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oulter HMX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网织红细胞及其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林海标[1](2019)在《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血细胞分析俗称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检查之一。主要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和网织红细胞等。血细胞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迹象,可以为临床判断贫血、感染、血液系统疾病、骨髓造血功能疾病等提供证据。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对疾病病情的判断。目前临床实验室血细胞分析均由自动化仪器进行检测,但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仪器或不同实验室检测可造成同一份样本得到结果存在差异,进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可能造成影响等,因此,要实现血细胞分析测量结果的可比和准确性,血细胞分析的标准化研究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A浓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计数,我国也发布相应的卫生行业标准,旨在促进血细胞分析测量结果的标准化进程,实现不同场所、不同设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从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数据可知我国临床实验室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厂商超过150家,其中国产近140家.如何实现测量结果的标准化是目前血细胞分析测量发展的瓶颈,本研究通过建立血细胞参考方法,探讨使用新鲜血液样本在区域内验证检验结果的正确度和在厂商实现量值溯源中的应用。目的:通过建立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探讨血细胞分析测量结果的最值溯源,实现测最结果的标准化。应用建立的参考方法在区域内进行正确度验证调查.评价区域内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国产厂商提供血细胞分析量值溯源服务,节约资源。方法: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文件,并结合我国卫生行业标准要求,建立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评价其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和稳定性等分析性能,并评定其不确定度。应用研究方法:1.使用具有互通性的新鲜全血作为检测样本,进行区域内的正确度验证计划,探讨建立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检测系统测量结果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模式。2.通过建立血细胞分析参考系统,与血细胞分析检测系统生产厂商合作,为其提供新鲜全血的赋值服务和校准服务,探讨第三方实验室为厂商提供量值溯源服务的可能性。结果:1.性能评价 5个血细胞分析测量项目(WBC,RBC,PLT,Hct,Hb)的分析性能均满足参考方法的要求,评定不确定度分别为:RBC:(4.17±0.07)×1012/L(k=2);WBC:(9.11±0.22)X109/L(k=2);PLT:(204±5.3)×109/L(k=2);Hb:(148.6±0.96)g/L(k=2);Hct:(38.04±0.0061)%(k=2),在本实验室成功建立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2.应用研究①根据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评价标准判断:1号样本有2台设备超出允许范围;4号样本Hct有一台设备超出允许范围,总合格率为99.5%(657/660)。参照CLSI推荐标准进行判断,WBC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14台次,RBC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19台次,HGB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3台次,Hct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32台次,PLT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2台次,总合格率为89.4%(590/660);大部分项目不同品牌的仪器测量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应用新鲜全血样本对国产某公司的Z3和Z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并进行校准验证,结果满意。结论:在本实验室成功建立了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且性能符合要求,该参考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建立地区间临床实验室血细胞分析测量正确度验证计划,并可为血细胞分析仪生产厂商提供量值溯源服务。
蔡晓亮,孙亚军[2](2018)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网织红细胞的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XE21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网织红细胞(Ret)的准确性。方法:50份EDTA-K2抗凝静脉血分别用XE120靴细胞分析仪(简称仪器法)计数Ret,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观察仪器法的线性,重复性,携带污染及与手工计数的相关性,敏感性等,评价其性能。结果:AE2100具有良好的线性和重复性,敏感性.携带污染可忽略不计.与手工计数法比较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采XE2100是测定网织红细胞的较理想仪器之一.
