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和改进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顾凡[1](2021)在《BJ市供电公司领导人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岩程[2](2021)在《Y企业总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宇[3](2021)在《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当下,教人育才受到重视,而规模不断扩张的高校作为教学的载体,进行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丰富和复杂,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高校各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所掌握的权利逐渐变大,然而,面对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合规性,不仅引发高校内部深思,也受到包括国家和社会公众在内的全方位的关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高校审计的第一关,也逐步意识到单纯依赖财务收支,以“3E”为目标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审计工作的需求,也不利于问题的整改,所以,在新发展理念下,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方式亟待改善,需要创新和突破,积极的应对新变化和新要求,让审计方式方法和审计评价与时俱进。本文对国内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研究,通过对SY高校二级学院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参与,了解SY审计处的组织结构、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和审计依据、审计流程等内容;通过向SY高校审计人员发放审计现状调查问卷,并结合我国新形势下相关办法规定,分析其开展二级学院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探析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影响,同时有针对性的阐述成因,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提出引入审计评价体系改善现状,实现审计的双重目标;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搜集了陕西省32所高校审计人员的建议,有效确定了30个评价指标,应用Matlab软件运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高校二级学院领导干部审计评价体系。最终,将该评价体系运用到SY高校D院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案例,以实施过程中问题为导向,为日后运用该体系提出几点保障措施,改善当前SY高校院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以达到优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的,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层次目标。
朱真微[4](2021)在《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以建行N市分行为例》文中提出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应运而生,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模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履职与担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近年来,中央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多次强调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常态化“经济体检”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审计模式,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可供参照和学习的基本准则、制定依据和审计方式方法还存在很大的空白,而频频发生的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玩忽职守、侵吞国有资产的案例,现有审计模式无论在经济性还是在效果性方面都显露出弊端,反映出现有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工作还没有到位,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高管人员威慑和限制作用还没有有效发挥。商业银行本身所具有的资产庞大、员工众多、业绩稳健等特点,在我国金融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服务社会发展和经济稳定的金融压舱石,为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贡献了巨大动能。银行行业本身经营着货币资金,这一特殊性也决定了比其他行业具有更大的经营管理风险。由于近年来银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面临上级下达的绩效考核任务、检查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以及贷款风险化解的压力,部分银行领导干部对银行规章制度置之不顾,违法违规经营,同时商业银行的相较于其他类型企业独有的存贷业务,信贷业务往往是银行领导干部寻租和腐败的高发领域。因此,对商业银行相关领导干部在进行职务调整时,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分支,与政府机构、其他国企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相比,在满足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普遍规律的同时,还具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2019年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系统主要领导干部和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对商业银行在加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实现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体系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在当前银行经营形势复杂多变和风险高发、频发的特殊时期,面对内外部监管、问责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要更好的发挥查错纠弊作用,促进领导人员增强履职尽责本领,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应当不断从内部加强管理,特别是从加强组织、监督工作管理等方面进行努力,对现有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综合阐述前人关于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文献基础上,通过列举建行A省分行内部审计部门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真实案例,对当前建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的执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对此提出建立健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加快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创新、推广大数据运用和强化审计结果对任职影响程度等改进建议。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提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简要摘述以往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理论成果,然后对文献进行了综合述评,介绍了本文所撰写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对全篇研究框架进行流程图展示。第二章首先概述了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念,然后分别就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实施流程进行分别描述,最后再运用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述。第三章首先简要介绍了N市建行的基本情况,包括机构设置、人员机构和业务发展等情况,然后对审计实施流程和预期取得的目标进行介绍,并对审计的重点关注事项进行描述,最后对此次审计评价结果进行阐述,包含对N市分行行长的总体评价,审计结果的公示公开以及转换利用情况。第四章结合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发现存在相关经济责任界定不够清晰、审计重点内容把握不够准确、审计程序执行不够恰当、被审人评价事项不够全面和审计成果转换利用和公开公示不够透明等问题,并逐一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章对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对策,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健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范;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三是加快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创新;四是加大大数据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力度;五是重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第六章是结论与展望,对本文进行概括性总结与展望。
