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857-2002《配电线路带电运行技术导则》标准编制说明

GB/T 18857-2002《配电线路带电运行技术导则》标准编制说明

一、GB/T 18857-2002《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标准编写说明(论文文献综述)

张守强[1](2021)在《高压带电作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电力客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持续提高。高压带电检修技术是对高压线路及设备进行不停电检修作业,既能实现设备检修、消缺,又能保持连续不间断的电能供应,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着。国家电网公司深入推进带电作业技术应用,以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确保供电网络持续可靠运行,助力电网建设更加坚强和智能。历经60年发展,带电作业工器具、装备、培训和带电检修技术取得了质的进展和飞跃,但是,国网菏泽供电公司带电作业起步较晚,作业力量、工器具、装备配置不足,带电作业化率不高,对供电可靠性、优质服务水平提升支撑力度不够。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带电作业技术基本原理,探索国网菏泽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优化方法及新技术推广应用方案,以充分发挥不停电检修技术优势,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水平。具体内容如下:首先,仔细分析了世界带电作业的历程演变,介绍了该作业方式的基本原理,验证了本方法的安全性;其次,分析了菏泽带电作业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高效实施优化方案,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方法探索如何通过机构优化、人车配置比率及提高作业人员劳动效率,合理补强作业人员和带电作业装备,使得带电作业能力得到提高;最后,针对目前大范围、长时间的停电检修类工作,研究中压发电车、移动箱变车、旁路作业车有机配合,组建“微网”系统,减少停电范围,最大限度保证可靠供电,促进配网检修模式由停电检修向不停电检修转型升级,并结合具体应用场景,验证了“微网”发电作业支撑不停电检修及供电可靠性提升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此外,随着带电作业项目越来越多、作业难度逐渐加大,传统软质绝缘遮蔽用具使用数量多、作业强度多,针对同一类带电作业项目,研究绝缘遮蔽用具软质、硬质的优缺点,使部分作业项目开展更加方便、高效。

韩君孝[2](2020)在《配电网带电作业工器具的创新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配电网作为从输电网中接受电能,直接面向用户对电能进行分配的网络,在整个电力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在配电网中,用电设备众多,绝缘水平也相对较低,整个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多发生于配电网中,而停电检修严重影响了电力用户的用电质量和用电体验,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用电可靠性、降低经济损失和开展在线监测和状态检修,带电作业技术被广泛应用并发展成为进行设备检修以及线路改造等重要的技术手段。(1)分析了国内外带电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从带电作业的技术规范、带电作业工器具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带电作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未来带电作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特高压带电作业、高海拔带电作业、直升机带电作业以及机器人带电作业。(2)分析了带电作业的原理。分别对地电位作业原理、中间电位作业原理以及等电位作业原理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这三种作业方式下作业人所受电位影响;并对配电网带电作业的绝缘杆作业方法、绝缘手套作业方法、综合不停电作业方法以及机器人带电作业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划分了带电作业的基本作业形式。(3)对带电作业的绝缘工器具进行了分类,并分别对每一类别绝缘器具的应用场合及性能指标进行了研究,对制作绝缘工器具的绝缘材料的分类以及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工器具的主要试验的实验标准以及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4)研制了穿刺型高压熔断器、专用避雷器遮蔽罩、导线绝缘撑杆、隔离开关绝缘挡板、新型的不停电绝缘清障工具。对所研制的工器具进行了淋雨试验、受潮前后绝缘试验、弯曲试验、径向挤压试验,各项试验均合格,同时运用所研制的工器具进行实践应用,实践结果表明所研制工器具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供电可靠性,降低了社会经济损失。

孙杭毓[3](2019)在《基于绝缘平台的配网带电作业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文章提出基于绝缘平台的配网带电作业技术研究,并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绝缘平台的配网带电作业技术具备较高的有效性。

