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闫宏[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姜良铎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疾病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姜良铎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临床医案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数·据挖掘分析,并结合名医定性访谈,旨在系统总结姜良铎教授辨治CTD-ILD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经过筛选、清洗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数据资料,纳入病例总计32例,112诊次。将一般资料、诊断、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处方等数据录入Excel 2010,建立病案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数据库中的症状、舌象、脉象及药物频次频率、药物性味归经功效、药物之间关系 症状与药物关系等,并对姜良铎教授进行定性访谈,最终提炼出姜良铎教授治疗CTD-ILD的学术思想。研究结果:1.症状、舌象、脉象:共计有77个症状,频率≥50%的症状有咳嗽、口干;频率≥20%的症状依次为关节疼痛、乏力、眠差、气短、白痰;频率≥10%的症状依次为胸闷憋气、气喘、关节肿胀、眼干、痰黏、大便干、胸背痛、头晕、心烦、纳差、痰多。共出现20个舌象,前10位的舌象依次为舌红、苔薄白、舌暗红、少苔、苔干、苔黄腻、舌淡红、苔薄黄、舌暗、苔薄黄腻。共出现17个脉象,脉象频率>5%有脉沉细、脉细滑、脉细数、脉细弦、脉滑数。2.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共使用了 203味中药,前30味药物依次为赤芍、黄芩、白芍、桂枝、全蝎、知母、姜黄、桑枝、瓜蒌、黄芪、苦杏仁、当归、柴胡、地黄、麻黄、石膏、白术、厚朴、姜半夏、白芷、北沙参、地龙、葛根、紫菀、独活、牡蛎、仙鹤草、百部、大黄、牡丹皮等。药性排名依次为寒、温、平、热、凉;五味排名依次为苦味、甘味、辛、咸、酸;归经分析中,前6位依次为肺经、肝经、胃经、脾经、肾经、心经。前6位药物功效依次为清热类药物、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祛风湿药。3.关联规则:由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的两项关联规则有赤芍、白芍;赤芍、桑枝;赤芍、地黄;柴胡、黄芩;柴胡、桂枝;白芍、地黄;赤芍、当归;黄芩、葛根;紫菀、百部;赤芍、白芷;麻黄、百部;赤芍、丹皮;白芍、白芷;百部、紫菀;麻黄、紫菀等。三项关联规则有赤芍、白芍、桂枝;赤芍、桑枝、知母;桑枝、桂枝、知母;白芍、赤芍、地黄;赤芍、桂枝、全蝎;赤芍、白芍、知母;桂枝、柴胡、黄芩;麻黄、百部、紫菀;石膏、苦杏仁、瓜蒌等;四项、五项药物关联多为赤芍、白芍、桂枝、桑枝、地黄、瓜萎、黄芩、全蝎的组合。依据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图得到以柴胡桂枝汤加减的核心处方:赤芍、白芍、桑枝、桂枝、瓜萎、柴胡、当归、黄芩、地黄、全蝎、知母、姜黄。药物-症状关联规则中咳嗽与麻黄、白果、百部、姜半夏、蛤蚧、五味子、紫菀、瓜蒌、厚朴等药物关联性强,口干与石斛、蒲公英、黄芩、瓜蒌、姜黄、土鳖虫、赤芍、白芍等药物有较强关联性;气短与水蛭、姜黄关联性强;关节疼痛与桂枝、桑枝、知母、全蝎、油松节、赤芍、白芍、炙甘草、地龙、丹皮、姜黄、三七、全蝎等药物关联性强。4.聚类分析: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聚为五类:①紫菀、百部、麻黄、厚朴、姜半夏、瓜蒌、葛根、石膏、苦杏仁②桑枝、桂枝、知母、赤芍、白芍、地黄、牡丹皮、全蝎、地龙、大黄③白芷、仙鹤草、黄芩、柴胡、牡蛎④姜黄、独活、北沙参、当归⑤黄芪、白术。研究结论:姜良铎教授辨治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疾病时以“从状态论治”及“三焦膜性管道论”为指导思想,认为CTD-ILD的基本病机为三焦郁滞不通,肢体经络痹阻,气血不通,络中生痰生瘀,内传肺脏,形成痰瘀痹阻肺络,治则治法以通畅三焦管道为原则。针对CTD主要治法为通畅三焦管道、活血化瘀、开痹通络,ILD急性发作期治疗以化痰清热利湿为主,兼以活血通络;缓解期补益肺脾肾,活血化痰通络;活血化痰通络法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治疗用药多以柴胡桂枝汤加减。
刘睿超[2](2021)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泡灌洗液中KL-6及SP-D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索肺泡灌洗液(BALF)中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及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SP-D)表达水平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0年1月这9个月间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明确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1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段就诊且经肺功能、胸部CT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无异常发现者1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肺功能及指标、BALF细胞分类计数,观察胸部CT的影像学特点并经电子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收集BALF,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二者在BALF中的含量,同时将BALF标本送至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行细胞分类计数检查,比较研究对象BALF中KL-6、SP-D的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分析BALF中KL-6、SP-D水平与肺功能结果、BALF细胞分类计数的相关性、BALF中KL-6、SP-D水平研究对象是否吸烟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的比较实验组共纳入10例研究对象,10例患者均排除其他疾病,且高分辨率CT均表现为典型的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模式,平均年龄为(63.1±8.5)岁,男性5例,女性5例;对照组共纳入经肺功能、胸部CT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无异常发现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0±7.5)岁,男性6例,女性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及对照组BALF中KL-6、SP-D水平的比较2.1实验组BALF中KL-6水平为(583.48±43.84)U/ml,对照组BALF中KL-6水平为(115.96±28.73)U/ml,实验组KL-6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实验组BALF中SP-D水平为(121.10±50.60)ng/ml,对照组BALF中SP-D水平为(19.93±4.40)ng/ml,实验组SP-D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二者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3实验组BALF中KL-6和SP-D水平具有相关性(r=0.651,P<0.05),但二者表达水平存在差异。