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仙汤及其药物血清对GT1-7细胞增殖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RNA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党春晓,刘鹏飞,刘金星[1](2021)在《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药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医学的激素补充疗法(HRT)疗效一般且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中医理论认为此病之本在肾,应当以治肾为主,兼以疏肝、清心、补脾,以二仙汤治疗,疗效显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二仙汤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起雌激素样作用,与西药相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但还需研究以指导应用。本文主要通过对二仙汤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过程中单味药及该方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梳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汪青[2](2021)在《二仙汤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观察二仙汤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分析及动物实验验证,探讨二仙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昆山附属医院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患者9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服用钙剂及阿法骨化醇。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仙汤。疗程共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腰背疼痛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等,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评价临床疗效。2.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构建二仙汤-有效化合物-miRNA靶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基因网络,筛选核心靶标进行分析,并通过临床样本验证结果。3.构建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通过MicroCT、组织形态学等方法明确二仙汤对雌激素减少造成的骨丢失的保护作用。通过研究二仙汤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分化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探讨二仙汤对绝经后骨丢失保护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二仙汤联合钙剂及阿法骨化醇治疗12周后,腰背疼痛VAS评分及肾阳虚中医症候评分下降,SF-36生活质量评分升高。血清骨形成指标(P1NP及血清骨钙素)升高,血清骨吸收指标(β-CTX)及骨密度无显着变化。2.二仙汤六味单药,共获得有效化合物104个,预测的microRNA靶标共122个,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疾病相关基因共171个,构建的二仙汤-有效化合物-miRNA靶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基因网络中核心microRNA靶标是miRNA-335-5p,其靶基因富集在成骨调节、矿化的调控、成骨细胞增殖的调控、氧化应激等通道。临床样本验证,试验组用药后,血浆miRNA-335-5p较用药前显着升高,而对照组没有显着变化。3.去卵巢小鼠动物模型经二仙汤治疗后,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及骨小梁数上升,骨小梁分离度下降;骨小梁形态和结构均有显着改善;血清P1NP升高,CTX下降,miRNA-335-5p表达量升高。二仙汤含药血清抑制破骨细胞TRAP、CTSK及NFATc1的基因表达,抑制破骨细胞肌动蛋白环的形成,降低其骨吸收能力;二仙汤含药血清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提高miRNA-335-5p的表达,降低DKK1并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道,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研究结论1.二仙汤联合钙剂及阿法骨化醇的短期治疗,能够缓解腰背疼痛,改善肾阳虚中医症候,改善生活质量,增加骨形成,但骨密度无明显变化。2.miRNA-335-5p可能是二仙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靶点。3.二仙汤能够调节去卵巢小鼠骨代谢指标,增加骨密度,抑制骨丢失,改善骨骼微结构。4.二仙汤含药血清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及肌动蛋白环形成,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及骨吸收能力。5.二仙汤含药血清通过改变miRNA-335-5p的表达,降低DKK1,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道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牛红萍[3](2021)在《调肾通络方防治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及其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观察调肾通络方防治重度IUA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以期为IUA患者提供一种简便、实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2.通过对IUA患者子宫内膜病理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IUA纤维化程度以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与IUA发生发展的相关性。3.经SD大鼠IUA模型体内实验,在组织水平从TGF-β1/Smads信号通路角度,分析调肾通络方防治IUA术后再粘连的疗效机制及作用靶点。4.经SD大鼠ESCs体外实验,在细胞水平从TGF-βl/Smads信号通路角度,分析调肾通络方防治IUA术后再粘连的疗效机制及作用靶点。方法1.随机对照观察调肾通络方防治重度IUA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妇科就诊患者,按照纳入标准纳入重度IUA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30)。治疗组平均年龄29.87±4.06岁,平均病程3.53±1.70月;宫腔操作次数为2.10±0.0.71次,宫腔粘连评分为15.33±6.78。对照组平均年龄29.30±3.23岁,平均病程3.73±1.80月;宫腔操作次数为1.87±0.68次;宫腔粘连评分为14.93±6.50;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宫腔操作次、宫腔粘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予调肾通络方治疗,对照组予芬吗通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经期停药,随访半年。采用以下指标评价各组疗效: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评分,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以及PI、RI,月经量、色、质,腹痛、腰酸、焦虑等症状积分。2.IUA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以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与IUA的相关性随机调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在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妇科就诊的IUA患者子宫内膜内膜组织病理切片30例(轻、中、重各10例);非粘连子宫内膜病理切片10例,为同期因宫内膜增厚行宫腔镜刮宫术,且内膜组织病检证实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0例。采用HE染色进行腺体计数,Masson染色评估胶原纤维面积明确IUA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与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的TGF-β1、Smad2、Smad3、Smad7表达水平,证实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与IUA发生发展的相关性。3.动物实验采用双重损伤法构建稳定的SD大鼠IUA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2.875g/kg TTR)、中剂量组(5.75g/kg TTR)以及高剂量组(11.5g/kg TTR)。每组5只大鼠(每组共计10个子宫标本)。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常规喂食,喂食方法同给药组,并予给药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调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调肾通络方免煎颗粒2.875g·kg-1、5.75g·kg-1、11.5g·kg-1灌胃8周。获取内膜标本,HE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子宫内膜形态、腺体计数以及胶原面积,分析调肾通络方对SD大鼠IUA子宫内膜纤维化进展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表达水平,分析调肾通络方对SD大鼠IUA子宫内膜细胞增殖的影响;qPCR法检测各组TGF-β1、Smad2、Smad3、Smad7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 TGF-β1、Smad2、p-Smad2、Smad3、p-Smad3、Smad7蛋白表达水平,从TGF-β1/Smads角度分析调肾通络方防治IUA术后再粘连的作用机制及靶点。4.细胞实验提取SD大鼠ESCs,细胞培养48h后,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10%、20%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正常对照组常规胎牛血清培养。模型对照组、肾通络方含药血各组以50ng/ml TGF-β1作用于ESCs 48h,之后模型对照组加入常规饲养大鼠血清,调肾通络方各组分别加入5%、10%、20%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各组于37℃培养箱中培养72h,收集上清液和细胞。qPCR检测各组Smad2、Smad3、Smad7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 Smad2、p-Smad2、Smad3、p-Smad3、Smad7 蛋白表达水平,在细胞水平从TGF-β1/Smads角度分析调肾通络方对ESCs的影响。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3个月经后期后,治疗组宫腔镜粘连评分、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PI、RI、症状积分分别为 5.67±3.04、8.64±1.38、0.77±0.14、0.49±0.04、32.00±7.93。对照组宫腔镜粘连评分、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PI、RI、症状积分分别为8.57±3.93、7.08±1.83、0.96±0.14、0.53±0.04、38.00±7.8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显着(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粘连评分、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PI、RI、症状积分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治疗组防治IUA术后再粘连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2.IUA纤维化程度及与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相关性(1)各组子宫内膜腺体计数:HE染色结果显示非粘连组腺体丰富,呈圆形或长椭圆形,计数为48.13±6.55。粘连组腺体稀少,轻、中、重度粘连腺体计数分别为24.8±2.15、18.7±1.34、12.1±2.08。与对照组比较,粘连组腺体计数明显下降,差异显着(P<0.001),且与粘连程度呈负相关。(2)各组子宫内膜胶原纤维面积比:Masson染色结果显示非粘连组组蓝染区域不明显,胶原纤维面积小,面积比率为0.489±0.241。粘连组可见明显蓝染区域,胶原纤维面积广泛,轻、中、重度粘连面积比率分别为12.92±5.054、25.82±2.636、32.5±6.969。与对照组比较,粘连组胶原纤维面积明显增加,差异显着(P<0.001),且与粘连程度呈正相关。(3)各组子宫内膜组织TGF-β1、Smad2、Smad3、Smad7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在各组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均有表达,但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细胞。非粘连组、轻、中、重度粘连组 TGF-β1 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1.37±0.49、2.90±0.31、3.80±0.42、4.50±0.42。与非粘连组比较,粘连组TGF-β1表达明显上调,并与粘连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显着(P<0.01)。Smad2在各组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均有表达。非粘连组、轻、中、重度粘连组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2.77±0.43、4.80±0.42、5.00±0.47、5.00±0.47。与非粘连组比较,粘连组 Smad2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显着(P<0.01),但与粘连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Smad3在非粘连组中主要表达于腺上皮,在粘连组中,腺上皮、间质均有表达。非粘连组、轻、中、重度粘连组Smad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7±0.56、3.30±0.67、3.70±0.82、4.40±0.52。与非粘连组比较,粘连组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显着(P<0.01),并与粘连程度呈正相关。Smad7在各组中均有表达。非粘连组、轻、中、重度粘连组Smad7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87±0.86、3.80±0.63、3.10±0.88、1.80±0.42。与非粘连组比较,粘连组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显着(P<0.01),并与粘连程度呈负相关。3.动物实验(1)各组SD大鼠子宫大体解剖形态:各组在体子宫呈“Y”型子宫。正常对照组双侧子宫对称,粗细均匀相当,子宫壁光滑,呈淡红色,色泽光鲜,有较好的弹性。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子宫外形相似,但均有不同程度变形、僵硬,与周边组织粘连,其中以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最为明显,而调肾通络方中、高剂量组子宫弹性尚好,粘连程度较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低。(2)各组SD大鼠子宫内膜Vimentin免疫组化:免疫组化(IHC)检测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组、调肾通络方高、中剂量组均可见大量棕黄色颗粒沉积,Vimentin阳性表达相对量分别为21.71±1.88%、17.67±1.06%、15.39±1.53%。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则见较少棕色颗粒,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11±0.66%、11.92±1.7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呈低表达,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调肾通络方高、中剂量组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显着(P<0.01)。(3)各组SD大鼠子宫内膜组织HE染色结果及腺体计数: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线完整,上皮细胞结构完整,内膜间质中见丰富圆形、椭圆形腺体,呈排列状、簇状,内膜表面可见腺体开口。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均不同程度出现内膜组织坏死,腺体稀少、甚至缺失,其中以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最为严重。