陆艳,郭利利[3](2012)在《两种仪器检测网织红细胞的结果比较》文中认为网织红细胞在外周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因而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反应的观察均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都可直接检测网织红细胞,而染色显微镜计数法仍然是结果复核的参考方法。现将我院目前计数网织红细胞使用的2种血细胞分析仪和人工显微镜镜检法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张桔红,张凌玲[4](2012)在《仪器法与显微镜法计数网织红细胞比较》文中认为目的了解仪器法和显微镜法计数网织红细胞(RET)的情况及在各类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LH75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ET,并与显微镜手工法进行方法性能的比较。结果 2种方法计数RET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0.983;2种方法在各类贫血患者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法重复性、准确度均优于显微镜法,高值仪器法结果略高于显微镜法;仪器法无论高、中、低值的变异系数均<5%,显微镜法的变异系数均>5%,显微镜法高值的变异系数高达10.89%;仪器法和显微镜法与质控靶值的偏差无论高、中、低值都在允许范围内,仪器法和显微镜法的偏差均<靶值±5%。结论器法计数RET结果优于显微镜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适合大医院住院检查;显微镜法费用低廉,适合标本量少的实验室应用。
张耀平,李皇[5](2009)在《ABX Pentra 120 Retic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性能评估》文中指出目的评估ABX Pentra 120 Retic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的性能。方法采用ABX Pentra 120 Retic检测网织红细胞,并与手工法进行比较。结果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在可接受范围内,结果准确快速,携带污染率低,抗干扰能力强,与手工法结果呈显着正相关(r=0.989),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BX Pentra 120 Retic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的准确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快捷,能为临床提供较多的网织红细胞参数。
朱晓雪[6](2009)在《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的研制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了保证网织红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临床实验室要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这些质量保证措施的开展均需要合格的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但是目前无国产的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质控物的提供主要依赖于国外生产商(比如Sysme公司的e-CHECK等),进口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价格昂贵,购买周期长,给临床实验室和室间质量评价组织机构的应用带来很大困难。为此,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参考国内外文献,以猪血为原料研制了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方法:研制过程中,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选择最佳制备方案,制备出以猪血为原料的批号分别为2008112501、2008112502、2009032601、2009032602、2009032603、2009032604、2009032605的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依据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及ISO Guide 35《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定值一通用原则和统计原理》,对自制质控物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从各批号自制质控物中随机抽取出足够数量的样本,每支样本重复检测两次,对检测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计算均匀性的不确定度,同时检测进口质控物进行比较,因为进口质控物购买不便,选取两支进口质控物分别连续检测9次,将所得结果与自制质控物均匀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将按照随机顺序抽取的质控物分别放置于冷藏条件(2~8℃)、室温条件(18~25℃)、37℃条件,按照不同的时间间隔对质控物进行检测,观察不同放置温度对质控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将质控物开瓶检测后重新放置于冷藏条件(2~8℃),按照不同的时间间隔对质控物进行检测,观察质控物的开盖稳定性;将质控物放置于冷藏条件(2~8℃),按照不同时间间隔随机抽取质控物进行检测,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质控物的长期稳定性,并对稳定性的不确定度进行计算,同时将自制质控物稳定性检测数据与进口质控物室内质控数据进行比较;选用Sysmex XE2100,SysmexSE9500,Coulter LH750,Coulter HmX,Bayer AVDIA120型号的血液分析仪对自制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检测以观察质控物是否适用于不同型号仪器;使用手工法对自制质控物进行煌焦油蓝染色后镜检计数,观察质控物是否适用于手工法检测:将自制质控物试用于室内质量控制,与进口质控物同时在Sysmex