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赛科石化获18亿美元贷款(论文文献综述)
陈强[1](2018)在《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国内成品油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我国原油市场的价格随国际油价波动而波动。与石油同属重要战略能源物资的天然气,在燃气、交通、工业用气等诸多领域具有可替代性,这就使得天然气的价格与石油价格具有一定的联动性,所以国际油价的波动影响着我国天然气的价格和市场需求。特别是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低油价对世界天然气产业链造成了猛烈的冲击,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的发展也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通过探讨国际油价的不同变化对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发展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我国天然气产业链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及可持续性发展、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保障民生,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首先系统的整理了国际油价波动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会导致国际油价波动的原因。在结合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现状的基础上,详细的探讨了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随后通过分析跨国企业应对油价波动调整天然气经营的策略,总结出了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应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对策。
张璐阳[2](2011)在《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融业是现代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柱产业,商业银行业则是这一核心支柱产业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我国商业银行被禁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随着《商业银行法》的不断修订,在目前国内仍是分业经营的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还无法直接开展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只是在法律政策监管所允许的范围内开展了一部分国际投资银行业普遍开展的主体投资银行业务,例如债券买卖、基金销售和托管、短期融资券等投资银行业务。这些业务的开展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确立自己的金融市场地位。近年来,按照“十一五”规划所提出的“稳步推进金融企业综合化经营试点”指引,我国一部分商业银行在业已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基础上,直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全面介入基金、保险、证券领域,这些大胆的业务创新都表明国内对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的认识进一步统一,银行、证券、保险的相互渗透在不断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选择空间将越来越广阔。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这个绝好的宏观金融政策环境时机及时进一步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逐步与国际银行业接轨。中国金融业己经全面对外开放,外部环境面临着外资银行全力冲击国内金融市场的局面,银行同业之间充斥着多样化、国际化和白热化为特征的激烈竞争;内部环境又适逢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同业竞争日趋激烈、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需求不断加大。这些来自银行业国际外部竞争、行业内部竞争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巨大挑战严重挤压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和提升盈利的限制逐渐显现出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来维持和开拓客户资源,稳定资金来源,提高竞争力。一方面,可以满足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与全能型的外资金融机构相抗衡;另一方面,全能型商业银行将会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也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必然的战略选择。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备的风险控制机制和投行专业人才,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综上所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商业银行及其投资银行业务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以及借鉴的分析方法,在借鉴国际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结合了次贷危机背景下国外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问题,对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现状进行全面阐述,创新性地以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两大商业银行作为案例分析,分析各自的竞争优势并总结潜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建议。
董宏欣[3](2011)在《石化工程采购方式选择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适合于石化项目的工程采购方式选择与评价方法。本文在研究石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中发现,我国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结构变化,反过来又扩大了石化项目投资规模,向石化项目的管理和石化工程采购方式变革提出了紧迫要求,也为石化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创造了契机。文中首先考察了我国建筑市场的成长过程和现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市场逐渐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目前,我国有关建筑市场的法规日益完善。我国的建筑市场在改革开放中已经同全球建筑市场的其它部分衔接起来,并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市场,我国的企业成功地完成了包括石化工程在内的一大批举世瞩目的特大型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掌握了许多不断涌现的工程采购新方式。文中将建筑市场上的工程采购(或交付)方式从业主的角度划分为直接签约、委托管理与直接签约和委托管理相结合三大类,并针对各个类别的典型方式,从建设单位的角度分析了这些方式的优劣,归纳了它们的主要适用范围。本文阐述了石化项目区别于其他项目的分类方法和特点,结合对于石化工程采购方式发展历程的分析,从建筑市场发展趋势、项目利益相关者关系、项目特点和工作内容、交易成本等方面深入研究了选择石化工程采购方式时应考虑的影响因素。文章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建立了石化工程采购方式的指标层次结构体系,并构建了相应的选择评价模型和效果评价模型,提出了实施评价的具体步骤和计算方法。通过福建炼油乙烯项目的实例分析,对前述模型进行了验证,运用评价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与该项目运行实际相符合。