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各组腺体计数分别为54±5个/HP、10±2个/HP、20±4个/HP、34±6个/HP、50±3个/H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腺体计数均不同程度减少,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对照比较,调肾通络方组腺体计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但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无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4)各组SD大鼠子宫内膜Masson染色结果及纤维化面积:正常对照组、调肾通络方高、中剂量组见少量蓝色胶原纤维,纤维化面积比分别为13.73±1.67%、18.56±1.69%、28.38±2.8%。在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均可见大量蓝色胶原纤维,其纤维化面积比率分别为53.09±3.46%、41.82±2.8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各组纤维化面积增加,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调肾通络方中、高剂量组纤维化面积减少,差异显着(P<0.01)。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无差异(P>0.05)。(5)各组 SD 大鼠子宫内膜 TGF-β1、Smad2、Smad3、Smad7mRNA 表达:qPCR 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TGF-β1mRNA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2.64±0.35、4.61±0.66、4.07±0.38、3.92±0.42、3.13±0.41;Smad2mRNA 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2.96±0.33、3.83±0.55、3.64±0.57、3.28±0.67、3.00±0.53;Smad3mRNA 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3.17±0.22、4.75±0.53、4.14±0.26、3.71±0.28、3.27±0.41;Smad7mRNA 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5.82±0.33、4.03±0.19、4.60±0.62、4.69±0.47、5.76±0.2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上调,Smad7 mRNA表达下调,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调肾通络方各组TGF-β1、Smad2、Smad3mRNA呈剂量依赖性表达下调,Smad7mRNA表达上调。其中以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6)各组SD大鼠子宫内膜TGF-β1、p-Smad2/3、Smad2/3/7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显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TGF-β1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177±0.08、0.808±0.045、0.584±0.054、0.411±0.164、0.206±0.025;p-Smad2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126±0.017、0.728±0.370、0.587±0.043、0.281±0.021、0.159±0.027;Smad2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281±0.014、0.780±0.035、0.559±0.057、0.312±0.030、0.276±0.047;p-Smad3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110±0.013、0.782±0.133、0.558±0.059、0.290±0.027、0.167±0.014;Smad3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0.134±0.015、0.570±0.059、0.458±0.032、0.267±0.031、0.162±0.018;Smad7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448±0.030、0.096±0.021、0.131±0.018、0.188±0.019、0.198±0.05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 TGF-β1、p-Smad2、Smad2、p-Smad3、Smad3 蛋白表达上调,Smad7 表达下调,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调肾通络方各组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表达下调,Smad7表达上调。其中以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4.细胞实验(1)SD大鼠原代E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刚分离的ESCs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呈圆形、锥形以及多角形。培养0.5 h左右开始贴壁,培养24h后细胞呈梭形、三角形、多角形,分散排列,无明显规律。48h后细胞增多,开始出现聚集现象。培养72h后细胞明显聚集现象,多呈现梭形。vimentin免疫荧光呈绿色为阳性,阳性率为90.10±0.15%。(2)各组SD大鼠ESCs形态及密度:正常对照组、20%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ESCs外形相似,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饱满,呈铺路石状密集排列;模型对照组、5%、10%调肾通络方组细胞不同程度变细长,细胞密度下降。(3)各组SD大鼠ESCs Smad2、Smad3、Smad7mRNA表达:qPCR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10%、20%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Smad2mRNA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3.981±0.510、5.040±0.210、4.997±0.323、4.539±0.241、4.070±0.265;Smad3mRNA 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3.539±0.137、5.014±0.321、4.819±0.330、4.318±0.368、3.792±0.475;Smad7mRNA 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5.614±0.250、4.508±0.451、4.681±0.074、4.894±0.085、5.257±0.370。与正常对照比较,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各组Smad2、Smad3 mRNA表达不同程度上调,Smad7表达下调。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Smad2、Smad3 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调,而Smad7的表达上调,其中以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4)各组SD大鼠ESCs p-Smad2/3、Smad2/3/7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10%、20%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p-Smad2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151±0.016、0.850±0.035、0.730±0.029、0.690±0.024、0.621±0.023、Smad2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190±0.019、0.862±0.028、0.812±0.031、0.681±0.026、0.610±0.028;p-Smad3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130±0.011、0.911±0.027、0.751±0.022、0.660±0.021、0.592±0.027;Smad3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161±0.018、0.841±0.019、0.720±0.025、0.632±0.019、0.492±0.018;Smad7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730±0.035、0.150±0.011、0.261±0.018、0.381±0.029、0.550±0.01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各组p-Smad2、p-Smad3、Smad2、Smad3蛋白表达不同程度上调,Smad7蛋白表达下调。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p-Smad2、p-Smad3、Smad2、Smad3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调,而Smad7的表达上调,其中以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调肾通络方应用于重度IUA术后,能明显改善患者月经量、焦虑、倦怠、腰膝酸软等不适临床症状;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血流,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有效防治重度IUA术后再发粘连。2.IUA的病理本质为子宫内膜纤维化,纤维化进展参与了 IUA的发生发展,且内膜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粘连程度呈正相关;TGF-β1/Smads信号通路激活参与了 IUA的发生、发展。3.从TGF-β1/Smads纤维化信号通路角度,调肾通络方防治IUA术后再粘连可能的疗效机制为:从子宫内膜细胞到组织下调TGF-β1、Smad2、Smad3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Smad7蛋白及mRNA表达,从而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改善子宫内膜纤维化。
徐慧慧[4](2021)在《基于成骨和破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性别差异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实验目的本研究从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和破骨细胞(osteoblast,OC)PI3K/Akt信号调控通路的角度,采用体内实验与体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的性别差异及作用机制,以进一步阐明“肾主骨”的科学内涵,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实验方法与结果为了阐明上述问题,本研究通过以下4个实验进行探讨。实验一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差异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实验方法选用3月龄SPF级Sprague-Dawley(SD)大鼠,雌雄各78只,适应性饲养后,将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基础组12只、空白对照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和造模组42只;雄性大鼠分组方法同雌性大鼠。分组结束后,先将雌、雄基础组大鼠经麻醉后处死,取第4腰椎和右侧胫骨检测骨组织形态指标数据,作为基础值。然后对雌、雄造模组分别进行去势手术(卵巢切除和睾丸切除),制备“肾虚”OP大鼠模型。去势手术13周后,将造模组大鼠分别按体重再随机分为卵巢切除(OVX)组(13只)、雌激素组(12只)、雌性右归丸组(12只);睾丸切除(ORX)组(13只)、雄激素组(13只)、雄性右归丸组(12只)。对各给药组大鼠分别进行灌胃给药,各组每日给药1次,每7d休息1d,连续给药13周。给药结束后,各组大鼠经麻醉处死后,取第4腰椎和双侧胫骨,分别用于Micro-CT骨组织形态指标的检测,及制作脱钙骨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胫骨骨髓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中p-PI3K、p-Akt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胫骨骨髓中BGP、RANKL、OPG、p-GSK-3β、β-catenin、Runx2,TRAP,TRAF-6,c-Src,NFATc1 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1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腰椎BMD变化率的影响雌性和雄性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BMD变化率均为正值,表示骨量增加,而模型组(OVX组、ORX组)大鼠BMD变化率为负值,表示骨丢失。模型组(OVX组、ORX组)大鼠腰椎骨丢失较同性别假手术组显着升高(P<0.01)。雌、雄去势大鼠腰椎骨丢失率比较:OVX组骨丢失明显多于ORX组(P<0.05)。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BMD变化率均呈现负增长(P<0.01,P<0.05),表明这些组仍处在骨丢失的状态;但与同性别模型组相比,其骨丢失的程度明显降低(P<0.01,P<0.05)。雌、雄大鼠给药后腰椎骨丢失率比较:雄性右归丸组骨丢失程度明显多于雌性右归丸组(P<0.05)。2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微观结构的影响2.1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BV/TV变化率的影响雌性和雄性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胫骨BV/TV变化率均明显增加,OVX组和ORX组的BV/TV变化率呈现明显负增长(P<0.01)。雌激素、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雄性右归丸组的BV/TV变化率均呈现负增长,与同性别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其减少程度要明显低于同性别模型组大鼠(OVX组/ORX组)(P<0.01,P<0.05)。雌、雄去势大鼠及雌、雄去势大鼠给药后BV/TV变化率均具有显着差异,其中OVX组BV/TV变化率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P<0.05);雌性右归丸组的减少程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P<0.05)。2.2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Tb.N变化率的影响雌性和雄性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胫骨松质骨Tb.N变化率均明显增加,而OVX组和ORX组Tb.N变化率大幅度减少,呈现负增长,与同性别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激素、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雄性右归丸组的Tb.N变化率均呈现负增长,与同性别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其减少程度要明显低于同性别模型组(P<0.01,P<0.05)。OVX组Tb.N变化率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P<0.05),雌性右归丸组其减少程度明显小于雄性(P<0.05)。2.3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Tb.Sp变化率的影响雌性和雄性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胫骨松质骨Tb.Sp的变化率呈现负增长,即骨小梁分离度变小,而OVX组和ORX组Tb.Sp变化率则呈正值,即骨小梁分离度变大,较同性别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雌、雄去势大鼠之间比较:OVX组Tb.Sp变化率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ORX组(P<0.05),雌激素、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雄性右归丸组的Tb.Sp变化率均明显增加,与同性别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其增加程度要明显低于同性别模型组(P<0.01)。雌、雄大鼠给药后比较:雌性右归丸组Tb.Sp变化率的增加程度则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P<0.05)。2.4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SMI的影响模型组(OVX组和ORX组)SMI较同性别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雌激素、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雄性右归丸组SMI较同性别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P<0.05),但仍明显高于同性别假手术组(P<0.01,P<0.05)。