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菊三七的组织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白艳飞[1](2021)在《平卧菊三七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免疫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平卧菊三七Gynura procumbens(Lour.)Merr.菊科植物三七属,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国家新资源食品,含有多糖、绿原酸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功效。本研究以多糖成分为研究对象,实验及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及响应曲面法(RSM)确定了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当提取时间为51 min,超声功率为74 Hz,液固比为25 m L/g时,粗多糖的提取率最高,为18.07%。(2)分别用Amberlite FPA90-Cl、FPC-3500和DEAE-Sepharose F.F柱进行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纯化的多糖组分GPPS-b。(3)对纯化均一多糖进行单糖组成、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GC-MS、扫描电镜等研究,GPPS-b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和鼠李糖,摩尔比为48.6:20.0:15.7:9.7:3.3:2.6;紫外光谱说明在260-280nm处GPPS-b很少含核酸跟蛋白,与化学分析一致;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存在吡喃糖环;GC-MS得到结构是以吡喃糖环Glc为主骨架构成,其主要结构由Ara?-(1→,→4)-Rhap-(1→,→4)-Xyl?-(1→,Manp-(1→,Galp-(1→,→4)-Glcp-(1→,→6)-Glcp-(1→,→3)-Galp-(1→,→6)-Manp-(1→,→4,6)-Glcp-(1→组成;扫描电镜显示GPPS-b结构呈圆球棒状结构紧密,且表面相对光滑。(4)通过LPS作用THP-1细胞建立炎症细胞模型,观察GPPS-b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GPPS-b对脂多糖诱导的人THP-1巨噬细胞的IRF/NF-κB信号转导通路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外,GPPS-b还能显着降低脂多糖处理的THP-1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沈继秀[2](2021)在《彝药材菊三七、小血藤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提出
郭文静[3](2021)在《平卧菊三七抗急性肾损伤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高死亡率的临床常见肾脏疾病,可由药物、手术、肾脏缺血及外界刺激等因素导致。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类多种疾病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但是AKI的治疗尚未得到本质性的改善,其医疗费用高昂,且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甚至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最新研究表明,AKI后期修复不完全会导致肾脏纤维化,并最终导致慢性肾脏疾病(CKD)。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KI的发生和随后的肾脏修复工作是复杂且多因素的,涉及肾小管、微血管及多种炎症机制,这些机制相互作用会放大并加剧AKI的发展。正是由于这些原因,AKI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显然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亟待解决的公众健康问题。平卧菊三七是多年生草本药食同源植物,对多种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其抗急性肾损伤作用,至今鲜见报道,其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据此,本文开展以下研究:1.平卧菊三七提取物药效评价及有效部位筛选目前,有关平卧菊三七醇提取物的药效物质研究中,其治疗AKI的活性并未被研究,同时其有效部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将乙醇提取物萃取可快速对有效成分进行分离,通过对比不同萃取部位的药效结果,可快速筛选出有效部位。因此,本课题选用甘油诱导wistar大鼠构建AKI模型,通过对比各给药组生化指标及H&E染色结果,发现平卧菊三七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药效最为明显。此研究为后续有效成分的发现奠定了基础。2.有效部位成分分析及有效成分体内外药效研究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本研究应用液质联用技术推测平卧菊三七乙酸乙酯部位的主要药效成分为1,3-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三个酚酸类化合物,并运用HPLC法对三个主要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采用LPS诱导的大鼠肾足细胞,考察了三个主要有效成分对炎症细胞的药效,初步筛选出最佳药效成分。最后,进一步利用AKI大鼠模型,比较不同给药组大鼠血清中BUN、CRE水平,肾脏指数以及肾脏组织结构变化,发现4,5-二咖啡酰奎宁酸具有良好的治疗AKI的作用,本试验为后续研究4,5-二咖啡酰奎宁酸治疗AKI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3.基于血浆代谢组学研究4,5-二咖啡酰奎宁酸对甘油诱导大鼠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机制代谢组学已被认为是一种可靠的新型诊断方法。基于L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快速获得生物样品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综合信息。本实验结合血浆代谢组学及Western blot技术对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进行机制验证。血浆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4,5-二咖啡酰奎宁酸对3-methylhistidine,guanidoacetate,phosphatidylcholine O-38:1,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O-42:3,3-indoxyl Sulfate,Malic acid 6个成分具有显着调控作用;推测其主要通过影响丙酮酸代谢和柠檬酸循环代谢这两条代谢通路发挥药效,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AMPK/mTOR信号通路上P53、ULK1、Glutaminase显着上调;AMPK、mTOR、IDH2、IDH1、UCP2显着下调。综上可见,4,5-二咖啡酰奎宁酸具有治疗AKI的作用,本实验为其新药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宏宇[4](2020)在《白背三七组织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文中提出白背三七(Gynura divaricata(L.)DC.)为菊科(Asteraceae)菊三七属(G ynura Cass.)植物,是民间常用的食药同源植物。因其较强的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发疾病。