3.实验组与研究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3.1实验组BALF中KL-6和SP-D水平与肺功能结果的相关性实验组BALF中KL-6水平与DLCO%(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6、-0.670,P<0.05),与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无相关性(r=-0.788,P>0.05)。BALF中SP-D水平与DLCO%呈负相关(r=-0.766,P<0.05),与FVC%、FEV1%无相关性(r分别为-0.416、-0.582,P>0.05)。3.2实验组BALF中KL-6和SP-D水平与BALF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的相关性实验组BALF中KL-6水平与BALF中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呈正相关(r=0.758,P<0.05),与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呈负相关(r=-0.775,P<0.05),与肺泡吞噬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r=0.064 P>0.05)。实验组BALF中SP-D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呈正相关(r=0.635,P<0.05),而与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肺泡吞噬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r分别为-0.582、0.291,P>0.05)。4.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间BALF中KL-6、SP-D水平与是否吸烟的关系实验组中非吸烟者的SP-D水平高于吸烟者,二者差异性显着(P=0.037),对照组中非吸烟者的SP-D水平同样高于吸烟者,且二者差异性显着(P=0.043)。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KL-6水平均与是否吸烟无差异(实验组P=0.937;对照组P=0.382)。结论1.IPF患者BALF中KL-6和SP-D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且BALF中二者水平与肺功能、BALF细胞分类计数具有相关性。2.BALF中KL-6和SP-D水平结合肺功能、BALF中相关细胞分类计数等指标,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判断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3.既往有吸烟史的研究对象BALF中SP-D水平显着低于非吸烟者,且SPD水平越低,肺部炎症反应越重,吸烟与IPF的发展密切相关,应倡导戒烟。
李一诗[3](2020)在《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在中国建立硬质气管镜联合软性支气管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技术目的:弥漫性肺疾病(diffuse lung disease,DLD)是呼吸科临床上比较难诊断的一类疾病,明确诊断一般需要通过组织病理学。目前获取组织标本的方法主要有经支气管钳夹活检(transbronchial forceps biopsy,TBFB)、经皮肺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lung biopsy,PCLB)和外科肺活检(surgical lung biopsy,SLB)。TBFB因其获取组织标本小,质量较差,难于满足病理需要;经皮肺穿刺活检同样存在标本小常难满足病理需要的问题,且有发生气胸和血气胸的风险。SLB因创伤大,费用高,受心肺功能限制多,临床应用少。为了解决诊断DLD获取满意肺组织标本的问题,我们拟在国内率先建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ransbronchial Cryobiopsy,TBCB)技术。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两名DLD患者,这两名患者通过影像学和常规支气管镜等检查未能明确诊断。获得患者同意后为他们在硬质气管镜联合软性支气管镜下进行了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详细记录了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史、辅助检查等)、手术过程、并发症、病理及病原学诊断结果、治疗效果等资料,通过总结分析,初步验证在我国现有医疗条件下开展TBC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病例1,女,58岁,因“咳嗽2个月,加重伴咳痰、间断发热1个月”,入院诊断:(1)Ⅰ型呼吸衰竭;(2)双肺弥漫性病变待查:结缔组织相关性肺疾病?肺结核?肺部肿瘤?感染:真菌感染?(3)干燥综合征?。实施TBCB术,取得8块肺组织,组织块大小直径3-5 mm,术中局部支气管内少许出血,均经抽吸后出血自行停止,术后胸部X线检查未见气胸,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特殊不适。术后病理诊断:肉芽肿性炎,考虑结核。根据病理结果诊断双肺结核,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复查胸部CT见病灶明显吸收。2.病例2,女,50岁,4年前确诊淋巴瘤,间断多次化疗,1个月前开始出现活动后气促,伴有间断发热,胸部CT检查发现双肺弥漫性病变。实施TBCB术,取得组织标本4块,标本直径约5 mm,术中局部支气管内少许出血,均经抽吸后出血自行停止,术后胸部X线检查未见气胸,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特殊不适。术后病理提示:肉芽肿性炎。活检组织培养提示:假似肠膜明串珠菌。经多学科会诊后排除淋巴瘤肺内浸润,考虑为肺部细菌感染,因假似肠膜明串珠菌为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故将抗生素调整为利奈唑胺+青霉素抗感染。