雌、雄之间模型组及给药组比较:OVX组SMI明显大于ORX组(P<0.05);雌性右归丸组SMI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P<0.05)。3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OPG、RANKL蛋白表达及RANKL/OPG比值的影响3.1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OPG蛋白表达的影响模型组大鼠(OVX组和ORX组)胫骨骨髓中成骨细胞OPG蛋白表达较同性别假手术组大鼠显着降低(P<0.01)。雌、雄去势大鼠之间相比,OVX组大鼠OPG蛋白表达显着低于ORX组(P<0.01)。阳性药组(雌激素和雄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大鼠胫骨骨髓中成骨细胞OPG蛋白表达较同性别模型组(OVX组/ORX组)显着升高(P<0.01,P<0.05),但雄性右归丸组较ORX组则无明显差异。不同性别右归丸组之间相比,雌性右归丸组OPG蛋白表达显着高于雄性右归丸组(P<0.01)。3.2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RANKL蛋白表达的影响模型组大鼠(OVX组和ORX组)胫骨骨髓中成骨细胞RANKL蛋白表达较同性别假手术组大鼠显着增高(P<0.01)。雌、雄去势大鼠之间相比,OVX组大鼠RANKL蛋白表达显着高于ORX组(P<0.01)。阳性药组(雌激素和雄激素组)、右归丸组大鼠胫骨骨髓中成骨细胞RANKL蛋白表达较同性别模型组(OVX组/ORX组)显着降低(P<0.01,P<0.05),但雄性右归丸组仍高于雄性假手术组(P<0.05)。不同性别右归丸组之间相比,雄性右归丸组RANKL蛋白表达显着高于雌性右归丸组(P<0.05)。3.3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RANKL/OPG比值的影响模型组大鼠(OVX组和ORX组)胫骨骨髓中RANKL/OPG比值较同性别假手术组大鼠显着增高(P<0.01)。雌、雄去势大鼠之间相比,OVX组大鼠RANKL/OPG 比值显着高于ORX组(P<0.01)。阳性药组(雌激素和雄激素组)、右归丸组大鼠胫骨骨髓中成骨细胞RANKL/OPG比值较同性别模型组(OVX组/ORX组)显着降低(P<0.01,P<0.05),但雄性右归丸组仍高于雄性假手术组(P<0.05)。不同性别右归丸组之间相比,雄性右归丸组RANKL/OPG 比值显着高于雌性右归丸组(P<0.01)。4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成骨细胞BGP蛋白表达的影响模型组大鼠(OVX组和ORX组)胫骨骨髓中成骨细胞BGP蛋白表达较同性别假手术组大鼠显着增高(P<0.01)。雌、雄去势大鼠之间相比,OVX组大鼠BGP蛋白表达显着高于ORX组(P<0.05)。阳性药组(雌激素和雄激素组)、右归丸组大鼠胫骨骨髓中成骨细胞BGP蛋白表达较同性别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P<0.05),但右归丸组及雄激素组仍高于同性别假手术组(P<0.01)。不同性别右归丸组之间相比,雌性右归丸组BGP蛋白表达显着低于雄性右归丸组(P<0.01)。5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成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5.1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成骨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模型组(OVX组/ORX组)大鼠胫骨骨髓成骨细胞中p-PI3K和p-Akt表达荧光面积较同性别假手术组大鼠显着增高(P<0.01)。雌、雄去势大鼠之间相比:OVX组大鼠p-PI3K和p-Akt表达显着高于ORX组(P<0.05)。阳性药组(雌激素组和雄激素组)、雌/雄右归丸组大鼠胫骨骨髓中成骨细胞中p-PI3K和p-Akt表达荧光面积较同性别模型组(OVX组/ORX组)显着降低(P<0.01,P<0.05)。雌、雄右归丸组之间相比:雌性右归丸组p-PI3K和p-Akt表达显着低于雄性右归丸组(P<0.05)。5.2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成骨细胞p-GSK-3β、β-catenin、RUNX2蛋白表达的影响模型组大鼠(OVX组和ORX组)胫骨骨髓中p-GSK-3β、β-catenin、RUNX2蛋白表达较同性别假手术组大鼠均显着增高(P<0.01)。雌、雄去势大鼠之间相比,OVX组大鼠三者表达显着高于ORX组(P<0.01)。阳性药组(雌激素和雄激素组)、右归丸组大鼠胫骨骨髓中胫骨骨髓中p-GSK-3β、β-catenin、RUNX2蛋白表达较同性别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P<0.05)。三者表达在不同性别右归丸组之间比较,雌性右归丸组p-PI3K和p-Akt表达显着低于雄性右归丸组(P<0.01)。6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破骨细胞TRAP蛋白表达的影响模型组大鼠(OVX组和ORX组)胫骨骨髓中TRAP蛋白表达较同性别假手术组大鼠显着增高(P<0.01)。雌、雄去势大鼠之间相比,ORX组大鼠显着低于OVX 组(P<0.05)。阳性药组(雌激素和雄激素组)、右归丸组大鼠胫骨骨髓中胫骨骨髓中TRAP蛋白表达较同性别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P<0.05)。不同性别右归丸组之间比较,雌性右归丸组TRAP表达显着低于雄性右归丸组(P<0.05)。7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破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7.1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破骨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模型组(OVX组/ORX组)大鼠胫骨骨髓破骨细胞中p-PI3K和p-Akt表达荧光面积较同性别假手术组大鼠显着增高(P<0.01)。雌、雄去势大鼠之间相比,OVX组大鼠p-PI3K和p-Akt表达显着高于ORX组(P<0.01,P<0.05)。雌/雄阳性药组(雌激素组、雄激素组)、雌/雄右归丸组大鼠胫骨骨髓中破骨细胞p-PI3K和p-Akt表达荧光面积较同性别模型组(OVX组/ORX组)显着降低(P<0.01,P<0.05)。不同性别右归丸组之间相比,雌性右归丸组p-PI3K和p-Akt表达显着低于雄性右归丸组(P<0.01,P<0.05)。7.2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破骨细胞TRAF-6、c-Src、NFATc1蛋白表达的影响模型组大鼠(OVX组和ORX组)胫骨骨髓中TRAF-6、c-Src、NFATc1蛋白表达较同性别假手术组大鼠均显着增高(P<0.01)。雌、雄去势大鼠之间相比,OVX组大鼠三者表达显着高于ORX组(P<0.01)。阳性药组(雌激素和雄激素组)、右归丸组大鼠胫骨骨髓中胫骨骨髓中TRAF-6、c-Src、NFATc1蛋白表达较同性别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P<0.05)。三者表达在不同性别右归丸组之间比较,雌性右归丸组p-PI3K和p-Akt表达显着低于雄性右归丸组(P<0.01)。实验二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实验方法(1)制作含药血清:选用3月龄SD大鼠80只,SPF级,雌雄各半,首先雌、雄大鼠适应性饲养后,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造模组,造模组的造模及分组方法同实验一,分组结束后,按组别对各组大鼠灌胃给药,每日给药2次,连续7d,末次给药1h后,将各组大鼠麻醉后于无菌条件下经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经灭活、过滤除菌、分装后,于-80℃冰箱冻存备用。(2)将小鼠颅顶前成骨细胞株MC3T3-E1以5×104个/孔接种于6孔板中,24h细胞贴壁后,加入10%各组大鼠血清培养。实验分组如下:雌性假手术血清组、雄性假手术血清组、OVX血清组、ORX血清组、雌激素血清组、雄激素血清组、雌性右归丸血清组、雄性右归丸血清组。作用48h后,收集细胞进行后续指标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B中BGP、RANKL、OPG的蛋白表达;采用 Real-time PCR 方法检测 OB 中 PI3K、Akt、GSK-3β、β-catenin、Runx2mRNA的表达;采用 Western-Blot 方法检测 OB 中 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β-catenin、RUNX2 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1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BGP蛋白表达的影响OVX血清组、雌激素含药血清组和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BGP蛋白表达水平与雌性假手术组血清组相比,明显上升(P<0.01);ORX血清组、雄激素含药血清组和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BGP蛋白表达水平与雄性假手术血清组相比,明显上升(P<0.01)。雌雄之间比较,OVX血清组BGP蛋白表达明显高于ORX血清组(P<0.05),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BGP蛋白表达明显亦高于雄性右归丸组(P<0.05)。2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OPG、RANKL蛋白表达及RANKL/OPG比值的影响与雌性假手术组血清组相比,OVX血清组OB的RANKL蛋白水平、RANKL/OPG 比值明显上调(P<0.01),OPG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1)。与OVX血清组比较,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和雌激素血清可明显降低OB的RANKL蛋白及RANKL/OPG 比值(P<0.01),并显着促进OB分泌OPG(P<0.01)。ORX血清组OB的RANKL蛋白表达、RANKL/OPG比值与雄性假手术血清组相比,明显上升(P<0.01),OPG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5)。雄激素血清和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对OB的RANKL蛋白表达与ORX血清组比较,具有明显下调作用(P<0.05,P<0.01),雄激素组OPG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但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OPG较ORX组未见明显差异。雌雄之间OVX血清组RANKL蛋白表达、RANKL/OPG雌性明显高于OVX组(P<0.05,P<0.01),OPG蛋白表达ORX血清组明显高于OVX血清组(P<0.05)。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RANKL蛋白水平、RANKL/OPG明显低于雄性右归丸组(P<0.05,P<0.01),OPG蛋白表达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明显高于雄性(P<0.01)。3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PI3K、Akt、GSK3β、β-catenin和Runx2 mRNA表达的影响与雌性假手术组血清组相比,OVX血清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PI3K和Akt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雄性假手术血清组相比,ORX血清组和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PI3K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ORX血清组、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Akt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OVX组相比,雌激素和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对PI3K、Akt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雌雄模型组之间,OVX血清组PI3K和Akt mRNA表达明显高于OR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雌性假手术组血清组相比,OVX血清组GSK3β、β-catenin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P<0.05),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Runx2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加(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雄性假手术血清组相比,ORX血清组GSK3β、β-catenin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雄性右归丸组GSK3β 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与ORX组相比,雄激素和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对上述三种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雌雄模型组之间亦未见明显差异。4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β-catenin 和 RUNX2 蛋白表达的影响与雌性假手术组血清组相比,OVX血清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p-PI3K、p-Akt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雄性假手术血清组相比,ORX组和雄激素组p-PI3K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P<0.05),ORX组、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p-Akt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雌、雄模型血清组之间,OVX血清组p-Akt蛋白水平明显高于ORX血清组(P<0.01),雌、雄右归丸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I3K和Akt各组之间均未见明显差异。与雌性假手术组血清组相比,OVX血清组p-GSK3β、β-cateni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P<0.05),雌激素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OVX组相比,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雄性假手术血清组相比,ORX组和雄激素组β-cateni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性右归丸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RX组相比,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K3β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雌雄各组之间各指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实验三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实验方法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以2×103个/孔接种于96孔板或6×104个/孔接种于6孔板,96孔板中预置骨片,细胞经24h贴壁后,加入分化培养基(DMEM+10%FBS+50ng/mL RANKL),诱导 48h,加入 10%各组大鼠血清(分组方法同实验二),细胞培养至第5d,对OC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观察和计算TRAP阳性细胞数(细胞核≥3个);细胞培养至第9d,对骨片进行骨陷窝甲苯胺蓝染色,计算骨吸收陷窝面积。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C的TRAP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OC中PI3K、Akt、TRAF-6、c-Src、NFATcl 的 mRNA水平,Western-Blot 方法检测 OC中 p-PI3K、PI3K、p-Akt、Akt、TRAF-6、c-Src、NFATc1 等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结果1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OC经TRAP染色后细胞呈紫红色,多核,将细胞核≥3的TRAP+细胞视为破骨细胞,进行计数。OVX血清组TRAP+破骨细胞数量较雌性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ORX血清组较雄性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雌激素和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TRAP+破骨细胞数量较OVX组大鼠明显降低(P<0.01),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与ORX组比较,TRCP+破骨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P<0.01),但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仍显着高于雄性假手术组(P<0.01)。