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论文文献综述)
包乙君[1](2021)在《血浆Asprosin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正常人群、冠心病患者以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asprosin水平与变化特征并比较其差异,分析血浆asprosin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150人,分为正常人群(对照组,n=50)、冠心病组(n=50),将冠心病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慢性冠脉综合征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n=50),及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分为:(慢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组)。但因多种因素最后实际纳入研究例数分别为33人、52人(ACS:n=23;CCS:n=29)和39人(ACS合并T2DM:n=15;CCS合并T2DM:n=24)。所有人群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相匹配。(1)收集所有入选人群常规检查与检验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血小板总数(PLT)、血尿酸(UA)、肌酐水平(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D-二聚体(D-dimer)等;(2)将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均进行Gensini评分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情况;(3)空腹过夜采集血标本,以ELISA法测定血浆Asprosin水平,并比较分析三组Asprosin差异,再以血浆Asprosin浓度区分冠心病(包含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与健康人群的ROC曲线;将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和CCS组,再以血浆Asprosin浓度区分ACS与CCS的ROC曲线;(4)将各组中asprosin水平与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三组一般资料比较,正常组年龄(56.94±11.78)、冠心病组年龄(64.38±10.18)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年龄(64.13±10.60),正常组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年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吸烟史【6(18.2%)VS27(81.8%)】、冠心病组吸烟史【27(51.9%)VS25(48.1%)】、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25(64.1%)VS14(35.9%)】,正常组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吸烟史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高血压病史【10(30.3%)VS23(69.7%)】、冠心病组高血压病史【32(61.5%)VS20(38.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病史【20(51.3%)VS19(48.7%)】正常组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病史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血浆Asprosin【50.72(40.27,60.40)】、冠心病组血浆Asprosin【99.69(69.61,125.13)】、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Asprosin【101.53(89.39,126.17)】正常组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血浆Asprosin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Asprosin水平最高;正常组白细胞总数(5.98±1.74)、冠心病组白细胞总数(7.40±2.50)、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白细胞总数(8.69±2.90)三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68(2.86,5.27)】、冠心病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33(3.61,5.66)】、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5.57(4.67,7.33)】,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组及冠心病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总胆固醇(4.54±0.85)、冠心病组总胆固醇(5.08±1.39)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4.13±0.95),冠心病组与正常组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8±0.28)、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9±0.28)、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5±0.24),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组及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1±0.64)、冠心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9±0.8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5±0.67),冠心病组与正常组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sprosin区分冠心病组(包含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组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92;Asprosin区分诊断ACS与CCS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882;(3)正常组Asprosin相关性分析结果:Cr(r:0.410,p:0.018)、UA(r:0.412,p:0.017)、ALT(r:0.493,p:0.004)、PLT(r:0.367,p:0.036)呈线性相关;冠心病组Asprosin相关性分析结果:gensini(r:0.970,p<0.001)、TG(r:0.811,p<0.001)、HDL-C(r:-0.786,p:<0.001)、LDL-C(r:0.662,p<0.001)呈线性相关;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Asprosin相关性分析结果:gensini(r:0.850,p<0.001)、TG(r:0.678,p<0.001)、HDL-C(r:0.883,p<0.001)、LDL-C(r:0.856,p:<0.001)呈线性相关;(4)二元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吸烟史、年龄、高血压病史、Asprosin、WBC、NEUT、D-二聚体、TC、LDL-C(p<0.05),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冠心病的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史(OR:3.297)、高血压病史(OR:3.456)、Asprosin(OR:1.083)、WBC(OR:1.377)、NEUT(OR:1.003)、TC(OR:4.514)、LDL-C(OR:0.307)、年龄(OR:1.120)。结论本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血浆Asprosin水平在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升高,其中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浓度最高;(2)Asprosin是CHD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对CHD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3)血浆Asprosin水平对区分诊断ACS与CCS有一定意义;(4)在CHD患者中,无论是否合并T2DM,其Gensini评分均与Asprosin呈正相关,Asprosin的血浆浓度对于判段患者冠脉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郭姣姣[2](2021)在《炎症反应状态与糖尿病心脏相关损害之间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1章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内锌指蛋白A20 mRNA表达水平及意义目的:炎症反应在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炎症负反馈调控因子锌指蛋白A20与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多种免疫代谢相关性疾病密切相关。本章研究将采用横断面研究,从临床角度去验证评价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A20 mRNA 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至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及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糖尿病心肌病患者44例、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和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PBMC中锌指蛋白A20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三组患者一般情况、血清学指标及外周血PBMC中A20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 c回归分析糖尿病心肌病发病相关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外周血PBMC内A20 mRNA表达与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1.