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发声功能测试(续 6)

喉发声功能测试(续 6)

一、喉发声功能检查(续6)(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男[1](2021)在《计算机嗓音分析检查数据与喉瘖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计算机多维嗓音分析软件的声学客观评价系统针对喉瘖肺脾气虚、血瘀痰凝证患者进行声学检测,结合电子喉镜检查,探讨各项声学参数与喉瘖肺脾气虚与血瘀痰凝证的相关性,为其辨证分型的合理性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为喉瘖的初步诊断提供客观定量依据的可能。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40例正常嗓音人员,年龄在18-65岁,65例喉瘖患者,均来自于吉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喉瘖患者为试验组,应用相互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试验组65名患者肺脾气虚组30例,血瘀痰凝组35例。受试者分别进行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简化中文版(VHI-10)评分、嗓音GRBAS听感知评估、电子鼻咽喉镜检查、计算机嗓音分析,使用德国XION嗓音分析软件检测三组受试者的最高基频(Fo MAX)、最小基频(Fo Min)、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最长发音时间(MPT)、最高声压级(SPLmax)、最小声压级(SPLmin),并计算三组的嗓音障碍指数(DSI),比较三组的声学参数结果,寻求三组间声学参数的相关性及差异性。所有数据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运用频数统计和卡方检验,以频数和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D)描述,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喉瘖患者与正常受试者相比,最长发音时间(MPT)、最高基频(Fo Max)、嗓音障碍指数(DSI)显着降低(p<0.01),最大声压级(SPLmax)降低,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升高(p<0.05);最小声压级、最小基频未见明显差异(p>0.05)。肺脾气虚组患者与血瘀痰凝组患者相比,最长发音时间(MPT)升高(p<0.05),振幅微扰(Shimmer)显着降低(p<0.01),其余各项声学参数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受试者相比,肺脾气虚组中电子喉镜下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最长发音时间(MPT)、最高基频(Fo Max)、嗓音障碍指数(DSI)显着降低(P<0.01);基频微扰(Jitter)升高(P<0.05),其余四项声学参数未见明显差异(p>0.05)。关于性别比较,正常组和喉瘖组的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喉瘖组中,血瘀痰凝组的男性比重大于肺脾气虚组,女性比重小于肺脾气虚组(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计算机嗓音声学分析在喉瘖肺脾气虚证与血瘀痰凝证的参数比较上有2项参数有相关性。其作为一项无创检查,可以作为喉瘖患者的初步筛查手段,对于喉镜下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声学参数的异常可以提示患者的嗓音问题,从而提示进行发声训练等嗓音保健方法的干预,符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在患病证型的偏向上,男性更易罹患血瘀痰凝证,女性更易罹患肺脾气虚证。

杨炀[2](2021)在《Montgomery假体植入治疗单侧声带麻痹嗓音及吞咽功能评估》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于我院23例行Ⅰ型甲状软骨成形-Montgomery假体植入声带内移术的单侧声带麻痹(Unilateral Vocal Fold Paralysis,UVFP)患者的术后疗效,探讨Montgomery假体植入声带内移术对UVFP患者的嗓音改善情况并分析该手术对改善吞咽功能障碍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Ⅰ型甲状软骨成形-Montgomery假体植入声带内移术的23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25~72岁。评估方法包括GRBAS听感知评估;误吸等级评估及穿透-误吸8步评分法(8-PAS);嗓音声学参数评价[包括平均基频(FO)、基频微扰百分比(Jitt%)、振幅微扰百分比(Shimmer)、噪谐比(NHR)、软发音指数(SPI)、嗓音紊乱指数(VTI)];最长发声时间(MPT);喉镜检查评声门开放程度及声带位置;嗓音声学参数和MPT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GRBAS数据、误吸主观评估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评估UVFP患者嗓音及吞咽功能,分析手术前后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例患者,平均年龄50.48±13.95岁。嗓音功能评估中GRBAS听感知评估各项M[P25,P75]行手术前后对比发现(49)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嗓音客观声学指标中:基频微扰百分比(Jitt%)、振幅微扰百分比(shim)、谐噪比(NHR)、最长发声时间(MPT)前后对比(49)<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基频(F0)、软发音指数(SPI)、嗓音紊乱指数(VTI)比较的(49)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16例伴有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等级手术前后对比,(49)=0.001<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喉镜下评估声门闭合情况及患侧声带位置,(49)<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Ⅰ型甲状软骨成形-Montgomery假体植入声带内移手术,能有效改善UVFP患者嗓音情况,增加对合并有饮水、进食呛咳等吞咽功能障碍的UVFP患者的气道保护,提高吞咽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吞咽康复训练的开展创造条件,更好满足患者在生物-心理-社会上的需求。