马炎[5](2021)在《ZL水电集团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以ZL水电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侯莉薇[6](2021)在《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 ——以R市L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的现象,生态环境也遭到一定破坏。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突破了传统审计只关注经济责任的情况,将审计范围扩展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环境保护,是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但该项审计实施时间较短,方法经验较少,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审计效果。而基层审计机关是最直接实施该项目的机构,研究基层审计机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总结经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从基层审计角度出发,选择了R市L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作为案例,对我国当前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基层实际情况,针对提出对策,从而解决问题,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本文在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概念理论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发展现状,对当前审计开展情况作了总体介绍。其次,对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取证、审计方法、审计依据、审计评价、人员力量、责任追究整改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最后,选择R市L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作为案例,结合具体实践,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基层审计在以上六个环节存在问题,最终影响到审计效果。基于全文的分析,本文对解决基层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在审计证据方面,建立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提高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在审计方法方面,建立数据分析团队,发展现代审计技术;在审计依据方面,丰富完善评价依据;在审计评价方面,建立统一实用的评价体系;在人员力量方面,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加强任中审计;在责任追究整改方面,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建立整改结果运用评价制度等。在提出建议的同时,本文还对基层审计推行建议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该项审计的开展推进有所帮助。
张涛[7](2020)在《M会计事务所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流程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入和发展,离任审计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与稳步推进,这项制度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离任审计流程的完善与优化,将更好地促进离任审计工作,切实发挥离任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正可以完善离任审计流程,使离任审计工作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这种新的审计模式不仅指引了如何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也降低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并且评估了审计的重大错报风险,将风险评估程序贯通了整个审计程序,这种将审计程序和审计风险相结合的审计模式提高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效率,并能有效的检查出财务报表的舞弊和错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更合理的分配审计项目组有限的资源、揭露舞弊及错报、控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本文以M会计师事务所承接的离任审计项目A单位,详细的说明了M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离任审计业务的主要现状,并分析了M会计师事务所离任审计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本文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为基础对M会计师事务所的离任审计业务的审计流程和方法进行改进,并为M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提出保障措施。不仅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研的理论思想实践到M会计师事务所离任审计业务中,也为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改进离任审计业务提出指导思想。
李疆宇[8](2020)在《秦皇岛市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下简称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经过三十多年探索,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适合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一种审计监督模式,亦是我国唯一一类以“人”为监督对象开展的审计活动,对于促进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和制约、推动依法行政、保障社会良好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发展发挥出巨大作用。因此,开展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于监督其任职间经济活动的开展、权力制约、责任落实、履职绩效及推进地区或部门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研究分析,主要是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结合案例分析法,通过查阅专业资料、收集整理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相关数据和资料,结合当前国家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要求,介绍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整理汇总了国内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研究观点以及国外相近领域的研究内容。总结概括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主体客体等概念,详细介绍审计流程、重点及意义。同时结合相应的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权力制约理论、免疫系统论作进一步分析,以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客观总结了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状以及获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审计全覆盖推进较慢、对领导干部权力制约不明显、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评价不到位、监督结果的运用效能较低等问题。从资源配置、权威性、审计评价和成果运用等方面入手,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提高领导干部经济审计权威性、促进评价体系优化和完善、构建审计结果运行机制等措施,促进F区经济审计工作良好开展,助推当地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张皓[9](2020)在《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在中国特定政治经济体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于考核领导责任和人才选拔的新型经济监督机制。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已经覆盖到乡镇以上各级机关主要领导干部,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较少开展。随着乡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级组织的经济活动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村级组织负责人自身需履行的经济责任不断增多。基于以上,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工作内容。近年来,国内各地审计机关根据党委、政府直接安排或相关部门委托,开展过一些村级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但是由于目前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完善,不能满足全面使用定量指标或定性指标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需要,难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针对目前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相关理论方面研究的不足,完善适用于村级组织活动的审计目标和重点,设定符合实际的有效的评价指标,搭建一套完整的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框架。本文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出发,结合受托责任理论、绩效审计理论、内部控制理论等基础,并结合L村庄开展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案例,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打造实用的审计实务指南,并希望借此完善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研究。
