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面作战仿真系统可信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旭东,陈奡,宦国杨,郭晓鸿[1](2021)在《面向作战指挥的数字孪生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为探索面向未来作战场景下的体系对抗试验新模式,在数字孪生通用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环境的智能指挥信息系统"双脑"架构,部分归纳了面向作战指挥的数字孪生应用落地需突破的关键技术,并阐述了数字孪生环境3种应用模式,可为未来开展数字孪生驱动的智能指挥信息系统落地应用提供理论和方法论参考,支撑以作战指挥为核心的体系智能化应用。
刘泊天,于翔天,牛虎,高鸿,邢焰[2](2021)在《基于知网文献分析的我国仿真模型VV&A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建模与仿真是产品试验鉴定的重要手段,基于数学理论方法,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多模型建模、多模态预测,可将试验前伸到产品研制初期,从而使试验设计更具针对性。建模与仿真理论以及模型验证评估技术在装备研制与试验鉴定和航天领域的材料评价验证工作中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例如,认定、分析工作的环境适应性试验、应用验证工作的应用可靠性验证等,常常会涉及动力学研究;热老化、热分解、辐射交联、真空出气、污染等,需要通过数值模拟、建模仿真来实现对材料性能的预测。仿真模型的可信度尤为关键,可直接影响材料应用边界的准确性。
刘波,赵晓莲[3](2021)在《预警指挥机情报综合能力评估》文中指出预警指挥机是远程远海空中作战群的核心。首先,基于JDL模型,分析了预警指挥机情报综合的过程;然后,分别从技术和作战视角出发,提出了预警指挥机情报综合性能和效能指标体系;最后,给出了情报综合典型指标计算模型,可为空基预警、侦察和指挥控制类平台的情报综合处理软件的设计研制提供参考。
张卿,刘金[4](2021)在《国外典型作战仿真系统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外以建模仿真技术为支撑,构建了纵向贯穿战略、战役、战术、技术层次,横向覆盖作战分析、军事训练和装备采办多个领域的作战仿真系统,有力支撑了作战概念开发、作战方案推演评估、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装备与作战人员训练演习等。面向武器装备在全体系、全生命周期的作战仿真需求,本文梳理了国外典型的战区/战役级、任务/作战级和工程/交战级等不同层级的作战应用与推演仿真系统的进展及应用案例,分析了下一代作战仿真系统发展趋势,并给出了相关启示与建议。
郑华利,陈铁健,徐蕾,郭慧鑫,杨铀[5](2021)在《作战辅助决策模型设计及评估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战辅助决策模型是在复杂战场态势下,辅助指挥人员科学、高效决策的重要工具。针对当前辅助决策模型功能分散、可信性不足、缺乏工程化设计与管理等问题,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开展作战辅助决策模型构建与评估通用方法的研究,提出辅助决策模型工程化设计与评估分级的一般流程与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王召阳,常家辉,白子龙[6](2021)在《美军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分析》文中提出为加速推进建模仿真技术应用向一体化、实战化方向转变,在借鉴美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我军用仿真技术发展方向。对美国军用仿真技术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供应商情况、投资规模等产业发展情况,重点分析美国军用仿真技术在作战实验、模拟训练、装备论证和联合试验等领域的应用转化。该研究可为理清我国军用仿真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完善我国军用仿真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支撑。
王会霞[7](2021)在《数字孪生技术及其在航天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阐述了数字孪生的概念,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成为研究热点的原因以及数字孪生的主要特征。数字孪生和仿真技术密切相关,同时有着本质不同,文中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和仿真技术的主要区别,提炼了数字孪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最后设计了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数字孪生的基本框架和应用模式。
