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达信号及其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斌,吴其华,赵锋,艾小锋[1](2022)在《基于组件的雷达信号及数据处理仿真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不同体制雷达系统的信号及数据处理在共性功能模拟和特性功能刻画之间存在矛盾问题。基于组件化设计思想,将雷达信号处理及数据处理仿真划分为天线模拟、目标回波功率计算、脉冲压缩、参数测量、航迹起始、跟踪滤波、调度策略等28个组件。通过参数选择实现不同体制雷达特性功能模拟组件的设置,并对共性功能组件复用,实现了相控阵、机扫、无源探测等多种雷达体制的功能级仿真。对各组件进行功能测试,验证了组件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李鹏利,李兴成[2](2021)在《基于Python的雷达信号处理软件开发》文中提出基于雷达信号处理相关理论、算法以及软件设计方法,并基于Python开发了可对雷达不同波形,以及相关算法进行仿真建模的开放式可视化软件。介绍了软件的主要功能特点、分级化管理的设计理念、数据内存分配与自适应对比分析控制的设计方法。系统可灵活设置与输入相关参数,可对数据进行直观的可视化分析,重塑性与扩展性强。为协助教学与实际应用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最后的测试数据表明了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有效性。
周豪[3](2021)在《基于并行计算的FRFT信号分离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雷达回波信号常用来进行目标识别,但在实际环境中,接收到的往往是多种信号分量混杂在一起后的信号,并且其为非平稳信号。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使用时频分析方法结合时域和频域的信息来对信号进行处理,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是时频分析中十分重要的方法,其因为许多独有的性质常用来对雷达信号进行检测分离。在实际雷达信号检测的环境中常常遇到每秒就有数万个采样点产生的情况,快速处理这些数据对其后续的信号分离、目标检测等应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少FRFT相关的快速计算方法,但其计算速率一直不太理想,限制了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如何处理好大量信号数据情况下,满足其处理速度实时性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FRFT相关计算过程以及Flink大数据并行计算框架的运行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计算的FRFT算法,并基于此算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并行计算的FRFT信号分离检测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如下:(1)对FRFT的离散化计算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其能实现并行化计算的步骤进行研究,将Spark和Flink两个大数据并行计算框架进行对比分析,结合FRFT的计算过程阐述了选择Flink比Spark更快的原因。以采样型离散化FRFT计算方法为基础,对其中的离散线性卷积的计算进行改进,并结合Flink同时处理多个数据流以及对同一份数据集进行迭代计算的特性,设计基于Flink的FRFT并行化计算方法,并从准确性和计算速率两方面对算法的性能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Flink的并行算法相对于传统的FRFT算法在小规模数据的情况下优势不明显,但是当数据量增加到一定规模时,其计算速率有较大的提升,在数据量达到1600万条时,其计算速度约为传统算法速度的18倍。(2)设计并实现基于并行计算的FRFT信号分离检测系统,其主要是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其包含用户管理、数据预处理、数信号数据处理、信号分离检测和数据存储模块,并对以上模块进行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考虑到后续系统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本文将Flink框架的节点使用Docker容器进行封装运行,数据库也单独在一个Docker容器中,然后使用Docker-compose对这些Docker容器进行统一的编排管理。最后以此为系统的基础架构进行相应的工程实现。(3)采用雷达回波序列中弱小飞机目标检测跟踪数据集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包括功能测试、系统界面展示和负载测试,在负载测试中逐渐加大数据量,获得相应的结果,最后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其结果证明了该系统满足预期效果,能及时有效的对雷达信号进行分离检测。
