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2例爆震伤的急诊救治(论文文献综述)
宋志明,陈检明,钟京,易云峰,张连阳,蒋建新,张茂,李阳,刘国栋,都定元,闵家新,吴旭,许硕贵,张安强,王耀丽,唐昊,郭庆山,郁毅刚,白祥军,黄刚,杨志广,赵云平,刘升,谭黎杰,童雷,苑小历,赵艳梅,樊毫军[1](2022)在《胸部爆炸伤紧急救治临床指南(2022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胸部爆炸伤是现代战伤和恐怖袭击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 也是爆炸伤中致死率最高的伤类之一, 大部分严重胸部爆炸伤患者死于受伤早期和院前转运途中, 故对其紧急救治特别重要。目前普遍存在治疗不规范、疗效差异大等问题, 且临床上缺乏胸部爆炸伤救治规范。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 针对胸部爆炸伤的分型、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的关键技术和处置策略制订本指南, 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张健峰,黄思宇,孟祥艳,路倩颖,樊毫军,赵艳梅[2](2021)在《原发性肺爆震伤的相关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李开源,冯聪,陈力,潘菲,张恒,黎檀实[3](2020)在《初级爆震伤后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爆震伤是战场上的主要致伤原因,在民用领域和现代社会也时有发生。相比其他创伤,爆震伤对受害者造成的损伤更为复杂和严重。初级爆震伤是爆震伤中的常见类型,可造成多器官损伤且机制复杂,组织和血管内皮损伤及低灌注是大多数器官损伤的一致表现;但由于初级爆震伤较隐匿,早期不易及时发现,初级爆震伤后凝血功能及酸碱平衡变化研究可能为其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带来益处,从而改善爆震伤伤员的预后和病死率。目前国内外对初级爆震伤的研究多聚焦于单个器官损伤,缺乏对系统性凝血及酸碱平衡变化的探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研究对于初级爆震伤早期诊断的提高和一线救治措施的优化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初级爆震伤的致伤特点、流行病学、致伤机制及其与创伤性凝血病(TIC)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爆震伤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杨桥,佟昌慈,丛培芳,金红旭,柳云恩[4](2020)在《丹参酮ⅡA对肺爆震伤小鼠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肺爆震伤小鼠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爆震伤组及爆震伤+丹参酮ⅡA组,每组各10只。爆震伤后48 h收集小鼠肺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丹参酮ⅡA对肺爆震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爆震伤+丹参酮ⅡA组肺重/体质量及湿重/干重比值显着低于爆震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爆震伤+丹参酮ⅡA组伊文思蓝渗漏量明显少于爆震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爆震伤组相比,爆震伤+丹参酮ⅡA组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44及CD163阳性炎症细胞数量、肺组织p-PI3K及p-Akt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IL-10、肺组织p-FoxO1蛋白表达均显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肺爆震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炎活性有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实现。
易云峰[5](2020)在《肺爆炸伤院内早期救治策略》文中指出爆炸伤是爆炸产生的高速碎片、原发冲击波等直接作用于机体造成的损伤,多见于战争、高压锅炉、液化气罐或化学物品贮罐爆炸等,具有突发性、成批性、伤情复杂、多变性等特点。胸部是爆炸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之一,肺是爆炸伤作用的重要靶器官,表现外轻内重、程度重、较隐匿、伤情发展迅速。本文综述肺爆炸伤的损伤机制、流行病学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重点阐述肺爆炸伤院内早期救治策略。
