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达国家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库丽汗·乌拉孜汗[1](2021)在《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文中提出本文分析了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分等分级概念,根据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具体的规范措施,以更好促进交易市场的稳定运行,降低农产品交易风险,保证产品流通率,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的基础上,保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有序稳定运行。
慕榕[2](2021)在《烟台市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何切实解决好“三农”这一突出困难问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明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新的时代“三农”发展的方向,提供了坚实的遵循。近年来,我国提高了农业的农产物质原料科学生产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制造能力,加强了我国农业生产基础配套农业设施的基础建设,从而彻底夯实了我国农业生产基础,确保了整个国家基本粮食安全和大宗特色农产品的基本有效供应;以深入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体制改革,以提升科技成果,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地投入深化推进新时期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结构改革,实施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管理制度,推进了农村土地的确权和土地颁证,完善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和产权制度,培育了新型的现代农业主体生产和劳务经营活动主体,增强了新型农业主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生机活力,提供了坚强的农业制度基础保障;加快转变新型农业主体成长发展模式扎实加快推动我国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要求扎实地做好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加快构筑健康生态环境建设,构筑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特殊农情的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为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实现特色乡村经济振兴,提供有效的制度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最初到今已全面颁布实行。各地方政府部门加强了执法监督和专项综合整治,查处一大批典型案例,推动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稳步向好。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短板,与当前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对人民群众的期望之间尚有较大差距,基层党委政府要以“三农”服务工作为抓手,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为核心,全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地实行,就需要自觉服从于新形势、新要求,针对这些变化新的问题,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食品监管,加大食品违法行政执纪力度,不断提升新时代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切实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利益提供更有力的保证,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农产品贸易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全球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不仅是关系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是关系着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现在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受到了各国各级政府的密切关注。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健康以及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乡村振兴等各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构建一个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理论上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关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教训,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有助于不断完善和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制度;有利于逐渐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的可追溯性管理,完善对农产品的全方位质量安全控制;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扩大农产品出口,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赵娜[3](2021)在《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导向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困境与对策》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同时由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了重大威胁。因此,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导向,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塑造高品质农业品牌、维护消费者健康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还面临着宣传培训力度不足,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力;缺乏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标准实施力度较弱;缺乏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建设资金扶持力度不足等一系列困境,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
乐炜雯[4](2021)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管理研究 ——以嘉兴“嘉田四季”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品牌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有效的品牌化更是一种良性循环。品牌提炼于产品本身的优良特质,品牌市场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化地展开营销,消费者能够有方向地安心购物,市场活力稳定持久,包括品牌运营方和产品生产方在内的全产业链主体均可受益,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推动经济迅速发展,对于我国毋庸置疑的第一产业——农业而言尤为重要。农业品牌化的最小单元是区域农产品,必须由点到面,逐步推广。然而由于区域内大多数依托企业创建的单一农产品品牌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品牌集聚效应,品牌市场竞争力提升程度相对有限,区域农业形象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较低,无法顺利开拓全国乃至国际化的农产品市场,因此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创建势在必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能够集中区域内所有特色农产品,扩大市场影响力,尤其是细分后出现的区域农业形象品牌,不仅能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还能展现地域文化风貌,实现现代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双赢。实地调查直接助力于嘉兴市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嘉田四季”的创建过程、运营现状、管理成效和发展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合理的运营管理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嘉田四季”在品牌文化内涵与农产品种类规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基于嘉兴本土农产品品牌传统营销方向的分散、运营管理团队专业水平的不足和政府机构相关政策法规的笼统,“嘉田四季”仍处于推广瓶颈期,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都比较薄弱,农产品质量市场信誉度波动较大,因此结合嘉兴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管理实际情况,联合市政府、区域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等利益主体,完善品牌市场信誉保障机制,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多渠道营销迫在眉睫。