李光笙[4](2021)在《宽带干扰模拟器中干扰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宽带干扰模拟器常用于特定的电磁环境模拟,通常包含雷达侦察分系统和干扰分系统,侦察分系统实时获取电磁环境参数并引导干扰分系统高效产生干扰。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雷达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性能要求日益增加。宽带干扰模拟器可以产生多种典型干扰样式,自动对雷达信号进行侦察和干扰,用于雷达装备性能检验,能够提高雷达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使用水平。本文围绕宽带干扰模拟器的干扰分系统进一步提升干扰的实时产生能力、减少硬件资源消耗、特定条件下的有源干扰及生成等问题,开展了宽带干扰模拟器的干扰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在现有的硬件资源条件下,进一步完善了宽带干扰模拟器中干扰分系统的设计。研究了雷达有源干扰策略,分析了影响干扰效果的因素、不同干扰样式特点以及雷达工作模式对干扰策略的影响,对现有干扰分系统设计中的不足进行了分析。2.针对窄脉冲信号的干扰问题,利用数字射频存储器,研究了快速频率引导策略+跨周期干扰和循环转发干扰两种方法,给出了实现架构及高效实现方法。3.针对长脉宽线性调频信号的干扰问题,研究了基于去斜和逆去斜处理的干扰方法,给出了实现架构及并行高效实现方法。4.针对宽带压制干扰实现灵活性低、资源消耗大的问题,研究了基于DDS的多窄带合成、带宽可调的压制干扰产生方法,给出了实现架构及高效实现方法。5.基于FPGA硬件平台,完善了宽带干扰模拟器中干扰分系统的设计与多样式压制与欺骗干扰的高效实现。系统的调试与侦察分系统联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健、功能完备。
赵志国,丁原,王雨,房子成,金颖涛[5](2020)在《某型空管雷达信号分析及其参数优化》文中认为为揭示某型新引进S波段空中交通管制一次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的新特点,基于理论和实际测试,详细分析了该型空管雷达的信号时序及其信号处理方法。结果表明,该型雷达根据精细的信号时序设计,严格管理雷达探测时间资源,并从目标和接收信道两个方面保持探测性能稳定;基于新的一次混频和开放的软件化设计理念,实现信号的接收与处理,且增加了数字波束选择方法;使用正切型非线性调频信号降低压缩后的距离旁瓣,并根据回波强度自适应消除旁瓣导致的虚警。最后,根据该型空管雷达的新特点,给出了参数优化的一般方法。相关结论对雷达操作使用和空管雷达论证等具有参考意义。
蒲昭福[6](2020)在《基于刀片服务器的某软件化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现代雷达的研发重点从“针对特定专用功能”转变为“面向实际动态需要”。由于中央处理器(CPU)优秀的资源调度与任务管理能力以及图形处理器(GPU)卓越的计算性能与存储带宽能力,其组合经常被用于各种领域的加速计算。除此之外,刀片服务器具有高性能、低成本、高集成度、方便管理等优点,它通常被作为各种硬件的基础架构平台。随着基于CPU、GPU和刀片服务器平台的计算中间件和通信中间件的出现,上层软件和底层硬件的解耦工作得以实现,从而为软件化系统的开发模式提供了可能。本文以软件化雷达系统为背景,结合工程项目,在刀片服务器平台上利用CPU和GPU完成了该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软件化设计与实现,实现了具有强扩展性、高通用性、强实时性、高移植性等性能的信号处理系统。本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首先研究OpenMP编程模型、CUDA编程模型和CPU与GPU的数据交互模型,并分析CPU与GPU的并行优化方式。之后介绍计算中间件技术和通信中间件技术,分析中间件与底层硬件的联系。最后在理论技术、实现原理以及仿真分析上对脉冲压缩、多普勒处理、恒虚警检测等雷达信号处理算法进行研究。2.根据项目要求,对该系统进行体系架构设计、功能设计、优化设计和数据流设计。然后对该信号处理系统按照结构功能进行详细的模块分解与功能设计,将系统细分为调度与控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数据发送模块,并在刀片服务器上通过底层硬件编程模型、中间件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了各个模块的功能,以及完成了模块接口的统一化和对统各项资源的分配工作。最后针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求,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解决办法。3.通过搭建测试环境,并使用仿真数据完成了对该信号处理系统各模块的测试与分析,验证了各个模块结果的正确性以及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完成了对该系统性能的测试与优化,满足了该系统的实时性需求。
芮涛[7](2020)在《基于FPGA的高速公路车辆监测雷达信号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高速公路交通的智能化管理上,交通信息的采集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连续波雷达系统由于其测距测速精度高,适于近距探测的特点为高速公路车辆目标监测提供了思路。本文主要对适用于车辆检测的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的信号处理器的设计与算法实现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车辆目标监测任务需求分析和信号处理算法设计。本文通过对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的工作原理分析,结合实际给出了车辆目标监测雷达信号处理的指标要求,给出64路线性调频连续波的情况下对车辆目标的距离,速度,角度信息进行监测的完整信号处理流程。其中对解决由于车辆目标在多个检测周期中出现距离徙动,影响MTD检测效果问题的Keystone算法的原理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利用CZT变换法对Keystone算法进行了工程实现,在MATLAB环境下对算法参数进行了仿真实验,给出了Keystone算法的仿真结果,验证算法的可行性。