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心肌病组在性别、年龄、吸烟史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组间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素氮(UN)、肌酐(Cr)和尿酸(UA)存在组间差异(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心肌病组两组间比较,在病程、CRP、尿微量白蛋白(MALB-U)、UAC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心肌病组三组间比较,外周血PBMC内A20 mRNA表达水平有显着差异(1.09±0.20 vs 0.62±0.23 vs 0.32±0.24,F=111.070,P<0.001)。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尿素氮(UN)、尿酸(UA)为糖尿病心肌病的危险因素(P<0.05),而HDL、A20 mRNA水平为其保护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O是糖尿病心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A20是糖尿病心肌病发病的保护因素,CHO升高和A20 mRNA低表达均为糖尿病心肌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4.总胆固醇(CHO)和A20 mRNA表达水平在预测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4和0.92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71和0.509,其预测糖尿病心肌病的敏感度分别为81.5%和95%,特异性分别为87.7%和90.9%。5.糖尿病心肌病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Ⅰ~Ⅱ)级组与心功能(Ⅲ~Ⅳ)级组,心功能(Ⅲ~Ⅳ)级组患者的CRP、MALB-U、UACR水平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组(P<0.05),而外周血PBMC中A20 mRNA表达量低于心功能(Ⅰ~Ⅱ)级组(P=0.027)。6.糖尿病心肌病患者CRP、UACR与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外周血PBMC中A20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401,P=0.007;r=-0.499,P=0.001)。结论:1.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外周血PBMC内A20mRNA表达水平较健康人群及糖尿病患者明显下降,是糖尿病心肌病的独立预测因子。2.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外周血PBMC锌指蛋白A20 mRNA表达的水平随心功能恶化而降低,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外周血PBMC锌指蛋白A20 mRNA的低表达有可能通过加剧炎性反应促进糖尿病心肌病的进展。3.监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外周血PBMC锌指蛋白A20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早期识别,以及对心衰病情的动态评估。第2章NLR、PLR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关系目的:炎症激活在2型糖尿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起关键作用,新近研究表明,新型炎症指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以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可作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良好预测因子。本章采取回顾性研究,探讨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NLR、PLR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至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44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Gensini评分法对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根据其得分高低将患者分为高危组(Gensini评分≥64分,75例)和中低危组(Gensini评分<64分,69例)。通过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NLR、PLR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此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NLR、PLR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再通过绘制ROC曲线来评价NLR、PLR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危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1.健康组、中低危组和高危组在性别、年龄、MCV、HDL-C、TBIL、Cr和UA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患者的BMI、收缩压、脂蛋白a、糖化血红蛋白、NLR、PLR高于健康组和中低危Gensini积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的TG、LDL、Cr、FPG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危组患者的BMI、TG、Cr、FPG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NLR、PLR可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NLR、PLR呈正相关(r=0.386,P<0.001;r=0.487,P<0.001)。4.NLR、PLR预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高危冠状动脉病变:NL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95%CI(0.78~0.907),最佳截断值为2.566,灵敏度为82.6%,特异性为73.3%;PLR的ROC曲线下面积:0.72,95%CI(0.778~0.909),最佳截断值为107.054,灵敏度为84.1%,特异性为78.7%。结论:1.炎症指标NLR、PLR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高危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发生高危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82.6%和84.1%;特异性分别为73.3%和78.7%。2.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炎症指标NLR、PLR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NLR、PLR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简单易测的实验室指标。
付聪[3](2021)在《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明确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以及冠脉病变情况,探讨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以期对不同证型患者采取个性化诊疗方案,为临床客观辨证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防治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提供诊疗思路及依据。方法:选取2019.01.01~2019.12.31期间,武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符合要求的128例患者,入选患者需完善冠脉造影术,且符合冠心病及糖代谢异常的诊断标准。根据制订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采集患者中医证候,并对其辨证分型。按照制订的数据收集表,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吸烟史、既往史、冠脉造影结果、中医证型等信息,将所得资料录入EXCEL表格,再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证型组间的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冠脉Gensini评分有无差异性。结果:1.基线资料情况:纳入128例患者,平均年龄64.30±8.52,CHD合并T2DM患者112例,CHD合并IGT患者16例。其中男性88例,吸烟史82例,高血压病史98例,血脂异常史95例,高尿酸血症史27例,血运重建史26例,脑血管疾病史25例。2.中医证型分布:纳入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频次情况为: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3.冠脉病变特点:冠脉病变支数分布情况为:多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病变支数共计289支,平均病变支数2.26支。冠脉狭窄程度分布情况为:Ⅲ级>Ⅳ级>Ⅱ级。冠脉病变血管分布情况为:LAD病变>LCX病变>RCA病变>LM病变。纳入患者中,Gensini评分37.0(15.75,57.00),其中最大值为212分,最小值为2分。4.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各证型组间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组间的冠脉狭窄程度分级存在差异性(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阳气虚衰证冠脉狭窄程度分级>气虚血瘀证(P<0.005);心血瘀阻证、阳气虚衰证冠脉狭窄程度分级>气阴两虚证(P<0.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组间的Gensini评分存在差异性(P<0.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阳气虚衰证Gensini评分>气虚血瘀证(P<0.005);心血瘀阻证Gensini评分>气阴两虚证(P<0.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气虚血瘀证最常见。血瘀、痰浊是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发病和病情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2.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冠脉病变常为多支病变,冠脉狭窄程度以Ⅲ级(重度狭窄)、Ⅳ级(完全闭塞)为主,病变主要累及前降支、回旋支。3.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有相关性。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病变支数无明显相关性。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冠脉狭窄程度分级、冠脉Gensini评分存在相关性。并且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相对较轻,而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阳气虚衰证冠脉病变程度相对较重。