但因受生态环境、植株结实性差及自然繁殖率低等因素的影响使其野生资源日渐枯竭,广泛种植及综合利用受到制约。本研究以白背三七茎段作为初始材料,建立离体快繁体系;再以所得组培苗叶片作为外植体,通过采用正交分析、单因素变量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消毒方法、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种类及浓度等因素对白背三七组培的影响,建立了白背三七的再生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白背三七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及制片流程优化。主要结果如下:1. 茎段离体扩繁:白背三七茎段经75%酒精30s+0.1%Hg Cl26min于附加6-BA2.0mg·L-1与KT0.2mg·L-1的MS培养基上萌发不定芽效果最佳。2. 愈伤组织途径再生体系的建立:叶片于MS+6-BA2.0mg·L-1+NAA0.2m g·L-1培养基中出愈率达96.3%;MS+6-BA3.0mg·L-1+NAA0.1mg·L-1培养基中可以获得较高的不定芽增殖率;在1/2MS+NAA0.2mg·L-1培养基中生根率达93.3%。移栽到沙与高压灭菌土的混合土壤基质中生长良好,成活率可达97.3%。3. 染色体核型分析:白背三七根尖用0.2%秋水仙素18℃预处理3h为宜,卡诺固定液固定24h后,放入1mol·L-1的HCL中在60±0.5℃水浴下解离9mi n效果最好。白背三七染色体数目为2n=18,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8=16m+2sm,不对称系数为58.7%,属于较为原始的1A型。
郭飒[5](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平卧菊三七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糖尿病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的代谢性疾病之一,它是由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所导致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FD)研究表明,全球20-79岁之间的糖尿病患者已达4.63亿人,其中T2DM患者约占90-95%,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目前,临床治疗T2DM的一线药物如促胰岛素分泌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等虽然疗效显着,但存在体重增加,胃肠道刺激,腹泻,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因此,对于安全,便捷,绿色的天然药物的研究对T2DM的临床治疗意义重大。平卧菊三七是一种药食同源的草本植物,它已被证明具有较好的降糖活性,然而平卧菊三七治疗T2DM的药效与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据此,本文展开以下研究:1.平卧菊三七治疗二型糖尿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随着中药多成分,多靶点概念的出现和对网络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网络药理学应运而生。网络药理学是一种强大的分析手段,可用于系统性地阐释复杂生物系统的功能与行为。它打破了传统药物研究的“一种靶标,一种药物”的“还原论”思想,在中药药理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天然药物的分子机制研究。本实验以网络药理学技术为基础,对平卧菊三七治疗T2DM的机制进行预测,得到了与平卧菊三七治疗T2DM相关的37个潜在靶点以及10条具有显着影响的信号通路。这为平卧菊三七治疗T2DM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2.平卧菊三七对IR-HepG2模型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建立IR-HepG2模型,评价了平卧菊三七的体外降糖活性。结果表明1.25 mg/mL的平卧菊三七提取物具有很好的降糖效果;同时,RT-PCR和western-blot实验结果表明,平卧菊三七能够显着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以及关键蛋白。本部分实验结果表明平卧菊三七具有较好的体外降糖活性,为进一步的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3.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二型糖尿病模型的影响由于糖尿病的病因,防治方法复杂多样以及伦理学等原因,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发症以及药物评价等实验研究,须借助于动物模型来为糖尿病病因学与治疗学提供研究依据与线索。本实验通过研究db/db小鼠的行为学指标,血液指标,肝脏,胰腺,肾脏等病理指标,同时结合RT-PCR以及western-blot实验方法综合评价了平卧菊三七对T2DM的治疗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平卧菊三七可以显着缓解T2DM的相关症状,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以及关键蛋白,对T2DM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平卧菊三七进一步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课题采用了网络药理学与实验药理学相结合的策略,通过体外细胞实验与体内动物实验,对平卧菊三七治疗T2DM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评价,为平卧菊三七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陆龙会[6](2019)在《基于胆汁酸代谢的菊三七肝毒性研究》文中提出菊三七Gynura japonica(Thunb.)Juel.是我国民间常用中草药,又名土三七,具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又因其根茎与五加科三七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极为相似,因此常被误服或误用。特别是近年来,因误服菊三七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的事件频发,引起了国际对中药安全性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dine alkaloids,PAs),如千里光碱(senecionine),是菊三七导致HSOS的主要毒性成分。PAs在肝脏中代谢活化后,发生一系列的生物转化,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伤。而PAs分布广泛,存在于世界上6000多种植物中,国外也有大量因PAs暴露导致严重肝损伤的报道。弄清楚PAs的肝毒性和其致毒机制的研究不仅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上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由于PAs引起的肝毒性机制复杂,症状繁多,近几十年的研究也未能找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已经发现PAs引起HSOS与线粒体的凋亡、细胞凋亡、NO耗竭、氧化应激、血液系统的凝血通路等相关。有研究从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方面发现了PAs与胆汁酸的代谢相关[1],且大量的临床病例中发现PAs引起的HSOS伴有胆汁淤积症状,但是尚无对其相关机制的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综合运用分析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从体内外多层面研究菊三七肝毒性与胆汁酸代谢的关联,阐明菊三七的肝毒性机制,以期为临床HSOS的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菊三七总生物碱的量-毒关系研究雄性小鼠单次灌胃不同剂量的菊三七总生物碱(TA,30 mg/kg、60 mg/kg、120mg/kg),,分析其量-毒关系。