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设无烟煤生产基地

北京建设无烟煤生产基地

一、北京建设无烟煤生产基地(论文文献综述)

孟兆磊[1](2021)在《我国天然石墨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墨被誉为“工业黑金”,主要分为晶质石墨和隐晶质石墨两大类,在现代工业体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墨生产国,目前的年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随着资源的深入开采利用,我国天然石墨行业有限的资源储量与快速新增的市场需求、严格的环保政策与粗放的开采方式、不断提升的技术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技术研发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科学合理地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实现天然石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而成为学界和行业关注的热点。本论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研究了石墨行业的发展规律:从供给方面,在梳理石墨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揭示了石墨生产周期的波动规律;在需求方面,运用定量方法对石墨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进行了预测。本文围绕我国天然石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结合天然资源、产能和不断发展的需求,以及对现行政策的分析,给出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分析了国内外天然石墨行业生产周期的变化趋势,揭示了国内外天然石墨产销发展周期的基本规律。利用滤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连续40年的生产数据,结果显示:国内外天然石墨产销发展周期时间长度基本一致,都是波谷对波谷周期为10年左右,波峰对波峰周期为12年左右。目前国内外的天然石墨行业发展均处于刚刚经历过一次极值的阶段,近期预计会处于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出现发展拐点的概率较小。第二,以满足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对石墨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具体包括:对天然石墨的总需求量和一些重要行业对各类天然石墨的需求量影响预测。研究了影响天然石墨需求的关键因素,确定了经济发展水平等四个关键影响因素并据此细分为12个量化指标,进而给出了相应的量化关系。运用Dematel方法分析了影响天然石墨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有四个关键影响因素,分别是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关联行业发展和政策影响。将这四个关键影响因素细分为12个量化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12个量化指标计算的结果为:对于晶质石墨,关键指标为专利数量、锂电池产量、电动汽车销量;对于隐晶质石墨,关键指标为粗钢产量和高品质无烟煤价格。GDP水平则对两类石墨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第三,进行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分析,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模型,预测了不同场景、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天然石墨的需求变化。模型主要分为人口、钢铁、政策和石墨预测四个子系统,包括35个辅助变量、3个水平变量、4个流量变量和2个影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在静态场景下,以探明储量计算,国内晶质石墨资源量可满足未来242.69年的供需平衡,隐晶质石墨可保证未来55年的供需平衡。以可开采储量计算,国内晶质石墨可满足59.1年供需平衡,隐晶质石墨可满足13.4年的供需平衡。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急速增长和未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石墨消费量大幅度攀升,仅靠天然石墨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二者的探明储量都只能满足30年左右的市场需求,可开采储量满足年限更短。因此,应充分考虑高品质无烟煤对隐晶质石墨的替代作用,以及人造石墨对晶质石墨的替代作用。在有人造石墨替代的前提下,晶质石墨的可持续发展周期延长至103年。进而提出了促进天然石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四,利用语义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原有天然石墨行业管理政策的重点及其作用,结合前述研究成果,从两个维度给出了天然石墨行业的发展建议:横向上从行业本身、产业链两个角度提出了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拓展高新材料产业链的建设思路;纵向上给出了带有时间节点的发展路径建议。为我国天然石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决策依据。

冯志忠[2](2021)在《无烟煤煤尘体相分子模型构建及其润湿性研究》文中提出从国家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到本世纪中叶,煤炭的需求量还占中国能源需求总量的50%以上,随着煤矿往绿色环保化、智能化、机械化、大型化和集约化发展,对煤尘的防治有了更高的要求。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已经构建了140多种煤的分子结构,而关于无烟煤的分子结构模型仅有10多种,且我国南部地区的无烟煤煤尘分子结构模型还没进行构建。贵州毕节和福建龙岩地区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该地区无烟煤质地较硬,产生的煤尘往往是烟煤和褐煤的2~3倍,因此构建贵州毕节和福建龙岩无烟煤的分子结构模型,不仅填补了南方无烟煤没有分子结构模型的空白,而且对其分子结构模型的深入了解及对其润湿性的研究,均对了解并解决这两地区的煤尘抑制、煤尘爆炸和大气污染均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毕节和龙岩无烟煤煤尘为研究对象,通过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及固体核磁共振碳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手段对毕节和龙岩无烟煤煤尘进行结构表征,得到煤尘结构参数,进而构建出毕节和龙岩的平面大分子结构模型和单链能量最低构型;通过相互作用能、相对浓度分布及均方位移分子模拟技术研究煤尘的润湿性,又通过接触角实验、渗透性实验和改进沉降实验验证其煤尘润湿性。