刘庆瑶[10](2020)在《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而“管好党、治好党”的重中之重是“管好干部、全面从严治吏”。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有效监督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良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则是审计成果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为了强化对审计工作的领导,逐步构建起权威高效、覆盖广泛、集中统一的审计体系,进一步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2018年3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审计委员会。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将更加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将更加重要。同时,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党中央对2010年10月由中办、国办制定出台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行了修订,并于2019年7月7日起施行。新修订的《规定》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专门单列一章,进一步细化相关内容,为新时期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监督管理,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本人作为成都市武侯区审计局工作人员,长期从事政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本文以修订后的《规定》为指引,按照经济责任审计基本理论框架,聚焦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现实情况,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的方式,梳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其产生的本质原因,并结合国内外相关审计理论和研究,提出改进基层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推动武侯区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发展,为武侯区、成都市、乃至全省全国完善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提供参考。
二、完善和改进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完善和改进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3)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经济责任审计 |
2.1.2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
2.1.3 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 |
2.2 相关理论 |
2.2.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2.2 内部控制理论 |
2.2.3 信息传递理论 |
2.2.4 层次分析法概况 |
第三章 SY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
3.1.1 SY高校概况 |
3.1.2 SY高校审计工作组织机构概况 |
3.1.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和审计依据 |
3.1.4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
3.2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分析 |
3.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成因 |
3.4 引入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3.4.1 引入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
3.4.2 引入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
第四章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 构建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4.1.1 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确认原则 |
4.1.2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确认 |
4.1.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解释 |
4.2 确认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权重 |
4.2.1 层次分析法确认指标权重 |
4.2.2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4.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分值标准 |
第五章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效果分析 |
5.1 SY高校D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运用 |
5.1.1 SY高校D院基本情况 |
5.1.2 D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依据 |
5.1.3 D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过程 |
5.2 D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审计建议 |
5.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表——有关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现状的调研问卷 |
附录2 调查问卷表——有关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附录3 民主评议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以建行N市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研究 |
1.2.2 关于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研究 |
1.2.3 关于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程序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研究框架 |
2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概述 |
2.1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念 |
2.1.1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 |
2.1.2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
2.1.3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
2.2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目标 |
2.2.1 确定责任人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
2.2.2 评价责任人经营管理水平和业绩 |
2.2.3 为责任人的考核和评价提供依据 |
2.3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
2.3.1 聘期经营业绩审计 |
2.3.2 战略目标完成审计 |
2.3.3 内部控制状况审计 |
2.3.4 可持续发展力审计 |
2.4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流程 |
2.4.1 审前准备阶段 |
2.4.2 现场审计阶段 |
2.4.3 审计报告阶段 |
2.4.4 督促整改阶段 |
2.5 相关理论基础 |
2.5.1 委托代理理论 |
2.5.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5.3 人本管理理论 |