结果表明,低剂量TA(30 mg/kg)即可引起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A的升高及肝脏病理切片的改变。中剂量(60 mg/kg)和高剂量(120 mg/kg)TA可造成小鼠饮食、活动减少,从行为外观已发现异常;肝细胞坏死,肝脏出现大面积淤血。给予TA 120 mg/kg剂量,小鼠在24 h后已开始出现死亡,48 h后存活率为零。采用了HPLC/MS检测了肝脏中胆汁酸,发现给药组肝脏胆汁酸谱发生显着变化,胆汁酸含量随剂量显着升高,因此,菊三七中PAs可造成严重的肝损伤,且具有剂量依赖性。2.千里光碱的时-毒关系研究雄性小鼠单次灌胃50 mg/kg千里光碱,于给药后10 min-72 h内不同时间收集样本,研究千里光碱肝毒性的时-毒关系。结果表明,血清中ALT、AST在24 h时达到峰值,其后逐渐下降;HE染色肝窦淤血、坏死等症状也在24 h最为明显,提示可能存在着自身恢复机制。但血清TBA在24 h-72 h内持续升高,提示胆汁酸代谢紊乱对于千里光肝毒性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利用HPLC/MS技术检测了小鼠肝脏、血清、胆汁、回肠中胆汁酸的含量,探究给予千里光碱后在不同时间内小鼠胆汁酸池的变化。在肝脏中,小鼠总游离型胆汁酸含量在给予千里光碱10 min时即显着增高(尤其是初级胆汁酸CDCA、αMCA、βMCA),而总结合型胆汁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且此时胆汁中游离型胆汁酸、结合型胆汁酸均呈下降趋势。表明肝脏中胆汁酸和合成增加,而胆汁酸生物转化途径却在减少,胆汁酸毒害性增大。此时回肠中胆汁酸也略微增加。而在给予千里光碱的10min后,一直到2h时,肝脏中游离胆汁酸逐渐下降,血清、回肠中胆汁酸含量大体随着肝脏的变化而变化。可能是胆汁酸升高后,机体的代偿性保护机制调节胆汁酸合成减少。而在12h后,肝脏、血清中胆汁酸胆汁酸游离胆汁酸、结合型胆汁酸均显着性增加,回肠中仅游离型胆汁酸增高。这些结果表明千里光碱在10min时刺激了胆汁酸的合成,此时肝脏中生物转化不足以解决游离型胆汁酸的增多,游离型胆汁酸排入血清,肝脏中对回肠的游离型胆汁酸的吸收减弱。由于胆汁酸含量增多触发机体代偿性保护机制,胆汁酸的合成又逐渐减少,胆汁酸含量逐渐回落。然而由于长时间千里光碱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窦内皮损伤脱落、肝窦内管腔堵塞、胆汁酸长时间的淤积毒害,导致肝脏胆汁酸代谢功能严重的损害,肝肠循环失衡,在24h后胆汁酸游离型胆汁酸增多,外排减少,造成胆汁酸严重的淤积,给肝脏更重的打击。为了探究引起胆汁酸肝肠循环变化的机制,我们检测了肝脏中胆汁酸合成、转运、排泄相关的酶和转运体。结果显示,给予千里光碱后,胆汁酸的核受体Fxr一直处于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给予千里光碱后10min时,胆汁酸合成酶Cyp7a1、Cyp8b1、Cyp27a1上调,胆汁酸相关转运体Mdr2、Bsep、Mrp2表达也随着上升,此时胆汁酸含量增多,胆汁酸作为重要信号分子激活Fxr介导的负反馈调节机制,造成胆汁酸合成相关基因Cyp7a1在20min-2h之间逐渐减弱,转运体Bsep、Mrp2基因的转录上调,引起了胆汁酸含量回落。之后Cyp7a1的m RNA的表达在6h-12h又显着上升,此时胆汁酸合成又增多。而在24h后,由于肝脏大面积损坏,肝脏代谢功能大部分丧失,胆汁酸合成酶Cyp7a1、Cyp8b1、Cyp27a1和转运体基因Mdr2、Bsep、Mrp2的表达一直处于低水平,没有明显变化。此时造成了大量胆汁酸在肝脏中淤积。3.千里光碱抑制核受体FXR活性及对原代肝细胞的影响利用293T细胞为工具,使用双酶素荧光报告基因系统检测了千里光碱对胆汁酸受体Fxr的作用,结果表明千里光碱能直接抑制Fxr的转录活性。此外,采用小鼠原代肝细胞分析千里光碱对细胞的毒性和其对相关胆汁酸合成酶和转运体的影响。结果显示千里光碱可直接降低原代肝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IC50=5.72?M;且千里光碱诱导了原代肝细胞中胆汁酸合成酶Cyp7a1、Cyp8b1、Cyp27a1的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刘盼盼[7](2019)在《平卧菊三七预防高尿酸血症复方片剂的研制》文中认为平卧菊三七复方片剂主要由平卧菊三七、葛根、玉米须、淡竹叶四味中药材组成,经过提取、喷雾干燥后,加入适宜辅料制备而成。方中君药平卧菊三七,不仅能够显着的使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值降低,而且可以抗炎止痛,具有抗痛风的药理作用,佐以葛根、玉米须、淡竹叶,多种合用,共奏清热利湿、通络活血、调补肝肾之功效。本实验通过药理实验进行处方筛选;以功能性指标成分总黄酮的转移率为考察指标,以君药平卧菊三七为研究对象,初步确定提取溶媒。采用单因素结合BBD优化提取工艺;用Plackeet-Burmann设计和Central-Composite设计对其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处方前粉体学研究及辅料筛选,确定其成型工艺,并建立平卧菊三七复方片剂的质量标准;通过药理实验,对平卧菊三七复方片剂进行药效学验证,为平卧菊三七复方片剂的研发、产业化提供技术指导。一、处方筛选及提取工艺的研究通过药理实验对平卧菊三七配伍葛根、玉米须、淡竹叶四个复方进行处方筛选。通过预实验,以功效性成分总黄酮转移率为考察指标,以君药平卧菊三七为研究对象,初步提取溶媒。为了优化提取工艺,以总黄酮转移率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倍数、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结合BBD优化提取工艺,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二、喷雾干燥工艺的研究采用Plackeet-Burmann设计和Central-Composite设计,以得粉率和浸膏粉含水量为评价指标,研究进风温度、雾化压力、进料速度、药液温度及药液相对密度对喷雾干燥过程的影响,借助minitab17.0软件自带的响应优化器对实验结果进行优化,得到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三、制剂工艺的研究(1)制粒方法的选择。在处方前研究中,考察了浸膏粉的休止角和吸湿性,结果发现浸膏粉吸湿性较强,流动性差,采用直接压片法易碎片,所以采用制粒压片法。预实验对比了湿法制粒法与干法制粒法,发现干法制粒易出现粘轮现象,颗粒得率低,而湿法制粒法制粒较为容易,且颗粒得率较高,所以最终选择湿法制粒法。(2)填充剂的选择。通过适量的浸膏粉分别与辅料乳糖、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MCC)、麦芽糊精混合,以颗粒得率与抗吸湿性为衡量指标,结果发现,当微晶纤维素(MCC):乳糖=1:2时,抗吸湿效果最好且颗粒得率最高。(3)润湿剂的选择。本实验以颗粒得率、颗粒外观作为考察指标,对不同种类的润湿剂(水、60%乙醇、70%乙醇、80%乙醇、90%乙醇)进行考察,结果80%乙醇效果最好。(4)润滑剂的选择。本实验选取滑石粉、硬脂酸镁、SiO2常用的润滑剂作为考察对象,以颗粒休止角、片剂崩解时限及压片情况作为考察指标,对润滑剂的种类及用量进行筛选,结果发现0.5%的硬脂酸镁效果最好。四、质量标准研究及产品药效学验证本实验研究了平卧菊三七复方片剂性状、复方片剂中总黄酮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测定法、平卧菊三七及葛根薄层鉴别法,检查了复方片剂水分、灰分、崩解时限、重金属等性质,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制定了平卧菊三七复方片剂的质量标准草案。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实验,初步证实该片剂质量稳定、可控。对平卧菊三七复方片剂进行药效学验证,结果表明受试物中、高剂量(1.0g/kg.bw、1.5 g/kg.bw)对肾脏排泄障碍型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水平有显着降低作用,高剂量(1.5 g/kg.bw)对腺嘌呤及乙胺丁醇所导致的肾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证实了平卧菊三七预防高尿酸血症复方片剂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清尿酸值,保护肾脏损伤,具有预防高尿酸血症的功能与保健作用。