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所述:(1)通过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发现毕节和龙岩煤均属于无烟煤(挥发分<10%),并得到毕节和龙岩煤尘结构的H/C、O/C、N/C、S/C的原子之比。由13C-NMR测试得到煤尘分子结构骨架的12个参数及毕节和龙岩的桥碳比为0.16和0.29;运用FTIR测试,发现毕节和龙岩无烟煤煤尘分子结构中的羟基基团、含氧官能团基团及芳香族结构基团的种类及含量;利用XPS技术得到毕节和龙岩无烟煤煤尘样品的碳、氮、硫元素在煤尘中的结构赋存形态,均含有芳香族碳、脂肪碳、氧接脂碳、吡咯型氮及硫醇硫酚;另外,毕节无烟煤煤尘中有季氮和亚砜型硫,龙岩无烟煤煤尘中有氮氧化合物和砜型硫;由XRD技术手段得到毕节和龙岩无烟煤煤尘结构的微晶结构参数,并发现二者在二维层位上的分布比较规整和相似,认为其均趋于―石墨化‖。(2)毕节和龙岩无烟煤煤尘体相分子模型相关结构参数。1)毕节无烟煤煤尘分子结构的芳香族结构为苯环、萘和吡咯,其个数分别为7、8、1;脂肪碳结构由氧接脂碳和甲基构成,个数依次是4、5;杂原子结构由个数均为1的酚羟基、羰基、羧基、吡咯、硫酚和4个醚组成。2)龙岩无烟煤煤尘的芳香族结构为苯环、萘、蒽、菲和吡咯,个数分别是1、5、4、1和1;脂肪碳结构由氧接脂碳和甲基组成,个数依次为2和1;杂原子结构由羰基、醚、吡咯、酚羟基和硫酚构成,其对应数量依次为2、2、1、1和1。(3)初步构建了毕节和龙岩无烟煤煤尘大分子平面结构模型,其分子式依次是C148H75O8NS和C152H77O5NS。在毕节和龙岩无烟煤煤尘大分子平面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经过几何优化、退火模拟及驰豫,构建出了毕节和龙岩无烟煤煤尘的能量最低三维结构模型,又进而构建了毕节和龙岩无烟煤煤尘单相及两相体系聚集态模型。(4)对毕节和龙岩无烟煤煤尘/水两相体系聚集态模型进行润湿性分子模拟。通过吸附构型发现,水溶液在无烟煤煤尘表面发生吸附、铺展及聚集,疏水碳链还发生缠绕,甚至有少数水分子穿过无烟煤煤尘表面吸附在无烟煤煤尘较内的含氧基团附近;由相互作用能得到毕节无烟煤煤尘与水溶液之间的总相互作用能大于龙岩无烟煤煤尘与水溶液之间的总相互作用能,说明毕节无烟煤煤尘表面的吸附性比龙岩的强;由相对浓度分布得到毕节无烟煤煤尘与水的重合范围比龙岩的大,故毕节无烟煤煤尘比龙岩易被润湿;由均方位移发现毕节无烟煤煤尘/水两相系统的水分子MSD比龙岩的小,这是由于毕节无烟煤煤尘结构中的疏水碳链对水分子的排斥作用比龙岩的弱;由均方位移还可以得到毕节无烟煤煤尘/水两相体系的水分子扩散系数小于龙岩,说明龙岩无烟煤煤尘比毕节更疏水。(5)通过接触角实验,得到毕节与龙岩的煤尘与水的接触角分别为47.7°和54.2°,毕节无烟煤煤尘的润湿性好于龙岩;由渗透性实验,发现毕节和龙岩的煤尘渗透深度分别为4.2 cm和3.8 cm,表明毕节无烟煤煤尘的渗透性比龙岩无烟煤煤尘的好;由改进沉降实验,发现毕节的煤尘浸没速度比龙岩的快,但总体上相差不是很大,表明毕节与龙岩的煤尘是可以被润湿的且被润湿性能相似。

郑小姣[3](2021)在《高炉喷吹褐煤的可磨性与流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加上国内优质煤炭资源的短缺,发展对褐煤资源综合利用,将有效缓解我国煤炭能源供给紧张的局面。现阶段钢铁企业主要通过优化喷吹煤结构达到节约目的。基于褐煤资源储量丰富、燃烧性能优良、价格低等优点,越来越多钢铁厂将褐煤与其他煤种混配应用于高炉中,达到经济效益和工业效益双丰收局面。本论文是基于某钢铁厂高炉喷煤实际项目开展,对高炉喷煤前期的磨煤系统和输送系统开展实验室实验。本论文首先对云南省主要褐煤产地进行资源调查,最终选用弥勒褐煤作为实验用煤,并与烟煤A、无烟煤B混配应用于高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与喷煤前期阶段有关的可磨性相关实验、流动性相关实验,通过分别改变混煤的配比、粒径、水分等主要影响因素,寻求使混煤的可磨性和流动性达到最佳的条件,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在探究可磨性实验中,从实验结果发现随着褐煤粒径的减小可磨性变好,随着褐煤的比例增加可磨性变差,结果表明三种煤混配时比例为20%+30%+50%时,褐煤给料粒径为80-100目(0.18-0.15mm)时其可磨性指数增长速率变化幅度开始增大,直至粒径为100-150目(0.15-0.106mm)可磨性指数达到最大,在此配比和粒径下混合煤样更易磨。实验对经过哈氏可磨仪磨后产物各个粒径质量进行分析发现其破碎方式为体积粉碎和表面粉碎共同作用结果;实验对经过哈氏可磨仪磨后的混煤200目筛上、下煤样进行灰分、挥发测定并与可磨性指数对比。结果表明经过可磨仪磨后200目(0.076mm)筛下灰分比筛上灰分多,且灰分与可磨性指数存在负相关规律。在探究流动性实验中发现随着粒径的减小流动性变差,结果表明各个单煤样粒径在小于100-150目(0.15-0.106mm)流动性缓慢变差,且在混煤配比为10%+20%+60%时流动性恶化严重,容易造成堵塞;实验发现无论是两种煤混配还是三种煤混配,水分在5%-10%之间流动性最好,水分过低或者过高均会造成流动性变差。实验最后对工厂实际添加褐煤后磨煤指标、磨煤量进行收集,分析造成磨煤量降低的原因主要是混煤密度不均匀、操作指标的改变以及混煤的灰分的不同。

乔立瑾[4](2020)在《晋东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态势研究》文中指出晋东煤炭基地是我国优质无烟煤的重要产区,是国家规划建设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文章以国家能源局"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潜力研究"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晋东煤炭基地开发现状的梳理,计算了晋东煤炭基地开发强度系数为0.5,产能利用率为82%,煤炭资源采出率为52.4%。根据计算结果,对晋东煤炭基地开发态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基地开发强度宜适度降低;基地煤炭采出率将有一定程度提高;基地产能及煤炭产量呈下降趋势,预计基地科学产能约为3.5亿t/a,产量约2.8亿t/a。提出了基地发展的建议,对晋东煤炭基地科学开采和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周晴[5](2020)在《电力企业电煤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约为60%以上,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中国未来依然高度依赖煤炭资源。目前,我国火力发电仍占我国发电结构的主导位置,虽然火电比重正在逐年萎缩,但近几年电煤需求依然呈稳中有进的状态。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呈现出“西多东少,北富南贫”的资源分布结构,而我国电煤需求活跃的省份主要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煤炭资源生产消费呈逆向分布结构,因此,电煤运输对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循环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的变化,受政策影响,煤炭基地集中化,配套铁路线不断完善,铁路、港口运力不断提升以及2016年“公转铁”相关政策的实施,我国煤炭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变革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格局。