佟明[4](2018)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电场仿真与限位轨道舱设计》文中指出为避免检修停电,保证正常供电,提高生产效率,输电线路需要经常开展带电作业。本文在对带电作业电场仿真的基础上,主要研究等电位法中的进入电场方式,解决等电位进入电场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作业人员体力消耗大等方面的问题,降低作业人员作业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保证带电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提高作业质量和规范化程度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对带电作业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评述,并重点分析了现有带电作业技术的不足,指出组合间隙安全裕度小、作业人员体力消耗较大、绝缘硬梯尾部无专用固定金具等问题是目前制约带电作业安全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对输电线路组成部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的220k V输电线路的杆塔、绝缘子串、导线、金具等结构模型,并结合带电作业现场需求,建立了人体模型,形成包括作业人员在内的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场景模型,利用ANSYS软件进行了电场分布仿真,为带电作业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分析手段。实现了带电作业限位轨道舱的设计,并进行了工程应用。包括带电作业限位轨道舱舱体的结构设计、带电作业限位轨道舱绝缘轨道结构设计、带电作业限位轨道舱绝缘轨道固定装置设计、绝缘硬梯平衡夹具、带电补装碗头连接螺栓作业方法及专用组合工具的研制、接地处理等相关附件装置的设计、带电作业步骤分析、效果验证和应用情况分析等部分。通过限位轨道舱舱体限制等电位作业人员肢体活动范围,使其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工作,避免由于肢体活动范围过大造成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不足;通过带电作业限位轨道舱轨道结构使舱体可以滑入等电位作业位置,节省作业人员体力消耗;通过轨道固定夹具使轨道稳定可靠地固定在杆塔上,防止轨道晃动造成的作业不便及相关风险。通过带电作业限位轨道舱的研究与应用,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工作过程中,工作效率实现质的飞跃,解决了等电位带电作业有电部位多,空气间隙小的难题。该工具通用性强,操作简单,便于安装,可靠性强。保证了带电作业中等电位作业人员的安全,节省了设备的消缺、检修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带来显着的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研究成果的推广,有利于消除各省公司带电作业存在的工作不平衡和区域性差异,提高带电作业人员素质,弥补培训不足、经验缺乏等不足。对促进我国带电作业的健康和规范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推进电力现代化建设进程、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徐珺[5](2018)在《浅谈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及防范措施》文中指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配电网快速发展对配电线路供电可靠性要求逐步提高,对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配电网线路运行安全及带电作业安全应作为重点在日常供电维护中进行有效考虑。实施带电作业,作业人员应作为重点进行考虑,以减免事故发生以保证作业安全。本文对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及防范措施进行了说明,以便为保证供电线路运行安全与维护提供参考。

叶凌[6](2017)在《配网带电作业风险评价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用电量也快速攀升。随着用电量的快速增加,各用户也对用电质量和供电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连续供电等供电可靠性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配网带电作业成为保证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次数的重要手段,其发展速度也随着供用电质量的不断提升变得越来越快,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而配网带电作业由于其直接接触l0kV高压电的性质,决定了这种作业方法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其对作业人员造成后果的严重性。随着配网带电作业作业项目、从业人员及带电作业数量的不断提高,对配网带电作业风险进行原理分析、风险系统性评价及安全措施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了配网带电作业风险评价表,使配网带电作业风险更加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本论文主要讲述了以下内容:第一、介绍了国内外配网带电作业及其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为本文进行配网带电作业风险评价分析及对策研究提供研究背景;第二、对配网带电作业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运用事故树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原因分析;第三、运用LECD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方法结合事故树,通过问卷调查、咨询技术专家人员等多种方法对配网带电作业各作业项目的危害程度、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为建立配网带电作业风险等级表提供数据支撑;第四、运用LECD等定性及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对配网带电作业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建立配网带电作业风险等级表,实现形成一个直观、清晰、系统的配网带电作业风险等级明细表;第五、基于配网带电作业风险等级表,提出相对应的“四险”预控卡等安全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为配网带电作业安全管理及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供技术支持。