唐宇波,沈弼龙,师磊,易星[8](2021)在《下一代兵棋系统模型引擎设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未来兵棋推演将面对更加复杂的战争体系,需要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弥补人的不足,这是下一代兵棋系统模型引擎研发必须考虑的因素。结合长期兵棋系统研发和运用经验,提出了下一代兵棋模型引擎的框架雏形,针对结构和计算复杂度问题讨论了体系解耦方法,研究了基于数字孪生的人机融合架构,探索了可以降低模型开发门槛、提升效率的建模技术手段,提出了支持机器学习的引擎机制,并针对分布式硬件环境提供了软硬一体化设计思路。
林圣琳[9](2020)在《面向复杂仿真的评估与优化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仿真评估包含对仿真系统/模型本身的评估和基于仿真的评估两个方面。随着仿真对象的复杂化和仿真应用需求的提高,仿真系统呈现出大规模、非线性、不确定性、连续离散混合、输出变量复杂、仿真数据量大等特点,现有仿真评估、优化方法与工具面临巨大挑战。论文针对复杂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体系效能仿真评估与优化开展深入研究。从仿真系统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复杂仿真的若干复杂特性,给出复杂仿真评估与优化问题的数学描述。针对大规模系统观测数据缺乏时,多子模型构成的复杂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问题,构建基于输出变量间关系的可信度外推结构模型,采用贝叶斯网络由子模型验证数据估计系统级输出的后验分布,并基于最大后验概率密度置信域准则分别对子模型和系统级模型进行结果验证。另外,该验证准则在观测数据充分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验证结果的准确度。针对非平稳、多元、异类且具有相关性和不确定性的复杂仿真输出,分别提出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模型排序评估方法和基于变量相关性分析与概率分布差异结合的结果验证方法。针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输出,采用经验模态分解将输出数据分解为趋势项和平稳项,提出基于Hilbert谱密度的平稳项一致性分析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仿真模型排序结果。针对多元、异类、相关输出,采用互信息和分形维数法分别提取动、静态输出的相关变量子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基于联合概率分布差异法度量仿真模型可信度。针对体系效能仿真评估中各装备影响关系复杂的问题,以及高效的体系效能仿真优化需求,分别提出面向多装备协同的效能评估方法和基于序贯元模型与改进多目标优化算法的效能优化方法。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对海量仿真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得到指标间关联关系,构建网络化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实现效能综合评估。另外,改进传统的多目标优化算法解决连续离散混合优化问题,与元模型方法相结合提高昂贵仿真优化效率,并提出空间填充和聚类相结合的开发-探索序贯策略,进而提高元模型拟合精度。针对复杂仿真评估与优化、仿真大数据管理与分析需求,开发基于Hadoop的复杂仿真综合评估系统,支持分布式数据管理与并行分析、复杂仿真结果验证、复杂仿真模型可信度外推、体系效能仿真评估与优化等功能。采用Hadoop环境为仿真数据管理与算法运行提供支撑,具有算法可扩展、组件可重用、过程可视化等特点。通过某防空体系仿真可信度评估、效能仿真评估与优化的相关应用,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最后,总结了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作出了展望。