任繁栋[4](2021)在《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在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血浆中的代谢物种类繁多,性质差异大、含量差异大。本研究以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样本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代谢组学高分辨质谱数据前处理流程,筛选出血浆代谢物分析的最优溶剂组合。在此基础上,比较健康人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的代谢差异,对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血浆代谢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代谢组学高分辨质谱数据前处理方法研究分析代谢组学高分辨质谱数据中噪声的特点,建立代谢组学高分辨质谱数据前处理流程,包括MZmine2.38处理,匹配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扣除溶剂空白,扣除多次出现的质谱峰四个部分。将本研究所建立的数据前处理流程应用于两组代谢物混合标准品数据,其中数据1扣除了97.40%噪声,数据2扣除了96.56%的噪声。2.不同溶剂组合前处理对血浆代谢物覆盖面的影响研究选用了15种不同的溶剂组合对血浆样本进行前处理,使用代谢组学高分辨质谱数据前处理流程对数据进行过滤,依据血浆中一级质谱特征和二级质谱特征数量,以及血浆代谢物定性的数量,确定血浆代谢物提取的最优溶剂组合为:沉淀蛋白试剂:甲醇,复溶试剂:甲醇。3.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特征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开展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探寻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特征。共鉴定出78种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筛选出20种区分健康人和冠心病患者的特征代谢物,35种区分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征代谢物,37种区分健康人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征代谢物。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代谢在这两类患者的生理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脂肪酸代谢很可能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相关。
陈小燕[5](2021)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消渴病胸痹)中医证型分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消渴病胸痹)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特点,探索各证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该病的预防、辨证论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本课题以回顾性研究为基本调查方法,参照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于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银川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500份,对符合标准的病例由内分泌科具有中医医师资格证书的三位医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包括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按照规定填写病例信息收集表(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实验室数据、中医四诊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主要应用频数分析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等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流行病学、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500例T2DM合并CHD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的占76.6%;BMI≥24的患者占67%;合并症频数由高到低为高血压者383例(76.6%)>合并周围神经病变347例(69.8%)>合并动脉硬化症312例(62.4)>脂肪肝188例(37.6%)>糖尿病肾病114(22.8%)>高脂血症108例(21.6%)>糖尿病足47(9.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1(8.2%)>糖尿病胃轻瘫19(3.8%)。2.500例T2DM合并CHD中医证型分布情况:(1)主证:气阴两虚证(51.6%)>肝肾阴虚证(30.2%)>阴阳两虚证(18.2%);(2)兼症:血瘀证>痰浊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浊证>气滞证;(3)复合证型: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肝肾阴虚兼血瘀证、阴阳两虚兼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兼痰瘀证、气阴两虚兼气滞血瘀证、阴阳两虚证。3.以阴阳两虚证作为参考指标,具体证型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气阴两虚证纳入的自变量中有意义的指标有年龄、糖尿病病程、BMI、GLU。年龄等于45-59岁的患者(P=0.013,OR=3.189)比年龄等于75-89岁的患更倾向于出现气阴两虚证,且出现的风险为3.189倍。糖尿病病程等于5-15年的患者(P=0.023,OR=2.232)比糖尿病病程>15的患者相比更倾向于出现气阴两虚证,且出现的风险为2.232倍。BMI>28的患者(P=0.034,OR=0.234)比BMI小于18.5的患者更倾向于出现气阴两虚证,且出现的风险是0.234倍。GLU降低的患者(P=0.00)比GLU升高的患者更倾向于出现气阴两虚证。(2)肝肾阴虚证所纳入的自变量中有意义的指标有BMI、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MI大于28的患者比BMI小于18.5(P=0.049,OR=0.105)的患者更倾向于出现肝肾阴虚证,且出现的风险为0.15倍。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P=0.042,OR=3.556)比不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有3.556倍的风险出现肝肾阴虚证。结论:1.通过研究分析进一步证实了T2DM合并CHD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超重及肥胖是该病的危险因素。该病患者的并发症较多,主要涉及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等多个系统。2.气阴两虚兼瘀、肝肾阴虚兼瘀、阴阳两虚兼瘀为T2DM合并CHD患者最常见的三种证型,其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血瘀证为主,在治疗过程中以要益气养阴并重,始终兼顾活血化瘀,同时要注重化痰、行气。3.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BMI、GLU、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素与T2DM合并CHD患者的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6](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认为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王文杰[7](2020)在《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其病机关键,对临床辨证论治及因机施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研究其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的预测提供参考。3.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以期从基因的角度阐释中医证候的实质。进而通过ApoE基因检测,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医药的预防及治疗,有利于做到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相应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52例。应用病例观察表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民族、年龄、BMI)、入院主要诊断、既往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本生命体征、中医四诊信息及ApoE基因分型等临床数据进行收集。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1.15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41-88岁,平均年龄为66.64岁;男女比例约1.2:1;BMI<24kg/m2的共49例,BMI≥24kg/m2的共103例;有冠心病家族史者89例,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者90例;经统计,女性患者患病的平均年龄显着高于男性患者(P<0.01)。BMI≥24kg/m2的患者例数显着多于BMI<24kg/m2的例数(P<0.01)。2.15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证及痰瘀互结证为主,占比分别为36.2%和34.2%;经多组间两两比较,可知气阴两虚组和痰瘀互结组与其它各证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位在心脾者共73例(占48%);病位在心肾者41例(占27%);病位在心肺者23例(占15.1%);病位在心肝者15例(占9.9%)。其病位主要在心、脾、肾。