本文结合作者石化项目的管理实践,设计了工程采购方式选择评价和效果评价的流程。对于当前的石化项目管理现状,从项目管理体制、项目管理知识培训及专业人才培养、建筑市场发展、参与海外项目竞争、法律及制度建设、管理创新、知识管理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陆永松[4](2010)在《黄埔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运用有关产业集群的理论,借鉴国内外产业集群尤其是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探讨黄埔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发展战略、规划导向和政策支持等为黄埔区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策略提供政策建议,提出了做好培育产业集群的前期准备、制定落实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政策、重点建设产业集群载体、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培养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等5个方面的措施。全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写选题依据、文献综述、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研究国内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和启示;第三章研究黄埔区产业群体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分为黄埔区经济发展概况、产业群体的现状、产业群体的形成过程等3个部分,通过从历史到现状的动态分析呈现出黄埔产业的发展渊源;第四章研究黄埔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第五章是黄埔区产业集群发展对策,根据现有的经济基础,参照典型地区的经验,提出本地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着重政府的作用。本文所提出的黄埔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与宏观政策对长期以来困扰黄埔的发展模式问题的解决具有参考价值,近年来,区委和区政府就黄埔应该优先发展工业还是第三产业的选择上存在不同的理解和争论,本文引入构建工业产业集群和第三产业集群的理念,详细论证并提出了发展产业集群的方法和步骤,提出了主导产业集群的选择和产业集群组建规划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张磊[5](2010)在《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制造业的效应与决定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0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2年,世界经济环境变得复杂多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市场化的深入,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后全球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第二大东道国。借助国际制造资本,中国建立了价廉物美的制造品生产体系,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竞技舞台与新兴制造业基地。在当前国内外经济深化转型背景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制造业的效应与决定因素”在于挖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与跨国制造资本流入之间的逻辑,剖析中国经济增长依赖外资模式的形成机理与外资发展的约束性,为正确把握宏观外资政策与微观企业运营策略,积极运用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与资本缓解中国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提供直观的决策角度和决策依据。围绕研究主线“正面效应—〉决定因素—〉负面效应—〉归因”,本文从东道国角度,选取大量宏观数据与企业案例完成统计计量与实证检验,研究分为3个方面:一是跨国制造资本流入中国的正负面效应,二是跨国制造资本流入中国的宏观与微观决定因素,三是跨国制造资本流入中国的负面效应归因。各章节的论述兼顾完整性与独立性,章节之间逻辑紧密,且自成一体,研究结构与分析逻辑有一得之见。借鉴国内外前沿研究方法与成果,计量方法有皮尔逊乘积矩阵相关系数、霍夫曼检验、最小二乘法、横截面数据分析与回归建模。区域经济的宏观研究选取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大经济圈为研究对象,跨国制造企业的微观分析选取可口可乐、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通过实战并购案例对经理人行为因素导致的公司定价偏差的实证,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具有前瞻性。
李春[6](2008)在《浅议三种项目融资方式的应用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项目融资作为大型能源项目国际性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正越来越广泛地被我国的大型项目所采用。研究并比较三种融资方式的异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欧国强[7](2008)在《湛江新中美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世界石油化学工业正在进行第三次结构调整,许多国外聚苯乙烯企业也正在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和合并,国内聚苯乙烯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于总产能剧增而需求萎缩呈现出空前的激烈竞争局面。湛江新中美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制定出适合于自身的企业发展战略。文章通过分析中国聚苯乙烯产业的发展现状、苯乙烯供应、聚苯乙烯产品当前的市场需求及供需平衡状况,得出我国聚苯乙烯产业的竞争态势:聚苯乙烯产能快速增加,生产企业严重开工不足,产品供大于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新中美公司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优势及劣势,剖析了新中美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制定出新中美公司的发展总体战略框架: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纵向多样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三种战略。文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战略管理理论等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实践,对新中美公司未来在聚苯乙烯产业过度竞争的产业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只是对中国聚苯乙烯产业的竞争态势做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理论结合实际,提出新中美公司的总体战略框架,文章并不对战略的实施、战略的评价与控制体系等进行论述。