吴登国[7](2016)在《输电线路带电水冲洗系统安全智能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工业化发展目前仍在经济转型时期,大气污染的治理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十分严峻。随着电网容量迅速扩增、高电压等级电网的投入使用,输变电线路设备更易发生污闪事故,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导致巨额的经济损失。采用高空作业车装置将冲洗设备或作业人员升空进行带电水冲洗是目前最经济实用的防污闪方法,但是此种作业方式面临严重的安全问题,易发生碰撞和触电事故,且效率也低下。本文在对输电线路伸缩臂式带电水冲洗装置作业方式安全问题、安全防护方法和高效作业控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带电水冲洗系统安全防护与智能控制的方法体系,并重点研究解决伸缩臂式带电水冲洗作业的安全距离和作业过程中的设备定位问题,以及伸缩臂直线轨迹高效智能控制问题。伸缩臂式带电水冲洗系统安全防护和智能控制方法体系以作业过程中的距离安全判断和高效作业问题为控制目标。该体系包括了安全控制目标、控制决策、传感信息处理系统、传感监控系统、控制执行机构和人机接口等,实现带电作业的自动安全距离监测和智能预警,防止碰撞和触电事故的发生。为了解决输电线路作业空间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水冲洗装置动作速度参数的自适应动态作业安全距离和报警控制模式,既考虑到最小电气安全距离,又充分利用了线路空间。对带电作业体相对输电线路之间距离的准确判定是防止发生触电和碰撞事故的重要方法。常规测距方法难以在作业设备移动过程中对相对细小的输电设备进行距离测量。研究输电线路周围场强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提出输电线路场强矢量定位方法。通过对场强测量点的移动跟踪定位解决场强测量点相对输电线路之间的距离测量问题。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针对输电线路理想二维场强情况下的定位,该方法由场强测量点处的场强矢量和合成场强的最大值共同寻找场强测量点的多个匹配点位置坐标,然后基于近邻算法对场强矢量空间的匹配坐标点群进行划分,得到不同点群的中心位置,再由测量点的移动特征从中确定真实坐标,达到精确定位的目的。仿真算例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基本满足场强测距的安全要求。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带电作业装置侵入输电线路空间的场强测量与线路距离监测问题,基于上字型杆塔,建立伸缩臂式带电水冲洗装置作业的有限元场强计算模型。通过不同典型作业路径上水枪平台的电场仿真分析,选择带电水冲洗装置沿垂直线路外侧水平方向进入作业区域作为最优路径。由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时的空间场强与无畸变场时输电线路杆塔周围的电场分布特征以及场强增强率的变化规律,选取作业装置中受畸变场影响较小且稳定的区域作为场强测量点区域,提出适于最优作业路径的场强矢量定位方法。仿真测试表明了最优路径的场强矢量定位方法的有效性,基本满足输电线路作业设备的安全距离测距要求。直线轨迹控制可以解决伸缩臂式带电水冲洗装置在作业上升过程中出现的循环往复调节、效率低下的问题。伸缩臂电液控制系统在移动过程中和发生扰动情况时,系统参数会变化,常规PID控制参数不能随着工况的变化自适应调节。研究伸缩臂伸缩、延伸和回转机构在直线轨迹控制时的不同动作回路协调求解算法。提出基于极限学习机的自适应PID复合校正直线轨迹控制算法,基于数学聚类算法和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对极限学习机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对被控对象模型的在线学习和PID控制参数的自适应调节,一定程度上克服系统参数变化带来的扰动影响,提高直线轨迹控制性能。最后基于本文提出的带电水冲洗作业安全防护与智能控制方法体系,集视频监控、多种传感器测距、场强距离预警、辅助信息监测和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开发了一套硬件和软件系统,并将之成功得到应用。

李成林[8](2015)在《关于10kV配电带电作业方法及标准采用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报道分析,我国去年的年总用电量达到五万五千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将近四个百分点,创近年来的新高。为了保障国家提出的继续保持国民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维护国家经济事业的有序发展,必须保证配电线路的通畅,为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的坚实后盾。通过对10KV配电带电作业方法的分类以及对现行带电作业工具标准的分析,指出了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绝缘配合标准与作业方法的关系。

