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田杂草化学防治

油菜田杂草化学防治

一、油菜田杂草的化学防除(论文文献综述)

李仪[1](2021)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油菜田农药减施技术效果评价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在长江流域冬油菜种植区域,油菜菌核病以及杂草均是重要的产量限制因子。目前,我国在油菜田农药减量施用上还存在很大空间,盲目施用农药不仅提高有害生物对药剂的抗性,而且还加重了环境污染。由此,本文系统评估了不同冬油菜田农药减施技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油菜种植模式下的应用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减药技术对油菜田土壤微生物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研究了除草剂与盾壳霉混施效果、复配防效及对冬油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研究盾壳霉对四种土壤封闭型除草剂的敏感性发现,高浓度的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对盾壳霉菌丝生长、孢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294.4μg/m L、447.9μg/m L、460.0μg/m L、500.0μg/m L,对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63.2μg/m L、345.9μg/m L、260.6μg/m L、223.3μg/m L,其中甲草胺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室内条件,四种除草剂的处理浓度为1/2MRAR、1 MRAR时,盾壳霉分生孢子均不能致死,且能寄生核盘菌菌核;因此,土壤封闭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可作为盾壳霉混合施用的待选药剂。在湖北沙洋、荆州,湖南衡阳选取稻-油轮作、油-稻-稻模式油菜田开展盾壳霉除草剂混合施用技术研究。盾壳霉和除草剂混合施用技术,可在油菜田杂草防除及菌核病防控上均能取得较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用工和化学农药施用。该技术模式的参数为:1010个孢子/克盾壳霉100 g/667 m2+芽前75%异松·乙草胺37.5m L/667 m2(减量25%)土壤封闭混合施用(处理之后可稻草覆盖);油菜初花期喷施1010个孢子/克的盾壳霉100 g/667 m2。进一步研究除草剂复配减量高效除草技术发现,播后芽前用75%异松·乙草胺50 m L/667 m2土壤封闭;杂草3叶期用74%草除灵·烯草酮45 m L/667 m2与助剂激健15 m L/667 m2复配茎叶处理对油菜田杂草防除效果最佳且油菜产量较高,达到了茎叶除草剂减量25%的效果。为评估不同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对油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使用16S r RNA扩增子测序技术研究了四种常用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情况;除草剂处理30天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着下降,60天后又逐渐恢复;除草剂处理后放线菌门均减少,酸杆菌门增加;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处理60天后能增加与污染物降解、反硝化、光合作用、抑制病原菌生长、根际促生上有关功能细菌的丰度;能减少与吸收营养排泄代谢物相关的功能细菌;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一定影响,但不及处理时间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大。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冬油菜田稻秆还田控草减药技术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稻秆还田技术有一定差异。在稻-油轮作和油-稻-稻轮作模式油菜田,秸秆还田结合土壤封闭措施优于秸秆还田结合茎叶除草措施,可采用在加大播种密度下进行稻草300 kg/667 m2旋耕300 kg/667 m2覆盖还田结合芽前封闭异松乙草胺减量25%(37.5 m L/667 m2)的措施,既可达到很好的杂草防控效果,又可减少除草剂施用量。在武穴的油-稻-再模式油菜田,常规播种量较大,可直接采用300 kg/667 m2秸秆还田的措施防除杂草,可不使用土壤封闭及茎叶除草剂喷施,但稻草还田覆盖量过大会加重菌核病发生。为评估稻草还田对油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秸秆还田处理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发现秸秆还田会导致土壤微生物OTU显着增加,苗期时秸秆还田与不还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差异不明显,成熟期时秸秆还田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显着高于不还田。秸秆还田可显着增加与污染物降解相关功能细菌的丰度;在成熟期显着增加与反硝化、固氮、土壤氮素转化相关的功能菌菌属。秸秆还田在成熟期时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但生育期对油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比秸秆还田影响大。

刘洪海,黄德强[2](2020)在《油菜田化学除草剂筛选》文中研究表明为筛选出油菜田安全、高效除草剂,指导生产实践,特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精喹禾灵和高效氟吡甲禾灵对禾本科杂草看麦娘的防除效果优良;氨氯吡啶酸对阔叶杂草牛繁缕/雀舌草、碎米荠、稻槎菜的防除效果优良;二氯吡啶酸仅对稻槎菜高效;草除灵仅对牛繁缕/雀舌草高效。油菜田化学防除禾本科杂草看麦娘时,可选择10%精喹禾灵乳油36 g/667 m2或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3 mL/667m2;防除阔叶杂草牛繁缕/雀舌草、碎米荠、稻槎菜时,建议选择3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水剂30 g/667m2;在移栽油菜活株后,杂草3~6叶期,茎叶喷雾施药一次,即可达到高效防除杂草、提高油菜产量的目的。

