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泊网围养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崇璘璇,刘儒汗,尹丽平,苗雪梅,陈立婧[1](2019)在《网围养蟹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文中指出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调查了阳澄湖网围养殖区及对应湖泊区域3组对照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多种参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经鉴定,共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116属275种,网围内主要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Microcyst isincerta)、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和伪鱼腥藻属未定种(Pseudoanabaena sp.),网围外主要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伪鱼腥藻属未定种及密集微囊藻(M. densa)。网围内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年均值[(3 143. 38±3 660. 84)×104个/L]及生物量[(3. 71±2. 31) mg/L]均低于网围外湖区对照点生物密度年均值[(3 830. 77±4 296. 56)×104个/L]及生物量[(5. 24±4. 10) mg/L]。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与生物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水质分析表明,网围内外水体均为富营养化中污染水平,且3组对照点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 0. 05)。
陈庆艳[2](2017)在《湖泊网围养蟹注意事项》文中指出1、网围的设置湖泊网围养蟹,面积多大最适合.目前还没有什么标准,但从养殖管理是否方便、水域产出率的高低、对湖泊环境影响的大小等角度考虑,一般面积2030亩较适宜。面积过大,尤其一些连年养殖的湖泊水域。由于养殖力式粗放,河蟹养殖的水域产出率低下,对湖泊的环境影响也较大,水域植被较难恢复,不利于湖泊的修复与生息,极易造成湖泊"荒漠化",水生动植物品种与数量匮乏。湖泊网围养蟹,不宜常年只在一个地方养殖,每隔23
何俊,谷孝鸿,刘国锋,殷文健[3](2016)在《我国湖泊网围养蟹业存在问题以及控制对策》文中指出该文综合分析了目前我国湖泊网围养蟹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河蟹种质资源、养殖管理、病害防治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并提出了网围养蟹业可持续发展的控制对策。
姚金权,宋长太,宋加林[4](2014)在《湖泊网围河蟹与名贵鱼类混养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网围养蟹属开放式养殖方式,网围中的麦穗鱼、草虾等与蟹争食、争氧、争空间,在网围养蟹水面中套放鳜鱼等苗种,形成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生互补、共同生长,从而达到生态平衡,是增养殖经济名贵鱼类的较佳模式。2013年我们在渔业科技示范户的网围中分别进行了混养鳜鱼、黄颡鱼、翘嘴红鮊试验,获得了亩产河蟹
吴淑贤[5](2012)在《阳澄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文中提出阳澄湖是太湖平原上的第3大淡水湖泊,其面积为119.04km2,在渔业资源、工农业用水、旅游及洪水控制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保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阳澄湖湖中具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因此湖泊中网围养殖了中华绒螯蟹。网围养殖对湖泊环境的生态学影响已受到广泛关注,但阳澄湖网围养殖主要研究都集中在水生植物、理化因子、环境效应、轮虫及底栖动物等方面,而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却很少有报道。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阳澄湖3个湖区及河道的17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同时对3组网围采样点及其对应的湖区采样点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统计,得出阳澄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季节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同时分析不同湖区、河道及网围之间生物组成关系,进而对阳澄湖进行水质评价及为生态网围养蟹对水质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2008年-2009年阳澄湖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132属368种,2008年与2009年阳澄湖浮游植物种类相似性指数为0.70。