结论:硬质气管镜联合软性支气管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能在我国现有医疗条件下开展,适用于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初步认为其安全、有效,但需要更大的样本量进行验证。第二部分在中国建立软性支气管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技术目的:我们于2015年底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硬质支气管镜联合软性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BCB)诊断弥漫性肺病、间质性肺病,取得很好效果,因获得的组织块大,质量好,绝大部分病例获得了明确的病理或病原学诊断结果,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单位准备开展该项技术。但硬镜技术要求较高,国内能开展硬镜技术的单位尚不多,限制了TBCB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结合文献对TBCB技术进行了改进,探索仅在软性支气管镜下完成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的可能性。方法:2016年7月至2016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例弥漫性肺疾病患者,获得患者同意后实施了软性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获取的组织标本送病理及病原学等相关检查,详细记录了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史、辅助检查等)、手术过程、标本情况、并发症、病理及病原学诊断结果等资料,通过总结分析,初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软性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6例患者共取活检48次,每例患者平均活检8次,获得标本块数511块(平均8块),每次活检均取得组织标本,标本大小236mm2(平均14.3±8.6 mm2)。2.获得标本送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会诊后均获得确切病理诊断:矽肺1例,肺结核1例,结蹄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1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2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with organizing pneumonia,BOOP)1例。3.每次活检出血量012m L(平均1.3±2.7 m L,使用负压吸引或局部喷洒冰盐水、巴曲亭、0.1‰肾上腺素均能顺利止血),术中术后均生命体征平稳,随访72 h内无气胸、大咯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已完成的6例软镜下TBCB,不论是标本质量还是并发症控制能力都与硬镜下操作无异。随着软镜下TBCB开展的增多,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也将得到进一步验证。第三部分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对弥漫性肺疾病病因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BCB)对弥漫性肺疾病(DLD)病因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纳入病因不明的DLD患者38例,其中35例同意在硬质支气管镜或软性支气管镜下实施了TBCB。将获取的35例患者标本分别作病理、病原微生物培养等检查,并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确定DLD的病因,明确TBCB对DLD病因诊断的有效性,制定治疗方案及随诊,并观察记录TBCB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35例DLD患者接受了TBCB,其中硬质支气管镜下完成24例,软性支气管镜下完成11例。有3例患者因不愿再接受有创检查而退出。TBCB操作时间(51.8±19.2)min,组织标本数量为6(5,8)块/例,标本大小为15(9,20)mm2。明确诊断33例(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8例,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8例,职业性肺损伤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3例,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3例,结核2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例,急性间质性肺炎1例,特殊细菌感染1例,过敏性肺炎1例,结节病1例),病因确诊率94.3%(33/35)。发生气胸3例(其中少量1例,中量1例,大量1例),经抽气或闭式引流后气胸均吸收;24例硬镜下TBCB均有出血(轻度11例,中度12例,重度1例),经止血处理后出血均停止。对明确诊断的33例患者进行相应治疗,随访1个月,痊愈1例(3.0%),好转17例(51.5%),稳定11例(33.3%),恶化4例(12.1%)。结论:TBCB对DLD病因确诊率高,安全性好。第四部分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冷冻时间与标本尺寸、组织学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间的关系:一项前瞻性探索性临床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TBCB冷冻时间与活检样本大小之间的相关性。第二个目的是在不同的冷冻时间条件下系统地评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和活检的组织学质量。方法:纳入根据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诊断为疑似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但进一步检查未得到明确临床诊断的患者,获得患者同意后进行冷冻活检并参与临床此项研究,冷冻活检时冷冻探头冷冻时间从3 s递增至6 s,活检后记录活检样本的大小、组织学质量以及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等信息。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33例患者,获得了143个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组织样本。活检样本的平均横截面积范围为9.1±4.3至18.83±7.4mm2。在这项研究中,观察到冷冻时间和活检样本尺寸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所有冷冻活检样本中肺实质均保存良好,其中108(75.52%)个样本有足够的大小。31(93.94%)例患者的样本在组织病理学上足以确定特定的病理特质。尽管更长的冷冻时间更有可能获得更大的组织样本,但并未观察到冷冻时间在病理诊断效能上有统计学差异。