刘密[8](2019)在《基于液质联用及代谢组学技术的平卧菊三七改善Ⅱ型糖尿病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Ⅱ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疾病,通常具有慢性高血糖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等临床症状。不受控制的糖尿病会导致一些长期的健康并发症,包括心脏病、中风、失明和肾衰竭等。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最新数据,全球20-79岁糖尿病患者已达4.25亿人,其中Ⅱ型糖尿病占90-95%,可见Ⅱ型糖尿病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除了口服降糖药外,注射胰岛素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尽管磺酰脲类和双胍类等药物可以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但这些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而且基本对胰岛B细胞都无保护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运用天然产物来预防和治疗Ⅱ型糖尿病。平卧菊三七是多年生草本药食同源植物,已有文献报道其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但至今,其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据此,本文开展以下研究:1.基于UHPLC-Q-TOF-MS/MS技术的平卧菊三七化学成分研究目前,有关平卧菊三七化学成分的研究仅有少数文献,文献中主要采用传统的中药化学成分分离提取的方法,该方法通常耗时耗力,特别是一些微量的化学成分容易被忽略。不利于全面发现平卧菊三七的化学成分。UHPLC-QTOF-MS/MS技术具有高效、快速、高分辨、高灵敏度的特点,近年来在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及其体内代谢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课题在前期化学成分分离的基础上,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开展平卧菊三七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通过对照品对照、文献资料、在线检索工具、同时结合特征离子和中性丢失扫描策略,从平卧菊三七中共鉴定出81个化合,其中包括黄酮类17种,苯丙素类24种,有机酸13种,其他化合物27种。此研究为平卧菊三七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2.平卧菊三七改善Ⅱ型糖尿病作用评价db/db模型小鼠是一种自发性的Ⅱ型糖尿病小鼠,具有高胰岛素血症、高血脂、高血糖等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它是研究Ⅱ型糖尿病的最佳模型。为了更进一步研究平卧菊三七改善Ⅱ型糖尿病的作用,本实验采用db/db模型开展平卧菊三七对小鼠一般行为学、血糖值、胰岛素、血脂四项、小鼠胰腺病理形态的影响,综合评价平卧菊三七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平卧菊三七具有改善Ⅱ型糖尿病的作用,本实验为后续研究平卧菊三七改善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3.平卧菊三七改善Ⅱ型糖尿病血清的代谢组学研究代谢组学一般是用于疾病诊断和药物分析的一种手段,它已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和可靠的新型诊断方法。基于L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快速获得生物样品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综合信息。本实验基于平卧菊三七改善db/db小鼠糖尿病药效的基础上,运用UHPLC-Q-TOF-MS/MS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清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血清样品分析方法,并运用QC样品对该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稳定性考察。通过数据分析共发现50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代谢通路富集拓扑分析发现甘油磷酸代谢、视黄醇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嘧啶代谢、色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鞘脂类代谢与db/db小鼠Ⅱ型糖尿病血清代谢密切相关。实验发现平卧菊三七可通过调节小鼠血清中的磷脂,鞘脂以及氨基酸等指标来调节甘油磷酸代谢、视黄醇代谢和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等通路来改善db/db小鼠Ⅱ型糖尿病。4.平卧菊三七改善Ⅱ型糖尿病尿液代谢组学研究在代谢组学的研究中,尿液是无创的,更方便,但是也是经常被忽视的。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检查尿常规,从尿液中反应的指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本实验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尿液进行研究。此次尿液代谢组分析共发现21个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代谢通路富集拓扑发现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酪氨酸代谢和甘油磷酸代谢与db/db小鼠Ⅱ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其中甘油磷酸代谢通路与血清代谢组学找出的通路一致。实验发现发现平卧菊三七可以通过下调酪氨酸和甘油磷酸乙醇胺的水平来改善酪氨酸和甘油磷酸代谢的进而改善糖尿病。
尤娇娇[9](2018)在《平卧菊三七水提取物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平卧菊三七(Gynura procumbens(Lour.))为菊科植物,具有逆转急慢性乙醇诱发的脂肪肝的药理活性。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平卧菊三七水提取物(GPAE)对蛋氨酸和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MCD饲料喂养C57BL/6J小鼠六周,诱导NASH模型。在造模的同时,模型小鼠每天灌胃GPAE(500,1000 mg/kg),正常对照组小鼠喂饲等热量蛋氨酸和胆碱补充(MCS)饲料,并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6周后,使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肝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丙二醛(MDA)含量及氧化应激相关酶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红素氧化酶1(HO-1)活性。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和细胞色素P450 4A(CYP 4A)的活性使用LC-MS/MS法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α)、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X)、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和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TP)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NASH相关基因CASP8和FADD样凋亡调节因子(CFLAR)、磷酸化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红系衍生的核因子2相关因子2(NRF2)、CYP2E1和CYP4A的蛋白表达量。结果我们发现GPAE能够上调CFLAR并抑制JNK的磷酸化。在脂质代谢方面,GPAE 上调了 FABP5,CPT1α,ACOX,PPARα,SCD-1,GPAT 和 MTTP 的 mRNA 表达,降低肝脏TG和TC含量。氧化应激方面,GPAE增加了 NRF2的蛋白表达和HO-1,CAT和GSH-Px的活性,抑制CYP2E1和4A的活性和蛋白表达。在肝损伤方面,GPAE降低了血清ALT和AST水平,以及肝脏MDA的含量。结论这些结果表明,GPAE对MCD饮食诱发的小鼠的NASH具有显着的预防作用。激活CFLAR-JNK通路是GPAE抵抗NASH的主要机制,一方面通过促进肝脏中脂肪酸的β氧化和外排,减少肝脏脂质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增加肝脏中抗氧化酶(CAT,GSH-Px和HO-1)的活性,并通过激活NRF2来抑制产生ROS的酶(CYP2E1和CYP4A)的活性,从而减轻肝脏氧化应激损伤。