何书华,苏梓铭,刘庭[9](2015)在《配电线路旁路作业负荷转移特性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0 kV配电网络是电力基础设施,配电线路旁路作业法可以在确保用户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作业。基于10 kV配网线路旁路作业法的电磁暂态过程计算模型,对不同作业方式下的负荷转移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分别讨论作业方式、线路长度和投切相角等因素对暂态过程和稳态状态的影响,为提高配电线路安全可靠性,并为配电线路旁路作业法操作过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负荷开关操作和人工分相操作方式下负荷转移特性相近,旁路条件下的带负荷断接线路是安全的。同时计算得出作业过程中,空载旁路电缆投切操作和空载架空线路退出操作会产生较高幅值的过电压和过电流,总结得出旁路作业稳态分流公式。这些研究成果为旁路作业法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罗康骏[10](2015)在《配电网带电作业绝缘毯检测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配电网线路的检修和测试上,带电作业的方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中。带电作业的首要前提是安全,而绝缘用具的性能好坏直接左右着带电作业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需要对绝缘用具的性能进行检测。绝缘毯是其中常用的一种辅助绝缘工具。但是,现阶段的检测手段不能满足对带电作业用绝缘毯的检测需要。目前的检测效率很低,这无疑增大了带电作业中的危险性,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应研究。本人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作为实习生参与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的相关项目。本文对绝缘毯的检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对整个检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进行了设计。本文使用STM32F103RBT6作为主控芯片并使用ST公司所提供的固件库编写控制软件,通过接收光电开关的位置信号,控制步进电机按照设计要求动作;除了对机械平台的控制之外,还使用SG3525芯片设计了开关电源电路,将直流12V的电压通过高压包输出直流2.5kV和10kV的检测电压。在沿面检测中,根据相应带电作业的电力行业标准,在间隔2cm的绝缘毯表面施加2.5kV电压,如果检测到的绝缘电阻值低于700M?,则表示存在缺陷;在层间检测中,在绝缘毯的两侧施加10kV的电压,如果检测到绝缘毯被击穿,则表示存在缺陷。本文还使用Saber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开关电源硬件电路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通过对实验样机的反复测试证明了检测系统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有效地提高绝缘毯的检测效率。

二、GB/T 18857-2002《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标准编写说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B/T 18857-2002《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标准编写说明(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压带电作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我国的带电作业
        1.2.2 国外带电作业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带电作业基本原理
    2.1 带电作业基本方法分类
        2.1.1 按照作业人员与带电体接触情况进行划分
        2.1.2 按照带电项目作业过程中检修人员工作工位的电位进行区分
    2.2 带电作业原理
        2.2.1 地电位作业原理
        2.2.2 中间电位作业原理
        2.2.3 等电位作业原理
    2.3 综合不停电作业法原理
    2.4 小结
第3章 带电作业现状分析及优化方案
    3.1 带电作业现状分析
        3.1.1 2019年带电作业人员、装备现状
        3.1.2 2019年开展情况分析
        3.1.3 2019年作业效能分析
        3.1.4 2019年计划管控
    3.2 带电作业优化改造实施方案
        3.2.1 基于AHP的带电作业优化方案评估
        3.2.2 体系层面优化
        3.2.3 业务流程优化
        3.2.4 资源配置优化方案
    3.3 优化方案成效分析
        3.3.1 作业能力
        3.3.2 计划管控
        3.3.3 不停电作业化率
    3.4 小结
第4章 带电作业新技术
    4.1 微网发电作业技术
        4.1.1 微网发电作业原理分析
        4.1.2 微网发电作业适用范围及作业类型
        4.1.3 微网发电作业选用原则
    4.2 微网发电作业组织管理及安全管控措施
        4.2.1 微网发电作业组织管理
        4.2.2 微网发电作业现场安全管控
    4.3 绝缘化治理技术
        4.3.1 带电绝缘化治理难点
        4.3.2 带电绝缘化治理技术改进
        4.3.3 带电绝缘化治理技术应用实践
    4.4 带电作业遮蔽技术
        4.4.1 遮蔽技术研究
        4.4.2 遮蔽技术实践应用对比
    4.5 综合不停电作业技术应用实践
        4.5.1 微网发电作业助力线路改造
        4.5.2 微网发电作业助力开关柜改造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布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配电网带电作业工器具的创新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带电作业发展
        1.2.1 国外发展及现状
        1.2.2 国内带电作业发展
    1.3 带电作业主要研究方向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带电作业方法及原理
    2.1 带电作业基本方法
        2.1.1 地电位作业原理
        2.1.2 中间电位工作原理
        2.1.3 等电位作业原理
    2.2 配电带电作业基本方法
        2.2.1 绝缘杆作业法
        2.2.2 绝缘手套作业法
        2.2.3 综合不停电作业法
        2.2.4 机器人作业方法
    2.3 配电带电作业基本方式
3 带电作业工器具及试验方法
    3.1 绝缘材料
        3.1.1 绝缘材料的性能
        3.1.2 绝缘材料的分类
        3.1.3 绝缘材料在带电作业中的作用
    3.2 带电作业中的工器具
    3.3 绝缘工器具试验
        3.3.1 预防性试验内容
        3.3.2 试验方法
4 配电网网带电作业工器具研制
    4.1 穿刺型高压熔断器
        4.1.1 穿刺型高压熔断器的结构
        4.1.2 穿刺型高压熔断器的应用
    4.2 专用避雷器遮蔽罩
        4.2.1 专用避雷器遮蔽罩的结构
        4.2.2 避雷器遮蔽罩的试验
        4.2.3 避雷器遮蔽罩的应用
    4.3 导线绝缘撑杆
        4.3.1 导线绝缘撑杆的结构
        4.3.2 导线绝缘撑杆的试验
        4.3.3 导线绝缘撑杆的应用
    4.4 隔离开关绝缘挡板
        4.4.1 隔离开关绝缘挡板的结构
        4.4.2 隔离开关绝缘隔板试验
        4.4.3 隔离开关绝缘挡板的应用
    4.5 配网不停电绝缘清障工具
        4.5.1 配网不停电绝缘清障工具设计
        4.5.2 工具的试验
        4.5.3 新型带电修剪树枝电动工器具的应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专利