2008年浮游植物优势种共有4种,为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小席藻、不定微囊藻、密集微囊藻,2009年年浮游植物优势种共有5种,为蓝藻门的不定微囊藻、微小平裂藻、小席藻和绿藻门的胶网藻、丝藻。2、阳澄湖2008和2009年的年均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分别为3570.45±7573.35×104cell/L和3339.24±4036.28×104cell/L,2009年较2008年下降6.5%,两年的生物密度差异不显着。2008和2009年的年均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别为8.09±6.86mg/L和3.14±2.28mg/L,2009年较2008年下降61.19%。两年的生物密度差异极显着。浮游植物生物量周年变化与生物密度变化趋势相近,两者呈极显着正相关。3、2008-2009年阳澄湖浮游植物H′两年均值为2.46±0.58,2009年较2008年增长9.83%。2008-2009年阳澄湖浮游植物D两年均值为3.20±0.95,2009年较2008年增长32.36%。2008-2009年阳澄湖浮游植物J两年均值为0.63±0.14,2009年略有增长。4、从2年的CCA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可得温度、pH是影响阳澄湖浮游植物现存量的主要因素;TP和TN与浮游植物现存量呈负相关,在河道和西湖中对浮游植物有较大影响,而在中湖和东湖中的影响则小很多;浮游植物作为轮虫重要食物来源,与轮虫的各主要优势种都表现了良好的相关性。5、通过对2008-2009年网围和湖区的6个采样站点浮游植物现存量比较发现:2008-2009年两年的网围内年均生物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基本都低于网围外湖区水平;2009年浮游植物的生物密度和生物量都小于2008年。可见网围的富营养水平较网围外低,2009年的富营养水平也较2008年有所缓解。水质分析表明2008年网围水质为β-中污型,网围外为α-中污型;2009年网围内外水质皆为β-中污型,但网围的水质要优于网围外;2009年6采样站点水质也较2008年有所改善。综合多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可见,阳澄湖2008-2009年处于富营养中污染状态,2009年较2008年富营养化有所缓解,水质有所改善。通过网围内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比较可知,生态网围养蟹能够较有效地净化湖泊水质、缓解湖泊富营养华发展。
宋学宏,邴旭文,孙丽萍,郭培红,杨彩根,顾海东[6](2010)在《阳澄湖网围养殖区水体营养盐的时空变化与水质评价》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阳澄湖中湖网围养殖区采集上、下层水样进行水质检测,并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养殖区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养殖区营养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除了硝酸盐以外,所测指标均表现为养殖季节高于非养殖季节,高密度养殖区高于低密度养殖区,底层水高于表层水,说明高密度养殖造成氮磷的大量沉积。(2)高密度养殖区呈重度富营养状态,低密度养殖区也达到中度富营养。(3)2008年5月与2009年5月同期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单季养殖的湖泊水质变化不明显;本研究表明,短期养殖对水质影响较小,但长期养殖则影响明显;网围养殖区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目前已接近重度富营养状态,且磷污染较氮污染严重。
赵明森[7](2010)在《进一步做优做强江苏河蟹养殖产业的几点思考》文中提出江苏的河蟹养殖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来,池塘、稻田、网围、湖泊养蟹一起上,主养、混养、套养全面推进,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产量成倍增加,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现已成为江苏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品种、首个养殖种类产值超百亿元的大产业,在推进江苏渔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效益型
何俊,谷孝鸿,刘国锋[8](2009)在《东太湖网围养蟹效应及养殖模式优化》文中指出通过2007年3月至12月对东太湖三个不同养殖密度和规模网围养蟹区养殖状况与环境的比较研究,分析不同养殖方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对湖泊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太湖人工投饵单养河蟹的养殖方式,会造成水体氮磷营养盐累积,对水体造成污染.选取的A、B、C三个养殖区每产出1kg河蟹造成湖区氮累积量分别为0.24kg、0.33kg和0.30kg;磷累积量为0.043kg、0.059kg和0.051kg.比较各养殖区环境状况、经济效益以及河蟹生长规格,认为东太湖实施河蟹优化养殖的适宜密度和单个网围面积为6000只/hm2和2.33hm2左右,但是目前东太湖养殖方式仍需要改进.针对东太湖养殖面积过大和布局不合理现状,认为东太湖网围养蟹面积应控制在3165.2hm2以下为宜.