3.15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ApoE的E3/E3+E2/E4基因表型及E3等位基因型占比大于60%,E2/E3+E2/E2和E3/E4+E4/E4基因表型与E2和E4等位基因占比总和小于40%。且E4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大于E2型。4.15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E4和E3组的平均TC值高于E2组(P<0.05),E4组的LDL-C平均值高于E2组(P<0.05)。相比于E2及E3组,E4组具有更高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P<0.05)。E4组的冠心病患病年龄早于E2及E3组(P<0.05);糖尿病病程中冠心病的平均患病时间,E4组糖尿病患者中平均3.3年患冠心病,早于E2组(P<0.05)。E4组的平均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显着高于E2及E3组(P<0.01)。5.15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中医证型与ApoE等位基因存在相关性(P<0.05)。经统计,痰瘀互结型的E4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其它证型组(P<0.05)。结论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高发证型为气阴两虚证和痰瘀互结证。结合病程研究,其多为糖尿病发展至气阴两虚阶段,痰瘀痹阻心脉而表现的共病状态。对于糖尿病早期的中医药干预,截断病机的演变,对延缓共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其气阴两虚、痰瘀痹阻心脉的关键病机,对临床辨证论治及因机施治具有一定指导价值。2.ApoE4基因型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人群中分布明显增多,且E4基因携带者具有血压、血脂及血糖等控制差、冠脉病变重的特点,提示E4基因携带者可能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通过ApoE基因检测,可为疾病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3.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E4基因携带者具有高发痰、瘀病理产物的趋向性,且饮食不节会增加其发生风险。E4基因阳性者,可将痰、瘀作为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的重点;临床施治时,在重视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法运用的基础上,饮食疗法应贯穿始终。
邱媛媛[8](2020)在《UA、FIB、LDL-C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尿酸(Uric acid,UA)、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的检测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中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以及三者在临床中的参考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心内一科拟诊冠心病入院的患者180例,根据其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及是否确诊T2DM,将明确诊断CHD合并T2DM患者127例纳入病例组,将CAG阴性(冠脉病变<50%)以及未确诊糖尿病患者53例纳入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急诊或择期CAG检查,并根据CAG结果计算SYNTAX评分,根据SYNTAX评分将127例CHD合并T2DM患者分为低分组(27例,0-22分),中分组(46例,23-32分),高分组(54例,≥33分)。收集入选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等。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应尽早完善基本生命体征(如腋窝体温、呼吸频率、血压、心率)检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并进行详细记录。并收集所有入选对象的血液学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凝血系列、离子、心肌酶、血沉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根据以上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详细筛查记录UA、FIB、LDL-C数值。建立数据库收集并整合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等数据,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CHD合并T2DM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合并T2DM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UA、FI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HD合并T2DM组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间UA、FIB以及LDL-C水平依次为高分组>中分组>低分组,且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CHD合并T2DM患者UA、FIB、LDL-C与SYNTAX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3(P<0.001)、0.584(P<0.001)、0.657(P<0.001),均呈正相关性。5 logistic回归分析:将CHD合并T2DM组根据SYNTAX评分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UA的OR值为1.005(P<0.05)、FIB的OR值为3.348(P<0.05)、LDL-C的OR值是2.892(P<0.05)、空腹血糖的OR值是3.748(P<0.05)、糖化血红蛋白的OR值是3.535(P<0.05),提示UA、FIB、LDL-C、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为CHD合并T2DM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6 ROC曲线:UA和FIB、LDL-C诊断CHD合并T2DM患者SYNTAX评分≥33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0.819、0.818,提示UA、FIB、LDL-C对CHD合并T2DM患者冠脉重度病变(SYNTAX评分≥33分)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参考意义。结论UA、FIB、LDL-C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SYNTAX评分呈正相关性。UA、FIB、LDL-C均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早期检测UA、FIB、LDL-C的水平可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图2幅,表7个,参120篇
张秀莲[9](2020)在《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生活习惯、家族史、基础疾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探讨各因素对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影响,分析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从而筛查出高危人群,为有效防治结直肠息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市健宫医院行电子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做出系统性回顾分析,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经过严格筛选,符合结直肠息肉患者病例组500例,对照组为电子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500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及病案病历收集个人资料,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和生活习惯(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既往病史(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胆囊切除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等资料,以及入选者的电子肠镜报告和病理报告。将以上所有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录入到Excel表格,核对无误后,运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结直肠息肉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1)病例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NAFLD有统计学统计学差异(P<0.05)。胆囊切除史、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无统计学差异(P>0.05)。(2)病例组中单发息肉118例,多发性息肉382例,多发性息肉组中男性、高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史等指标比例高于单发息肉,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进展期腺瘤237例,非进展性腺瘤的息肉病例263例,男性、年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2型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男性,有肿瘤家族史或高脂血症的人,有更高的结直肠息肉风险。2.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1)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胆囊切除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NAFL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病例组单发性息肉14例,多发性息肉5例,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病例组进展期腺瘤组高脂血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比例高于非进展期腺瘤的息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NAFLD的青年有更高的结直肠息肉风险。3.