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经理人,动荡的2002(论文文献综述)
朱本友[1](2020)在《传承方式、继任者社会资本与家族企业创新投入 ——基于上市A股制造业家族企业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传承是家族企业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它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甚至直接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同时,家族企业要想保持长青,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必然离不开技术创新。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让企业紧跟时代潮流,保持并提升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当前,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重要力量的家族企业正面临传承问题,如何在传承过程中保持企业的创新水平是摆在家族企业面前的一道问题。本文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和代理理论出发,探讨代际传承与引入职业经理人两种传承方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对职业经理人的来源作出区分;同时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和高阶理论,探讨继任CEO的社会资本和海外经历的调节作用。本文利用2014-2018年上市A股制造业家族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家族二代和内部职业经理人继任CEO均会对企业的创新投入产生负向作用,但内部职业经理人的负向作用更小,而外部职业经理人未能显着提升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2)政治性社会资本和市场性社会资本均正向调节家族二代对企业创新的投入,而且政治性社会资本的正向作用更强;(3)政治性社会资本正向调节外部职业经理人的创新投入,但市场性社会资本对内部职业经理人的创新投入具有负向调节作用;(4)海外经历对家族二代的创新投入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基于以上结果,本文建议可以通过多方面对家族二代进行培养,加强社会资本在代际间的传递,以及适当引入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保持并提高传承过程中家族企业的创新水平。
戴洪涛[2](2020)在《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模式变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家族企业传承的相关模式经验进行总结分析,试图从现代经济学视角提出适合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变革模式。家族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从现实情况看,在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家族企业将普遍面临接班问题。但从全球范围看,家族企业的传承往往具有很高的失败率,国内外的事实深刻的表明传承对于中国家族企业群体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着力从理论上破解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难题是当前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难题。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笔者发现理论界对于家族企业传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学、商科等领域,从现代经济学视角对家族企业传承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笔者力图在创新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从共有产权相关理论的视角,对中国目前普遍存在的三种传承模式提出相应的变革策略。并结合互联网新科技区块链技术的相关应用,有针对性的提出融合区块链技术思想的中国家族企业传承变革的新模式。为了更好的完成研究目的,本文主要使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大量国内外案例的分析进行深入的提炼和归纳。并结合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现实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通过对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系统总结,笔者认为中国家族企业目前的传承主要集中在一代创始人到二代继承人的阶段。这一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家族企业创始人在企业传承的作用是极为关键的。而通过对国外诸多家族企业传承的案例分析,笔者认为家族企业的传承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即便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领域的家族企业传承的模式也有很大不同,这体现了企业传承具有高度的独特性。另外,虽然继承的产权设计非常重要,但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并没有一个统一或者标准的产权设计模式可供选择。具体的传承模式之间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因此,本文的另一个结论认为,不管是家族企业二代继承还是内部培养抑或是聘用外部职业经理人,这三种模式都有可取之处,具体选择何种模式为主要依赖于家族企业创始人的决策。而对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第四种传承模式,笔者在理论层面进行了一定探索。但是否选择使用区块链技术,或者区块链技术如何使用,这些问题还要由企业自己来决定。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其自身在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区块链技术已经展现出了巨大和深远的应用前景。这也启示中国的家族企业家要高度关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善于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来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钟振楠[3](2019)在《美的集团领导权传承的案例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至今,国民经济经历高速增长,民营经济作为极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在其中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比亚迪、美的集团、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制造能力的提升。正当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民营企业逐渐进入领导人的更迭期。自上世纪80-90年代创业的民营企业创始人如今很多年事已高,企业面临领导人更迭的现实需要。领导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不言而喻,领导权的平稳传承是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大事。如何设计一套恰当的民营企业领导权传承方案,实现民营企业经营的平稳过渡,这是很多民营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难题。面对这个问题,民营企业的创始人有各自的选择。其中,部分民营企业创始人选择将领导权传承给自己培养的职业经理人。由经过企业多年培养的职业经理人领导企业继续开展业务,创始人家族仅参与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这样的一种模式效果如何,是否值得更多的民营企业效仿呢?基于此,本文选取已经实现领导权传承的美的集团为研究对象,本文分绪论、案例介绍、案例分析、案例启示,共四部分展开案例研究。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介绍案例公司的业务布局与行业环境,并回顾了领导权传承的过程。第三部分,从资本市场对案例公司领导权传承的反应、完成传承后的企业经营持续性展开分析,并从中寻找是哪些内在机制促成了领导权平稳传承。第四部分,基于前述分析总结在美的集团领导权传承案例中值得其他民营企业借鉴之处,以及美的集团领导权传承案例中所做的不足的地方,希望其他企业能够避免。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美的集团领导权实现了平稳传承。美的集团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构建职业经理人培养体系和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较好的做到了对继任者的激励与监督,协调了前后任领导人之间的利益,使得何享健家族享有企业收益权和重大事项的决策权,方洪波全面领导企业经营的模式得以平稳运行。