沈春修,郑子峰[10](2017)在《平卧菊三七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该研究以平卧菊三七的叶片为外植体,对影响其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适合平卧菊三七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1mg/L;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mg/L+NAA 0.4mg/L。在1/2 MS+NAA 0.2 mg/L+IBA 0.3mg/L的培养基配方上生根较好,移栽到不同基质中的组培苗,存活率达100%。
二、菊三七的组织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菊三七的组织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平卧菊三七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免疫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平卧菊三七研究概况 |
1.1.1 平卧菊三七资源介绍 |
1.1.2 平卧菊三七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1.1.3 平卧菊三七的药用功能 |
1.2 多糖研究进展 |
1.2.1 多糖概述 |
1.2.2 多糖提取方法研究 |
1.2.3 多糖的纯化方法 |
1.2.4 多糖检测方法概述 |
1.2.5 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1.3 课题来源、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3.1 课题来源 |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平卧菊三七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原料 |
2.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平卧菊三七多糖提取工艺流程 |
2.2.2 平卧菊三七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
2.3 实验结果 |
2.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2.3.2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平卧菊三七多糖的分离纯化 |
3.1 主要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3.2 技术路线图 |
3.3 平卧菊三七多糖大孔树脂初步纯化 |
3.4 平卧菊三七多糖阴、阳纤维素层析柱纯化 |
3.5 平卧菊三七多糖经DEAE Sepharose F.F凝胶色谱纯化 |
3.6 GPPS-b相对分子质量计算 |
3.7 讨论 |
3.8 小结 |
第四章 平卧菊三七多糖的化学结构表征 |
4.1 主要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4.2 技术路线图 |
4.3 GPPS-b 的单糖组成分析 |
4.4 GPPS-b 的紫外光谱分析 |
4.5 GPPS-b 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4.6 扫描电镜分析 |
4.7 GPPS-b甲基化分析 |
4.8 讨论 |
4.9 小结 |
第五章 平卧菊三七多糖体外细胞实验 |
5.1 实验主要材料及仪器 |
5.2 实验技术路线图 |
5.3 细胞实验 |
5.3.1 MTT法测定GPPS-b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
5.3.2 QUANTI-Luc?法测定GPPS-b对免疫通路的作用 |
5.3.3 测定细胞炎症因子 |
5.3.4 数据处理 |
5.4 实验结果 |
5.4.1 .对THP-1 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免疫通路作用 |
5.4.2 细胞炎症因子的测定 |
5.5 讨论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思考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
(3)平卧菊三七抗急性肾损伤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
1.1 AKI的由来 |
1.2 AKI的诊断标准 |
1.3 AKI的发病机制及病因 |
1.4 AKI的治疗 |
2 平卧菊三七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2.1 平卧菊三七的化学成分 |
2.2 平卧菊三七的药理活性 |
第一章 平卧菊三七提取物药效评价及有效部位筛选 |
1 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药材 |
2.2 实验动物 |
2.3 大鼠AKI模型建立 |
2.4 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组的实验药物制备与配制 |
2.5 乙醇提取物各部位萃取物制备与配制 |
2.6 样本采集与处理 |
2.7 行为学观察 |
2.8 肾脏指数 |
2.9 肾组织病理学观察 |
3 实验结果 |
3.1 平卧菊三七乙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生化指标 |
3.2 组织病理学形态观察 |
3.3 平卧菊三七不同萃取物部位的生化指标 |
3.4 组织病理学形态观察 |
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有效部位成分分析及有效成分体内外药效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平卧菊三七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成分分析 |
2.2 平卧菊三七醇提物的乙酸乙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2.3 有效成分的体内外药效研究 |
2.4 CCK-8 实验 |
2.5 NO抑制实验 |
2.6 实验动物 |
2.7 实验药物及配制 |
2.8 建立大鼠AKI模型 |
2.9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10 样本采集与预处理 |
2.11 行为学观察 |
2.12 肾脏指数 |
2.13 尿蛋白定量 |
2.14 肾组织病理学观察 |
3 实验结果 |
3.1 CCK-8 实验结果 |
3.2 NO抑制实验结果 |
3.3 行为学观察 |
3.4 生理生化指标 |
3.5 组织病理学形态观察 |
4 讨论和总结 |
第三章 基于血浆代谢组学研究4,5-二咖啡酰奎宁酸对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仪器 |
1.2 试剂和材料 |
1.3 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急性肾损伤模型的建立 |
2.2 血浆样本的来源和处理 |
2.3 LC-MS条件 |