周聪颖,王福楷,任梦星,蒋欣东,康晓慧,张洪[3](2020)在《四川省丘陵地区油菜蕾薹期杂草管控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四川省丘陵地区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十分适宜秋播油菜生长。近年来,草害成为限制四川省丘陵地区油菜的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油菜蕾薹期是为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杂草导致油菜蕾薹期营养生长受抑制,产量损失严重。本文概述了四川省丘陵地区油菜田杂草发生种类与规律,建议结合四川省丘陵地区的地理与气候特点,加强四川省丘陵地区油菜蕾薹期的农业措施及化学防除环节,为更好地管理油菜蕾薹期田间杂草提供参考。

徐丹[4](2019)在《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的种子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除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目前在我国小麦及油菜田发生十分普遍,在局部地区已经上升为恶性杂草,严重影响小麦和油菜的生长。因此,本文以野老鹳草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生物学特性及在小麦田和油菜田的化学防除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培养皿法和盆钵法研究了其种子的休眠特性及解除休眠方法、萌发及出苗特性;通过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采自江苏省、河南省不同地区的7个野老鹳草种群对小麦田及油菜田常见除草剂的敏感性,初步检测野老鹳草是否已经产生抗药性;通过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 54种可用于防除阔叶类杂草的除草剂对野老鹳草的室内毒力,并进行小麦和油菜的安全性测定,旨在筛选出对野老鹳草毒力高并且对作物安全的除草剂。对于小麦田以野老鹳草为优势种杂草群落的化学防除研究,本文根据除草剂单剂的室内筛选结果,选取两种新型复配剂嗪草酮·氟噻草胺及绿麦隆·环吡氟草酮,对小麦田5种优势杂草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确定其田间适合的用药量。最后,为了响应国家“药肥双减”的号召,同时提高野老鹳草的化学防除效率,本文研究了3种表面活性剂类助剂对除草剂防除小麦田野老鹳草的增效减量作用,旨在找出可防除小麦田野老鹳草的除草剂助剂减量组合,为田间防治野老鹳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具体结果如下:本试验采用培养皿法和盆钵法研究了野老鹳草种子萌发和出苗适宜的条件,每天记录种子萌发数,计并以此计算种子萌发率、平均萌发时间(MGT)及萌发指数(GI)等来测定种子萌发情况。通过研究发现,野老鹳草具有较长的休眠期,新采集的野老鹳草种子在室温干储210 d后可以解除休眠,并且发现低温条件不利于野老鹳草种子休眠的解除。种子在10℃~25℃的恒温条件下萌发良好;有无光照及光周期的长短对种子的萌发无影响;对酸碱度不敏感,在pH值4~10范围内均能够萌发良好;对水势具有一定耐受力,抑制50%萌发率所需的水势为-0.42 MPa;盐分对野老鹳草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当盐浓度达到160 mmol.L-1时,基本不能萌发;另外,种子在土壤垂直深度5 cm以内时仍然可以出苗,对播种深度适应性较强。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通过测定七个地区野老鹳草种群对小麦田及油菜田常见除草剂的敏感性,来初步检测野老鹳草田间抗药性的发生情况;测定了 54种可用于防除阔叶类杂草的除草剂对野老鹳草的室内毒力;选取两种新型复配剂嗪草酮·氟噻草胺及绿麦隆·环吡氟草酮进行小麦田防除以野老鹳草为优势种杂草的杀草谱研究,结果如下:七个野老鹳草种群对5种供试药剂未产生抗药性;在此基础上,选取了 1个敏感的野老鹳草种群,采用整株生物测定的方法,对54种相关除草剂进行室内毒力的测定。同时研究了筛选出的对野老鹳草毒力强的其他作物田除草剂对小麦及油菜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可以在小麦田用于防除野老鹳草的除草剂有:2甲4氯钠、噻吩磺隆、异丙隆、绿麦隆、灭草松、2,4-滴异辛酯6种茎叶处理剂和精异丙甲草胺、嘧苯胺磺隆(相对安全)、异丙隆3种土壤处理剂;可以在油菜田用于防除野老鹳草的除草剂有:精异丙甲草胺1种土壤处理剂;根据除草剂筛选结果,本研究选取两种新型复配剂进行小麦田以野老鹳草为优势种杂草的杀草谱研究,结果表明,嗪草酮·氟噻草胺复配剂按2:1的配比在300-360 g a.i./ha的剂量下、绿麦隆·环吡氟草酮按9:1的配比在675-900 ga.i./ha的剂量下,对小麦田野老鹳、猪殃殃、繁缕、菵草、日本看麦娘均有较好的鲜重防效。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 Silwet 806等三种助剂对异丙隆等3种除草剂的增效作用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发现:添加0.1%Silwet 806对除草剂异丙隆、2甲4氯钠增效作用较显着,可减量50%左右,对双草醚也有一定增效减量作用;添加150 mL/hm2安融乐对2甲4氯钠增效减量作用明显,GR90值降低至1182.51 ga.i/ha。对异丙隆及双草醚也有较好的增效减量作用,可以减少推荐剂量的50%以上;添加900 mL/hm2红太阳A8对异丙隆有明显的增效减量作用,GR90值降低至137.23 g a.i/ha,对2甲4氯钠及双草醚也有较好的增效减量作用,可以减少推荐剂量的50%以上。同时测定了除草剂与助剂混用对小麦安全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异丙隆、2甲4氯钠及双草醚的推荐剂量及2倍推荐剂量下,与各助剂混用对小麦的鲜重均无显着性影响,对小麦安全。