张飞雁[4](2019)在《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很难找到不存在国有经济的国家,承担国有经济的载体是国有企业,在不同制度下国有企业承担的功能和作用不同,资本主义制度下国有企业的存在是为其政党服务,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有企业是为人民服务,所以在不同制度下国有企业的发展路径不同。纵观国有企业演变历程,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国有企业都经历改革,在不同的制度下国有企业的改革目的与路径必然不同,资本主义制度下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有其制度的必然性,而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不能走私有化的道路,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所决定。中国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在创造“中国奇迹”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取得巨大成就。回顾中国国企发展和改革路径,改革开放前30年,建成了“统购统销”、“统分统包”、“一大二公”的单一公有制国有企业。改革开放后40年,中国国有企业基本上是围绕国有企业控制权进行改革,从“简政放权”、“股份制”、到目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基本上具备现代企业特征的基本构件。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当前的国企再也不再是单一公有制的国有企业,已是产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组织,基本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但是,国有企业也积累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并把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到制度层面,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写进国家重要文件,这为中国国有企业未来发展提出明确的发展路径——混合所有制。文章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问题进行分析,从国有企业发展改革的实践路径入手,对国企改革路径以及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借鉴中西方的相关理论,提出解释国企混改的理论框架,用以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中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的优化方式。文章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描述性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法。笔者比较分析国内外国企改革的路径特点以及国外成熟市场经济的国有企业改革路径的实践,为构建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与实践路径提供有益的借鉴。文章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即本文绪论部分,主要对中国国企混改的背景和理论与现实意义。对国内外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文献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既有的研究成果,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理清本文写作可行性、目的及意义;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明确本文可能创新点和难点。第二部分,即第一章,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理论,为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改革的逻辑发现公有制制度前提下可以实现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理论上解决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的问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就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分析框架。第三部分,即第二章主要梳理中国国有企业的来源、发展历程,以及从整体和局部对国有企业治理的现状、运行状况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从整体上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萌芽、形成、发展并不断向成熟推进的过程,在国有企业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所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征。第四部分,即文章的第三、四、五章,这部分主要是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分析,首先分析现阶段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几种主要路径的模式的内涵、特征,并从整体上对各种路径的效果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其次是分析对国有企业改革中两个典型案例和国外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改革实现路径中典型的模式特点研究,分析国有企业在实践的路径中出现的问题及国企改革的启示;第三,通过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和国内典型案例分析,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第五部分,即第六章,是在以上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国企混改优化的具体路径和政策建议,为国企改革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建议。可能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一)许多学者认为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国有经济主要载体和实现形式。笔者认为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并不仅仅通过国有企业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实现,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实现形式都可以是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二)实践中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点,笔者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的突破点要注重人力资本在价值增中的作用,形成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要素利益共同体。(三)学术界与理论界一致认为,混合所有改革的关键是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化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垄断,而没有指出切实可行的实现市场化的路径。笔者认为职经理人的市场化机制是实现市场化的重要方式,最主要是政府放弃对国有企业人事的行政垄断权,使职业经理人选聘完全由市场决定。进一步探讨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运行需要市场经济驱动,但政府也要发挥作用,需要市场与政府二者共同协调。随着经济的演化与发展,国有经济的运行在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崭新的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有助于解决公有制制度体系下国有企业发展的问题,揭示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卢飞[5](2019)在《家族企业传承中继任者的权威获得 ——基于多案例的社会学研究》文中提出家族企业研究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40年是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当下,国内超过半数的家族企业正进入或即将新老交替的关键阶段,这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家族企业传承与持续发展问题。由于我国家族企业带有强烈的家族主义特性,使得企业主权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资源配置起着关键作用,但很多家族企业在权力交接期间,会因为企业主权力分散、继任者有权无威而导致企业传承失败。换言之,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企业主逐渐退出,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但企业传承不仅仅是制度性权力的传递,更重要的是非制度性权力的传承,并通过不同行动策略把权力转化成权威,这才是实现企业传承的关键所在,而继任者的权威反过来可以强化其制度性权力,为成功的企业传承奠定基础。因此,本文展开研究的基础问题和核心线索就在于分析权力结构和权威获得在企业传承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与功能。从理论上讲,权力是构成权威的基础性要素,研究继任者的权威获得,相应地就要讨论其权力来源与权力结构。