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外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杨红[1](2021)在《寒痹颗粒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评估寒痹颗粒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探求更加有效、安全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方法,以期进一步的为患者缓解其症状、体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按照本研究纳入标准,收集2020年1~12月看诊于甘肃省中医院风湿骨病中心门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遵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50mg口服,2次/日+柳氮磺吡啶肠溶片1000mg口服,2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寒痹颗粒免煎配方颗粒,2次/天,早晚温水冲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记录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t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疗效指标及肝肾功等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疗效评估、安全性评价。结果:(1)在本研究实施过程中,患者依从性较好,共纳入80例,实际完成80例。(2)两组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等)和临床疗效观察指标(中医证候积分、BASDAI积分、BASFI积分、实验室指标等)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3)治疗结束后,两组临床观察和炎性指标数值行组内相比,治疗后数值均较初值有改善,且差异有意义(P<0.05);行组间相比,发现治疗组各观察指标积分检测值改善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意义(P<0.01)。(4)治疗结束后,将炎性指标(ESR、CRP)检测值行组间相比,治疗后数值均较初值有改善,且差异有意义(P<0.05);行组间相比,发现治疗组改善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意义(P<0.01)。(5)治疗结束后,根据ASAS20判定标准计算各组达标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示:治疗组达标率90%(达标者36例,未达标者4例),对照组达标率62.5%(达标者25例,未达标者15例),两组达标率经检验有统计意义(P<0.01),且治疗组临床防治水平明显良于对照组。(6)治疗实行过程中,两组均发生了不同表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均经相应处理有坚持完成研究,经检验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显着低于对照组(27.5%)(P<0.05),该研究方法患者临床安全性更好。结论:寒痹颗粒可显着改善肾虚督寒型AS患者的腰髋部疼痛、倦怠乏力、怕风怕冷、晨僵等症状体征,可明显降低患者ESR和CRP,可有效改善AS患者BASDAI、BASFI积分和VAS评分,且临床安全性较好,有望作为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种临床有效方法。
石柳[2](2019)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变化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123例活动期AS患者和35例缓解期AS患者及50例活动期A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探讨AS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临床意义。方法1.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58例,根据ASDAS评分分为活动组123例和缓解组35例,其中45例AS进行治疗前后比较。收集整理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首发症状、受累外周关节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比较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AS患者血清TNF-α和IL-6与ASDAS评分及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2.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方差齐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者进行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活动组血清IL-6水平高于缓解组(P<0.05),活动组与缓解组血清TNF-α水平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间血清TNF-α水平没有差异。血清IL-6水平与ASDAS-CRP呈正相关(P<0.01),血清TNF-α水平与ASDAS-CRP无相关性(P>0.05)。45例活动期AS患者经治疗后ASDAS评分均较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血清TNF-α水平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IL-6水平较前下降(P<0.05)。结论AS患者血清IL-6水平可作为评估疾病活动性的指标,提示其可能为致病细胞因子,血清TNF-α水平与疾病活动度无相关性。
韩芃[3](2019)在《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膝关节炎及合并腘窝囊肿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对难治性膝关节炎及合并腘窝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7年间153例(类风湿关节炎95例,脊柱关节炎58例)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科行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的难治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腘窝囊肿者20例(类风湿关节炎16例,脊柱关节炎4例)。通过比较术前及术后的炎症指标、疾病活动度、影像学指标、患者症状评分、胭窝囊肿阳性率及其分级,评价关节镜手术对于难治性膝关节炎及合并腘窝囊肿的疗效。结果:9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炎症指标如血沉[58(17-79)mm/1h比 19(9-30)mm/1h,P<0.001]、C 反应蛋白[3.72(0.92-8.14)mg/L 比 0.85(0.10-3.08)mg/L,P<0.001]、类风湿因子[64.6(20.2-193.3)比 20.5(10.0-58.4),P<0.001]、DAS28 评分[(4.67±1.25)分比(2.81±1.23)分,P<0.001]、膝关节不适度评分[5(4-6)分比2(1-3)分,P<0.001]及超声下膝关节积液量(P<0.05)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58例脊柱关节炎患者的炎症指标如血沉[27(12-54)mm/1h比 20(16-28)mm/1h,P<0.001]、C 反应蛋白[3.27(1.06-6.95)mg/L 比 1.41(0.34-3.03)mg/L,P<0.001]、膝关节不适度评分[2(0-5)分比1(0-3)分,P<0.001]、背痛程度评分[5(4-5)分比2(1-3)分,P<0.001]及超声下膝关节积液量(P<0.001)术后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腘窝囊肿阳性率(16.84%比6.32%,P=0.023)及分级(P=0.007)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脊柱关节炎合并腘窝囊肿阳性率(6.90%比5.17%,P=0.697)术后较术前无统计学意义,但4例胭窝囊肿分级均下降。结论: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膝关节炎疗效较好,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亦可降低疾病的活动度,同时对合并的胭窝囊肿有一定治疗作用,可降低胭窝囊肿的分级。