王莲凤[3](2020)在《针刺联合嗓音训练治疗气滞血瘀型肌紧张性发声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主观症状及相关嗓音客观指标的变化,来评价和观察针刺联合嗓音训练治疗气滞血瘀型肌紧张性发声障碍的临床疗效,从而筛选出治疗肌紧张性发声障碍(MTD)的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综合治疗方案。以便指导临床治疗。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为嗓音训练组和针刺联合嗓音训练组两组对照试验设计。课题选用2019年4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肌紧张性发声障碍(气滞血瘀型)受试者共40例,所有病例均根据中、西医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受试者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针刺联合嗓音训练加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单纯嗓音训练加行为干预,每次留针30分钟,平补平泻,嗓音训练每次40分钟,疗程4次,每周1次。总疗程为30天。受试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需完善喉镜检查,填写临床病例观察表,录音,嗓音分析,最后采集资料,进行归纳得出结论,以观察和评估针刺联合嗓音训练治疗肌紧张性发声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1.Voice Handicap Index:VHI-10两组在治疗前比较嗓音障碍指数分析各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说明治疗前具有可比性,试验组经治疗后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积分除情感指数外其余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积分结果。说明就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积分而言,除情感指数,试验组经治疗后结果显着优于对照组。2.中医症候量表积分两组在治疗前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经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两组经治疗后积分低于治疗前,提示治疗有效,且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嗓音声学分析结果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基频参数、最长发声时间和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积分有明显差异。且均较治疗前好转,且试验组经治疗后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1.两组治疗前组间比较各项指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除嗓音障碍指数量表中情感指数外,两组经治疗后基频参数,最长发声时间和嗓音障碍指数表积分及中医症候量表相关指标积分和治疗前比均有明显差异。2.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着性差异,同时试验组治疗后各项评分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指标均匀显着性差异,且对照组治疗后优于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比较主客观指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联合嗓音训练比单纯嗓音训练治疗肌紧张性发声障碍疗效更好。3.样本含量偏低及受试者主观差异可能是主要原因,后期需要提高样本含量,试验过程中多次进行数据分析取平均值,更准确地观察针刺治疗联合嗓音训练治疗肌紧张性发声障碍的临床疗效。