同样地,权威获得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它是继任者在企业传承中采取不同行为策略的结果。在家族和企业双重性质的组织中,面对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继任者要通过行动来展示自己的个人权威,并充分运用习得的非制度性权力,走出对制度性权力的依赖,即实现组织中法理性权威向能力权威和职位权威的转变,进而在家族企业中树立新的权威形象。基于此,笔者尝试在本研究中运用“权力—权威”的理论分析框架,将继任者权力结构与权威获得视为两个相互影响的因素,其中继任者的行动策略是联接这两者的关键纽带,即继任者权威合法化的有效路径。在本文,笔者运用“权力—权威”的理论分析路径来分析三例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继任者如何建构新权威主体的个案,并试图窥见不同行动类型中的权力结构与权威获得的差异化形态。根据继任者获取权力的方式来看,并基于“权力—权威”的分析框架,可以分别将这三个案例看作“后致权威不足,先赋权力弱化”、“先赋权力权威化”和“后致权力权威化”的典型,它们是对现实中企业传承的类型化分析,分别蕴含了继任者权力结构以及企业传承中权力对权威获得的不同作用机制。首先,从“后致权威不足,先赋权力弱化”的典型来看,我们在个案中发现: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家族威权结构决定继任者的初始权力结构,继任者往往在传承中优先获得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等制度性权力,并暂时维持家庭和谐与企业稳定,但权力不会自动转化为权威。随着企业家的退出,相关家族性资源也逐渐衰退,企业家原有的关系网络逐渐断裂和老员工的抗争,制约继任者的行动合法性,继而使得继任者在企业中行使权力的时候遭遇阻力,难以正常行使其应有的管理权力来开展工作。在双重性质的家族企业内部,面对行动权力合法性不足和低度的组织权力,继任者倾向于在企业内采取冒进的创业策略来试图确立新的权威主体,然而,权威并不是个体自决的,而是嵌入在家庭结构、关系结构和市场环境中的。在此过程中,继任者没能对市场和关系结构有正确的认知导致其面临失败的风险,这更加削弱其先赋权力效应,进而在企业内部出现更大的管理危机,企业传承最终走向失败。其次,从“先赋权力权威化”的行动路径来看,重新确立企业发展战略或联合创业是继任者获取权威的重要策略。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继任者要想在企业确立新的权威主体,仅仅依靠先赋制度性权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继任者在获得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后,要通过企业转型和创业行动积极开辟新领地,进而打破组织中企业主的“权威阴影”,重新定义自己“企二代”的身份,并通过维护家族关系、制度化治理和文化规训等策略维护家族权威、打造企业权威和树立社会权威,进而获得家族成员、企业员工和相关利益群体的认可,这有利于继任者在企业内部被重新确立为新的权威主体,并实现“企二代”向“创二代”的身份转变。最后,从“后致权力权威化”的角度来说,继任者对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占有并不是通过纯粹的传承方式获得,而是通过组织职位上的逐级晋升来展示自己的才能,进而获得制度性权力和非制度性权力。在这种传承方式中,继任者可以在与企业主共同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学习管理经验和管理技巧,并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父辈的创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同时,积极拓展社会关系与兼顾理性治理来打造个人权力空间,并在企业内部实行制度化管理和文化生产双轨制来稳固其职位权力,使其个人权威和组织权威受到家族成员和企业员工的认可,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得以平稳顺利地传递下去,并在企业传承中转化为权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传承行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实践。在家族企业传承中,继任者通过行动来获得权威,而权威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强化继任者的权力效应,进而塑造其在家族企业中新的身份认同。借助“权力—权威”分析路径观察我国家族企业传承,我们不难发现,企业传承中继任者权威合法性不足与企业传承方式和继任者培养方式密切相关,同时继任者的权威获得不是“个体自决”的,而是嵌入在具体的制度安排、关系网络和社会环境中的。当前,我国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有必要从单纯的“权力转移”向“权威主体”的培养与重构转变,唯有这样才能实现家族企业的顺利传承。对于当前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而言,“权力—权威”理论的实践意义在于其明确指出: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不仅要完成所有权和控制权等制度性权力的传递,更要注重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和隐性社会资本等非制度性权力在代际之间的传承,只有二者在企业传承中协调运用,才有利于重新确立继任者在企业中权威主体身份,带领家族成员和企业员工共同维护家族利益,从而实现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
张越[6](2019)在《宏碁集团经理人传承模式选择 ——基于绩效评价的视角》文中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诞生了大量有影响力的家族企业,它们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们面临退休,如何传承企业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职业经理人的继承比例已经上升,几乎与家庭成员一样,已成为新的继承力量。因此,经理人能否带领着家族企业继续前进,除了对企业自身至关重要之外,还关乎着整个中国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国内学者对传递给经理人后的细分模式研究相对较浅,也很少有将绩效评价与传承模式选择相结合的情况。即使讨论代际传承与绩效,也只是实证研究,没有深入通过案例分析来研究代际传承的效果及其原因。鉴于此,文章从绩效评价的角度通过研究宏碁集团经理人传承模式选择来分析其传承效果及产生该种效果的深层原因。文中首先从理论层面上提出了四种家族企业的传承模式选择及其优缺点,着重研究传递给经理人模式下的“外部空降”型细分模式。然后以此为基础,选择这种细分模式下的代表性案例公司,即宏碁集团。通过市场绩效以及财务绩效分析其经理人传承后的效果,发现企业市场绩效、盈利能力及营运能力均表现较佳,而偿债能力表现一般,随后探究产生该种传承效果的深层原因主要在于投资者对经理人的认可、经理人的行业经验、经理人对企业不熟悉以及较高的代理成本。最后总结其传承过程中的不足及可取之处,得出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可借鉴的经验总结。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促成外部传承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创始人在传承过程中应给予经理人足够的信任,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职业经理人的自身实力以及相关领域的丰富经验。此外,空降经理人有两点不足之处。第一点反映在经理人对企业不够熟悉致使其无法站在对长远利益角度去做决策;第二点不足之处体现在空降经理人代理成本往往较高。文章中的分析结论,对于家族企业外部传承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文中所提出的关于空降经理人传承选择建议及控制代理成本的建议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一定参考。
毛珺[7](2019)在《我国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的经济后果研究 ——以汇源果汁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经理人在家族企业议题中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及。作为家族企业突破发展困境的方式之一,其出现有助于家族企业完成将治理体系从家族作坊到现代化管理的转变。但不是所有的家族企业都适合引入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在家族企业中能发挥出的作用受家族企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针对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基于职业经理人对家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以我国一家较为典型的,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家族企业汇源果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家族企业以及职业经理人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的相关研究进行研究综述,接着对委托代理理论、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等理论研究的梳理。通过汇源果汁企业主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动因以及引入职业经理人的经济后果的分析,发现在家族企业未能实现内部机制现代化的情况下,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障碍重重,即使对家族企业进行了管理但最终结果并不理想。最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职业经理人虽然是要素市场的一部分,但是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中发挥作用还需要企业内部制度的配合,仅仅依靠引入与授权难以发挥其作用;其次,虽然当下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制度还存在不健全之处,若企业内已经设置了合理的约束与激励措施,职业经理人就可以作为一个提升企业业绩及管理状况的有效措施在企业内应用;另外,在引入职业经理人之前需要先建立一个较为开放的股权结构,以对职业经理人与家族成员同时形成制衡。针对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本文建议:(1)结合家族企业实际进行职业经理人改革;(2)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3)家族核心控股外开放部分股权以增加企业的管理多样性。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问题研究做出贡献。