王筠[8](2007)在《吉林省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指标体系、循环经济理论、资源价值论、统计学、线性规划理论、环境经济学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域,用实物期权法建立石油资源的价值模型对吉林油田新民区块油藏的石油资源价值进行评估,从而把资源的有价论从定性的讨论具体延伸至定量的分析;构建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和吉林省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说明石油工业各子系统之间物质流量和相互影响,对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及协调性分析,首次通过定量分析对比说明吉林省石油工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影响因素;把线性规划和投入产出法结合起来建立引入污染治理的环境经济能源多功能模型,用实例分析研究,制定企业生产的优化方案,保证企业实现经济、环境的“双赢”;从环保型经济增长模型的建立出发构建适合吉林省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最后,提出支持石化产业稳定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本文运用经济学模型从多方面对吉林省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研究成果对于吉林省石油资源的有效利用,吉林省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卞希国[9](2007)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同一金融机构通过资源整合,同时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实现银行业务和投行业务之间的交叉经营,以有效提高竞争能力,并充分利用金融资源,达到提高金融机构创新能力和高效经营的目的。这种混业经营的模式在世界金融领域的巨大变革中,取代分业经营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在国际化的金融混业经营大趋势下,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在入世过渡期结束的现阶段,实行混业经营制度的国际金融巨头必将加快开拓国内金融服务市场的步伐,商业银行在稳固传统存贷汇兑业务的同时,积极融合投资银行业务,进行业务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力和盈利力,不仅必要,而且也相当迫切。在外部环境尚不完备的条件下,采取何种模式发展混业经营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借鉴分析国外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经营模式,运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对现有两种经营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的金融实际,研究提出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理论依据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基本业务,区别与联系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第二部分通过对国外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简要介绍,对全能银行模式、母银行模式和控股公司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这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然后对国外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我国的模式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三部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选择;本章主要对我国现阶段实施的两种模式进行比较,为了探寻适合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经营模式,本文运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对现有两种经营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的金融实际,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发展的趋势第四部分是模式构建的思考本章主要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路径并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进行设计,最后提出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运行的对策建议。
肖永芹[10](2007)在《我国化工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化工区是化工产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支配和导向作用的城区,伴随我国化学工业迅速发展而形成壮大起来。化工区在发展过程中,现有经济结构刚性化,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现有资源、生态环境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影响到区域的未来发展。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化工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文献法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在我国化工区可持续发展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重要的化工区——宁波市镇海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及存在问题并从循环经济角度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论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背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做了简单介绍,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二章研究了我国化工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主要从概念及研究范围上对化工区进行了界定,论述了化工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探讨了我国化工区的类型及分布,最后对我国化工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第三、四、五章是在前两章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际的案例分析,对我国重要的化工区——宁波市镇海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第三章研究了镇海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化工产业发展的关系,首先对镇海区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从化工产业是镇海区的支柱产业、化工产业在镇海区已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及化工产业在镇海区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三方面重点介绍了化工产业与镇海区社会经济发展发展的关系。第四章通过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建立对镇海区2000—2005年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镇海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五章从循环经济角度探讨了镇海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及对策。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对本文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二、赛科石化获18亿美元贷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赛科石化获18亿美元贷款(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产业链相关研究 |
1.2.2 国际油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研究 |
1.2.3 国际油价波动对相关产业影响的研究 |
1.2.4 国际油价波动对天然气产业链影响的研究 |
第2章 国际油价波动分析 |
2.1 国际油价波动的历史和现状 |
2.1.1 国际油价波动的历史 |
2.1.2 国际油价波动的现状 |
2.2 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因素 |
2.2.1 供给因素 |
2.2.2 需求因素 |
2.2.3 其他因素 |
