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南发展椰衣栽培基质加工业的前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岳大然[1](2020)在《椰衣纤维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了解决椰糠造成聚合物间界面相容性差,椰衣纤维作为增强体提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弱的问题。方法探究酸碱处理、偶联剂处理、接枝共聚处理等化学改性预处理方法对椰衣纤维与聚合物间的界面相容性、分散性、组分间粘附力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增强椰衣纤维复合材料的重要性,以此提高椰衣纤维缓冲包装材料的力学性能。结论椰衣纤维作为椰子加工副产物,具有强度高、韧性强、防潮防腐、防虫蛀、透气性能良好等优点,针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高效合理改性,不仅提升了椰衣纤维的利用价值,而且还可作为增强体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增强提供更多的选择,进而为实现椰衣纤维植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展望了椰衣纤维制备生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挖掘椰衣纤维在现代包装领域的潜在价值。
周琦,藕志强,饶鑫,杜学禹[2](2020)在《椰子果皮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认为椰子是热带地区常见的水果之一,在我国海南广泛种植。每年大量椰子果皮除一小部分用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外,其余大部分均得不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此举既污染了生态环境,又是对生物质资源的浪费。近年来,利用椰子废弃物开发具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工作,已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椰子果皮中主要组成部分的高值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进一步阐明了当前高附加值工业转化所面临的主要限制因素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王政[3](2018)在《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的制备及其酶促水解椰壳木聚糖动力学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椰衣纤维为原料,经酸碱处理、高碘酸钠氧化后,利用共价结合法制备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并直接用于水解椰壳木聚糖,探究该固定化木聚糖酶催化水解木聚糖的反应机理并进行动力学分析。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从椰衣纤维中提取半纤维素,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料液比不变时,最佳组合参数为:氢氧化钠浓度为5%,提取时间为4h,提取温度65℃,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的产率最高,达14.33%。对所得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为椰衣半纤维素,采用GPC凝胶渗透色谱分析,数均分子量为49049,重均分子量为368354。所得的椰衣半纤维素,用稀硫酸水解后,再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保留时间与标准木糖的保留时间高度吻合,且没有杂峰,可认为椰衣半纤维是由木糖组成的均多糖。采用稀盐酸水解法提取、去除椰衣纤维表面的半纤维素,最佳组合参数为:稀盐酸浓度1.7mol/L,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104℃,在此条件下,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的最佳提取率为18.30%,木糖的标准回收率为88.5%~97.4%,重现性试验的相对平均标准偏差为±1.09%,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相对误差小,方便快捷。盐酸水解洗涤的椰衣纤维,采用高碘酸钠溶液氧化可制备醛基椰衣纤维,最佳组合参数为:高碘酸钠溶液浓度0.7mol/L,氧化时间3.5h,氧化温度45℃,高碘酸溶液的pH 2.3,以此工艺条件氧化,椰衣纤维表面醛基浓度为2.74mmol/g。所制备的醛基椰衣纤维,可与木聚糖酶通过Schiff反应,共价键合制备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组合参数为:木聚糖酶酶液浓度为200U/mL,固定化时间为24h,固定化温度为39℃,缓冲液的pH为4.2,以此工艺条件制得的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酶的活性为18.6 U。与游离酶相比,木聚糖酶被固定化后,酶最适反应温度提高了 5℃,最适pH向酸性方向前移了 0.6个单位,热稳定性与耐酸碱性均有明显提高,经反复循环使用7次,仍具有约80%的残余酶活,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利用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可催化水解椰壳木聚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组合参数为:水解时间为60min,加入固定化酶的量为0.1400g,椰壳木聚糖浓度40mg/mL,水解温度55℃,缓冲液的pH4.5,在此条件下,水解液中椰壳木聚糖的转化率(DE)达到 27.24%。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木聚糖溶液的浓度与该固定化酶催化水解的反应速度满足米氏方程的“双曲线”特征,符合一级反应规律,利用公式推导可知,米氏常数Km=14.06mg/mL,Vm=0.1465mg/(mL.min),求出米氏方程为V = 0.1465S/S+14.06。
