋间距、截面尺寸、应变贴片方式、海洋潮汐区的暴露龄期等参数对试件轴压性能的影响;获取了试件的物理及力学性能指标、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纵筋应变和箍筋应变,分析了各参数对其物理及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并运用灰色理论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试件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程度,同时拟合了海洋混凝土圆柱体与立方体抗压强度关系表达式、海洋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本构方程和GFRP筋约束海洋(海砂海水)混凝土柱的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混凝土的强度与坍落度均能满足建筑工程使用需求;海洋混凝土受压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水泥石开裂破坏和骨料劈裂破坏;海洋混凝土干密度在1983~2143kg/m3之间;GFRP箍筋荷载-环应变曲线呈双线性发展;海砂取代率和减水剂掺量对海洋混凝土试件力学性能影响呈波动变化趋势;拌养水类型(海水、淡水)对试件力学性能影响不显着;矿物掺合料能改善海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掺加偏高岭土(P)与硅灰(G)、环氧涂层(H)和阻锈剂(Z)的钢筋海洋混凝土柱的抗锈蚀效果显着;暴露龄期在270d内,掺加P+G+H、P+G+Z的钢筋海洋混凝土柱的刚度及承载力显着增大;混凝土强度等级对GFRP筋海洋混凝土柱轴压力学性能影响较为显着;PVC管对钢筋海洋混凝土柱具有一定的延蚀效果,但对GFRP筋海洋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海洋混凝土轴压应力-应变本构曲线及其GFRP筋约束海洋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曲线均与其试验曲线吻合良好;随着纵筋配筋率的增大,GFRP筋海洋混凝土试件的初始刚度、峰值荷载、延性和耗能总体上呈增大趋势;箍筋间距的变化对GFRP筋海洋混凝土柱承载力影响不显着;随着试件截面尺寸的增大,GFRP筋海洋混凝土柱的初始刚度、峰值荷载均随之增大,延性上下波动变化;暴露龄期(T<270d)对海洋混凝土试件力学性能指标影响规律不显着。通过20个GFRP筋海洋混凝土梁试件的受弯加载试验,考察了海砂取代率、配筋率、剪跨比及暴露龄期等因素对试件受弯性能的影响,获取了试件力学性能指标、初始裂缝宽度、破坏形态、纵筋应变、混凝土截面应变和荷载-挠度曲线,分析了各参数对其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以及各影响因素对试件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GFRP筋海洋混凝土梁受弯荷载-挠度曲线呈双线性发展;GFRP筋海洋混凝土梁截面应变分布符合平截面假定;配筋率对GFRP筋海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影响较为显着。采用ABAQUS建立了GFRP筋海洋混凝土构件数值模型,数值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GFRP筋海洋混凝土构件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扩展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等级、FRP筋类型和配筋率对海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采用极差法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试件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和FRP筋类型对试件的峰值荷载和峰值挠度影响较大;随着配筋率的增大,FRP筋海洋混凝土梁试件峰值荷载逐渐增大,但跨中峰值挠度逐渐减小,延性和耗能变化不显着。基于试件轴压和受弯试验结果,提出了GFRP筋约束海洋混凝土短柱的峰值应力与峰值应变计算模型,修正了GFRP筋海洋混凝土柱和PVC管钢筋海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计算表达式;基于中国、美国和加拿大规范修正了GFRP筋海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修正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研究成果丰富了海洋及近海混凝土结构的试验数据和理论内容,对进一步开展海洋混凝土结构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可为我国强海战略下的岛礁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汪金鑫[3](2021)在《基于低热早强混凝土的偏高岭土矿物外加剂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工程工期越来越短,要求所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能够在满足施工性能的条件下实现早强和高早强,这导致水泥朝着提高熟料中早强矿物(C3S)含量和细度方向发展。然而,水泥细度和熟料中早强矿物含量的提高也导致混凝土早期水化速率加快、水化放热量明显增加,内部温度应力过大,工程上体现为混凝土(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和预制部品早期收缩开裂现象愈发突出、后期强度不增长甚至倒缩、长期耐久性退化和寿命大幅缩短。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或选用低热水泥可有效降低早期水化热、减少收缩(抗裂)、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和服役寿命,但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发展缓慢,无法满足施工周期要求。发展基于低热早强混凝土的胶凝材料体系十分迫切。本论文选取高火山灰活性的偏高岭土为矿物外加剂,研究了矿物外加剂掺入对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及其混凝土水化进程、硬化体组成和结构以及耐久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物外加剂的掺入对胶凝材料体系力学性能影响较小,但可有效降低水化热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单掺偏高岭土或双掺偏高岭土/高钛矿渣微粉复掺,普通硅酸盐水泥力学性能提高,偏高岭土掺量9%时胶凝材料体系力学性能较好,早期(3 d)抗压强度分别提升30.85%和10.64%。偏高岭土掺入大幅提升了中热水泥早期(3 d)抗压强度,最大提升幅度为21.51%;偏高岭土对低热水泥的早期(3 d)抗压强度提升不明显。单掺偏高岭土会使得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水化诱导期提前,使其放热速率提高,偏高岭土掺量9%时,水化累积放热量高于纯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高钛矿渣微粉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工作性能得到改善,并且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累积放热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降低。偏高岭土掺入中/低热水泥后,胶凝材料体系3 d、7 d的累积水化热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力学性能有所增加。偏高岭土掺入不同类型水泥所形成的胶凝材料水化热低,收缩减小,孔结构细化,孔隙率降低,界面过渡区更为致密,耐久性能(抗硫酸盐、抗冻融循环)得到提升。