OVX组与ORX组之间比较,OVX组TRAP+破骨细胞数量显着高于ORX组(P<0.05);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则明显低于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P<0.05)。2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骨片经甲苯胺蓝染色后,OC形成的骨吸收陷窝呈蓝色,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腊肠形,说明诱导的OC有噬骨功能。OVX组/ORX组骨吸收陷窝面积较同性别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各含药血清组与同性别模型组(OVX组/ORX组)相比,骨吸收陷窝面积明显降低(P<0.01)。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高于雄性假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OVX组与ORX组之间比较,OVX组骨吸收陷窝面积显着高于ORX组(P<0.05);雌性去势大鼠含药血清组则明显低于雄性去势大鼠含药血清组(P<0.05)。3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的TRAP蛋白表达的影响OVX/ORX血清组TR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同性别假手术血清组(P<0.01)。各含药血清组与同性别模型组(OVX组/ORX组)相比,TR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雌雄模型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OVX组TR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ORX组(P<0.05)。雌性去势大鼠含药血清组则明显低于雄性去势大鼠含药血清组(P<0.05)。4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PI3K、Akt、TRAF6、c-Src、NFATc1 mRNA表达的影响与雌性假手术组血清组相比,OVX血清组PI3K、Akt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OVX血清组相比,雌激素和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PI3K、Ak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雄性假手术血清组相比,ORX组和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PI3K、Akt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P<0.01)。与ORX血清组相比,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PI3K、Akt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雌雄模型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OVX血清组PI3K、Akt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ORX血清组(P<0.05)。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则明显低于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P<0.05)。与雌性假手术组血清组相比,OVX血清组TRAF6、c-Src、NFATc1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OVX血清组相比,雌激素和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TRAF6、c-Src、NFAc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与雄性假手术血清组相比,ORX组PI3K、Akt、TRAF6、c-Src、NFATc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ORX血清组相比,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TRAF6、NFATc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c-Src mRNA表达水平较ORX组具有下降趋势。雌雄模型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OVX血清组TRAF6、c-Src、NFATc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ORX血清组(P<0.05)。5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p-PI3K、PI3K、p-Akt、Akt、TRAF6、c-Src、NFATc1蛋白表达的影响与雌性假手术组血清组相比,OVX血清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p-PI3K、p-Akt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与雄性假手术血清组相比,ORX血清组和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PI3K、Akt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各含药血清组与同性别模型组(OVX组/ORX组)相比,PI3K、Akt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雌、雄之间模型组、右归丸组存在明显差异。OVX组PI3K和Akt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高于ORX组(P<0.05,P<0.01)。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则明显低于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P<0.01)。与雌性假手术组血清组相比,OVX血清组TRAF6、c-Src、NFATc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OVX血清组比较,雌激素和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可明显降低TRAF6、c-Src、NFATc1蛋白表达水平(P<0.01)。与雄性假手术血清组相比,ORX组TRAF6、c-Src、NFATc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ORX组相比,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可明显降低TRAF6、c-Src、NFATc1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雌雄之间比较,OVX组NFATc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ORX组(P<0.05)。雌性去势大鼠含药血清组则TRAF6明显低于雄性去势大鼠含药血清组(P<0.05)。实验四 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在PI3K激动剂作用下对破骨细胞分化、功能及其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实验方法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以以2×103个/孔接种于96孔板或6×104个/孔接种于6孔板,96孔板中预置骨片,细胞经24h贴壁后,加入分化培养基(DMEM+10%FBS+50ng/mL RANKL),诱导48h,在分组含有激动剂组的培养孔中,加入10μM浓度PI3K激动剂740Y-P刺激24h,并按分组方法加入10%各组大鼠血清,实验分组如下:OVX大鼠血清组、OVX大鼠血清+740Y-P组、雌性右归丸大鼠含药血清+740Y-P组、ORX大鼠血清组、ORX大鼠血清+740Y-P组、雄性右归丸大鼠含药血清+740Y-P组。对OC进行TRAP染色观察和计算TRAP+细胞数(细胞核≥3个);细胞培养至第9d,对骨片进行骨陷窝甲苯胺蓝染色,计算骨吸收陷窝面积。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C的TRAP蛋白表达;Real-time PCR 方法检测 OC 中 PI3K、Akt、TRAF-6、c-Src、NFATc1 的 mRNA 水平,Western-Blot 方法检测OC中 p-PI3K、PI3K、p-Akt、Akt、TRAF-6、c-Src、NFATc1等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结果1 PI3K/Akt信号通路在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加入PI3K激动剂740Y-P后,TRAP+破骨细胞数较同性别模型组(OVX血清组/ORX血清组)明显增加(P<0.05),与OVX+740Y-P组比较,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740Y-P组TRAP+细胞计数显着降低(P<0.05);与ORX+740Y-P组比较,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740Y-P组TRAP+细胞计数显着降低(P<0.05)。2 PI3K/Akt信号通路在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雌雄模型血清组加入PI3K激动剂740Y-P后,OVX+740Y-P组骨吸收陷窝面积较同性别模型组(OVX血清组/ORX血清组)明显增加(P<0.05)。与OVX血清+740Y-P组比较,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740Y-P组骨吸收陷窝面积显着降低(P<0.01);与ORX血清+740Y-P组比较,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740Y-P组骨吸收陷窝面积显着降低(P<0.05)。3 PI3K/Akt信号通路在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抑制破骨细胞TRAF6、c-Src、NFATc1 mRNA 表达的作用OVX和ORX血清组加入PI3K激动剂740Y-P后,OVX+740Y-P组PI3K、AktmRNA相对表达明显较OVX组明显增加(P<0.01),ORX+740Y-P组PI3K、AktmRNA相对表达明显较ORX组明显增加(P<0.01),说明PI3K/Akt信号通路被激活。与OVX+740Y-P组比较,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740Y-P组PI3K、AktmRNA相对表达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ORX+740Y-P组比较,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740Y-P组PI3K、AktmRNA相对表达显着降低(P<0.05),说明雌、雄右归丸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雌雄模型血清组加入PI3K激动剂740Y-P后,OVX+740Y-P组TRAF-6、c-Src、NFATc1 mRNA表达水平明显较OVX组明显增加(P<0.01),ORX+740Y-P 组 TRAF-6、c-Src、NFATc1 mRNA 表达水平较 ORX 组明显增加(P<0.01)。与OVX+740Y-P组比较,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740Y-P组TRAF-6、c-Src、NFATc1 mRNA表达水平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ORX+740Y-P组比较,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740Y-P组TRAF-6、c-Src、NFATc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4 PI3K/Akt信号通路在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抑制破骨细胞TRAF6、c-Src、NFATc1蛋白表达中的作用雌雄模型血清组加入PI3K激动剂740Y-P后,OVX+740Y-P组p-PI3K、p-Akt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较OVX组明显增加(P<0.05,P<0.01),ORX+740Y-P组p-PI3K、p-Akt蛋白磷酸化水平较ORX组明显增加(P<0.05,P<0.01),说明PI3K/Akt信号通路被激活。与OVX+740Y-P组比较,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740Y-P组p-PI3K、p-Akt蛋白磷酸化水平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ORX+740Y-P组比较,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740Y-P组p-PI3K、p-Akt蛋白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说明雌、雄右归丸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雌雄模型血清组加入PI3K激动剂740Y-P后,OVX+740Y-P组TRAF-6、c-Src、NFATc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较OVX组明显增加(P<0.05,P<0.01),ORX+740Y-P组c-Src、NFATc1蛋白表达水平较ORX组明显增加(P<0.05,P<0.01),TRAF-6具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与OVX+740Y-P组比较,雌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740Y-P组TRAF-6、c-Src、NFATc1蛋白表达水平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ORX+740Y-P组比较,雄性右归丸含药血清组+740Y-P 组 TRAF-6、c-Src、NFATc1 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实验结论(1)去势可导致同龄雌、雄大鼠发生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但去势所导致的雌雄之间骨转换及骨丢失率存在性别差异,OVX大鼠骨转换及骨丢失率明显高于ORX大鼠。去势大鼠骨吸收增加,骨形成代偿性增加,但由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而导致骨量丢失。其具体机制是:大鼠去势后,可引起OC的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关键因子TRAF6、c-Src、NFATc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OC活性增强;并可引起OB的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关键因子GSK3β、β-catenin和Runx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OB活性增强,RANKL/OPG比值增加。但由于OC所致的骨吸收大于OB所致的骨形成,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OVX大鼠的上述改变明显强于ORX大鼠,这是雌性去势大鼠骨转换及骨丢失率均明显高于雄性的机制之一。(2)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右归丸对OVX大鼠的疗效明显优于ORX大鼠。右归丸可使去势大鼠OC的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关键因子TRAF6、c-Src、NFATc1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导致OC活性减弱;并也可使OB的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关键因子GSK3β、β-catenin和RUNX2的蛋白表达以及RANKL蛋白表达、RANKL/OPG 比值均明显降低。RANKL/OPG比值降低则表明,右归丸还可通过抑制RANKL/OPG 比值来降低OC的活性。右归丸的以上作用最终导致骨吸收与骨形成均降低,使两者恢复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从而抑制骨的高转换状态,防止骨量丢失。右归丸对OVX大鼠OB和OC中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作用明显大于ORX大鼠,这是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存在性别差异的机制之一。综上,右归丸对同龄雌雄大鼠OB和OC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差异调控作用是其对雌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治疗产生性别差异的机制之一。