潘旭烽[4](2019)在《术后用药对声带息肉日间手术后形态及嗓音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我院95例日间手术模式下声带息肉术后不同用药与早期声带形态及嗓音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探讨优化的术后用药方式,为规范相关病例临床诊疗模式做初步尝试。【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我院,符合本研究纳入条件且按照日间手术模式治疗的95例声带息肉患者,按照“住院号余数”原则进行术后不同用药方式分组:A组(激素+PPI)、B组(激素)、C组(PPI)、D组(空白)。纳入研究的患者术前行电子喉镜检查、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量表)、最长发声时间(MPT)检查、嗓音声学检测,术后1周行电子喉镜检查、最长发声时间(MPT)检查、嗓音声学检测,术后1月再次行电子喉镜检查、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量表)、最长发声时间(MPT)检查、嗓音声学检测。对获得的主客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术后不同用药对早期声带形态及嗓音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95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5.04±11.20)岁,不同分组间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9);男34例、女61例,男女比≈1:1.794,不同组间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2.术前行电子喉镜评分,总体平均分值6.93±1.03,术前喉镜评分值在不同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6)。术后1周喉镜下评估声带恢复情况,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之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术后给予联合甲泼尼龙片、艾司奥美拉唑钠镁肠溶片或单用甲泼尼龙片,较单用艾司奥美拉唑钠镁肠溶片或不用药在术后1周时带形态恢复情况更好;A组与B组、C组与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术后给予甲泼尼龙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镁肠溶片与单用甲泼尼龙片、术后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钠镁肠溶片与不用药在术后1周时声带形态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喉镜下评估声带形态恢复情况,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9)。3.术前VHI量表分值在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术后1月VHI量表分值在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术前及术后1月各组及全体患者VHI量表分值前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术后1月VHI量表分值较术前明显下降。4.术前MPT值在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5)。三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提示不同测量时间点获得的MPT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组间MP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测量时间点×组别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不同测量时间点MPT均值两两比较差异皆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认为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月MPT值随时间呈明显上升。5.术前Jitter值在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9)。三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提示不同测量时间点获得的Jitter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组间Jitte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测量时间点×组别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不同测量时间点间比较时Jitter值在术前较术后1周或术后1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Jitter值在术后1周与术后1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认为Jitter值在术后1周及术后1月均较术前呈明显下降,但术后两个测量时间点之间比较无明显改变。6.术前shimmer值在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三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提示不同测量时间点获得的shimmer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组间shimme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6),测量时间点×组别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不同测量时间点shimmer值两两比较差异皆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认为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月shimmer值随时间呈明显下降。7.术前NHR值在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9)。三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提示不同测量时间点获得的NHR值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1),不同组间NH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测量时间点×组别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5)。不同测量时间点比较时NHR值在术前较术后1周或术后1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术后1周与术后1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7),认为NHR值在术后1周及术后1月均较术前呈明显下降,但术后两个测量时间点间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1.日间手术模式下,声带息肉患者术后给予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术后1周时声带形态恢复情况,但对术后1月时声带形态恢复无影响;术后给予短期口服PPI对术后1周及术后1月声带形态恢复无影响。2.本研究下术后不同用药对声带息肉患者术后VHI量表、MPT检查、嗓音声学分析(Jitter、Shimmer、NHR)等相关评估无影响。3.VHI量表、MPT检查、嗓音声学分析(Jitter、Shimmer、NHR)在手术前后比较中存在明显差异,结合电子喉镜检查,可以反映术后嗓音功能的变化,上述检查联合应用可较好地在临床上用于声带息肉的诊疗评估。

潘旭烽,叶青,郑昊,王晓燕[5](2019)在《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嗓音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包括声带息肉、声带结节、声带囊肿、声带任克氏间隙水肿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声音嘶哑的嗓音障碍,影响患者的心理、工作和生活质量[1]。随着人们用嗓要求的提高,做好临床上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嗓音学评估成为喉科医生关注的热点。完善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嗓音障碍评估体系,有助于病因分析、评估嗓音障碍的程度与特性,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评价预后疗效[2,3]。2001年欧洲喉科学会(European Laryngological Society,ELS)总结并制定了嗓音障碍基本测量的多维评估系统,由五部分组成:医师主观听感知、患者主观评估、嗓音声学测试、频闪喉镜检查和空气动力学检查[4]。目前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嗓音评估基本遵循这一多维评估系统的框架与原则,评估方法经历了从主观、客观再到主客观相结合的过程[5]。本文系统回顾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嗓音评估方法,并对其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高楠,赵霞,孙广滨[6](2017)在《喉肌电图临床应用进展》文中认为喉肌电图(laryngeal electromyography,LEMG)是评估喉部肌肉与神经功能状态的一项技术,1944年被Weddell等[1]首次描述。随着对喉肌电图检查设备和手段的改进,喉肌电图的应用越来越广,其在发声障碍的诊断、损伤程度评估、术中监测、预后判断及治疗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喉肌的解剖精细复杂,致放置电极困难,同时作为一