严宇[4](2020)在《水化温升抑制材料调控水泥水化放热历程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控制温度开裂对于水泥用量大、结构复杂、耐久性要求高的现代混凝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原材料、改进施工工艺、调整结构设计等方案的单独或复合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场、应力场的变化,降低水化温升导致的开裂风险。化学外加剂也被应用于控制温度开裂,其中,水化温升抑制材料可以在较低掺量下有效降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早期放热峰,同时几乎不影响后期总放热量与强度发展,为有效控制现代混凝土的温度开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宏观与微观、实验与模拟、动力学与热力学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研究了一种淀粉基水化温升抑制材料(简写为S-TRI)调控水泥水化放热历程的构效关系,探讨其对水泥混凝土宏观性能和内部温度场变化的影响规律,并揭示其影响水泥水化行为的作用机理,为水泥水化温升抑制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开发了一种山梨醇基液体型水化温升抑制材料(简写为L-TRI),研究了其对水泥水化行为的影响并探明作用机理,探索了通过化学外加剂调控水泥水化的新机制与方法。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探明了S-TRI的基本性能及其影响水泥水化放热历程的作用规律。S-TRI在水泥浆体内的消耗是一个溶解-吸附过程,对比不同掺入方式S-TRI对水泥水化放热历程的影响发现,S-TRI在水泥浆体内的可控溶解是实现水化温升抑制的前提条件。随着淀粉酸解程度的增加,S-TRI表现出更好的降峰性能。研究发现,溶解性能是影响S-TRI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聚合度是次要因素。采用多种测试手段和最新的Needle model水化模型,揭示了S-TRI对水泥净浆前24h水化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TRI在水泥浆体中有限但持续地抑制C-S-H凝胶的成核过程,减少水泥颗粒表面生成的C-S-H凝胶,抑制C3S的早期水化,从而降低水泥的早期水化放热速率。掺入方式和掺入时间的改变主要影响S-TRI抑制C-S-H成核的作用效率,作用时间与C-S-H成核窗口期的重合度越高,S-TRI产生的“有效抑制”作用越大。当S-TRI的掺量超过水泥用量0.1%时,一个持续时间更长、放热量更大的宽峰出现在水化放热峰之后,即第二水化放热峰。对比单矿体系与水泥体系下S-TRI对峰后水化行为的影响发现,C3S的二次水化是第二水化放热峰的主要热源,C3A的存在为C3S二次水化创造条件。结合原位XRD、SEM和热力学计算结果,提出了第二水化放热峰的形成机制:C3A水化生成的钙矾石持续消耗浆体中的S-TRI,C-S-H凝胶在S-TRI耗尽后再次成核生长,导致C3S的二次水化和第二水化放热峰的形成。S-TRI抑制水泥水化温升,延缓C3S的早期水化,导致浆体凝结时间延长、早期强度降低。第二水化放热峰的出现保障了后期力学性能的快速发展。对比水泥种类、碱含量、石膏含量、温度及矿物掺合料等因素对S-TRI作用效果的影响发现,S-TRI的降峰性能有较强的鲁棒性,其影响峰后水化放热的作用效果对使用环境有一定的敏感性。混凝土绝热温升、半绝热温升以及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表明,S-TRI对于水泥水化放热历程的调控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有利于降低构件的温度开裂风险。为避免固体外加剂难以均匀分散的问题、扩展水化温升抑制材料的应用范围,以山梨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材料制备出液体型水化热调控材料(L-TRI)。L-TRI稳定存在于孔溶液中,通过络合作用改变孔溶液的离子平衡,持续抑制C-S-H凝胶的生长过程,从而改变水泥水化放热历程,实现了水化放热的可控释放和水化温升的有效抑制。对比S-TRI与L-TRI调控水泥水化放热历程的作用机制发现,要实现水化温升抑制而非单纯的缓凝效果,需控制外加剂的作用窗口和作用强度与C-S-H凝胶的成核、生长过程相匹配。