第3章 天然气产业链及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 |
3.1 天然气产业链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
3.1.1 天然气产业链相关概念 |
3.1.2 天然气产业链的特征 |
3.2 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的现状分析 |
3.2.1 产业链上游发展现状 |
3.2.2 产业链中游发展现状 |
3.2.3 产业链下游发展现状 |
第4章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 |
4.1 国际油价对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环境的影响 |
4.1.1 油价高涨对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 |
4.1.2 油价下跌对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 |
4.2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上游行业的影响 |
4.2.1 油价波动影响我国天然气上游的勘探开发 |
4.2.2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LNG进口业务的影响 |
4.2.3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上游产业影响的定量分析 |
4.3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中下游行业的影响 |
4.3.1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下游的影响 |
4.3.2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中游的影响 |
第5章 应对本轮国际油价波动跨国企业调整天然气经营策略的经验借鉴 |
5.1 本轮油价波动对跨国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
5.2 跨国企业应对国际油价波动对天然气产业造成影响的对策借鉴 |
5.2.1 优化内部资产结构,收购优质天然气项目 |
5.2.2 减少资本投资,降薪裁员 |
5.2.3 加强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交流 |
5.2.4 能源战略调整侧重天然气 |
第6章 应对国际油价波动促进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6.1 产业链上游 |
6.1.1 借助价改新平台,保障LNG进口权益 |
6.1.2 为我国天然气产业的海外勘探开发提供良好的条件 |
6.1.3 注重科技创新,降低天然气开发和利用成本 |
6.2 产业链中游 |
6.2.1 推进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 |
6.2.2 加快天然气智慧管道建设 |
6.3 产业链下游 |
6.3.1 大力补齐下游建设的短板 |
6.3.2 促进下游天然气的需求侧管理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引言 |
第一节、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二章、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综述 |
第一节、商业银行定义 |
第二节、投资银行定义 |
第三节、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联系和区别 |
一、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联系 |
二、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区别 |
三、国外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概况 |
1、国外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经营模式 |
(1) 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 |
(2) 内部综合经营型全能银行 |
四、次贷危机背景下国外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风险管理问题浅析 |
第四节、国外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经验借鉴 |
一、典型投资银行 |
二、德意志银行 |
三、花旗银行集团 |
四、从国际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得到的经验借鉴 |
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理论基础 |
一、投资学——资产组合理论 |
二、新古典经济学——资产专用性理论 |
三、微观经济学——范围经济理论 |
四、金融学——金融深化理论 |
五、金融学——金融中介功能理论 |
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实证分析 |
第一节、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变迁 |
第二节、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
一、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实证分析 |
(一) 工商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概况 |
(二) 投行业务具体介绍 |
(三) 工商银行成功开展投行业务经验总结 |
1、行内部直接开展投资银行业务 |
2、业务创新,集聚品牌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 |
3、投资银行业务与信贷业务有效融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
4、依据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营销,重视营销在市场开拓中的作用 |
二、中国民生银行投资银行业务SWOT实证分析 |
(一) 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概况 |
(二) 民生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SWOT分析 |
1、优势—机会(SO)战略 |
2、劣势—机会(WO)战略 |
3、优势—威胁(ST)战略 |
4、劣势—威胁(WT)战略 |
三、结论 |
第五章、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策略 |
第一节、选择适合的投资银行业务经营战略 |
一、内部战略:商业银行自身内部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融合 |
二、外部战略:金融机构之间展开业务合作力促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 |
第二节、投资银行无法直接经营业务现实出路 |
第三节、处理好商业银行资金优势与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关系 |
第四节、处理好人才和机制问题 |
第五节、处理好风险防范和协同效应之间的关系 |
第六节、加强内部控制 |
第六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石化工程采购方式选择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1.1 石化项目管理的变化 |
1.1.2 石化工程采购面临的问题 |
1.2 研究意义及内容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
1.3 工程采购方式研究综述 |
1.3.1 国内文献状况 |
1.3.2 国外文献状况 |
1.3.3 研究状况综合分析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石化产业与建筑市场 |
2.1 石化产业发展状况 |
2.1.1 石化产业的发展及其作用 |
2.1.2 石化产业的前景及其与建筑市场的联系 |
2.2 建筑市场发展状况 |
2.2.1 建筑市场发展历程 |
2.2.2 建筑市场面临的形势 |
2.3 建筑市场中主要的工程采购方式 |
2.3.1 工程采购方式的含义 |
2.3.2 工程采购方式的主要分类及特点 |
2.3.3 几种主要工程采购方式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石化工程采购方式分析 |
3.1 石化工程分类 |
3.1.1 石化工程的定义 |
3.1.2 石化工程分类方法及举例 |
3.2 石化工程特点 |
3.2.1 石化工程与石化产业发展的联系 |
3.2.2 石化工程的技术特性 |