司誉豪[5](2021)在《龟鹿二仙胶经成骨细胞来源外泌体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根本机制在于成骨—破骨细胞交互的骨稳态失衡。中医“阴阳平衡”理论与成骨—破骨细胞间的骨稳态平衡具有极其微妙的关联性。课题组前期探索在成骨细胞机制的基础上,对龟鹿二仙胶影响成骨—破骨细胞信号交互的机制展开探索,发现其机制包括:①上调TGF-β/Smads信号通路中TGF-β、Smad3、P-smad3的表达。②激活MMP3-OPN-MAPK通路,平衡成骨—破骨细胞之间的耦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外泌体包裹并传递信号分子,是成骨—破骨细胞间交互的主要中介因素。目的:优化外泌体制备技术;从离体与在体实验分别验证龟鹿二仙胶干预后的成骨细胞来源外泌体对成果-破骨细胞的影响,从骨代谢指标、骨密度、骨微结构、生物力学等方面,通过PRM与PCR技术揭示龟鹿二仙胶通过外泌体途径调控TGF-β/Smads信号通路及破骨分化信号通路起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为阐明中医“阴阳平衡”理论指导下的骨稳态平衡调节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①原代成骨细胞体外提取技术优化:针对原代成骨细胞提取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优化提取步骤,以提高成骨细胞提取与培养效率,采用ALP与茜素红染色鉴定成骨细胞。②成骨细胞源性外泌体制备与验证:使用超速离心法制备去外泌体血清与分离成骨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NTA、Western Blot验证外泌体制备成功。③GEG-OB-EV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作用与机制:切除大鼠双侧卵巢以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分为生理盐水组(NS)、模型组(OVX)、阿仑膦酸钠组(ALN)、OB-EV组(OB-EV)、GEG-OB-EV 组(GEG-OB-EV)。通过 CCK-8 法确定 GEG 对 OB 的最佳给药浓度,使用ELISA技术检测血清骨代谢指标,Micro-CT观察骨微观结构改变,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学变化,三点弯折试验测试骨组织生物力学性能,PRM与RT-PCR技术检测TGF-β与RANK/RANKL/OPG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的蛋白与mRNA表达变化。④GEG-Mc3t3-EV对RAW264.7诱导破骨细胞的影响:建立Mc3t3-E1与RAW264.7培养体系,采用RANKL与M-CSF诱导RAW264.7为破骨细胞作为干预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BC)、外泌体抑制组(GW4869)、GEG含药血清组(GEG)、Mc3t3-EV组(Mc3t3-EV)、GEG-Mc3t3-EV 组(GEG-Mc3t3-EV)、阿仑膦酸钠组(ALN)。通过 EDU 法确定GEG对Mc3t3-E1的最佳给药浓度,通过transwell小室与PKH26标记EV评估RAW264.7对Mc3t3-EV摄取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术评价RAW264.7凋亡情况,采用TRAP染色半定量、骨吸收板、RT-PCR等技术评价破骨细胞分化与功能情况。结果:①原代成骨细胞体外提取技术优化:对传统二次酶消化法进行改良,将原先操作难度高、操作时间长的剥除骨面多余组织替代为振荡涡旋冲洗,将剪碎块步骤替代为50mL离心管内批量剪碎,使成骨细胞提取效率大大提高,且ALP与茜素红染色鉴定无误。②成骨细胞源性外泌体制备与验证:OB-EV透射电镜图像显示,EV形态完整、近似球形、大小较为均一,平均粒径为74.75nm,30~150nm颗粒占比为97.66%,颗粒浓度为1.67*109个/mL。OB-EV经BCA定量浓度约为1.106±0.082μg/μL,标记蛋白CD63、CD9、TSG101均呈阳性,而Calnexin呈阴性。③GEG-OB-EV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作用与机制:CCK-8结果显示24h10%GEG含药血清培养的OB活性最接近正常生长状态。体重:造模12周后,OVX组、ALN组、GEG-OB-EV组、OB-EV组大鼠体重在0-2周时有一个较为明显上升,随后趋于平缓,四组之间体重变化上没有显着差异(P>0.05),而四组较NS组大鼠体重有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骨代谢指标:与NS组比较,OVX组的雌激素(estrogen,E)、Pi、OPG显着下降,ALP、TRACP、β-CTX、PINP明显上升,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OVX组比较,GEG-OB-EV可明显提高血清Pi、OPG、E,抑制血清ALP、TRACP、β-CTX、PINP水平,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Micro-CT:三维建模分析结果表明,OVX组骨小梁丢失十分明显,GEG-OB-EV、OB-EV与ALN组骨小梁较OVX组有显着改善,其中GEG-OB-EV与ALN组改善更为明显,但仍不如NS组。与NS组比较,OVX组的BV/TV、Tb.N、BMD、Tb.Th均有显着下降,但Tb.SP显着上升,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相较于OVX组,GEG-OB-EV组的BV/TV、Tb.N、BMD、Tb.Th均有明显上升,Tb.SP显着下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OB-EV、ALN组相较于OVX组也具有相似的结果(P<0.05)。HE染色:OVX组较NS组的骨小梁变细,间距增大,结构紊乱,有断裂现象。出现骨髓水肿,成骨细胞大量丢失,骨髓腔内骨细胞明显减少,脂肪细胞增多、增大明显。而GEG-OB-EV组较OVX组骨小梁结构有所改善,排列略整齐,骨细胞增多,脂肪细胞减少。相关分子机制结果:OVX组的RANKL、CTSK、MMP14、Atp6v0d2、NFATc1等表达较NS组均明显升高,在各药物干预后均有明显下降,其中GEG-OB-EV与ALN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而GEG-OB-EV还可明显上调TGF-β/Smads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Smad3与TGF-β。④GEG-Mc3t3-EV对RAW264.7诱导破骨细胞的影响:EDU结果显示24h10%GEG含药血清培养的Mc3t3-E1的活性最佳;EV摄取结果:transwell小室显示,荧光标记的Mc3t3-E1细胞膜会分泌物质通过1μm孔径的滤膜进入下层,RAW264.7细胞膜上可见呈圆形或不规则型的荧光物质。PKH26-Mc3t3-EV直接加入RAW264.7中则见橙红色的PKH26-Mc3t3-EV紧紧围绕在蓝色的细胞核周围。TRAP染色及半定量分析:RAW264.7经RANKL及M-CSF诱导4-5d后可融合成体积较大的多核细胞,TRAP染色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GEG-Mc3t3-EV可明显抑制RANKL及M-CSF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其效果明显优于Mc3t3-EV(P<0.05)。骨吸收功能:RAW264.7诱导后可见骨吸收板上出现明显呈圆形的骨吸收陷窝。GEG-Mc3t3-EV可明显减少破骨细胞形成的骨吸收陷窝数量,其效果与GEG含药血清相当,优于Mc3t3-EV,但弱于AL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子机制结果:与BC组比较,GEG-Mc3t3-EV组的c-FOS、CTSK、NFATC1、TRAP的mRNA表达量均有显着下降,且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龟鹿二仙胶可通过成骨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动物体与细胞水平上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GF-β/Smads信号通路中Smad3与TGF-β以及抑制RANK/RANKL/OPG中NFATc1等转录和破骨特异因子有关,继而双向平衡成骨—破骨细胞之间的耦联,改善骨代谢、微观结构及生物力学性能。
李书琪[6](2021)在《从二仙汤研究补肾法对乳腺增生症模型大鼠雌孕激素受体通路的调节》文中提出目的:乳腺增生症(Mammary of Gland Hyperplasiva,MGH)是女性群体中最常见的疾病,大约70%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症状。乳腺增生症患者有乳房疼痛,局部肿块等症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患者还伴有腰膝酸软、小便清长等肾虚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困扰生活。既往研究发现其有2%-4%的可能性进展为乳腺癌,这给患者带来了较大心理不适和压力。因此对乳腺增生症诊疗的深入研究必须且有意义。二仙汤作为补肾调冲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代表方,疗效显着,被写入了多版中医外科学教材,并载入该病的诊疗常规。团队前期研究结果发现:在缓解乳腺增生症大鼠的乳腺厚度方面,补肾法代表方剂二仙汤优于疏肝法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提示补肾法抑制乳腺增殖的疗效可能优于疏肝法,在乳腺增生症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二仙汤包含两种补肾法,即补肾阳法和补肾阴法,两种补肾法是否都对乳腺增生症具有确切治疗作用,各自治疗效果作用的具体靶点尚不清楚。雌、孕激素受体通路是目前国内外研究MGH的经典信号传导通路:雌/孕激素与细胞核内雌激素受体以及孕激素受体结合,发生构型改变,形成复合物并诱导转录,与靶基因的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ERE)以及孕激素反应元件(progesterone response element,PRE)结合,启动基因转录和翻译。与此同时,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SRC-1、P300等对转录过程起激活作用,与此相反,辅抑制物因子NcoR或SMRT等,可能对转录过程起抑制作用。因此,本研究选用二仙汤及其两种补肾法拆方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效果以及对雌/孕激素受体通路的调节作用进行研究。研究方法:实验一:采用雌/孕激素联合造模复制乳腺增生症大鼠模型,给予二仙汤全方、补肾阳拆方、滋肾阴拆方分别进行干预。以西药他莫昔芬为对照。观察大鼠第2对乳房腺体高度、乳腺病理形态、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等指标。实验二:制备二仙汤及其拆方含药血清,以他莫昔芬为对照组,检测二仙汤及其拆方对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活性作用。实验三:造模及治疗方法同实验一。使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雌、孕激素及泌乳素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乳腺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变化情况,受体信号传导通路上激素受体反应元件、辅激活因子SRC-1蛋白表达情况。结论:1、从实验一我们发现二仙汤全方及补肾阳拆方组药物能够改善MGH大鼠的一般状态,缓解造模后大鼠腹部体毛脱落情况,使大鼠体重稳定增长;降低MGH大鼠的乳腺腺体高度、缓解乳腺组织腺体增生、上皮细胞复层、乳腺细胞增殖情况。而滋肾阴拆方组药物仅能改善大鼠的一般状态。说明补肾法代表方二仙汤中起到确切治疗MGH作用的主要在于补肾阳药物,滋肾阴药物主要起到佐制作用。2、从实验二我们发现二仙汤全方及其两种补肾阳拆方含药血清均能降低乳腺正常上皮细胞MCF-10A的细胞活性,且补肾阳拆方对MCF-10A细胞活性的影响与西药对照组TAM相当。3、从实验三我们发现,二仙汤全方及其补肾阳拆方对MGH大鼠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但能够降低大鼠乳腺组织内雌激素受体ERα、孕激素受体PR、辅激活因子SRC-1的表达,同时增加雌激素受体ERβ的表达。说明二仙汤全方及补肾阳拆方治疗MGH大鼠的作用机制不在于对雌/孕激素受体通路上游激素水平的调节,而在于对通路中游受体敏化程度的改善及下游辅激活因子的抑制起到治疗作用。滋肾阴药物对雌/孕激素受体通路无明显作用。此外,二仙汤全方及其补肾阳拆方对MGH大鼠体内泌乳素具有抑制作用,对泌乳素受体通路的调节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意义:丰富补肾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科学内涵,为临床使用补肾法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更多遣方用药参考。
吕鹏[7](2020)在《龙贝逍遥散调控miR-145/c-Myc/TP53信号通路抗乳腺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乳腺癌是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乳腺癌的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预计,在2030年我国乳腺癌发病数可达到23.4万例。目前,紫杉类药物及蒽环类药物仍是治疗乳腺癌单药有效的化疗药物。然而,临床实践证实仍有30%~50%的乳腺癌患者对其不敏感。中医药在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具有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优势。乳腺癌属于中医学“乳岩”及“乳石痈”等范畴。根据乳腺癌“肝郁脾虚、痰瘀互阻”的病机特点,课题组提出乳腺癌的基本治则是“疏肝健脾,活血化痰”。逍遥散具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为疏肝健脾的经典古方。加入具有活血化痰功效的穿山龙、浙贝母组成的龙贝逍遥散辨证加减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机制研究发现逍遥散类方剂抗乳腺癌癌作用可能与调控凋亡相关基因及靶蛋白表达有关。乳腺癌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多阶段及多途径的复杂过程,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包括遗传改变和表观遗传的改变。从遗传及表观遗传方面综合深入探索其靶点及作用机制,为临床验方龙贝逍遥散推广应用于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1.在明确龙贝逍遥散对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及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作用,以及miR-145甲基化及低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前提下,明确龙贝逍遥散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2.明确龙贝逍遥散对体内乳腺癌移植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1.体外实验观察龙贝逍遥散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①龙贝逍遥散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功能实验:CCK-8法筛选龙贝逍遥散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浓度;根据IC50值的药物浓度进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龙贝逍遥散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的作用;②慢病毒转染miR-145入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CCK8法及划痕实验检测miR-145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作用,qPCR法检测miR-145对miR-145/c-Myc/TP53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③BSP及qPCR法检测龙贝逍遥散冻干粉乳腺癌细胞miR-145启动子甲基化及miR-145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龙贝逍遥散冻干粉对miR-145/c-Myc/TP53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2.体内移植瘤实验观察龙贝逍遥散对乳腺癌移植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构建MDA-MB-231及高表达miR-145的MDA-MB-231的乳腺癌移植瘤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肿瘤模型组、高表达miR-145移植瘤组、龙贝逍遥散冻干粉组、紫杉醇组、联合用药组(龙贝逍遥散冻干粉联合紫杉醇)进行药物干预,观察裸鼠一般状态;给药结束后剥离瘤体,测量移植瘤长短径,计算瘤体积、移植瘤瘤重和抑瘤率;观察裸鼠生存期;BSP及qPCR方法检测龙贝逍遥散对移植瘤组织miR-145启动子甲基化及miR-145表达的影响,以及龙贝逍遥散对miR-145/c-Myc/TP53通路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及B ax表达的影响。结果1.体外实验龙贝逍遥散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及作用机制:①龙贝逍遥散冻干粉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IC50值,48h为0.7613mg/ml,72h为0.7664mg/ml。龙贝逍遥散冻干粉对ER阳性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IC50值,48h为1.261mg/ml,72h为1.095mg/ml。龙贝逍遥散冻干粉对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 MCF-10A 的 IC50 值,48h 为 2.891mg/ml,72h 为 2.423mg/ml。MDA-MB-231细胞IC50值最小,对中药最为敏感,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IC50值最大,表明该细胞对中药处理最为耐受;且龙贝逍遥散冻干粉在MCF-7及MDA-MB-231的IC50值内对MCF-10A无明显抑制作用甚至促增殖作用。相同条件培养48h后,根据MDA-MB-231及MCF-7的IC50值浓度,龙贝逍遥散冻干粉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P<0.05),而对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迁移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②荟萃分析结果表明,miR-14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SMD为-2.90(95%CI=-3.11,-2.70)。