彭烨,徐江林,谭晖[5](2016)在《湖南省稻-稻-油三熟制油菜田杂草防治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杂草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减少稻茬田杂草对油菜的危害,笔者从种子库、杂草种类和杂草发生特点三方面介绍了湖南省稻-稻-油三熟制油菜田的杂草发生情况以及目前所采取的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和其他农作措施的杂草防治方法,并对未来油菜田杂草的综合治理进行了探讨和展望。结果表明:杂草种子库密度高达224550粒/m2,且三熟制油菜田的杂草主要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硬草、早熟禾等喜湿性的杂草为主,目前采用的防治方法以化学方法为主,其余的措施应用较少,对环境污染严重。因此积极研究推广综合友好型治理体系是湖南省稻-稻-油三熟制杂草的防治最优的选择。

吴宪[6](2015)在《棒头草(Polypogon fugax)种子生物学、生态适应性及化学防除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我国夏熟作物田杂草棒头草(Polypogon fugax)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生物学、生态适应性及化学防除技术进行研究,揭示了棒头草发生日益严重的原因,为棒头草的防除奠定理论基础。本文首先研究了棒头草种子的休眠、萌发和结实特性;其次通过室内模拟田间环境研究了棒头草对高温、水分和盐分胁迫的适应能力;最后根据我国夏熟作物田除草剂使用情况,通过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棒头草对常用除草剂的敏感性水平,以此结果为依据,运用Gowing法筛选了防除以棒头草为优势种的复配剂配方配比,并在室内验证了该配方对夏熟作物田主要杂草的毒力。详细结果如下:1.棒头草的种子生物学通过连续两年对成熟后新采集的棒头草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研究了棒头草种子休眠特性。结果表明,棒头草种子存在15 d左右的休眠过程,种子萌发率随采集后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至采后15 d达到90%以上。通过萌发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酸碱度、水势、盐分对棒头草种子萌发以及播种深度对其出苗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棒头草种子适宜萌发温度范围为10~20℃,在20℃时萌发率最高;在变温条件下,高温20℃至30℃,低温5℃至20℃处理棒头草萌发率均达到90%以上。棒头草种子萌发不需光,在pH值4~10范围内均可萌发。棒头草种子萌发对水势敏感,随着溶液水势从0下降至-0.4 MPa,萌发率从90%下降至15%;对盐分的不敏感,当NaCl浓度达到高浓度160 mM时,萌发率仍可达到26%。棒头草在土表以下0.5 cm时出苗率最高,当播种深度大于4 cm时不能出苗,但播种深度达到8 cm处的种子仍能萌发。通过结实调查可知,棒头草平均穗长度为9.62±1.34cm,种子长度2.09±0.11mm,芒长度为 2.01±0.08 mm,每穗小穗数 1259士 184 个,千粒重 0.1417±0.0096 g。2.棒头草的生态适应性通过测定棒头草叶绿素、脯氨酸、可溶糖、可溶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三种抗氧化酶活性研究了棒头草对高温、水分和盐胁迫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在40 ℃高温胁迫下,棒头草的叶绿素含量较低温处理(≤20 ℃)显着下降,但在30 ℃处理下,仅比低温处理下降了10%,证明棒头草在30 ℃时仍可正常生长。棒头草是一种喜冷植物,其适宜生长的温度一般低于20 ℃,这一额外的温度范围使得棒头草可以早于作物和其他杂草,在温度仍然较高的夏末生长。在40 ℃胁迫下,棒头草脯氨酸含量较低温处理提高了 8倍,且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显着提高,说明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是棒头草适应高温胁迫的重要方式。在干旱胁迫下,棒头草叶绿素含量显着下降,但14 d复水后,其叶绿素含量又出现显着上升,说明在14 d干旱胁迫对棒头草生长的影响是可逆的,一旦胁迫条件解除生长便又可以恢复,表明棒头草有较强的耐旱性。棒头草主要是通过提高自身各种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来维持细胞吸水能力(干旱胁迫下棒头草的可溶糖和可溶蛋白含量较对照升高了 1.5倍和9倍)来获得抗旱性。轻度淹涝胁迫(水层维持地上3 cm)并未对棒头草生长造成影响,其叶绿素、可溶蛋白含量与对照无显着差异;当棒头草处于整株没于水下的胁迫时,其抗氧化酶活性显着提高来抵御外界胁迫。盐分胁迫下棒头草各项指标的改变与干旱胁迫下呈现相似的趋势,如SOD、CAT活性显着提高,分别达到了对照的7倍和2.5倍。表明棒头草在适应盐胁迫时与适应干旱胁迫所发生的生理变化相似。3.棒头草的化学防除技术首先测定了棒头草对5种土壤处理和11种茎叶处理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除土壤处理剂氟乐灵和茎叶处理剂氟唑磺隆、高效氟吡甲禾灵外,其余除草剂对棒头草均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抑制效果,这些药剂对棒头草的ED90(抑制生物量90%的剂量)均显着低于药剂的田间推荐低剂量。接下来以棒头草和大巢菜为试验对象,利用Gowing法进行复配剂配比的室内筛选,最终确定复配剂配比为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1:1.2,啶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1:10,烯草酮:氨氯吡啶酸=1:22,根据各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将以上三组配方含量分别确定为:44%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33%啶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和46%烯草酮·氨氯吡啶酸。对三组新复配剂进行了对主要杂草的室内毒力测定,发现其对以棒头草为优势种的夏熟作物田主要杂草的抑制效果均较好。