钟静雯[4](2019)在《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不足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统计受试者治疗前后症状及相关治疗指标的改变,探讨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不足型患者的疗效,以评价该方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部符合纳入条件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补肾强脊汤治疗,对照组给塞来昔布胶囊基础治疗,于治疗12周后进行随访、临床评价、安全性评估及记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BASDAI、BASFI、疼痛VAS和总体VAS的评分)、改善中医症候、改善脊柱活动度、降低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方面与治疗前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效果ASAS 20评价示:治疗组达标27人,对照组达标19人,表明治疗组治疗方案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评价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总有效率80.6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疗效佳。结论:补肾强脊汤治疗肝肾不足证AS的疗效肯定,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脊柱活动度,降低炎症指标。
吴燕[5](2016)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继发肾脏损害的临床、肾脏病理及其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继发肾脏损害的发病情况及其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对AS继发肾脏损害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5年3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脏风湿科收治的1800例AS患者,筛选其中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完整的AS患者1001例,分析其肾脏损伤(蛋白尿、血尿、eGFR及血肌酐升高)的基本特征、发病率、临床表现;AS继发肾脏损害与性别、病程、吸烟、关节疼痛部位、药物、HLA-B27、血小板、视黄醇结合蛋白等的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探讨肾脏损害危险因素。另筛选其中503例AS患者分层分析了尿四联蛋白(即尿转铁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IgG、尿微量白蛋白)在AS继发肾脏损害中的意义,以探索更早期的肾脏损害的生物学标志物;分析21例AS继发肾脏损害并行肾脏穿刺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1001例AS患者中,继发肾脏损害有183例,占总AS患者的18.3%。其中,根据简化的MDRD得出eGFR降低的患者有12例,占1.2%;合并蛋白尿的患者有89例,占8.9%;血尿的患者有99例,占9.9%;血肌酐升高的有8例,占0.8%;既有血尿又有蛋白尿的患者有13例,占1.3%;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有3例,占0.3%。吸烟的AS患者肾脏损害的发病率显着高于不吸烟的患者,HLA-B27阳性的AS患者肾脏损害的发病率显着高于HLA-B27阴性的患者。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疼痛部位同时发生在中轴和外周关节、吸烟、NSAIDS用药史及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是AS继发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在分析尿四联蛋白所收集的503例AS患者中,继发肾脏损害有167例,占总AS患者的33.2%。其中,蛋白尿的患者有50例,约10.0%;血尿的患者有45例,占9.9%;血肌酐升高的有0例,既有血尿又有蛋白尿的患者有10例,占2.0%;eGFR降低的有5例,占1.0%尿转铁蛋白升高有48例,占9.5%;尿α1微球蛋白升高有58例,占11.5%;尿IgG免疫球蛋白升高有70例,占13.9%;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有32例,占6.4%。尿四联蛋白的测定对于发现AS继发肾脏损害的发病率明显升高(P=0<0.05)。单纯AS继发尿四联蛋白升高的患者较单纯AS继发蛋白尿升高的患者血沉(P<0.05)和病程(P<0.05)有显着性差异。21例AS患者中肾脏穿刺活检病理为IgA肾病8例,占38.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7例,占33.3%;膜性肾病2例,占9.4%;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1例,占4.8%;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占4.8%;亚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占4.8%;间质性肾炎合并系膜增生性肾炎1例,占4.8%。21患者在治疗后肾脏损害均有改善或稳定,其中8例AS继发IgA肾病患者治疗后的尿红细胞、24h尿蛋白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P<0.05);3例间质性肾炎在停用相应的诱发药物后,肾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AS继发肾脏损害的发病率并不少见,临床表现可为蛋白尿、血尿、血尿合并蛋白尿、急性肾损伤、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等。AS继发肾脏损害与吸烟、关节疼痛的部位、NSADIS用药史、HLA-B27、血沉、CRP、血小板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有显着的相关性。男性、疼痛部位同时发生在中轴和外周关节、吸烟、NSAIDS用药史及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是AS继发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尿四联蛋白是AS继发肾脏损害早期的生物学标志,且在长病程及血沉高的AS的患者中更有意义。肾脏穿刺活检明确病理对AS继发肾脏损害患者意义重大,能指导临床用药,改善预后。
