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稻塑盘育秧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邹应斌[1](2018)在《水稻育秧技术的历史回顾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水稻育秧移栽可追溯到1900年以前,其中育秧既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也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之一。回顾了水稻育秧技术的发展历史,综述了水稻各种育秧方法。
李生[2](2013)在《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生长生理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材料采用杂交水稻“桂两优2号”。试验设T1:无盘稀播旱育秧,T2:编织布旱育秧,T3:塑盘旱育秧,T4:编织布湿润育秧,T5:塑盘湿润育秧这5种育秧方式及施与不施壮秧剂处理2个水平。从水稻秧苗的形态素质、生理生化素质、大田的立苗率、大田分蘖率、物质积累动态、经济产量性状及早稻秧苗的耐低温能力和晚稻秧苗耐高温能力等方面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为选择更适宜的水稻育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早稻秧苗旱育秧符合矮壮秧的标准,从形态素质上看湿润育秧(T4、T5)尤其是T5秧苗长势较好,旱育秧苗(T1、T2、T3)长势较差;晚稻旱育秧(T1、T2、T3)尤其是T2秧苗长势较好,湿润育秧(T4、T5)长势较差。在抗逆性方面,早稻和晚稻旱育秧(T1、T2、T3)尤其是T2秧苗耐冷耐高温能力较强,湿润育秧(T4、T5)耐冷耐高温能力较差、晚稻旱育秧(T1、T2、T3)尤其是T2秧苗耐冷耐高温能力较强,湿润育秧(T4、T5)耐冷耐高温能力较差。同时,施用壮秧剂可促进秧苗生长,提高秧苗耐冷耐高温能力。2.不同育秧方式对早稻和晚稻的秧苗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保护性酶活性、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早稻和晚稻中T2所有指标都高于其它处理,而T1和T3之间无明显差异。旱育秧(T1、T2、T3)的指标高于湿润育秧(T4、T5)。3.早稻抛栽后立苗最快的是T2;分蘖最快、数量最多的是T2,;干物质积累T2具有明显优势。晚稻抛栽后立苗最快的是T2,;分蘖最快、数量最多的是T2,;干物质积累T2和T3具有明显优势;早稻和晚稻施用壮秧剂都可以加快立苗,促分蘖,对物质积累有一定影响。4.早稻和晚稻中,产量T2的最高、产量性状较好,T4产量最低、产量性状较差。早稻和晚稻在育秧中施用壮秧剂都可以促进秧苗生长,改善水稻的产量性状,促进水稻增产。综合不同育秧方式及壮秧剂对早稻和晚稻的秧苗形态素质、生理特性和大田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等指标的影响的结果看,在本实验条件下表现最好的育秧方式是水稻编制布旱育加施用壮秧剂组合。在水稻育秧中施用壮秧剂可促进秧苗生长,改善水稻的产量性状,促进水稻增产。
朱治彬,张振平,陈苑霞,黄远栋,袁明娣[3](2013)在《塑盘育秧抛秧高产栽培规范化技术在兴宁市的推广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兴宁市塑盘育秧抛秧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塑盘育秧抛秧高产栽培规范化技术,并分析规范化抛秧增产因素,以为兴宁市塑盘育秧抛秧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赵爱国,陈春英[4](2010)在《浅谈全州县水稻育秧方式与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回顾推广双季稻水稻育秧、了解推广情况、发展过程及育秧历史、育秧方式、壮秧方法,有利于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扎实推进水稻育秧水平的提高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王龙云[5](2010)在《宣州区水稻无盘旱育抛栽技术的推广运用初报》文中提出根据宣城市宣州区水稻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水稻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和不利因素。提出要从稻作技术创新入手,采用旱育保姆,大面积推广水稻无盘旱育抛栽技术,增强提升水稻生产能力的技术支持。重点阐述了水稻无盘旱育抛栽技术的突出优点、技术要点和实际操作步骤。
邱玉秀[6](2008)在《昭平县稻瘿蚊发生为害逐年减轻的原因分析》文中认为文章阐述10多年来昭平县稻瘿蚊的发生概况,并根据其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昭平县稻瘿蚊自2000年以来发生程度逐年减轻。其原因有:一是耕作制度改变,降低了越冬虫源;二是塑盘抛秧栽培新技术,抑制了稻瘿蚊的发生;三是除草剂及高效、长效农药的科学使用;四是田间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五是稻瘿蚊的天敌得到了一定的保护。
程东方[7](2008)在《浅谈宣州区水稻可持续增长与无盘抛秧技术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宣州区水稻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水稻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和不利因素。提出要从稻作技术创新入手,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旱育保姆",大面积推广水稻"无盘旱育抛栽",增强提升水稻生产能力的技术支持。重点阐述了水稻"无盘旱育抛栽"的突出优点、技术要点和实际操作步骤。