郑实兴[7](2012)在《舌骨下肌群与喉内肌同步肌电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犬的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与喉内肌(环杓后肌和环杓侧肌)行平静呼吸、发声、吞咽和用力呼吸状态下同步肌电图检测,挑选出与环杓后肌、环杓侧肌的肌电特征相似的喉外肌。方法:全麻下对9只成年犬行平静呼吸、发声、吞咽和用力呼吸时同步肌电图检查,包括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s,MUPs)的振幅、时程、募集状态最大波幅和持续时间以及与呼吸的同步性。结果:①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环杓后肌在吸气相同步放电,其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和募集相波幅小于环杓后肌。②发声和吞咽状态下,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和募集相波幅较环杓后肌显着高大,环杓后肌在此时放电受抑制。③甲状舌骨肌和环杓侧肌在呼气相放电,除了用力呼吸时运动单位电位和募集相最大电位,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发声和吞咽时,甲状舌骨肌与环杓侧肌各参数间比较,除时运动单位电位,各参数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甲状舌骨肌不仅与环杓侧肌呼气相同步放电,还与各状态下的肌电参数较为相似,可作为重建声门内收功能的备选肌肉;②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虽与环杓喉肌吸气相同步放电,但其肌电参数相差甚远,不考虑单独作为重建声门外展功能的备选肌肉。

周宇[8](2012)在《全喉切除食管音助发音器患者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嗓音学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喉癌(carcinomaofthelarynx)是来源于喉粘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目前常用的喉癌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其中喉全切除术是治疗中晚期喉癌的常见方法之一,术后能否发音关系到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的信心。本文经过对照全喉切除术后食管音助发声器患者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发声,运用嗓音学对两者发音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这一新发声方式。方法对1999年3月后就诊于我科诊断为喉癌并喉癌全切术后45岁至75岁后应用食管音助发声器者10人,35-55岁单侧声带麻痹的患者各10例,正常对照组10例。应用主观测评及客观分析嗓音学仪器对受试者进行测试并科学合理的统计学分析及主观测评。结果1、客观指标:①、受试者检测的基频(F0),结果显示食管音助发声器组与单侧声带麻痹组及对照组比较P<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单侧声带麻痹组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受试者检测的基频微扰(jitter)、受试者检测的振幅微扰(shimmer)值经统计学分析,各组间方差分析P<0.05,故认为各组间微扰值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②、受试者检测的最大发声时间(MPT)统计值: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组及单侧声带麻痹发音组的最大发声时间明显低于正常嗓音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组的MPT与声带麻痹发音组M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GRBAS结果:食管音助发音器组GRBAS分级主要分布于2和3级,少部分被评为1级,而所有患者评级中无0级分布。声带麻痹组少部分评级为0级,分布也主要在2、3级。食管音助发声器组评级2、3级数量比单纯声带麻痹组多,特别是3级评估。3、喉全切除食管音助发音器组与声带麻痹组发音组VHI-10得分比较中,F(功能)、 P(生理)、E(情感)及TVH(总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食管音助发声器患者的G、R、B之间相关性均较高。G、R、B分级与jitter、Shimmer指标也有较好的相关性,与MPT为负相关。结论1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基频较正常人低,与病变引起的发声器官的质变有关。2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基频微扰及振幅微扰较高,这说明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声音仍然较粗糙。3食管音助发声器患者发音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最大发声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其具有较好的发音气流量。4GRBAS主观评估中我们发现食管音助发声器患者G、R、B评级较单侧声带麻痹患者较高,这说明食管音助发声器患者整体觉察的嗓音不正常的程度较高。5嗓音障碍指数(VHI–10)分析食管音助发声器组与单侧声带麻痹组的F(功能)、P(生理)、E(情感)及TVH(总分)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食管音助发声器患者对自己的嗓音满意度仍然较低。6本研究中食管音助发声器患者的G、R、B分级与jitter、Shimmer指标也有较好的相关性,与MPT为负相关,这说明食管音助发声器患者声音质量与三者有关;7在食管音助发声器患者VHI-10嗓音障碍指数中,与G、R、B、jitter、shimmer的相关性比较高,说明患者对自己的声音评估与声音的嘶哑度、气息声、嗓音不稳定及不规律的影响密切相关。通过以上结果,说明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解决了传统食管音发生时间较短的问题,明显改善了无喉患者发声重建质量,但对比单侧声带麻痹患者仍有差距,其主要差别在于无喉患者缺乏对声音精密调节器官,声音的粗糙度较高,其次患者对自身丧失发声器官导致的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了患者对自身声音的自信,此外咽反射敏感者对于从鼻中下导管的不耐受导致患者对其应用广泛,未来对其还需一步研究及完善。