赵原巧[8](2019)在《家族企业传承模式与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新希望的案例》文中认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其中极具潜力的家族企业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经过春秋四十载的风雨洗礼,部分家族企业步入稳定增长期甚至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焕发光彩,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然而阴影与荣耀相伴而生,传承问题成为笼罩家族企业的乌云。家族企业重视企业发展而不重传承,将传承视为“身后事”,据普华永道调研显示,2018年我国家族企业制定传承计划的比例为21%,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49%1。传承规划的缺失使我国家族企业传承与发展如空中楼阁,为家族的基业长青埋下祸患。而在家族传承问题中,选择何种继任模式实现企业控制权的成功移交成为学术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当筚路蓝缕打拼天下的创业者留下巨大的财富淡出舞台,继承家族基业让后辈继承先代的梦想与荣光,成为基业长青的积善大家、跳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是众多家族企业家的美好期许。然而是依赖血缘的家族传承还是职业经理人上位?是任人唯亲还是能者居上?对于家族企业而言,积极进行实践、借鉴多方经验打造出最适合本家族的传承体系,让自己所创的家族财富物惠泽后人乃至全社会,充满了亲情、精力和智慧的考量。本文梳理了家族企业、家族企业传承模式及传承的经济后果相关研究,将我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按照传承对象是否为家族成员划分为内外继任两种模式,目前在我国家族企业传承中,受传统家文化以及经济法律发展的局限性影响,家族内部继任尤其是子承父业的传承模式仍是传承主流。但随着我国现代企业治理的规范、社会主义法治的健全,外部继任如职业经理人传承模式也成为更多家族企业选择。调查显示愿意采用家族内部继任模式即将企业领导权和管理权交给下一代家族成员继承的比例不断下滑,2018年42%的家族企业愿意转移控制权给下一代家族成员,而2016年为62%2,家族企业的传承模式拥有了更多可能性。本文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选择影响因素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同时,借助新希望的案例进一步深入分析家族企业传承模式对企业造成的经济后果,为我国家族企业传承提供对策建议。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及高层梯队理论为基础,本文阐述了家族企业中影响继承人选拔的关键因素以及影响传承模式选择的内在机理,丰富了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理论研究。以家族企业传承模式与经济后果理论分析为指导,选择子承父业传承模式的新希望为案例分析对象,研究传承模式的机制设计与过程实施,并进而研究新希望家族传承的经济后果,充实了家族企业传承模式与企业经济后果的案例研究。但由于作者个人水平局限,对文献的加工、归纳以及提炼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妥的地方且分析结果可能具有片面性。同时本文建立在对文献、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式家族企业传承提出建议,可能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芮超超[9](2019)在《管理防御视角下CEO变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知识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发展,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逐渐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武器。我国自2013年开始结束了长达20年的高速增长时期,开始进入新常态时期,即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运营中的细胞,企业的行为决定了该地区的发展,因此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起点,其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着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的所有者和高管主导了企业的创新。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上市公司CEO变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快速发展,上市公司中的CEO变更频率逐渐增长,已经成为了公司治理因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新任与旧任以及权力的交替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尤其是战略管理和实施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新常态宏观经济背景下,从经理人管理防御视角探讨上市公司CEO变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同时发现CEO变更后有损于企业的价值增值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在CEO变更和企业绩中效扮演了部分中介效应。本文以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CEO管理防御动机和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内化于实证模型中,并且使用Poisson检验、Logistic模型以及PSM法等多重实证模型,多层次、多角度检验了管理防御动机下CEO变更抑制企业技术创新的现实逻辑。首先通过对企业业绩的检验发现CEO确实存在绩效压力和管理防御动机,接着以CEO变更为核心研究变量发现CEO变更后会显着的抑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进一步基于CEO变更类型、两职合一权力差异、企业产权差异、CEO薪酬差异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等方面检验CEO变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是否存在差异。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于自愿离职,CEO被强制解雇后对技术创新的破坏力更强;新任CEO两职兼任因其具有绝对的权力,有效的缓解了经理人的管理防御动机,一定程度上会缓和因变更给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抑制作用;同时给予高额的薪酬也能发挥与两职合一同样的缓和作用;和国有性质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CEO具有较强的业绩考核压力,因此民营性质的企业新任CEO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则经理人获得大股东的支持后不会受到众多小股东的各方压力,在日常经营管理和战略实施等活动中更为高效,也能够缓解对技术创新的抑制性影响。最后基于企业产权性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为了探究技术创新变量在上市企业中的作用机理,以技术创新为中介发现,在民营上市企业中普遍存在新任CEO通过抑制技术创新方式来显着的提升短期业绩从而赢得股东的信任获得职位的稳固。本文从经理人管理防御视角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CEO变更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丰富了微观经济主体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公司治理方面的理论,而且还细化了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的影响因素,在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特使历史背景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李勇[10](2018)在《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率分析与改革思考》文中认为回顾改革开放的40周年,虽然国企改革断断续续但是改革的脚步从未停下。