梁晓夏[5](2020)在《碳纳米管/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及自收缩性能》文中指出矿物掺合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与日俱增,众多纳米材料对矿物掺合料水泥体系的研究均已开展。碳纳米管作为典型的纳米材料之一,将其应用于水泥基材料中可改善基体性能。但目前关于碳纳米管/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在两种常用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体系中掺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从而对其力学和自收缩性能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结合多种微观测试方法,深入探究MWCNTs对粉煤灰水泥基材料和矿渣粉水泥基材料的微观作用机理。主要成果及结论如下:(1)制备不同掺量的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和不同掺量的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并分别测试其力学性能。结论如下,MWCNTs的掺入对粉煤灰水泥基材料和矿渣粉水泥基材料的抗折强度提高作用明显,可有效弥补粉煤灰水泥基材料早期抗折强度低的缺点。MWCNTs/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随MWCNTs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且随养护龄期增大而逐渐增大;MWCNTs未能有效提高矿物掺合料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MWCNTs/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弯曲韧性,断裂能,断裂点位移及极限荷载力均高于未掺入MWCNTs的矿物掺合料水泥基材料。(2)测试MWCNTs/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自收缩值。结论如下,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自收缩值随龄期增长而增加,且自收缩曲线大致可分为快速收缩,轻微膨胀和平稳收缩三个阶段;粉煤灰掺入有利于降低水泥基材料的自收缩值,适量MWCNTs的掺入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粉煤灰水泥基材料的自收缩值;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自收缩值随龄期增长而增加,且自收缩曲线分为快速收缩和平稳收缩两个阶段;矿渣粉掺入提高水泥基材料的自收缩值,适量MWCNTs的掺入有利于降低矿渣粉水泥基材料的自收缩值;MWCNTs/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自收缩值随着水灰比增大而明显降低。(3)微观测试结论如下,MWCNTs不仅能够桥连阻断裂缝,吸收和传递荷载,而且能够填充水化产物间的孔隙,细化孔径分布,缓解毛细管应力,密实基体,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自收缩性能。MWCNTs的掺入并未改变基体的水化产物类型,但促进C-S-H凝胶生成,降低Ca(OH)2结晶度。水化热测试表明,MWCNTs能够明显促进粉煤灰水泥复合浆体早期水化反应进行,但并不能有效促进矿渣粉水泥复合浆体的水化进程。

封培然[6](2020)在《论水泥质量的动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比水泥质量的静态分析法与动态分析法,发现前者不涉及水泥应用的整个周期,是以某时间点的水泥质量参数作为评价水泥性能的指标,而动态分析法跟踪整个计算期内的参数变化,是水泥水化反应的本质反映,是水泥质量保证的可靠方法,其与水泥混凝土耐久性既有本质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是水泥质量控制的新工具。

刘淼,王涛,徐颖[7](2019)在《我国与尼日利亚水泥标准的比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0引言水泥是一种用量大、使用广泛的建筑材料,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不能够被取代。我国是世界上的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带动了水泥工业的飞速发展,水泥产量自2002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

龚远[8](2019)在《中高温C40大体积混凝土承台配合比设计及温度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生产施工及应用过程中,通常采用优化配合比、优选原材料、循环冷却水降温技术措施等,在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符合设计施工要求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化放热量和绝热温升,降低由温度应力引起温度裂缝的风险。本文以中高温C40大体积承台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类的水泥、粉煤灰和矿渣粉的水化放热特性,优选整体水化放热量较小,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要求的胶凝材料体系。根据计算得到的基准配合比,通过双掺矿物掺合料、优选外加剂和骨料等进行配合比优化,研究了配合比关键参数对大体积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凝结时间等的影响,确定大体积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要求,进行混凝土绝热温升值及温度应力场的模拟计算分析,并布置合理的循环冷却水管并进行温度监测。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胶凝材料水化放热试验研究表明:刘总旗水泥的水化放热量最高,永发和玉珠水泥次之,嘉华水泥的3d和7d水化放热量最低,水化热温度排序为:刘总旗水泥>永发水泥>玉珠水泥>嘉华水泥。水泥-粉煤灰胶凝材料体系中,采用恒阳粉煤灰的胶凝材料水化放热量小于汉华粉煤灰;水泥-矿渣粉胶凝材料体系中,采用德源矿渣粉的总体水化放热量小于三和矿渣粉;胶凝材料掺加矿物掺合料后水化热明显降低,小于纯水泥的水化放热量。(2)采用大掺量掺合料能够有效的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同时能够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采用15%粉煤灰+矿渣粉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热较低,7d龄期的抗压强度均达到设计强度的120%以上,28d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的137%以上;最佳碎石比例为:1#:2#:3#=10%:78%:12%,最佳级配下的堆积孔隙率为44%,良好的骨料级配能够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3)本课题用于承台C40混凝土配合比的理论计算最高温度为62.4℃,最大温升值为34.3℃,最大里表温差为18.7℃,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温度监测过程中混凝土芯部与顶面混凝土温差最大为23.6℃,与侧面温差最大为24.5℃,平均温度的降温速率在0.81.9℃/d,温控指标符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要求。(4)随着掺合料掺量的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的抗开裂性能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掺量较小或掺量过大时其抗开裂性能较差,掺合料掺量为17%时,混凝土的抗开裂性能最佳;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对抗碳化性能有一定影响,采用汉华粉煤灰和德源矿渣粉时各龄期碳化深度明显降低;双掺15%粉煤灰+15%矿渣粉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最小,抗碳化能力最佳。