王硕,杨丙厚,李翔,孙羽飞,曹书广,祝天华,徐闽军,李雪银,李天宇,杨洪,赵俊祥[6](2019)在《“5.17”爆炸事件烧伤特点与救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西峡"5.17"爆炸烧伤特点与救治,探讨爆炸烧伤的救治策略。[方法]以接诊的13例严重爆炸烧伤伤员为对象,详细记录伤员性别、年龄、烧伤面积、烧伤深度,烧伤合并伤及并发症、呼吸功能的维持、休克期复苏补液、休克期后切痂微粒皮肤移植等信息,分析器官功能支持及90 d综合治疗效果。[结果]休克期平稳度过后第4天开始切痂微粒皮+同种异体皮移植,1周后进行第2轮微粒皮肤移植手术,24 h死亡1例,72 h死亡2例,30 d死亡6例(46.1%),90 d死亡7例(53.8%)。[结论]依靠区域创伤医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及时完成紧急救援期三级救治是西峡特大爆炸事故救治工作的主要模式。
孟浩[7](2019)在《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于深低温低流量下肺爆震伤救治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当今世界爆炸性武器在多极化的局部战争和恐怖袭击中被广泛使用,因此,平、战时爆炸伤的发生率日益上升。在所有损伤中,胸部爆震伤伤情重、救治难度大、致死率高。在此情况下,对于超压最敏感的肺首当其冲成为最易受损的器官。此外,与普通战场环境下产生的战创伤相比,一些特殊战场引发的战创伤无论其发生的特点、伤类、伤情、伤型和救治规律均有极大差别。中国北方寒区就是一种尤为特殊的战场环境,其常年温差大,冻土、积雪、结冰多,地形复杂等各种致病因素多,伤病员伤情多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低温环境因素往往会加重战创伤病员自身原有的创伤,如果不及时救治或所采取的救治措施不当,将会导致战伤病员的死亡率升高。同时,低温战场环境也会给创伤病员的前接后送带来诸多不便,延误救治时间,从而使得战斗减员或非战斗减员明显增加。当寒区战场发生爆炸损伤时,虽然一些创伤可以通过手术初步治疗,但在最近的军事冲突中,超过一半的创伤患者死于有限的院前术后医疗护理。因此,一种有效和积极的方法,为前接后送的战创伤员,特别是心、肺、大血管创伤病员提供基本生命支持,为后送到医疗设备完善的三级医院或更高级别医院,进行高级精确治疗提高生存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近些年来,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可以将急救中的时间和空间的优势最大化,并提升了紧急救治的成功率,逐渐成为危重急病患者的主要抢救措施之一。但因其体积大、对环境要求高等局限性很难应用到极端环境战场的伤病员救治中。如果能够研制出一种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Portable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System,PELS),并用实验作为一种新的生命支持技术,为抢救和治疗急危重患者论证该装置可应用于对寒区等复杂环境中胸部爆震伤战伤病员的救治过程中,能够为此类战创伤病员前接后送赢得宝贵的时间,以提高其短期存活率并通过后续有效的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我们尝试研制了这种可用在低温等复杂环境下的设备装置,并进行了在复杂环境的适用性的动物实验可行性分析及对胸部爆震伤中肺部影响的研究。第一部分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研制目的:1、初步研制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设备;2、检测自主研制的设备的应用;3、用简单动物模型实验初步检测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运行性能。方法:1、离体实验检测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设备在离体运行状态下的稳定性,包括转速,流量,压力的稳定特性。2、低温条件下测试便携式体外循环系统设备的运行稳定性;3、动物实验初步检测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运行性能,使用8只巴马香猪雄性随机分为A组(设定转速4000转/分,流量分别为4.5L/分钟)和B组(设定转速2000转/分,流量1L/分钟),每组4只。应用自制的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进行体外循环,运转6小时,于体外循环转流前、转流中每2小时及转流后取静脉血检测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及检测血小板激活率评价装置溶血的性能。结果:1、自主研制的PELS在2000-5000转/分之间运转性能稳定;2、动物实验模型中进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所检测指标安全。