新一轮的国企改革背负着“破局”的战略使命,而对于国企效率的研究可以在理论上探讨国企改革的创新思路和实施路径。本文认为研究国企效率要立足于国情,只有经济效率、社会效率和政策效率相结合才能对国企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基本框架以及对可用于国企效率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接着阐述国有企业、国企分类、国企效率的概念并且在逻辑上探讨效率的影响机理。随后通过与非国有企业的比较,分析国企的经营现状和评价其社会性效率、政策性效率以及微观效率损失。最后,通过过度投资模型来测算国企的过度投资情况并且运用随机前沿法分析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下国企的技术效率,从而构建面板数据的混合OLS、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模型来分析国有企业综合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首先,通过国企的功能分类和效率分类可知垄断与效率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同时国有工业企业的过度投资是普遍现象。其次,私企技术效率普遍高于国企并且近些年来提升迅速。最后,从总产出水平来看,企业的生产效率、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都会显着提升总产出水平,只是国企对于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更敏感而私企对于资源配置效率更敏感。同时软预算约束的长期存在确实会削弱企业的总产出水平;从总资产贡献率来看,作为企业内部因素的生产效率会带动总资产贡献率的上升,而同样作为内部因素的国有产权比例会削弱企业的效率。私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还未达到最优配置,适当的负债水平可以让私企的效率得到大幅地提升,而企业承担就业负担将使得总资产贡献率下降。基于上述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结合美国、日本、英国以及俄罗斯国有企业的改革经验教训,本文关于国企改革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以去产能、去杠杆、减本增效以及治理僵尸企业为切入点开展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以分类界定、多元化持股和实现上市为要点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三,以规避内部人控制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为出发点改善国企的治理机构。第四,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资产证券化制度来推动国企改革。第五,从境外投资风险、投资服务体系以及政治立场出发强调走出属于中国国企的国际化道路。
二、职业经理人,动荡的2002(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职业经理人,动荡的2002(论文提纲范文)
(1)传承方式、继任者社会资本与家族企业创新投入 ——基于上市A股制造业家族企业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三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传承方式与家族企业创新关系假设 |
第三节 社会资本和海外经历调节作用假设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样本数据 |
第二节 变量选取 |
第三节 研究模型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
第三节 回归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启示与建议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模式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历史背景 |
二、现实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全文的结构 |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理论框架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家族 |
二、企业 |
三、家族企业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经济学视角下的理论框架 |
一、家族企业传承的高失败率原因探析 |
二、本论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
三、方案设计 |
第三章 中国家族企业的演变历程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之前——动荡间断期 |
第二节 1978年到1988年——艰难探索期 |
第三节 1988到2002年——稳定成长期 |
第四节 2002到2012年——跨越发展期 |
第五节 2012年至今——成熟稳定期 |
第六节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第一节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几种模式 |
一、子承父业 |
二、内部培养 |
三、引进职业经理人 |
第二节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影响因素 |
一、一代创始人的决策 |
二、意外事件 |
三、子女意愿及能力 |
四、政商关系与营商环境 |
第三节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共性问题 |
一、企业创新能力缺乏 |
二、对传承认识不足 |
三、安全感缺乏 |
四、财务作假较为突出 |
第四节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面临的挑战 |
一、合规性监管的加强 |
二、信贷风险加剧 |
三、商业模式变革 |
四、代际冲突加剧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五章 家族企业传承的国际经验研究 |
第一节 美国 |
一、美国家族企业概况 |
二、美国家族企业传承案例分析 |
三、美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特点 |
第二节 日本 |
一、日本家族企业概况 |
二、日本家族企业传承的典型案例分析 |
三、日本家族企业传承的特点 |
第三节 德国 |
一、德国家族企业概况 |
二、德国家族企业传承的典型案例分析 |
三、德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特点 |
第四节 韩国 |
一、韩国家族企业概况 |
二、韩国家族企业传承的典型案例分析 |
三、韩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特点 |
第五节 小结 |
第六章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模式探索 |
第一节 二代继承人模式的变革 |
一、提前规划布局 |
二、选择合适的退出方式 |
三、提升子女接班意愿 |
第二节 内部培养模式的变革 |
一、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 |
二、给予接班人充分信任 |
三、用制度化解风险 |
第三节 职业经理人模式的变革 |
一、为风险做好预案 |
二、设计合理的股权结构 |
三、坚持与时俱进的变革策略 |
第四节 基于创新视角的传承模式研究 |
一、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 |
二、平衡各方利益建立自律的企业生态 |
三、高度重视技术变革的风险 |
第五节 小结 |
第七章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变革的深层思考 |
第一节 家族企业传承的前期准备 |
一、提前规划企业传承方案 |
二、培育核心价值理念 |
三、注重对继承人的培养 |
第二节 积极应对传承中的可能风险 |
一、对企业财务采取保守态度 |
二、避免家族内部冲突 |
三、进行合理的股权设计 |
第三节 让企业发展造福社会 |
一、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慈善活动 |
二、保持创业精神 |
三、让资本充满活力 |
四、做有责任感的企业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3)美的集团领导权传承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1.3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1.3.1 领导权的传承相关理论基础 |
1.3.2 领导权的传承成本文献综述 |
1.3.3 领导权传承方案的文献综述 |
1.3.4 影响传承效果因素文献综述 |
第二章 案例介绍 |
2.1 案例企业概况 |
2.1.1 发展历程 |
2.1.2 业务布局 |
2.1.3 行业环境 |
2.2 权力交接回顾 |
2.2.1 前后任领导人介绍 |
2.2.2 权力交接方案回顾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3.1 领导权传承的市场效应 |
3.1.1 短期市场效应分析 |
3.1.2 长期市场效应分析 |
3.2 传承后经营的可持续性 |
3.2.1 企业业绩视角分析 |
3.2.2 企业战略视角分析 |
3.3 传承平稳性的内在机制 |
3.3.1 职业经理人体系分析 |
3.3.2 完善公司治理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案例启示 |
4.1 领导权传承案例经验总结 |
4.1.1 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
4.1.2 形成完备的经理人体系 |
4.1.3 采取渐进式领导权交接 |