鲁军雄,陈社员,官春云,刘忠松,王国槐,肖刚[7](2012)在《长江中下游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实用防治策略》文中认为概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田的杂草发生种类、分布规律、危害情况以及防除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农艺防除、化学防除在杂草防除上的应用,展望了生物防除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提出油菜田杂草防除上宜坚持以农艺防除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导的综合治理策略,同时应加强新型高效环保油菜田除草剂的研发。

郭良芝[8](2012)在《油菜田草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文中指出青海春油菜田杂草182种以上,不同生态区群落组成复杂,优势种群千差万别,杂草普遍危害率70-80%,严重危害率50%,旱雀麦、藜、苣荬菜、密花香薷、薄蒴草等杂草严重危害的田块油菜绝收,防除困难,是制约油菜产业发展的瓶颈。氟乐灵等除草剂品种长期单一使用,对密花香薷、旱雀麦、薄蒴草的防效下降,甚至无效,增加用量,也难以取得理想防效,抗耐药性杂草兴起,杂草综合治理是杂草可持续治理唯一出路。引进新除草剂进行春油菜田小区除草效果及对油菜安全性试验,并对优良除草剂在不同生态区进行大面积示范,通过合理轮作、调整播期、浅耕、人工除草等措施结合新药剂在不同生态区进行试验、示范,根据不同生态区优势杂草发生种类制定综合治理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共筛选了12种药剂,其中防除以野燕麦为主禾本科杂草的药剂4种,3种为茎叶处理剂,1种为土壤处理剂,推荐剂量防除野燕麦效果均达80%以上;防除阔叶杂草药剂4种,均为茎叶处理剂,防除以刺儿菜、苣荬菜、藜等杂草为主,推荐剂量防除效果达75%以上;防除野燕麦和阔叶杂草的药剂4种,分别为龙拳混剂、敌草胺、敌草胺和氟乐灵复配剂、33%施田补EC,龙拳混剂为茎叶处理剂,其余3种为土壤处理剂,4种药剂推荐剂量防除野燕麦效果均达85%以上,龙拳混剂防除以刺儿菜、苣荬菜、密花香薷等多年生杂草为主,3种土壤处理剂防除阔叶杂草以一年生为主,推荐剂量防除效果均达75%以上。以上在供试剂量范围内对油菜安全,施药后增产显着,均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2、在青海省不同生态区对5种药剂进行新药剂示范,分别为复配除草剂油田清、油草枯、75%龙拳SGX、30%毕克草AS、28.6%氨氯吡·二氯吡AS,其中油田清为土壤处理剂,其余4种药剂为茎叶处理剂,几种药剂不同地区除草效果表现一致,防除效果好,对油菜安全,增产显着。油田清在以野燕麦为主的田块,助剂可以减量30%使用,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必须常量使用,如特殊情况需要减量,不宜超过10%。28.6%氨氯吡·二氯吡AS在农科院试验田示范,600mL/hm2单用和同剂量与5%精喹禾灵EC1050mL/hm2混用,防除阔叶杂草单用和混用鲜重效果一致,药后40d对藜的鲜重效果均达80%以上,药后180d对复种小麦、蚕豆生长量有影响;对后茬马铃薯、青稞、小麦、蚕豆、豌豆略有影响。3、实行麦油轮作结合人锄配施除草剂有效地控制了农田杂草的危害,如麦茬苗期施用麦阔净、下茬油菜田施用油草枯或油田清,使油菜田杂草株数下降了65.5%,效果好,产量增产明显。油-麦-油合理轮作结合人锄,田间藜、猪殃殃和多年生杂草大刺儿菜种群略有增加,鼬瓣花、薄蒴草得到了控制,而不施药、不除草对照田,3年时间田间杂草野燕麦、遏蓝菜、藜、野芥菜演替趋势加快。麦-油-麦合理轮作结合人锄,田间野燕麦、遏蓝菜得到了控制,密花香薷、猪殃殃、野芥菜有明显增加趋势,结合药剂除草,密花香薷、藜、猪殃殃有增加趋势,其它杂草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进行合理的轮作,不施药不除草对照区,野燕麦、鼬瓣花、薄蒴草、藜、猪殃殃、遏蓝菜、野芥菜、宝盖草的株数有增加趋势。4、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不易过早播种,为尽量避免早期霜冻,川水地区应在4月1日左右开始播种,脑山地区应在4月10日左右播种,白菜型小油菜在高寒冷凉浩门农场应在5月10日左右播种。油田清、施田补在不同地区土壤浅耕处理,除草效果浅耕晚播>正常播种>浅耕早播,油田清除草效果好于对照药施田补;油草枯晚播田除草效果好于正常播种田和早播田的除草效果。而且还表现:土壤浅耕处理油田清的除草效果好于施田补土壤浅耕处理的效果。5、在我省不同生态区油田清、油草枯结合麦油轮作、适当晚播、浅耕播种等农业措施配套实施,可有效控制油菜田杂草。川水地区麦油轮作、油田清结合人工间苗除草,对油菜田杂草整体控制效果为96.04%,较空白对照田增产效果为37.66%。脑山地区在甘蓝型油菜田综合治理技术为麦油轮作、油田清结合人工除草,对油菜田杂草整体控制效果为95.78%,增产效果为34.97%;在白菜型油菜田综合治理技术为麦油轮作结合油草枯,对油菜田杂草整体控制效果88.6%,较空白对照田增产效果为26.81%。监狱农场和垦区浅耕、适当晚播结合油草枯,对油菜田杂草整体控制效果达90.63%,增产效果平均为33.18%;在以一年生杂草为主的田块也可使用浅耕、适当晚播结合油田清处理,在浩门监狱农场、海晏、共和示范,对油菜田杂草整体控制效果为87.27%,增产效果平均为21.76%。在不同生态区各示范点刺儿菜、苣荬菜较多的田块可再配合使用75%龙拳SGX或30%毕克草2号AS,防除刺儿菜最终控制效果为84.63%91.38%,防除苣荬菜的最终控制效果为82.37%89.31%,较空白对照区增产21.66%29.64%。