近年来,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电力市场改革调整电价,火力电力企业发电业务已出现持续亏损问题,降低煤炭采购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综上所述,本文在我国目前政府规划的煤炭物流格局下,结合以往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我国电煤运输的发展,以当前电煤运输中亟需研究和解决的理论与方法论问题,对我国电煤多式联运展开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煤炭运输的相关理论包括煤炭的运输特征和运输模式、多式联运的相关理论包含多式联运的运输构成要素与模型和多式联运的优势,重点阐述了路径优化问题及其构成要素、模型及算法。其次介绍了我国煤炭运输的现状、包括目前电煤的供需关系、煤炭的地理分布和产量、煤炭的铁路、水路运输组织的设施情况,分析了电煤多式联运的现状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电煤供应、电煤交通组织现状和铁水联运三个方面我国电煤多式联运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多式联运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在组成结构、运输能力、成本、安全四个方面存在问题。在传统路径优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电煤多式联运的特性,构建了电煤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该模型中以运输成本、时间惩罚成本、转运成本和碳排放成本的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流量平衡、运能限制为约束条件。接着,分别设计了求解路径优化模型的遗传算法和狼群算法。最后,利用遗传算法和狼群算法优化求解,得到了总体成本最低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方案,达到产需平衡。

郭平安[6](2020)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陕煤运销集团绿色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因低碳经济概念的产生以及大量推广,公司的营销观念也严重受此影响,公司在低碳经济环境之中,想要使其价值得到增加,就必须在寻求经济增长的同时,重视生态领域的发展。煤炭行业自朝阳行业发展至今,面临夕阳西下的局面已是不争的实情,煤炭公司为更好的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是现阶段的人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煤炭公司发展循环经济并采取绿色营销措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煤炭公司可利用循环经济形式来展开绿色营销,使其发电成本下降,进而节省能源,减少损耗以及排污量,最终使公司的竞争实力得到提升。陕煤运销集团于1998年的8月份创建,经由陕西省省政府允许,组织安排省内煤炭公司展开运销结合式的销售,履行管理煤炭规划的“六个统一”职能作用,并对煤炭运营公司的资格进行管理,属于国内首家省级煤炭联合营销公司,面对新时代下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该集团自产自销,实施了绿色化,该集团将绿色经济的发展纳入到了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之中。文中针对陕煤运销集团,利用文献分析法,对绿色营销有关的原理进行了整理,并利用定性研究以及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该集团的发展现状以及营销观念展开深入研究。首先,依据其所属行业具有的特性,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对其现阶段绿色营销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其次,对其在绿色资本投入,绿色营销发展成本,绿色生产技术和绿色营销观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找出,并对这些不足做了总结。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该集团从明确绿色营销之发展的定位,结合4P理论的绿色营销策略,以及生产方面实施绿色营销的途径等;最后,从创建该公司绿色营销文化氛围,创建高效绿色营销制度,健全清洁商品系列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该集团进行绿色营销的保障性方案。本文提出的绿色营销路径,既丰富了绿色营销的相关理论知识,又解决了陕煤运销集团绿色营销发展的问题,也对其他高耗能企业绿色营销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郭鑫[7](2020)在《煤热解气化产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立题为“煤热解气化产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煤地质学为基础,以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为研究对象,以煤化工的热解气化工艺为依托,主要运用光学显微镜(白光、荧光、正交偏光+石膏试板)、显微镜光度计,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固态13C核磁共振谱(13C NMR)、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研究煤热解气化过程中显微组分和微量元素的热行为特征。研究结果可以为煤炭的分级分质利用提供指导,可以充分掌握煤加工固态副产品中残余碳的形态,对实现一次能源的高效利用意义重大。(1)非黏结性煤的热解产物为热解炭(char),镜下碳形态可分为四类:混合炭、块状炭、丝质体和碎片炭。热解炭的碳形态受原煤显微煤岩组成影响较大。热解炭中混合炭的体积百分含量与对应原煤中的密屑体/胶质碎屑体、细屑体/镜屑体和半丝质体的体积百分含量之和有较好的相关性(r约为0.900),块状炭的体积百分含量与原煤中结构木质体/结构镜质体、腐木质体/胶质结构镜质体、团块腐殖体/团块凝胶体和微粒体的体积百分含量之和有较好的相关性(r约为0.900)。高温热解条件下,停留时间增加,块状炭的体积百分分数降低,说明其原始显微组分受热时反应更快。黏结性煤的热解产物为焦和半焦(coke和semicoke)。热解焦中存在气孔,碳组织类型受煤级影响较大。随煤级升高,热解焦中各向异性域尺寸增加,从中挥发分烟煤到低挥发分烟煤,碳组织由以细粒镶嵌为主变为以粗粒镶嵌为主。高温热解条件下,停留时间增加,热解焦中较小尺寸的各向异性域体积百分含量相对减低,说明其更易反应。以碳组织的随机反射率表征热解焦炭的光学特征,随机反射率离散度低的样品,显微镜下多呈光学各向同性,离散度高的样品,显微镜下多呈光学各向异性。四种热解条件下,木质褐煤、亚烟煤C和高挥发分烟煤C的热解炭均表现为光学各向同性;高挥发分烟煤A在低温热解时,表现为光学各向同性而在中温热解和高温热解时,开始出现光学各向异性;中挥发分烟煤和低挥发分烟煤热解焦的随机反射率离散程度较大,镜下呈较强光学各向异性;半无烟煤在热解过程中的随机反射率变化最小,而无烟煤的随机反射率范围随着热解终温的升高反而变小。热解终温相同时,热解炭的随机反射率相似。(2)对12个不同煤级煤和对应的48个热解焦炭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固态13C核磁共振谱测试,研究受煤级和显微煤岩组成影响的煤的结构的热演化规律。整体来说,随着热解终温升高,停留时间增长,同一组样品中的芳香环缩合程度增加,脂肪链长度减少。随机反射率范围相似的不同热解炭,其结构并无相似规律可循。