XE2100上进行检测,将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筛选方案,制备了以猪血为原料的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②自制2008112501、2008112502、2009032601、2009032602、2009032603、2009032604、2009032605批号质控物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4.2%、5.9、8.1%、5.2%、6.3%、3.3%、7%,进口82590801、82590803批号网织红细胞计数百分比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为2.9%、5.9%;对自制质控物均匀性检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样品内和样品间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批号质控物均匀性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分别为0.330%、0.039%、0.096%、0.113%、0.434%、0.268%、1.821%,各批号的均匀性检测结果不确定度均小于或接近于各自批号的重复性测量的不确定度;③2009032601及2009032604批号的质控物室温(18~25℃)放置相对于冷藏(2~8℃)放置15天检测结果的最大偏差分别为5.81%、2.72%,可以认为室温下放置15天对质控物检测结果无影响;质控物在37℃放置后,下层细胞凝结成块,不易混匀,表明质控物不宜高温放置;④2008112501、2008112502批号质控物14天开瓶稳定性检测结果的偏差分布范围为-5.0%~0、-12.3%~0,对其进行方差分析,P直均大于0.05,统计学上无显着意义;⑤自制2008112501、2008112502批号质控物70天内的稳定性检测结果CV值分别为1.8%、2.3%,随储存时间不存在明显趋势变化(P>0.05);82590801、82590803进口批号质控物49天内的稳定性检测结果CV值分别为5.9%、6.4%,随储存时间不存在明显趋势变化(P>0.05);当效期为70天时,2008112501、2008112502批号质控物长期稳定性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为0.066%、0.0297%,均小于各自批号重复性测量的不确定度。⑥不同批号自制质控物在Sysmex XE2100、SysmexSE9500、Coulter LH750、Bayer AVDIA120上检测结果的CV值范围分别为3.3%~8.1%、5.3%~11.6%、9.2%~9.7%、3.9~8.9%,在Coulter HmX型号仪器上检测结果重复性很差,CV值为93.7%。⑦不同批号自制质控物使用手工法对网织红细胞计数百分比进行检测,CV值分别为25%、21.8%、16.9%、13.1%、10.4%。⑧2009032601、2009032604批号自制质控物室内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CV值分别为2.7%、3.3%,90610801、90610802、90610803批号的进口质控物室内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CV值分别为7.1%、4.7%、6.4%,自制质控物与进口质控物每日检测结果都在均值±3SD范围之内。可以认为自制的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适用于SysmexXE2100作室内质控。结论:研制的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均匀性良好:在室温下放置15天可保持稳定,而37℃放置不稳定:14天内的开瓶稳定性良好;在冷藏条件下放置70天可保持稳定;可用于Sysmex XE2100,Sysmex SE9500,Coulter LH750,BayerAVDIA120型号血液分析仪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检测,不适用于Coultar HmX型号血液分析仪,考虑可能与Coulter HmX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检测为半自动检测,需要预先对质控物进行手工染色有关,因为全国范围内采用Coulter HmX型号血液分析仪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检测的医院只有5家,考虑对将来室间质评活动的开展影响不大;手工法计数结果的CV值较大,考虑与手工法方法本身重复性不佳,计数细胞数目较少,易受检测人员影响有关。对自制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进行均匀性、稳定性及适用性评价结果显示,自制质控物可基本满足网织红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的要求。对自制质控物试用于室内质量控制,每日检测结果都在均值±3SD范围之内,可以认为自制的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适用于Sysmex XE2100作室内质控。
滕绘敏[7](2009)在《儿血宝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CHr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缺铁性贫血(IDA)是常见的威胁小儿健康的营养缺乏症,可造成贫血患儿较正常同龄儿童智力发育落后、生长发育缓慢、免疫功能低下等。因此,如何早期发现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阻止缺铁危害的发生,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缺铁性贫血治疗方面,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健脾补血”中药可明显改善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但尚未有人报道依据“精血同源”理论,采用“补肾填精”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此外,采用单个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CHr)作为评价中药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指标也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CHr与Hb(血红蛋白)、SF(血清铁蛋白)、sTfR(