林晓军[9](2012)在《旱田杂草的识别与防除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旱田杂草种类很多,占我国农田杂草的74%。该文介绍了16种常见旱田杂草的形态特征、习性及危害,并总结了几种主要旱田(麦田、玉米田及油)的杂草防除技术,旨在为旱田杂草的识别与防除提供科学参考。

朱文达[10](2011)在《湖北省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湖北省油菜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和高效生态防除和化学防除技术。探讨了建立生态调控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农田杂草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的前景。

二、油菜田杂草的化学防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菜田杂草的化学防除(论文提纲范文)

(1)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油菜田农药减施技术效果评价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油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2 盾壳霉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2.1 盾壳霉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2.2 盾壳霉对除草剂的敏感性
    3 油菜田除草技术研究进展
        3.1 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田杂草种类
        3.2 油菜田杂草的化学防治
        3.3 油菜田杂草的生物防治
        3.4 油菜田杂草的生态防治
    4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4.2 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3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除草剂与盾壳霉混施效果、复配防效及对冬油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盾壳霉分生孢子和核盘菌菌核的制备
        1.3 盾壳霉对四种土壤封闭型除草剂敏感性的室内测定
        1.4 盾壳霉与除草剂混合施用技术的田间试验
        1.5 除草剂高效复配减量除草技术的田间试验
        1.6 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对油菜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1.7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盾壳霉对四种土壤封闭型除草剂的敏感性评价
        2.2 盾壳霉除草剂混合施用技术的杂草防除及菌核病防治效果
        2.3 除草剂高效复配减量除草技术对杂草防除效果及油菜产量的影响
        2.4 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对油菜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冬油菜田稻秆还田控草减药技术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冬油菜田稻秆还田控草减药技术田间小区试验
        1.3 秸秆还田对油菜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秆还田对杂草防除及油菜产量的影响
        2.2 稻秆还田对油菜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油菜田化学除草剂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油菜品种及栽培时间
        1.1.2 供试药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施药时间和方法
        1.2.3 调查方法
        1.2.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菜田主要杂草种类
    2.2 化学除草剂对油菜的安全性
    2.3 化学除草剂对油菜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3 讨 论

(3)四川省丘陵地区油菜蕾薹期杂草管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油菜田杂草种类和发生规律
2 油菜田杂草管理现状
3 油菜蕾薹期杂草防除
    3.1 农业防治
        3.1.1 开掘深沟
        3.1.2 机械中耕
        3.1.3 养分管理
        3.1.4 稻草覆盖
    3.2 化学防除
        3.2.1 禾本科杂草茎叶处理
        3.2.2 阔叶类杂草茎叶处理
4 展望