曹麦冬[6](2014)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舌象及其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舌象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及意义,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一、对119例中医门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舌象采集和临床特征的观察记录;二、通过数据编程,对舌象中的裂纹特征进行数据统计;三、运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四、对近10年来有关裂纹舌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统计。结果强直性脊柱炎的舌色以淡红舌为主(83.19%),其次为红舌(8.40%);主要病理舌形有裂纹舌(68.91%)、齿痕舌(63.87%)和红点舌(51.26%);舌态无殊;舌苔以薄白苔(57.98%)为主,其次为微腻苔(26.89%)。虚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裂纹舌、齿痕舌和红点舌比例显着高于实证患者。裂纹舌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舌象区别于其他疾病舌象的重要特征,其裂纹形状以纵裂纹(79.27%)为主,在舌面主要分布在中根部(40.24%),其次为中部(24.39%),严重者纵向贯穿整个舌面(14.63%)。强直性脊柱炎的首发疼痛部位在骶髂者,裂纹最宽处多集中在舌根部,首发在胸椎者,裂纹最宽处多集中在舌中部,有一定的集中趋势;“丨”状裂纹对应的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中轴关节,“米”状裂纹相应的外周疼痛部位比中轴关节多,有一定规律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舌裂纹越长,则发病年数越长,指地距和枕墙距越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舌色以淡红舌为主,舌苔以薄白苔为主,主要病理舌形有裂纹舌、齿痕舌和红点舌。裂纹舌、齿痕舌和红点舌的产生是强直性脊柱炎由实转虚,由急性转慢性的重要征兆。裂纹舌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舌象区别于其他疾病舌象的重要特征,强直性脊柱炎舌裂纹的位置、形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部位,舌裂纹的长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程度
王晓明[7](2013)在《化痰逐瘀补肾健脾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应用双合汤加减方,治疗痰瘀痹阻兼肾虚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评价。方法:把收集来的符合中医辨证痰瘀痹阻兼肾虚型的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入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双合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以SASP治疗,观察期均为24周。通过中、西医疗效评价标准,评估双合汤加减对AS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中、西医疗效评价标准中各项积分均有显着的改善。实验室指标均有好转,有的患者指标甚至达到正常水平;一些体征也得到恢复。但在疗效上,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效果。并且治疗组的副作用较少。结论:双合汤加减治疗AS临床疗效满意。其原理可能与抗感染止痛、恢复血循环、提高免疫等有关,安全性好,在临床上治疗AS有很好的前景。
高传方[8](2011)在《白术升麻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白术升麻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寒湿闭阻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AS寒湿闭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予以白术升麻汤治疗,西药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连续用药6个月。采用国际ASAS工作组制定的ASAS20、BASDAI50标准及中医证候疗效标准,评价中药治疗AS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Bath病情活动指数、Bath功能指数、脊柱疼痛、炎症指数等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ESR、CRP亦有改善;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结论:白术升麻汤治疗AS临床疗效满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等有关,安全性及依从性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春雨,高永红,张英[9](2011)在《反复发热的强直性脊柱炎1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报道以反复发热伴脊柱外表现的强直性脊柱炎1例,并复习相关资料,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其病因、发病机制,总结强直性脊柱炎的多种临床表现。结果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尤其是较隐匿的脊柱外表现,很难做到早期诊治。结论临床工作中,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外表现应予重视,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治率,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张文峰[10](2010)在《鹿瓜多肽注射液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以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理,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安全有效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疗程为1个月。治疗后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外周关节肿胀度、晨僵时间、指地试验、枕壁试验、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血、尿常规、肝、肾功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大多数指标有显着性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74.1%(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鹿瓜多肽注射液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寒湿痹阻型AS安全有效。
二、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外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外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寒痹颗粒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标准 |