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三个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及进行CHr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的研究;观察儿血宝口服液治疗小儿IDA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CHr值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小儿IDA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的本院儿科门诊缺铁性贫血患者108例(2002年1月~2003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儿血宝组)和对照组(力蜚能组),其中治疗组52例,对照组56例,除去脱落病例8例(其中治疗组脱落病例2例,对照组脱落病例6例),最后纳入研究的病例为100例,分别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患者。儿血宝组予以口服本院纯中药制剂儿血宝口服液;力蜚能组予以口服铁剂力蜚能胶囊,疗程均为8周。儿血宝组和力蜚能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分别抽静脉血,检测CHr、Hb、SF、sTfR四项实验室指标。观察两组在各个治疗阶段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分别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和两组间疗效的比较。同时,选择同期同龄经体检证实为身体健康的儿童50例。健康对照组不做治疗,仅作参考值测定。本课题相关性分析及敏感度和特异度的研究所采用的分组为两组(IDA组和健康对照组),IDA组即所有贫血患儿,共100例。结果: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IDA组Hb、SF、sTfR与CHr相关性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Hb与CHr的相关性最大,其相关系数为0.743。IDA组Hb和CHr分别为99.70±5.61g/L和18.09±4.78pg,健康组Hb和CHr分别为125.68±8.29g/L和31.20±3.47pg,健康组Hb和CHr均显着高于IDA组(P<0.05)。IDA组与健康对照组CHr的频数分布比较可见两组数据仅有极少部分重叠。当CHr的临界值为27.8pg时,诊断小儿ID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88.0%和9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CH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SF、sTfR。组内比较,两组IDA患儿的各项参数指标在治疗后2周、4周、8周,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后2周、4周、8周CHr、SF的比较及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2周时,两组sTfR比较及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时,两组Hb的比较及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CHr在治疗2周时已达到正常范围内(CHr≥26pg),并且儿血宝组CHr已达到健康组平均值范围,而力蜚能组尚处于健康组CHr平均值之下。在治疗后8周,儿血宝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力蜚能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儿血宝组较力蜚能组最先恢复至健康儿童CHr的平均值范围。总体疗效比较,治疗后0~8周,两组CHr、sTfR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SF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DA患儿的Hb、SF、sTfR与CHr具有显着相关性,其中以Hb与CHr的相关性最大。CHr的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SF及sTfR,CHr可以敏感地反应骨髓铁状态的变化,可作为评价缺铁性贫血患者铁剂治疗后骨髓对治疗反应较为敏感的指标。纯中药制剂儿血宝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总体疗效和铁剂力蜚能基本相当,且儿血宝口服液在改善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症状方面要优于力蜚能组。
张时民[8](2008)在《五分类法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和散点图特征》文中指出血液细胞分析仪是临床检验工作中最常使用的检验仪器,而具有白细胞五分类功能的仪器目前也已经非常普及。目前各厂家所生产的此类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原理上各不相同,在白细胞分类上更是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检测方法和不同的试剂,所形成的白细胞分类散点图也完全不同,使用者在应用上和对散点图的解读上仍有一定困惑。本文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几个着名的厂商设计和生产的高端血细胞分析仪,根据他们的测定原理,配合其特定的散点图进行详细介绍,期望对使用此类仪器的用户有所帮助。
韩冬严[9](2008)在《Beckman Coulter HMX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了解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HMX型(Beckman Coulter HMX)血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的同时,对该仪器白细胞分类及网织细胞计数与手工法比较的相关性及可疑报警提示观察,以评价其性能。方法选用定值指控全血连续重复测定,选取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4个主要参数以评价仪器精密度及准确度;高、低值样品连续重复3次评价仪器的携带污染率。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全血标本30例观察白细胞分类,选30例标本做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检测,仪器法与手工法比较,另外选取住院患者标本30例,对异常细胞报警提示进行分析。结果质控物测定结果CV<2.24%;携带污染率小于1.13%;仪器法与手工法比较白细胞分类P>0.05;网织红细胞计数P>0.05;报警提示P<0.05。结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HMX型血细胞分析仪准确性、精密度均良好,携带污染率低;白细胞分类及网织红细胞计数仪器法与手工法比较相关性较好;异常细胞报警提示功能敏感度高,可作筛查检测使用。