13C NMR结果表明,高温热解焦炭中已经出现石墨化趋势,但FTIR结构参数CH2/CH3表明,碳结构中仍存在甲基或亚甲基官能团,不同样品中二者发生断裂的趋势不同。与煤级相比,显微煤岩组成对煤结构的热演化影响较大。相同变质程度但显微煤岩组成不同的煤在热解时,镜质组含量高的煤,热解焦炭的支链化程度或者CH2/CH3参数高,而惰质组含量高的煤,热解焦炭的芳香环缩合程度高。(3)对气化样品进行岩石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气化渣中残碳的类型,综合分析气化渣的潜在利用价值。气化煤为高挥发分烟煤C,气化后,渣中残碳在显微镜下依据成因和形貌可分为8类:薄壁网格碳、厚壁网格碳、惰质体、类丝质体、分泌体、密实体、未反应显微组分和厚壁球形碳。富集残碳的FTIR结果表明,气化反应后OMB和GSP气化渣中被玻璃质包裹的残碳芳香程度较高,而吸附于OMB和GSP气化渣表面的残碳支链化程度较高。酸洗脱无机质后,OMB-CR的残碳富集效果好,碳含量可高达79.90%(Cd),含碳不均匀的OMB粗渣中富集出来的残碳里存在甲基对称变形振动。(4)综合采用四个参数(前景系数(Coutl),REYdef,rel-Coutl图,REO和相对富集系数(EF))对气化残渣中的稀土元素进行了潜在利用评估,结果表明宁东气化基地气流床气化残渣可被视为有开发前景的稀土元素原料。并且GE-CR-A,GSP-CR和GSP-FR中REO的平均含量较高,最高可大于600μg/g。与GSP气化渣相比,GE气化渣中的REY更富集。结合逐渐化学提取实验、逐渐化学提取实验的质量平衡计算和选定主要元素(Si、Al、Ca、Fe和Mn)与∑REY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GE气化渣中REY主要赋存于碳酸盐、Fe-Mn氧化物和铝硅酸盐中,而GSP气化渣中REY主要赋存于铝硅酸盐中。

郑绍祖[8](2014)在《晋城煤业集团无烟煤目标市场调整与构建》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我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企业--晋城煤业集团(以下简称:晋煤集团),煤炭产量增长速度将高于全国经济及用煤行业的需求增速,晋煤集团目标市场重新调整与构建迫在眉睫。以便晋煤集团既能尽快实现愿景规划的亿吨基地建设,又能使市场格局得到优化升级,还能达到煤炭产销两旺并提高附加值。本文以晋城本地煤炭产品分析为主,根据各用煤行业核心科技水平、市场竞争环境及各种运输方式,有选择地运用STP、SWOT、PEST、4CS、4RS、波特五力模型和波士顿矩阵图等理论工具,圈定销售区域范围。确定各行业重点销售企业规模,协调运用实物现货、电子现货和期货等销售方式,采取售煤及销售延长产业链所产产品相结合。确定本地和异地投融资建设大型多联产新型化工企业、电厂及多元储备联合基地。进而形成多处布点、多样产品、多种运输、多元储备的多维营销格局。此格局形成后,既能适度缓解我国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的油、气和精细化工产品的供应,又延长了产品产业链,实现了卖“粗粮”向售“精粮”的完美转变;既符合晋煤集团“六大板块”多元协调发展的格局,又为晋煤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并提升世界500强地位提供了有效途径;既解决了晋煤集团煤炭产品供大于求的困局,又提高了晋煤集团的效益和利润;既摆脱了单一渠道销售单一产品的被动局面,又为自控化工企业散而小提升为大而集中并合理分布奠定坚实基础。经本文分析,最终得出:优化煤化产业链,突出联动发展;培育煤电生产链,促进创新发展;构建煤钢销售链,实现长效发展;加大煤转价值链,推动集约发展;布局运输体系链,强化协同发展;创建多维市场链,开创立体发展;抓住大型用户链,实现共赢发展;围绕重点区域链,提质增效发展。

曹允钦[9](2009)在《基于非财务分析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研究》文中指出分析研究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对其进行合理估值,是一件非常困难、极具挑战性的事情。尤其是对煤炭采掘业这样一个受自然条件影响巨大的上市公司,难度就更大。作为公众公司,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基于财务数据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但基于财务分析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煤炭采掘业又是一个特殊的资源型高危行业,真正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投资价值的因素往往不是财务指标,而是一些关键的非财务指标,这常常让投资者感到比较困惑。作者紧密结合煤炭开采企业特点,采用非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从企业微观层面、宏观政策层面、风险分析三个不同视角,对煤炭行业18家上市公司整体情况和每个公司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企业微观层面,主要研究指标为:资源禀赋状况、煤炭种类、主要优势、目标客户、控股股东实力等。宏观层面,主要研究指标为:煤炭行业在中国的重要地位、行业政策、资源稀缺价值。风险评价部分,主要研究指标为:产能过剩风险、盲目多元化风险、村庄压煤风险、政策风险等。通过三个不同视角的分析研究,对上市公司整体竞争优势与机会、整体竞争劣势与风险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评述。同时对每一家上市公司的独特竞争优势与机会、竞争劣势与风险进行点评。全面、专业、系统、风险研究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对收集数据资料,从专业角度分析判断,确保其合理、准确,也是其它非专业人士很难做到的。期望该研究成果,能够对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研判相关公司内在价值,合理估值,投资决策供一些参考。

赵越[10](2004)在《JX煤炭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煤炭是我国重要的一次资源。煤炭也是受经济和政策影响最大的行业。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煤炭企业要随需而变,采取最适合自己的市场策略,才能抓住市场机会,在竞争中获胜。 本文的结构安排,全文共分五个部分。首先主要是从分析无烟煤行业概况着手,这部分包括两个环节:分别分析了国外无烟煤概况和国内无烟煤概况,在分析该矿的基础上指出了国内煤炭行业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对JX企业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在这部分主要以波特五种竞争力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潜在进入者、供应商、替代品、客户的情况,并分析了竞争对手的情况。第三部分是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分析。利用SWOT战略分析工具,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该企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营销战略制订部分,以前面的分析为基础,对JX煤炭公司的市场按产品用途和地域进行了细分,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了目标市场,制订了JX煤炭公司的营销总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第五部分是为确保所制订的营销战略顺利实施并取得成功所需的保障体系,主要就组织体系、营销队伍建设、营销人员管理和市场营销信息管理进行论述。 本文系统地构建了JX煤炭公司的营销战略体系,其中既有营销战略分析框架,也有明确的战略行动计划,为煤炭行业营销战略的制订与执行提供了实例,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二、北京建设无烟煤生产基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建设无烟煤生产基地(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天然石墨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2 文献综述