黄世礽,陈智慧,农振平,梁娟英[8](2007)在《水稻无纺布(蛇皮袋)育秧抛栽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6年,以早稻优Ⅰ54、晚稻博优938为材料,在钦州市进行水稻无纺布(蛇皮袋)育秧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无纺布(蛇皮袋)育秧抛栽具有省种、省工、免用秧盘的优点,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早稻每公顷产量比对照(塑盘育秧)增产399kg,增长8.3%;晚稻每公顷产量比对照增产489kg,增长7.8%,比迟播10d的塑盘育秧抛栽增产699kg,增长11.6%。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无纺布(蛇皮袋)育秧大大地提高了水稻的秧苗素质,在假茎高、假茎宽、单株根数和秧苗分蘖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特别是秧苗分蘖率,优势更加明显,抛后分蘖早、分蘖多、够苗早。由于无纺布(蛇皮袋)育秧可以适当提早播种,对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对晚稻培育适龄老壮秧、抢季节、避免“寒露风”危害更为有利。
黄年生,张洪熙,戴正元,谭长乐,刘广青,李爱宏,刘晓静,周长海[9](2006)在《我国水稻旱育抛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稻抛秧技术从日本引入以后,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水稻简化栽培的主要技术之一。目前我国水稻旱育抛秧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1)塑盘旱育抛秧。具有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但其适宜秧龄短,培育壮秧难,育苗成本高。(2)肥床旱育抛秧。具有秧龄弹性大、利于高产的优点,但其秧苗根部带土量少,抛植困难,不易立苗。(3)无盘旱育抛秧。综合了塑盘旱育和肥床旱育抛秧的优点,采用“无盘抛秧剂”包衣,在秧苗根部形成“吸湿泥球”,利于抛植立苗,易培育壮秧,不受秧龄限制,利于高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潘晓华,陈小荣,杨福孙[10](2006)在《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基本苗公式的建立》文中认为观察了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秧苗期和大田期分蘖的发生及成穗状况,发现水稻塑盘旱育抛栽不仅存在非同伸蘖现象,且同伸蘖的成穗与湿润水育秧移栽也有较大差异。据此对传统的水稻栽培基本苗公式进行了改进,拟合出了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基本苗计算公式:早稻为X=Y/{(1+t1r1)[1+(N-n-SN)Rr2]+(SN-3-t1)R2r5};晚稻为X=Y/{(1+t1r1)[1+(N-n-SN)Rr2]+(N-n-SN-3)Rr2R1r3+(SN-3-t1)R2r5}。其中:X—合理的基本苗;Y—单位面积适宜穗数;t1—单株带的所有分蘖数;r1—单株带的所有分蘖的成穗率;N—主茎总叶数;n—主茎伸长节间数;SN—抛栽时的秧苗叶龄值;R—有效分蘖节位上一次分蘖的发生率;r2—一次分蘖的成穗率;R1—二次分蘖(除去秧苗所带分蘖上产生的二次分蘖)的发生率;r3—二次分蘖的成穗率;R2—抛栽后非同伸蘖发生率;r5—抛栽后非同伸蘖的成穗率。
二、早稻塑盘育秧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稻塑盘育秧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水稻育秧技术的历史回顾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育秧的历史回顾 |
2 水稻秧苗的类型及其壮秧标准 |
3 水稻的育秧方法 |
3.1 湿润育秧 |
3.2 早育秧 |
3.3 折衷育秧 |
3.4 场地育秧 |
3.5 设施育秧 |
3.6 其它育秧方式 |
(2)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生长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水稻特性概述 |
1.2 水稻生产现状 |
1.3 育秧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1.4 我国水稻育秧技术研究进展 |
1.5 壮秧剂在水稻育秧技术上的发展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时间及材料 |
2.2 试验地概况 |
2.3 试验设计 |
2.4 试验技术路线 |
2.5 调查项目及方法 |
2.5.1 秧苗素质的测定 |
2.5.2 水稻秧苗生理生长动态的测定 |
2.5.3 早稻秧苗耐低温(10℃)能力测定 |
2.5.4 晚稻秧苗耐高温(40℃)能力测定 |
2.5.5 抛栽后的生长动态的测定 |
2.6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
3.2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3.2.1 不同育秧和方式和壮秧剂式对水稻秧苗的超氧化物岐化酶的影响 |
3.2.2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的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
3.2.3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的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
3.2.4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的的脯氨酸的影响 |
3.2.5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的叶绿素的影响 |
3.2.6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的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3.2.7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3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早稻秧苗耐低温能力和晚稻抗耐高温能力的影响 |
3.4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立苗动态的影响 |
3.5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大田生长期分蘖动态的影响 |