4.1.4 重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4.2 领导权传承案例改进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一)混合经济思想 |
(二)国外国有企业改革相关文献 |
(三)国内国有企业改革相关文献 |
(四)文献分析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文章创新与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
第一章 中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来源与理论分析 |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概念界定 |
一、所有制、所有权和产权 |
二、混合所有制 |
三、企业 |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来源 |
一、马克思的相关理论 |
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 |
三、启示 |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分析框架 |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的基本逻辑 |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根本制度——产权制度 |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治理模式——公司治理 |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保障机制——监督机制 |
第二章 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历程 |
第一节 国有企业的来源 |
第二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过程 |
一、混合所有制萌芽阶段 |
二、混合所有制产生阶段 |
三、混合所有制的发展阶段 |
四、新时代混合所有制深化阶段 |
第三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分析 |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整体运行状况 |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行业与地区分布状况 |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公司治理状况 |
第三章 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分析 |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缘由 |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 |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条件 |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路径分析 |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模式 |
二、并购和重组模式特点分析 |
三、整体上市模式特点分析 |
四、公私合营模式特点分析 |
五、员工持股模式特点分析 |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特点分析 |
一、推进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 |
二、以构建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为目的 |
三、资产监管方式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 |
第四章 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的思维怪圈 |
一、概念认识误区:混合所有制概念的误区 |
二、围绕产权和控股权的争论 |
三、“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争论 |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的制度缺陷 |
一、产权制度缺陷 |
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 |
三、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缺陷 |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企业不同产权主体的矛盾问题 |
第五章 国内外国有企业改革的典型路径及启示 |
第一节 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分析 |
一、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与改革方案介绍 |
二、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和效果分析 |
三、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
第二节 中钢集团案例分析 |
一、中钢集团并购重组简单回顾 |
二、中钢集团扩张过程 |
三、中钢集团并购重组分析 |
四、中钢集团重组给其他国企的启示 |
第三节 国外国有企业改革典型路径模式分析 |
一、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改革典型路径模式 |
二、法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典型路径模式 |
三、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典型路径模式 |
四、金股制度 |
第六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的优化 |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的突破口 |
一、重视国企的人力资本 |
二、分类改革 |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优化 |
一、优化的原则 |
二、适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范围 |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骤 |
四、优化方案 |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应该注意的问题 |
一、要坚持增量改革,不轻易放弃控股权 |
二、国有资本要积极入股非国有企业 |
三、要注重员工持股公平公正与激励机制的建立 |
四、要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正确的定位 |
五、正确认识“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 |
第四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
一、加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改革顶层制度设计 |
二、打破“政企不分”的瓶颈方法 |
三、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方向 |
四、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机制 |
五、完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保障机制 |
参考文献 |
博士学习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5)家族企业传承中继任者的权威获得 ——基于多案例的社会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家族企业继任者权威获得问题的缘起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提出:家族企业继任者的权威获得如何可能? |
第二节 家族企业继任者权威获得研究的文献梳理 |
一、家族企业: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 |
二、关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研究 |
三、关于企业传承中继任者权威获得的研究 |
四、文献评述 |
第二章 权威获得: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理论基础:权力与权威获得学术框架 |
一、权力与权威的概念厘析 |
二、权力与权威的议题:一个理论分析的框架 |
三、“权力结构—权威获得”的分析路径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二、研究方法与进入“田野” |
第三节 个案介绍:传承类型及其权威获得 |
一、传承类型与权威获得的关系 |
二、案例基本情况的概述 |
第三章 失落的“企二代”:后致权成不足与继承危机 |
第一节 身份获得、先赋权力与权威效应 |
一、家庭特征与身份获得:LH的个案 |
二、先赋权力与权威效应 |
第二节 继承危机:后致权威不足与先赋权力丧失 |
一、代际阴影与身份困惑 |
二、后致权威不足与先赋权力丧失 |
第三节 思考与小结 |
第四章 企二代到创二代:先赋权力权威化 |
第一节 先赋权力与身份获得:ZW的个案 |
一、打破性别偏见:谁说女子不如男 |
二、制度变迁与“女性传承”的兴起 |
三、先赋权力:继任者的身份获得与赋权 |
第二节 身份重构:“企二代”到“创二代” |
一、克服“接班人诅咒”:走自己的路 |
二、开辟新领地何以可能:市场驱动和关系效应 |
三、创二代:开辟新领地,打破权威阴影 |
第三节 权力认同与权威获得 |
一、维护家族权威:家族威信与家族愿景 |
二、打造企业权威:家族企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 |