叶梓珩[10](2020)在《复杂仿真系统的仿真可信度评估方法与系统研发》文中提出复杂系统的仿真可信度评估工作往往是一个耗时较长的过程,经典的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方法对模型的仿真数据及实际数据有一定的数量要求,然而随着复杂系统中多分辨率建模以及仿真重用模型的提出与发展,经典的仿真可信度评估方法有时难以完成多分辨率建模与仿真重用模型的可信度评估工作。在联合作战的背景下,多分辨率建模中低分辨率模型数据获取难度很大。仿真重用模型因其特殊性,急需在短时间内完成重用模型的整体可信度评估以完成仿真模型重用工作。因此,研究多分辨率模型中低分辨率模型的可信度评估方法以及仿真重用模型的整体可信度评估方法,提高复杂系统可信度评估效率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面向聚合解聚的多分辨率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方法。在联合作战的环境下,低分辨率模型获取数据的难度非常高,无法使用经典可信度评估算法计算模型可信度,而高分辨率模型的数据获取则相对容易。因此本文对多分辨率建模中的聚合解聚法展开研究,提出了聚合解聚下的多分辨率仿真模型精度传播公式。利用基于双三次插值的小样本扩充技术对目前少量的仿真数据样本进行扩充,在综合考虑模型精度与一致度两因素之后,通过半参数模型求解出低分辨率模型可信度的计算方法,并以此提出面向聚合解聚的多分辨率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方法。(2)提出了基于偏差传播的仿真重用模型可信度评估方法。仿真重用模型中即使已存在较完善的子模型仿真可信度评估数据或评估结果,但仍需耗费较长周期与资金,利用经典的可信度评估算法对重用模型进行可信度评估。因此本文提出利用子模型的仿真可信度,计算仿真重用模型的整体可信度。根据仿真重用模型的不同应用环境,本文将仿真重用模型分为面向实物的仿真重用模型和面向数值解算的仿真重用模型,并详细介绍了各自的建模方式。利用偏差传播的理论及模型间的数据类型匹配度,提出两类仿真重用模型下基于偏差传播的仿真重用模型可信度评估方法。(3)基于以上方法实现了一个复杂系统仿真可信度评估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功能模块、主要类及数据库设计,并通过两个案例展示了基于多分辨率建模的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过程以及仿真重用模型的可信度评估过程。
二、地面作战仿真系统可信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面作战仿真系统可信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作战指挥的数字孪生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字孪生军用发展 |
1)空军 |
2)海军 |
3)太空军 |
2 应用数字孪生环境的智能指挥信息系统参考架构 |
2.1 数字孪生通用模型要素组成 |
2.2 智能指挥信息系统参考架构组成 |
3 应用数字孪生环境的核心“双脑”架构组成 |
3.1 实体作战系统通用支撑——“主脑” |
3.2 数字孪生环境辅助支撑——“外脑” |
4 面向作战指挥的数字孪生关键技术 |
4.1 面向任务场景的作战指挥体系数字孪生建模 |
4.2 基于作战资源虚实双向控制的指挥接替 |
4.3 基于博弈对抗的孪生体系智能推演服务 |
5 数字孪生在智能指挥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模式 |
6 结束语 |
(2)基于知网文献分析的我国仿真模型VV&A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建模仿真及VV&A研究总体概况 |
二、我国仿真模型VV&A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 |
1. 基于主题聚类的研究核心分析 |
2. 基于共现矩阵的研究热点分析 |
3. 基于分布统计的研究现状分析 |
4. 基于分组比对的研究趋势分析 |
三、研究脉络分析 |
1. 基于领域的研究起点分析 |
2. 基于对象的研究来源分析 |
3. 基于理论的研究分支分析 |
4. 基于应用的研究方向分析 |
(3)预警指挥机情报综合能力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情报综合过程 |
1.1 情报综合要素 |
1.2 多元情报关联 |
1.3 目标跟踪 |
1.4 态势估计 |
1.5 威胁估计 |
2 能力评估指标 |
2.1 性能指标 |
2.2 效能指标 |
3 能力指标计算模型 |
4 结束语 |
(5)作战辅助决策模型设计及评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作战辅助决策需求与挑战 |
2 辅助决策模型构建与工程化方法 |
2.1 辅助决策模型构建流程 |
2.2 辅助决策模型等级划分 |
3 辅助决策模型设计实例 |
3.1 军事需求分析阶段 |
3.2 功能性能需求分析阶段 |
3.3 可行性分析阶段 |
3.4 数学建模阶段 |
3.5 功能性能测试阶段 |
4 结论 |
(6)美军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美国军用仿真技术发展现状 |
1.1“数字孪生”从概念走向现实 |
1.2 半实物仿真技术全面支撑装备研制 |
1.3 战场环境仿真水平不断提升 |
1.4 仿真试验鉴定评估技术能力不断升级 |
1.5 联合作战仿真推演技术稳步推进 |
2 美国军用仿真技术应用现状 |