2)信号处理器硬件电路板方案设计。从芯片选型、功能实现和设计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电源模块、时钟模块、FPGA模块、DSP模块、接口模块和DDR3模块的电路设计做了说明。在接口电路设计中,给出了两套适合Xilinx公司7系列FPGA的CSI2接口设计方案,并在后续的调试中验证了该电路设计的正确性。3)信号处理算法硬件实现方案设计。从模块功能分析,模块功能实现、仿真时序验证三个方面对硬件实现中的主要子模块包括初始化配置模块、CSI2接口通信数据解包模块、SRIO通信模块、DBF波束形成模块、DDR3与SRAM结合的数据重排模块、Keystone变换运算模块、速度模糊数补偿和MTD处理模块做了详细说明。在CSI2接口通信数据解包模块的设计中,提出了一种线速600Mb/s下的四通道CSI2数据接口字节对齐和数据解包方案并在后续调试验证中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同时针对Keystone变换中系数计算资源消耗大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将查找表与CORDIC核实时计算相结合的系数生成方案,降低硬件实现中的资源占用;利用SRAM与DDR3相结合的策略解决了在信号处理过程中面临的数据重排问题,有效提高了系统对大批量数据的处理能力。本文最终完成了高速公路车辆目标监测雷达信号处理器的硬件电路设计与信号处理算法硬件实现方案设计,并通过模拟器对信号处理器上的重要功能模块进行了算法验证,这对车辆目标监测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为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打下基础。
张艺坤[8](2020)在《基于多核DSP的SAR成像与GMTI算法设计》文中认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不仅具备对地面静止物体的远距离、高分辨率成像,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地面动目标的检测,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针对SAR信号处理具有回波数据量大、算法计算复杂、实时性要求高等特点,结合无人机载平台特性,设计便于无人机搭载的高性能SAR实时信号处理系统是当今SAR研究热点之一。本文设计的SAR实时信号处理系统采用基于3U尺寸的VPX总线设计,该系统集信号采集功能、信号处理功能、数据存储功能和数据回放功能于一体,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其核心为信号处理模块,该模块基于多核DSP芯片TMS320C6678设计而成,负责完成大部分信号处理任务。TMS320C6678芯片内部集成了8个工作主频可达1.25GHz的C66x系列内核,此外还具有三级存储结构和丰富的接口资源。这些特性使其可以满足SAR实时信号处理所需的高传输带宽、大数据量和大计算量等要求。本文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基于多核DSP芯片TMS320C6678的嵌入式实时信号处理软件,实现条带SAR成像、聚束SAR成像、GMTI处理与DBS成像结合等功能。针对SAR处理过程具有大数据量、可并行处理等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数据分段存储方法,将数据按照距离向分为八段存储,便于多核DSP并行协同处理数据。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C6678的大数据量非方阵矩阵原址转置方法,将非方阵矩阵划分为若干小方阵,然后针对小方阵进行矩阵转置,从而实现大方阵的矩阵原址转置,节省存储空间占用;同时,转置后的数据在后续的DMA时效率更高,可以提升程序执行效率。本文结合这两种方法进行软件设计,具体设计内容包括软件整体框架设计和算法设计。算法设计时根据模式不同可分为条带SAR成像模式、聚束SAR成像模式和GMTI模式。SAR模式下本文结合机载平台特性与实测数据,在距离-多普勒算法(Range-Doppler,RD)和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PFA)基础上增加相应算法模块进行算法改进,主要包括运动补偿模块、PGA估计模块、方位调频率估计模块和图像校正模块等。此外在GMTI模式下本文将GMTI处理与DBS成像相结合进行工程实现。在不同模式下进行算法设计时,本文首先依据所改进的算法处理特点及项目需求进行DSP间任务分配及数据交互方案设计。然后给出各个模式下的算法处理流程和各算法模块的具体设计与实现方法。最后结合雷达实测数据在每种模式下进行功能测试,可以得到清晰的地面场景图像和动目标点迹,对图像分辨率等指标分析过后均符合要求,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可行性。
宋健强[9](2020)在《基于毫米波的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多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线性调频连续波(Linear 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LFMCW)雷达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及距离分辨率高等优点,逐渐成为了商用民用所选择的重要传感器。本文以毫米波LFMCW雷达为研究背景,对多目标检测中存在的多目标配对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如下: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LFMCW雷达体制中常采用的几种调制波形,说明了目标距离估计和距离分辨率、速度估计和速度分辨率的原理,阐明了LFMCW雷达存在的距离速度耦合现象。