1.6 研究终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分组方法 |
2.3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 一般资料 |
3.2 实验室检查 |
3.3 疗效指标 |
4 疗效判定标准 |
4.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4.2 西医疗效评定标准 |
4.3 安全性评定标准 |
4.4 不良反应事件记录 |
5 统计学处理 |
5.1 数据收集 |
5.2 检测变量 |
5.3 统计方法 |
6 结果 |
6.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
6.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比较与分析 |
讨论 |
1 中医学对AS的病因病机探讨 |
2 寒痹颗粒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理论依据 |
3 “寒痹颗粒”组方用药及分析 |
4 结果分析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知情同意书 |
文献综述 |
1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辨证分型 |
2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 |
3 现代医学对AS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习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 |
2.1.2 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判断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患者一般资料 |
2.2.2 疾病活动性指标 |
2.2.3 治疗药物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158例A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
3.2 患者首发症状 |
3.3 外周关节受累情况分析 |
3.4 关节外表现 |
3.5 影像学表现及骶髂关节X线分级 |
3.6 AS患者各炎症指标相关性分析 |
3.7 AS患者外周血CRP、ESR、IL-6、TNF-α与疾病活动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
3.8 活动组与缓解组各指标比较 |
3.9 45例活动期AS患者治疗前后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 |
4.2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
4.3 鉴别诊断 |
4.4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现状 |
4.5 生物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相关不良反应、筛查及预防 |
4.6 总结与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致谢 |
(3)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膝关节炎及合并腘窝囊肿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膝关节炎 |
类风湿关节炎 |
脊柱关节炎 |
难治性关节炎合并胭窝囊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成人胭窝囊肿研究现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4)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不足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研究 |
一、概述 |
二、流行病学 |
三、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四、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与治疗研究进展状况 |
第二节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中医药内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
三、刘晓玲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与分型论治 |
第二章 补肾强脊汤的临床研究分析 |
第一节 研究数据材料与研究方法 |
一、纳入研究对象 |
二、西医诊断标准 |
三、中医辨证标准法 |
四、研究纳入标准 |
五、研究排除标准 |
六、脱落及终止实验标准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研究随机分组 |
二、研究治疗方法 |
三、疗效标准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研究基线资料比较 |
二、临床疗效分析 |
三、药物安全性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的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补肾强脊汤组成、功效及相关药理研究 |
一、补肾强脊汤方药文献研究 |
二、组方理法方药解析 |
三、补肾强脊汤组方药理研究 |
第二节 研究结果分析及展望 |
一、研究结果分析 |
二、问题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继发肾脏损害的临床、肾脏病理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说明 |
绪论 |
第一部分 AS患者肾脏损害的临床及危险因素分析 |
一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 |
2.2 肾脏损伤定义 |
3 研究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二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 |
1.1 AS患者总体情况 |
1.2 AS合并肾脏损害患者的基本情况 |
1.3 21例AS合并肾脏损害行肾脏穿刺活检的基本病理情况 |
2 临床指标与发病率的关系 |
2.1 性别 |
2.2 病程 |
2.3 吸烟史 |
2.4 关节疼痛部位 |
2.5 用药史 |
3 实验室指标与发病率的关系 |
3.1 HLA-B27 |
3.2 血小板 |
3.3 视黄醇结合蛋白 |
4 AS患者肾脏损害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
4.1 血尿 |
4.2 蛋白尿 |
4.3 血肌酐 |
4.4 AS患者肾脏损害 |
5 AS患者肾脏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
5.1 血肌酐和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
5.2 尿红细胞和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
5.3 24小时蛋白尿和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
5.4 AS患者肾脏损害和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
6 AS患者肾脏损害与各项指标的二元Logistic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
7 小结 |
第二部分 503例AS患者继发肾脏损害和尿四联蛋白的分析 |
一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 |