蒋小欣,严以新[9](2008)在《苏州市养殖类湖泊现状生态系统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苏州市60个湖泊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及水质的监测,分析不同养殖方式下湖泊生态系统的差异。指出合理确定养殖密度、品种结构,维持湖泊可持续利用的养殖模式,对维系湖泊健康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刘其根,孔优佳,陈立侨,卜一凡,严卫兵[10](2005)在《网围养殖对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文中指出2002年4月、7月、11月和2003年1月对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分布及多样性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滆湖现有底栖动物31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淡水寡毛类6种,水生昆虫7种和水蛭4种.主要优势种为梨形环棱螺和羽摇蚊.相似性分析表明,滆湖网围养鱼区和网围养蟹区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相似程度较高,而都与非养殖区差异较大,说明网围养殖对底栖动物组成存在影响;而且网围养鱼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更甚于网围养蟹的影响.多样性分析表明,滆湖底栖动物多样性呈现自北向南递增以及夏秋低、冬春高的时空变化格局.图3表2参17
二、湖泊网围养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泊网围养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网围养蟹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采样站点设置 |
1.2 样品采集及处理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湖泊水质因子 |
2.2 养蟹网围内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对比 |
2.3 养蟹网围内外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季节变化 |
2.4 养蟹网围内外浮游植物现存量对比 |
2.5 养蟹网围内外浮游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
2.6 养蟹网围内外浮游植物与环境变量的RDA分析 |
3 讨论 |
3.1 养蟹网围内外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
3.2 养蟹网围内外水质比较 |
(2)湖泊网围养蟹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1、网围的设置 |
2. 蟹种的放养 |
3. 饵料的投喂 |
(3)我国湖泊网围养蟹业存在问题以及控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湖泊、外荡网围养蟹业存在的问题 |
1.1 苗种资源存在的问题 |
1.1.1 优质种质资源遭到破坏,种质资源退化 |
1.1.2 蟹苗生产管理缺失,蟹苗种质混杂 |
1.1.3 蟹种培育方式不科学,造成性早熟 |
1.2 河蟹养殖技术存在的问题 |
1.2.2 饵料质量安全以及投饵方式问题 |
1.2.3 日常管理不到位 |
1.3 病害防治问题 |
1.4 过度养殖产生的环境问题 |
1.4.1 对水生植物造成影响 |
1.4.2 饵料和药物的投入影响水质 |
2 我国湖泊网围养蟹可持续发展对策 |
2.1 保持长江水系河蟹品质 |
2.2 加大河蟹苗种生产和市场管理力度 |
2.3 采用科学的蟹种培育方式 |
2.4 提倡科学的养殖方式,加强管理 |
2.5 做好病害防治 |
2.6 控制养殖规模 |
(4)湖泊网围河蟹与名贵鱼类混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场地选择与准备 |
1. 网围区的选择。 |
2. 网围设施建设。 |
3. 种植和保护水草。 |
4. 投放螺蛳。 |
二、苗种放养 |
1. 蟹种放养。 |
2. 名贵鱼种放养。 |
三、饲养管理 |
1. 饲料投喂。 |
2. 日常管理。 |
3. 病害控制。 |
四、捕捞和暂养 |
(5)阳澄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湖泊现况 |
3 浮游植物群落对水体的指示作用 |
3.1.1 指示生物法 |
3.1.2 生物指数法 |
3.1.3 多样性指数法 |
4 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
4.1 非生物因子 |
4.1.1 温度 |
4.1.2 透明度 |
4.1.3 pH |
4.1.4 主要限制营养元素(N、P)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
4.2 生物因子 |
4.2.1 浮游动物 |
4.2.2 大型水生植物 |
4.2.3 鱼类 |
4.3 浮游植物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
5 江苏阳澄湖介绍 |
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一章 采样点设置与研究方法 |
1.1 采样点设置 |
1.2 样品采集及处理 |
1.3 数据分析 |
第二章 阳澄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
2.1 浮游植物种类的组成和变化 |
2.2 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组成和变化 |
2.3 阳澄湖浮游植物生物密度的时空变化 |
2.4 阳澄湖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时空变化 |
2.5 阳澄湖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
2.6 讨论 |
2.6.1 阳澄湖 2008-2009 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
2.6.2 富营养化评价 |
2.6.3 水质评价 |
2.6.4 阳澄湖 2008-2009 年浮游植物与往年比较 |
第三章 阳澄湖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3.1 阳澄湖浮游植物与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 |
3.1.1 2008 年阳澄湖主要浮游植物种类与理化因子的 CCA 分析 |
3.1.2 2009 年阳澄湖主要浮游植物种类与理化因子的 CCA 析 |
3.2 阳澄湖浮游植物与轮虫的相关关系 |
3.2.1 2008 年阳澄湖主要浮游植物优势种与轮虫优势种的 CCA 分析 |
3.2.2 2009 年阳澄湖主要浮游植物优势种与轮虫优势种的 CCA 分析 |