邹伟斌[9](2018)在《再论水泥粉磨工艺发展趋势及改造要点(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配置高效率料床粉磨设备辊压机(或三辊、四辊外循环预粉磨立磨)+V型静态气流分级机+(下进风或侧进风)高效涡流选粉机+管磨机+(侧进风或内循环风)高效涡流选粉机组成的新型双闭路三选粉半终粉磨系统以及大型辊压机(或大型三辊、四辊外循环预粉磨立磨)与动态、静态两级组合气流分级机组成的开路(或闭路)联合(或半终)粉磨系统,立磨水泥终粉磨系统、筒辊磨终粉磨系统以及辊压机终粉磨系统均具有良好的节电优势,是水泥粉磨系统节电改造的方向。采用大型辊压机(或大型三辊、四辊外循环预粉磨立磨)水泥联合(或半终)粉磨系统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的技术原则是:"磨前处理是关键、磨内磨细是根本、磨后选粉是保证",这也是对水泥联合(或半终)粉磨系统实施改造的三个重要内容。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的优化改造技术,使水泥粉磨系统电耗一降再降,为提升水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马忠诚,姚燕,文寨军,高显束,李桂金,刘云[10](2018)在《国内外中低热水泥国家标准对比》文中研究表明中低热水泥在保障国家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混合材种类和掺量、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评价基准、化学组成指标和物性指标方面,对比了美国、日本、欧洲和我国现行中低热水泥标准相关内容,并分析了我国国家标准中相关内容的优势和不足,为下一步我国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二、中低热高掺量混合材复合水泥的性能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低热高掺量混合材复合水泥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偏高岭土对中热和低热硅酸盐水泥性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
    1.1 原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试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MK对P·MH和P·LH水化影响
    2.2 偏高岭土对中、低热水泥力学性能影响
    2.3 MK对中、低热硅酸盐水泥干燥收缩影响
3 结论