当冷冻时间超过5 s时,观察到水肿发生率(22.86%)明显增高。X线检查发现104(72.73%)次活检有出血,33位患者中有4(12.12%)例出现气胸。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严重出血(分级>1)的风险显着增加,并在5 s时达到最高水平。结论:最佳的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冷冻时间为3-4 s,能获得足够大小的活检样本,同时能够保证较少并发症的发生。第五部分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用不同直径冷冻探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目的: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BCB)目前在弥漫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诊断上是重要的可辅助外科肺活检的诊断技术。TBCB常用的冷冻探头有1.9 mm和2.4 mm两种不同直径的规格,在探头大小的选择上尚无研究数据可供参考。本研究拟评估TBCB使用两种规格探头对病理诊断的有效性和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完全随机设计、单中心的临床试验。招募从2017年11月29日至2019年8月19日的双肺弥漫性病灶,病因不明确并拟完善TBCB的患者,随机分别入组大探头组(2.4 mm直径)和小探头组(1.9 mm直径)。主要研究终点为病理诊断确诊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标本大小、标本质量、出血量和气胸发生率。结果:从2017年11月29日至2019年8月19日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招募56例患者,最终入组患者48例,大探头组25例,小探头组23例。两组间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和年龄相似。大探头获取的TBCB组织标本病理诊断确诊率明显高于小探头(72.0%vs30.4%,P=0.010)。在相同的冷冻时间(4 s),小探头获取的标本面积显着小于大探头组(6.0mm2 IQR(3.5-8.0)vs 12.0 mm2 IQR(8.0-15.0),P=0.000)。延长小探头的冷冻时间至5 s,其获取的标本大小仍小于大探头组(8.0 mm2 IQR(6.0-11.5)vs 12.0 mm2 IQR(8.0-15.0),P=0.006)。当小探头冷冻时间延长至6 s、7 s,两组间标本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210,0.904)。大探头组所获取活检组织标本的完整性(94.8%vs 79.5%,P=0.002)和具有典型病理学特征的病灶成分(62.5%vs39.5%,P=0.002)优于小探头组,标本中含有的肺泡结构大小探头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值为0.605)。无论冷冻探头大小,TBCB操作中均有不同程度出血量和气胸发生率,两组间无差异。结论:本研究证实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中使用2.4mm的大探头获取的标本更大,结构更完整,典型病灶成分更多,有助于提高病理诊断的确诊率31.6%,安全性与小探头相当。本研究为临床上运用TBCB对冷冻探头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TBCB的诊断有效性。
肖瑶[4](2020)在《双肺弥漫性病变患者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D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究双肺弥漫性病变患者BALF中SP-A、SP-D的表达水平及对疾病鉴别的意义。2.探究ILD患者BALF中SP-A、SP-D的表达水平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意义。方法:1.选取2017.10-2019.10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二科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的患者94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48例。其中ILD组60例,肺癌组16例(均取得肺组织病理活检证实),肺炎组18例(均为痰液或支气管分泌物中检验出病原菌且经抗感染治疗后影像学好转的患者)。将ILD组患者再分为:1)IIP组25例:其中IPF13例,IPAF8例,其他少见IIP 4例;2)CTD-ILD组30例:SS-ILD5例,RA-ILD8例,PM/DM-ILD 10例,UCTD-ILD 7例;3)肉芽肿性ILD组:结节病3例;4)其他类型ILD组:尘肺2例。测定入院时的动脉血氧分压、肺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肺部高分辨断层扫描(HRCT)影像学资料,对肺HRCT进行评分,并对患者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留取BALF,分析各组BALF中SP-A、SP-D的表达水平及对疾病鉴别的意义。2.分析ILD患者BALF中SP-A、SP-D的表达水平与肺功能指标、氧合指数、肺部HRCT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的相关性。结果:1.肺炎、肺癌组BALF中SP-A、SP-D的表达水平分析:1.1肺炎、肺癌患者BALF中SP-A浓度分别为110.48±11.32pg/ml、120.24±16.38pg/ml,SP-D浓度分别为1839.67±183.21pg/ml、1808.48±163.15pg/ml。两组SP-A、SP-D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肺癌组中腺癌、鳞癌、小细胞癌BALF中SP-A浓度分别为123.60±18.93pg/ml、120.18±17.86pg/ml、113.60±9.86pg/ml,SP-D浓度分别为1863.44±184.13pg/ml、1813.73±108.33pg/ml、1693.31±128.34pg/ml,三组之间比较SP-A、SP-D的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ILD组BALF中SP-A、SP-D的表达水平分析:2.1 ILD组BALF中SP-A、SP-D浓度分别为111.44±27.93pg/ml、1421.36±317.85pg/ml,ILD患者BALF中SP-A浓度与肺炎、肺癌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D患者SP-D浓度低于肺炎、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分别为P=0.000,P=0.000)。2.2 IIP各亚组BALF中SP-A浓度有差异,IPF患者BALF中SP-A浓度低于IPAF、其他IIP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值分别为P=0.028、P=0.04)。IIP各亚组BALF中SP-D浓度无显着差异(P>0.05)。