在多目标识别检测中,对称三角波、变周期三角波和梯形波存在上下扫频,所以会产生上下扫频多目标配对问题,从LFMCW雷达信号处理的角度,分为一维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和二维FFT处理。在一维FFT处理中针对不同的调制波形分别研究了频谱峰值误差行列配对法、二次混频法、距离速度交叉配对法和速度配对法,并通过MATLAB验证评估了配对过程。接着结合对称三角波和道路目标情况提出了临近单元配对法,即根据同一目标上下扫频产生的距离单元不超过两个的原理,缩减配对范围,达到快速且较为准确的多目标配对,具体的配对算法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验证。在二维FFT处理中,研究了锯齿波目标检测和对称三角波二维多目标配对法,并提出了变周期三角二维联合配对法和梯形波MTD(Moving Target Detection)恒频速度配对法。对于变周期三角二维联合配对法,首先分别对两个调制扫频二维FFT后的同一模糊通道的目标进行配对,若同一模糊通道呈现多目标情况,利用两个调制扫频的配对结果进行二次配对,从而得到真实目标信息;梯形波MTD恒频速度配对法,利用上下扫频二维FFT后同一模糊通道配对,若同一模糊通道呈现多个目标的情况,这时通过恒频段得到的速度信息进行二次配对,进而实现多目标检测。最后利用MATLAB进行数字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研究了多种多目标配对方法,文中对每种多目标配对方法都进行了验证评估。文章的最后还研究了LFMCW雷达模糊函数,分析了其性质特点。
符庆阳[10](2020)在《DTMB外辐射源雷达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外辐射源雷达是一种利用第三方辐射源信号进行目标探测的双基地雷达,本身不辐射电磁波,具有对抗电子侦查、抗隐身和防摧毁等优势。外辐射源雷达通过对商用或民用辐射源发射的直达信号以及这些信号经过目标散射的信号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目前,常见的辐射源有:数字电视信号、调频广播、现代移动通信信号、无线局域网信号以及全球定位系统信号等,其中,数字电视信号具有发射功率稳定、高带宽、覆盖面广等优点,成为近年来在外辐射雷达领域内受到广泛关注的辐射源信号。本文针对DTMB外辐射源雷达系统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DTMB外辐射源雷达系统架构,相控阵多通道信号处理过程,目标检测和运动轨迹的综合处理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外辐射源雷达系统组成架构与信号处理流程,DTMB信号标准,DTMB信号作为外辐射源雷达辐射源的可行性分析以及信号结构对外辐射源雷达目标检测的影响。2.DTMB外辐射源雷达干扰抑制,其中包含利用信号重构的方法实现参考通道提纯以及使用ECA-B算法实现监视通道多径抑制。3.DTMB外辐射雷达目标检测,其中包括二维互相关处理提高目标信噪比以及采用帧头置零的方法降低副峰对目标检测的影响。4.外辐射源雷达多波束测角,其中包括均匀线阵多波束形成方法以及利用和差波束测角对波达角进行估计。5.建立外辐射源雷达目标跟踪模型,并对模型中的滤波预测、航迹起始、点迹-航迹关联和航迹消亡等算法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案。6.设计了DTMB外辐射源雷达仿真实验系统,搭建了仿真实验场景,通过仿真结果对关键信号处理算法进行验证,实现了对监视区域内运动目标的测距、测速与测角,并对目标检测后结果进行航迹处理完成目标运动轨迹的准确显示。
二、雷达信号及其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雷达信号及其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组件的雷达信号及数据处理仿真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雷达信号处理功能级仿真组件化设计 |
1.1 信号处理的功能级仿真方法 |
1.2 雷达信号处理组件划分及实现 |
2 雷达数据处理组件化设计 |
3 仿真结果 |
3.1 雷达信号及数据处理仿真平台 |
3.2 雷达信号处理点迹测量仿真 |
3.3 典型飞行场景雷达数据处理仿真及跟踪性能分析 |
3.4 多部雷达信号及数据处理仿真 |
4 结论 |
(2)基于Python的雷达信号处理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软件原理分析 |
2 软件设计与实现 |
2.1 软件总体框架设计 |
2.2 软件关键技术实现 |
3 软件测试和结果 |
3.1 软件运行测试 |
3.2 实验结果分析 |
4 结论 |
(3)基于并行计算的FRFT信号分离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信号分离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2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介绍 |
2.1.1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
2.1.2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
2.1.3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计算方法 |
2.2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介绍 |
2.2.1 FFT算法基本原理 |
2.2.2 FFT计算线性卷积 |
2.3 大数据并行框架 |
2.3.1 Spark计算框架 |