(2)GFRP筋及防腐钢筋海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海洋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洋材料
        1.2.1.1 珊瑚粗骨料
        1.2.1.2 珊瑚细骨料
        1.2.1.3 海砂
        1.2.1.4 海水
        1.2.1.5 骨料改性
        1.2.2 珊瑚混凝土
        1.2.2.1 珊瑚混凝土的配制
        1.2.2.2 珊瑚混凝土的微观特性
        1.2.2.3 珊瑚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2.2.4 珊瑚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2.2.5 纤维珊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2.2.6 FRP筋及钢筋珊瑚混凝土的黏结性能
        1.2.2.7 珊瑚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1.2.2.8 钢筋及钢管珊瑚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
        1.2.3 海砂海水混凝土
        1.2.3.1 海砂海水混凝土力学性能
        1.2.3.2 海砂海水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1.2.3.3 FRP筋海砂海水混凝土的黏结性能
        1.2.3.4 海砂海水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
        1.2.3.5 海砂海水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海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及性能
        2.2.1 粗骨料
        2.2.2 细骨料与拌养水
        2.2.3 矿物掺合料
        2.2.4 减水剂
    2.3 试件设计及制作
    2.4 试验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2.5 试验加载过程与试验现象
        2.5.1 海洋混凝土立方体试件
        2.5.2 海洋混凝土圆柱体试件
    2.6 试验结果与分析
        2.6.1 海洋混凝土圆柱体试件应力-应变曲线
        2.6.2 物理及力学性能参数
        2.6.2.1 物理性能参数
        2.6.2.2 力学性能参数
        2.6.3 影响因素分析
        2.6.3.1 海砂取代率的影响
        2.6.3.2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
        2.6.3.3 减水剂与水泥质量比的影响
        2.6.3.4 复掺矿物掺合料类型的影响
        2.6.3.5 拌养水类型的影响
        2.6.3.6 粗骨料类型的影响
        2.6.3.7 海洋潮汐区暴露龄期的影响
    2.7 海洋混凝土圆柱体与立方体抗压强度关系
    2.8 海洋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2.8.1 无量纲化海洋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曲线
        2.8.2 海洋混凝土的本构方程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FRP筋及防腐钢筋海洋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概况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件设计及制作
        3.2.3 试验加载与测量方案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试件加载过程及其破坏形态
        3.3.2 荷载-位移曲线
        3.3.3 GFRP筋荷载-应变曲线
        3.3.3.1 GFRP螺旋筋荷载-环向应变关系曲线
        3.3.3.2 GFRP纵筋荷载-纵向应变关系曲线
        3.3.4 钢筋荷载-应变曲线
        3.3.4.1 螺旋钢筋荷载-环应变关系曲线
        3.3.4.2 纵向钢筋荷载-应变关系
        3.3.5 力学性能参数
    3.4 影响因素分析
        3.4.1 海砂取代率的影响
        3.4.2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
        3.4.3 不同阻锈方式的影响
        3.4.4 体积配箍率(箍筋间距和直径)的影响
        3.4.4.1 箍筋间距的影响
        3.4.4.2 箍筋直径的影响
        3.4.5 纵筋配筋率的影响
        3.4.6 截面尺寸的影响
        3.4.7 应变贴片方式影响
        3.4.8 暴露龄期影响
    3.5 刚度退化分析
    3.6 GFRP筋约束海洋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模型
        3.6.1 GFRP筋约束海洋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计算
        3.6.2 无量纲化GFRP筋约束海洋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
        3.6.3 GFRP筋约束海洋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模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FRP筋海砂海水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概况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件设计及加载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试件加载过程及其破坏形态
        4.3.2 荷载-位移曲线
        4.3.3 GFRP螺旋筋的荷载-环向应变曲线
        4.3.4 GFRP筋的荷载-纵向应变曲线
        4.3.5 特征点参数
    4.4 影响因素分析
        4.4.1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
        4.4.2 体积配箍率(箍筋间距和直径)的影响
        4.4.2.1 GFRP箍筋间距的影响
        4.4.2.2 GFRP箍筋直径的影响
        4.4.3 纵筋配筋率的影响
        4.4.4 截面尺寸的影响
        4.4.5 暴露龄期的影响
    4.5 刚度退化分析
    4.6 影响因素大小分析及承载力计算
    4.7 约束海砂海水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曲线
        4.7.1 GFRP筋约束海砂海水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计算
        4.7.2 GFRP筋约束海砂海水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
        4.7.3 GFRP筋约束海砂海水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模型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FRP筋及防腐钢筋海洋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概况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件设计及加载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试件加载过程及其破坏形态
        5.3.2 荷载-挠度曲线
        5.3.3 海洋混凝土梁荷载-初始裂缝宽度曲线
        5.3.4 海洋混凝土梁荷载-纵筋应变曲线
        5.3.5 海洋混凝土梁截面应变分布
        5.3.6 特征点参数
    5.4 影响因素分析
        5.4.1 海砂取代率的影响
        5.4.2 阻锈方式的影响
        5.4.3 纵筋配筋率的影响
        5.4.4 剪跨比的影响
        5.4.5 暴露龄期的影响
    5.5 影响因素大小分析及承载力计算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GFRP筋海洋混凝土构件数值模拟分析
    6.1 引言
    6.2 数值模型
        6.2.1 海洋混凝土本构模型
        6.2.2 GFRP筋本构模型
        6.2.3 单元类型
        6.2.4 约束类型
        6.2.5 荷载与边界条件
        6.2.6 非线性求解
    6.3 数值模型与试验结果验证
        6.3.1 GFRP筋海洋混凝土梁数值分析与试验结果验证
        6.3.2 GFRP筋海洋混凝土柱数值分析与试验结果验证
    6.4 GFRP筋海洋混凝土梁参数扩展分析
        6.4.1 FRP筋海洋混凝土梁数值分析参数
        6.4.2 FRP筋海洋混凝土梁数值分析结果及力学性能指标
        6.4.3.1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
        6.4.3.2 FRP筋类型的影响
        6.4.3.3 配筋率的影响
    6.5 影响因素大小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GFRP筋及防腐钢筋海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计算
    7.1 引言
    7.2 GFRP筋海洋混凝土柱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
        7.2.1 峰值应力
        7.2.2 峰值应变
    7.3 GFRP筋海砂海水混凝土柱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
        7.3.1 峰值应力
        7.3.2 峰值应变
    7.4 GFRP筋及防腐钢筋海洋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
        7.4.1 试验验证GFRP筋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关系
        7.4.2 GFRP筋与海洋混凝土材料退化系数
        7.4.3 GFRP筋海洋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
        7.4.4 防腐钢筋海洋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
    7.5 GFRP筋海砂海水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
    7.6 GFRP筋及防腐钢筋海洋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
        7.6.1 GFRP筋海洋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
        7.6.1.1 计算假定
        7.6.1.2 中国FRP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计算理论
        7.6.1.3 美国FRP筋混凝土抗弯承载力计算理论
        7.6.1.4 加拿大FRP筋混凝土抗弯承载力计算理论
        7.6.1.5 GFRP筋海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计算理论
        7.6.2 防腐钢筋海洋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基于低热早强混凝土的偏高岭土矿物外加剂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混凝土性能与水泥水化热
    1.3 低热早强混凝土实现路径分析
    1.4 偏高岭土矿物外加剂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原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偏高岭土
        2.1.3 高钛矿渣微粉
        2.1.4 骨料
        2.1.5 外加剂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工作性
        2.3.2 水化热
        2.3.3 力学性能
        2.3.4 干燥收缩
        2.3.5 孔隙率
        2.3.6 混凝土绝热温升测定
        2.3.7 耐久性
        2.3.8 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
3 偏高岭土矿物外加剂对水泥性能影响
    3.1 试验设计
    3.2 胶凝材料物理性能
    3.3 胶凝材料水化热
    3.4 水化产物
    3.5 胶凝材料水化硬化过程自收缩
    3.6 孔结构分析
    3.7 小结
4 偏高岭土矿物外加剂对水泥胶砂性能影响
    4.1 试验配比
    4.2 水泥胶砂工作性
    4.3 胶砂力学性能
    4.4 胶砂干燥收缩
    4.5 胶砂碳化性能
    4.6 胶砂微观结构
    4.7 本章小结
5 偏高岭土矿物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
    5.1 配合比设计
    5.2 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5.3 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
    5.4 低热早强胶凝材料混凝土绝热温升测试
    5.5 混凝土干燥收缩
    5.6 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
    5.7 混凝土抗冻性能
    5.8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水化温升抑制材料调控水泥水化放热历程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温度开裂
        1.1.2 温度开裂的解决措施
        1.1.3 水化温升抑制技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单矿的水化机理
        1.2.2 水泥的水化机理
        1.2.3 水泥微结构的形成与演化
        1.2.4 化学外加剂对水化的影响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论文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
        2.1.1 化学外加剂
        2.1.2 胶凝材料
        2.1.3 其他
    2.2 实验方法
        2.2.1 原材料表征
        2.2.2 样品制备
        2.2.3 外加剂的吸附测试
        2.2.4 宏观性能测试
        2.2.5 水化动力学表征
        2.2.6 微观测试
        2.2.7 孔溶液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固体型水化温升抑制材料影响水泥水化放热的构效关系
    3.1 S-TRI的基本性能
        3.1.1 分子量分布
        3.1.2 碱稳定性
        3.1.3 结晶度
        3.1.4 S-TRI的溶解
        3.1.5 S-TRI的吸附
        3.1.6 S-TRI在真实浆体中的消耗过程
    3.2 S-TRI对水泥水化放热历程的影响
    3.3 S-TRI调控水泥水化放热历程的构效关系
        3.3.1 水化诱导期
        3.3.2 水化放热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固体型水化温升抑制材料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
    4.1 S-TRI对水泥水化早期放热行为的影响
        4.1.1 掺入方式
        4.1.2 掺量
        4.1.3 掺入时间
    4.2 S-TRI对水泥水化早期相组成的影响
    4.3 S-TRI对水泥水化早期C-S-H凝胶成核生长的影响
        4.3.1 水化加速期
        4.3.2 水化放热峰
    4.4 S-TRI影响水泥浆体早期水化的数值模拟
        4.4.1 水化模型的建立
        4.4.2 模拟结果与分析
    4.5 S-TRI影响水泥早期水化放热的作用机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固体型水化温升抑制材料对水泥中后期水化的影响
    5.1 S-TRI对水化中后期放热行为的影响
        5.1.1 单矿体系
        5.1.2 水泥体系
    5.2 S-TRI对水化中后期相组成的影响
        5.2.1 C_3S+石膏+C_3A单矿体系
        5.2.2 水泥体系
    5.3 S-TRI对水化中后期C-S-H凝胶生长的影响
        5.3.1 C_3S+石膏+C_3A单矿体系
        5.3.2 水泥体系
    5.4 S-TRI对水化中后期孔溶液的影响
        5.4.1 C_3S单矿体系
        5.4.2 水泥体系
    5.5 S-TRI影响中后期水化放热的作用机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固体型水化温升抑制材料的应用
    6.1 S-TRI对宏观性能的影响
        6.1.1 S-TRI对净浆凝结时间的影响
        6.1.2 S-TRI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6.2 S-TRI的适应性问题
        6.2.1 水泥种类
        6.2.2 碱含量
        6.2.3 石膏含量
        6.2.4 温度
        6.2.5 矿物掺合料
    6.3 S-TRI对混凝土水化温升的抑制效果
        6.3.1 绝热温升
        6.3.2 半绝热温升
        6.3.3 实际工程中的温控效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液体型水化温升抑制材料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7.1 L-TRI对水泥水化放热行为的影响
        7.1.1 掺量
        7.1.2 掺入时间
    7.2 L-TRI对水泥浆体相组成的影响
        7.2.1 固相
        7.2.2 液相
    7.3 L-TRI对水泥水化产物的影响
        7.3.1 钙矾石
        7.3.2 C-S-H凝胶
    7.4 L-TRI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7.5 L-TRI影响水泥水化放热的作用机制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清单

