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州新区水厂污泥脱水处理自控系统简析(论文文献综述)
左峰[1](2020)在《沈阳XNH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对水污染治理重视程度的日益增涨,国家环保局及地方环保部门先后出台了各大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新政策。2012年辽宁省政府从各个方面开展辽水三大水域浑河、太子河和大辽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并且在2012年3月26日开始下发文件《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浑河太子河大辽河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2)9号)。在文件中提出,进一步削减污水处理厂尾水受纳水体的水污染负荷,要求各现状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沈阳XNH污水处理厂原设计出水水质为二级排放标准,按照相关条文一定要提升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本篇论文所研究的目的意义就是对沈阳XNH污水处理厂的提升升级改造工艺进行研究,为该厂的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持。以沈阳XNH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进水水质的调查与分析,结合当下存在的处理工艺,对本次设计的污水处理厂的提标升级改造工艺来对比分析研究。其主要内容有现在存在的污水处理厂的现有问题分析,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数据的分析,根据国内外方案及选择方案的对比对工艺方案选择与分析,设计参数优化及工艺设计,还有运行效果分析等。根据沈阳XNH污水处理厂2017.01-2017.12的实测资料,确定该厂设计规模为40万m3/d。根据沈阳XNH污水处理厂2017.01-2017.12的实测资料,按保证率95%确定该厂的设计进水水质为CODcr=400mg/L,BOD5=175mg/L,SS=235mg/L,NH3-N=36mg/L,TN=45mg/L,TP=4.5mg/L。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具体为CODcr≤50mg/L,BOD5≤10mg/L,SS≤10mg/L,NH3-N≤5mg/L,TN≤15mg/L,TP≤0.5mg/L.沈阳XNH污水处理厂进水的BOD5/COD=0.44,可以看出污水的可生化性还是比较好的,属于易生物降解污水。根据进水水质特点,结合原有处理工艺,确定本次提标升级改造工程二级处理工艺采用“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后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深度处理工艺采用“加砂沉淀池”工艺,除磷工艺采用“生物除磷+化学除磷”工艺消毒工艺采用“紫外线消毒”工艺。运行结果表明,沈阳XNH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后,不但提高了处理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其他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得到了提升,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了设计出水要求。沈阳XNH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使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的排放标准,将缓解和消除污水对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戴世宇,杨兰,王东田[2](2017)在《超声波/絮凝剂联用于净水污泥脱水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超声波和絮凝剂共同作用于净水污泥脱水,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得出两者协同作用下最优污泥脱水组合,在声能密度0.1 W/m L、超声作用时间30 s、絮凝剂投加量0.06 mg/g时,比阻去除率达到84%左右。同时对比单一絮凝剂调理和复合调理(超声+絮凝剂)的污泥脱水性能,考察上清液浊度、污泥沉降速度、污泥比阻以及泥饼含水率,综合评价两者的脱水效能。分别从超声作用机理和絮凝剂作用机理分析污泥脱水机理,同时通过热力学原理分析两者协同作用机理。
龚维辉[3](2012)在《工业园污水处理设计、调试与运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进行了设计,并对调试、运行情况进行了详实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实现工艺脱氮、除磷的基础上,通过对比,AAO氧化沟工艺较普通的A2/O工艺投资低;紫外消毒法较传统的化学消毒法处理效果好,投资、运行成本低;(2)金砂湾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采用AAO氧化沟工艺处理工业园生产及生活污水,A1段采用UASB工艺、A2段采用厌氧接触工艺、O段采用氧化沟工艺,通过污泥回流至厌氧A1段、消化液200%回流至缺氧A2段可以实现废水的脱氮除磷;(3)污水处理厂调试期间在AAO处理工艺后增加Fenton氧化工艺,可以确保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4)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后,经过近两个月的试运行废水经AAO氧化沟工艺处理后总出水CODCr、NH3-N和TP的均值分别为68.06mg/L、10.16mg/L和0.37mg/L,去除率分别为57.26%、76.94%和98.36%,出水水质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5)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工程总投资175050.79万元处理规模6万m3/d(其中一期工程处理规模4万m3/d),可以实现CODCr、NH3-N减排6132t/a、292t/a。