2.3 CTD-ILD各亚组SS-ILD、RA-ILD、PM/DM-ILD、UCTD-ILD患者BALF中SP-A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亚组SP-D浓度有差异,PM/DM-ILD组患者BALF中SP-D浓度低于UCTD-ILD、SS-ILD、RA-IL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1、P=0.046、P=0.007)。2.4肉芽肿性ILD(结节病)、其他ILD(尘肺)两组患者BALF中SP-A、SP-D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肉芽肿性ILD(结节病)、其他ILD(尘肺)两组患者BALF中SP-A、SP-D浓度均高于IIP及CTD-ILD各个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3.IIP、CTD-ILD、IPF、PM/DM-ILD组患者BALF中SP-A、SP-D的表达水平与肺功能、肺部HRCT评分、OI、6分钟步行距离的相关性分析:3.1 IIP患者中SP-A浓度与TLC%pre、DLCO%pre呈正相关(分别为r=0.504,P=0.017;r=0.554,P=0.007),与肺HRCT评分呈负相关(r=-0.551,P=0.004)。SP-D浓度与FEV1%pre、DLCO%pre呈正相关(分别为r=0.412,P=0.046;r=0.509,P=0.016),与肺HRCT评分呈负相关(r=-0.613,P=0.001)。3.2 CTD-ILD患者BALF中SP-A浓度与TLC%pre呈正相关(r=0.499,P=0.018)。SP-D浓度与FVC%pre、DLCO%pre、OI呈正相关(分别为r=0.453,P=0.034;r=0.457,P=0.033,r=0.465,P=0.010),与肺HRCT评分呈负相关(r=-0.777,P=0.000)。3.3 IPF患者BALF中SP-A浓度与TLC%pre、DLCO%pre呈正相关(分别为r=0.623,P=0.041;r=0.673,P=0.023),与肺HRCT评分呈负相关(r=-0.733,P=0.004)。SP-D浓度与FVC%pre、FEV1%pre呈正相关(分别为r=0.752,P=0.003;r=0.660,P=0.014)。3.4 PM/DM-ILD患者BALF中SP-A与肺HRCT评分、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等无相关性。而SP-D水平与FVC%pre、FEV1%pre、DLCO%pre呈正相关(分别为r=0.842,P=0.009;r=0.819,P=0.013,r=0.775,P=0.024),与肺HRCT评分呈强负相关(r=-0.933,P=0.000)。结论:1.不同病因导致的双肺弥漫性病变患者BALF中SP-A、SP-D的表达水平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双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2.IIP、CTD-ILD组患者BALF中SP-A、SP-D的表达水平与肺功能、肺部HRCT评分有关。IIP、CTD-ILD组患者BALF中SP-A、SP-D浓度越低,其肺功能、肺部影像学表现越差。
姜纹姣[5](2020)在《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对非手术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对非手术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到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患者中遴选出首次确诊的272名非手术肺癌患者,根据临床影像资料分为肺癌及非单纯肺癌,非单纯肺癌筛选出CPFE组、肺纤维化组及肺气肿组,再通过进一步随访获得患者的生存资料。比较CPFE合并肺癌组与其它各组间的差异,利用K-M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行进一步的预后分析。肺功能资料通过时间依赖的ROC曲线确定评估预后的最佳临界值。结果:(1)CPFE合并肺癌组的主要临床及病理因素特征:单纯肺癌组181例(66.5%),CPFE合并肺癌组23例(8.5%),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组8例(2.9%),肺气肿合并肺癌组60例(22.1%)。CPFE合并肺癌组全部男性,平均年龄64.6?12.8岁,平均BMI 22.8?2.4Kg/m2,平均肺动脉压42.7?4.1mmHg,肿瘤部位以下叶最多见,病检以鳞癌多见。(2)CPFE合并肺癌组与其它各组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因素的比较:与单纯肺癌相比,CPFE合并肺癌在有吸烟史、年龄层次偏大的男性中多见,其肿瘤多位于肺下叶,病检主要经经皮肺穿方式,肺总量(TLC)及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偏低,差异性显着(均P<0.001);在肿瘤部位上与单纯肺气肿合并肺癌存在显着差异(P<0.001);而与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组未发现显着差异。(3)生存分析:CPFE合并肺癌患者中位的生存时间10月,比除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组外其它各组生存时间短,具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4)肺癌的预后影响分析:年龄、临床分期、CPFE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5)肺功能与肺癌预后关系:CPFE合并肺癌患者DLCO明显比其它各组低(P<0.001),用力肺活量(FVC)、残气量(RV)、DLCO是影响非手术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低FVC组及低DLCO组患者总体预后较高FVC组及高DLCO组更差(P<0.05)。结论:1.肺癌合并CPFE主要与年龄、性别、吸烟、病检方式、肿瘤部位、TLC及DLCO相关。2.CPFE与非手术肺癌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肺癌合并CPFE的患者总体预后更差。
江利华[6](2019)在《芪参补肺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并比较芪参补肺方联合常规西医方案和单纯西医方案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RA-ILD)(气阴两虚型)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价芪参补肺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对RA-IL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探索治疗RA-ILD更好的方案,以寻求一种治疗RA-ILD的更为经济、安全有效且适宜临床推广的方法。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四川省中医院呼吸科、风湿免疫科住院或门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RA-ILD患者共41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41例患者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芪参补肺方联合甲泼尼龙及环磷酰胺为试验组,单用甲泼尼龙及环磷酰胺为对照组。