结论:1、PELS性能稳定,可试于动物实验CPB研究。第二部分寒区低温爆震伤模型初步建立及PELS在现实深低温环境中的可行性分析目的:1、建立低温环境下胸部爆震伤巴马香猪实验动物模型;2、探讨利用自制的PELS在现实寒区深低温环境中的初步应用和实验动物模型进行早期救治的可行性。方法:取成年健康巴马香猪36只,雌雄不限,体重37-56kg。根据不同当量的爆炸效应及实验动物爆震伤模型的损伤情况,来确定是否应用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PELS)或使用常规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来干预或救治。将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实验动物组(实验动物PELS组4只,实验动物常规ECMO组4只,实验动物对照组4只),雷管×1.0根;B实验动物组(实验动物PELS组4只,实验动物常规ECMO组4只,实验动物对照组4只),雷管×1.5根;C实验动物组(实验动物PELS组4只,实验动物ECMO组4只,实验动物对照组4只),雷管×2.0根。对照组予以观察,不予处置。经不同当量的雷管爆炸后,将动物模型迅速后送至2000米以内野战医疗所(爆炸实验前已准备好各个器械及装置)进行早期PELS或ECMO的应用救治。动态监测低温环境下爆震伤后各组实验动物模型的基本生命体征及实验动物模型的爆炸损伤情况。结果:A实验动物组受伤最轻:PELS组动物全部存活,死亡情况(0/4),常规ECMO组全部存活,死亡情况(0/4),对照组全部存活,死亡情况(0/4);B组受伤程度明显高于A组:PELS组动物死亡1只,死亡情况(1/4),常规ECMO组动物死亡1头,死亡情况(1/4),对照组动物死亡2只,死亡情况(2/4);C组损伤过重,救治困难:PELS组动物死亡3只,死亡情况(3/4),常规ECMO组动物死亡4只,死亡情况(4/4),对照组动物死亡4只,死亡情况(4/4)。结论:1、胸部爆震伤以多发伤和复合伤多见,伤情重而复杂,早期致死率高。2、低温环境下胸部爆震伤建立模型成功,其中B实验动物组为中等受伤程度,可以反映胸部爆震伤病情的改变特点,伤情人工可控性佳,重复性高,可用于理想的低温胸部爆震伤的动物模型。3、实验表明在我国寒区低温环境下PELS可以正常工作,其可以对早期动物模型的胸部爆震伤进行干预及救治。第三部分PELS在人工诱导深低温低流量条件下对创伤出血模型救治可行性分析目的:1、探讨PELS在人工诱导深低温低流量条件下救治创伤出血动物模型的可行性;2、初步确定PELS在人工诱导深低温低流量条件下的安全使用时间。方法:对9只小型巴马香猪行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使用定容性失血得休克模型,经过股动脉的管道侧孔快速放出近40%-45%的血量;应用PELS进行转流,当人工诱导使实验动物降低直肠温至15℃时,进行低流量灌注循环90分钟(尝试设定90min低流量循环)后恢复正常流量体外循环并进行复温;待直肠温恢复到术前水平后,停体外循环,呼吸机继续持续辅助通气至脱离机自主呼吸;观察实验动物模型生命指征及术后存活情况。结果:本组9只实验猪心脏均自动复跳并能够安全脱离呼吸机恢复自主呼吸,7只猪脱机后2 h内血流动力学稳定。2只实验猪脱离体外循环2h内死亡。结论:1、PELS在人工诱导深低温条件下对创伤动物模型救治有效。2、PELS在人工诱导深低温低流量下对于动物模型的持续安全时间最好控制在90min左右(除外诱导和复苏时间)。小结:1、PELS在外界环境低温情况下对肺爆震伤干预有效;2、在人工诱导深低温条件下对创伤模型救治有效;3、那么PELS在人工诱导深低温低流量条件下对肺爆震伤是否有效?能否对肺部救治起到积极作用?第四部分PELS在深低温低流量条件下对肺爆震伤动物模型救治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探讨PELS在深低温低流量条件下应用于肺爆震伤中动物模型救治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4只巴马香猪随机分在三组中,便携式实验组(A组)、常规实验组(B组)和对照组(C组),三组均建立爆震伤模型。便携式实验组给予PELS建立体外循环,通过PELS静脉端迅速加入冰脏器保护液,诱导实验动物体温降低(直肠温最低15℃),在体外循环进行深低温低灌流之后,实验动物给予复温和苏醒。实验组给予常规体外生命支持系统(heart-lung machine),建立体外循环,通过体外循环静脉端迅速加入冰脏器保护液,诱导实验动物体温降低(直肠温最低15℃),在体外循环进行深低温低灌流之后,实验动物给予复温和苏醒。对照组给予插管观察。检测三组体外循环前和体外循环后肺静态顺应性、以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的含量,体温、心率、K+等指标用于评估肺爆震伤后使用PELS安全性。检测吸气停顿压、潮气量、PaO2、FiO2计算统计肺静态顺应性(Cstat)和PaO2/FiO2。结果:22只动物均顺利建成爆震伤模型,2只实验动物死亡。A组、B组实验动物,分别通过PELS和常规体外循环系统建立体外循环。