(3)基于绝缘平台的配网带电作业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于绝缘平台的配网带电作业技术
    1.1 绝缘平台材料的选定
    1.2 高频变压器磁芯型号的选择
    1.3 电气绝缘
    1.4 电场屏蔽
2 实验与效果分析
    2.1 实验准备
    2.2 实验结果分析
3 结语

(4)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电场仿真与限位轨道舱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现有带电作业技术的不足
        1.3.1 组合间隙安全裕度小
        1.3.2 作业人员体力消耗较大
        1.3.3 绝缘硬梯尾部无专用固定金具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带电作业基本原理及安全性分析
    2.1 带电作业基本类型及其原理
        2.1.1 带电作业基本类型
        2.1.2 等电位作业
        2.1.3 地电位作业
        2.1.4 中间电位作业
    2.2 带电作业安全及预防措施
        2.2.1 带电作业安全性分析
        2.2.2 带电作业预防措施
        2.2.3 带电作业感应电流防护
        2.2.4 带电作业电场防护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电场仿真
    3.1 有限元法简介
    3.2 ANSYS有限元软件
    3.3 输电线路有限元模型建立
    3.4 人体模型
    3.5 带电作业场景模型及电场强度仿真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带电作业限位轨道舱的设计与应用
    4.1 带电作业限位轨道舱舱体的结构设计
        4.1.1 外形结构设计
        4.1.2 封门结构设计
        4.1.3 底座结构设计
        4.1.4 防坠落装置设计
    4.2 带电作业限位轨道舱绝缘轨道结构设计
        4.2.1 主体结构设计
        4.2.2 连接结构设计
        4.2.3 传动机构设计
    4.3 带电作业限位轨道舱绝缘轨道固定装置设计
        4.3.1 前部固定装置设计
        4.3.2 尾部固定装置设计
    4.4 带电作业绝缘硬梯平衡夹具
    4.5 带电补装碗头连接螺栓作业方法及专用组合工具的研制
    4.6 接地处理
    4.7 带电作业步骤
        4.7.1 准备阶段
        4.7.2 作业阶段
        4.7.3 结束阶段
    4.8 效果验证
        4.8.1 安全距离组合间隙校核
        4.8.2 绝缘性能验证
        4.8.3 机械强度验证
        4.8.4 电场分布仿真分析
    4.9 应用情况
        4.9.1 主要科技创新
        4.9.2 经济效益分析
        4.9.3 推广应用与示范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浅谈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及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分析与讨论
    1.1 作业人员不重视安全距离导致触电事故
    1.2 作业环境影响容易造成作业事故
    1.3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是主要问题
    1.4 作业质量问题为电路运行遗留隐患
2 关于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范措施分析
    2.1 保障作业安全距离对保证作业安全的有效性分析
    2.2 恶劣天气下应避免带电作业
    2.3 做好绝缘保护及实施
    2.4 做好作业工具检查与保管工作
    2.5 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及技能水平
3 结语