两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分析用药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呼吸困难评分、KPS评分、实验室指标、HRCT评分、6MWT、肺功能检查、不良反应等变化情况,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芪参补肺方治疗RA-IL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资料(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呼吸困难评分、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关节肿痛数、KPS评分、HRCT评分、相关实验室指标、6MWT、肺功能均有一定的好转(P<0.05);试验组在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呼吸困难评分、KPS评分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中医单证评分试验组在咳嗽、胸闷气短、口干咽干、乏力、潮热盗汗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6MWT方面试验组步行距离较对照组增加更多(P<0.05)。安全性分析:试验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有1例,予对症治疗后缓解,两组试验前后血常规、小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芪参补肺方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气阴两虚型)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活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谢萌,杨爱君[7](2017)在《儿童间质性肺疾病的诊疗新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却在临床、影像及病理上具有一定共同特征的异质性疾病。病变多为弥漫性,以急性和慢性侵犯肺间质为主,也可累及肺泡、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细支气管等肺实质,胸部影像显示肺部弥漫性渗出,病理表现为细支气管的炎症改变、肺小血管的闭塞以及肺泡壁的紊乱,导致肺的顺应性降低,限制性通气障碍,通气/血流比例
贾建军,刘瑞娟,王留新,李秀英[8](2015)在《高分辨CT及经支气管镜肺活检、C反应蛋白在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病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 BLB)、C-反应蛋白(C R P)与H R C T并结合临床用于诊断弥漫性肺疾病(D L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1月-2013年6月接受支气管镜肺活检(T BLB)并行血C R P监测的257例具有临床和病理诊断资料D LD患者。结果 257例D LD患者中行T BLB确诊138例(53.85%),病理诊断包括其中特发性间质性肺纤维化(IPF)50例,肺泡癌10例,肺结核15例,结节病10例,癌性淋巴管炎10例,肺泡蛋白沉积症5例,过敏性肺泡炎8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 SIP)5例,结缔组织肺病10例,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 O P)12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肺病及结核血C R P明显升高。结论T BLB对弥漫性肺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安全性好,创伤小,临床、影像和病理诊断之间的统一和协调对临床难确诊的弥漫性肺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C R P对一些间质性肺病诊断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依据。
余瑜曼[9](2015)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3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3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临床病例报道,并对我国文献报道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该疾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转归与预后等特点,以指导临床实践。研究方法:报道了3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经肺组织活检病理诊断明确的COP病例,并检索2006年3月至2015年3月我国报道的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改变、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25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COP,其中男13例,女12例,性别比例男:女约1.1:1;年龄为30-79岁,平均年龄为54.2±14.1岁;起病至确诊时间为1.77±1.77月,最短15天,最长9月;与吸烟的关系不甚密切。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主要为咳嗽咳痰、气促、发热等症状,少数有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查体可闻及爆裂音或湿罗音。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及弥散功能下降。血气分析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大部分患者血沉和CRP升高。胸部高分辨CT以双肺多发斑片影和实变影较多见。光镜下最具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为沿着小气道周围呈斑片状分布的远端气道和肺泡腔内的息肉状肉芽组织形成,这些肉芽组织主要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疏松的结缔组织组成。25例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研究结论:COP的预后良好,但容易漏诊和误诊。尽早确诊、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显着改善患者的预后以及减少复发率。