吴义满[10](2008)在《血细胞分析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基础医学深入的研究,高科技及电子计算机在实验方法学上的应用,医学检验仪器获得飞速发展并逐步在临床实验室中得到普及。在血液学检测方面,血细胞计数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血细胞分析仪技术水平发展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三分类的技术已经成熟,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迈瑞公司已开发出成品。但国产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跟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我研究的目的就在与此。虽然我花一定的时间研究了血细胞分析仪系统结构,但侧重更多的在关键技术的细节,以便找出提高精度的途径。通过研究不同类型样机和比较各种临床检验方法,选择研究用库尔特原理进行细胞计数,然后由基本原理勾画出各单元电路图。根据电路图,搭建试验环境,建立实验模型。然后根据细胞的粒度分布,学习运用抗干扰技术,确保血细胞计数准确;并学习运用单片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新型电子原件,开展了小型化研究。其中运用Multisim仿真帮助测试单元电路及元器参数的选择,运用Matlab曲线拟合提高结果的精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两点收获:1用计算机仿真代替搭建试验电路和样机测试研究可以大大减轻方案验证阶段的工作量,并为电路调试提供参考数据;2发现了基于传统电阻抗原理提高测试精度的特殊途径。已发表在科技论文在线的小论文“曲线拟合在血细胞分析中的应用”就是其中之一。
二、Coulter HMX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网织红细胞及其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ulter HMX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网织红细胞及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建立与性能评价 |
1.1 样本采集与要求 |
1.2 参考方法的建立 |
1.2.1 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 |
1.2.2 血红蛋白参考方法 |
1.2.3 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 |
1.2.4 红细胞比容参考方法 |
1.3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1.4 性能评价结果 |
1.4.1 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 |
1.4.2 血小板计数 |
1.4.3 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 |
1.5 讨论 |
1.6 结论 |
第二章 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 |
2.1 材料 |
2.1.1 仪器 |
2.1.2 试剂 |
2.2 方法 |
2.2.1 红白细胞计数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
2.2.2 血小板计数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
2.2.3 血红蛋白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
2.2.4 红细胞比容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
2.3 结果 |
2.3.1 红细胞计数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
2.3.2 白细胞计数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
2.3.3 血小板计数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
2.3.4 血红蛋白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
2.3.5 红细胞比容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三章 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应用 |
3.1 临床血细胞分析测量结果的正确度验证调查 |
3.1.1 材料与方法 |
3.1.2 结果 |
3.1.3 讨论 |
3.1.4 结论 |
3.2 通过为厂商校准标准血细胞分析仪,建立第三方量值溯源体系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结果 |
3.2.3 讨论 |
3.2.4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英文缩略语 |
附录2:知情同意书 |
附录3:健康调査表 |
附录4: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2)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网织红细胞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仪器XE21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迈克公司生产) 1.2显微镜 (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 |
1.2 试剂 |
1.2.3 网织红细胞质控物 |
