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桑园害虫综合防治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钱建平,黄月水,丰洪平,方文祥,宋建武,方广生[1](2021)在《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提出鉴于淳安县蚕病预防技术体系不够完善、蚕病控制困难、蚕桑生产难以稳产高产的实际情况,从2010年开始,淳安县采取了严格桑树害虫防治、强化桑园肥培管理、改良养蚕技术措施、突出养蚕前蚕室蚕具消毒、注重蚕期消毒防病工作和合理调整养蚕布局等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平均上茧率提高了3.0个百分点、茧层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解舒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好蛹率提高了3.4个百分点、结茧率提高了3.2个百分点、"十天养蚕法"应用面提高了36.3个百分点。
严相顺[2](2016)在《抓好桑园管理建成优质蚕茧生产基地》文中研究说明从东台市蚕桑生产取得的成绩出发,总结了取得成效的工作基础是抓好桑园管理,措施主要是区域规划、病虫防治、肥水管理、树型养成,保证桑叶产量质量稳定、进而保证蚕茧优质高产的经验做法。针对桑园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规范桑园管理措施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刘小芬,徐青[3](2015)在《海安县桑树病虫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文中认为桑树的病虫害是影响蚕桑生产以及桑农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总结了海安县桑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分析了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完善桑树病虫预测预报网络、改变桑树病虫防治观念和加强培训宣传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顾家良[4](2015)在《麒麟区茨营乡桑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桑园病虫害是高产优质桑叶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其种类繁多、数量大、危害重、损失大,常给桑园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造成桑叶产量降低,叶质下降,严重影响养蚕的产量和质量,阻碍着蚕桑产业的发展。因此,在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前提下,治理桑园病虫害,控制其危害,已成为桑园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针对茨营乡桑园病虫害的发生和桑园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桑园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及措施。桑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是根据桑树病虫害的发生
李民,王荣根,朱建华,马惠金[5](2015)在《科技创新引领秀洲桑树植保35年》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区开展桑树植保工作35年来走过的历程。30多年来,结合生产实际,不断科技创新,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秀洲区蚕桑站(经作站)作为主持单位或主要参加单位,先后获得了11项桑保方面科技成果,对秀洲区乃至全省桑保技术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民[6](2014)在《《蚕桑通报》助我成长——一名普通农业技术员成长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的体会》文中认为《蚕桑通报》陪伴着我一路走来,从毛头青年,到成熟中年,从一名普通的蚕桑技术人员,成长成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1982年8月,我从嘉兴农校蚕桑专业毕业,分配到原嘉兴市新篁公社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当时,新篁公社还没有通公路,从嘉兴乘轮船到新篁要3.54 h,由于各方面条件均十分艰苦,我与农科站的一位老同志合住在一间小房子里,虽然艰苦,但我内心怀着一股为蚕桑事业努力奋斗的满腔热情,开始