邓振串[5](2020)在《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同市是山西省的第二大城市,煤炭等重工业是大同市的支柱产业,但是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稍显不足。而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着保障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大同市要协调好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使工业和农业相互促进。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农业科技政策起着引领和规范农业科技发展的作用,对于农业科技的研发创新、农民的服务培训、推广队伍的建设、先进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对大同市现行的农业科技政策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肯定了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在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提高机械化水平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三个方面,发现在政策的制定上目标不清晰、缺乏农民参与;在政策的执行上通过对大同市下属村庄的调查发现农村基层的农业科技政策的执行效果不理想、执行能力上还有一些不足;在政策评估上反馈不够及时、缺少以农民为主的政策反馈机制。通过查阅文献和深入思考,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存的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科技政策制定不完善、农业科技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体系不成熟。结合成因分析,针对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在政策制定上完善制定体系、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加强执行力度以及构建完善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体系。通过以上措施,以期可以对大同市的农业科技政策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
王绍军,刘雪萍[6](2020)在《聊城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建议》文中研究指明聊城是农业大市,全市农业种植业、养殖业体量大、产量高、效益较好,是山东省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但聊城市不是农业强市,存在着农产品加工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差等问题。本文阐述了农业标准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深刻剖析了聊城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为聊城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出了合理建议,旨在通过打造聊城农业标准化体系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韩猛[7](2020)在《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在“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战略部署。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体现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切实从根本上颠覆农业传统发展模式。吉林省地处松辽平原中部,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和畜牧业大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在“智慧农业”发展方面,吉林省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会面对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在物联网和大数据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吉林省积极研究并发展“智慧农业”,是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举措。本文首先介绍了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的背景和意义,对现有国内外研究现状做出了综述和简要评价,同时基于上述分析说明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在相关概念介绍中,本文对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做出了详细的解读,同时介绍了后文需要用到的理论基础,即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创新理论。在第三章中对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进行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别介绍了吉林省发展智慧农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四章运用计量模型分别分析了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水平测度和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分析,基于第四章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即第五章的内容。问题包括以下五点:智慧农业处于起步阶段、农业智能化机械普及和使用程度低、智慧农业融资渠道有限、智慧农业专业人才匮乏和智慧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最后对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分别是加强政府主导作用、拓宽智慧农业融资渠道、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智慧农业人才培养、完善智慧农业标准化建设、探索多样化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孙辉,李华,郭红[8](2020)在《推进农业标准化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阐述了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定义、原因和具体措施,详细介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农产品安全事件危害的特点、实行质量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以期通过多措并举做到"三个确保、一个提高":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生态安全、确保资源安全,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李铜山,盛阳阳,董立星,仇一萌[9](2020)在《国内外质量兴农研究综述》文中认为国内外学者围绕质量兴农均已开展相关研究,也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内研究侧重于质量兴农的内涵、目标导向、意义、内在逻辑、模式、现实困境、实现路径和对策措施研究,国外研究侧重于相关基础理论、农业生产要素质量、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标准化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推进质量兴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总的来看,现有研究在基础理论、宏观管理和实践操作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深化。