2.1 应用仿真系统支撑装备全生命周期研发 |
2.2 模拟实战,广泛用于专业技能提升与联合演习 |
2.3 利用仿真系统,完善“多域战”概念 |
2.4 军事试验鉴定评估能力不断提升 |
3 美国军用仿真技术产业现状 |
3.1 基础雄厚,各军工集团纷纷布局产业发展 |
3.2 高度重视,产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
4 结束语 |
(7)数字孪生技术及其在航天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数字孪生的概念 |
3 航天飞行器数字孪生参考模型 |
4 数字孪生的关键技术 |
5 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数字孪生原型 |
6 结论 |
(8)下一代兵棋系统模型引擎设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下一代兵棋推演面临的新问题挑战 |
1.1 体系复杂性问题 |
1.2 高层级推演问题 |
1.3 知识积累和学习问题 |
2 松耦合的模型引擎架构优化 |
2.1 大小循环时空解耦 |
2.2 异构引擎逻辑解耦 |
2.3 超网结构层级解耦 |
3 基于数字孪生的人机融合建模 |
3.1 基于数字孪生的虚实结合技术 |
3.2 人机融合的即时通信服务 |
3.3 面向智能开发的融合环境 |
4 高扩展性的智能引擎支撑 |
4.1 组件化低代码建模 |
4.2 面向智能训练的引擎功能扩展 |
4.3 支持云-边-端智能矿场云引擎 |
5 结论 |
(9)面向复杂仿真的评估与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仿真评估与优化相关概念 |
1.2.1 仿真可信度评估概念 |
1.2.2 效能仿真评估与优化概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与分析 |
1.3.1 仿真可信度评估研究现状 |
1.3.2 装备效能评估与优化研究现状 |
1.3.3 仿真评估工具研究现状 |
1.3.4 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2章 复杂仿真模型可信度外推方法 |
2.1 引言 |
2.2 复杂仿真评估问题分析与数学描述 |
2.2.1 仿真复杂特性分析 |
2.2.2 复杂仿真评估与优化问题数学描述 |
2.3 基于贝叶斯推理的复杂仿真模型可信度外推方法 |
2.3.1 问题描述与分析 |
2.3.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外推结构模型构建 |
2.3.3 基于HPD置信域的验证准则 |
2.4 可信度外推实例验证 |
2.4.1 飞机引擎转子疲劳度仿真模型可信度外推 |
2.4.2 飞行器制导仿真模型可信度外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复杂输出的仿真结果验证方法 |
3.1 引言 |
3.2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仿真模型排序评估方法 |
3.2.1 问题描述与分析 |
3.2.2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非平稳数据预处理 |
3.2.3 基于Hilbert变换的平稳项一致性分析 |
3.2.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排序评估 |
3.2.5 实例验证 |
3.3 多元相关输出仿真结果验证方法 |
3.3.1 问题描述与分析 |
3.3.2 多元异类输出相关变量提取 |
3.3.3 相关变量子集的一致性分析 |
3.3.4 实例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体系效能仿真评估与优化方法 |
4.1 引言 |
4.2 考虑多装备协同的体系效能仿真评估方法 |
4.2.1 问题描述与分析 |
4.2.2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评估指标关联分析 |
4.2.3 网络化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4.2.4 基于ANP的体系效能综合评估 |
4.2.5 实例验证 |
4.3 基于序贯元模型的体系效能仿真优化方法 |
4.3.1 问题描述与分析 |
4.3.2 改进的多目标全局优化算法 |
4.3.3 基于开发-探索序贯策略的元模型构建 |
4.3.4 体系效能仿真优化流程 |
4.3.5 算法性能分析与实例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Hadoop的复杂仿真综合评估系统 |
5.1 引言 |
5.2 复杂仿真综合评估系统设计 |
5.2.1 复杂仿真综合评估系统总体设计 |
5.2.2 复杂仿真综合评估子系统设计 |
5.3 复杂仿真综合评估系统实现及应用 |
5.3.1 复杂仿真综合评估系统实现 |