(5)碳纳米管/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及自收缩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水泥混凝土的自收缩变形
        1.2.1 自收缩定义与产生机理
        1.2.2 自收缩影响因素与测试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矿物掺合料水泥基材料的研究
        1.3.2 碳纳米管水泥基材料的研究
        1.3.3 碳纳米管/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试验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矿物掺合料
        2.1.3 碳纳米管
        2.1.4 分散剂
        2.1.5 水泥消泡剂和减水剂
        2.1.6 砂和水
    2.2 试验方法
        2.2.1 试件制备
        2.2.2 试验配合比设计
        2.2.3 试验性能测试
        2.2.4 试验微观性能测试
        2.2.5 试验测试仪器
3 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2.1 抗折强度
        3.2.2 抗压强度
        3.2.3 弯曲韧性
    3.3 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自收缩性能
        3.3.1 养护龄期对复合材料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3.3.2 粉煤灰掺量对复合材料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3.3.3 MWCNTs掺量对复合材料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3.3.4 水灰比对复合材料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4.2.1 抗折强度
        4.2.2 抗压强度
        4.2.3 弯曲韧性
    4.3 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自收缩性能
        4.3.1 养护龄期对复合材料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4.3.2 矿渣粉掺量对复合材料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4.3.3 MWCNTs掺量对复合材料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4.3.4 水灰比对复合材料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MWCNTs对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作用机理
    5.1 SEM/EDS分析
        5.1.1 MWCNTs在基体内部的分布状态
        5.1.2 MWCNTs对粉煤灰水化程度的影响
    5.2 MIP分析
    5.3 水化热分析
        5.3.1 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水化热分析
        5.3.2 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水化热分析
    5.4 XRD分析
        5.4.1 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5.4.2 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5.5 FTIR分析
        5.5.1 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FTIR分析
        5.5.2 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FTIR分析
    5.6 TG/DTG分析
        5.6.1 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TG/DTG分析
        5.6.2 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TG/DTG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情况
致谢