    2.1 产业经济学理论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2.1.1 经济周期理论
        2.1.2 产业周期理论
        2.1.3 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波特战略管理理论及其应用
        2.2.1 波特战略管理理论及延伸
        2.2.2 战略管理理论在行业研究中的应用
    2.3 石墨行业的相关研究
        2.3.1 石墨行业的基本介绍
        2.3.2 技术角度的研究
        2.3.3 政策角度的研究
        2.3.4 评价角度的研究
    2.4 研究方法综述
        2.4.1 Dematel方法
        2.4.2 系统动力学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天然石墨行业生产趋势分析
    3.1 国际天然石墨行业发展现状
        3.1.1 石墨矿产储量情况
        3.1.2 天然石墨产量分布情况
        3.1.3 天然石墨产业发展趋势
        3.1.4 全球代表性石墨企业概况
    3.2 我国天然石墨行业发展概况
        3.2.1 我国石墨矿储量情况
        3.2.2 我国天然石墨产量与产区
        3.2.3 天然石墨的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3.2.4 国内代表性石墨企业概况
    3.3 国内外天然石墨生产规律分析
        3.3.1 国内外天然石墨生产波动性分析
        3.3.2 国内外GDP与石墨生产关系分析
        3.3.3 趋势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天然石墨需求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4.1 天然石墨需求影响指标池的确定
        4.1.1 基于Dematel的影响因素关系分析
        4.1.2 影响因素指标池确定
    4.2 晶质石墨需求影响因素确定
        4.2.1 主要影响因素介绍
        4.2.2 回归分析
    4.3 隐晶质石墨的需求影响因素确定
        4.3.1 主要影响因素介绍
        4.3.2 回归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分情景的我国天然石墨需求量发展趋势研究
    5.1 场景设置
        5.1.1 新能源汽车销量场景设置
        5.1.2 专利数量的场景设置
        5.1.3 人口迁移的场景设置
    5.2 系统分析
    5.3 系统结构及可靠性验证
        5.3.1 人口模块
        5.3.2 钢铁模块
        5.3.3 预测模块
    5.4 系统结果分析
        5.4.1 分场景的趋势分析
        5.4.2 按因素的趋势分析
        5.4.3 趋势分析总结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石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分析
    6.1
        6.1.1 可持续发展潜力静态分析
        6.1.2 分场景的潜力动态分析
    6.2 人造石墨替代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6.2.1 人造石墨发展现状
        6.2.2 人造石墨替代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动态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关于我国天然石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7.1 我国天然石墨行业现有政策分析
        7.1.1 我国天然石墨行业相关政策的演变
        7.1.2 我国天然石墨行业分领域的政策分析
        7.1.3 我国天然石墨行业现有政策内容总结
    7.2 我国天然石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7.2.1 加强天然石墨矿产勘查,确保可持续性资源供给
        7.2.2 加强统筹规划和规范管理,引导产业良性发展
        7.2.3 推进石墨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发挥资源优势
    7.3 我国石墨产业链重点发展建议
        7.3.1 关于我国石墨提纯产业的发展建议
        7.3.2 关于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产业的发展建议
        7.3.3 关于石墨烯产业的发展建议
    7.4 我国天然石墨行业发展的路径建议
        7.4.1 战略基础阶段(2020~2025年)
        7.4.2 战略成长阶段(2025~2030年)
        7.4.3 战略提升阶段(2030~2035年)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石墨行业可持续发展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无烟煤煤尘体相分子模型构建及其润湿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煤尘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1.3 煤尘分子结构的研究现状
        1.3.1 煤尘结构的研究方法
        1.3.2 煤尘结构模型综述
    1.4 煤尘的润湿性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煤尘样品测试及结果分析
    2.1 煤尘样品的选取及处理
    2.2 煤尘样品的测试
        2.2.1 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测试
        2.2.2 固体核磁共振碳谱测试(~(13)C-NMR)
        2.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FTIR)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XPS)
        2.2.5 X射线衍射测试(XRD)
    2.3 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测试结果分析
    2.4 固体核磁共振碳谱测试结果分析
    2.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分析