郑实兴,徐志文[9](2012)在《喉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文中提出喉肌电图(laryngeal electromyography,LEMG)检查是研究喉肌肉细胞和神经生物电活动,借以判断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测手段,为临床喉嗓音疾病中神经病变定位、损害程度诊断、术中神经监测以及预后判断等提供科学依据。以往主要由于不熟悉喉肌的精确解剖结构导致微创下电极放置

万会[10](2010)在《全喉切除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的客观声学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全喉切除术后给患者带来的最大痛苦是失去发音功能。术后最常见的发音方法是食管音、气管食管造瘘发音和气管食管造瘘安装发音管发音,其成功率约为70%-80%;使用食管音助发声器可提高发音成功率,发音的主观评估已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客观声学分析来探讨食管音助发声器的发音质量。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实验组病例来自1994年3月至2005年7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诊断为喉癌,行全喉切除Blom-Singer术式发音重建患者共39例,其中健在24例,健在能联系到并自愿配合检查的仅此10例;安装发音管不能发音的4例与安装后能发音因长肉芽不得不去除发音管改用食管音助发声器患者1例;共5例为食管音助发声器组;安装发音管能发音的5例做为气管食管音组。选择12名年龄基本匹配的无嗓音疾病的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进行声学参数:基频、频率微扰、振幅微扰、谐噪比,最大发音实时间及声强的检测。结果1.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组、气管食管音组和正常嗓音组的基频值分别为155.73Hz、147.52Hz和168.87Hz;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组和气管食管音组的基频较正常嗓音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组与气管食管音组的基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组、气管食管音组和正常嗓音组的基频微扰值分别为1.89%、1.85%和0.17%,振幅微扰值分别为6.74%、6.57%和1.70%,谐噪比值分别为10.97dB、10.27dB和21.19dB,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组和气管食管音组的基频微扰及振幅微扰高于正常嗓音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但谐噪比低于正常人有显着性差异(P<0.01),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组和气管食管音组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和谐噪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组、气管食管音组和正常嗓音组的声强值分别为77.40dB、76.85dB和83.30dB。与正常嗓音组相比,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组和气管食管音组的声强与之没有显着差异(P>0.05)。4.语谱图显示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和气管食管音较粗糙,声音洪亮,发音清楚。5.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组、气管食管音组和正常嗓音组的最大发音时间分别为10.77秒、6.10秒和15.81秒。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组和气管食管音组最大发音时间低于正常嗓音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但一口气音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的最大发音时间高于气管食管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和气管食管音患者基频较正常人低,提示该两组患者音调较正常人要低。2.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和气管食管音患者的基频微扰及振幅微扰高于正常人,但谐噪比低于正常人,这说明与正常嗓音相比,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和气管食管发音的声音更粗糙,且有较多噪音成分。3.与正常嗓音相比,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和气管食管音的声强与之没有显着差异,提示平稳发音的条件下声强没有差异。4.语谱图显示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和气管食管音音质清晰,响度大,发音质量较稳定,音色较浑厚,表明基本上能够满足日常会话需要。5.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和气管食管音患者最大发音时间虽低于正常人,但一口气音节数大多数己达I级,这表明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患者能够自如地运用声音进行日常交流,不易出现发音管发音组中个别患者发音中中途无声现象。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组的最大发音时间高于气管食管音组。说明食管音助发音器发音语音连贯性更好。通过以上结果,说明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的声音是较令人满意的,对于无喉患者来说,尤其是发音重建安装发音管发音失败患者无疑是一种较好的声音选择。

二、喉发声功能检查(续6)(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喉发声功能检查(续6)(论文提纲范文)