(6)论水泥质量的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静态分析
    1.1 强度增长率
    1.2 静态强度回报期
2 动态分析
    2.1 强度净现值
    2.2 强度内部增长率
3 结束语

(7)我国与尼日利亚水泥标准的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标准体系的发展
2. 标准比对
    2.1 分类方法
    2.2 水泥组成
        2.2.1 熟料
        2.2.2 石膏
        2.2.3 混合材料
        2.2.4 外加剂
    2.3 强度
        2.3.1 强度等级
        2.3.2 龄期
    2.4 技术要求
        2.4.1 化学指标
        2.4.2 物理指标
    2.5 抗硫酸盐水泥和中低水化热水泥
        2.5.1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2.5.2 中低热硅酸盐水泥
3 结论

(8)中高温C40大体积混凝土承台配合比设计及温度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大体积混凝土
        1.2.1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1.2.2 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特点
        1.2.3 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存在问题
    1.3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1.3.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
        1.3.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形成原因
        1.3.3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温度控制技术研究
        1.4.1 原材料选择
        1.4.2 施工措施
        1.4.3 温度检测
        1.4.4 预埋冷却管法
        1.4.5 相变材料(PCM)控制法
    1.5 研究内容
2 试验原材料与测试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矿渣粉
        2.1.4 骨料
        2.1.5 外加剂
    2.2 试验方法
        2.2.1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2.2.2 抗裂性能与抗碳化性能测试方法
3 大体积混凝土胶凝材料体系研究
    3.1 纯水泥胶凝体系
        3.1.1 不同品牌水泥的基本性能研究
        3.1.2 不同品牌水泥的水化热研究
    3.2 粉煤灰对胶凝体系性能的影响
        3.2.1 粉煤灰-水泥胶凝体系的水化热试验研究
        3.2.2 粉煤灰的优选
    3.3 矿渣粉对胶凝体系性能的影响
        3.3.1 矿渣粉-水泥胶凝体系的水化热试验研究
        3.3.2 矿渣粉的优选
    3.4 粉煤灰-矿渣粉-水泥胶凝材料体系的性能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研究
    4.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2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4.2.1 双掺粉煤灰和矿渣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2.2 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2.3 骨料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及温度裂缝控制研究
    5.1 温度控制的目的及指标
        5.1.1 温度控制的目的
        5.1.2 温度控制指标
    5.2 温度控制的内容与方法
    5.3 混凝土绝热温升和温度应力模拟计算
        5.3.1 基本计算资料
        5.3.2 温度计算结果
        5.3.3 温度计算结果分析
        5.3.4 应力计算
    5.4 温度监测与温度控制研究
        5.4.1 测温监控
        5.4.2 温度控制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粉煤灰和矿渣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1 混凝土抗裂性能
        6.1.1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开裂性能的影响
        6.1.2 不同外加剂掺量对混凝土的抗开裂性能的影响
    6.2 混凝土抗碳化性能
        6.2.1 水泥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6.2.2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致谢