张玮哲[10](2020)在《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之后,我国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发展需求更加强烈,然而我国尚未建立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因此,有必要运用标准化手段规范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多个环节,研究和构建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这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本文在对国内外农业农村发展与标准化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基本架构,旨在为农业农村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国内外农业农村标准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定性、定量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质量不高、标准实施体制不完善,急需制定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用以指导该领域内的标准化工作。(2)对比近3年我国农业农村政策和新发布的标准,得出政策对标准的研制具有指向作用。经过调研,我国在清洁能源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旁植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林复合经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有标准化需求。(3)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文主要运用分类法构建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框架图由4个分体系和58个子体系构成,覆盖农业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和乡村绿化与绿色产业四个方面。在标准体系框架图的基础上列出了标准体系表,包括137项标准,对比我国现行相关标准,其中2025年之前急需制定的标准有9项。(4)提出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领域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政策建议,内容包括:加快农业农村标准化法治建设,增多资金辅助农业农村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加大标准化宣传工作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农业标准化国际竞争力。
二、发达国家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达国家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标准化概述 |
1.1 定义 |
1.2 作用 |
2 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与原则方法 |
2.1 概述 |
2.2 原则与方法 |
3 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存在的问题 |
3.1 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
3.2 农产品质量分级存在的问题 |
4 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措施 |
4.1 强化管理农产品市场秩序 |
4.2 建立质量分等分级标准体系 |
4.3 保证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的可操作性 |
4.4 保证生产卫生安全 |
4.5 建立农业全过程运行管理模式 |
4.6 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 |
4.7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
5 结束语 |
(2)烟台市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 |
二 国外研究 |
三 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和不足 |
一 创新点 |
二 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 农产品 |
二 无公害农产品 |
三 绿色农产品 |
四 有机农产品 |
五 农产品质量安全 |
六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二 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三章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调研与分析 |
第一节 莱山区农业概况 |
第二节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概况 |
一 莱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 |
二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情况 |
三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情况 |
四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情况 |
五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支撑情况 |
第三节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调研情况 |
第四节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例分析 |
一 违法使用禁用农药案件 |
二 没有按照规定向调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 |
三 肥料产品的有效成分或含量与登记批准的内容不一致 |
第四章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 |
(一) 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较差,管理分散 |
(二) 标准体系不健全,水平偏低且时效性差 |
(三) 标准的实用性比较差 |
二 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合理 |
(一) 部门间的协调性差,行业参与不够 |
(二) 消费者的监督作用不显着 |
三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不完善 |
(一) 体系不健全 |
(二) 检测手段落后,检测方式不合理 |
(三) 起不到源头控制的作用 |
四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不健全 |
(一) 认证体系不健全 |
(二) 认证专业技能和人员不足,缺少对于认证成果的权威度 |
(三) 普及认证知识程度差 |
第五章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策略 |
一 发展农业标准体系建设 |
二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
三 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
四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控制体系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导向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困境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 |
二、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导向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困境 |
(一)宣传培训力度不足,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力 |
(二)缺乏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标准实施力度较弱 |
(三)缺乏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建设资金扶持力度不足 |
三、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导向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对策 |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 |
(二)推进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安全标准实施力度 |
(三)加快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增强标准化建设资金扶持力度 |
(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管理研究 ——以嘉兴“嘉田四季”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1.3.3 评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特色与不足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
2.1.2 运营管理 |