(6)配网带电作业风险评价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论文内容和主要工作
第二章 配网带电作业风险分析
    2.1 配网带电作业危险因素识别
        2.1.1 配网带电作业方式
        2.1.2 带电作业工序
        2.1.3 带电作业危险因素识别
        2.1.4 带电作业危险因素识别
    2.2 配网带电作业伤害事故频率及后果
        2.2.1 带电作业伤害事故分析
        2.2.2 带电作业事故树分析结论
    2.3 带电作业事故控制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配网带电作业风险评价分析
    3.1 LECD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法分析
        3.1.1 运用LECD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方法分析的目的
        3.1.2 半定量计算方法
        3.1.3 制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
        3.1.4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方案
    3.2 配网带电作业风险伤害分析
        3.2.1 配网带电作业风险伤害分析
    3.3 配网带电作业风险伤害分级
        3.3.1 配网带电作业风险伤害后果分级
        3.3.2 配网带电作业风险伤害可能性分级
        3.3.3 配网带电作业暴露于各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配网带电作业风险评价系统
    4.1 10kV配网带电作业风险危险性评价
    4.2 10kV配网带电作业风险评价系统
        4.2.1 10kV配网带电作业风险评价的意义
        4.2.2 10kV配网带电作业风险评价表
    4.3 10kV配网带电作业风险评价应用
        4.3.1 在专业管理方面的应用
        4.3.2 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4.3.3 在培训工作中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配网带电作业安全控制措施
    5.1 配网带电作业安全技术控制措施
        5.1.1 现场作业安全技术控制措施
        5.1.2 工器具及遮蔽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保管安全控制措施
    5.2 配网带电作业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5.2.1 作业计划管理
        5.2.2 作业规范化管理
        5.2.3 配网带电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管理
    5.3 防控措施对配网带电作业安全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输电线路带电水冲洗系统安全智能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带电水冲洗技术研究发展过程
        1.2.2 带电水冲洗作业的控制装置研究
        1.2.3 伸缩臂式带电水冲洗作业的安全防护研究
        1.2.4 伸缩臂式带电水冲洗作业装置的高效控制研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输电线路带电水冲洗系统安全智能控制体系
    2.1 安全防护与智能控制问题分析
    2.2 安全防护与智能控制体系
        2.2.1 安全防护与智能控制体系的架构
        2.2.2 安全防护与智能控制体系的组成
    2.3 安全防护与智能控制数学模型
        2.3.1 目标函数
        2.3.2 约束条件
    2.4 伸缩臂式带电水冲洗作业安全距离
        2.4.1 相关安全距离规程
        2.4.2 伸缩臂式带电水冲洗作业安全距离要求
        2.4.3 静态作业安全距离
        2.4.4 动态作业安全距离
        2.4.5 自适应动态作业安全距离
        2.4.6 安全距离报警控制模式
    2.5 小结
第三章 输电线路场强矢量定位方法
    3.1 本章常用符号的表示意义
    3.2 模拟电荷法
    3.3 输电线路场强矢量定位方法
        3.3.1 输电线路场强分布特征
        3.3.2 场强矢量定位方法的原理
        3.3.3 矢量定位方法与安全距离判别的关系
    3.4 基于近邻算法的场强矢量匹配点群划分
        3.4.1 匹配点群特征
        3.4.2 匹配点群划分方法
    3.5 算例仿真与分析
        3.5.1 输电线路空间场强仿真算例
        3.5.2 不含随机误差的场强测量点定位仿真分析
        3.5.3 含随机误差的场强测量点定位仿真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带电水冲洗最优作业路径的场强矢量定位方法
    4.1 输电线路带电水冲洗装置的场强计算模型
        4.1.1 有限元方法
        4.1.2 局部计算模型
        4.1.3 电场整体计算模型
    4.2 水冲洗装置最优作业路径分析
    4.3 输电线路杆塔周围电场分布特征
        4.3.1 场强矢量合成有效值分布特征
        4.3.2 场强矢量值分布特征
    4.4 带电水冲洗装置对杆塔周围场强的影响
    4.5 最优作业路径的场强矢量定位方法
        4.5.1 带电水冲洗场强矢量定位方法
        4.5.2 仿真与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伸缩臂式带电水冲洗直线轨迹智能控制
    5.1 伸缩臂直线轨迹控制算法
        5.1.1 直线轨迹控制流程
        5.1.2 直线轨迹的控制算法求解
    5.2 伸缩臂动力机构实例模型
        5.2.1 伸缩臂动力机构数学模型
        5.2.2 直线轨迹控制复合校正的必要性
    5.3 极限学习机自适应PID复合校正控制算法
        5.3.1 按输入补偿的前馈装置设计
        5.3.2 ELM的基本理论
        5.3.3 ELM的改进
        5.3.4 SELM自适应PID控制算法
    5.4 伸缩臂动力机构回路系统仿真与分析
        5.4.1 阶跃响应加干扰测试
        5.4.2 斜坡响应加干扰测试
    5.5 伸缩臂直线轨迹控制仿真与分析
        5.5.1 无系统参数变化时水平延伸仿真分析
        5.5.2 系统参数变化时水平延伸仿真分析
        5.5.3 垂直升降和水平回转仿真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输电线路带电水冲洗安全防护与智能控制开发及应用
    6.1 带电水冲洗作业装置主要技术参数
    6.2 安全防护与智能控制系统硬件开发
        6.2.1 安全防护与智能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
        6.2.2 安全防护与智能控制系统的通讯结构
        6.2.3 安全防护与智能控制系统的组成
    6.3 安全防护与智能控制系统的执行过程
    6.4 安全防护与智能控制软件系统开发
        6.4.1 软件功能系统
        6.4.2 软件系统主要界面
    6.5 伸缩臂式带电水冲洗装置的应用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9)配电线路旁路作业负荷转移特性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旁路作业暂态过程仿真计算
    1.10 kV配电网等效参数及计算模型
    2. 旁路电缆搭接过程仿真计算
        (1)采用负荷开关三相同期搭接空载旁路电缆
        (2)采用作业人员手动操作方式分相搭接旁路电缆
    3. 架空导线开断过程仿真计算
        (1)分相开断一侧的架空导线线路
        (2)分相开断另一侧的架空导线线路
    4. 架空导线投入过程仿真计算
    5. 旁路电缆退出过程仿真计算
        (1)采用负荷开关三相同期退出旁路电缆
        (2)采用作业人员手动操作方式分相退出旁路电缆
旁路作业稳态过程仿真计算
旁路作业试验
    1.断接试验
    2.稳态分流试验
    3.断线过程分流试验
结束语