3.2.3 石化工程生命期特点 |
3.3 石化工程采购方式发展状况 |
3.3.1 政府集中管理时期 |
3.3.2 政府管理向企业化管理过渡时期 |
3.3.3 企业集团化经营管理时期 |
3.3.4 全面引入国际化项目管理时期 |
3.4 选择石化工程采购方式的影响因素 |
3.4.1 建筑市场发展趋势及工程采购方式适用性 |
3.4.2 石化工程利益相关者 |
3.4.3 石化工程技术特点和工作内容 |
3.4.4 石化工程交易成本 |
3.4.5 石化工程交易合同计价方式 |
3.4.6 石化工程投资机会与建设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石化工程采购方式评价 |
4.1 石化工程采购方式评价的内容 |
4.1.1 事前评价与事后评价 |
4.1.2 石化工程采购方式选择指标 |
4.1.3 石化工程采购效果指标 |
4.2 石化工程采购方式选择准则 |
4.2.1 运用FAHP 进行评价 |
4.2.2 石化工程采购方式选择模型 |
4.2.3 建立模糊互补判断矩阵 |
4.2.4 一致性检验 |
4.2.5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
4.2.6 综合评价 |
4.3 石化工程采购方式优劣比较 |
4.3.1 运用FAHP 进行评价 |
4.3.2 石化工程采购效果评价模型 |
4.3.3 采购效果评价模型的应用步骤 |
4.4 石化工程采购方式评价流程设计 |
4.4.1 采购方式评价流程图 |
4.4.2 采购方式评价流程应用的有关要求 |
4.4.3 采购效果评价流程分解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石化工程采购实例分析 |
5.1 福建炼油乙烯项目 |
5.1.1 项目总体概况 |
5.1.2 工程采购方式应用情况 |
5.2 工程采购方式选择评价 |
5.2.1 建立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5.2.2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及综合评价 |
5.2.3 评价结果分析 |
5.3 工程采购效果评价 |
5.3.1 建立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5.3.2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及综合评价 |
5.3.3 评价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6.3 有关建议与对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黄埔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产业集群的定义 |
1.2.2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
1.2.3 产业集群的分类 |
1.2.4 产业发展理论研究 |
1.2.5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 |
1.2.6 政府培育产业集群的政策研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内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
2.1 上海化学工业园 |
2.2 嘉定汽车城 |
2.3 无锡新区 |
2.4 台湾新竹工业园 |
2.5 典型案例中政府作用对黄埔的启示 |
第三章 黄埔区产业群体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
3.1 黄埔区经济发展现状 |
3.1.1 发展条件 |
3.1.2 经济发展概况 |
3.2 黄埔区产业群体的形成过程 |
3.2.1 黄埔区的发展历史 |
3.2.2 黄埔区产业群体的形成过程 |
3.3 黄埔区产业群体的发展现状 |
3.3.1 产业群体的布局概况 |
3.3.2 工业产业群体发展现状分析 |
3.3.3 第三产业群体发展现状分析 |
3.4 黄埔区政府产业发展的主要策略 |
第四章 黄埔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 |
4.1 发展阶段的判断 |
4.2 黄埔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利条件 |
4.2.1 黄埔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 |
4.2.2 未来的发展机会 |
4.3 黄埔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存在问题和成因分析 |
4.3.1 存在问题 |
4.3.2 成因分析 |
第五章 黄埔区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
5.1 做好培育产业集群的前期准备 |
5.1.1 构建管理机构 |
5.1.2 基础设施建设 |
5.1.3 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
5.2 制定落实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政策 |
5.2.1 精心设计功能区规划 |
5.2.2 兼顾经济社会效益,出台产业集群培育政策 |
5.2.3 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争取民众的支持 |
5.3 重点建设产业集群载体 |
5.3.1 构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
5.3.2 构建精细化工产业园 |
5.3.3 构建电子和食品产业园 |
5.3.4 落实构建临港商务区规划,发展生产服务业 |
5.3.5 构建人口集聚区,布局生活性服务业 |
5.4 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
5.5 加快培养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制造业的效应与决定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范畴与理论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视角、基本思路与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国制造业FDI 的驱动效应 |
第一节 世界制造业投资中国 |
第二节 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圈的制造业地位 |
第三节 两大经济圈制造业FDI 的驱动效应 |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 FDI 的驱动效应 |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FDI 的宏观决定因素检验 |
第一节 简要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二节 长三角制造业FDI 的宏观决定因素回归模型 |
第三节 长三角两省一市外资区位的皮尔逊系数检验 |
第四节 珠三角制造业FDI 的宏观决定因素回归模型 |
第五节 两大经济圈的比较 |
第四章 跨国制造企业在中国并购投资的微观决定因素 |
第一节 跨国公司并购投资中国制造业 |
第二节 并购投资微观决定因素实证:基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例 |
第三节 跨国制造企业在中国并购的微观决定因素 |
第五章 中国制造业FDI 的负面效应 |
第一节 挤占国内企业 |
第二节 独资化与技术溢出约束 |
第三节 产业结构趋同 |
第四节 区域经济失衡 |
第六章 跨国制造企业并购投资的微观挑战:投资的负面效应归因一 |
第一节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溢出 |
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整合 |
第三节 会计管理信息失真与目标公司定价 |
第四节 社会保障体系 |
第五节 法律规范的国际化 |
第六节 政府行政干预 |
第七节 并购投资的微观挑战与投资负面效应 |
第七章 并购定价的行为偏差实证检验:投资的负面效应归因二 |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非理性 |
第二节 公司定价与行为偏差 |
第三节 公司定价的行为偏差实证:基于跨国企业案例 |
第四节 基本结论 |
第八章 政策建言与研究展望 |
第一节 总体思路与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外资政策与企业发展建言 |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与网址 |
附录:插入图表索引 |
后记 |
(6)浅议三种项目融资方式的应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无追索权项目融资 |
(一)概念及特点 |
(二)无追索权项目融资的案例——广东大鹏LNG站线及储罐项目 |
二,有限追索权项目融资 |