赵斌[4](2017)在《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的制备及其酶促水解淀粉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海南椰衣粗纤维为原料,用稀硫酸加热水解法去除椰衣表面的半纤维素,再用高碘酸钠进行选择性氧化,制备出富含醛基的椰衣纤维固定化载体材料,然后与液态耐高温液α-淀粉酶端基的活性基团,进行Schiff反应,共价键结合制备出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利用该固定化酶水解淀粉液,考察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与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该酶的稳定性和动力学过程。新鲜的椰衣纤维表面粘附有一定量结构疏松的椰糠,椰糠的主要成分为半纤维素和戊聚糖类,这些半纤维不稳定,采用稀硫酸加热水解,将其去除。其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为1.3 mol/L、水解温度为102℃、水解时间2 h。通过检测水解液中总还原糖的含量,考察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去除的程度。经酸水解和洗涤处理后得到的椰衣纤维表面光滑且呈褐红色,可用于做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的载体材料。具体做法是以葡萄糖为标准,DNS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实测得椰衣粗纤维表面半纤维的去除率为17.2 %。椰衣粗纤维经稀硫酸去半纤维素后,椰衣纤维表面的邻羟基得以暴露,这些邻羟基具有邻二醇的性质,能被高碘酸钠氧化成醛基。以高碘酸钠为氧化剂,在相对于温和的条件下,选择性氧化椰衣纤维表面的羟基,使其转化为椰衣醛基纤维。为考查椰衣纤维氧化过程,采取盐酸羟胺滴定法,全程跟踪测定其醛基的浓度,以得到最优的氧化工艺。实验结果显示:在高碘酸钠溶液浓度为0.7 mol/L,氧化温度为50℃,氧化时间为3.5 h,高碘酸钠溶液pH为2.8的反应条件下,最终生成的椰衣醛基纤维的醛基含量为3.85 mmol/g。适当稀释的液态耐高温α-淀粉酶与椰衣醛基纤维通过Schiff反应,可制得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定化温度为55 ℃、固定化时间为18 h、缓冲溶液pH为6.5,原酶液活力为225 U/mL。所得的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活力为22.21 U,同时也对该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的储藏性和重复使用次数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该固定化酶储存于冰箱里5天,用于重复水解淀粉5次,酶活性仍>60 %。即使储存10天,重复水解淀粉10次,其酶的活性仍>19.2 %。为考察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动力学特征,本文选择加酶量、酶解温度、可溶性淀粉溶液的浓度、缓冲溶液pH值和酶解时间为参数,考察其对淀粉溶液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浓度为4 mg/mL、水解温度80 ℃、缓冲溶液的pH 5.5、水解时间50 min、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0.1250 g时,水解效果最佳,经测定水解液中淀粉的糖化率达23.2 %。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淀粉,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遵循米氏方程,即米氏常数Km=22.836mg/mL,Vm=0.262 mg/(mL · min),求出米氏方程为v=(0.262S)/(S+22.836)。
王政,黄广民,赵斌,李山丹,陆大兴,胡旦[5](2017)在《椰衣半纤维素的提取及其结构表征》文中研究表明以新鲜椰衣粗纤维为原料,采用NaOH溶液提取分离椰衣中的半纤维素,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50(g/mL)条件下,NaOH溶液质量分数5%,提取时间4.0 h,提取温度65℃时,椰衣半纤维素的产率最高,达14.33%。对所得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为椰衣半纤维素,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分析,数均分子质量为49 049 D,质均分子质量为368 354 D。所得椰衣半纤维素,用稀硫酸水解,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保留时间与标准木糖保留时间高度吻合。