苏文霞[4](2008)在《天津地区污水处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是生命之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用水量也日益剧增。目前大部分城市出现了水资源的严重缺乏,然而企业排放的大量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这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周围水体中,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已经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成为城市水污染治理的一个重点。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随着天津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因此,断绝水污染的重要源头,重视污水处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污水处理方面文献资料,系统归纳和阐述了国内外污水处理现状、污水处理工艺及未来发展趋势;在对天津地区污水排放和处理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就其进行污水处理的迫切性、可行性及污水处理再生后的用途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天津地区污水处理的政策思考及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技术措施。并根据天津人口变化、污水排放量及区位特点开展了天津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和规划。最终提出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几点实施对策,如: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城市、加大水污染防护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改善水环境,治理水污染、尽快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等措施,为有效解决天津地区水资源匮乏,减轻水体污染程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郭进[5](2007)在《SBR工艺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也不断加剧。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废水进行处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本研究课题较全面的介绍了天津蓟县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本课题依托工程,较深入的研究了SBR工艺处理废水过程中有机底物的降解规律。通过对该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工艺机理、影响因素等的分析,证明该方案具有工艺先进、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等优点,出水水质稳定且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二级排放标准。以格栅、曝气沉砂池和气浮池作为整个废水处理流程的预处理单元,目的在于去除废水中较大的砂子、悬浮物和动植物油。SBR作为核心处理单元,依靠系统内活性污泥的吸附和代谢作用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负荷及前处理单元中残余的胶体和悬浮物质。本课题从SBR生化系统的启动到正常运行,对系统内微生物的种类与活性、系统的环境(pH、DO、温度、营养物等)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对调试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加快了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SBR池的运行工况,经过一个多月的调试,系统转入了正常运行。根据Monod方程进行了SBR工艺处理废水的动力学分析,建立并推导了适用于该工艺基质降解的数学模型,验证了SBR反应器中CODCr的降解过程较好地服从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式,并得到了适于该水质的动力学参数,从而定量地描述了有机底物降解规律及活性污泥增长规律。该工艺实际运行和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其处理效果较好、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都较低,与同类废水其它生化法处理工艺比较,具有较大的优势。该工艺固定资产投资为700万元,实际运行费用仅为0.62元/m3,是一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废水处理方法。
张怡[6](2007)在《长江水源水厂排泥水处理处置研究》文中指出在当前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工程已逐步纳入了自来水厂的工艺流程体系,以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在进行排泥水处理工程设计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排泥水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由于目前尚缺少长江水源下游段水厂排泥水的课题研究,应常州通用自来水公司的委托,对某长江水源水厂排泥水的沉降浓缩性能等方面做了科学研究。论文阐明了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研究的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的发展近况,介绍了排泥水的基本性质和一般处理方法,并通过一系列试验数据分析总结了长江水源水厂排泥水的沉降浓缩性能。经过夏秋冬三季的间歇性小试,测定长江水源水悬浮固体含量以及其相应的浊度,以此总结出原水悬浮固体含量与浊度的比例关系。利用比例关系式估算了该自来水厂的干泥日产量,并根据实地观测,估算了水厂的排泥水总量。接着,通过排泥水自然沉淀和混凝沉淀试验,确定了排泥水沉降极限固体通量,比较了排泥水投加聚丙烯酰胺前后的沉降效果。然后,利用小型斜板浓缩池进一步分析掌握了排泥水的沉降浓缩性能,确定了斜板浓缩池运行优化条件。最后,测定了排泥水的颗粒粒径分布、固体成分组成和污泥比阻。另外,通过文献阅读、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工作,总结了污泥机械脱水和泥饼处置方法。研究表明长江水源水厂的排泥水具有良好的浓缩沉降性能,有利于排泥水的处理,缩短了排泥水在浓缩池中的停留时间,能有效减少浓缩池的占地面积。同时,本试验研究为今后科学设计长江水源水厂排泥水处理工程提供了可靠依据。