2.1.3 农业品牌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业标准化生产理论 |
2.2.2 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 |
2.2.3 农产品市场化运作理论 |
3 嘉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嘉田四季”运营管理概况 |
3.1 品牌文化内涵与建设方向逐步完善 |
3.1.1 “嘉田四季”品牌文化内涵 |
3.1.2 “嘉田四季”品牌建设方向 |
3.2 品牌建设流程与产品要求日益清晰 |
3.2.1 “嘉田四季”品牌建设流程 |
3.2.2 “嘉田四季”品牌产品要求 |
3.3 品牌许可农产品市场规模有所扩大 |
4 嘉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嘉田四季”运营管理问题及原因 |
4.1 问题 |
4.1.1 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市场信任度不够 |
4.1.2 各主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意识淡薄 |
4.1.3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弱 |
4.2 原因 |
4.2.1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质量信誉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
4.2.2 政府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扶持与宣传力度不大 |
4.2.3 品牌农产品规模、特色、科技含量与营销渠道不够 |
5 改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管理的对策 |
5.1 完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市场信誉保障机制 |
5.2 加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扶持和宣传力度 |
5.3 推动品牌产业科技创新和营销渠道多元化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关于嘉兴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嘉田四季”运营管理的市民观点调查 |
附录B:对嘉兴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嘉田四季”运营管理工作人员的访谈提纲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农业科技发展政策 |
2.1.2 农业科技推广政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业科学理论 |
2.2.2 农业发展理论 |
2.2.3 公共政策理论 |
3 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的现状 |
3.1 农业科技发展政策 |
3.1.1 农业科技研发创新政策 |
3.1.2 农业技术服务政策 |
3.1.3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 |
3.2 农业科技推广政策 |
3.2.1 推广队伍建设政策 |
3.2.2 农业技术推广政策 |
3.3 农业科技政策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
3.3.1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
3.3.2 粮食产量持续增加 |
3.3.3 农业机械化稳步提升 |
4 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存在的问题 |
4.1 农业科技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农业科技政策目标确定不清晰 |
4.1.2 农业科技政策制定缺乏农民参与 |
4.2 农业科技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
4.2.1 农业科技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 |
4.2.2 农业科技政策执行能力不足 |
4.3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
4.3.1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不及时 |
4.3.2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对农民关注不够 |
5 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农业科技政策制定不完善 |
5.1.1 农业科技政策制定忽视信息收集 |
5.1.2 农业科技政策对象参与意识薄弱 |
5.2 农业科技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
5.2.1 农业科技政策执行与农村实际脱节 |
5.2.2 农业科技政策在执行中存在阻碍 |
5.3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体系不成熟 |
5.3.1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效率有待提高 |
5.3.2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体系有所缺失 |
6 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完善的对策建议 |
6.1 完善农业科技政策制定体系 |
6.1.1 深入调查研究确立合适政策目标 |
6.1.2 注重农民在农业科技政策制定的参与 |
6.2 加强农业科技政策执行力度 |
6.2.1 加强农业科技政策执行的实地调研 |
6.2.2 加强农业科技政策执行的考察监督 |
6.3 完善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体系 |
6.3.1 打通农业科技政策评估渠道 |
6.3.2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要重视农民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6)聊城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
1.1 农业标准化体系的概念 |
1.2 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意义 |
2 聊城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现状 |
2.1 农业标准化认可度高 |
2.2 农业标准化生产对农产品经济效益提升明显 |
3 存在问题 |
3.1 顶层设计不足 |
3.2 没有形成“尊崇标准、应用标准”的意识 |
3.3 奖惩机制不健全 |
3.4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 |
4 聊城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发展建议 |
4.1 重视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
4.2 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聊城农业标准” |
4.3 发挥政府干预作用,保障“聊城农业标准”的实施 |
4.4 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
4.5 建设新型标准化农产品流通渠道 |
(7)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简要评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智慧农业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智慧农业 |
2.1.2 精准农业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古典增长理论 |
2.2.2 创新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分析 |
3.1 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的优势 |
3.1.1 吉林省农业资源禀赋 |
3.1.2 农业创新诉求强烈 |
3.1.3 特色农业发展趋势 |
3.2 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的劣势 |
3.2.1 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缓慢 |
3.2.2 基础设施发展缓慢 |
3.3 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机遇 |
3.3.1 政府政策倾斜 |
3.3.2 农业供给侧改革 |
3.4 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挑战 |
3.4.1 农业信息化普及成本较高 |
3.4.2 市场竞争激烈 |
3.4.3 行业发展标准不一致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水平测度和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分析 |
4.1 智慧农业发展水平测度 |
4.1.1 农业第一信息部门测量 |
4.1.2 农业第二信息部门测量 |
4.1.3 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水平测量 |
4.2 智慧农业对农业产值发展影响分析 |
4.2.1 模型选择及变量描述 |