        2.5.1 毕节煤尘样品的FTIR分析
        2.5.2 龙岩煤尘样品的FTIR分析
        2.5.3 毕节和龙岩煤尘样品的红外表征对比
    2.6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结果分析
        2.6.1 毕节煤尘样品的XPS分析
        2.6.2 龙岩煤尘样品的XPS分析
        2.6.3 毕节和龙岩的XPS结构表征对比
    2.7 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烟煤煤尘体相分子模型构建
    3.1 无烟煤煤尘体相分子模型相关结构参数
        3.1.1 芳香结构参数
        3.1.2 脂肪族结构参数
        3.1.3 杂原子结构参数
    3.2 无烟煤煤尘体相分子模型的构建
        3.2.1 毕节和龙岩无烟煤煤尘的平面大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
        3.2.2 毕节和龙岩无烟煤煤尘能量最低结构模型
        3.2.3 毕节和龙岩无烟煤煤尘分子结构模型的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型构建及其分子模拟
    4.1 引言
    4.2 MS模块介绍及其作用
    4.3 无烟煤单相及两相聚集态模型的构建
        4.3.1 单相体系聚集态模型的构建
        4.3.2 两相体系聚集态模型的构建
    4.4 润湿性的分子模拟
        4.4.1 吸附构型
        4.4.2 相互作用能
        4.4.3 相对浓度分布
        4.4.4 均方位移(MSD)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烟煤煤尘的润湿性实验研究
    5.1 实验准备
    5.2 接触角实验
        5.2.1 接触角实验理论及步骤
        5.2.2 接触角实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5.3 渗透性实验
        5.3.1 渗透性实验步骤
        5.3.2 渗透性实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5.4 改进沉降实验
        5.4.1 改进沉降实验理论及步骤
        5.4.2 改进沉降实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高炉喷吹褐煤的可磨性与流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高炉喷吹煤粉的发展
        1.1.1 国内的发展历程
        1.1.2 国外的发展历程
    1.2 高炉喷吹褐煤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 褐煤的研究现状
    1.4 粉体可磨性的影响因素
        1.4.1 工业分析对可磨性的影响
        1.4.2 粒径对可磨性的影响
        1.4.3 矿物质对可磨性的影响
        1.4.4 配煤对可磨性的影响
    1.5 粉体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1.5.1 粒径对流动性的影响
        1.5.2 水分对粒径的影响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可磨性和流动性实验方法
    2.1 可磨性实验
        2.1.1 可磨性定义
        2.1.2 可磨性测定方法
    2.2 流动性实验
    2.3 工业分析实验
        2.3.1 灰分实验方法
        2.3.2 挥发分实验方法
        2.3.3 全水分测定方法
    2.4 实验所使用仪器设备
第三章 云南省适于高炉喷吹褐煤的资源调查
    3.1 昭通片区褐煤资源调查介绍
        3.1.1 三善堂煤矿
        3.1.2 红泥村煤矿
        3.1.3 守望乡煤矿
    3.2 红河、文山片区褐煤资源调查介绍
        3.2.1 夸竹煤矿
        3.2.2 西梭柏煤矿
        3.2.3 小龙潭煤矿
    3.3 昆明片区褐煤资源调查介绍
        3.3.1 先锋煤矿
        3.3.2 可保煤矿
    3.4 楚雄片区褐煤资源调查介绍
        3.4.1 吕合煤矿
        3.4.2 罗茨煤矿
    3.5 曲靖片区褐煤资源调查介绍
    3.6 煤样工业分析
    3.7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混合煤粉可磨性实验
    4.1 可磨性实验用料、仪器设备及流程
        4.1.1 可磨性实验用料、仪器设备
        4.1.2 实验流程
    4.2 单煤的可磨性相关实验
        4.2.1 单煤的煤岩组分测定
        4.2.2 单煤的可磨性实验
    4.3 混煤的可磨性相关实验
    4.4 不同粒径的褐煤对可磨性的影响实验
    4.5 破碎后混煤的质量分布实验
    4.6 灰分、挥发分与可磨性相关实验
        4.6.1 混煤的灰分、挥发分变化
        4.6.2 不同粒径褐煤的灰分、挥发分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合煤粉流动性实验
    5.1 实验用料、仪器设备及流程
        5.1.1 实验用料、仪器设备
        5.1.2 实验流程
    5.2 粒径对流动性的影响实验
        5.2.1 单煤的流动性
        5.2.2 混煤的流动性
        5.2.3 小于200 目不同占比的流动性
        5.2.4 不同粒径的形貌对流动性的影响
    5.3 水分对流动性的影响实验
        5.3.1 褐煤不同水分的流动性
        5.3.2 两种煤混配的流动性
        5.3.3 三种煤混配的流动性
    5.4 失水率实验
        5.4.1 不同含水率的褐煤失水率
        5.4.2 不同粒径的煤样的失水率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炉喷吹褐煤的工业应用
    6.1 高炉喷煤的工艺流程
    6.2 工厂操作制度
    6.3 磨煤机的工作原理
    6.4 工业试验数据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可磨性相关实验结论
        7.1.2 流动性相关实验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研究生阶段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附录 B:研究生阶段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C:研究生阶段获得的荣誉

(4)晋东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态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1.1 基地范围
    1.2 资源与开采条件
2 基地开发程度
    2.1 开发现状
    2.2 开发程度
    2.3 产能利用率
    2.4 采出率
3 开发态势分析
    3.1 开发强度分析
    3.2 采出率分析
    3.3 产能产量预测
        3.3.1 产能预测
        3.3.2 产量预测
4 结论及建议