(一)概念及特点 |
(二)有限追索权项目融资的案例——壳牌/中海油南海项目 |
三、完全追索权项目融资 |
(一)概念及特点 |
(二)宪全追索权项目融资的案例——BP赛科石化项目 |
四、三种融资方式的比较 |
(7)湛江新中美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四)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二、外部环境分析 |
(一) 宏观环境分析 |
(二) 聚苯乙烯行业现状分析 |
(三) 聚苯乙烯产业链分析 |
三、新中美公司SWOT分析 |
(一) 公司历史及现状 |
(二) SWOT分析 |
四、新中美公司战略构建 |
(一) 公司战略构建的特点 |
(二) 公司战略构建的原则 |
(三) 公司拟采用的战略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吉林省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石油工业资源应用与研究现状 |
1.2.1 石油的生产与消费现状 |
1.2.2 中国的石油分布与利用现状 |
1.2.3 石油等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
1.2.4 石油资源应用与开发政策 |
1.3 开展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科学意义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研究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指标体系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2.2 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 |
2.2.1 “人”的假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 |
2.2.2 对高科技的研究 |
2.2.3 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 |
2.2.4 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 |
2.3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
2.3.1 循环经济的内涵 |
2.3.2 循环经济的三重循环 |
2.3.3 循环经济发展的主线—生态工业链 |
2.3.4 循环经济发展的载体—生态工业园 |
2.3.5 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物质资源减量化 |
2.3.6 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 |
2.4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 |
2.4.1 清洁生产评价的提出 |
2.4.2 清洁生产的概念 |
2.4.3 清洁生产的原理与主要内容 |
2.5 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的发展与实践 |
2.5.1 相关法规与政策的建立 |
2.5.2 发达国家石油工业循环经济的实践 |
2.6 石油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6.1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
2.6.2 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
2.7 结论 |
第三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石油资源价值观 |
3.1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观 |
3.1.1 自然资源价值的基本概念 |
3.1.2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
3.2 可持续发展的石油资源价值观 |
3.2.1 我国石油资源价值观的指导思想 |
3.2.2 实现石油资源价值管理的目标 |
3.2.3 石油资源价值管理的基本原则 |
3.2.4 石油资源管理的内容 |
3.3 石油资源资产的价值 |
3.3.1 石油资源的所有权价值 |
3.3.2 石油资源资产的自身价值 |
3.3.3 石油资源的劳动价值 |
3.3.4 石油资源的生态环境价值 |
3.4 石油资源资产价值评估 |
3.4.1 传统评估方法 |
3.4.2 实物期权法评估石油资源价值 |
3.4.3 石油资源价值模型的确定 |
3.5 结论 |
第四章 吉林省石油工业现状分析与价值评估 |
4.1 吉林省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
4.1.1 吉林省自然条件概况 |
4.1.2 吉林省社会经济概况 |
4.2 吉林省石油工业发展基础优势 |
4.2.1 资源优势 |
4.2.2 石油化工装置的规模和产品优势 |
4.2.3 科技优势 |
4.2.4 存在问题 |
4.3 吉林省石油工业的清洁生产 |
4.3.1 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中采取的清洁生产工艺 |
4.3.2 吉林省石油化工企业的清洁生产技术 |
4.4 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
4.4.1 主要目标 |
4.4.2 发展方向 |
4.5 吉林油田油藏价值评估——以新民采油厂为例 |
4.5.1 新民采油厂概况 |
4.5.2 新民采油厂油藏价值评估 |
4.6 结论 |
第五章 石油工业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及评价 |
5.1 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
5.2 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框架 |
5.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5.2.2 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框架 |
5.2.3 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
5.3 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 |
5.3.1 中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5.3.2 吉林省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5.4 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
5.4.1 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
5.4.2 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主成分分析步骤 |
5.5 中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分析及评价 |
5.5.1 中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5.5.2 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 |
5.5.3 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协调性分析 |
5.5.4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分析 |
5.6 吉林省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分析及评价 |
5.6.1 吉林省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5.6.2 吉林省石油工业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 |
5.6.3 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协调性分析 |
5.6.4 吉林省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分析 |
5.7 结论 |
第六章 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投入产出研究 |
6.1 环境经济系统模型 |
6.1.1 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
6.1.2 环境经济系统模型简介 |
6.2 引入污染治理的投入产出分析 |
6.2.1 引入污染治理的环境经济投入产出平衡表 |
6.2.2 环境经济线性规划模型 |
6.2.3 吉化助剂厂建模分析 |
6.3 吉化炼油厂环境经济多功能模型 |