2.4 血浆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验证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6 Western-Blot检测大鼠肾脏组织的蛋白变化 |
2.7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代谢轮廓分析 |
3.2 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 |
3.3 大鼠急性肾损伤血浆异常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
3.4 4,5-二咖啡酰奎宁酸对甘油诱导的AKI肾组织相关蛋白的影响 |
4.讨论和总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表1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
个人简介 |
(4)白背三七组织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白背三七简介 |
1.2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
1.2.1 组织培养的主要影响因子 |
1.2.2 白背三七研究进展 |
1.3 植物染色体核型研究 |
1.3.1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 |
1.3.2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制片方法 |
1.3.3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应用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白背三七离体扩繁与再生体系的建立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材料来源 |
2.1.2 实验仪器 |
2.1.3 实验药品 |
2.2 实验方法 |
2.2.1 消毒方式与基本培养基的筛选 |
2.2.2 试管苗腋芽的继代增殖 |
2.2.3 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 |
2.2.4 生根培养 |
2.2.5 移栽 |
2.2.6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消毒方式与基本培养基筛选 |
2.3.2 不同激素组合对白背三七试管苗腋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
2.3.3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2.3.4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及蔗糖含量对叶片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2.3.5 不定根的诱导 |
2.3.6 白背三七的移栽 |
2.4 讨论 |
2.4.1 外植体的取材与消毒 |
2.4.2 最适生长调节剂及培养基的筛选 |
2.4.3 移栽 |
第3章 白背三七染色体核型分析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染色体镜检及核型分析 |
3.1.4 数据及图像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染色体制片方法的优化 |
3.2.2 染色体核型分析 |
3.2.3 菊三七属三种植物核型比较 |
3.3 讨论 |
3.3.1 染色体制片方法优化 |
3.3.2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5)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平卧菊三七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1.平卧菊三七概述 |
1.1 平卧菊三七的成分与功效简介 |
1.2 平卧菊三七的降糖活性简介 |
2.二型糖尿病概述 |
2.1 二型糖尿病的病因 |
2.2 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
2.3 二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现状 |
3.网络药理学概述 |
3.1 网络药理学技术简介 |
3.2 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方法 |
3.3 网络药理学技术的应用 |
4.小结 |
第一章 平卧菊三七治疗二型糖尿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方法 |
1.1 平卧菊三七化学成分的搜索 |
1.2 平卧菊三七活性成分的筛选 |
1.3 平卧菊三七及二型糖尿病靶点预测 |
1.4 平卧菊三七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的构建 |
1.5 平卧菊三七治疗二型糖尿病靶点预测 |
1.6 蛋白与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 |
1.7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1.8 平卧菊三七-二型糖尿病-靶点-通路网络图的构建 |
2 结果 |
2.1 平卧菊三七中活性成分筛选结果 |
2.2 平卧菊三七与二型糖尿病靶点预测结果 |
2.3 平卧菊三七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构建结果 |
2.4 平卧菊三七治疗二型糖尿病靶点预测结果 |
2.5 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结果 |
2.6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
2.7 平卧菊三七-二型糖尿病-靶点-通路网络图的构建 |
3 讨论与总结 |
第二章 平卧菊三七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药材 |
1.2 细胞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2.1 平卧菊三七的提取与制备 |
2.2 HepG2细胞培养 |
2.3 平卧菊三七对HepG2细胞培养的细胞毒性实验 |
2.4 平卧菊三七对IR-HepG2模型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
2.5 平卧菊三七对IR-HepG2模型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影响 |
2.6 平卧菊三七对IR-HepG2模型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 |
2.7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平卧菊三七对HepG2细胞生存活力的影响 |
3.2 平卧菊三七对IR-HepG2模型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
3.3 平卧菊三七对IR-HepG2模型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影响 |
3.4 平卧菊三七对IR-HepG2模型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 |
4 讨论与总结 |
第三章 平卧菊三七对C57BL/KsJ-db/db小鼠二型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材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
2.2 样品的收集与处理 |
2.3 db/db小鼠情况 |
2.4 db/db小鼠血糖值的测定 |
2.5 db/db小鼠血清样本胰岛素的测定 |
2.6 db/db小鼠血清样本血脂的测定 |
2.7 db/db组织样本H&E染色 |
2.8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影响 |
2.9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 |
2.10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生存状态的影响 |