(5)电力企业电煤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炭运输研究现状
        1.2.2 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理论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创新点
        1.3.4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础理论介绍
    2.1 煤炭运输
        2.1.1 基本概念
        2.1.2 电煤运输组织模式
    2.2 多式联运
        2.2.1 多式联运模型介绍
        2.2.2 多式联运的特点
    2.3 路径优化
        2.3.1 路径优化模型
        2.3.2 路径优化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企业电煤多式联运现状分析
    3.1 电煤供求现状
        3.1.1 煤炭供应现状
        3.1.2 电煤需求现状
        3.1.3 电煤流向分析
    3.2 电煤交通运输组织现状
        3.2.1 电煤铁路运输现状
        3.2.2 电煤水路运输现状
    3.3 电煤多式联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3.1 电煤多式联运现状
        3.3.2 电煤多式联运存在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企业电煤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构建
    4.1 路径优化模型问题描述
        4.1.1 问题描述
        4.1.2 基本假设
    4.2 电煤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
        4.2.1 符号说明
        4.2.2 成本分析
        4.2.3 模型构建
    4.3 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求解算法设计
        4.3.1 遗传算法设计
        4.3.2 狼群算法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基础数据准备
        5.1.1 电煤运输交通工具运输情况及成本参数
        5.1.2 多式联运网络构建
        5.1.3 多式联运运量及时间窗
    5.2 优化模型求解
        5.2.1 遗传算法求解
        5.2.2 狼群算法求解
    5.3 优化方案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铁路运输航线情况
附录B 水路运输航线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6)低碳经济背景下陕煤运销集团绿色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低碳经济理论
        2.1.1 低碳经济的概念与原则
        2.1.2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2.2 绿色营销理论
        2.2.1 公司市场营销
        2.2.2 公司绿色营销理论
        2.2.3 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差异
        2.2.4 低碳经济和绿色营销的关系
    2.3 其他理论
        2.3.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3.2 循环经济理论
第3章 陕煤运销集团绿色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煤炭市场的现状及特点
        3.1.1 我国煤炭市场的现状
        3.1.2 煤炭市场的特点
    3.2 陕煤运销集团绿色营销现状
        3.2.1 公司概况
        3.2.2 公司营销特点
        3.2.3 公司营销绿色营销现状
    3.3 公司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3.3.1 绿色营销观念尚未完全确立
        3.3.2 绿色营销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有待完善
        3.3.3 营销人才素质较低
        3.3.4 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组合
第4章 陕煤运销集团绿色营销发展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自然生态环境分析
        4.1.2 社会环境分析
        4.1.3 经济供求环境分析
        4.1.4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4.1.5 技术环境分析
    4.2 微观环境分析
        4.2.1 顾客分析
        4.2.2 潜在进入者分析
        4.2.3 供应者分析
        4.2.4 行业内部竞争
        4.2.5 行业外部竞争
    4.3 公司绿色营销发展的SWOT分析
第5章 陕煤运销集团实施绿色营销策略
    5.1 绿色营销发展定位
        5.1.1 积极树立绿色形象
        5.1.2 创建公司绿色文化
        5.1.3 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
    5.2 绿色产品策略
    5.3 绿色价格策略
    5.4 绿色促销策略
    5.5 绿色渠道策略
    5.6 绿色生产策略
第6章 陕煤运销集团实施绿色营销保障措施
    6.1 组织管理保障
    6.2 制度机制保障
    6.3 资金保障
    6.4 人才保障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煤热解气化产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2.1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1.2.2 煤类与煤级
        1.2.3 煤的显微组成
        1.2.4 煤的热解和气化
        1.2.5 热解气化焦炭的岩石学研究
        1.2.6 煤的有机结构及其热演化
        1.2.7 煤中微量元素及其热行为
        1.2.8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主要工作量与创新点
        1.4.1 主要工作量
        1.4.2 主要研究成果
        1.4.3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样品采集与地质背景
    2.1 样品设计依据
    2.2 地质背景简介
    2.3 本章小结
3 热解和气化煤的煤岩煤质特征
    3.1 样品的宏观煤岩特征
    3.2 样品处理和实验
    3.3 不同煤级煤的随机最大反射率
    3.4 样品的显微煤岩特征
        3.4.1 热解煤的显微煤岩特征
        3.4.2 气化煤的显微煤岩特征
    3.5 煤质特征
        3.5.1 热解煤的煤质特征