张建国,宋菲[6](2016)在《我国椰子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文章系统介绍了椰子的营养价值,并通过分析椰子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椰子产业的发展战略,为提高椰子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张志强[7](2016)在《伞状式椰子剥衣机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我国椰子树大部分生长于海南,椰子的各类食品加工产业都在海南,海南省也是我国消耗椰果量最大的省份。现在绝大多数加工椰果的企业都是通过工人手工给椰果剥除椰衣和椰壳的切口,在对已剥衣的椰果进行深加工时才有专业机器的自动化操作。人工用手给椰子剥衣效率低,容易对人造成伤害,经常会发生工人手受伤的事情,而且工人用手处理椰子可能会让食品卫生不符合要求,因此提升椰子前期处理的机械化水平是很有必要。本论文的伞状式椰子剥衣机可以解决机械化剥除成熟椰子椰衣的问题。根据成熟椰子的物理特性和目前椰子剥衣机存在的工作效率低、椰壳破损率高、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伞状式椰子剥衣机的设计。通过伞状式椰子剥衣样机的模拟试验,在模拟样机上测出伞状式椰子剥衣机的主要数据。再进行伞状式椰子剥衣机的整机设计,使其可以实现自动剥除椰衣的动作要求。根据伞状式椰子剥衣机的升降装置和剥衣装置的设计要求,设计出升降丝杠转动控制升降螺母升降的升降装置和剥衣丝杠转动控制剥衣螺母升降来实现装有剥衣刀具的剥衣刀架呈伞状式的张合。绘制升降装置和剥衣装置工作时的受力分析图,得到升降装置和剥衣刀具在剥衣过程中的受力状况,得出升降装置和剥衣装置的重要数据。采用SolidWorks对伞状式椰子剥衣机的剥衣刀具和剥衣螺母进行网格划分,再通过SolidWorks对伞状式椰子剥衣机的剥衣刀具和剥衣螺母进行有限元分析,利用分析结论来验证关键部件是满足伞状式椰子剥衣机的设计要求。完成对伞状式椰子剥衣机的剥衣效果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充分证明了设计的伞状式椰子剥衣机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任志雨,张鹏,切岩祥和,王丽娟[8](2015)在《椰糠基质用于番茄无土育苗的需肥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品种迪安娜为材料,利用椰糠基质和珍珠岩配比基质进行育苗,研究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番茄幼苗生长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地上部干鲜质量、地下部干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根系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其中1.0倍浓度营养液处理的上述生长指标表现最好,根冠比和壮苗指数最大,光合参数和根系吸收能力最佳,综合育苗效果最优,而0.5倍和1.5倍浓度营养液处理的上述指标表现较差,0倍浓度营养液处理的上述指标最差。研究结果为确定椰糠基质用于番茄无土育苗的最佳营养液浓度提供了技术依据。
孙程旭,冯美利,陈华,陈卫军[9](2012)在《椰衣(果皮块)介质作为红掌和石斛兰栽培基质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椰子果皮块是椰子重要加工废弃物。本文以在海南文昌市不同大小的椰果皮为材料,通过设定8个处理(YKD1、YKD2、YKD3、YKM1、YKM2、YKX1、YKX2、YKX3),分别测试各个处理的矿质元素及不同处理对红掌和石斛兰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作为重要的指标评价,混合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较高,尤其是YKX3处理显着高于自然处理,表明混合处理较适于红掌和石斛兰生长发育;红掌可以在YKX1、YKX2、YKX3处理中正常生长发育,YKX3处理最适于石斛兰生长发育。该研究结果对开展椰子废弃物综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孙程旭,冯美利,刘立云,陈华,陈卫军[10](2011)在《不同椰衣栽培介质对西瓜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不同的椰衣栽培介质对西瓜发芽的影响等,对于开展椰衣栽培介质基质化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海南3市(县)5镇的11种椰糠为基础及配置2种(MIX1、MIX2)复合基质为测试材料,对椰衣介质13个处理的浸出液分别进行西瓜种子发芽实验、西瓜苗生长实验及相关生理测评等。结果表明:复合基质处理能保证西瓜苗生长,pH、EC值的大小是筛选优良椰衣复合基质的关键。椰衣介质MIX1处理是适宜西瓜生长发育的复合基质。
二、海南发展椰衣栽培基质加工业的前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南发展椰衣栽培基质加工业的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椰衣纤维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椰衣纤维边坡防护与作物栽培 |
1.1 边坡防护 |
1.2 作物栽培 |
2 椰衣纤维复合材料 |
2.1 生物质炭 |
2.2 生物质板(片)材 |
2.3 增强体 |
2.3.1 增强天然纤维复合材料 |
2.3.2 增强树脂聚合物 |
2.3.3 增强其他复合材料 |
2.3.4 改性预处理 |
3 其他应用 |
4 椰衣纤维的发展前景 |
5 结语 |
(2)椰子果皮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椰子果皮的组成及利用现状 |
2 椰子果皮的高值化应用研究 |
2.1 椰壳的高值化应用研究 |
2.2 椰衣纤维的高值化应用研究 |
2.3 椰糠的高值化应用研究 |
3 结 语 |
(3)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的制备及其酶促水解椰壳木聚糖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椰子及椰衣资源 |
1.2 半纤维素 |
1.2.1 半纤维素分类及应用 |
1.2.2 半纤维素提取及分离 |
1.3 氧化型椰衣醛基纤维的制备 |
1.4 固定化酶的概述 |
1.4.1 酶的固定化 |
1.4.2 酶的固定化方法 |
1.4.3 固定化酶的性质 |
1.4.4 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