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1)病例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高脂血症有统计学统计学差异(P<0.05)。胆囊切除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NAFLD无统计学差异(P>0.05)。(2)病例组多发性息肉组男性、年龄、吸烟史比例高于单发性息肉,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病例组进展期腺瘤组男性、55-59岁、吸烟史、肿瘤家族史、高脂血症、冠心病比例高于非进展期腺瘤的息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向后逐步回归法,结果显示,较高年龄的中年男性,有肿瘤家族史或高脂血症的人,有更高的结直肠息肉风险。4.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1)病例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高脂血症、NAFLD有统计学统计学差异(P<0.05)。胆囊切除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无统计学差异(P>0.05)。(2)病例组多发性息肉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比例高于单发性息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病例组进展期腺瘤组男性、60-65岁、吸烟史、肿瘤家族史、高血压病比例高于非进展期腺瘤的息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有肿瘤家族史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NAFLD的人群,有更高结直肠息肉风险。结论:1.男性、高龄、吸烟、饮酒、肿瘤家族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2.高龄、男性,合并吸烟史或肿瘤家族史或高脂血症者,多发性息肉及进展期腺瘤的发病率高。
韦鹏[10](2020)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AST/ALT比值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目前,冠心病在我国患病率仍然很高,其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较重,而心血管疾病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因此本研究讨论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验证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未来这部分人群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于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且被诊断为NAFLD的患者161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CHD组107例,非CHD患者51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CHD组分为T2DM组52例,无T2DM组51例,非CHD组分为T2DM组20例,无T2DM组31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计算CHD组和非CHD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分,即冠脉Gensini积分,收集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具体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尿酸、空腹葡萄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计算CHD及非CHD组AST/ALT比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分析CHD组、非CHD组、T2DM合并CHD组及CHD而无T2DM组三组中AST/ALT比值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1 CHD组与非CHD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CHD组与非CHD组比较,两组在年龄和性别、高血压及糖尿病人数构成上无明显差异(P>0.05)。CHD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空腹葡萄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冠脉Gensini积分较非CHD组高(P<0.05)。2.非CHD组AST/ALT比值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研究非CHD组患者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评分冠脉Gensini积分与AST/ALT比值无相关性(P>0.05)。3 CHD组患者AST/ALT比值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研究在CHD组患者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评分Gensini积分与AST/ALT比值呈正相关关系(r=0.338,P<0.05)。4.T2DM合并CHD组与无T2DM合并CHD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组成、吸烟人数及高血压人数无显着差异,T2DM组有更高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空腹血糖值,T2DM组低密度脂蛋白值更低(P<0.05)。5.T2DM合并CHD组患者AST/ALT比值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研究在T2DM合并CHD组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与AST/ALT比值呈正相关关系(r=0.502,P<0.05)。6无T2DM的CHD组AST/ALT比值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研究在无T2DM的CHD组患者中,未发现AST/ALT比值与Gensini积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非冠心病患者中,AST/ALT比值与冠状动脉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中,随着AST/ALT比值增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越重。3.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而无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AST/ALT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二、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论文提纲范文)
(1)血浆Asprosin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Asprosin 与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MicroRNA 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炎症反应状态与糖尿病心脏相关损害之间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1章 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锌指蛋白A20 mRNA表达水平及意义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选取 |
1.2 病人资料收集 |
2. 研究方法 |
2.1 外周血收集与提取PBMC |
2.2 引物合成 |
2.3 外周血PBMC分离液试剂盒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 |
2.4 提取细胞总RNA |
2.5 反转录 |
2.6 Real-time PCR |
2.7 统计学方法 |
2.8 研究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糖尿病组、糖尿病心肌病组与健康体检组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 |
3.2 糖尿病组、糖尿病心肌病组与正常体检组外周血PBMC内A20 mRNA表达量比较分析 |
3.3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Logistic回归分析 |
3.4 ROC曲线 |
3.5 糖尿病心肌病不同心功能亚组间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分析 |
3.6 糖尿病心肌病患者CRP、UACR与外周血PBMC中A20 mRNA表达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糖尿病与心脏病的关系 |
4.2 糖尿病心肌病、A20与炎症反应 |
4.3 糖尿病心肌病早期识别 |
5. 结论 |
第2章 NLR、PLR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关系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2.1 冠状动脉病变评分方法 |
2.2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健康组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组临床资料比较 |
3.2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NLR、P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3.4 NLR、PLR与高危Gensini积分的ROC曲线 |
4. 讨论 |
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2.1 诊断标准 |
2.2 冠脉病变程度的判定标准 |
2.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2.6 资料收集与整理 |
2.7 统计学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 |
3.2 纳入患者的既往史 |
3.3 纳入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3.4 不同证型患者基线情况比较 |
3.5 纳入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 |
3.6 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
讨论 |
1.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 |
1.1 年龄性别与冠心病 |
1.2 吸烟与冠心病 |
1.3 高血压与冠心病 |
