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儿童声音回到课堂(论文文献综述)
夏小燕[1](2021)在《美育视域下的儿童钢琴教学探索》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音乐文化的蓬勃发展,钢琴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如何在钢琴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是需要持续关注的。在儿童时期这一重要阶段的钢琴教学中,需通过不断挖掘钢琴教材之趣,开拓钢琴教学之法,搭建钢琴音乐之桥,让儿童发现美、体验美和创造美,运用美育的渗透方法兼顾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状况,将钢琴教学的"以美育人"成为融入儿童全面教育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媒介。
宋然[2](2021)在《儿童自然教育基地设计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孟少清[3](2021)在《5-6岁儿童眼中的时间》文中研究指明
章玺[4](2021)在《中国民间童话的改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间童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讲述中得以传承。从民间童话具有变异性的特点来看,每一次讲述都是一次新生。童话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儿童强烈的阅读需求,以及商业资本的助推等因素,使童话的改写和转化已经成为必然。在当代,民间童话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既有以有声书、广播剧等为代表的口头传播形式,也有以纸质书等为代表的书写印刷形式,还有以动画等为代表的影像形式。本研究立足于民间文艺学的视角,从媒介变迁的角度对源于民间的童话这一文体入手,关注中国当代童话的多元形态,从纷繁多姿的“童话”百花园中梳理出具有中国民间特色的童话,分析其是如何对传统民间童话进行改编的。同时,基于电子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从童话的本土化创作实践中,重新思考童话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本研究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共有四章。引言部分首先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缘由、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接着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一章研究童话的文化传统。从童话的经典式开头“很久很久以前”入手,回顾了童话在中国的发展史,回答“童话距离我们究竟有多远”这一疑问。从五四时期的时代背景出发,理解童话这一文体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由于童话文体本身具有的复杂性,使“童话”这一概念从进入中国起就呈现出含混不清的局面。在“儿童本位”观的基础上对“古典童话”“民间童话”“创作童话”加以区分,并通过对古典童话进行梳理,挖掘出适合改编成现代童话的文学资源。第二章研究童话的“再创作”。以文字书写类型的童话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为孩子建构一个“可记忆的中国”。首先分析《格林童话》《意大利童话集》是如何改写传统民间童话的,接着回顾中国民间童话改写的历史和现状。最后通过评析《汉声中国童话》、萧袤“山海经系列”两个经典案例,说明国内出版社和童话作家是如何利用传统题材进行童话再创作,借此探讨童话改写的原则和方法。第三章研究童话的“新传播”。以影像视听类型的童话为研究对象,聚焦当下童话传播的新形式。从读图时代这一背景入手,探讨当代儿童生活和阅读现状,分析绘本、儿童电子读物、动画等是如何讲述和传播传统故事。绘本作为一种强调“图文统一”的艺术形式,促进了民间童话的视觉化改编。儿童电子读物,极大地促进了民间童话的传播,充分满足了儿童听故事和看故事的需求。而动画作为一种更为复杂的综合艺术,在改编上难度更大。“中国学派”对传统民间童话和民间艺术的创造性运用,依然值得今天的动画创作者学习。第四章是对多元媒介下民间童话改写和阅读的反思。一苇出版的《中国故事》引发的争论,从侧面说明了童话改写的困难。通过观察民间童话在不同媒介中的改编,总结了关于民间童话改编的六点建议。通过描述当下家长对童话的认知,说明童话在当代对儿童和成人的双重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亲子阅读。结语部分,在对中国童话创作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展望童话的未来,探讨童话创作向民间传统回归的价值和意义。
晏莹[5](2021)在《学校教育中儿童基本权利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邹桥[6](2021)在《昆明市M融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儿童的互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融合教育进入大众的视野,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推进融合教育的发展在全球已经俨然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当前国内的学者对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研究上,真正进入到活动现场去观察教师与特殊儿童之间互动的真实情况的实证研究数量较少。而关于学前融合中教师与特殊儿童的互动情况的研究仅有三篇,因此本研究存在可研究的空间。本研究选取昆明市M融合幼儿园的教师和特殊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研究者作为间接观察者,进入班级观察。研究工具以刘晶波的师幼互动的研究框架为基础,鉴于观察对象的特殊性,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调整,从互动主题、互动方式、互动性质、互动结果这四个方面收集在集体教学互动中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的数据,并记录互动的情况,最后将收集的数据和案例进行整理,采用SPSS20.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量化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儿童的互动存在以下问题:从教师方面来看,第一,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主体地位失衡;第二,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的控制度高;第三,教师缺乏与特殊儿童互动的技巧;从特殊儿童方面来看,主要是由于身心存在某方面的缺陷造成特殊儿童自身的互动性差。除此之外,笔者还结合现场观察的案例,与教师正式、非正式的访谈进一步深入分析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的问题原因,主要从幼儿园、教师和班级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本研究从M融合幼儿园管理、教师促进自身发展、和发挥同伴的积极作用三个方面作为出发点对提高融合教育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儿童的互动质量提出建议。
陈雅丹[7](2021)在《顾西林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亚诚[8](2021)在《师幼互动中的幼儿身体研究 ——基于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视角》文中认为
施吴忻[9](2021)在《5-6岁幼儿视野下的美术馆 ——以南京市S幼儿园为例》文中指出
潘可欣[10](2021)在《美国幼儿园社会情感课程实施研究》文中认为
二、让儿童声音回到课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儿童声音回到课堂(论文提纲范文)
(1)美育视域下的儿童钢琴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挖掘钢琴教材之趣,让儿童发现美 |
一、教材内容的具象化是发现美的基础 |
二、教学门径的适宜度是发现美的关键 |
开拓钢琴教学之法,让儿童体验美 |
一、听的训练是体验美的枢纽 |
二、唱的展开是体验美的环节 |