(10)配电网带电作业绝缘毯检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绝缘检测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内容安排
第2章 检测系统的设计规划与理论基础
    2.1 检测系统的设计要求
    2.2 绝缘电阻的检测原理
    2.3 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第3章 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STM32最小系统
    3.2 光电开关
    3.3 步进电机
        3.3.1 步进电机介绍
        3.3.2 步进电机控制方式
        3.3.3 步进电机驱动器
    3.4 控制芯片SG3525
    3.5 开关管的选取
    3.6 高压包
    3.7 沿面检测电路设计
        3.7.1 SG3525控制电路
        3.7.2 MOSFET快速驱动电路
        3.7.3 高压包输入电路
        3.7.4 2.5kV高压产生电路
        3.7.5 沿面缺陷检测电路
    3.8 层间检测电路设计
        3.8.1 300V升压电路
        3.8.2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3.8.3 整流滤波输出
        3.8.4 10kV高压产生电路
        3.8.5 层间缺陷检测电路
第4章 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STM32固件库
    4.2 开发工具
    4.3 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4.3.1 软件整体设计思路
        4.3.2 初始化模块
        4.3.3 步进电机控制模块
        4.3.4 高压模块
        4.3.5 缺陷报警模块
第5章 软件仿真与系统调试
    5.1 软件仿真
        5.1.1 Saber仿真软件
        5.1.2 沿面检测电路仿真
        5.1.3 层间检测电路仿真
        5.1.4 仿真结果分析
    5.2 系统调试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GB/T 18857-2002《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标准编写说明(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压带电作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D]. 张守强. 山东大学, 2021(12)
  • [2]配电网带电作业工器具的创新与应用[D]. 韩君孝. 兰州交通大学, 2020
  • [3]基于绝缘平台的配网带电作业技术研究[J]. 孙杭毓. 电工技术, 2019(20)
  • [4]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电场仿真与限位轨道舱设计[D]. 佟明.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5]浅谈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及防范措施[J]. 徐珺. 科技风, 2018(01)
  • [6]配网带电作业风险评价分析及对策研究[D]. 叶凌. 福州大学, 2017(05)
  • [7]输电线路带电水冲洗系统安全智能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D]. 吴登国. 武汉大学, 2016(01)
  • [8]关于10kV配电带电作业方法及标准采用的探讨[J]. 李成林.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36)
  • [9]配电线路旁路作业负荷转移特性的分析研究[J]. 何书华,苏梓铭,刘庭. 电气应用, 2015(18)
  • [10]配电网带电作业绝缘毯检测系统的研究[D]. 罗康骏. 武汉理工大学, 2015(01)

标签:;  ;  ;  ;  

GB/T 18857-2002《配电线路带电运行技术导则》标准编制说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