1.4.5 固定化木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
1.5.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1.5.2 课题研究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原料 |
2.2 主要试剂 |
2.2.1 木糖标准液的配制 |
2.2.2 3,5-二硝基水杨酸(DNS)溶液的配制 |
2.2.3 百里酚蓝指示剂的配制 |
2.2.4 木聚糖溶液的配制 |
2.2.5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的配制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2.4 试验方法 |
2.4.1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
2.4.2 木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2.4.3 利用碱法提取椰衣纤维表面的半纤维素 |
2.4.4 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的去除 |
2.4.5 醛基椰衣纤维的制备 |
2.4.6 椰衣纤维表面醛基浓度的测定方法 |
2.4.7 椰壳粉中木聚糖的提取 |
2.4.8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的制备 |
2.4.9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酶活的测定 |
2.4.10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水解木聚糖条件优化 |
2.4.11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酶促催化水解木聚糖动力学研究 |
2.4.12 椰衣半纤维素的GPC凝胶渗透色谱测定 |
2.4.13 椰衣半纤维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
2.4.14 椰衣半纤维素的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 |
2.4.15 椰衣纤维的扫描电镜观察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碱法提取新鲜椰衣纤维表面的半纤维素 |
3.1.1 提取时间对椰衣半纤维素产率的影响 |
3.1.2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椰衣半纤维素产率的影响 |
3.1.3 提取温度对椰衣半纤维素产率的影响 |
3.1.4 椰衣半纤维素提取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3.2 新鲜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的去除 |
3.2.1 稀盐酸浓度对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去除率的影响 |
3.2.2 水解时间对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去除率的影响 |
3.2.3 水解温度对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去除率的影响 |
3.2.4 影响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去除率的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3.2.5 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去除率的重现试验结果 |
3.2.6 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去除的标准回收试验结果 |
3.2.7 椰衣半纤维素的红外光谱分析 |
3.2.8 椰衣半纤维素的GPC凝胶渗透色谱测定 |
3.2.9 椰衣半纤维素硫酸水解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
3.3 醛基椰衣纤维制备影响因素分析 |
3.3.1 高碘酸钠溶液浓度对椰衣纤维表面醛基浓度的影响 |
3.3.2 氧化时间对椰衣纤维表面醛基浓度的影响 |
3.3.3 氧化温度对椰衣纤维表面醛基浓度的影响 |
3.3.4 高碘酸钠溶液pH对椰衣纤维表面醛基浓度的影响 |
3.3.5 醛基椰衣纤维制备的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3.4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的制备 |
3.4.1 木聚糖酶酶液浓度对所制备的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
3.4.2 固定化时间对所制备的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
3.4.3 固定化温度对所制备的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
3.4.4 缓冲液pH对所制备的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
3.4.5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制备的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3.4.6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活性验证性实验 |
3.5 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分析 |
3.5.1 新鲜椰衣纤维与酸洗涤椰衣纤维红外光谱图对比分析 |
3.5.2 酸洗涤椰衣纤维与醛基椰衣纤维红外光谱图对比分析 |
3.5.3 醛基椰衣纤维与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红外光谱图对比分析 |