        3.5.2 煤化参数确定煤级
        3.5.3 气化用煤的煤质特征
    3.6 本章小结
4 不同热解条件下焦炭的岩石学特征
    4.1 热解模拟实验
    4.2 挥发性物质产率
    4.3 不同热解条件下焦炭的岩石学特征
        4.3.1 热解焦炭类型
        4.3.2 热解焦炭的形态特征
        4.3.3 热解焦炭的光学特征
    4.4 镜质组、惰质组在热解过程中的岩石学演化特征
        4.4.1 显微组分分离实验
        4.4.2 镜质组、惰质组热解焦炭的岩石学演化特征
    4.5 本章小结
5 热解过程中煤结构的变化特征
    5.1 概论
    5.2 ~(13)C-NMR分析
        5.2.1 ~(13)C-NMR测试
        5.2.2 ~(13)C-NMR结构参数
        5.2.3 ~(13)C-NMR结果分析
    5.3 FTIR分析
        5.3.1 FTIR测试
        5.3.2 FTIR结构参数
        5.3.3 FTIR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气化渣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6.1 气化残渣的化学性质
    6.2 气化残碳的岩石学特征
        6.2.1 光学显微镜分析气化渣
        6.2.2 带能谱的扫描电镜分析气化渣
    6.3 气化中残碳的富集
        6.3.1 残碳富集实验
        6.3.2 残碳的工业分析、全硫、全碳分析
        6.3.3 富集残碳的FTIR分析
    6.4 气化残渣的地球化学特征
    6.5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晋城煤业集团无烟煤目标市场调整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主要内容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第三节 相关战略管理理论
第二章 煤炭及相关行业现状与发展
    第一节 煤炭行业现状与发展
    第二节 煤炭相关行业的市场现状与发展
第三章 无烟煤市场环境
    第一节 国际无烟煤市场环境与未来变化
    第二节 国内无烟煤市场环境与未来变化
第四章 晋煤集团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晋煤集团现状
    第二节 晋煤集团市场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 目标市场调整与构建
    第一节 目标市场内涵
    第二节 分行业目标市场调整与构建
第六章 目标市场调整与构建前后比较分析及所需配套措施
    第一节 目标市场调整与构建前后比较
    第二节 目标市场调整与构建所需配套措施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目标市场调整与构建概述
    第二节 目标市场调整与构建需继续延伸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9)基于非财务分析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框架结构
    1.4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2.1 数量及地域分布
    2.2 基本情况
    2.3 在国内上市公司中的地位
第三章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研究
    3.1 微观层面分析研究
    3.2 宏观层面
    3.3 风险评价
第四章 上市公司SWOT 分析
    4.1 整体分析
    4.2 SWOT 矩阵分析
    4.3 个股研究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基本结论
    2.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JX煤炭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第一部分 无烟煤行业分析
    1.1 国外无烟煤行业概况
    1.2 中国无烟煤行业概况
第二部分 JX煤炭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1 主要无烟煤企业分析
    2.2 潜在进入者分析
    2.3 替代品分析
    2.4 煤炭需求分析
    2.5 无烟煤矿产情况分析
第三部分 JX煤炭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1 JX煤炭公司概况
    3.2 JX煤炭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3 JX煤炭公司SWOT分析
第四部分 JX煤炭公司市场营销战略
    4.1 市场营销战略的涵义
    4.2 战略思想
    4.3 战略目标
    4.4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定位
    4.5 营销策略
第五部分 营销战略保障体系
    5.1 营销组织机构
    5.2 JX煤炭公司营销人员管理
    5.3 市场营销信息管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北京建设无烟煤生产基地(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天然石墨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孟兆磊.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2]无烟煤煤尘体相分子模型构建及其润湿性研究[D]. 冯志忠.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高炉喷吹褐煤的可磨性与流动性研究[D]. 郑小姣.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4]晋东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态势研究[J]. 乔立瑾. 煤炭工程, 2020(11)
  • [5]电力企业电煤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研究[D]. 周晴.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6]低碳经济背景下陕煤运销集团绿色营销策略研究[D]. 郭平安.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7]煤热解气化产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郭鑫.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1)
  • [8]晋城煤业集团无烟煤目标市场调整与构建[D]. 郑绍祖. 厦门大学, 2014(09)
  • [9]基于非财务分析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研究[D]. 曹允钦. 天津大学, 2009(S2)
  • [10]JX煤炭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 赵越. 四川大学, 2004(02)

标签:;  ;  ;  ;  ;  

北京建设无烟煤生产基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