三、树立社会权威: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声誉 |
第四节 思考与小结 |
第五章 家族企业守护者:后致权力权威化 |
第一节 身份认知与权力获得:YSH的个案 |
一、身份认知:我是接班人与我要接班 |
二、扶上马,送一程:为继任者赋权和立威 |
第二节 个人权力与能力权威 |
一、权力获取:身份特征与能力本位的二元融合 |
二、摆脱依赖:打造自己的权力空间 |
第三节 职位权力与组织权威 |
一、企业治理:职位权力与权威认同 |
二、文化生产:隐性知识与组织认同 |
三、职位权力与组织权威:合法性的中介作用 |
第四节 思考与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一节 结论:权力与权威的嵌入性 |
一、家族性资本与继任者权威获得 |
二、制度安排、文化传统与继任者权威获得 |
三、社会关系与继任者权威获得 |
第二节 讨论:权威生成理论与其现实意义 |
一、权威生成机制的变与不变 |
二、继任者的权威获得与社会经济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读博期间的主要论文发表 |
(6)宏碁集团经理人传承模式选择 ——基于绩效评价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贡献与局限 |
1.4.1 研究贡献 |
1.4.2 研究局限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家族企业 |
2.1.2 职业经理人 |
2.1.3 代理成本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代理成本理论 |
2.2.3 职业经理人激励理论 |
2.2.4 信任理论 |
2.3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
2.3.1 市场绩效评价——事件研究法 |
2.3.2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法 |
第3章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现状 |
3.1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 |
3.2 各类传承模式的优缺点 |
3.2.1 第一类传承模式优缺点 |
3.2.2 第二类传承模式优缺点 |
3.2.3 第三类传承模式优缺点 |
3.2.4 第四类传承模式优缺点 |
3.3 本文研究的传承模式 |
第4章 案例企业经理人传承介绍 |
4.1 案例选择说明 |
4.2 宏碁集团经理人传承介绍 |
4.2.1 宏碁集团简介 |
4.2.2 宏碁集团的职业经理人传承过程 |
4.3 宏碁集团传承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4.3.1 内部人事的不断变动 |
4.3.2 职业经理人的胜任能力 |
4.3.3 创始人认为二代接班能力不足 |
4.3.4 创始人任职时间太长 |
4.3.5 创始人给予经理人足够的信任 |
第5章 宏碁集团传承效果与绩效分析 |
5.1 宏碁集团市场绩效评价——事件分析法 |
5.1.1 宏碁集团事件分析法 |
5.1.2 分析结论 |
5.2 宏碁集团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法 |
5.2.1 财务指标的选取 |
5.2.2 财务指标分析法 |
5.3 宏碁集团传承效果的原因分析 |
5.3.1 投资者对经理人的认可导致市场反应良好 |
5.3.2 经理人对企业不够熟悉导致所做的决策较为局限 |
5.3.3 经理人自身实力及相关行业经验带来的营运及盈利能力提升 |
5.3.4 较高的代理成本会影响企业整体传承效果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2.1 家族企业外部空降经理人传承选择的建议 |
6.2.2 传承过程中控制代理成本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我国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的经济后果研究 ——以汇源果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家族企业的定义 |
二、职业经理人的定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对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对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的文献综述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 |
三、资源依赖理论 |
第三章 我国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现状和问题 |
第一节 我国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现状 |
第二节 我国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发展面临的问题 |
一、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健全 |
二、“家长式”管理模式的阻碍 |
三、企业监督机制失效 |
第四章 案例介绍 |
第一节 案例背景 |
第二节 案例回顾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汇源果汁引入职业经理人的经济后果分析 |
一、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动因 |
二、引入职业经理人后的经济后果分析 |
第二节 汇源果汁引入职业经理人失败原因分析 |
一、家族绝对控股 |
二、组织文化制约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建议 |
一、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改革 |
二、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 |
三、核心控股之外开放部分股权 |
第三节 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家族企业传承模式与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新希望的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预期贡献与不足 |
1.4.1 预期贡献 |
1.4.2 研究局限 |
2.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回顾 |
2.1.1 家族企业定义 |
2.1.2 家族企业传承模式 |
2.1.3 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经济后果 |
2.1.4 文献评述 |
2.2 家族企业传承的理论基础 |
2.2.1 公司治理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资源基础理论 |
2.2.4 高层梯队理论 |
3.我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及影响 |
3.1 家族企业传承现状 |
3.2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 |
3.2.1 内部传承模式 |
3.2.2 外部传承模式 |
3.2.3 传承模式优劣评价 |
3.3 家族企业传承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3.3.1 社会因素 |
3.3.2 企业因素 |
3.3.3 接班人因素 |
3.4 家族企业传承模式对经济后果的影响 |
3.4.1 传承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3.4.2 传承模式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
3.4.3 传承模式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
4.新希望家族企业传承模式案例介绍 |
4.1 新希望家族简介 |
4.2 新希望家族传承模式设计 |
4.2.1 传承模式设计 |
4.2.2 传承模式选择动机 |
4.3 新希望传承模式实施过程 |
4.3.1 继承人选择 |
4.3.2 继承人培养 |
4.3.3 传承准备 |
4.3.4 联席董事长设计 |
4.4 新希望家族传承模式评价 |
5.新希望家族传承的经济后果分析 |
5.1 企业绩效分析 |
5.1.1 基于财务指标分析 |
5.1.2 基于市场反应分析 |
5.2 战略变革分析 |
5.2.1 长期战略 |
5.2.2 经营转型 |
5.2.3 互联网转型 |
5.3 公司治理分析 |
5.3.1 董事会结构 |
5.3.2 组织架构 |
6.家族企业传承对策建议 |
6.1 制定传承计划,培养接班人 |
6.2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 |
6.3 建立信用体系和规范经理人市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后记 |
(9)管理防御视角下CEO变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理论背景 |
1.1.2 现实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的创新点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CEO变更相关文献综述 |
2.1.1 CEO变更相关概念 |
2.1.2 CEO变更的影响因素 |
2.1.3 CEO变更的经济后果 |
2.1.4 文献评述 |
2.2 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文献综述 |
2.2.1 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理论来源 |
2.2.2 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
2.2.3 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 |