1.2.4 标本来自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EDTA-K2抗凝全血 |
1.3 方法 |
1.3.1 线性对高值标本用生理盐水作不同比例稀释, 然后对不同浓度的标本分别进行三次测定, 取平均值, 将所得各值与理论值相比较. |
1.3.2 重复性选择网织红细胞中值标本的一份, 重复测定2 0次, 计算其平均值,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作批内重复性实验:取网织红细胞质控物 (低值) 连续测定2 0 天, 计算其平均值,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作批间重复性实验. |
1.3.3 携带污染: |
1.3.4 与手工法计数相关性: |
1.3.5 将一手工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为0.01%的低值标本, 用AE2100测定 |
2 结果 |
2.1 线性:对10个稀释度网织红细胞的绝对值测定结果用回归方程表示y=0.99x-0.14 (理论值为X轴, 实测值为Y轴) , 相关系数为0.99. |
2.2 重复性:1份患者标本 (中值) 及1份质控物 (低值) , 重复测定.批内X=1.7S=0.11 CV=6.4批间X=1.06 S=0.29 CV=27.4 |
2.3 携带污染: (0.68-0.65) / (19-0.65) X100%=0.16% |
2.4 相关性:50份标本用手工计数与仪器测定结果作相关性处理, 其回归方程为Y=0.88X+0.25, 相关系数为0.88 (手工计数为X轴, 仪器为Y) |
2.5 敏感性:手工法为0.01%, 仪器法为0.02% |
3 讨论 |
(3)两种仪器检测网织红细胞的结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标本: |
1.2 仪器和试剂: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3 讨 论 |
(6)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的研制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网织红细胞计数全血质控物的研制 |
一、研制背景 |
二、器材与试剂 |
2.1 设备与耗材 |
2.1.1 设备 |
2.1.2 耗材 |
2.2 试剂 |
2.3 原料 |
三、研制方法 |
3.1 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制备原料的选择 |
3.1.1 检测新鲜猪血中网织红细胞数量 |
3.1.2 检测新鲜兔血中网织红细胞数量 |
3.1.3 检测新鲜人血中网织红细胞数量 |
3.2 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制备条件的实验研究 |
3.2.1 网织红细胞富集方法的选择 |
3.2.2 网织红细胞固定剂的选择 |
3.2.3 网织红细胞保存液的选择 |
3.3 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的制备 |
3.3.1 分装容器的选择 |
3.3.2 制备过程 |
四、结果与讨论 |
4.1 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制备原料的选择 |
4.1.1 检测新鲜猪血中网织红细胞数量 |
4.1.2 检测新鲜兔血中网织红细胞数量 |
4.1.3 检测新鲜人血中网织红细胞数量 |
4.2 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制备条件的实验研究 |
4.2.1 网织红细胞富集方法的选择 |
4.2.2 网织红细胞固定剂的选择 |
4.2.3 网织红细胞保存液的选择 |
4.3 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的制备 |
五、结论 |
第二部分 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的评价 |
一、评价依据 |
二、设备与材料 |
2.1 设备 |
2.2 试剂 |
三、评价方法 |
3.1 无菌检查 |
3.2 仪器精密度评价 |
3.3 均匀性评价方法 |
3.3.1 取样数目 |
3.3.2 取样方式 |
3.3.3 评价方法 |
3.3.4 数据分析 |
3.4 稳定性评价方法 |
3.4.1 储存条件 |
3.4.2 不同储存温度对质控物检测结果的影响 |
3.4.3 开盖稳定性评价 |
3.4.4 长期稳定性评价 |
3.5 适用性评价 |
3.6 室内质量控制 |
四、结果与讨论 |
4.1 无菌检查 |
4.2 仪器精密度评价 |
4.3 均匀性评价结果及数据分析 |
4.3.1 均匀性评价结果 |
4.3.2 均匀性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4.4 稳定性评价结果 |
4.4.1 不同储存温度对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检测结果的影响 |
4.4.2 开瓶稳定性评价结果 |
4.4.3 长期稳定性评价结果 |
4.5 适用性评价 |
4.5.1 自制质控物在不同型号仪器上检测结果 |
4.5.2 自制质控物手工法检测结果 |
4.6 室内质量控制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综述 |
附录 |
致谢 |
(7)儿血宝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CHr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现代医学对IDA的研究现状 |
1、IDA 的流行病学研究 |
2、IDA 对患儿所造成的危害的相关研究 |
3、IDA 诊断的相关实验指标研究 |
3.1 IDA与红细胞指数的关系 |
3.2 IDA与铁参数的关系 |
3.3 IDA与网织红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
二、IDA中医药治疗进展研究 |
1、贫血的病因病机 |
2、IDA的中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
2.1 辨证论治研究 |
2.2 临证用药研究 |
2.3 专病专方研究 |
2.4 其他疗法 |
3、IDA的中医治疗的实验研究进展 |
三、展望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
一、对象 |
1、研究方法与路线 |
1.1 病例的选择 |
1.1.1 病例的来源 |
1.1.2 西医诊断标准 |
1.1.3 中医诊断标准 |
1.1.4 试验病例标准 |
1.2 病例分组 |
二、观察方案 |
1、治疗方法 |
2、观察指标 |
3、指标检测 |
4、疗效标准 |
三、统计学分析 |
第二节 结果 |