2.2 肾脏损伤定义 |
3 研究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二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AS合并肾脏损害患者的基本情况 |
3 尿四联蛋白阳性患者与24小时蛋白阳性患者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AS患者肾脏损害病理分析 |
一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二 研究结果 |
1 基本情况 |
2 临床表现 |
3 病理表现 |
3.1 AS继发IgA肾病 |
3.2 AS继发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 |
3.3 其余6例病理类型 |
4 AS肾损治疗与转归 |
4.1 AS继发IgA肾病治疗及转归 |
4.2 AS继发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及转归 |
4.3 其余6例病理类型患者治疗及转归 |
5 疗效评价 |
6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强直性脊柱炎的舌象及其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
一、观察对象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1. 西医诊断标准 |
2.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二、观察指标 |
(一) 一般资料 |
(二) 临床资料 |
三、观察方法 |
(一) 建立临床研究病历 |
(二) 舌象采集 |
1. 采集设备 |
2. 采集条件 |
(三) 图像处理 |
(四) 数据统计 |
四、结果分析 |
(一) 一般情况 |
(二) 舌象 |
1. 人工判读舌象结果 |
2. 计算机计算舌裂纹数据 |
(三) 舌象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
1. 舌象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
2. 舌裂纹与疼痛部位的相关性 |
3. 舌裂纹与其他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
五、讨论 |
(一)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名和病因病机 |
(二) 舌诊的内容和意义 |
(三) 强直性脊柱炎的舌象特征及意义 |
1. 强直性脊柱炎的舌象特征 |
2. 齿痕舌和红点舌对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的意义 |
(四) 强直性脊柱炎的裂纹舌特征及意义 |
1. 裂纹舌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舌象区别于其他疾病舌象的重要特征 |
2. 强直性脊柱炎裂纹舌形成的病机 |
3. 强直性脊柱炎裂纹舌的特征及意义 |
4. 强直性脊柱炎裂纹舌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意义 |
六、结论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裂纹舌的临床研究概况 |
一、裂纹舌的临床观察概况 |
(一) 概述 |
(二) 裂纹舌在不同疾病舌象中的比例情况 |
(三) 裂纹舌的裂纹数量、形状、分布研究概况 |
(四) 裂纹舌对疾病诊治意义的研究概况 |
二、裂纹舌的临床治验概况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一、附图 |
(一) 舌象采集设备 |
(二) 18%灰度卡校正白平衡的效果图 |
(三) 伸舌练习指导卡 |
(四) 不同形状的裂纹舌 |
(五) 不同位置的裂纹舌 |
(六) 呈融合倾向的多条裂纹舌 |
(七) 裂纹舌的计算机处理图 |
二、知情同意书 |
三、临床研究病历 |
(7)化痰逐瘀补肾健脾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古时对AS病名的了解 |
2 古籍对AS的记载 |
2.1 《内经》强直性脊柱炎的论述 |
2.2 张仲景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论述 |
2.3 巢元方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论述 |
2.4 孙思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描述 |
2.5 宋代医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论述 |
2.6 金元医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描述 |
3 现代中医对AS的认识 |
4 祖国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5 祖国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研究 |
6 现代医学对AS的认识 |
7 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7.1 遗传因素 |
7.2 感染学说 |
7.3 自体免疫学说 |
7.4 其他因素 |
8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及理化检查 |
8.1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 |
8.2 AS的诊断准则 |
8.3 AS的影像学诊断 |
9 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 |
9.1 传统药物治疗 |
9.2 新型药物的发展 |
9.3 物理治疗 |
9.4 手术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采集 |
1.2 病例分析 |
1.3 病例选择 |
2 治疗方案 |
2.1 中药治疗组 |
2.2 对照组 |
3 观察数据 |
3.1 一般各项检查 |
3.2 安全指标 |
3.3 疗效指标 |
4 数据的处理方式 |
5 结果与分析 |
5.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后中医症候改善数据分析 |
5.2 总体医疗效果分析 |
5.3 治疗前与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主要体征进行分析 |
5.4 医疗前与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主要疗效指标改善情况分析 |
5.5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
5.6 安全因素评估 |
5.7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的探究 |
1.2 病因病机 |
2 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
3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
3.1 药物 |
3.2 物理疗法 |
3.3 放疗 |
3.4 手术治疗 |
4 治疗方法探讨 |
4.1 药物组成及药物分析 |
4.2 组方药物药理分析 |
5 双合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机制分析 |
5.1 临床疗效分析 |
5.2 指标的改善 |
5.3 炎症指标 |
6 作用机理探讨 |
6.1 自身免疫 |
6.2 抗炎性 |
6.3 血循环 |
6.4 内分泌 |
7 柳氮磺胺吡啶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
8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附录 |