在深低温低流量条件下救治的实验动物在CPB前的体温、心率、K+分别为(A组vs B组):37.97±0.85℃vs38.04±0.76℃,103.25±17.76次/min vs 102.57±18.88次/min,4.71±0.591 mmol/L vs4.76±0.58mmol/L及停CPB后分别为:36.97±0.504℃vs37.25±0.75℃,119.63±13.81次/min vs 120.29±13.17次/min,6.40±1.07 mmol/L vs 6.26±1.11mmol/L。静态肺顺应性上经统计学分析,三组在行CPB前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但经过CPB干预后C组和A组及B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A vs B:4.86±0.63 VS 4.76±0.84,P>0.05;A vs C:4.86±0.63 VS 4.06±0.28,P<0.05;B vs C:4.76±0.84 VS 4.06±0.28,P<0.05。PaO2/SiO2上经统计学分析,三组在行CPB前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但经过CPB干预后C组和A组及B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A vs B:355.0±23.60mmHg VS 355.7±18.01mmHg,P>0.05;A vs C:355.0±23.60mmHg VS 288.2±29.001mmHg,P<0.05;B vs C:355.7±18.01mmHg VS 288.2±29.001mmHg,P<0.05。IL-8、IL-10和TNF-a经统计学分析,三组在行CPB前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IL-8:A vs B 1.01±0.015vs 0.98±0.051,P>0.05;A vs C 1.01±0.015 vs 0.99±0.016,P>0.05;B vs C 0.98±0.051vs 0.99±0.016,P>0.05;IL-10:A vs B 0.94±0.047 vs 0.95±0.061,P>0.05;A vs C 0.94±0.047 vs 0.98±0.027,P>0.05;B vs C 0.95±0.061 vs 0.98±0.027,P>0.05;TNF-a:A vs B 1.02±0.032 vs 0.99±0.043,P>0.05;A vs C 1.02±0.032 vs 0.99±0.29,P>0.05;B vs C 0.99±0.043 vs 0.99±0.29,P>0.05,但经过CPB干预后A组B组相比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IL-8:1.28±0.114 vs 1.23±0.889,P>0.05;IL-10:1.31±0.045 vs1.30±0.145,P>0.05;TNF-a:1.37±0.126 vs 1.33±0.143,P>0.05。A组和C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IL-8:1.28±0.114 vs 1.49±0.226,P<0.05;IL-10:1.31±0.045 vs1.63±0.238,P<0.05;TNF-a:1.37±0.126 vs 1.52±0.127,P<0.05。B组和C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IL-8:1.23±0.889 vs 1.49±0.226,P<0.05;IL-10:1.30±0.145 vs1.63±0.238,P<0.05;TNF-a:1.33±0.143 vs 1.52±0.127,P<0.05。结论:1、PELS的使用是安全的;2、应用PELS在深低温低流量条件下对肺爆震伤中肺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对于战场的黄金急救时间及转运后送提供条件及机会。
朴光熙,柳云恩,佟昌慈,金红旭[8](2019)在《壳寡糖对肺爆震伤小鼠氧化应激及凋亡作用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壳寡糖对肺爆震伤小鼠氧化应激及凋亡作用影响。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爆震伤组及爆震伤+壳寡糖组,每组各10只。检测肺爆震伤小鼠生理指标变化;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组织凋亡蛋白表达;活性氧(ROS)检测肺组织氧化应激的表达;蛋白印记(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氧化应激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壳寡糖可以显着抑制爆震伤导致的肺组织氧化应激蛋白ROS、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和肌醇依赖酶α表达,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1蛋白表达(P<0.05);壳寡糖可以显着抑制爆震伤导致的肺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pase-3表达(P<0.05),促进Bcl-2和非活化Caspase-8蛋白表达(P<0.05)。