3.2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饮水量,饮食量与饮食量的影响 |
3.3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血糖值的影响 |
3.4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血清胰岛素的影响 |
3.5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血清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的影响 |
3.6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肝脏的影响 |
3.7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胰腺的影响 |
3.8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肾脏的影响 |
3.9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影响 |
3.10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 |
3.11 讨论与总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附件 |
(6)基于胆汁酸代谢的菊三七肝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不同剂量菊三七中PAs的肝毒性评价 |
第一节 不同剂量菊三七中PAs对小鼠血清指标及肝脏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供试药 |
2 实验方法 |
2.1 药物的配制 |
2.2 动物分组及造模给药 |
2.3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2.4 肝组织病理切片 |
2.5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菊三七总碱对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
3.2 菊三七总碱对小鼠血清指标的影响 |
3.3 菊三七总碱对肝脏病理切片的影响 |
4 讨论 |
第二节 不同剂量菊三七中PAs对小鼠肝脏胆汁酸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样本 |
1.2 胆汁酸标准品 |
1.3 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肝脏样本处理 |
2.2 仪器条件 |
2.3 数据处理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二章 基于胆汁酸代谢的千里光碱肝毒性机制研究 |
第一节 千里光碱对小鼠血清指标及肝脏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 |
2 实验方法 |
2.1 药物的配制 |
2.2 动物分组及造模给药 |
2.3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2.4 肝组织组织病理切片 |
2.5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千里光碱在不同时间对小鼠行为学观察 |
3.2 千里光碱在不同时间对小鼠血清指标的影响 |
3.3 千里光碱在不同时间对小鼠肝脏病理切片的影响 |
4 讨论 |
第二节 千里光碱对小鼠体内胆汁酸代谢轮廓分析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样本 |
1.3 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样本处理方法 |
2.2 仪器条件 |
2.3 数据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千里光碱在不同时间对肝脏中胆汁酸的影响 |
3.2 千里光碱在不同时间对血清中胆汁酸的影响 |
3.3 千里光碱在不同时间对胆汁中胆汁酸的影响 |
3.4 千里光碱在不同时间对小鼠回肠胆汁酸的影响 |
4 讨论 |
第三节 千里光碱对小鼠胆汁酸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1 主要试剂 |
2.2 主要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提取肝脏中的总RNA |
3.2 RNA逆转录成DNA |
3.3 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 |
4 统计学处理 |
5 实验结果 |
6 讨论 |
第三章 千里光碱抑制FXR的活性及对原代肝细胞胆汁酸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一节 千里光碱对核受体FXR的抑制作用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剂的准备 |
2.2 实验过程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二节 千里光碱对原代肝细胞胆汁酸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试剂 |
2.2 原代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2.3 细胞存活率检测 |
2.4 千里光碱影响细胞活力 |
2.5 PCR检测千里光碱对原代肝细胞基因表达 |
3 实验结果 |
3.1 千里光碱对原代肝细胞活力的影响 |
3.2 千里光碱对原代肝细胞中关于胆汁酸相关基因表达影响 |
4 讨论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文献综述 药物性胆汁淤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平卧菊三七预防高尿酸血症复方片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处方筛选及提取工艺研究 |
1 处方筛选 |
1.1 实验仪器、动物及试药 |
1.2 药理实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1.3 实验方法 |
1.4 实验结果 |
1.5 结论 |
2 平卧菊三七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2.2 试验方法及结果 |
3 提取工艺研究 |
3.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3.2 方法与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干燥工艺研究 |
1 仪器 |
2 方法和结果 |
2.1 制备提取液 |
2.2 得粉率计算 |
2.3 浸膏粉水分含量测定 |
2.4 Plackeet-Burmann试验设计与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2 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 |
2.1 制备浸膏粉样品 |
2.2 评价指标 |
2.3 浸膏粉粉体学性质研究 |
2.4 辅料筛选 |
2.5 片剂制备工艺验证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质量标准研究及产品药效学验证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与材料 |
1.2 试剂 |
1.3 动物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性状 |
2.2 鉴别 |
2.3 检查 |
2.4 指标性成分(总黄酮)含量测定 |
2.5 平卧菊三七复方片剂质量标准草案 |
2.6 平卧菊三七复方片剂初步稳定性考察 |
2.7 药效学验证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
(8)基于液质联用及代谢组学技术的平卧菊三七改善Ⅱ型糖尿病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基于UHPLC-Q-TOF-MS/MS技术的平卧菊三七化学成分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与对照 |
1.3 药材 |
2 实验方法 |
2.1 供试品的配制 |
2.2 液相条件 |