(1)计算机嗓音分析检查数据与喉瘖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计算机嗓音分析在喉瘖病中的诊断应用
    1.中医对喉瘖的认识
    2.嗓音客观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结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标准
    3 研究方法
结果
    1.正常对照组与喉瘖试验组进行比较
    2.正常对照组、肺脾气虚组与血瘀痰凝组进行比较
    3.结合电子喉镜下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4.喉瘖试验组患者性别分布
讨论
    一、喉瘖的流行病学研究
    二、计算机嗓音分析在喉瘖证候分型中的应用研究
    三、计算机嗓音分析在声带增生性疾病中的应用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Montgomery假体植入治疗单侧声带麻痹嗓音及吞咽功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因
        1.3 临床表现
    2.手术方式
    3.评估方法
        3.1 嗓音功能评价
        3.2 吞咽功能评估
        3.3 喉镜检查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
    2.嗓音功能评估
        2.1 GRBAS主观听感知评估
        2.2 嗓音客观分析指标
    3.吞咽功能评估
    4.喉镜检查患侧声带位置及声门闭合程度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单侧声带麻痹的主要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致谢

(3)针刺联合嗓音训练治疗气滞血瘀型肌紧张性发声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符号说明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方法设计
        1.2 受试者的筛选
        1.3 工具:喉镜及毫针
        1.3.1 喉镜
        1.3.2 嗓音声学分析
        1.3.3 工具
        1.4 样本量计算方法
        1.5 随机及盲法设计
        1.5.1 随机设定
        1.5.2 试验盲法设计
    2. 研究办法
        2.1 诊断依据
        2.1.1 西医诊断依据:
        2.1.2 中医诊断依据: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及脱落标准
        2.5 穴位选择及嗓音训练
        2.6 治疗方案
        2.6.1 对照组
        2.6.2 试验组
        2.7 试验观察流程
        2.8 评价指标
        2.8.1 基线指标
        2.8.2 主观评估量表
        2.8.3 客观评估:嗓音声学分析
        2.9 不良事件观察与处理
        2.10 技术路线图
        2.11 统计学分析
    3. 数据统计结果
        3.1 纳入病例基本情况
        3.2 本课题受试者数据
        3.3 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衡性比较
        3.3.1 两组基线比较(见表2)
        3.3.2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相关嗓音声学参数比较(见表 3)
        3.3.3 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前中医症候量表积分比较(见表 4)
        3.3.4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 VHI-10 量表积分比较(见表 5)
        3.4 临床研究结果
        3.4.1 嗓音声学参数比较
        3.4.1.1 治疗后两组平均基频(fo)、最长发声时间(MPT)与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SI)比较(见表6)
        3.4.1.2 对照组治疗前后嗓音声学参数比较(见表 7)
        3.4.1.3 试验组治疗前后嗓音声学参数比较(见表 8)
        3.4.2 中医症候量表积分比较
        3.4.2.1 治疗后中医症候量表积分结果比较(见表 9)
        3.4.2.2 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量表积分结果比较(见表 10)
        3.4.2.3 试验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量表积分结果比较(见表 11)
        3.4.3 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积分比较
        3.4.3.1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积分(VHI-10)比较(见表12)
        3.4.3.2 对照组治疗前后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积分(VHI-10)比较(见表 13)
        3.4.3.3 试验组治疗前后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积分(VHI-10)比较(见表 14)
        3.5 病例脱落情况及原因分析
        3.6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嗓音医学研究现状
    2. 针刺治疗肌紧张性发声障碍
        2.1 针刺治疗功能性发声障碍的可行性
        2.2 嗓音疾病需解决的问题
    3. 肌紧张性发声障碍
        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3.2 诊断
        3.3 治疗方法
    4. 针刺治疗该病的适用性
        4.1 腧穴理论
        4.1.1 祖国医学关于腧穴的概述
        4.1.2 经络的作用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4.2 针刺刺激作用
    5. 治疗方案解析
        5.1 本试验治疗肌紧张性发声障碍方案分析
        5.2 行为干预
        5.3 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及试验选穴依据
    6. 观察指标分析
        6.1 嗓音质量的评估
        6.2 本试验中的主观评估
        6.2.1 喉镜检查
        6.2.2 嗓音障碍指数量表
        6.2.3 中医症候量表
        6.3 试验中客观评估体系
    7. 试验结果分析
        7.1 VHI-10量表分析
        7.2 中医症侯量表积分结果分析
        7.3 嗓音声学结果分析
        7.3.1 平均基频
        7.3.2 最长发声时间
        7.3.3 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SI)
结论
致谢
问题展望
附表
    附表1 临床病例观察表(Case Report Form)
    附表2 随机数字表
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肌紧张性发声障碍的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获得奖励