2.3.2 Flink计算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FRFT并行化算法研究 |
3.1 大数据并行计算框架的选择 |
3.2 FRFT并行化算法设计 |
3.2.1 采样型DFRFT计算过程分析 |
3.2.2 使用FFT并行化计算卷积 |
3.3 FFT计算线性卷积实验及分析 |
3.4 FRFT算法实验及测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信号分离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需求分析 |
4.1.1 业务需求 |
4.1.2 功能需求 |
4.1.3 非功能需求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系统运行环境 |
4.2.2 系统体系结构 |
4.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3.1 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 |
4.3.2 数据预处理模块的实现 |
4.3.3 信号处理模块的实现 |
4.3.4 信号检测分离模块的实现 |
4.3.5 数据存储模块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结果展示 |
5.1 测试环境部署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2.1 用户管理功能测试 |
5.2.2 信号分离检测功能测试 |
5.2.3 负载测试 |
5.3 测试结果分析 |
5.4 系统展示 |
5.4.1 用户登录界面 |
5.4.2 数据导入和删除界面 |
5.4.3 信号检测分离界面 |
5.4.4 历史数据查询界面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宽带干扰模拟器中干扰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宽带干扰模拟器中干扰分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
2.1 系统架构设计 |
2.2 有源干扰策略 |
2.2.1 干扰效果影响因素 |
2.2.2 有源干扰样式特点分析 |
2.2.3 雷达工作模式对干扰策略分析 |
2.3 有源干扰产生 |
2.3.1 有源干扰信号产生模式 |
2.3.2 现有干扰方法薄弱环节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特定条件下干扰信号产生研究 |
3.1 针对窄脉冲信号的干扰方法研究 |
3.1.1 快速频率引导策略研究 |
3.1.2 针对窄脉冲信号干扰产生研究 |
3.2 针对长脉宽信号的干扰产生方法研究 |
3.2.1 基于去斜和逆去斜处理的干扰产生方法研究 |
3.2.2 仿真测试及分析 |
3.2.3 针对长脉宽信号的干扰高效实现研究 |
3.3 针对宽带信号的压制干扰产生方法研究 |
3.3.1 基于DDS的多窄带合成干扰产生方法研究 |
3.3.2 仿真测试及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宽带干扰模拟器中干扰分系统实现 |
4.1 硬件实现设计总体架构 |
4.2 宽带干扰模拟器中干扰分系统实现设计 |
4.2.1 数据传输模块 |
4.2.2 数据预处理模块 |
4.2.3 并行DDS模块 |
4.2.4 快速频率引导模块 |
4.2.5 针对窄脉冲信号的干扰产生模块 |
4.2.6 针对长脉宽信号的干扰产生模块 |
4.2.7 针对宽带信号的干扰产生模块 |
4.3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5)某型空管雷达信号分析及其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雷达信号时序分析 |
2 信号处理分析 |
3 参数优化 |
4 结束语 |
(6)基于刀片服务器的某软件化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软件化雷达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GPU和刀片服务器的发展及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
1.4 本论文的工作安排 |
第二章 软件化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相关技术 |
2.1 底层硬件编程模型 |
2.1.1 OpenMP编程模型 |
2.1.2 CUDA编程模型 |
2.1.3 CPU+GPU协同异构模型 |
2.2 中间件技术 |
2.2.1 MKL计算中间件 |
2.2.2 Array Fire计算中间件 |
2.2.3 DDS通信中间件 |
2.3 雷达信号处理技术 |
2.3.1 脉冲压缩技术 |
2.3.2 多普勒处理技术 |
2.3.3 恒虚警检测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信号处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信号处理系统总体需求描述 |
3.2 信号处理系统功能需求 |
3.2.1 调度与控制功能的需求分析 |
3.2.2 信号处理功能的需求分析 |
3.2.3 数据发送功能的需求分析 |
3.3 信号处理系统的其它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
4.1.2 系统功能设计 |
4.1.3 系统优化设计 |
4.1.4 系统数据流设计 |
4.2 系统软硬件环境 |
4.2.1 系统主要硬件环境 |
4.2.2 系统主要软件环境 |
4.3 调度与控制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3.1 系统功能调度的设计与实现 |