掌握其独特的临床表现一影像学特征一病理表现并综合分析,在临床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刘宇智,金宁,林瑞慧[10](2015)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联合多种取材方法诊断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和分析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ILD)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联合多种取材方法的临床诊断情况和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呼吸道科进行就诊的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患者40例。分别对他们进行TBLB(支气管肺活检)检测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联合多种取材方法检测,并就两种临床检测方法的诊断情况和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果使用TBLB检测出结节病2例,联合检测出结节病2例;使用TBLB检测出继发性肺纤维化4例,联合检测出继发性肺纤维化4例;使用TBLB检测出特发性肺纤维化16例,联合检测出特发性肺纤维化16例;使用TBLB检测出肺结核3例,联合检测出肺结核7例;使用TBLB检测出转移性肺癌1例,联合检测出转移性肺癌3例;使用TBLB检测出原发性肺癌2例,联合检测出原发性肺癌4例,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检测总检出率(90%)明显高于TBLB总检出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ILD)患者应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联合多种取材方法进行临床诊断,其检出符合率高,准确率好,是一种科学、理想、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的姜良铎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疾病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关于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疾病的研究 |
1. 流行病学 |
2. 病因及病理机制 |
2.1 病因 |
2.2 病理机制 |
3. 诊断 |
3.1 临床表现 |
3.2 影像学分型 |
3.3 血清学检查 |
3.4 肺功能 |
3.5 支气管肺泡灌洗 |
3.6 肺活检 |
3.7 诊断标准 |
4. 治疗进展 |
4.1 治疗方案 |
4.1.1 CTD-ILD的治疗 |
4.1.2 IPAF的治疗 |
4.2 药物研究进展 |
4.3 不同CTD-ILD的治疗 |
4.4 机械通气 |
4.5 肺移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中医药治疗进展 |
1. 病名归属 |
2. 病因病机 |
2.1 病因 |
2.2 病机 |
3. 辨证分型 |
4. 各医家治疗经验 |
5. 临床研究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姜良铎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疾病临床病例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医案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数据统计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统计 |
2.2 西医诊断统计 |
2.3 症状分布统计 |
2.4 舌象分布统计 |
2.5 脉象分布统计 |
2.6 用药规律统计 |
2.7 关联规则分析 |
2.8 聚类分析 |
3. 讨论 |
3.1 一般资料 |
3.2 西医诊断统计 |
3.3 症状、舌象、脉象分布 |
3.4 用药规律 |
3.5 关联规则 |
3.6 聚类分析 |
第二部分 姜良铎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疾病学术思想探析 |
1. 对CTD-ILD病名的认识 |
2. 从状态认识CTD-ILD病机 |
3. 治则治法 |
4. 治疗用药 |
5. 典型医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2)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泡灌洗液中KL-6及SP-D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IPF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2 IPF的诊断及诊断方法 |
1.2.1 IPF的诊断 |
1.2.2 IPF的诊断方法 |
1.3 IPF的治疗及预后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收集 |
2.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见表1)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
2.2.2 IPF患者的GAP指数及分期(见表2) |
2.2.3 BALF的留取与送检 |
2.2.4 BALF中KL-6及SP-D含量的检测(见图1) |
2.2.5 实验原理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肺功能资料见下表(表5) |
3.3 BALF中KL-6与SP-D水平比较 |
3.4 实验组BALF中KL-6和SP-D水平的相关性及表达水平 |
3.5 KL-6、SP-D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性(见表8) |
3.6 KL-6、SP-D水平与BALF中细胞水平相关性(见表9) |
3.7 KL-6、SP-D水平与是否吸烟的关系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生物标志物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在中国建立硬质气管镜联合软性支气管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技术 |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在中国建立软性支气管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技术 |
1 研究对象 |
2 主要设备及材料 |
3 研究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对弥漫性肺疾病病因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冷冻时间与标本尺寸、组织学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间的关系:一项前瞻性探索性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用不同直径冷冻探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 |