3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案例介绍 |
3.1 建行N市分行相关情况简介 |
3.1.1 建行N市分行内部组织机构和人员情况 |
3.1.2 任职期间业务经营情况 |
3.2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目标 |
3.3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及主要工作内容 |
3.3.1 审前准备阶段,起草方案明确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
3.3.2 现场实施阶段,核查被审人存在的问题及内控缺陷 |
3.3.3 审计报告阶段,评价履职情况为后续任职提供依据 |
3.3.4 督促整改问责,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及强化问责警示 |
3.4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 |
3.4.1 任期经营管理业绩及目标责任完成情况 |
3.4.2 建行N市分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否到位 |
3.4.3 建行N市分行行长任内决策与审批是否合理 |
3.5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
3.5.1 审计结果总体评价 |
3.5.2 审计结果公示公开 |
3.5.3 审计结果转换运用 |
4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
4.1.1 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相关审计事项界定不够清晰 |
4.1.2 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把握不够准确 |
4.1.3 审计过程中存在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执行不够恰当 |
4.1.4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对被审人评价事项不够全面 |
4.1.5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转换利用和公开公示不够透明 |
4.2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审计计划不够合理,资源紧张导致审计事项分析不透彻 |
4.2.2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能力不足对重点内容把握不准 |
4.2.3 制度体系不够规范,部分审计程序推进过程存在随意性 |
4.2.4 审计工具方法落后,无法较短时间内掌握评价所需数据 |
4.2.5 先离后审普遍存在,审计结果对被审计人职务影响有限 |
5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完善对策 |
5.1 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建立健全审计质量监督体系 |
5.1.1 增强审计计划的主动性,对审计资源做好统一筹划安排 |
5.1.2 构建审计质量监督体系,持续加强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 |
5.2 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后续业务培训 |
5.2.1 优化审计队伍层次和专业知识结构 |
5.2.2 加大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和培养力度 |
5.2.3 挑选人员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专家库 |
5.3 加快审计运行机制创新,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范 |
5.3.1 建立健全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
5.3.2 建立项目过程动态调度制度 |
5.3.3 逐步规范推广任中审计制度 |
5.4 推广大数据技术,推动审计工具手段智能化 |
5.4.1 加强日常信息收集,建立一个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数据信息资料库 |
5.4.2 加强数据转换利用,建立一套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非现场审计模型 |
5.5 坚持先审后离原则,强化审计结果对职务任免影响程度 |
5.5.1 科学统筹人事安排,坚持先审计后任职任用原则 |
5.5.2 在保守秘密前提下,采用一定形式公开审计结果 |
5.5.3 严肃问题整改问责,强化审计结果对任职的影响 |
6 结束语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 ——以R市L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和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基层领导干部 |
2.1.2 自然资源资产 |
2.1.3 经济责任审计 |
2.1.4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受托责任理论 |
2.2.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研究 |
2.3.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2.3.3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研究 |
2.3.4 文献述评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现状 |
3.1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本情况 |
3.2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特征 |
3.2.1 注重与其他类型审计项目统筹实施 |
3.2.2 审计重点以土地、水、森林等资源为主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
4.1.1 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
4.1.2 现代审计方法应用不广 |
4.1.3 审计依据体系不完备 |
4.1.4 未建立统一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4.1.5 审计人员力量不足 |
4.1.6 审计责任追究整改困难 |
4.2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的成因 |
4.2.1 数据资料共享不到位 |
4.2.2 发展现代审计技术受限 |
4.2.3 审计依据不细化 |
4.2.4 审计评价体系区域差异大 |
4.2.5 审计力量与工作量不相符 |
4.2.6 审计查处问题较复杂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案例分析——以R市L区为例 |
5.1 R市L区基本情况 |
5.2 R市L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概况 |
5.2.1 审计目标 |
5.2.2 审计对象和范围 |
5.2.3 审计内容与组织方式 |
5.2.4 审计结果 |
5.3 R市L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情况 |
5.3.1 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统筹实施 |
5.3.2 审计重点为土地、水、森林资源 |
5.4 R市L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分析 |
5.4.1 审计证据难以收集整理 |
5.4.2 现代审计方法不普及 |
5.4.3 审计依据可靠性不足 |
5.4.4 审计评价标准不统一 |
5.4.5 审计人员配置与专业水平不足 |
5.4.6 审计责任难以追究整改 |
5.5 R市L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
5.5.1 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 |
5.5.2 现代审计技术应用基础薄弱 |
5.5.3 审计依据权威性较低 |
5.5.4 制定本地区评价标准 |
5.5.5 审计专业人才缺乏 |
5.5.6 审计责任追究难度高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优化建议 |
6.1 提高数据共享的准确性 |
6.2 大力推广现代审计技术 |
6.3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
6.4 构建统一实用的审计评价体系 |
6.5 优化审计人员配置 |
6.6 加强审计追踪整改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M会计事务所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流程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相关概念、理论依据 |
2.1 中共中央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相关规定 |
2.2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理论依据 |
2.2.1 受托责任理论 |
2.2.2 国家治理理论 |
2.2.3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
第三章 M会计师事务所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流程分析 |
3.1 M会计事务所主要情况 |
3.2 A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案例介绍 |
3.2.1 审计准备阶段流程 |
3.2.2 审计实施阶段流程 |
3.2.3 审计报告阶段流程 |
3.3 M会计师事务所离任审计流程存在问题分析 |
3.3.1 运用的审计模式落后 |
3.3.2 业务承接制度不足 |
3.3.3 风险评估程序不完善 |
3.3.4 实质性程序不充分 |
3.4 会计事务所现行离任审计流程出现问题的原因 |
3.4.1 内部原因分析 |
3.4.2 外部原因分析 |
第四章 M会计事务所风险导向下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流程设计 |