陶伟峰[7](2004)在《苏州新区水厂污泥脱水处理自控系统简析》文中指出简要地介绍了自动控制在苏州新区水厂污泥脱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对各污泥处理单元中自控系统的运行程序与运行步骤进行了说明 ,并阐述了该自控系统与水厂原有的自控网络通过安装自控通信模块达到平滑联接 ,实现了全厂的自动控制
二、苏州新区水厂污泥脱水处理自控系统简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苏州新区水厂污泥脱水处理自控系统简析(论文提纲范文)
(1)沈阳XNH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传统活性污泥法 |
1.2.2 生物脱氮技术 |
1.2.3 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
1.2.4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
1.3 我国污水厂升级改造工艺及技术 |
1.3.1 原生物处理工艺改造成A~2/O工艺并增加深度处理工艺 |
1.3.2 在原有工艺基础上增加深度处理工艺 |
1.4 国外污水处理厂升级提标改造实例 |
1.4.1 美国芝加哥西南污水处理厂 |
1.4.2 美国华盛顿BluePlains污水处理厂 |
1.4.3 佛罗里达州orange郡东部污水处理厂 |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沈阳XNH污水处理厂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2.1 概况 |
2.2 原设计规模和设计进出水水质 |
2.3 原污水处理工艺构筑物及参数 |
2.3.1 沈阳XNH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现状及参数 |
2.3.2 沈阳XNH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现状及参数 |
2.3.3 沈阳XNH污水处理厂曝气生物滤池设计水温及污染物负荷 |
2.4 原工艺去除效果 |
2.5 原工艺存在问题分析 |
2.5.1 污水厂出水水质无法达到一级A标准 |
2.5.2 构筑物及设备存在问题 |
2.6 小结 |
3 进出水水质确定及提标改造工艺方案研究 |
3.1 设计规模的确定 |
3.2 设计进出水水质的确定 |
3.2.1 设计进水水质的确定 |
3.2.2 设计出水水质的确定 |
3.2.3 污水处理程度分析 |
3.2.4 污水厂原出水水质达标分析 |
3.3 污水提标升级改造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 |
3.3.1 污水处理水质对工艺方案的要求 |
3.3.2 生物处理工艺选择 |
3.3.3 生物处理工艺的确定 |
3.3.4 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 |
3.3.5 化学除磷工艺的确定 |
3.3.6 消毒处理工艺的选择与分析 |
3.3.7 污泥处理工艺的选择与分析 |
3.4 总体工艺流程 |
4 提标升级改造工艺设计 |
4.1 新建污水、污泥处理构筑物 |
4.1.1 曝气生物滤池 |
4.1.2 后置反硝化生物滤池 |
4.1.3 加砂沉淀池 |
4.1.4 紫外线消毒渠 |
4.1.5 巴氏计量槽及回用水泵池 |
4.1.6 加药间 |
4.1.7 污泥脱水间 |
4.2 改建污水、污泥处理构筑物 |
4.2.1 已建一期细格栅间(2座,更换设备) |
4.2.2 已建一期高密度沉淀池(2座,更换设备) |
4.2.3 已建一期生物滤池(2座,更换设备) |
4.2.4 已建一期污泥缓冲池(增加设备) |
4.2.5 已建污泥脱水间(更换设备) |
4.2.6 已建二期细格栅间(更换设备) |
4.2.7 已建二期高密度沉淀池(更换设备) |
4.2.8 已建二期生物滤池(更换设备) |
5 工程运行效果分析 |
5.1 有机物去除效果分析 |
5.2 BOD去除效果分析 |
5.3 SS去除效果分析 |
5.4 TN去除效果分析 |
5.5 NH_3-N去除效果分析 |
5.6 TP去除效果分析 |
5.7 小结 |
6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沈阳XNH污水处理厂调试运行期间进出水指标数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超声波/絮凝剂联用于净水污泥脱水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净水污泥调理方式 |
1.2 污泥脱水性能表征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正交试验 |
2.2 单一絮凝调理和超声絮凝复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对比研究 |
2.2.1 上清液浊度去除 |
2.2.2 污泥沉降比 |
2.2.3 污泥比阻去除率 |
2.2.4 污泥含水率 |
2.2.5 污泥表面形貌 |
3 两种污泥调质的机理分析 |
3.1 超声调质净水污泥脱水机理 |
3.2 絮凝剂调质净水污泥脱水机理 |
3.3 超声联合絮凝剂协同作用于污泥脱水机理 |
3.3.1 联合作用于污泥脱水的物化机理分析 |
3.3.2 联合作用于污泥脱水的热力学分析 |
4 结论 |
(3)工业园污水处理设计、调试与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工业园污水处理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1 工业园污水处理现状 |
1.1.2 污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2.1 课题来源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园区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
2.1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概况 |
2.1.1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概况 |
2.1.2 处理规模的确定 |
2.1.3 工业园区污水厂进出水水质 |
2.2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
2.2.1 污水处理主体工艺选择 |
2.2.2 污水处理消毒工艺选择 |
2.3 污水厂排放方案 |