结论爆震伤导致小鼠肺组织发生氧化应激和凋亡等改变,壳寡糖对爆震伤导致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杨忠茜[9](2019)在《信息化检验回报提醒功能在急诊多发伤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评估急诊信息系统中,检验回报提醒功能在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纳入沈阳某三甲医院急诊科2018年4月至6月应用检验回报提醒功能收治的多发伤患者为实验组,2017年4月至6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标本周转时间、查看检验报告次数、检验结果未回报率、患者滞留时间、急诊抢救成功率、伤后8小时死亡率、伤后14天生存分析。结果:实验组纳入203例,对照组178例。实验组平均年龄49.20±16.02岁,男女比例1.47:1,AIS评分8.04±2.45分,ISS评分22.34±9.78分。交通事故伤83例,高处坠落伤49例,工程事故伤37例,刀刺伤19例,爆震伤7例,其他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7.18±14.70,男女比例1.31:1,AIS评分7.71±2.05分,ISS评分20.79±8.74分。交通事故伤77例,高处坠落伤40例,工程事故伤33例,刀刺伤11例,爆震伤11例,其他6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数据具有同质性。实验组生化血标本周转时间[M(P25,P75)]73(59,92)分钟,血常规标本周转时间[M(P25,P75)]65(49,80)分钟,查看检验报告次数2.71±0.73次,检验报告未回报频率72±5%,患者急诊滞留时间111.79±24.73分钟,ISS评分在15分以下的患者抢救成功率95.00%,伤后8小时死亡率4.26%,ISS评分在16分以上的患者抢救成功率93.86%,伤后8小时死亡率9.62%;对照组生化血标本周转时间[M(P25,P75)]92(66.75,127)分钟,血常规标本周转时间[M(P25,P75)]81.5(54.75,112.5)分钟,查看检验报告次数3.24±0.93次,检验报告未回报率75±5%,患者急诊滞留时间117.45±26.31分钟,ISS评分在15分以下的患者抢救成功率97.05%,伤后8小时死亡率2.17%,ISS评分在16分以上的患者抢救成功率87.42%,伤后8小时死亡率17.42%。实验组较对照组血液周转时间明显缩短,查看检验报告次数减少,检验报告未回报率降低,患者急诊滞留时间减少,ISS评分在16分以上的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伤后8小时死亡率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SS评分在15分以下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及伤后8小时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中,两者14天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中,信息化检验结果提醒功能可以明显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滞留时间,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伤后8小时死亡率。对于提高创伤患者救治水平、提高急诊医疗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远期推广和应用。
苏时祯,赖国祥,张雷[10](2019)在《肺爆震伤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爆炸伤无论是在军事方面,还是在工业生产或民用方面都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爆炸产生强大的冲击波超压,对机体造成的损伤称为原发冲击伤或爆震伤。肺组织容易压缩,同时肺组织存在气液界面,因此更容易损伤,压缩或剪切力导致肺组织的破坏,并继发出血和水肿。肺爆震伤常缺乏外观可见的胸部伤口,早期症状和体征不一定很明显,其特有的肺部病理生理特点,给常规的液体复苏和机械通气带来挑战,导致救治困难,病死率高。本文将对肺爆震伤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阐述。
二、42例爆震伤的急诊救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2例爆震伤的急诊救治(论文提纲范文)
(4)丹参酮ⅡA对肺爆震伤小鼠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与试剂 |
1.2 研究方法 |