(4)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的种子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除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野老鹳草的研究现状
        1 野老鹳草的形态特征
        2 野老鹳草的发生、分布及危害
        3 野老鹳草的防除
    第二节 我国夏熟作物田主要阔叶杂草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1 休眠特性研究进展
        2 萌发特性研究进展
    第三节 小麦及油菜田杂草发生情况及防除技术研究进展
        1 小麦田杂草发生情况及防除技术研究进展
        2 油菜田杂草发生情况及防除技术研究进展
    第四节 助剂与除草剂协同增效防除杂草的研究进展
        1 农药助剂的定义及分类
        2 喷雾助剂的主要类型及作用机理
        2.1 表面活性剂类
        2.2 无机盐类
        2.3 油类
        3 喷雾助剂在除草剂上的应用
    第五节 本研究切入点
第二章 野老鹳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计算与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储存条件对野老鹳草种子休眠及其休眠解除方法
        2.2 野老鹳草种子萌发及出苗条件
        2.3 野老鹳草对常用除草剂的耐药性研究
    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野老鹳草的化学防控技术研究
    第一节 防除小麦田及油菜田野老鹳草的除草剂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老鹳草对相关除草剂的敏感性
        2.2 对野老鹳草毒力强的非小麦田除草剂对小麦的安全性
        2.3 对野老鹳草毒力强的非油菜田杂草对油菜的安全性
        3 讨论与结论
    第二节 嗪草酮·氟噻草胺等复配剂防除小麦田杂草的杀草谱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嗪草酮·氟噻草胺复配对小麦田野老鹳草为优势种杂草的杀草谱
        2.2 绿麦隆·环吡氟草酮复配剂对小麦田野老鹳草为优势种杂草的杀草谱
        3 讨论与结论
    第三节 助剂对除草剂防除野老鹳草的减量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助剂对除草剂防除野老鹳草的减量作用研究
        2.2 助剂与除草剂混用对小麦的安全性研究
        3 讨论与结论
全文讨论
    1 野老鹳草种子的休眠及萌发特性
    2 野老鹳草的化学防除
        2.1 防除小麦田、油菜田野老鹳草适宜的除草剂单剂筛选
        2.2 新型复配剂防除小麦田以野老鹳草为优势种杂草的杀草谱研究
        2.3 助剂对除草剂防除野老鹳草的增效减量作用
全文结论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5)湖南省稻-稻-油三熟制油菜田杂草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湖南省油菜田杂草发生情况
    1.1 油菜田杂草种子库的大小、组成和动态
        1.1.1 杂草种子库大小
        1.1.2 杂草种子库的种类
        1.1.3杂草种子库的动态
    1.2 湖南省稻油轮作田杂草种类
    1.3 杂草发生的特点
2 油菜田杂草的综合防治
    2.1 化学防除
    2.2 物理防除
        2.2.1 人工除草
        2.2.2 机械除草
        2.2.3 其他
    2.3 生物防除
    2.4 农作措施
        2.4.1 轮作
        2.4.2 合理密植,培育壮苗
        2.4.3 稻草覆盖
        2.4.4 深开沟
    2.5 其他措施
        2.5.1 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的开发与应用
        2.5.2 理化诱变筛选抗除草剂突变体
3 问题与展望