4.1 M会计事务所风险导向下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流程设计图 |
4.2 完善业务承接制度 |
4.2.1 对被审计对象及其环境的了解 |
4.2.2 事务所及项目组自身的了解 |
4.3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
4.3.1 指标选取的依据 |
4.3.2 具体指标的设置 |
4.4 构建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责任评级体系 |
4.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4.4.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流程 |
4.4.3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分 |
4.5 强化审计业务复核 |
第五章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流程在A单位中的应用 |
5.1 A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应用 |
5.1.1 建立指标层次结构 |
5.1.2 构造判断矩阵 |
5.1.3 得出权重总表 |
5.1.4 计算综合评分结果 |
5.1.5 出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
5.2 A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综合评价 |
第六章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流程的效果与建议 |
6.1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流程的效果 |
6.2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流程的建议 |
6.2.1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
6.2.2 审计从业人员层面 |
第七章 结语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8)秦皇岛市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概念 |
2.1.1 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
2.1.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
2.1.3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与客体 |
2.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
2.2.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
2.2.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
2.2.3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
2.3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依据 |
2.3.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3.2 权力监督制约理论 |
2.3.3 免疫系统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基本状况分析 |
3.1 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效 |
3.1.1 出台相关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范 |
3.1.2 F区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效果 |
3.1.3 F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常见问题提醒函 |
3.2 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
3.2.1 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推进较慢 |
3.2.2 对领导干部权力制约效果不明显 |
3.2.3 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评价不到位 |
3.2.4 监督结果的运用效能较低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4.1 资源配置不均衡 |
4.1.1 制定项目计划不完善 |
4.1.2 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不匹配 |
4.1.3 审计方法单一 |
4.2 审计权威性不高 |
4.2.1 审计问责机制不健全 |
4.2.2 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
4.2.3 经济责任审计不受重视 |
4.3 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 |
4.3.1 评价指标不统一 |
4.3.2 缺乏效益性评价 |
4.4 缺乏有效的成果运用机制 |
4.4.1 部门间未形成监督合力 |
4.4.2 审计结果公开环境不佳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深化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
5.1 合理优化审计资源配置 |
5.1.1 积极推进审计“两统筹” |
5.1.2 提高审计队伍素质 |
5.1.3 加强与内审和社会审计的交流合作 |
5.1.4 推动大数据与审计业务融合 |
5.2 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权威 |
5.2.1 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
5.2.2 公正行使监督权力 |
5.2.3 明确审计工作定位 |
5.2.4 提高被审计领导干部审计意识 |
5.3 完善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
5.3.1 完善评价标准与方法 |
5.3.2 强化绩效评价 |
5.3.3 参考各方意见进行评价 |
5.4 建立审计结果运用机制 |
5.4.1 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
5.4.2 健全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
5.4.3 建立审计整改落实机制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9)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目的、方法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1.4 研究方法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相关研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理论基础 |
1.3.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分析 |
1.3.2 内部控制理论分析 |
1.3.3 绩效管理理论分析 |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基本概述 |
2.1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
2.1.1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2.1.2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和内容 |
2.1.3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基本框架 |
2.2 开展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背景依据 |
2.2.1 村级组织及村级组织负责人 |
2.2.2 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动因与目的分析 |
2.2.3 开展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政策与制度依据 |
2.2.4 村级组织负责人及其经济责任分析 |
2.3 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与框架设计 |
2.3.1 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
2.3.2 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设计 |
第三章 L村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 |
3.1 L村庄基本情况与审计主客体 |
3.1.1 L村庄基本情况 |
3.1.2 L村庄开展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主客体 |
3.2 L村开展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情况 |
3.2.1 L村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准备 |
3.2.2 L村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基本表述 |
3.2.3 L村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评价与结果运用 |
第四章 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案设计 |
4.1 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普遍问题 |
4.1.1 无法做到应审尽审,审计无法做到全覆盖 |
4.1.2 审计评价不够健全,缺乏综合性,重点不够突出 |
4.1.3 审计成果利用机制不完善,后续整改难度大 |
4.2 完善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建议 |