2.3 质谱条件 |
2.4 数据处理与多元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与总结 |
第二章 平卧菊三七改善Ⅱ型糖尿病作用评价 |
1 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药物 |
1.2 主要试剂材料 |
1.3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
2.2 样品制备 |
2.3 小鼠一般状态观察 |
2.4 小鼠随机血糖值的监测 |
2.5 小鼠血清胰岛素INS的测定 |
2.6 血清脂质四项测定 |
2.7 胰腺组织H&E染色 |
2.8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一般生存状态的影响 |
3.2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摄食饮水的影响 |
3.3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体重的影响 |
3.4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随机血糖值的影响 |
3.5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血清胰岛素INS的影响 |
3.6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血清脂质四项的影响 |
3.7 平卧菊三七对db/db小鼠胰腺病理形态的影响 |
4 讨论与总结 |
第三章 平卧菊三七改善Ⅱ型糖尿病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仪器 |
1.2 材料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内标工作液的配置 |
2.2 血清样本的处理 |
2.3 QC样品的配置 |
2.4 LC-MS条件 |
2.5 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验证 |
2.6 数据处理与多元变量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代谢组学方法验证 |
3.2 代谢轮廓分析 |
3.3 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 |
3.4 代谢通路分析 |
3.5 平卧菊三七通过血清代谢对潜在生物标志物的调控作用 |
4 讨论与总结 |
第四章 平卧菊三七改善Ⅱ型糖尿病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仪器 |
1.2 材料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内标工作液的配置 |
2.2 尿液样本的处理 |
2.3 QC样品的配置 |
2.4 LC-MS条件 |
2.5 尿液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验证 |
2.6 数据处理与多元变量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代谢组学方法验证 |
3.2 代谢轮廓分析 |
3.3 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 |
3.4 代谢通路分析 |
3.5 平卧菊三七通过尿液代谢对潜在生物标志物的调控作用 |
4 讨论与总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平卧菊三七水提取物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1章 绪论 |
1.1 NASH简介 |
1.1.1 NASH的发病机理 |
1.1.2 NASH的临床与实验治疗研究现状 |
1.2 平卧菊三七简介 |
1.2.1 平卧菊三七的物质组成 |
1.2.2 平卧菊三七的药理作用 |
1.3 立题依据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动物与饲料 |
2.1.2 药品与试剂 |
2.1.3 仪器和设备 |
2.1.4 试剂的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技术路线 |
2.2.2 小鼠造模和给药方法 |
2.2.3 小鼠肝组织切片 |
2.2.4 生化指标检测 |
2.2.5 CYP2E1与CYP4A活性测定 |
2.2.6 目标基因mRNA表达水平检测 |
2.2.7 目标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
2.2.8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GPAE对小鼠血脂含量及肝损伤的影响 |
3.2 GPAE对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
3.2.1 GPAE对小鼠肝脏CYP2E1与4A活性的影响 |
3.2.2 GPAE对小鼠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3 GPAE对小鼠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 GPAE对小鼠肝脏NASH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平卧菊三七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外植体灭菌 |
1.2.2 平卧菊三七丛生芽诱导培养 |
1.2.3 平卧菊三七组培苗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 |
1.2.4 培养条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平卧菊三七的愈伤组织诱导 |
2.2 平卧菊三七丛生芽诱导培养 |
2.3 平卧菊三七组培苗的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 |
3 结论与讨论 |
四、菊三七的组织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平卧菊三七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免疫活性研究[D]. 白艳飞. 宜春学院, 2021(08)
- [2]彝药材菊三七、小血藤质量标准研究[D]. 沈继秀.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 [3]平卧菊三七抗急性肾损伤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郭文静.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白背三七组织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D]. 王宏宇.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0(02)
- [5]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平卧菊三七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机制研究[D]. 郭飒.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6]基于胆汁酸代谢的菊三七肝毒性研究[D]. 陆龙会.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平卧菊三七预防高尿酸血症复方片剂的研制[D]. 刘盼盼.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基于液质联用及代谢组学技术的平卧菊三七改善Ⅱ型糖尿病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D]. 刘密.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平卧菊三七水提取物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尤娇娇. 湖北大学, 2018(02)
- [10]平卧菊三七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沈春修,郑子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