郑曼,徐立[7](2014)在《桑天牛的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现正向多个方向发展,部分省市桑树的种植面积随之扩大。桑天牛为桑树主要蛀干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蚕区[1-2],是威胁桑树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并危害多种农作物。本文综合文献资料,浅析了桑天牛的为害特点,并详细阐述了桑天牛的防治。
李民[8](2010)在《桑园环境污染与桑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桑园环境污染的成因,和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结合30多年来开展桑园环境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实践经验,探索出调整布局、协调治理、"绿剑"保桑、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人工捕杀等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龚光明[9](2010)在《中国古代害虫观念与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丰歉直接关乎社会稳定、人类幸福。因此,农业害虫一直受到关注,人们不断探索、总结其规律及应对措施。在生产实践中,害虫观念、防治技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更新。不同时期害虫观念的变化对防治政策的制定及防治技术的实施产生深远影响。古代农业害虫以蝗、螟、好蚄及未知名害虫为主,次数依次为902、65、38、111。其他害虫只是零星为害。蝗灾数量、为害程度远超出其他害虫。各种虫灾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但发生月份稍有不同。一年十二个月均有蝗灾和未知名虫灾,有三个月无螟灾、五个月无好妨灾。各虫灾爆发的最高月份均不同,但都在夏、秋季。虫灾频率除明清稍低于前代外,基本呈递增趋势;波及的地域范围,后代都比前代扩大。不同时期害虫观念、防治技术各具特色,但也有共性。在“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认为天地人是统一整体,相互间应该而且可以成为和谐的伙伴。只有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才能健康有序、没有灾害。先民还认为生养万物是自然的本性,昆虫万物和人类都是自然的产物,具有同样的生存权。人类应视其为自己的同胞、伙伴。作为地球上的平等公民,昆虫也有满足生存的基本物质需求。它们在自然界处于特定的位置,起着独特的作用。自然界固有的食物链关系使所有事物关联在一起,对人类无用或有害之物,对它物却必不可少,最终也会和人联系起来。在此观念指导下,先民认为人类背离自然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的平衡,致使阴阳失调、产生害虫。主张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及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防治害虫,反对把害虫视为有害生物。因此,强调顺天时、尽地利,充分把握与利用各种自然因素,使农作物在最有利的环境下生长、发育,从而增强抗虫性能。在应对害虫的具体技术上,尽管各有差异,但都主张多种技术综合利用。其中农业和生物技术因充分体现了自然控制作用而更受重视,各代害虫防治技术则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害虫防治,各从不同角度制定了防治政策,以提高防治效果。但不同时期受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害虫观念仍呈现出多样性,并产生与此相应的防治技术。先秦,因认识相对贫乏,人类对自然充满敬畏,把自然万物神秘化。产生天降害虫的观念,因此祈神消灾成为应对害虫的主要方法。在农业实践中认识到“失时”产生害虫。并通过各种“时禁”约束人类不合时宜的索取行为,设有相应官职确保禁令的执行。但除虫官职及其所用药物主要针对室内等害虫而非农作物害虫。强调“得时”与深耕防除害虫。本文认为,先秦并未采用火烧蝗虫技术。秦汉,董仲舒提出灾异“谴告”说,认为害虫是人事过失引起上天的反应,人事是因,灾害是果。因此要求人君及时警觉、改过以消除虫灾。但王充认为天是无意识的客观存在,不会对人事有所反应,各种祥瑞、灾异都是自然而然,害虫也如此,反对灾异谴告说。汉人认识到害虫发生需要一定的温湿条件,有其自身的规律。已开始遣使捕蝗,并采取激励措施。除适时播种防治害虫外,还主张保存新雪以冻死害虫,及通过处理种子防治害虫。应对蝗虫主要是人工捕杀及挖沟捕蝗技术。受天人感应说影响,魏晋南北朝也认为害虫是人事过失所致。玄学家则从“天道自然”的角度,认为昆虫万物都是自然自生自化的结果,主张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法则,否则就有虫灾。认识到害虫不喜食黍豆,对蝗虫由卵至成虫的演化过程及钻土习性有了精细的观察。政府明令禁止昆虫未蛰放火烧田,以免伤杀昆虫。农业技术方面,一方面认识麻等作物重茬易生害虫,提倡合理轮作。