3.5.4 三种椰衣纤维与椰衣纤维固定化酶的扫描电镜分析 |
3.6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性质检测 |
3.6.1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和游离木聚糖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比较 |
3.6.2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和游离木聚糖酶热稳定性比较 |
3.6.3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和游离木聚糖酶最高活性所对应的pH比较 |
3.6.4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和游离木聚糖酶抗酸碱能力比较 |
3.6.5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重复使用次数的测定 |
3.7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水解木聚糖动力学分析 |
3.7.1 水解时间对木聚糖转化率的影响 |
3.7.2 加入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的量对木聚糖转化率的影响 |
3.7.3 木聚糖溶液质量浓度对木聚糖转化率的影响 |
3.7.4 水解温度对木聚糖转化率的影响 |
3.7.5 缓冲液的pH对木聚糖转化率的影响 |
3.7.6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水解木聚糖的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
3.7.7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催化水解木聚糖的动力学试验 |
3.7.8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催化水解木聚糖米氏方程的建立 |
4 讨论 |
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4.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4.3 本文研究成果的展望 |
5 结论 |
5.1 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的碱法提取及其结构表征 |
5.2 稀盐酸去除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 |
5.3 醛基椰衣纤维的制备 |
5.4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的制备及活性测定 |
5.5 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催化水解木聚糖动力学分析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或参与发表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的制备及其酶促水解淀粉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椰衣粗纤维的组分 |
1.1.1 半纤维素 |
1.1.2 纤维素 |
1.1.3 木质素 |
1.2 去除半纤维素的方法 |
1.2.1 稀硫酸加热水解法 |
1.2.2 碱性过氧化氢法 |
1.2.3 蒸汽爆破处理法 |
1.3 椰衣纤维的氧化 |
1.3.1 纤维素的非选择性氧化 |
1.3.2 纤维素的选择性氧化 |
1.3.3 氧化型纤维素的用途 |
1.4 固定化酶概述 |
1.4.1 耐高温α-淀粉酶 |
1.4.2 固定化酶定义 |
1.4.3 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 |
1.4.4 固定化酶的制备原则 |
1.4.5 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
1.5.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5.2 课题研究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原料 |
2.2 仪器和设备 |
2.3 主要试剂 |
2.3.1 葡萄糖标准液的配制 |
2.3.2 麦芽糖标准液的配置 |
2.3.3 3,5-二硝基水杨酸(DNS)溶液的配制 |
2.3.4 双缩脲试剂的配置 |
2.4 实验方法 |
2.4.1 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的去除原理 |
2.4.2 葡萄糖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
2.4.3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2.4.4 稀硫酸加热水解法去除椰衣纤维表面的半纤维素 |
2.4.5 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水解的重现性实验 |
2.4.6 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水解的标准回收实验 |
2.5 椰衣纤维的选择性氧化 |
2.5.1 椰衣纤维氧化的基本原理 |
2.5.2 椰衣纤维氧化的试验方法 |
2.5.3 椰衣纤维表面醛基浓度测定 |
2.6 固定化高温α-淀粉酶的制备 |
2.6.1 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制备原理 |
2.6.2 麦芽糖标准液最大波长的选择 |
2.6.3 麦芽糖标准曲线 |
2.6.4 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的制备 |
2.6.5 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活力检测(DNS法) |