此外,ER阳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iR-145表达明显低于ER及HER-2阴性乳腺癌组织。miR-145在淋巴结转移阴性或直径小于2cm的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或直径大于2cm的乳腺癌患者(P<0.001)。MCF-7及MDA-MB-231乳腺癌细胞miR-145启动子处于高甲基化状态,其miR-145表达明显低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慢病毒转染miR-145入MDA-MB-231细胞后,发现miR-145能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过表达miR-145可上调MDA-MB-231细胞Bax及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P<0.01),下调c-Myc及Bcl-2的mRNA表达水平(P<0.01;P<0.001),但对TP53无显着影响(P>0.05)。③龙贝逍遥散冻干粉0.8mg/ml干预MDA-MB-231细胞24h后,可部分下调MDA-MB-231细胞miR-145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并可上调MDA-MB-231细胞miR-145、TP53、Bax 及 caspase3 mRNA 表达水平(P<0.01),下调 c-Myc 及 Bcl-2 的mRNA表达水平(P<0.05;P<0.01)。2.龙贝逍遥散对体内乳腺癌移植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①miR-145高表达移植瘤组、龙贝逍遥散冻干粉组、联合用药组及正常对照组裸鼠状态较好,反应灵敏,活动及饮食、饮水量正常,皮肤红润;模型对照组及紫杉醇组裸鼠一般状态较差。②各组裸鼠腋下移植瘤持续增长,模型对照组裸鼠瘤块生长速度从给药后第4天开始明显快于miR-145高表达移植瘤组、紫杉醇组、龙贝逍遥散冻干粉组、联合用药组。药物干预10天后取材,肿瘤模型组、高表达miR-145移植瘤组、龙贝逍遥散冻干粉组、PTX组及联合用药组瘤重分别为1.01±0.20g、0.73±0.13g、0.55±0.10g、0.53±0.10g及0.42±0.04g。高表达miR-145移植瘤组、龙贝逍遥散冻干粉组、PTX组及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7.72%、45.54%、47.52%及58.42%,联合用药组对三阴性乳腺癌移植瘤的抑瘤率最高。③利用Log-rank(Mantel-Cox)test(conservative)统计分析生存期,龙贝逍遥散组生存期优于联合用药组优于高表达miR-145移植瘤组优于PTX组优于肿瘤模型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体内机制研究表明,经过药物干预后,龙贝逍遥散冻干粉分及联合用药组移植瘤组织细胞miR-145表达较肿瘤模型组比较明显上升(P<0.01),PTX组较肿瘤模型组具有上升趋势(P>0.05)。与肿瘤模型组比较,龙贝逍遥散冻干粉组、PTX组及联合用药组TP53、caspase3及BAX相对表达量不同程度上升,c-Myc及BCL-2相对表达量呈现不同程度下调,且龙贝逍遥散冻干粉联合应用PTX较单纯应用PTX比较,在TP53、c-Myc及BCL-2mRNA相对表达量上具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1.龙贝逍遥散能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及MDA-MB-231的增殖与迁移,在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有效剂量内对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无明显增殖抑制作用,显示出一定的靶向性,尤其对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最为敏感;2.基于文献荟萃分析及细胞实验证实miR-145启动子甲基化及低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145可通过调节miR-145/c-Myc/TP53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3.龙贝逍遥散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机制可能与通过miR-145启动子去甲基化调控miR-145/c-Myc/TP53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及Bax等表达有关;4.龙贝逍遥散可改善乳腺癌移植瘤小鼠的一般状态,提高小鼠生存质量,延长小鼠生存期,抑制小鼠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与紫杉醇联合应用能提高紫杉醇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miR-145启动子去甲基化调控miR-145/c-Myc/TP53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及Bax等发挥抗小鼠移植瘤作用。
吴丹丹[8](2020)在《活血益气方干预外泌体miRNA促心梗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外泌体为切入点,从外泌体miRNA角度探索活血益气方对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性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给予活血益气方连续干预4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内皮特异性CD31和α-SMA的表达,观察梗死边缘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情况;腹主动脉取血,提取血清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变化,NanoSight检测外泌体粒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CD81的表达;采用Agilent2100检测外泌体RNA特性;基于illumina技术测序平台进行单端测序,构建miRNA测序文库;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差异表达外泌体miRNA,对差异miRNA进行聚类分析,使用热图展示差异miRNA在不同样本间的表达模式;利用miRand数据库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对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以判定差异miRNA主要影响的生物学功能或者通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筛选出的miRNA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验证以及检测活血益气方对验证后的差异表达miRNA的影响;采用miRand数据库进行靶基因预测后,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对富集于特异性通路的靶基因进行蛋白互作分析,以判定差异miRNA主要影响的生物学功能及通路。结果:1.以CD31检测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MVD数目增多(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血益气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MVD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以α-SMA检测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MVD数目增多(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血益气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MVD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外泌体呈杯状结构或茶托状,直径在100 nm左右;使用NTA检测显示,外泌体粒径峰值为134.2 nm,峰形尖锐,无明显杂峰;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活血益气组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CD81均有表达。4.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外泌体存在22个显着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 novel 1007mature、novel 10star、novel 1147mature>novel 1170mature、novel208mature、novel238mature、novel335mature、novel407mature、novel539mature、novel65mature、novel898mature>novel 1221mature、novel921mature、novel951mature、mo-miR-484、rno-miR-615、rno-miR-676 表达下调;novel1073mature、novel130mature、novel31 1mature、novel738mature、novel867mature>novel928mature、novel903mature、mo-miR-181d-5p表达上调。使用miRanda数据库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共预测到7002个靶基因。利用DAVID数据库对miRNA靶基因进行了 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GO功能富集共有3681条,包括742条分子功能和2577条生物过程、362条细胞成分;KEGG富集结果显示共有1 13条通路。5.对22条差异miRNA进行筛选,筛选条件(P<0.01;FC(abs)>2;优先选择已知miRNA进行验证),共有1 1条差异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经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共有6个miRNA PCR验证结果为阳性;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 novel539mature、nove1921mature、novel951mature、rno-miR-484 表达降低,novel1073mature、mo-miR-181d-5p表达升高。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差异基因的表达水平趋势与高通量测序所得数据趋势一致。6.与模型组相比,活血益气方组 novel539mature、novel921mature、novel95 1mature、mo-miR-484 表达升高,novel1073mature、rno-miR-181d-5p 表达下降。使用 miRanda数据库对差异miR-484进行靶基因预测,共预测到357个靶基因。利用DAVID数据库对miR-484靶基因进行了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GO功能富集共有60条,包括19条分子功能和27条生物过程、14条细胞成分;KEGG富集结果显示共有4条通路,其中钙信号通路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使用String数据库对富集于钙信号通路靶基因做蛋白互作分析中,RYR2及CACNA1D与其他蛋白互作关系最为密切。结论:活血益气方能够促进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推测其可能通过调控外泌体miR-484靶向RYR2,参与VEGF诱导的内皮细胞的钙信号传导,从而促进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
曹俊岩,张帆,曾莉,罗德毅,张丽[9](2020)在《更年汤含药血清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PI3K/Akt/m TOR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更年汤对围绝经期模型大鼠颗粒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m 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10~14月龄雌性SD大鼠150只,筛选出围绝经期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替勃龙组(0.22 mg/kg)和更年汤低、中、高剂量(1.0、2.0、4.0 g/kg)组,连续ig给药15 d,1次/d,第15天后采血,制备大鼠含药血清;3~4月龄雌性SD大鼠120只,筛选出动情前期老鼠,剔出卵巢行体外颗粒细胞原代培养,分别用各组含药血清培养液培养颗粒细胞,72~120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颗粒细胞中PI3K、Akt、m TOR、生长分化因子9(GDF9)、翼状螺旋转录因子2(FOXL2)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I3K、Akt、mTOR、GDF9、FOXL2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替勃龙组和更年汤各剂量组卵巢颗粒细胞中PI3K、m TOR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0.01),Ak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0.01),GDF9、FOX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结论更年汤含药血清在临床剂量上可提高卵巢颗粒细胞PI3K、mTOR的表达,抑制Akt及其下游的GDF9、FOXL2表达,从而推测更年汤可调节卵泡的生长发育,抑制卵泡闭锁、改善卵巢功能。
陈宁[10](2020)在《基于RhoA/ROCK通路探讨逐瘀壮骨汤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一逐瘀壮骨汤对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干预作用目的:实验通过建立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并对大鼠进行逐瘀壮骨汤药物灌服后,观察大鼠血液中骨钙素、甘油三酯含量及股骨头组织HE染色情况,以此探讨逐瘀壮骨汤对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在SD大鼠臀肌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方法,建立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将90只SD大鼠随机平分为空白组(n=30)、模型组(n=30)、治疗组(n=30),每组各30只,模型组及治疗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20mg/kg/只,同时臀肌注射青霉素8万单位/只,庆大霉素4万单位/只,每周3次,连续3周。3周后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股骨头组织,确定模型建立成功后,参照大鼠用药及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后得出,治疗组每只SD大鼠每天灌服逐瘀壮骨汤2.01ml,其余各组灌服等剂量生理盐水。灌服8周后,采集大鼠颈静脉血液检测血清OCN、TG含量,取出大鼠股骨头组织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观察股骨头组织骨结构及骨细胞数量情况,以分析逐瘀壮骨汤对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干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含量相比,其余各组大鼠血清OCN含量有显着性提升(P<0.01),而血清TG含量有显着性下降(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股骨头软骨下区骨小梁形态出现破坏,骨小梁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及数量均较空白组低。空白组股骨头软骨下骨小梁紧凑精密,成骨细胞核小,着色深,嗜碱性,胞体呈梭形,单层排列,胞质不清,埋于骨质中,骨陷窝空虚情况较少。模型组软骨下骨骨小梁疏松,排列不整齐,个别处有断裂现象,成骨细胞较少,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空骨陷窝率有显着性增多(P<0.01)。治疗组骨小梁破坏情况较模型组有显着改善,骨小梁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及数量也较模型组有较大提升,骨小梁排列较模型组有较大改观,骨细胞增多,结构可,与模型组对比,空骨陷窝率有显着性减少(P<0.01)。结论:逐瘀壮骨汤可显着提高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血清OCN的含量,降低血清TG含量,促进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的骨小梁修复,改善股骨头软骨下结构,提高股骨头区域成骨细胞的数量,减少骨陷窝空虚数量,对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研究二逐瘀壮骨汤对激素诱导大鼠B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目的:研究逐瘀壮骨汤对激素诱导BMSCs增殖活性及分化过程中RhoA/ROCK通路上相关因子的表达,并探讨逐瘀壮骨汤干预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实验方法,取SD清洁大鼠,从大鼠股骨、胫骨分离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并传代,同时制备大鼠逐瘀壮骨汤含药血清,体外BMSCs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进行干预,观察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激素干预BMSCs的影响,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克隆形成实验计数BMSCs克隆数目,运用碱性磷酸酶(ALP)、茜素红、油红“0”染色法,运用氧化酶、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G、OCN表达含量,以分析BMSCs的成骨、成脂情况。