2.4 污泥处置方案 |
2.5 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确定 |
2.5.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
2.5.2 各构筑物设计参数 |
第3章 工程运行实验与运行特性分析 |
3.1 工程调试 |
3.1.1 单机试车 |
3.1.2 联动调试 |
3.1.3 旋流沉砂池的运行管理 |
3.1.4 厌氧系统的调试与运行 |
3.1.5 好氧池污泥接种与驯化 |
3.1.6 二沉池的运行管理 |
3.1.7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
3.2 脱氮除磷功能的实现 |
3.2.1 AAO工艺脱氮除磷原理 |
3.2.2 调试期间AAO池脱氮除磷特性分析 |
3.3 Fenton氧化工艺特性分析 |
3.3.1 Fenton氧化原理 |
3.3.2 Fenton氧化特性分析 |
3.4 污水处理厂运行特性分析 |
3.4.1 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阶段的进水水质变化 |
3.4.2 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阶段的运行特性 |
3.5 效益分析 |
3.5.1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
3.5.2 环境效益 |
3.5.3 经济效益 |
3.5.4 生态效益 |
3.5.5 社会效益 |
3.6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 |
3.6.1 生化处理系统中溶解氧的控制 |
3.6.2 设备的运行管理 |
3.6.3 污泥膨胀控制 |
3.6.4 对进工业园来水的控制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天津地区污水处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污水处理发展概况 |
1.2.1 国外污水处理现状 |
1.2.2 国外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及规模 |
1.2.3 国外污水处理工艺 |
1.2.4 污水出水标准 |
1.3 国内污水处理现状 |
1.3.1 工艺技术现状 |
1.3.2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
1.4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剖析 |
1.4.1 排污系统建设 |
1.4.2 废水处理设施 |
1.4.3 污水处理效果 |
第二章 天津市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
2.1 天津市水资源现状 |
2.2 天津市水资源特性 |
2.3 城市污水排放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方案 |
3.1 说明书 |
3.1.1 设计原始资料 |
3.1.2 工艺的确定 |
3.1.3 总平面布置 |
3.1.4 厂区竖向设计 |
3.1.5 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说明 |
3.2 计算书 |
3.2.1 厂设计流量 |
3.2.2 闸门井 |
3.2.3 中格栅 |
3.2.4 细格栅 |
3.2.5 曝气沉砂池(一座) |
3.2.6 氧化沟设计计算 |
3.2.7 消毒池 |
3.2.8 污水计量设备 |
3.2.9 污泥浓缩池 |
3.2.10 贮泥池 |
3.2.11 其他构筑物的计算 |
3.2.12 污水处理厂高程的计算 |
3.2.13 污水泵站的计算 |
第四章 天津市水资源紧缺的对策探讨 |
4.1 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城市 |
4.2 加大水污染防护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改善水环境,治理水污染 |
4.3 尽快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 |
4.4 多渠道开源,解决水资源短缺 |
4.4.1 初步建立污水资源化的良性运行机制 |
4.4.2 有效挖掘雨洪利用潜力 |
4.4.3 建设沿海工业区直接利用海水工程 |
4.4.4 力争南水北调工程尽早开工、通水 |
4.4.5 建立地表水、地下水和外流域等多水源联合调度体系 |
4.5 继续做好节水宣传工作,转变人们对水的认识 |
4.6 理顺水价格体系,建立科学的水价机制 |
4.7 修订、完善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有关的法律和政策,推进依法治水 |
4.8 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总体规划 |
4.9 实施科教兴水战略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
第五章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政策思考 |
5.1 经济发展与污水处理事业协调发展 |
5.2 扶植国内环保产业(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
5.3 多方筹资加速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以最短的时间控制、治理已造成污染的水环境 |
5.4 改变污水处理行业的运营机制,由事业型向企业经营型转变 |
5.5 加强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参谋机制,为各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工艺审查把关 |
5.6 政府应给予污水处理行业优惠的政策 |
5.7 再生水回用 |
5.8 污泥最终处置要向无害化、资源化方向迈进 |
5.9 建设环保型的污水处理厂 |
5.10 环保要从娃娃抓起,提高全民的忧患意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SBR工艺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蓟县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区域概况 |
1.1.1 地理位置 |
1.1.2 社会经济 |
1.1.3 自然条件 |
1.2 蓟县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必要性 |
1.3 蓟县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工程简介 |