另一方面注重培育抗虫品种。已出现坑埋蝗虫法,但因未能把握蝗虫钻土习性,致使蝗虫钻土复出继续为害。开始利用害虫天敌防治害虫,表明人类对自然事物间相互制约关系的认识,进而发展为有意识地利用、保护天敌防治害虫。隋唐五代“德化”说盛行,认为蝗是天灾,是人君失德所致,只要人君勤政爱民、修德改过,虫灾就会消失,不能以人力捕杀。但姚崇反对此说,他以事实证明蝗灾可治、应治的观念。同时儒、佛、道并行对害虫观念产生一定影响,认为昆虫万物和人类享有平等的生存权,人类应像关爱自己那样关爱万物,反对在万物生长发育之时大兴土木损害昆虫,主张给它们正常的生长繁育机会。除遣使捕蝗外,隋唐还设置救灾使职,通过监督、安抚等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灾害制度的管理,地方也设有相应官职。认识到蝗虫惧怕幡帜、金声的特性,从而利用它吓跑蝗虫。姚崇把火烧和坑埋结合起来取得治蝗成功。此外,对鸟类天敌有更深入的认识,有八哥、鸥、雀等9次鸟类食虫事件,包括吞食蝗、好妨及未知名害虫等,并下令禁止捕杀益鸟,突出人类对害虫的天敌重视。唐代已出现挖掘蝗卵的史料,并对蝗虫下卵之地的特征及蝗卵化蝗的条件有所认识。因蝗灾破坏农业收成,唐代饥饿的百姓始食蝗。宋元认为生养万物是天地的本性,人类关爱他人、它物的生存就是保持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要把所有的人当成自己的同胞,也要把所有的物看成自己的伙伴。破坏相互间的和谐关系,就会产生害虫。理学家还从求“理”的角度对自然作了探索,朱熹认为人对自然的调谐作用可使五谷丰收,不发生旱蝗灾。但由于宋元祭祀活动盛行,祈禳消灾的观念、行动都较为常见。宋代两次制定治蝗法令,对捕蝗领导、监督、措施、损苗赔偿及捕蝗不力者的惩治等方面都作了严格规定,以实现捕蝗的良好效果。金代政府也积极参与捕蝗管理,制定了“坐罪法”,并颁行《捕蝗图》。元代则制定了蝗旱灾害的申、检等制度,使虫灾管理更趋制度化。多次颁布法令,责成地方官于虫蝻生发时扑打、申报。并诏令州县正官通过翻耕或焚烧解决蝗卵问题,以防次年滋生蝗灾。陈旉从气的运行原理认为害虫是气的正常运行受到破坏、偏离常规所致。董煟则主张针对蝗虫早晨沾露不飞、初生不能跳跃的特性捕杀,提出以鞋底蹲地掴搭蝗虫。元代认识到田地荒芜容易滋生害虫,从而主张保持田间整洁,破坏害虫得以产生的环境条件。宋元在继承前代防治技术上有所创新,对深耕耙细防治害虫的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认为禾苗扎根在细实的土壤中,便于吸收水肥等资源,生长茁壮,增强抗虫的性能。陈勇的“地力常新壮”理论主张施肥要因时、因地、适量,庄稼长势旺盛,自然不生害虫。除主要关注传统害虫外,宋元对害桑诸虫也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提出防治方法,值得称道。随着明清对自然认识的提高及社会观念的变化,人们注重探索害虫原因,并把去除害虫、保护庄稼作为害虫防治的唯一目的。蝗灾可治、应治的观念已为多数人接受。明清注重加强害虫防治制度建设,前者确定官员定期巡视制度。后者则使治蝗更趋制度化,从中央至地方各级官员都要尽心捕蝗,否则将受到处罚。确定了捕蝗行动的集体协调原则,并责令临近州县协助捕蝗,及时修正了捕蝗行动中存在的弊端。明清对害虫的认识,突出表现在对蝗灾发生的时间、地点、食物等方面的总结,进一步证明了害虫发生的客观性。具体防治技术多属对前代的继承,运用中更注重实效。明清水旱轮作技术防治害虫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棉稻等轮作,较大程度地改变了环境,抑制了害虫发生。并系统介绍了棉田害虫的种类、防治技术。值得关注的是清末出现以药剂直接杀除农作物害虫的现象,并始用药物合剂,这与以前各代主要用于预防及针对室内、花卉害虫等有所不同,从而反映了害虫观念的某些变化。生物防治也由利用天敌发展到利用鸭等家禽。因此,借鉴古代害虫观念与防治技术,成为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及害虫防治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尽可能保持自然的和谐状态,构建害虫防治的生态伦理观念,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明确害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利用自然控制作用预防害虫;另一方面,在非介入人类干预不可的情形下,尽可能把所有现存技术考虑在内,实行害虫综合防治。
段均团[10](2010)在《汉中市桑树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了陕西省汉中市桑树害虫70余种,常见害虫30余种,危害较重的害虫5-6种,新发现害虫一种。并明确了几种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和主要习性。系统研究了鞍象在汉中对桑树的危害及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切合当地实际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桑园害虫综合防治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桑园害虫综合防治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淳安县蚕病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 |