6.3.1 炼油厂生产特点和模型结构的选择 |
6.3.2 炼油厂矩型投入产出模型 |
6.3.3 线性规划模型 |
6.3.4 模型的功能 |
6.4 结论 |
第七章 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
7.1 石油企业的环保型经济增长模型 |
7.1.1 柯伯—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7.1.2 考虑环境污染成本时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
7.1.3 环保型经济增长的综合模型 |
7.2 石油工业循环经济链分析 |
7.2.1 石油工业循环经济链图 |
7.2.2 “三废”综合利用链 |
7.3 吉林省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
7.3.1 油气开采循环经济体系 |
7.3.2 吉林省石油资源开采产业链 |
7.3.3 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基础的五大化工产业 |
7.3.4 吉林省石油化工产品链 |
7.3.5 吉林省石化产品的循环经济示范产业链 |
7.4 石油工业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
7.4.1 采油过程中的环保设施经济收益分析 |
7.4.2 输油过程中的环境效益分析 |
7.4.3 石油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效益分析 |
7.5 结论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研究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9)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概念界定 |
一、商业银行及投资银行的内涵 |
二、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基本业务 |
三、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区别与联系 |
四、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 |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的基础理论 |
一、规模经济理论 |
二、范围经济理论 |
三、资产专用性理论 |
第二章 国外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分析 |
第一节 国外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简介 |
一、全能银行模式 |
二、母银行模式 |
三、控股公司模式 |
第二节 国外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一、国外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比较 |
二、国外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选择 |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实践 |
一、内部综合经营模式 |
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选择 |
一、两种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
二、我国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四章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构建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路径 |
一、渐进式发展 |
二、多样化选择 |
第二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路径的变迁设计 |
一、合资金融控股公司 |
二、由AMC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 |
三、由银行收购或新设证券类子公司形成金融控股公司 |
第三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运行的对策建议 |
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外部环境建设 |
二、内部环境的强化与完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10)我国化工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我国化工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
2.1 化工区的界定 |
2.2 化工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2.3 我国化工区的类型及分布 |
2.4 我国化工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三章 镇海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化工产业发展的关系 |
3.1 镇海区基本情况 |
3.2 化工产业是镇海区的支柱产业 |
3.3 化工产业在镇海区己形成集聚发展态势 |
3.4 化工产业在镇海区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
第四章 镇海区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镇海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 |
4.2 镇海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
4.3 镇海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五章 镇海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5.1 发展循环经济是镇海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
5.2 镇海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框架 |
5.3 建立循环型工业体系 |
5.4 建立循环型服务业 |
5.5 建立循环型农业 |
5.6 建立循环型城区 |
第六章 结论和设想 |
6.1 主要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赛科石化获18亿美元贷款(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陈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2]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D]. 张璐阳.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2)
- [3]石化工程采购方式选择与评价研究[D]. 董宏欣. 清华大学, 2011(05)
- [4]黄埔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陆永松.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5]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制造业的效应与决定因素研究[D]. 张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10)
- [6]浅议三种项目融资方式的应用比较[J]. 李春. 中国总会计师, 2008(09)
- [7]湛江新中美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欧国强. 兰州大学, 2008(12)
- [8]吉林省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研究[D]. 王筠. 吉林大学, 2007(05)
- [9]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研究[D]. 卞希国. 新疆财经大学, 2007(05)
- [10]我国化工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D]. 肖永芹.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2)
标签:采购方式论文; 石油资源论文;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石油污染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