1.4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 |
1.5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 |
1.6 脑血管疾病与冠心病 |
1.7 糖代谢异常与冠心病 |
2.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证型分布和病机特点 |
2.1 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证型分布情况 |
2.2 痰浊与冠心病和糖代谢异常 |
2.3 血瘀与冠心病和糖代谢异常 |
2.4 痰瘀与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 |
3.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 |
4.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冠心病合并 2 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数据收集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在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代谢组学概述 |
1.1.1 代谢组学简介 |
1.1.2 代谢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1.2 代谢组学分析方法 |
1.2.1 样本前处理方法 |
1.2.2 基于色谱-质谱联用的代谢组学分析检测技术 |
1.2.3 质谱数据前处理方法 |
1.2.4 代谢组学中常用的模式识别方法 |
1.3 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概述 |
1.3.1 冠心病简介 |
1.3.2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简介 |
1.3.3 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代谢组学研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代谢组学高分辨质谱数据前处理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数据信息 |
2.2.2 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
2.2.3 混标溶液制备 |
2.2.4 色谱条件 |
2.2.5 质谱条件 |
2.2.6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基于MZmine的数据处理 |
2.3.2 高分辨质谱数据的噪声特点分析 |
2.3.3 代谢组学高分辨质谱数据的前处理流程 |
2.3.4 高分辨质谱数据前处理方法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溶剂组合对提取血浆代谢物覆盖面的影响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血浆样本前处理 |
3.2.3 色谱条件 |
3.2.4 质谱条件 |
3.2.5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高分辨质谱数据前处理对质谱特征数量的影响 |
3.3.2 基于质谱特征数量筛选最优溶剂组合 |
3.3.3 基于血浆中定性代谢物的数量筛选最优溶剂组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特征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4.2.3 血浆样本前处理 |
4.2.4 色谱条件 |
4.2.5 质谱条件 |
4.2.6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代谢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
4.3.2 特征差异性代谢物筛选 |
4.3.3 代谢通路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件 |
(5)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消渴病胸痹)中医证型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2.1 2型糖尿病西医诊断标准 |
2.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西医诊断标准 |
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3.纳入标准 |
4.排除标准 |
5.研究方法 |
5.1 资料收集 |
5.2 调查内容 |
5.3 辨证分型 |
5.4 建立数据库 |
5.5 数据分析 |
结果 |
1.一般资料 |
1.1 性别、年龄分布 |
1.2 吸烟史、饮酒史分布 |
1.3 职业分布 |
1.4 性别与BMI分布 |
1.5 性别与腰臀比(WHR)分布 |
1.6 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病程分布情况 |
2.临床指标 |
2.1 并发症分布 |
2.2 测量数据及实验室指标 |
3.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3.1 主证分布情况 |
3.2 兼证分布情况 |
3.3 复合证型分布情况 |
4.中医证型与相关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4.1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4.2 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
4.2.1 气阴两虚证与临床指标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
4.2.2 肝肾阴虚证与临床指标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
讨论 |
1.Logistic回归分析在中医客观化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 |
2.本次研究结果的阐述 |
2.1 一般情况分析 |
2.1.1 性别与年龄 |
2.1.2 吸烟与饮酒 |
2.1.3 体重指数与腰臀比 |
2.2 既往史与合并疾病情况分析 |
2.3 临床数据分析 |
2.4 中医证型分布 |
2.5 中医具体证型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
2.5.1 证型与年龄 |
2.5.2 证型与病程 |
2.5.3 证型与体重指数 |
2.5.4 证型与血糖指标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古今文献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6)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1.1 吸烟 |
1.1.1 吸烟现状 |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
1.2 饮酒 |
1.2.1 饮酒流行情况 |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
1.3 不健康膳食 |
1.3.1 膳食现状 |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
1.3.2.2 高盐(钠)摄入 |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
1.4 身体活动不足 |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
1.5 超重、肥胖 |
1.5.1 超重、肥胖现况 |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
1.5.2.1 高血压 |
1.5.2.2 冠心病 |
1.5.2.3 脑卒中 |
1.5.2.4 其他疾病 |
1.6 社会心理因素 |
1.6.1 抑郁、焦虑现况 |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
1.6.2.1 应激 |
1.6.2.2 抑郁 |
1.6.2.3 焦虑 |
1.6.2.4 A型行为 |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
1.7 血脂异常 |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
1.7.2 血脂异常现况 |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
1.8 糖尿病 |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
1.8.2 糖尿病现况 |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
1.9 高血压 |
1.9.1 高血压现况 |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
2.1.1 血压 |
2.1.2 静息心率 |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
2.2.1 病史信息 |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
2.3.2 临床合并症 |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
3 危险因素干预 |
3.1 行为干预 |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
3.1.4.1 阶段目标 |
3.1.4.2 优先原则 |
3.1.5 随访管理 |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
3.2 吸烟干预 |
3.2.1 戒烟的益处 |
3.2.2 戒烟的原则 |
3.2.3 戒烟流程 |
3.2.4 戒烟的措施 |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
3.2.4.2 医学咨询 |
3.2.4.3 5A技能 |
3.2.4.4 5R干预技术 |
3.2.4.5 戒烟药物 |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
3.3 饮酒干预 |
3.3.1 戒酒的益处 |
3.3.2 戒酒的原则 |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
3.3.4.2 干预内容 |
3.3.5 持续监测 |
3.4 膳食干预 |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
3.4.4.1 膳食评估 |
3.4.4.2 干预方案 |
(1)一般人群 |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
3.4.5随访管理 |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
3.6 体重管理 |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
3.6.4.1 咨询沟通 |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
3.7.4.1 评估 |
3.7.4.2 筛查 |
3.7.4.3 干预 |
3.8 血脂控制 |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
3.9 糖尿病管理 |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