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RhoA/ROCK通路及下游因子RUNX-2、OPN表达情况,并在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分析逐瘀壮骨汤治疗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靶点及机制。结果:BMSCs体外培养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呈梭形及螺旋状排列。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含药血清低、中、高浓度组,空白组培养基外加入正常大鼠血清,模型组在空白组细胞培养基外加入地塞米松磷酸钠并将浓度调至10-6mol/l用以激素干预,含药血清组在模型组培养基外再加入不同浓度的逐瘀壮骨汤含药血清。CCK-8检测各组细胞总体及第24h、72h、120h、168h的0D值,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细胞总体及第72h、120h、168h 0D值有显着增高(P<0.01);与低浓度含药血清组比较,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细胞总体及第72h、120h、168h时0D值有显着增高(P<0.01);与中浓度含药血清组比较,高浓度含药血清组总体及第72h、120h、168h时0D值有显着增高(P<0.01)。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计数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细胞的克隆数目均显着性增加(<0.01),含药血清各组之间比较,与低浓度含药血清组相比,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细胞克隆数目有显着性增高(P<0.05);与中浓度含药血清组相比,高浓度含药血清组细胞克隆数目无显着性差异(P>0.05)。油红“0”染色观察可见,模型组可见大片脂细胞红染,其余各组脂细胞红染程度均明显弱于模型组。脂肪细胞阳性率统计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脂肪细胞阳性率有显着性降低(P<0.01);与低浓度含药血清组相比,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脂肪细胞阳性率有显着性降低(P<0.01);与中浓度含药血清组相比,高浓度含药血清组脂肪细胞阳性率有显着性降低(P<0.01)。细胞上清液TG含量测定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细胞TG含量有显着性降低(P<0.01);与低浓度含药血清组相比,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细胞TG含量有显着性降低(P<0.01);与中浓度含药血清组相比,高浓度含药血清组细胞TG含量有显着性降低(P<0.05)。各组细胞成骨诱导后,ALP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几乎未见阳性成骨细胞蓝染,其余各组ALP染色程度均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ALP染色平均光密度均显着性增高(P<0.01);与低浓度含药血清组比较,中浓度含药血清组ALP染色平均光密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高浓度含药血清组ALP染色平均光密度有显着性增高(P<0.01)。与含药血清中浓度组比较,高浓度含药血清组ALP染色平均光密度有显着性增高(P<0.01)。茜素红钙结节染色镜下可见:模型组几乎未见阳性钙结节出现,其余各组茜素红染色均有钙结节形成。钙结节染色平均光密度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细胞钙结节染色平均光密度有显着性增高(P<0.01);与低浓度含药血清组相比,中浓度含药血清组细胞平均光密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高浓度含药血清组细胞平均光密度有显着性增高(P<0.01);与中浓度含药血清组相比,高浓度含药血清组细胞平均光密度有显着性增高(P<0.01)。细胞上清液OCN含量测定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细胞OCN含量有显着性增高(P<0.01);与低浓度含药血清组相比,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细胞OCN含量有显着性增高(P<0.01);与中浓度含药血清组相比,高浓度含药血清组细胞OCN含量有显着性增高(P<0.01)。RT-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RhoA、ROCK-1、RUNX-2、OPN因子mRNA表达含量有显着性增高(P<0.05);与低浓度含药血清组相比,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RhoA、ROCK-1、RUNX-2因子mRNA表达量有显着性增高(P<0.01),高浓度含药血清组OPN因子mRNA表达量有显着性增高(P<0.01),中浓度含药血清组OPN因子mRNA表达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中浓度含药血清组相比,高浓度含药血清组RhoA、ROCK-1、RUNX-2、OPN因子mRNA表达含量有显着性增高(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RhoA、ROCK-1、RUNX-2、OPN因子蛋白表达含量有显着性增高(P<0.05);与低浓度含药血清组相比,中浓度含药血清组RhoA、ROCK-1因子蛋白表达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高浓度含药血清组RhoA、ROCK-1因子蛋白表达含量有显着性增高(P<0.05),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RUNX-2、OPN因子蛋白表达含量有显着性增高(P<0.01);与含药血清中浓度组相比,高浓度含药血清组RhoA、ROCK-1、RUNX-2、OPN因子蛋白表达含量均有显着性增高(P<0.05)。结论:逐瘀壮骨汤可显着提升激素诱导BMSCs的增殖活性,其调控激素诱导BMSCs分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RhoA/ROCK信号通路的开放,并上调下游因子RUNX-2、OPN的表达,进而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抑制成脂分化。
二、二仙汤及其药物血清对GT1-7细胞增殖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RNA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仙汤及其药物血清对GT1-7细胞增殖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RNA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药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味药的药理作用 |
1.1 仙茅 |
1.2 仙灵脾 |
1.3 巴戟天 |
1.4 当归 |
1.5 知母、黄柏 |
2 二仙汤的药理作用 |
2.1 对下丘脑及垂体的影响 |
2.2对卵巢的影响 |
3 讨论 |
(2)二仙汤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1.1 骨质疏松症定义 |
1.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
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
2. 中医学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2.1 对病名的认识 |
2.2 病因病机 |
2.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治疗 |
3. 讨论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引言 |
2.样本量估算及病例采集 |
3.病例选择 |
3.1 诊断标准 |
3.2 纳入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3.4 脱落标准 |
3.5 终止试验标准 |
4.研究方法 |
4.1 分组 |
4.2 治疗方法 |
4.3 疗程 |
5.观察指标 |
5.1 安全性指标 |
5.2 有效性评价指标 |
6.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95]) |
6.1 骨质疏松症疗效评价标准 |
6.2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标准 |
7.统计学方法 |
8.结果 |
8.1 一般情况 |
8.2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
8.3 两组治疗前后腰背疼痛VAS评分 |
8.4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8.5 两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8.6 两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值比较 |
8.7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P1NP,(3-CTX及血清骨钙素)比较 |
8.8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比较 |
8.9 骨质疏松症疗效评价 |
8.10 两组安全性比较 |
9. 讨论 |
9.1 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
9.2 中医症候改善情况 |
9.3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
9.4 骨转换指标及骨密度改善情况 |
10.小结 |
第三章 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引言 |
2. 二仙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miRAN靶标预测 |
2.1 方法 |
2.2 结果 |
3. 网路药理学结果的临床标本验证 |
3.1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表3-3) |
3.2 材料 |
3.3 方法 |
3.4 结果 |
4. 讨论 |
5.小结 |
第四章 动物实验 |
1. 二仙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研究 |
1.1 目的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结果 |
2.二仙汤含药血清对体外骨髓单核细胞破骨分化的作用研究 |
2.1 目的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3 二仙汤含药血清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
3.1 目的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4 讨论 |
4.1 二仙汤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模型骨密度及骨微结构的影响 |
4.2 二仙汤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模型血清骨生化标志物的影响 |
4.3 二仙汤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模型血清miRNA-335-5p表达的影响 |
4.4 中药血清药理学 |
4.5 二仙汤含药血清对体外破骨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
4.6 二仙汤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 |
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调肾通络方防治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及其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调肾通络方防治IUA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IUA纤维化程度及与TGF- β1/Smads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
1 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细胞实验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综述 宫腔粘连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术后再发粘连防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临床病例观察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基于成骨和破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性别差异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实验一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差异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腰椎BMD变化率的影响 |
2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微观结构的影响 |
3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OPG、RANKL蛋白表达及RANKL/OPG比值的影响 |
4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成骨细胞BGP蛋白表达的影响 |
5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成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6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破骨细胞TRAP蛋白表达的影响 |
7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破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小结 |
实验二 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成骨细胞形态学观察 |
2 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BGP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OPG、RANKL蛋白表达及RANKL/OPG比值的影响 |
4 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PI3K、Akt、GSK3β、β-catenin和Runx2 mRNA表达的影响 |
5 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β-catenin和RUNX2蛋白表达影响 |
小结 |
实验三 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破骨细胞形态学观察 |
2 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
3 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
4 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TRAP蛋白表达的影响 |
5 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PI3K、Akt、TRAF6、c-Src、NFATc1 mRNA表达的影响 |
6 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p-PI3K、PI3K、p-Akt、Akt、TRAF6、c-Src、NFATc1蛋白表达的影响 |
小结 |
实验四 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在PI3K激动剂作用下对破骨细胞分化、功能及其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PI3K/Akt信号通路在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
2 PI3K/Akt信号通路在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
3 PI3K/Akt信号通路在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抑制破骨细胞TRAF6、c-Src、NFATc1 mRNA表达的作用 |
4 PI3K/Akt信号通路在雌、雄去势大鼠右归丸含药血清抑制破骨细胞TRAF6、c-Src、NFATc1蛋白表达中的作用 |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图 |
附件 |
(5)龟鹿二仙胶经成骨细胞来源外泌体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龟鹿二仙胶在骨质疏松症领域研究进展及其现代应用迷思 |
1.1 临床应用 |
1.2 基础研究 |
1.3 现代应用迷思 |
1.4 小结 |
2 龟鹿二仙胶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
2.1 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局限性 |
2.5 结论 |