2.2.4 文献评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委托代理理论 |
3.2 管理防御理论 |
3.3 公司治理理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EO变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研究假设 |
4.2.1 管理防御与CEO变更 |
4.2.2 CEO变更与企业技术创新 |
4.2.3 不同离职类型的影响 |
4.2.4 继任者权力不同的影响 |
4.2.5 企业产权差异的影响 |
4.2.6 CEO薪酬的影响 |
4.2.7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影响 |
4.3 研究设计 |
4.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3.2 定义变量 |
4.3.3 模型设计 |
4.3.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5 相关性分析 |
4.4 实证分析 |
4.4.1 管理防御动机检验 |
4.4.2 CEO变更与企业技术创新 |
4.4.3 CEO变更类型调节效应检验 |
4.4.4 继任者权力类型调节效应检验 |
4.4.5 企业产权调节效应检验 |
4.4.6 CEO薪酬调节效应检验 |
4.4.7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调节效应检验 |
4.4.8 CEO变更、技术创新与经济后果检验 |
4.5 稳健性检验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CEO变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检验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中介效应方法概述 |
5.3 研究设计 |
5.3.1 变量设计 |
5.3.2 模型设计和数据选取 |
5.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5.3.4 稳健性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10)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率分析与改革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1.3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文献综述 |
1.4.2 国内文献综述 |
1.4.3 文献述评 |
第二章 国有企业效率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国有企业的相关概念 |
2.1.1 国有企业 |
2.1.2 国有企业的分类 |
2.1.3 国有企业的效率 |
2.2 用于研究国有企业效率的相关理论 |
2.3 影响国有企业效率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
2.3.1 产权理论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2.3.3 软预算约束理论 |
2.3.4 利益相关者与三重底线理论 |
2.3.5 政策性负担理论 |
2.3.6 过度投资理论 |
第三章 国有企业的经营现状与效率评价 |
3.1 国有企业的历史沿革 |
3.2 国有企业的经营现状 |
3.2.1 总资产贡献率分析 |
3.2.2 权益净利率分析 |
3.3 国有企业的效率评价 |
3.3.1 关于国有企业的宏观效率的评价 |
3.3.2 国有企业效率损失及其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国有企业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1 国有工业企业的过度投资检验 |
4.1.1 变量与数据的选取 |
4.1.2 过度投资模型 |
4.1.3 过度投资分析 |
4.2 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技术效率比较分析 |
4.2.1 变量与数据的选取 |
4.2.2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
4.2.3 技术效率分析 |
4.3 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综合效率比较分析 |
4.3.1 变量与数据的选取 |
4.3.2 总产出函数模型 |
4.3.3 总产出函数模型分析 |
4.3.4 总资产贡献率模型 |
4.3.5 总资产贡献率模型分析 |
第五章 国际比较及经验教训 |
5.1 美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分析 |
5.1.1 美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背景 |
5.1.2 美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 |
5.2 日本国有企业的改革分析 |
5.2.1 日本国有企业的改革背景 |
5.2.2 日本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 |
5.3 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分析 |
5.3.1 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背景 |
5.3.2 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 |
5.4 俄罗斯国有企业的改革分析 |
5.4.1 俄罗斯国有企业的改革背景 |
5.4.2 俄罗斯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 |
5.5 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比较及经验教训 |
5.5.1 管理体制-借鉴美国国会的立法监管与系统工程承包方式 |
5.5.2 信息披露-借鉴美国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 |
5.5.3 有规划性的分类循序改革-借鉴日本的多元化分类改革 |
5.5.4 混合所有制改革-借鉴英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
5.5.5 兼顾改革力度与社会承受度-借鉴俄罗斯的改革经验 |
第六章 我国提高国企效率的深改路径与创新思路 |
6.1 国有企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6.1.1 化解产能过剩 |
6.1.2 推动去杠杆 |
6.1.3 减本增效 |
6.1.4 治理僵尸企业 |
6.2 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
6.2.1 分类推进,一企一策 |
6.2.2 员工与管理层持股 |
6.2.3 并购重组,推动上市 |
6.3 国有企业的治理机构完善 |
6.3.1 规避内部人控制 |
6.3.2 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 |
6.4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国有资产证券化 |
6.4.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 |
6.4.2 国有资产证券化 |
6.5 国有企业“走出去”战略 |
6.5.1 境外投资风险和投资管理体制的完善 |
6.5.2 境外投资服务体制的构建和金融政策的支持 |
6.5.3 “走出去”战略与坚持社会主义经济方向并行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职业经理人,动荡的2002(论文参考文献)
- [1]传承方式、继任者社会资本与家族企业创新投入 ——基于上市A股制造业家族企业的实证分析[D]. 朱本友. 南京大学, 2020(04)
- [2]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模式变革研究[D]. 戴洪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3]美的集团领导权传承的案例研究[D]. 钟振楠.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研究[D]. 张飞雁.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5]家族企业传承中继任者的权威获得 ——基于多案例的社会学研究[D]. 卢飞.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7)
- [6]宏碁集团经理人传承模式选择 ——基于绩效评价的视角[D]. 张越.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7]我国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的经济后果研究 ——以汇源果汁为例[D]. 毛珺. 浙江工商大学, 2019(05)
- [8]家族企业传承模式与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新希望的案例[D]. 赵原巧.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9]管理防御视角下CEO变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 芮超超.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9(06)
- [10]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率分析与改革思考[D]. 李勇. 福州大学, 2018(03)
标签:混合所有制经济论文; 中国职业经理人论文;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论文; 家族企业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