(6)棒头草(Polypogon fugax)种子生物学、生态适应性及化学防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
前言
    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 论文设计思路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棒头草研究进展
        1 棒头草发生、分布及危害
        2 棒头草种子生物学及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3 棒头草化学防除研究进展
    第二节 我国夏熟作物田主要禾本科杂草种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 种子休眠特性
        2 种子萌发特性
        3 种子结实特性
    第三节 植物对逆境胁迫响应研究进展
        1 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1.1 高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2 高温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3 高温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2 植物对盐分胁迫的响应
        2.1 盐分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2.2 盐分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2.3 盐分胁迫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3 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3.1 水分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3.2 水分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3 水分胁迫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第四节 小麦田、油菜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防除现状
        1 小麦、油菜田杂草发生特点
        2 小麦、油菜田杂草化学防除现状
        2.1 小麦田杂草化学防除现状
        2.2 油菜田杂草化学防除现状
第二章 棒头草种子生物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种子
        1.1.2 供试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1.2.2 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1.2.3 种子结实特性研究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休眠特性
        2.2 种子萌发特性
        2.2.1 温度对萌发的影响
        2.2.2 光照对萌发的影响
        2.2.3 pH对萌发的影响
        2.2.4 水势对萌发的影响
        2.2.5 盐分对萌发的影响
        2.2.6 播种深度对出苗的影响
        2.3 棒头草结实特性
    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棒头草生态适应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杂草
        1.1.2 供试试剂
        1.1.3 试验主要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逆境胁迫处理
        1.2.2 叶绿素含量测定
        1.2.3 脯氨酸含量测定
        1.2.4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1.2.5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1.2.6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胁迫处理棒头草叶绿素含量
        2.1.1 高温胁迫下棒头草叶绿素含量
        2.1.2 水分胁迫下棒头草叶绿素含量
        2.1.3 盐分胁迫下棒头草叶绿素含量
        2.2 不同胁迫处理棒头草脯氨酸含量
        2.2.1 高温胁迫下棒头草脯氨酸含量
        2.2.2 水分胁迫下棒头草脯氨酸含量
        2.2.3 盐分胁迫下棒头草脯氨酸含量
        2.3 不同胁迫处理棒头草可溶糖含量
        2.3.1 高温胁迫下棒头草可溶糖含量
        2.3.2 水分胁迫下棒头草可溶糖含量
        2.3.3 盐分胁迫下棒头草可溶糖含量
        2.4 不同胁迫处理棒头草可溶蛋白含量
        2.4.1 高温胁迫下棒头草可溶蛋白含量
        2.4.2 水分胁迫下棒头草可溶蛋白含量
        2.4.3 盐分胁迫下棒头草可溶蛋白含量
        2.5 不同胁迫处理棒头草抗氧化胁迫能力
        2.5.1 不同胁迫处理棒头草SOD活性
        2.5.2 不同胁迫处理棒头草POD活性
        2.5.3 不同胁迫处理棒头草CAT活性
    3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棒头草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杂草及作物
        1.1.2 供试药剂
        1.2 试验方法
        1.2.1 棒头草对不同除草剂的敏感性测定
        1.2.2 防除以棒头草为优势种的农田杂草的复配剂配方配比筛选
        1.2.3 筛选的复配剂对作物安全性测定
        1.2.4 筛选的复配剂对主要杂草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棒头草对不同除草剂敏感性
        2.1.1 棒头草对土壤处理剂敏感性
        2.1.2 棒头草对茎叶处理剂敏感性
        2.2 复配剂配方配比及对作物安全性
        2.2.1 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的配方配比及对小麦安全性
        2.2.2 啶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的配方配比及对小麦安全性
        2.2.3 烯草酮+氨氯吡啶酸的配方配比及对油菜安全性
        2.3 筛选的复配剂对主要杂草的室内毒力
        2.3.1 44%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对主要杂草的室内毒力
        2.3.2 33%啶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对主要杂草的室内毒力
        2.3.3 46%烯草酮·氨氯吡啶酸对主要杂草的室内毒力
    3 讨论与结论
全文讨论
全文结论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7)长江中下游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实用防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油菜田杂草种类及其发生规律
2 油菜田杂草的综合防治
    2.1 轮作换茬
    2.2 合理密植, 以苗压草
    2.3 机械整地, 稻草覆盖
    2.4 化学防除
    2.5 生物防治
3 发展趋势与建议