3 前期研究基础及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3.1 “阴阳平衡”与骨稳态 |
3.2 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间信号通路的交互 |
3.3 外泌体介导的成骨—破骨细胞间交互作用 |
第二部分 成骨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提取、制备与鉴定 |
1 材料与设备 |
1.1 仪器设备 |
1.2 主要试剂 |
1.3 实验动物 |
2 主要实验方法 |
2.1 制备去外泌体血清 |
2.2 成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 |
2.3 OB-EV制备 |
2.4 OB-EV透射电镜观察 |
2.5 粒径与浓度检测 |
2.6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V标志蛋白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去外泌体血清制备效果验证 |
3.2 成骨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
3.3 EV分离与鉴定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GEG-OB-EV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设备 |
1.2 实验动物 |
1.3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1.4 主要实验方法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体重指数 |
2.2 GEG含药血清对OB活性的影响 |
2.3 血清骨代谢指标 |
2.4 Micro-CT |
2.5 骨组织病理学染色 |
2.6 PRM检测目标蛋白 |
2.7 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Smads通路与破骨分化通路相关指标 |
2.8 生物力学测试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GEG-Mc3t3-EV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设备 |
1.2 主要试剂与配制方法 |
1.3 细胞系来源 |
1.4 主要实验方法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GEG含药血清对Mc3t3-E1活性的影响 |
2.2 EV摄取实验 |
2.3 TRAP染色及Image半定量分析破骨细胞分化程度 |
2.4 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检测 |
2.5 流式细胞术检测RAW264.7凋亡情况 |
2.6 RT-PCR检测破骨细胞mRNA表达水平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语 |
1 结论 |
2 创新之处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从二仙汤研究补肾法对乳腺增生症模型大鼠雌孕激素受体通路的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综述 |
一、乳腺增生症的概述 |
1 MGH西医认识与治疗概况 |
2 MGH中医认识与治疗概况 |
二、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再评价 |
1 文献检索 |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
4 方法学质量评价 |
5 证据质量评价 |
6 文献检索结果 |
7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8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
9 纳入研究证据质量评价 |
10 讨论 |
三、从补肾法论治乳腺增生症 |
1 补肾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依据 |
2 温补肾阳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现状探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二仙汤全方及其两种补肾法拆方对乳腺增生症大鼠的疗效观察及雌孕激素受体通路的机制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概述 |
实验一 二仙汤全方及其两种补肾法拆方对乳腺增生症大鼠的疗效观察 |
1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二 二仙汤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活性研究 |
1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三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乳腺增生症大鼠雌/孕激素受体通路的研究 |
1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乳腺增生症大鼠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的影响 |
2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乳腺增生症大鼠乳腺雌孕激素受体及其通路的调节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校期间个人研究成果 |
(7)龙贝逍遥散调控miR-145/c-Myc/TP53信号通路抗乳腺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乳腺癌相关miRNA研究进展及miR-145临床病理的荟萃分析 |
1 miRNA概述 |
2 miRNA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研究 |
3 miRNA在乳腺癌诊断治疗中作用研究 |
4 miR-145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意义的荟萃评价 |
5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单药及复方抗乳腺癌基础研究进展 |
1 单味中药抗乳腺癌基础研究 |
2 中药复方抗乳腺癌基础研究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龙贝逍遥散冻干粉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龙贝逍遥散冻干粉对乳腺癌细胞作用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龙贝逍遥散对乳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与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8)活血益气方干预外泌体miRNA促心梗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外泌体、外泌体miRNA与治疗性血管新生 |
1.miRNA在血管生成过程的基因调控作用 |
2.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 |
3.外泌体、外泌体miRNA与MI后血管新生 |
4.展望 |
参考文献 |
二、活血益气方药促进心梗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
1.中医学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认识 |
2.活血益气方药促血管新生的研究 |
3.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复制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活血益气方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血清外泌体的提取与鉴定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血清外泌体miRNA表达谱分析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五、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差异表达miRNA的验证及分析 |
1.实验试剂及仪器 |
2.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六、活血益气方对心梗模型大鼠血清外泌体特异性miRNA的干预作用 |
1.实验试剂及仪器 |
2.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9)更年汤含药血清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PI3K/Akt/m TOR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品 |
1.3 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2.1 完全培养基配制 |
2.1.1 含胎牛血清完全培养基 |
2.1.2 含药血清完全培养基 |
2.2 模型制备 |
2.3 分组与给药 |
2.4 更年汤含药血清制备与灭活 |
2.5 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 |
2.6 大鼠卵巢颗粒细胞鉴定 |
2.7 细胞分组与及相应含药血清培养 |
2.8 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PI3K、Akt、m TOR、GDF9、FOXL2m RNA表达 |
2.9 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PI3K、Akt、m TOR、GDF9、FOXL2蛋白表达 |
2.1 0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细胞鉴定结果 |
3.2 更年汤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PI3K、Akt、mTOR m RNA表达的影响 |
3.3 更年汤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PI3K、Akt、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 |
3.4 更年汤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GDF9、FOXL2m RNA表达的影响 |
3.5 更年汤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GDF9、FOXL2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10)基于RhoA/ROCK通路探讨逐瘀壮骨汤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ONFH的中、西医理论学说 |
1.1.1 骨病的中医记载及辨证学说 |
1.1.1.1 骨病的中医记述 |
1.1.1.2 传统中医辨证学的骨病学说 |
1.2 ONFH的现代中医辨证及治疗 |
1.2.1 ONFH的中医辨证标准 |
1.2.2 ONFH的中医、中药疗法 |
1.3 西医对ONFH的认识 |
1.3.1 国内ONFH的流行病学研究 |
1.3.2 ONFH的发病原因 |
1.3.3 ONFH的症状、诊断方法及分期 |
1.3.4 ONFH的治疗方法与治疗原则 |
1.3.5 ONFH的治疗效果评价 |
1.3.6 ONFH的特殊事件 |
1.3.7 ONFH的围塌陷期诊断、治疗 |
1.3.8 ONFH发生塌陷的机制 |
1.4 中、西医治疗SONFH的优势与劣势 |
1.5 中、西医对GCs药性的认识 |
1.5.1 中医对GCs的药性认识 |
1.5.2 西医对GCs的认识 |
1.6 SONFH的具体病理机制 |
1.6.1 脂质代谢紊乱理论 |
1.6.2 自噬和细胞凋亡理论 |
1.6.3 BMSCs成骨分化能力降低理论 |
1.6.4 基因多态性与非编码RNA理论 |
1.6.5 血管凝血理论 |
1.7 中药血清代谢动力研究理论 |
1.7.1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历史发展 |
1.7.2 中药代谢动力学理论基础和研究范畴 |
1.7.3 中药代谢动力学理论与中医证候及方剂的关系 |
1.7.4 药物血清代谢动力学理论与动物实验 |
1.8 BMSCs的研究进展 |
1.8.1 BMSCs的概论 |
1.8.2 BMSCs的鉴定 |
1.8.3 BMSCs的分化 |
1.8.4 BMSCs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 |
1.8.5 中药对于BMSCs的生长和成骨分化特性的干预 |
1.9 控制BMSCs成骨分化的细胞内信号通路研究 |
1.9.1 BMSCs成骨分化的细胞通路概论 |
1.9.2 RhoA/ROCK通路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研究 |
1.9.3 RhoA/ROCK通路与SONFH关联的猜想 |
第二章 实验研究一 逐瘀壮骨汤对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干预作用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实验动物 |
2.2.2 实验药材 |
2.2.3 实验仪器 |
2.2.4 实验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分组及造模 |
2.3.2 SONFH大鼠造模检测方法 |
2.3.3 大鼠股骨头空骨陷窝计数 |
2.3.4 给药治疗 |
2.3.5 取材方法 |
2.3.5.1 取血样本 |
2.3.5.2 取股骨头样本 |
2.3.6 血液标本的检测 |
2.3.7 大鼠股骨头HE染色及组织形态学观察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2.5 结果 |
2.5.1 SONFH大鼠造模鉴定结果 |
2.5.2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
2.5.3 股骨头HE染色组织形态学观察 |
2.6 讨论 |
2.6.1 SONFH动物模型的构建 |
2.6.2 逐瘀壮骨汤的药物组成及药理作用 |
2.6.3 逐瘀壮骨汤对大鼠SONFH的干预效果 |
2.7 小结 |
第三章 实验研究二 逐瘀壮骨汤对激素诱导大鼠B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实验动物 |
3.2.2 实验药物 |
3.2.3 实验仪器 |
3.2.4 实验试剂 |
3.2.5 主要试剂配制 |
3.3 实验方法 |
3.3.1 BMSCs的获取、培养及鉴定 |
3.3.2 激素造模及分组 |
3.3.3 各浓度含药血清干预细胞 |
3.3.4 BMSCs增殖活力检测 |
3.3.5 BMSCs成脂分化染色鉴定与TG定量检测 |
3.3.6 BMSCs的成骨诱导、鉴定与OCN定量检测 |
3.3.7 Real Time PCR检测RhoA/ROCK通路成骨相关基因表达 |
3.3.8 Western Blot检测 |
3.3.9 统计学方法 |
3.4 结果 |
3.4.1 BMSCs形态的镜下观察 |
3.4.2 BMSCs增殖活力检测实验结果 |
3.4.3 BMSCs的成脂分化染色与TG定量检测 |
3.4.4 BMSCs的成骨诱导分化鉴定与OCN定量检测 |
3.4.5 RT-PCR检测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 |
3.4.6 Western-Blot检测各目的基因蛋白表达 |
3.5 讨论 |
3.5.1 逐瘀壮骨汤调控激素干预BMSCs增殖及分化特性的分析 |
3.5.2 逐瘀壮骨汤调控激素诱导BMSCs的RhoA/ROCK通路作用机制 |
3.6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四、二仙汤及其药物血清对GT1-7细胞增殖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RNA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药理研究进展[J]. 党春晓,刘鹏飞,刘金星. 内蒙古中医药, 2021(12)
- [2]二仙汤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机制研究[D]. 汪青.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调肾通络方防治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及其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D]. 牛红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成骨和破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性别差异的机制研究[D]. 徐慧慧.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5]龟鹿二仙胶经成骨细胞来源外泌体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司誉豪.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从二仙汤研究补肾法对乳腺增生症模型大鼠雌孕激素受体通路的调节[D]. 李书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龙贝逍遥散调控miR-145/c-Myc/TP53信号通路抗乳腺癌机制研究[D]. 吕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活血益气方干预外泌体miRNA促心梗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研究[D]. 吴丹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
- [9]更年汤含药血清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PI3K/Akt/m TOR通路的影响[J]. 曹俊岩,张帆,曾莉,罗德毅,张丽. 中草药, 2020(08)
- [10]基于RhoA/ROCK通路探讨逐瘀壮骨汤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D]. 陈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