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院2003年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何晓英,曹慧,张永佳,贾正平[1](2009)在《2002~2008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与趋势。方法:对我院2002~2008年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醉性镇痛药使用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中效类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的年均增长率的增幅最高,强效类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所占的比例最大,但吗啡使用量从2006年后在逐年减少。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利用存在不合理现象。
于哲,李艳,刘晓阳[2](2008)在《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及分析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2003年-2007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麻醉性镇痛药中盐酸哌替啶的用量下降,吗啡制剂的用量逐年上升,用药频度居首位的是硫酸吗啡缓释片。结论:经过加大麻醉性镇痛药合理应用的监管后,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趋于合理,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
卞兰芳[3](2008)在《2001—2006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本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1—2006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品种、消耗量、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吗啡控释片的使用量及用药金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可待因片的使用量变化不大,但稳居第一位;盐酸哌替啶针的使用量则呈逐年下降趋势;芬太尼贴剂在本院未使用。结论:本院近年来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逐渐趋向于合理。
朱琰,刘琼[4](2008)在《2003年至2006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利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麻醉性镇痛药在我院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法,对2003年至2006年我院住院部11 780张麻醉性镇痛药处方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常用麻醉性镇痛药有5种,共3种剂型;所用药物的DUI均小于1,大多数药物DUI在0.4~0.8。结论麻醉性镇痛药用于镇痛治疗,药物、剂量合理。
李运密,刘建华,安文婷,靳秀迷[5](2008)在《我院2003~2006年麻醉性镇痛药利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3~2006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及销售金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吗啡制剂的用量增幅较大;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量逐年下降;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用量各年度均列首位。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从品种、剂型到给药途径均渐趋合理。
孙艳,孙惠娟,李艳华[6](2007)在《我院2001~2005年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评价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用药频度分析法,对我院20012005年麻醉性镇痛药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吗啡制剂用量呈增长趋势,哌替啶制剂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芬太尼注射液用量渐增,新麻醉性镇痛药羟考酮控释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用药结构渐趋合理,基本符合《癌症三阶梯治疗指导原则》。
杨树声,郭永福,马真金[7](2007)在《我院2003~2006年麻醉性镇痛药利用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麻醉性镇痛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3~2006年麻醉性镇痛药的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哌替啶注射液年用量逐年减少。结论:吗啡口服剂已成为我院临床医师缓解癌症疼痛的首选药物。
何忠芳,武新安,王晓华,赵雪茹,张国荣,鲍梅兰[8](2007)在《我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麻醉性镇痛药利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醉性镇痛药的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口服吗啡缓控释制剂用量居首位,并逐渐成为癌症止痛药的主流;芬太尼注射液列第2位,主要用于手术止痛。结论:我院用于手术镇痛的麻醉药品应用基本合理,用于癌症镇痛的麻醉药应用从品种、剂型和给药途径上渐趋合理。
赵晓琴,欧阳爱军[9](2006)在《20032004年江西省麻醉性镇痛药品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分析20032004年麻醉药品在我省各家医疗机构的使用情况,了解麻醉性镇痛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对我省南华医药有限公司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032004年向全省各家医院供应麻醉性镇痛药品的品种、数量通过DDDs析方法和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4年我省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主要以哌替啶和吗啡制剂为主,并且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与国际麻醉药品管制局提供的标准有较大差距;其中我省吗啡类制剂的使用比例虽然排在第二位但使用量相当低,而传统止痛制剂度冷丁却依据占据着相当大的一部分,芬太尼制剂的DDDs是最高的,其余的基本与用量情况相符合;用药金额中芬太尼注射液最高。结论我省麻醉性镇痛药量逐年提高,但与国际上规定的标准还是有很大差距,根据卫生部关于麻醉性镇痛药规范管理精神,为最大限度减轻癌痛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对麻醉性镇痛药使用上药开放,管理上要严格。
陈叶琴[10](2006)在《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麻醉性镇痛药在我院的应用情况。方法统计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全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并用DDDs、科室分布情况分析。结果3年中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基本符合卫生部要求。结论本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基本合理,但在有规律的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方面仍有不足。
二、我院2003年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院2003年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02~2008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分析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年度麻醉性镇痛药用药分析 |
2.2 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DDDs及排序 |
2.3 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序号与DDDs序号比值及排序 |
3 讨论 |
3.1 用药分析 |
3.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4)2003年至2006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利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3 用药频度 |
1.4 实际用药天数 |
1.5 药物利用指数 |
2 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3.1 常用药物 |
3.2 药物利用分析 |
3.3 用药量 |
3.4 联合用药 |
3.5 展望 |
(6)我院2001~2005年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各年度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及增长率 |
2.2 各年度麻醉性镇痛药用量及排序 |
2.3 各年度麻醉性镇痛药DDDs统计 |
3 分析与讨论 |
(7)我院2003~2006年麻醉性镇痛药利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9)20032004年江西省麻醉性镇痛药品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2003~2004年我省吗啡制剂用量 |
2.2 2003~2004年我省麻醉性镇痛药品中强阿片类镇痛药使用情况 |
2.3 2003~2004年我省麻醉性镇痛药品用量排序情况 |
2.4 2003~2004年江西省麻醉性镇痛药用量、DDDs及排序 |
2.5 2003~2004年江西省麻醉性镇痛药中各类药品所占比例 |
3 讨论 |
(10)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资料 |
1.2方法 |
2结果 |
2.1我院麻醉性镇痛药有: |
2.2各年度麻醉性镇痛药用量、DDDs及排序: |
2.3统计3年中麻醉性镇痛药使用的科室及用量: |
3讨论 |
四、我院2003年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02~2008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J]. 何晓英,曹慧,张永佳,贾正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07)
- [2]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临床应用情况分析[J]. 于哲,李艳,刘晓阳.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8(05)
- [3]2001—2006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分析[J]. 卞兰芳. 天津药学, 2008(04)
- [4]2003年至2006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利用分析[J]. 朱琰,刘琼. 中国医药指南, 2008(11)
- [5]我院2003~2006年麻醉性镇痛药利用分析[J]. 李运密,刘建华,安文婷,靳秀迷. 中国药房, 2008(02)
- [6]我院2001~2005年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J]. 孙艳,孙惠娟,李艳华. 中国药房, 2007(29)
- [7]我院2003~2006年麻醉性镇痛药利用分析[J]. 杨树声,郭永福,马真金. 中国药房, 2007(23)
- [8]我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麻醉性镇痛药利用分析[J]. 何忠芳,武新安,王晓华,赵雪茹,张国荣,鲍梅兰. 中国药房, 2007(14)
- [9]20032004年江西省麻醉性镇痛药品的应用分析[J]. 赵晓琴,欧阳爱军.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6(06)
- [10]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J]. 陈叶琴. 海峡药学,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