(8)白术升麻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祖国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
1.1 历代医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
1.2 现代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与研究现状 |
2.1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
2.3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及研究现状 |
临床研究 |
1、病例来源 |
2、一般资料 |
2.1 性别构成比较 |
2.2 年龄比较 |
2.3 病程比较 |
2.4 病情分析 |
3、病例选择 |
3.1 诊断标准 |
3.2 纳入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3.4 剔除标准 |
4、治疗方案 |
4.1 治疗组方药组成 |
4.2 西药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 |
5、观察指标 |
5.1 一般体检项目检查 |
5.2 安全性指标 |
5.3 疗效指标 |
6、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
6.1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
6.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7、统计分析 |
8、结果 |
8.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改善情况比较 |
8.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疗效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
8.3 炎性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 |
8.4 总体疗效比较 |
8.5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认识 |
1.1 中医学的归属 |
1.2 病因病机探讨 |
1.3 病机演变 |
1.4 病位 |
2、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
2.1 一般情况分析 |
2.2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分析 |
3、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西医认识的相通性 |
4、治则治法探讨 |
5、药物组成及药效分析 |
5.1 白术升麻汤组成 |
5.2 组方立意分析 |
5.3 组方药物药理学分析 |
6、白术升麻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机制分析 |
6.1 临床疗效分析 |
6.2 作用机理探讨 |
7、柳氮磺胺吡啶在AS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
8、小结 |
9、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9)反复发热的强直性脊柱炎1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10)鹿瓜多肽注射液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
1.1 历代医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及治疗 |
1.2 现代医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及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与研究现状 |
2.1 概述 |
2.2 流行病学调查 |
2.3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2.4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
2.5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现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分布 |
1.3 可比性分析 |
2 诊断标准 |
2.1 中医辨证及评分标准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剔除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试验设计与分组 |
4.2 治疗方法 |
4.3 观察指标 |
4.4 疗效判定标准 |
4.5 统计方法 |
5 治疗结果 |
5.1 总疗效分析 |
5.2 两组指标变化情况 |
5.3 不良反应情况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型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 |
1.1 病因 |
1.2 病机 |
1.3 治则治法 |
1.4 疗效分析 |
1.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四、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外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寒痹颗粒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D]. 杨红.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变化及意义[D]. 石柳.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3]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膝关节炎及合并腘窝囊肿的回顾性研究[D]. 韩芃.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4]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不足型的临床研究[D]. 钟静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继发肾脏损害的临床、肾脏病理及其危险因素研究[D]. 吴燕.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6]强直性脊柱炎的舌象及其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D]. 曹麦冬.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11)
- [7]化痰逐瘀补肾健脾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D]. 王晓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8]白术升麻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D]. 高传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 [9]反复发热的强直性脊柱炎1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J]. 王春雨,高永红,张英.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02)
- [10]鹿瓜多肽注射液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D]. 张文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