1.1 严格桑树害虫防治 |
1.1.1 抓住关键时期防治桑树害虫 |
1.1.2 采用食诱剂、性诱剂诱杀桑螟等害虫 |
1.1.3 应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桑树害虫成虫 |
1.2 强化桑园肥培管理 |
1.2.1 加强桑园中耕除草、开沟排水 |
1.2.2 增施有机肥、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
1.3 改良养蚕技术措施 |
1.3.1 应用“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 |
1.3.2 精心饲养4龄蚕 |
1.3.3 提倡5龄大蚕大棚地面育 |
1.4 突出养蚕前蚕室蚕具消毒 |
1.4.1 选择优质消毒药品,确保消毒质量 |
1.4.2 改进消毒方法,提高消毒效果 |
1.5 注重蚕期消毒防病工作 |
1.5.1 加强桑叶消毒,切断家蚕与害虫的交叉感染 |
1.5.2 突出提青分批,减少蚕座内的感染机会 |
1.5.3 加强蚕室消毒,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
1.6 合理调整养蚕布局 |
2 采取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
(3)海安县桑树病虫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
1.1 桑螟 |
1.2 尺蠖类 |
1.3 其他害虫 |
1.4 桑树病害 |
2 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
2.1 过度重视农药防治, 忽视综合防治 |
2.2 农药品种单一 |
2.3 技术不到位 |
2.4 防治观念片面 |
3 防治桑树病虫对策 |
3.1 建立桑树病虫预测预报网络 |
3.2 改变桑树病虫防治观念, 控制用药次数 |
3.3 加强培训宣传, 提高防治效果 |
(4)麒麟区茨营乡桑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防治 |
1.1 选育抗病虫良种 |
1.2 合理耕作与病虫防治 |
1.3 中耕除草, 及时修剪与病虫防治 |
1.4 加强肥水管理, 提高桑树抗病虫能力 |
2 物理、机械防治 |
2.1 诱杀法 |
2.2 捕杀法 |
3 生物防治 |
3.1 以虫治虫 |
3.2 以动物治虫 |
4 化学防治 |
5 统防统消 |
(5)科技创新引领秀洲桑树植保35年(论文提纲范文)
1 桑树植保工作的由来 |
1.1 浙江省桑树植保工作的缘起 |
1.2 秀洲区桑树植保工作的起步 |
2 秀洲区桑树植保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
2.1 60%双效磷防治桑虫技术 |
2.2 桑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
2.3 桑树蛀干害虫防治技术研究 |
2.4 桑园治虫规范及建立常用农药谱的研究 |
2.5 10种主要桑树害虫测报技术研究 |
2.6 桑园草害调查及除草技术研究 |
2.7 桑粉虱防治技术研究 |
2.8 暴发性桑病虫灾害预警与防治系统研究 |
2.9 桑病虫害灾变机制与环境控制技术研究 |
2.1 0 桑树专用农药产品的开发与安全应用技术研究 |
2.1 1 桑园有害生物安全治理技术研究 |
3 我区桑树植保工作的现状与展望 |
(7)桑天牛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桑天牛的为害特点 |
2 桑天牛的防治方法 |
2.1 预防 |
2.1.1 执行严格的检疫制度 |
2.1.2 林业措施 |
2.2 治理 |
2.2.1 分区治理及监测预报 |
2.2.2 物理防治 |
2.2.3 化学防治 |
2.2.4 生物防治 |
3 结语 |
(8)桑园环境污染与桑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综合治理的客观依据 |
1.1 桑园病虫害防治特殊性明显 |
1.2 桑园病虫防治专用农药缺乏 |
1.3 桑园整体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
1.4 桑园病虫害治理方法单一 |
2 综合治理对策 |
2.1 调整布局 |
2.2 协调治理 |
2.3 “绿剑”保桑 |
2.4 化学防治 |
2.5 物理防治 |
2.6 生物防治 |
2.7 农业防治 |
2.8 人工捕杀 |
(9)中国古代害虫观念与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选题意义 |
二、相关研究现状 |
三、研究重点 |
四、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一章 先秦时期害虫观念与防治技术 |
第一节 先秦时期虫灾概况 |
一、害虫种类 |
二、虫灾时空特点 |
三、灾情特点 |
第二节 先秦时期害虫观念 |
一、害虫发生的原因 |