文献综述: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参编着作、指南等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申请的课题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获得的奖项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重要学术会议 |
(4)双肺弥漫性病变患者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D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SP-A、SP-D在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的表达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对非手术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临床资料收集 |
2.3 胸部高分辨率CT肺气肿及肺纤维化评估 |
2.4 随访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全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
3.1.1 单纯肺癌组 |
3.1.2 CPFE合并肺癌组 |
3.2 各组间临床病理因素的比较 |
3.3 全组患者的生存分析 |
3.4 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
3.5 肺功能差异对肺癌患者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CPFE与肺癌关联探讨 |
4.2 CPFE合并肺癌的预后分析 |
4.3 CPFE、肺癌与肺功能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主要缩略语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芪参补肺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诊断标准 |
1.2 病例选择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数据的基本特征和基线一致性评价 |
2.2 有效性比较 |
2.3 安全性评价 |
3 讨论 |
3.1 现代医学对RA-ILD的认识 |
3.2 中医对RA-ILD的认识 |
3.3 芪参补肺方立方依据 |
3.4 对试验结果的讨论 |
4 结论 |
5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儿童间质性肺疾病的诊疗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及分类 |
2 诊断思路及方法 |
2.1 ILD的临床特征 |
2.2 ILD的影像学特征 |
2.3 肺功能检查 |
2.4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2.5 肺活检 |
3 儿童ILD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
3.1 支持与对症治疗 |
3.2 药物治疗 |
3.2.1 抗炎性反应药物 |
3.2.2 靶向治疗 |
3.2.3 抗纤维化 |
3.2.4 其他 |
3.3 移植治疗 |
(8)高分辨CT及经支气管镜肺活检、C反应蛋白在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病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1.1基本资料 |
1.1.2主诉 |
1.1.3肺功能 |
1.1.4病例 |
1.2 方法 |
1.2.1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及肺泡灌洗(BA L) |
1.3 并发症处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病理结果 |
2.2 并发症 |
2.3 C R P |
3 讨论 |
(9)隐源性机化性肺炎3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目录 1 |
前言 2 |
病例报道 3 |
对象与方法 4 |
结果 5. |
讨论 6. |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
(10)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联合多种取材方法诊断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TBLB检测 |
1.2.2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联合多种取材方法检测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的姜良铎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疾病经验研究[D]. 闫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泡灌洗液中KL-6及SP-D的表达及意义[D]. 刘睿超. 兰州大学, 2021(12)
- [3]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D]. 李一诗.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4]双肺弥漫性病变患者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D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D]. 肖瑶.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对非手术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D]. 姜纹姣. 兰州大学, 2020(01)
- [6]芪参补肺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D]. 江利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儿童间质性肺疾病的诊疗新进展[J]. 谢萌,杨爱君. 中国医刊, 2017(08)
- [8]高分辨CT及经支气管镜肺活检、C反应蛋白在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病理研究[J]. 贾建军,刘瑞娟,王留新,李秀英. 中国内镜杂志, 2015(06)
- [9]隐源性机化性肺炎3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D]. 余瑜曼. 浙江大学, 2015(09)
- [10]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联合多种取材方法诊断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 刘宇智,金宁,林瑞慧. 中国医药科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