2.7 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液化淀粉的操作步骤 |
2.7.1 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可溶性淀粉试验 |
2.7.2 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动力学试验 |
2.7.3 可溶性淀粉液化糖化率的计算 |
2.8 椰衣醛基纤维、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的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 |
2.9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观察椰衣醛基纤维、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形态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稀硫酸加热水解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 |
3.1.1 硫酸浓度对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水解的影响 |
3.1.2 水解时间对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水解的影响 |
3.1.3 水解温度对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水解的影响 |
3.1.4 正交实验以及结果分析 |
3.1.5 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水解的重现试验结果 |
3.1.6 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水解的标准回收试验 |
3.2 椰衣纤维的选择性氧化 |
3.2.1 高碘酸钠溶液浓度对椰衣醛基纤维表面醛基浓度的影响 |
3.2.2 氧化温度对椰衣醛基纤维表面醛基的量的影响 |
3.2.3 氧化时间对椰衣醛基纤维表面醛基浓度的影响 |
3.2.4 高碘酸钠溶液的pH对椰衣醛基纤维表面醛基浓度的影响 |
3.2.5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 椰衣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的制备 |
3.3.1 液态耐高温α-淀粉酶的活力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
3.3.2 固定化温度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
3.3.3 固定化时间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
3.3.4 溶液pH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
3.3.5 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制备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6 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生成的验证试验 |
3.3.7 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的重复水解淀粉和耐贮藏性试验 |
3.4 椰衣纤维、椰衣醛基纤维和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分析 |
3.4.1 椰粗纤维与酸洗椰衣纤维红外光谱图 |
3.4.2 椰衣纤维与椰衣醛基纤维的红外光谱对比图 |
3.4.3 椰衣醛基纤维与椰衣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的红外光谱对比图 |
3.5 椰衣纤维、椰衣醛基纤维和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电镜分析 |
3.5.1 电镜图对比分析 |
3.6 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淀粉以及动力学分析 |
3.6.1 时间对固定化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影响 |
3.6.2 加酶量对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影响 |
3.6.3 可溶性淀粉溶液的浓度对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影响 |
3.6.4 淀粉溶液pH对固定化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影响 |
3.6.5 温度对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影响 |
3.6.6 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淀粉条件优化 |
3.6.7 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动力学试验 |
3.6.8 利用lineweaver-Buck(双倒数作图法)求出米氏方程 |
4 讨论 |
4.1 椰衣纤维表面半纤维素去除的稀硫酸水解法 |
4.2 椰衣纤维的选择性氧化 |
4.3 椰衣固定化酶的制备 |
4.4 展望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椰衣半纤维素的提取及其结构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椰衣半纤维素的提取及分离 |
1.3.2 提取时间对椰衣半纤维素产率的影响 |
1.3.3 Na OH溶液质量分数对椰衣半纤维素产率的影响 |
1.3.4 提取温度对椰衣半纤维素产率的影响 |