搭建钢琴音乐之桥,让儿童创造美 |
一、视奏是创造美的进阶 |
二、记忆是创造美的储备 |
三、编配是创造美的境界 |
(4)中国民间童话的改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及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童话研究的历史和流派 |
(二)童话与媒介 |
(三)童话与改编 |
四、研究内容及思路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研究内容及思路 |
一、童话的文化传统: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
(一)“童话”的传入 |
(二)代代相传的中国童话 |
小结 |
二、童话的“再创作”:建构一个可记忆的中国 |
(一)如何编选具有民族特色的童话集 |
1.《格林童话》 |
2.《意大利童话》 |
(二)中国民间童话改编的历史和现状 |
(三)经典改写案例分析 |
1.《汉声中国童话》 |
2.萧袤“童话山海经”系列 |
小结 |
三、童话的“新传播”:传统故事的创新表述 |
(一)根植于民间和传统的绘本创作 |
1.绘本的起源和历史 |
2.中国绘本的引进与原创 |
3.中国民间童话绘本 |
(二)民间童话的大众化传播——以童书类APP为例 |
1.儿童有声书:凯叔讲故事 |
2.电子书:KaDa故事 |
3.动画书:咿啦看书 |
(三)传统民间童话在现代影视中的再呈现 |
1.国产动画对民间童话的改编与颠覆 |
2.国产动画对民间艺术的创造性运用 |
小结 |
四、多元媒介下中国民间童话改编的再思考 |
(一)多元媒介下的中国民间童话改编 |
(二)多元媒介下的亲子阅读 |
1.童话的价值与意义 |
2.童话具有永恒的魅力 |
3.童话的双重读者:成长中的儿童与怀旧的成人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昆明市M融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儿童的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学前融合教育是时代的发展趋势 |
二、融合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意义重大 |
三、教师与特殊儿童的互动对其社会化有重要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学前融合教育 |
二、集体教学活动 |
三、特殊儿童 |
四、互动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 |
二、师幼互动的研究 |
三、学前融合教育中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的研究 |
四、简评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过程 |
第二章 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的概述 |
第一节 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的内涵 |
一、师幼互动 |
二、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 |
第二节 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行为事件的判定 |
一、互动主体双方同时在场 |
二、互动中包含指向性行为 |
三、行为双方相互意识到对方的行为并相互影响 |
四、一个互动行为事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互动 |
第三节 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行为的模式 |
第四节 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的价值 |
一、良好的师幼互动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
二、良好师幼互动对教师的影响 |
三、良好师幼互动对融合教育的影响 |
第三章 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结果的量化分析 |
第一节 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行为总体的类型 |
一、总体情况 |
二、教师为发起的互动 |
三、特殊儿童发起的互动 |
第二节 教师与不同障碍类别的特殊儿童的互动情况 |
一、总体情况 |
二、教师发起的互动 |
三、不同障碍类别特殊儿童发起的互动 |
第三节 教师与不同程度特殊儿童互动情况 |
一、总体情况 |
二、教师发起的互动 |
三、不同障碍程度特殊儿童发起的互动 |
第四节 教师与不同随班就读时间的特殊儿童互动情况 |
一、总体情况 |
二、教师发起的互动 |
三、不同随班就读时间的特殊儿童发起互动 |
第四章 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的质性分析 |
第一节 传递知识,掌握技能:从指导活动、提问、寻求指导、帮助教师做事和共同游戏中发展 |
一、指导活动 |
二、寻求指导 |
三、提问 |
四、共同游戏 |
第二节 班级规则的维护:在约束纪律中遵从 |
第三节 保育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照顾生活、抚慰情绪和寻求关注与安慰 |
一、教师对特殊儿童生活的照顾 |
二、教师对特殊儿童情绪的安抚 |
三、特殊儿童寻求关注与安慰 |
第五章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方面 |
二、特殊儿童方面 |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幼儿园管理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班级环境方面 |
第六章 提升教师与特殊儿童互动的建议 |
第一节 幼儿园管理方面 |
一、团队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
二、团队有共同的理念 |
三、健全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体系 |
四、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 |
第二节 教师自身发展 |
一、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 |
二、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
三、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
四、教师要提高与特殊儿童互动的水平 |
第三节 发挥班级中同伴的积极作用 |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让儿童声音回到课堂(论文参考文献)
- [1]美育视域下的儿童钢琴教学探索[J]. 夏小燕. 音乐爱好者, 2021(08)
- [2]儿童自然教育基地设计的行动研究[D]. 宋然.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5-6岁儿童眼中的时间[D]. 孟少清.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中国民间童话的改编研究[D]. 章玺.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学校教育中儿童基本权利之研究[D]. 晏莹.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6]昆明市M融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儿童的互动研究[D]. 邹桥.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顾西林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 陈雅丹.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8]师幼互动中的幼儿身体研究 ——基于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视角[D]. 刘亚诚.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9]5-6岁幼儿视野下的美术馆 ——以南京市S幼儿园为例[D]. 施吴忻.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10]美国幼儿园社会情感课程实施研究[D]. 潘可欣. 西南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