1.3.1 设计规模及位置 |
1.3.2 设计进出水水质 |
1.3.3 工艺选择与确定 |
1.3.4 工艺流程 |
1.3.5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SBR生物处理技术 |
2.1 SBR技术的发展历史 |
2.2 SBR工艺的原理和特点 |
2.2.1 SBR的工作原理 |
2.2.2 SBR工艺的特点 |
2.3 SBR工艺的自动控制 |
2.3.1 SBR池的运行 |
2.3.2 计量监测系统 |
2.3.3 PLC过程控制 |
2.4 SBR系统生物净化机理及影响因素 |
2.4.1 微生物的代谢 |
2.4.2 生物脱氮规律 |
2.4.3 生物除磷原理 |
2.4.4 影响SBR工艺脱氮除磷的主要因素 |
2.5 SBR工艺的类型及发展 |
2.5.1 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 |
2.5.2 间歇进水周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 |
2.5.3 连续进水分离式周期循环延时曝气工艺(IDEA) |
2.5.4 连续进水周期循环曝气活性污泥法(CASS) |
2.5.5 UNITANK工艺 |
2.5.6 其它新型的SBR的研究和开发 |
2.6 SBR工艺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
第三章 SBR生化处理系统的调试和运行 |
3.1 SBR生化处理系统的调试 |
3.1.1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
3.1.2 调试的措施 |
3.2 稳定运行 |
3.3 问题与讨论 |
3.3.1 出水悬浮物偏高 |
3.3.2 污泥大量流失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
4.1 SBR法基本数学模型 |
4.1.1 充水期和反应期底物的变化 |
4.1.2 充水期和反应期的污泥变化 |
4.2 动力学模型在蓟县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
第五章 工程效益分析 |
5.1 技术经济分析 |
5.1.1 成本费用的构成 |
5.1.2 设备管理劳动定员及机电设备装机容量 |
5.1.3 运行费用计算 |
5.1.4 其它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成本 |
5.2 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 |
5.2.1 污水处理的能耗分析 |
5.2.2 污水处理的节能技术 |
5.3 污水处理厂主要产物的资源化 |
5.3.1 污泥的资源化 |
5.3.2 污水处理后回收利用 |
5.4 环境效益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长江水源水厂排泥水处理处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自来水厂排泥水性质 |
1.2 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方法 |
1.3 国内外发展近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魏村水厂基本情况 |
1.6 研究基本思路 |
第2章 排泥水处理基本理论 |
2.1 确定原水SS与浊度的比例关系原理 |
2.2 排泥水重力浓缩理论 |
第3章 研究实施方案 |
3.1 长江水源水SS和浊度的比例关系 |
3.1.1 试验方法 |
3.1.2 SS的测定 |
3.2 排泥水自然沉淀 |
3.3 排泥水混凝沉淀 |
3.4 斜板浓缩池运行优化条件 |
3.5 其他 |
第4章 试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
4.1 水厂干泥量和排泥水总量的确定 |
4.1.1 原水SS与浊度的相关关系 |
4.1.2 水厂干泥量的估算 |
4.1.3 水厂排泥水总量的估算 |
4.2 沉淀池排泥水自然沉降试验 |
4.2.1 排泥水自然沉降曲线分析 |
4.2.2 极限固体通量 |
4.3 沉淀池排泥水混凝沉降试验 |
4.4 斜板浓缩池运行优化条件 |
4.4.1 水力停留时间 |
4.4.2 底泥含固率 |
4.4.3 浓缩池运行优化条件 |
4.5 沉淀池排泥水性质分析 |
4.5.1 排泥水颗粒粒径分布 |
4.5.2 排泥水颗粒成分分析 |
4.5.3 排泥水比阻的测定 |
4.6 浓缩池上清液回用分析 |
4.6.1 上清液回用安全性问题 |
4.6.2 国内排泥水回用工程实例 |
4.6.3 长江水源水厂排泥水回用分析 |
4.6.4 原水节约量估算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污泥脱水与泥饼处置 |
5.1 污泥脱水 |
5.1.1 自然干化 |
5.1.2 机械脱水 |
5.1.3 污泥脱水工艺实例 |
5.1.4 长江水源水厂污泥脱水工艺选择 |
5.2 泥饼处置 |
第6章 成本估算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1.1 与其他水源水厂的排泥水比较 |
7.1.2 工艺流程参考图 |
7.1.3 试验结论 |
7.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苏州新区水厂污泥脱水处理自控系统简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沈阳XNH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D]. 左峰.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2]超声波/絮凝剂联用于净水污泥脱水机理研究[J]. 戴世宇,杨兰,王东田.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7(07)
- [3]工业园污水处理设计、调试与运行研究[D]. 龚维辉. 南昌大学, 2012(05)
- [4]天津地区污水处理对策研究[D]. 苏文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5]SBR工艺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郭进. 天津大学, 2007(04)
- [6]长江水源水厂排泥水处理处置研究[D]. 张怡. 同济大学, 2007(04)
- [7]苏州新区水厂污泥脱水处理自控系统简析[J]. 陶伟峰. 给水排水, 2004(01)
标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论文; 污泥脱水机论文; 污水处理工艺论文; 城市污水论文; 污泥膨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