4.3.2 多线程的设计与实现 |
4.3.3 数据接收分配的设计与实现 |
4.4 信号处理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4.1 脉冲压缩的设计与实现 |
4.4.2 多普勒处理的设计与实现 |
4.4.3 恒虚警检测的设计与实现 |
4.5 数据发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5.1 待存储数据发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5.2 其它数据发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6 其他方面的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信号处理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
5.1 测试环境及数据 |
5.1.1 测试环境 |
5.1.2 测试数据 |
5.2 测试结果及分析 |
5.2.1 数据接收分配结果及分析 |
5.2.2 脉冲压缩结果及分析 |
5.2.3 多普勒处理结果及分析 |
5.2.4 恒虚警检测结果及分析 |
5.2.5 数据发送功能结果与分析 |
5.3 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
5.3.1 安全性测试与分析 |
5.3.2 实时性测试与分析 |
5.3.3 系统优化分析 |
5.3.4 优化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基于FPGA的高速公路车辆监测雷达信号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2.信号处理方案设计与仿真 |
2.1 引言 |
2.2 检测系统信号处理方案设计 |
2.2.1 车辆检测雷达系统架构 |
2.2.2 车辆检测雷达系统参数 |
2.2.3 车辆检测雷达信号处理流程 |
2.3 信号处理算法原理及仿真分析 |
2.3.1 DBF波束形成原理 |
2.3.2 Keystone变换原理 |
2.3.3 速度模糊数补偿 |
2.3.4 信号处理过程MATLAB仿真 |
2.4 本章小结 |
3.信号处理器硬件电路方案设计 |
3.1 引言 |
3.2 整体硬件方案设计 |
3.3 硬件模块电路设计 |
3.3.1 电源模块设计 |
3.3.2 时钟模块设计 |
3.3.3 FPGA模块设计 |
3.3.4 DSP模块设计 |
3.3.5 接口模块设计 |
3.3.6 DDR3 模块设计 |
3.4 系统硬件电路的PCB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信号处理器的FPGA程序设计 |
4.1 引言 |
4.2 信号处理算法的整体硬件实现方案设计 |
4.3 硬件实现的主要模块方案设计 |
4.3.1 初始化配置模块 |
4.3.2 CSI2 接口通信数据解包模块 |
4.3.3 SRIO接口通信模块 |
4.3.4 DBF波束形成模块 |
4.3.5 基于DDR3与SRAM的数据重排模块 |
4.3.6 Keystone变换实现模块 |
4.3.7 速度模糊数补偿以及MTD处理实现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5.信号处理器调试及验证 |
5.1 引言 |
5.2 硬件电路调试环境搭建 |
5.3 硬件电路接口调试 |
5.3.1 CSI2 通信数据解包模块调试 |
5.3.2 SRIO通信调试 |
5.4 硬件功能模块调试 |
5.4.1 DDR3与SRAM相结合的数据重排模块调试 |
5.5 本章小结 |
6.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多核DSP的SAR成像与GMTI算法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1.2.1 SAR成像技术发展历史及现状 |
1.2.2 GMTI技术发展历史及现状 |
1.3 DSP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二章 硬件平台介绍及信号处理软件框架设计 |
2.1 雷达系统整体介绍 |
2.2 雷达信号处理机 |
2.3 信号处理模块及DSP介绍 |
2.4 信号处理软件框架设计 |
2.4.1 概述 |
2.4.2 芯片初始化 |
2.4.3 内存分配 |
2.4.4 数据接收与存储 |
2.4.5 多核同步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多核DSP的条带SAR成像算法设计 |
3.1 距离-多普勒算法 |
3.2 条带SAR成像算法实现流程设计 |
3.2.1 概述 |
3.2.2 DSP间任务分配及数据交互 |
3.2.3 成像处理流程 |
3.3 实测数据处理结果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多核DSP的聚束SAR成像算法设计 |
4.1 极坐标格式算法介绍 |
4.2 聚束SAR成像算法实现流程设计 |
4.2.1 概述 |
4.2.2 DSP间任务分配及数据交互 |
4.2.3 成像处理流程 |
4.3 实测数据处理结果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多核DSP的 GMTI处理与DBS成像算法设计 |
5.1 GMTI算法原理介绍 |
5.1.1 1DT杂波对消 |
5.1.2 CFAR检测 |
5.2 DBS成像原理 |
5.3 GMTI处理与DBS成像算法实现流程设计 |
5.3.1 概述 |
5.3.2 数据接收与存储 |
5.3.3 算法处理流程 |
5.4 实测数据处理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基于毫米波的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多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基本原理 |