3.3 讨论 |
3.3.1 浮游植物与理化因子的相关分析 |
3.3.2 浮游植物与轮虫的相关分析 |
第四章 阳澄湖养蟹网围内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分析 |
4.1 采样站点设置 |
4.2 养蟹网围内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优势种 |
4.3 养蟹网围内外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对比 |
4.4 养蟹网围内外浮游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
4.5 养蟹网围内外浮游植物与环境变量的 CCA 分析 |
4.6 讨论 |
4.6.1 养蟹网围内外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
4.6.2 养蟹网围内外水质比较 |
第五章 总结 |
5.1 物种种类与优势种种类组成及变化 |
5.2 生物密度及生物量动态变化 |
5.3 多样性指数及水质分析 |
5.4 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5.5 网围生态养蟹对轮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
5.6 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2008-2009 年阳澄湖浮游植物种类及拉丁名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会议 |
致谢 |
(6)阳澄湖网围养殖区水体营养盐的时空变化与水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域 |
1.2 水样采集与水质分析 |
1.3 水质评价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阳澄中湖水体营养盐季节变化及其水平分布 |
2.2 阳澄中湖主要营养盐的垂直分布 |
2.3 阳澄中湖网围养殖区水体的富营养化评价 |
3 讨论 |
(7)进一步做优做强江苏河蟹养殖产业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江苏河蟹养殖产业发展的现状 |
1. 研究探索阶段 (1985-1994年) |
2. 快速发展阶段 (1995-2005年) |
3. 调整优化协调发展阶段 (2006年后) |
二、做优做强江苏河蟹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
1. 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指导方针, 切实搞好产业结构调整 |
2. 加快河蟹养殖产业园区建设, 不断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
3. 积极推行现代营销策略, 拉动商品蟹消费 |
4. 搞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河蟹产业发展保障能力 |
5. 加强河蟹产业科学研究, 增强做优、做强支撑能力 |
(8)东太湖网围养蟹效应及养殖模式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养殖区选择 |
1.2 采样时间与采样点分布 |
1.3 环境因子分析项目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养殖对象生长状况和经济效益分析 |
2.2 不同养殖密度养蟹区氮磷收支比较 |
2.3 研究区环境状况比较 |
2.3.1 水体理化环境因子比较 |
2.3.2 底质环境因子比较 |
2.3.3 水生植物比较 |
2.3.4 底栖动物比较 |
3 讨论 |
3.1 东太湖网围养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3.2 东太湖养殖模式优化及其实施 |
3.3 东太湖适宜的养殖面积和布局 |
4 结论 |
(9)苏州市养殖类湖泊现状生态系统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湖泊概况 |
1.1 湖泊面积及水深 |
1.2 湖泊养殖类型 |
2 水生生物状况调查 |
2.1 浮游植物 |
2.2 浮游动物 |
2.3 底栖动物 |
2.4 水生植物 |
3 分析与讨论 |
3.1 对水质的影响比较 |
3.2 对浮游植物的影响比较 |
3.3 对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影响比较 |
4 结论和建议 |
4.1 更新养殖观念 |
4.2 规范健康养殖 |
4.3 提倡生态养殖 |
(10)网围养殖对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滆湖自然地理与养殖概况 |
1.2 研究方法 |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1.3.1 群落相似 (异) 性分析 |
1.3.2 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分析 |
2 结 果 |
2.1 底栖动物种类组成 |
2.2 三个湖区的底栖动物群落相似 (异) 性分析 |
2.3 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分析 |
3 分析与讨论 |
四、湖泊网围养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网围养蟹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J]. 崇璘璇,刘儒汗,尹丽平,苗雪梅,陈立婧.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9(02)
- [2]湖泊网围养蟹注意事项[J]. 陈庆艳. 农民致富之友, 2017(13)
- [3]我国湖泊网围养蟹业存在问题以及控制对策[J]. 何俊,谷孝鸿,刘国锋,殷文健. 水产养殖, 2016(01)
- [4]湖泊网围河蟹与名贵鱼类混养技术[J]. 姚金权,宋长太,宋加林. 渔业致富指南, 2014(12)
- [5]阳澄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D]. 吴淑贤. 上海海洋大学, 2012(03)
- [6]阳澄湖网围养殖区水体营养盐的时空变化与水质评价[J]. 宋学宏,邴旭文,孙丽萍,郭培红,杨彩根,顾海东. 水生态学杂志, 2010(06)
- [7]进一步做优做强江苏河蟹养殖产业的几点思考[J]. 赵明森. 科学养鱼, 2010(06)
- [8]东太湖网围养蟹效应及养殖模式优化[J]. 何俊,谷孝鸿,刘国锋. 湖泊科学, 2009(04)
- [9]苏州市养殖类湖泊现状生态系统的调查分析[J]. 蒋小欣,严以新. 水资源保护, 2008(02)
- [10]网围养殖对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刘其根,孔优佳,陈立侨,卜一凡,严卫兵.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