(4)术后用药对声带息肉日间手术后形态及嗓音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日间手术模式下声带息肉患者诊治流程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电子喉镜资料
    3 VHI量表资料
    4 MPT 检查资料
    5 嗓音声学检测资料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嗓音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嗓音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嗓音主观听感知评估
    1.1 主观听感知评估方法。
    1.2 主观听感知评估的局限性。
2 嗓音障碍自我评估
3 嗓音声学测试
    3.1 嗓音频率及其规律性的声学分析。
    3.2频谱分析。
4 喉发声功能检查
5 空气动力学检查

(6)喉肌电图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LEMG的基本检测方法
    1.1 喉肌电图检测设备及参数设置
    1.2 电极选择
    1.3 放置电极方式
    1.4 检查禁忌症
2 LEMG的临床应用
    2.1 术中喉返神经监测
    2.2 声带麻痹的诊断
    2.3 声带麻痹预后的评估
    2.4 引导发声障碍的治疗
    2.5 病毒感染后迷走神经病的诊断
    2.6 神经病变平面的确定
    2.7 辅助鉴别诊断
    2.8 其他方面应用的报道
3 LFMG的问题与展望

(7)舌骨下肌群与喉内肌同步肌电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8)全喉切除食管音助发音器患者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嗓音学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对象及条件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3 对受试者进行嗓音学测试
    4 食管音助发音器患者主、客观指标对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5 统计处理
结果
    1 应用嗓音学仪器测得结果
    2 主观分析结果
    3 食管音助发声器患者组嗓音声学分析、GRBAS 与 VHI 的相关性
讨论
    1 全喉切除术后发音重建主要方法
    2 食管音助发声器发声、单侧声带麻痹发声原理
    3 目前嗓音学评估进展
    4 嗓音学评估
结论
图片
参考文献
综述 嗓音医学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9)喉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检查方法及针型选择
    1.1 检查方法
        1.1.1 经皮放置针电极
        1.1.2 经口放置针电极
    1.2 针型选择
2 LEMG的临床应用
    2.1 诊断声带麻痹
    2.2 病变平面的确定
    2.3 判断急性单侧声带麻痹预后
    2.4 辅助诊断非神经源性声带运动不良
    2.5 用于治疗
    2.6 术中监视
3 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3.1 注意事项
    3.2 不良反应
    3.3 术后护理
4 LEMG临床应用的局限性
5 结 语

(10)全喉切除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的客观声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图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四、喉发声功能检查(续6)(论文参考文献)

  • [1]计算机嗓音分析检查数据与喉瘖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 张亚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Montgomery假体植入治疗单侧声带麻痹嗓音及吞咽功能评估[D]. 杨炀.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针刺联合嗓音训练治疗气滞血瘀型肌紧张性发声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莲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术后用药对声带息肉日间手术后形态及嗓音功能的影响[D]. 潘旭烽.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5]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嗓音评估[J]. 潘旭烽,叶青,郑昊,王晓燕.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9(01)
  • [6]喉肌电图临床应用进展[J]. 高楠,赵霞,孙广滨.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7(05)
  • [7]舌骨下肌群与喉内肌同步肌电对比研究[D]. 郑实兴.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3)
  • [8]全喉切除食管音助发音器患者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嗓音学对照研究[D]. 周宇. 宁夏医科大学, 2012(08)
  • [9]喉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J]. 郑实兴,徐志文. 重庆医学, 2012(05)
  • [10]全喉切除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的客观声学分析[D]. 万会. 宁夏医科大学, 2010(02)

标签:;  

喉发声功能测试(续 6)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