4.2.1 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组织方式 |
4.2.2 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思路与审计重点 |
4.2.3 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与整改 |
4.2.4 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设计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修订完善经济责任规范 |
5.2 按照村庄特性设计审计方案 |
5.3 充分引入社会审计力量 |
5.4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
5.5 发挥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效果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10)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
1.1.2 选题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经济责任审计及结果运用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绩效审计的研究理论综述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与不足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1.3.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2.1 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 |
2.1.1 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 |
2.1.2 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沿革 |
2.1.3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 |
2.2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理论基础 |
2.2.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2.2 国家治理理论 |
2.3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原则及特点 |
2.3.1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原则 |
2.3.2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特点 |
2.4 新《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新要求 |
2.4.1 对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制度提出明确要求 |
2.4.2 对审计机关及相关主管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了规范 |
2.4.3 对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结果如何进行整改作出了规定 |
第三章 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现状 |
3.1 成都市武侯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总体情况 |
3.1.1 审计机关情况介绍 |
3.1.2 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的总体情况(2015年—2019年) |
3.1.3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做法 |
3.2 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总体情况 |
3.2.1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方式 |
3.2.2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流程 |
3.2.3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成效 |
第四章 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对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问题的调查与访谈 |
4.1.1 调查与访谈的目的 |
4.1.2 调查与访谈对象的选取 |
4.1.3 调查问卷与访谈的问题设计(详见附录1、2) |
4.1.4 调查与访谈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
4.2 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相关案例 |
4.2.1 街道办事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案例 |
4.2.2 区级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案例 |
4.2.3 案例分析 |
4.3 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 |
4.3.1 审计结果运用率不高 |
4.3.2 审计结果运用刚性约束力不够 |
4.3.3 审计结果与干部职务晋升关联不紧密 |
4.3.4 审计结果运用透明度不高 |
4.4 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1 对审计结果运用的理解存在偏差 |
4.4.2 审计结果运用制度规定不完善 |
4.4.3 各职能部门协调机制不成熟 |
4.4.4 后续整改跟踪督促不到位 |
4.4.5 审计结果质量不稳定 |
第五章 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具体对策 |
5.1 对策的理论分析框架 |
5.1.1 运用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分析对策 |
5.1.2 运用国家治理理论分析对策 |
5.1.3 运用新《规定》分析对策 |
5.2 进一步健全审计结果运用制度 |
5.2.1 制定出台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 |
5.2.2 完善符合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
5.2.3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总结评价制度 |
5.2.4 完善现有审计整改制度和建立审计整改问责制度 |
5.3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实施 |
5.3.1 以“任中审计”和“先审后离”代替“先离后审” |
5.3.2 细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和审计内容 |
5.3.3 调整优化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
5.3.4 提升审计人员业务工作能力 |
5.4 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方式 |
5.4.1 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
5.4.2 强化相关部门的全域信息共享机制 |
5.4.3 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范围 |
5.4.4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完善和改进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BJ市供电公司领导人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优化研究[D]. 顾凡. 西京学院, 2021
- [2]Y企业总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案例研究[D]. 张岩程. 西京学院, 2021
- [3]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D]. 张宇.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4]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以建行N市分行为例[D]. 朱真微.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ZL水电集团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以ZL水电集团为例[D]. 马炎. 江西财经大学, 2021
- [6]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 ——以R市L区为例[D]. 侯莉薇.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7]M会计事务所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流程设计及应用研究[D]. 张涛.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4)
- [8]秦皇岛市F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李疆宇. 燕山大学, 2020(06)
- [9]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相关问题研究[D]. 张皓. 河北大学, 2020(03)
- [10]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庆瑶.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标签: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离任审计论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