3.9.4.1 筛查对象 |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3.9.4.3 降糖目标 |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
3.9.4.5 降压治疗 |
3.9.4.6 调脂治疗 |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
3.9.4.8 体重管理 |
3.9.4.9 血糖管理 |
3.10 高血压管理 |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
3.10.4.1 治疗目标 |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
3.10.4.3 风险评估 |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
3.10.4.5 药物治疗 |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
3.10.5.2 老年高血压 |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3.10.5.8 代谢综合征 |
4 疾病干预 |
4.1 冠心病 |
4.1.1 概述 |
4.1.2 诊断与分类 |
4.1.2.1 诊断 |
4.1.2.2 分类 |
4.1.3 治疗 |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
4.1.3.2 CCS的治疗 |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
4.1.3.2.2 药物治疗 |
4.1.3.2.3 血运重建 |
4.1.3.3 共病的治疗 |
4.1.3.3.1 心源性疾病 |
4.1.3.3.2 心外疾病 |
4.1.4 心脏康复 |
4.1.4.1 药物处方 |
4.1.4.2 患者教育 |
4.1.5 随访管理 |
4.1.6 预防 |
4.2 脑卒中 |
4.2.1 概述 |
4.2.2 诊断与分类 |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
4.2.2.2 诊断 |
4.2.2.3 分类 |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
4.2.4.1 高血压 |
4.2.4.2 糖尿病 |
4.2.4.3 血脂异常 |
4.2.4.4 房颤 |
4.2.4.5 心脏疾病 |
4.2.5 预防 |
4.3 慢性心衰 |
4.3.1 概述 |
4.3.2 诊断与分类 |
4.3.2.1 筛查与识别 |
4.3.2.2 诊断 |
4.3.2.3 分类 |
4.3.3 治疗 |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
4.3.3.4 转诊治疗 |
4.3.4 随访管理 |
4.3.5 预防 |
4.4 房颤 |
4.4.1 概述 |
4.4.2 诊断与分类 |
4.4.2.1 诊断 |
4.4.2.2 分类 |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
4.4.3.1 节律控制 |
4.4.3.2 心室率控制 |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
4.5 外周动脉疾病 |
4.5.1概述 |
4.5.2 诊断与分类 |
4.5.2.1 危险因素 |
4.5.2.2 病因 |
4.5.2.3 筛查对象 |
4.5.2.4 诊断 |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
4.5.3 治疗 |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
4.5.5 预防 |
4.6 动脉粥样硬化 |
4.6.1 概述 |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
4.6.2.1 危险因素 |
4.6.2.2 临床表现 |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
4.6.3 治疗 |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4.7.1 概述 |
4.7.2 诊断与分类 |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
4.7.2.2 危险因素 |
4.7.2.3 病史 |
4.7.2.4嗜睡程度评估 |
4.7.2.5 辅助检查 |
4.7.2.6 简易诊断 |
4.7.2.7 分类、分度 |
4.7.3 治疗 |
4.7.3.1 治疗目标 |
4.7.3.2 治疗方案 |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
4.7.4 预防 |
4.7.4.1 一级预防 |
4.7.4.2 二级预防 |
4.7.4.3 三级预防 |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
5 其他关注问题 |
5.1 抗栓治疗 |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
5.1.2.1 STEMI |
5.1.2.2 NSTE-ACS |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
5.1.4.2 出血处理 |
5.2 抗血小板治疗 |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
5.3 治疗依从性 |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
5.4 远程管理指导 |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
6 投入产出分析 |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
(7)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1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
1 ApoE基因及其多态性的基本介绍 |
2 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关系研究进展 |
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 |
结果 |
讨论 |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关乎脾肾 |
2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性为虚实夹杂、病位不离心、脾、肾 |
3 ApoE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分布特点鲜明 |
4 ApoE基因参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 |
5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证型与ApoE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
结语 |
研究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UA、FIB、LDL-C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3 研究方法 |
1.1.4 数据分析 |
1.1.5 质量控制 |
1.2 结果 |
1.2.1 CHD合并T2DM组与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学指标的比较 |
1.2.2 不同SYNTAX评分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 |
1.2.3 不同SYNTAX评分组间UA、FIB、LDL-C的比较 |
1.2.4 CHD合并T2DM组UA、FIB、 LDL-C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1.2.5 CHD合并T2DM组SYNTAX评分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1.2.6 ROC曲线分析UA、FIB、LDL-C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
1.3 讨论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尿酸、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
2.1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
2.1.1 脂质代谢紊乱 |
2.1.2 氧化应激学说 |
2.1.3 糖基化终产物学说 |
2.2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流行状况 |
2.3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
2.3.1 年龄和性别 |
2.3.2 血脂异常 |
2.3.3 高血压 |
2.3.4 吸烟 |
2.3.5 肥胖 |
2.3.6 家族史 |
2.4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脉病变特点 |
2.5 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 |
2.6 尿酸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 |
2.7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 |
2.8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9)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收集 |
2.2 分类、定义与判定标准 |
2.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结直肠息肉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
1.1 结直肠息肉与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家族史的相关性 |
1.1.1 结直肠息肉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 |
1.1.2 结直肠息肉与吸烟、饮酒的相关性 |
1.1.3 结直肠息肉与肿瘤家族史的相关性 |
1.1.4 结直肠息肉与胆囊切除史的相关性 |
1.2 结直肠息肉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疾病的关系 |
1.2.1 结直肠息肉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
1.2.2 结直肠息肉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
1.2.3 结直肠息肉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
1.2.4 结直肠息肉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
1.2.5 结直肠息肉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
1.2.6 结直肠息肉与NAFLD的相关性 |