5.3.2 复杂仿真综合评估系统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复杂仿真系统的仿真可信度评估方法与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仿真模型的可信度研究现状 |
1.2.2 多分辨率建模与评估的研究现状 |
1.2.3 模型重用与评估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可信度评估介绍 |
2.1.1 系统、仿真与评估的关系 |
2.1.2 仿真可信度的定义 |
2.1.3 仿真可信度评估方法介绍 |
2.2 多分辨率建模相关概念 |
2.2.1 模型分辨率的定义 |
2.2.2 多分辨率建模过程及相关概念 |
2.3 仿真重用模型相关概念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多分辨率建模的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方法 |
3.1 基于聚合解聚的多分辨率建模 |
3.1.1 聚合解聚法 |
3.1.2 案例分析 |
3.2 多分辨率建模中的一致度及精度传播 |
3.2.1 改进的多分辨率建模一致度计算方法 |
3.2.2 聚合解聚下的仿真精度传播 |
3.3 基于半参数模型的多分辨率仿真模型可信度推导 |
3.3.1 基于双三次插值的小样本扩充 |
3.3.2 基于半参数模型的多分辨率仿真模型可信度推导过程 |
3.4 案例分析 |
3.4.1 仿真想定介绍 |
3.4.2 实验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仿真重用模型可信度评估方法 |
4.1 仿真重用模型建模与可信度评估 |
4.1.1 仿真重用模型建模与可信度评估流程概述 |
4.1.2 仿真重用模型可信度评估中的数据类型匹配度 |
4.1.3 基于偏差传播的仿真重用模型可信度评估方法 |
4.2 面向实物的仿真重用模型建模与可信度评估 |
4.2.1 面向实物的仿真重用模型建模 |
4.2.2 面向实物的仿真重用模型的可信度评估 |
4.3 面向数值解算的仿真重用模型建模 |
4.3.1 面向数值解算的仿真重用模型建模 |
4.3.2 面向数值解算的仿真重用模型的可信度评估 |
4.4 案例分析 |
4.4.1 案例介绍 |
4.4.2 实验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复杂系统仿真可信度评估系统的实现及验证 |
5.1 系统总体概况 |
5.1.1 系统开发工具 |
5.1.2 系统总体框架 |
5.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5.2.1 系统主要类设计 |
5.2.2 数据库设计 |
5.3 复杂系统仿真可信度评估系统界面展示 |
5.3.1 项目管理模块 |
5.3.2 项目执行模块 |
5.3.3 资源库模型 |
5.4 应用实例 |
5.4.1 基于多分辨率建模的仿真可信度评估应用 |
5.4.2 仿真重用模型的可信度评估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本文所做的工作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地面作战仿真系统可信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作战指挥的数字孪生应用[J]. 王旭东,陈奡,宦国杨,郭晓鸿.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2021(06)
- [2]基于知网文献分析的我国仿真模型VV&A研究进展[J]. 刘泊天,于翔天,牛虎,高鸿,邢焰.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21(11)
- [3]预警指挥机情报综合能力评估[J]. 刘波,赵晓莲.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2021(05)
- [4]国外典型作战仿真系统综述[A]. 张卿,刘金. 第三十三届中国仿真大会论文集, 2021
- [5]作战辅助决策模型设计及评估方法[J]. 郑华利,陈铁健,徐蕾,郭慧鑫,杨铀.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21
- [6]美军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分析[J]. 王召阳,常家辉,白子龙. 兵工自动化, 2021(10)
- [7]数字孪生技术及其在航天控制中的应用研究[A]. 王会霞. 第三十三届中国仿真大会论文集, 2021
- [8]下一代兵棋系统模型引擎设计问题研究[J]. 唐宇波,沈弼龙,师磊,易星. 系统仿真学报, 2021(09)
- [9]面向复杂仿真的评估与优化方法研究[D]. 林圣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10]复杂仿真系统的仿真可信度评估方法与系统研发[D]. 叶梓珩.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