3.6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物质积累的影响 |
3.6.1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根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
3.6.2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茎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
3.6.3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叶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
3.6.4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穗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
3.7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的秧苗素质的影响 |
4.2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的生理特性的影响 |
4.3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
4.4 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5 结论 |
5.1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形态素质的影响 |
5.2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生理素质的影响 |
5.3 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
5.4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立苗率、分蘖数和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
5.5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经济产量的影响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塑盘育秧抛秧高产栽培规范化技术在兴宁市的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总结塑盘育秧抛秧经验, 制订高产栽培规范化模式 |
2 实施农科教结合, 推动育秧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化 |
2.1 与省农科院、华农大专家通力合作, 开展“科技入户”和“产学研”互动, 实现规范化栽培 |
2.2 强化领导责任, 引起重视 |
2.3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乡, 指导规范化栽培 |
2.4 加强培训, 推广规范化栽培 |
2.5 以点带面, 推动规范化栽培 |
3 育秧抛秧规范化栽培技术 |
3.1 品种选择与茬口安排 |
3.2 搞好塑盘育秧 |
3.3 抛好塑盘秧苗 |
3.4 科学进行肥水管理 |
3.5 病虫鼠害防治 |
4 规范化抛秧栽培增产的原因 |
4.1 培育壮秧 |
4.2 保证基本苗数, 提高成穗率 |
4.3 根系发达, 穗数较多 |
4.4 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进行药剂防治 |
(4)浅谈全州县水稻育秧方式与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育秧的分类 |
二、育秧方式 |
1. 水稻育秧探索阶段 (1971~1984年) 。 |
2. 培育壮秧发展阶段 (1985~1994年) 。 |
3. 培育壮秧创新阶段 (1995~2003年) 。 |
4. 水稻育秧平稳阶段 (2004年后) 。 |
5. 小结。 |
三、展望 |
(10)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基本苗公式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育秧方式对抛 (移) 栽后分蘖及成穗的影响 |
2.1.1 对非同伸蘖发生的影响 |
2.1.2 对秧田所带分蘖及本田期分蘖生长的影响 |
2.1.3 对抛 (移) 栽后分蘖发生动态的影响 |
2.1.4 对分蘖期的影响 |
2.2 塑盘旱育抛栽基本苗公式的推导及其参数变化规律 |
2.2.1 公式推导 |
2.2.2 参数变化规律 |
3 讨论 |
四、早稻塑盘育秧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稻育秧技术的历史回顾与发展[J].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18(02)
- [2]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生长生理的影响[D]. 李生. 广西大学, 2013(03)
- [3]塑盘育秧抛秧高产栽培规范化技术在兴宁市的推广应用[J]. 朱治彬,张振平,陈苑霞,黄远栋,袁明娣.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0)
- [4]浅谈全州县水稻育秧方式与技术[J]. 赵爱国,陈春英. 农家之友(理论版), 2010(04)
- [5]宣州区水稻无盘旱育抛栽技术的推广运用初报[J]. 王龙云. 农技服务, 2010(02)
- [6]昭平县稻瘿蚊发生为害逐年减轻的原因分析[J]. 邱玉秀. 广西植保, 2008(03)
- [7]浅谈宣州区水稻可持续增长与无盘抛秧技术的运用[J]. 程东方. 农技服务, 2008(05)
- [8]水稻无纺布(蛇皮袋)育秧抛栽试验研究[J]. 黄世礽,陈智慧,农振平,梁娟英. 广西农业科学, 2007(03)
- [9]我国水稻旱育抛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黄年生,张洪熙,戴正元,谭长乐,刘广青,李爱宏,刘晓静,周长海. 江苏农业科学, 2006(06)
- [10]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基本苗公式的建立[J]. 潘晓华,陈小荣,杨福孙. 中国水稻科学,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