1.3 结直肠息肉病理特征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1.3.1 结直肠息肉数目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1.3.2 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的息肉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1.4 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
2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
2.1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家族史的相关性 |
2.1.1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 |
2.1.2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吸烟、饮酒的相关性 |
2.1.3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肿瘤家族史的相关性 |
2.1.4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胆囊切除史的相关性 |
2.2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疾病的关系 |
2.2.1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
2.2.2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
2.2.3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
2.2.4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
2.2.5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
2.2.6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NAFLD的相关性 |
2.3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病理特征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3.1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数目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3.2 青年组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的息肉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4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
3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
3.1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家族史的相关性 |
3.1.1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 |
3.1.2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吸烟、饮酒的相关性 |
3.1.3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肿瘤家族史的相关性 |
3.1.4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胆囊切除史的相关性 |
3.2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疾病的关系 |
3.2.1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
3.2.2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
3.2.3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
3.2.4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
3.2.5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
3.2.6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NAFLD的相关性 |
3.3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病理特征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3.1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数目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3.2 中年组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的息肉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4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
4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
4.1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家族史的相关性 |
4.1.1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 |
4.1.2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吸烟、饮酒的相关性 |
4.1.3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肿瘤家族史的相关性 |
4.1.4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胆囊切除史的相关性 |
4.2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疾病的关系 |
4.2.1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
4.2.2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
4.2.3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
4.2.4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
4.2.5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
4.2.6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NAFLD的相关性 |
4.3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病理特征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3.1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数目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3.2 老年组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的息肉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4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
讨论 |
1. 结直肠息肉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 |
2. 结直肠息肉与吸烟、饮酒的相关性 |
3. 结直肠息肉与肿瘤家族史的相关性 |
4. 结直肠息肉与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
5. 结直肠息肉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
6. 结直肠息肉与NAFLD的相关性 |
7. 结直肠息肉与胆囊切除史的相关性 |
8. 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结直肠息肉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
1. 年龄、性别和种族 |
2. 遗传基因 |
3. 生活习惯 |
4. 幽门螺杆菌感染 |
5. 代谢综合征 |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7. 胆囊疾病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一、 一般情况 |
二、 个人经历 |
三、 发表论文 |
四、获奖情况 |
五、承担或主研课题情况 |
(1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AST/ALT比值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材料和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对象纳入标准 |
1.3 对象排除标准 |
1.4 基本资料收集 |
2 仪器设备及实验试剂 |
3 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浆Asprosin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D]. 包乙君.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2]炎症反应状态与糖尿病心脏相关损害之间的关系研究[D]. 郭姣姣. 扬州大学, 2021
- [3]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 付聪.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在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D]. 任繁栋.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消渴病胸痹)中医证型分布研究[D]. 陈小燕.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6]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7]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 王文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UA、FIB、LDL-C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研究[D]. 邱媛媛.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D]. 张秀莲.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1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AST/ALT比值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研究[D]. 韦鹏.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