1.3.5 正交试验设计 |
1.3.6 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 |
1.3.7 凝胶渗透色谱测定 |
1.3.8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提取时间对椰衣半纤维素产率的影响 |
2.2 Na OH溶液质量分数对椰衣半纤维素产率的影响 |
2.3 提取温度对椰衣半纤维素产率的影响 |
2.4 碱法提取椰衣半纤维素正交试验 |
2.5 椰衣半纤维素红外光谱分析 |
2.6 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结果 |
2.7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 |
3 结论 |
(7)伞状式椰子剥衣机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伞状式椰子剥衣机的技术路线 |
2 伞状式椰子剥衣机的整机设计 |
2.1 椰子的生物特性 |
2.2 伞状式椰子剥衣机的总体设计 |
2.3 升降装置和剥衣装置的模拟试验 |
2.3.1 升降装置和剥衣装置的试验设计 |
2.3.2 升降装置和剥衣装置的试验设备 |
2.3.3 模拟试验 |
2.4 确定伞状式椰子剥衣机的整机参数 |
2.5 小结 |
3 伞状式椰子剥衣机剥衣装置和升降装置的设计 |
3.1 伞状式椰子剥衣机剥衣装置的设计要求 |
3.2 剥衣装置的设计 |
3.3 创建伞状式椰子剥衣机的力学模型 |
3.3.1 升降装置力学模型的研究 |
3.3.2 剥衣装置剥衣时力学和运动模型的研究 |
3.3.3 机械手的压缩弹簧设计 |
3.3.4 机械手的压缩弹簧校核 |
3.4 小结 |
4 伞状式椰子剥衣机主要零件的有限元分析 |
4.1 对伞状式椰子剥衣机主要零件进行分析的意义 |
4.2 剥衣刀具的有限元分析 |
4.3 剥衣螺母的有限元分析 |
4.4 小结 |
5 伞状式椰子剥衣机的剥衣试验 |
5.1 试验内容 |
5.2 试验准备 |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椰糠基质用于番茄无土育苗的需肥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 1 材料 |
1. 2 方法 |
1.2.1试验设计 |
1.2.2测定项目和方法 |
1. 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 1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椰糠基质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
2. 2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椰糠基质番茄幼苗干物质积累和幼苗质量的影响 |
2. 3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椰糠基质番茄幼苗光合参数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9)椰衣(果皮块)介质作为红掌和石斛兰栽培基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材料 |
1.1.2 试验仪器 |
1.2 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测试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椰子果皮块的特征和特性 |
2.2 不同椰子果皮块对红掌及石斛兰生理特性的影响 |
2.2.1 不同椰子果皮块对红掌生理特性的影响 |
2.2.2 不同椰子果皮块对石斛兰生理特性的影响 |
3 讨论 |
(10)不同椰衣栽培介质对西瓜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发芽试验 |
1.2.2 生长发育试验 |
1.2.3 椰衣栽培介质测试 |
1.2.4 西瓜苗生理生化测试 |
1.2.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椰衣介质的理化特性 |
2.2 不同椰衣介质对西瓜种子发芽的影响 |
2.3 不同椰衣介质对西瓜苗生长的影响 |
2.4 不同椰衣介质对西瓜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四、海南发展椰衣栽培基质加工业的前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椰衣纤维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 岳大然. 包装工程, 2020(23)
- [2]椰子果皮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周琦,藕志强,饶鑫,杜学禹. 广州化工, 2020(18)
- [3]椰衣纤维固定化木聚糖酶的制备及其酶促水解椰壳木聚糖动力学研究[D]. 王政. 海南大学, 2018(08)
- [4]椰衣纤维固定化耐高温α-淀粉酶的制备及其酶促水解淀粉动力学研究[D]. 赵斌. 海南大学, 2017(06)
- [5]椰衣半纤维素的提取及其结构表征[J]. 王政,黄广民,赵斌,李山丹,陆大兴,胡旦. 食品科学, 2017(14)
- [6]我国椰子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J]. 张建国,宋菲. 中国农业信息, 2016(12)
- [7]伞状式椰子剥衣机的研究与开发[D]. 张志强. 海南大学, 2016(02)
- [8]椰糠基质用于番茄无土育苗的需肥性[J]. 任志雨,张鹏,切岩祥和,王丽娟. 江苏农业科学, 2015(11)
- [9]椰衣(果皮块)介质作为红掌和石斛兰栽培基质的初步研究[J]. 孙程旭,冯美利,陈华,陈卫军. 热带农业科学, 2012(01)
- [10]不同椰衣栽培介质对西瓜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孙程旭,冯美利,刘立云,陈华,陈卫军. 热带农业科学,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