一、CHr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
(一) CHr与Hb、SF、sTfR的相关性研究 |
(二) IDA组与健康对照组CHr的频数分布比较 |
(三) ROC曲线分析 |
二、主要研究指标的疗效分析 |
(一)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可比性分析 |
(二) 治疗后各时间点的各研究指标的疗效分析 |
1.治疗后2周各研究指标的疗效比较 |
2.治疗后4周各研究指标的疗效比较 |
3.治疗后8周各研究指标的疗效比较 |
(三) 治疗后0~8周的各研究指标的总体疗效分析 |
第三节 讨论 |
一、CHr在IDA诊断应用中的研究 |
(一) CHr与Hb、SF、sTfR的相关性分析 |
(二) CHr敏感性及特异性的研究分析 |
二、儿血宝口服液改善IDA与CHr的关系 |
三、儿血宝口服液治疗小儿IDA的机理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五分类法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和散点图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简要发展史 |
2 仪器原理和散点图特点 |
2.1 体积、电导和激光散射原理 |
2.2 电阻抗、射频和细胞化学技术 |
2.3 激光散射和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
2.4 双鞘流技术和细胞化学染色法 |
2.5 多角度偏振光激光散射技术 |
2.6 激光散射技术 |
2.7 迈瑞激光散射和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
3 图像分析法白细胞分类仪器 |
(1) 血片自动传输系统 |
(2) 血片自动传输系统 |
(3) 自动加油系统 |
(4) 自动血涂片扫描系统 |
(5) 数据光电转换系统 |
(10)血细胞分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外发展现状 |
1.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血细胞及血红蛋白测量原理 |
2.1 白细胞测量原理 |
2.2 血红蛋白测量原理 |
2.3 血小板检测原理 |
第三章 血细胞分析技术研究要求和设计方案 |
3.1 研究要求 |
3.1.1 测试不同温度下的稀释液电阻 |
3.1.2 细胞通过小孔时的电阻 |
3.1.3 小孔大小的研究 |
3.1.4 给定小孔尺寸及计数速度时血细胞的平均间隔 |
3.2 设计方案选择 |
3.2.1 设计方案选择 |
3.2.2 改进检测方案——微分检测法 |
3.2.2.1 电阻抗法的不足 |
3.2.2.2 微分检测法 |
3.2.2.3 微分检测法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应用 |
第四章 硬件电路设计 |
4.1 稳压电源设计 |
4.2 采样放大电路 |
4.2.1 恒流源设计 |
4.2.2 放大电路设计 |
4.3 阈值比较电路分类 |
4.4 滤波器 |
4.5 小孔计数池 |
4.6 液路设计 |
4.6.1 液路设计基本计算 |
4.6.2 液路设计图 |
4.6.2.1 基本假设 |
4.6.2.2 各状态下雷诺数 |
4.6.2.3 管路损失计算 |
4.6.2.4 计算结论 |
4.7 各个测试单元电路 |
4.8 血细胞分析仪框架示意图 |
4.9 抗干扰设计 |
4.9.1 电源干扰 |
4.9.2 电磁干扰 |
第五章 软件设计 |
5.1 Multisim 仿真 |
5.1.1 设计流程 |
5.1.2 仿真软件 Multisim 使用简介 |
5.1.3 应用 |
5.2 Matlab 数据处理 |
5.2.1 曲线拟合血细胞分析中的应用 |
5.2.1.1 曲线拟合的思想 |
5.2.1.2 Matlab 语言实现步骤 |
5.2.1.3 曲线拟合在血细胞分析中的应用 |
5.2.1.4 小结 |
5.2.2 Matlab 数据处理 |
5.3 从软件上提高精度 |
5.3.1 细胞重合校正 |
5.3.2 延时计数 |
5.3.3 高精度体积分析 |
5.3.4 三次计数 |
5.4 血细胞分析仪软件系统结构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Coulter HMX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网织红细胞及其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林海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2]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网织红细胞的评价[J]. 蔡晓亮,孙亚军.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01)
- [3]两种仪器检测网织红细胞的结果比较[J]. 陆艳,郭利利.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2(08)
- [4]仪器法与显微镜法计数网织红细胞比较[J]. 张桔红,张凌玲. 中国校医, 2012(03)
- [5]ABX Pentra 120 Retic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性能评估[J]. 张耀平,李皇.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16)
- [6]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的研制与评价[D]. 朱晓雪.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S1)
- [7]儿血宝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CHr的影响[D]. 滕绘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1)
- [8]五分类法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和散点图特征[J]. 张时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8(12)
- [9]Beckman Coulter HMX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J]. 韩冬严.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20)
- [10]血细胞分析技术研究[D]. 吴义满.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