(9)再论水泥粉磨工艺发展趋势及改造要点(下)(论文提纲范文)

2 水泥粉磨工艺改造要点
    2.1 管磨机前采用大型辊压机 (或大型外循环预粉磨立磨) 预粉磨
    2.2 辊压机预粉磨系统的改造
    2.3 成品选粉机的改造与选用
        2.3.1 分级原理先进
        2.3.2 分级性能优良, 选粉效率高
        2.3.3 节能幅度大
        2.3.4 成品细度调节方便, 选粉能力大
        2.3.5 适应能力强
        2.3.6 使用寿命长
        2.3.7 显着改善水泥质量
        2.3.8 LV高效选粉机
    2.4 管磨机内部结构及研磨体材质的优化与选用
3 现阶段可选择应用的水泥粉磨系统
    3.1 磨前高效料床预粉磨+开路管磨机高细磨系统
    3.2 磨前高效料床预粉磨+管磨机+高效选粉机闭路联合粉磨系统
        3.2.1 闭路联合粉磨系统是在开路粉磨基础上, 通过增设磨尾高效选粉机组成。
        3.2.2 双闭路半终粉磨系统与开路半终粉磨系统
        3.2.2. 1 管磨机前、后共用一台大型高效选粉机的双闭路半终粉磨系统
        3.2.2. 2 管磨机前、后各配置一台高效选粉机的半终粉磨系统
        3.2.2. 3 磨前带有辊压机+静态、动态两级气流分级, 管磨机为开路的半终粉磨系统
        3.2.2. 4 必须重视粉磨系统中风机的效率
    3.3 物料分别粉磨配制工艺
    3.4 开路系统与闭路系统串联粉磨工艺
4 新型无机非金属耐磨材料在管磨机中的应用
5 助磨剂的应用
6 结束语

(10)国内外中低热水泥国家标准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混合材种类和掺量
    1.1 美国ASTM C150/C150M-2018
    1.2 日本JIS R 5210-2009
    1.3 欧洲BS EN 197-1:2011
    1.4 欧洲BS EN 14216-2015
    1.5 我国GB 200—2003
2 化学组成指标
    2.1 中热水泥
        2.1.1 美国ASTM C150/C150M-2018
        2.1.2 日本JIS R 5210-2009
        2.1.3 我国GB 200—2003
    2.2 低热水泥
        2.2.1 美国ASTM C150/C150M-2018
        2.2.2 日本JIS R 5210-2009
        2.2.3 欧洲标准BS EN 197-1:2 0 11和BS EN 14216-2 0 1 5--
        2.2.4 我国GB 200—2003
3 物性指标
    3.1 中热水泥
        3.1.1 美国ASTM C150/C150M-2018
        3.1.2 日本JIS R 5210-2009
        3.1.3 我国GB 200—2003
    3.2 低热水泥
        3.2.1 美国ASTM C150/C150M-2018
        3.2.2 日本JIS R 5210-2009
        3.2.3 欧洲BS EN 197-1:2011
        3.2.4 欧洲BS EN 14216-2015
        3.2.5 我国GB 200—2003
4 结论

四、中低热高掺量混合材复合水泥的性能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偏高岭土对中热和低热硅酸盐水泥性能影响[J]. 汪金鑫,李军,卢忠远,陈雪梅,许毅刚,钟文,蔡攀. 水泥, 2021(07)
  • [2]GFRP筋及防腐钢筋海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D]. 姚如胜. 广西大学, 2021
  • [3]基于低热早强混凝土的偏高岭土矿物外加剂应用研究[D]. 汪金鑫.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4]水化温升抑制材料调控水泥水化放热历程的作用机制[D]. 严宇. 东南大学, 2020
  • [5]碳纳米管/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及自收缩性能[D]. 梁晓夏.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6]论水泥质量的动态分析[J]. 封培然. 新世纪水泥导报, 2020(02)
  • [7]我国与尼日利亚水泥标准的比对研究[J]. 刘淼,王涛,徐颖. 中国水泥, 2019(09)
  • [8]中高温C40大体积混凝土承台配合比设计及温度控制[D]. 龚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9]再论水泥粉磨工艺发展趋势及改造要点(下)[J]. 邹伟斌. 新世纪水泥导报, 2018(06)
  • [10]国内外中低热水泥国家标准对比[J]. 马忠诚,姚燕,文寨军,高显束,李桂金,刘云. 水泥, 2018(09)

标签:;  ;  ;  ;  ;  

低热大掺量复合水泥的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