4.2.2 实证回归结果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5.1 智慧农业处于起步阶段 |
5.2 农业智能化机械普及和使用程度低 |
5.3 智慧农业融资渠道有限 |
5.4 智慧农业专业人才匮乏 |
5.5 智慧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对策 |
6.1 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
6.1.1 加强政府组织带头作用 |
6.1.2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
6.1.3 扩大智慧农业应用范围 |
6.1.4 搭建智能化平台 |
6.2 拓宽智慧农业融资渠道 |
6.2.1 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和财政补贴 |
6.2.2 同社会金融机构增加合作机制 |
6.2.3 吸引社会资本和技术投资 |
6.2.4 创新合作模式并挖掘潜在商机 |
6.3 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
6.3.1 丰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形式 |
6.3.2 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 |
6.4 提高智慧农业人才培养 |
6.4.1 提高农业生产者整体素质 |
6.4.2 培育专业智慧农业管理人才 |
6.4.3 建设智慧农业孵化基地 |
6.5 完善智慧农业标准化建设 |
6.5.1 完善技术标准 |
6.5.2 信息收集标准化 |
6.5.3 加强智慧农业市场监管 |
6.6 探索多样化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
6.6.1 借鉴其他地区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
6.6.2 提出针对吉林省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1.1 研究结论 |
7.1.2 创新点 |
7.2 研究启示 |
7.3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
7.3.1 研究不足 |
7.3.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推进农业标准化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
1.1 农业标准化定义 |
1.2 推进农业标准化原因 |
1.3 推进农业标准化具体措施 |
1.3.1 制订农业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
1.3.2 明确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思路和任务目标。 |
1.3.3掌握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关键技术。 |
2 提高农产品质量 |
2.1 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
2.1.1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需要。 |
2.1.2 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 |
2.1.3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
2.1.4 保持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 |
2.1.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2.2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
2.2.1 生产环境污染。 |
2.2.2 违规使用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 |
2.2.3 农药、化肥的超量使用。 |
2.2.4 监控、监督不力。 |
2.2.5 农业标准化水平低。 |
2.3 农产品安全事件危害特点 |
2.4 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措施 |
2.4.1 认真学习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 |
2.4.2 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
2.4.3 依法经营农业投入品。 |
2.4.4 积极开展优质农产品生产。 |
2.4.5 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
(9)国内外质量兴农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质量兴农研究动态综述 |
1.1 质量兴农内涵研究 |
1.2 质量兴农目标导向研究 |
1.3 质量兴农意义研究 |
1.4 质量兴农内在逻辑研究 |
1.5 质量兴农模式研究 |
1.6 质量兴农现实困境研究 |
1.7 质量兴农实现路径研究 |
1.8 推进质量兴农对策措施研究 |
2 国外质量兴农研究动态综述 |
2.1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2.2 农业生产要素质量研究 |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
2.4 农业标准化研究 |
3 国内外质量兴农研究动态述评 |
3.1 尚须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的系统整合 |
3.2 尚须进一步完善宏观管理的顶层设计 |
3.3 尚须进一步丰富实践操作的实证分析 |
(10)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标准化相关概念辨析 |
1.2.1 标准 |
1.2.2 标准化 |
1.2.3 标准体系 |
1.2.4 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 |
1.3 国内外农业农村标准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农业农村标准化研究进展 |
1.3.2 国内农业农村标准化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1 资料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2.2.1 比较研究法 |
2.2.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
2.2.3 实地调研法 |
2.2.4 系统研究法 |
2.3 技术路线 |
3 结果分析 |
3.1 国内外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现状对比分析 |
3.1.1 国外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现状 |
3.1.2 国内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现状 |
3.1.3 农业农村标准化国际国内差距 |
3.2 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需求的分析 |
3.2.1 政策需求分析 |
3.2.2 现实需求分析 |
3.3 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构建 |
3.3.1 构建依据和原则 |
3.3.2 构建方法 |
3.3.3 标准体系框架 |
3.3.4 标准体系表 |
3.3.5 标准体系建设的近期目标与对策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四、发达国家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J]. 库丽汗·乌拉孜汗. 农家参谋, 2021(18)
- [2]烟台市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提升研究[D]. 慕榕. 烟台大学, 2021(11)
- [3]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导向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困境与对策[J]. 赵娜. 农业经济, 2021(04)
- [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管理研究 ——以嘉兴“嘉田四季”为例[D]. 乐炜雯.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7)
- [5]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研究[D]. 邓振串.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7)
- [6]聊城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建议[J]. 王绍军,刘雪萍. 中国果菜, 2020(11)
- [7]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韩猛. 吉林大学, 2020(04)
- [8]推进农业标准化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探讨[J]. 孙辉,李华,郭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0(20)
- [9]国内外质量兴农研究综述[J]. 李铜山,盛阳阳,董立星,仇一萌. 创新科技, 2020(08)
- [10]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研究[D]. 张玮哲.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