2.1 锯齿波基本原理 |
2.2 对称三角波基本原理 |
2.2.1 等周期三角波基本原理 |
2.2.2 变周期三角波基本原理 |
2.3 梯形波基本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3 LFMCW雷达多目标一维FFT检测方法 |
3.1 多目标检测配对的信号预处理 |
3.2 一维FFT多目标的配对方法 |
3.2.1 等周期三角波多目标配对方法 |
3.2.2 变周期三角波逼近配对方法 |
3.2.3 梯形波速度配对法 |
3.3 本章小结 |
4 LFMCW雷达多目标二维FFT检测方法 |
4.1 锯齿波二维FFT目标检测 |
4.2 等周期三角波二维配对方法 |
4.3 变周期三角波二维联合配对方法 |
4.4 梯形波MTD恒频速度配对 |
4.5 LFMCW雷达多目标检测方法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LFMCW雷达模糊函数 |
5.1 模糊函数定义 |
5.2 LFMCW雷达的模糊函数分析 |
5.3 LFMCW雷达模糊函数的性质特点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10)DTMB外辐射源雷达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
1.2.1 外辐射源雷达研究动态 |
1.2.2 DTMB外辐射源雷达发展趋势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DTMB外辐射源雷达信号及其模糊函数分析 |
2.1 外辐射源雷达系统理论分析 |
2.2 DTMB外辐射源雷达信号特征分析 |
2.2.1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
2.2.2 DTMB系统介绍 |
2.2.3 DTMB信号结构 |
2.3 DTMB外辐射源雷达模糊函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DTMB外辐射源雷达关键信号处理算法 |
3.1 干扰抑制算法 |
3.1.1 参考信号提纯 |
3.1.2 监视信号干扰抑制 |
3.1.3 副峰抑制算法 |
3.2 目标检测算法 |
3.2.1 二维互相关处理 |
3.2.2 CA-CFAR检测 |
3.3 测角算法 |
3.3.1 均匀线阵天线多波束形成 |
3.3.2 和差波束测角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外辐射源雷达动目标跟踪算法 |
4.1 外辐射源雷达动目标跟踪模型 |
4.2 滤波与预测 |
4.2.1 卡尔曼滤波 |
4.2.2 扩展卡尔曼滤波 |
4.3 综合航迹处理方法 |
4.3.1 航迹起始算法 |
4.3.2 点迹-航迹关联 |
4.3.3 航迹消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DTMB外辐射源雷达系统仿真实验 |
5.1 DTMB外辐射源雷达系统仿真场景 |
5.2 DTMB外辐射源雷达系统仿真实验结果 |
5.2.1 关键信号处理算法验证 |
5.2.2 目标跟踪结果展示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后续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四、雷达信号及其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组件的雷达信号及数据处理仿真方法[J]. 刘晓斌,吴其华,赵锋,艾小锋.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2(02)
- [2]基于Python的雷达信号处理软件开发[J]. 李鹏利,李兴成.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21(07)
- [3]基于并行计算的FRFT信号分离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周豪.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宽带干扰模拟器中干扰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D]. 李光笙.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某型空管雷达信号分析及其参数优化[J]. 赵志国,丁原,王雨,房子成,金颖涛.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20(03)
- [6]基于刀片服务器的某软件化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蒲昭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7]基于FPGA的高速公路车辆监测雷达信号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D]. 芮涛.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8]基于多核DSP的SAR成像与GMTI算法设计[D]. 张艺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9]基于毫米波的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多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D]. 宋健强. 烟台大学, 2020(01)
- [10]DTMB外辐射源雷达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符庆阳.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