二、消弭虫害的措施 |
第三节 先秦时期害虫防治政策与技术 |
一、害虫防治政策 |
二、害虫防治技术 |
第二章 秦汉时期害虫观念与防治技术 |
第一节 秦汉时期虫灾概况 |
一、害虫种类 |
二、蝗螟灾时空分布 |
三、灾情特征 |
第二节 汉代害虫观念 |
一、灾异"谴告"说 |
二、朴素唯物主义害虫观 |
三、对人虫关系的思考 |
第三节 秦汉时期害虫防治政策与技术 |
一、害虫防治政策 |
二、害虫防治技术 |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害虫观念与防治技术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虫灾概况 |
一、害虫种类 |
二、时空分布 |
三、灾情特点 |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害虫观念 |
一、"天人感应"害虫观 |
二、"天道自然"害虫观 |
三、唯物客观的害虫观 |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害虫防治政策与技术 |
一、害虫防治政策 |
二 害虫防治技术 |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害虫观念与防治技术 |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虫灾概况 |
一、虫灾种类及时空分布 |
二、灾情特征 |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害虫观念 |
一、"德化"治蝗说及姚崇的害虫观念 |
二、儒、佛、道并行影响下的害虫观念 |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害虫防治政策与技术 |
一、害虫防治政策 |
二、农学思想与害虫防治 |
三、害虫防治技术 |
第五章 宋元时期害虫观念与防治技术 |
第一节 宋元时期虫灾概况 |
一、时空分布 |
二、灾情特征 |
第二节 宋元时期害虫观念 |
一、理学思想影响下的害虫观念 |
二、宋元禳弭虫灾的害虫观念 |
第三节 宋元时期害虫防治政策与技术 |
一、害虫防治政策 |
二、农学思想与害虫防治 |
三、害虫认识与防治技术的提高 |
第六章 明清时期害虫观念与防治技术 |
第一节 明清时期虫灾概况 |
一、时空分布 |
二、灾情特征 |
第二节 明清时期害虫观念 |
一、社会观念及中西科技交流影响下的害虫观念 |
二、对害虫的进一步认识 |
第三节 明清时期害虫防治政策与技术 |
一、害虫防治政策 |
二、害虫防治技术 |
第七章 古代害虫观念与防治技术对现代的启示 |
第一节 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的生态伦理观念 |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 |
二、尊重生命、顺应自然的观念 |
三、构建害虫防治中的生态伦理观念 |
第二节 中国古代生物多样性防治害虫实践对当今的启示 |
一、古代生物多样性防治害虫的实践及对当今的启示 |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 |
第三节 构建害虫综合防治的观念与技术 |
一、害虫综合防治及其产生的背景 |
二、古代害虫综合防治实践 |
三、古代害虫综合防治对今天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桑园害虫综合防治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钱建平,黄月水,丰洪平,方文祥,宋建武,方广生. 中国蚕业, 2021(01)
- [2]抓好桑园管理建成优质蚕茧生产基地[J]. 严相顺. 江苏蚕业, 2016(02)
- [3]海安县桑树病虫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J]. 刘小芬,徐青. 安徽农学通报, 2015(18)
- [4]麒麟区茨营乡桑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J]. 顾家良. 云南农业科技, 2015(04)
- [5]科技创新引领秀洲桑树植保35年[J]. 李民,王荣根,朱建华,马惠金. 蚕桑通报, 2015(01)
- [6]《蚕桑通报》助我成长——一名普通农业技术员成长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的体会[J]. 李民. 蚕桑通报, 2014(04)
- [7]桑天牛的防治[J]. 郑曼,徐立. 蚕学通讯, 2014(02)
- [8]桑园环境污染与桑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J]. 李民. 北方蚕业, 2010(04)
- [9]中国古代害虫观念与防治技术研究[D]. 龚光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10]汉中市桑树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J]. 段均团. 陕西农业科学,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