(8)油菜田草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油菜种植现状
        1.1.1 世界油菜种植现状
        1.1.2 我国油菜的分布
        1.1.3 春油菜种植现状
        1.1.4 青海省油菜种植现状
    1.2 油菜田杂草发生种类
        1.2.1 冬油菜田杂草发生种类
        1.2.2 春油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
        1.2.3 青海省油菜田杂草发生种类
    1.3 油菜田杂草的防除
        1.3.1 化学防除
        1.3.2 生物防治
        1.3.3 转基因油菜
        1.3.4 综合防除
    1.4 春油菜田杂草的抗药性
    1.5 青海杂草群落变化
    1.6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新药剂筛选
    2.1 15%精喹禾灵 EC 防除春油菜田野燕麦试验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小结
    2.2 30%烯草酮 EC 防除春油菜田野燕麦试验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4 小结
    2.3 10.8%高效氟吡甲禾灵 EC 防除春油菜田野燕麦试验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小结与讨论
    2.4 50%异丙草胺 EC 防除春油菜田野燕麦试验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小结与讨论
    2.5 75%龙拳(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防除春油菜田大刺儿菜试验
        2.5.1 材料与方法
        2.5.2 结果与分析
        2.5.3 小结
    2.6 30%毕克草(二氯吡啶酸)AS 防除春油菜田刺儿菜和苣荬菜试验
        2.6.1 材料与方法
        2.6.2 除草效果及对油菜的安全性
        2.6.3 小结
    2.7 28.6%二氯·氨氯吡啶酸水剂防除春油菜田阔叶杂草试验
        2.7.1 材料与方法
        2.7.2 结果与分析
    2.8 GF-BO 防除春油菜田藜、密花香薷等杂草
        2.8.1 材料与方法
        2.8.2 结果与分析
        2.8.3 小结与讨论
    2.9 龙拳(二氯吡啶酸)混剂
        2.9.1 材料与方法
        2.9.2 结果与分析
        2.9.3 小结与讨论
    2.10 敌草胺防除油菜田杂草试验研究
        2.10.1 材料与方法
        2.10.2 结果与分析
        2.10.3 小结
    2.11 复配制剂防除油菜田杂草试验
        2.11.1 材料与方法
        2.11.2 结果与分析
        2.11.3 小结
    2.12 33%施田补 EC(二甲戊乐灵)防除油菜田杂草试验
        2.12.1 材料与方法
        2.12.2 结果与分析
        2.12.3 33%施田补 EC 的杀草谱
        2.12.4 33%施田补 EC 对油菜的安全性
        2.12.5 小结
第三章 新药剂示范
    3.1 油田清应用技术示范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小结
    3.2 油田清加助剂减量试验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小结
    3.3 油草枯应用技术示范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3.3.3 小结与讨论
    3.4 75%龙拳 SGX 应用技术示范
        3.4.1 材料与方法
        3.4.2 结果与分析
        3.4.3 小结
    3.5 30%毕克草 AS 应用技术示范
        3.5.1 材料与方法
        3.5.2 结果与分析
        3.5.3 小结
    3.6 28.6%氨氯吡·二氯吡 AS 示范及对后茬作物安全性
        3.6.1 材料与方法
        3.6.2 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合理轮作、耕作结合人锄、化除措施控制农田杂草示范
    4.1 示范内容与方法
        4.1.1 轮作示范
        4.1.2 进行油-麦-油、麦-油-麦合理轮作结合人锄、化除农田杂草种群演替趋势
        4.1.3 耕作示范
        4.1.4 效果调查
        4.1.5 示范地概况
    4.2 试验结果
        4.2.1 麦(油)-油(麦)轮作示范
        4.2.2 油-麦-油和麦-油-麦轮作结合人锄、化除控制杂草技术示范
        4.2.3 耕作示范
    4.3 小结
第五章 不同生态区域杂草群落治理综合配套新技术示范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药剂
        5.1.2 供试作物和防除对象
        5.1.3 示范设计与方法
        5.1.4 示范区概况
        5.1.5 效果调查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示范效果
    5.3 小结
第六章 讨论
    6.1 在不同生态区制定不同的综合治理措施
    6.2 筛选引进安全、高效的除草剂品种
    6.3 延缓杂草群落演替速率和种群抗药性的产生
    6.4 增强除草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七章 结论
    7.1 新药剂筛选结果
    7.2 新药剂示范结果
    7.3 合理轮作、耕作结合人锄、化除措施控制农田杂草示范
    7.4 不同生态区域杂草群落治理综合配套新技术示范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发表研究论文

(9)旱田杂草的识别与防除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旱田常见杂草的生物学习性
    1.1马齿苋
    1.2凹头苋
    1.3反枝苋
    1.4地锦
    1.5铁苋菜
    1.6马唐
    1.7牛繁缕
    1.8苘麻
    1.9打碗花
    1.10猪殃殃
    1.11刺儿菜
    1.12看麦娘
    1.13野燕麦
    1.14牛筋草
    1.15狗尾草
    1.16苍耳
2旱田杂草的防除
    2.1麦田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
        2.1.1阔叶杂草的防除主要除草剂有苯磺隆、麦草畏等。
        2.1.2禾本科杂草的防除主要除草剂有精恶唑禾草灵、禾草灵、禾草特等。
        2.1.3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防除对看麦娘、野燕麦、猪殃殃、婆婆纳等混生的麦田,在小麦播种后出苗前,1hm2用20%绿麦隆3 000~4 500 g,对水450 kg,均匀地喷在地表上。
    2.2玉米田杂草的化学防除
    2.3油菜田杂草的化学防除

四、油菜田杂草的化学防除(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油菜田农药减施技术效果评价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李仪.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2]油菜田化学除草剂筛选[J]. 刘洪海,黄德强. 湖南农业科学, 2020(08)
  • [3]四川省丘陵地区油菜蕾薹期杂草管控技术[J]. 周聪颖,王福楷,任梦星,蒋欣东,康晓慧,张洪. 四川农业科技, 2020(06)
  • [4]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的种子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除技术[D]. 徐丹.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5]湖南省稻-稻-油三熟制油菜田杂草防治研究进展[J]. 彭烨,徐江林,谭晖.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0)
  • [6]棒头草(Polypogon fugax)种子生物学、生态适应性及化学防除技术研究[D]. 吴宪.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7]长江中下游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实用防治策略[J]. 鲁军雄,陈社员,官春云,刘忠松,王国槐,肖刚. 作物研究, 2012(06)
  • [8]油菜田草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D]. 郭良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6)
  • [9]旱田杂草的识别与防除探讨[J]. 林晓军. 农业灾害研究, 2012(Z1)
  • [10]湖北省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研究[A]. 朱文达. 农田杂草与防控, 2011

标签:;  ;  ;  ;  ;  

油菜田杂草化学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