1.2.1 实验分组 |
1.2.2 肺爆震伤模型建立 |
1.2.3 标本采集及处理 |
1.2.4 血管通透性变化评价 |
1.2.5 组织病理学观察 |
1.2.6 免疫组织染色 |
1.2.7 免疫印迹技术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丹参酮ⅡA对爆震伤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影响 |
2.2 丹参酮ⅡA对肺爆震伤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2.3 丹参酮ⅡA对肺爆震伤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 |
2.4 丹参酮ⅡA对肺爆震伤PI3K/Akt/FoxO1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6)“5.17”爆炸事件烧伤特点与救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基本情况 |
1.2 本次特大爆炸事故的特点 |
1.2.1 伤势重复合伤多 |
1.2.2 受伤特点 |
1.2.3 职工防护 |
1.3 急救流程 |
1.3.1 院前急救流程 |
1.3.2 院内急救流程 |
1.4 三级专科救治 |
1.5 及时转运、合理分流、高效救治 |
2 救治结果 |
3 讨论 |
3.1 遵循ABC复苏方案 |
3.2 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
3.3 协调救治是成批严重烧伤救治的关键 |
(7)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于深低温低流量下肺爆震伤救治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研制 |
引言 |
1 设计理念及材料 |
1.1 设计理念 |
1.2 PELS主机系统研制 |
1.3 耗材套包的研制 |
2 方法:实验测试 |
2.1 系统基本性能及参数 |
2.2 系统整机稳定性测试 |
2.3 系统实验室内深低温环境测试实验 |
2.4 PELS的稳定性测试 |
3 结果 |
3.1 系统基本性能及参数 |
3.2 系统整机稳定性测试 |
3.3 室内人工低温环境测试实验 |
3.4 自主研制的PELS初步动物实验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寒区低温爆震伤模型初步建立及PELS在现实深低温环境中的可行性分析 |
引言 |
1 实验研究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仪器及实验材料 |
1.3 实验药品及实验试剂 |
2 实验研究方法 |
2.1 麻醉方法 |
2.2 实验动物分组 |
2.3 实验动物准备 |
2.4 观察爆震伤实验动物模型的各项指标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各个动物实验组爆炸后的损伤救治情况 |
3.2 各动物实验组爆炸后的实验动物模型组织损伤的情况 |
3.3 使用自主研制的PELS进行早期的干预情况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PELS在诱导深低温低流量条件下对创伤出血模型救治可行性分析 |
引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1.3 实验药品与试剂 |
2 实验研究方法 |
2.1 实验动物模型麻醉诱导方法 |
2.2 创伤出血实验动物模型及体外循环建立 |
2.3 观察实验动物模型的指标 |
2.4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部分 PELS在深低温低流量条件下对肺爆震伤动物模型救治的可行性研究 |
引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1.3 实验药品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麻醉方法 |
2.3 胸部爆震伤模型建立 |
2.4 体外循环建立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方法分析 |
3 结果 |
3.1 实验情况 |
3.2 肺功能评估 |
3.3 炎症指标的结果 |
4 讨论 |
本课题的局限性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致谢 |
(8)壳寡糖对肺爆震伤小鼠氧化应激及凋亡作用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及试剂 |
1.2 研究方法 |
1.2.1 实验分组 |
1.2.2 动物模型建立 |
1.2.3 生理指标检测 |
1.2.4 样本收集 |
1.2.5 ROS检测 |
1.2.6 TUNEL染色 |
1.2.7 RT-PCR染色 |
1.2.8 Western blot检测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小鼠肺组织ROS检测结果 |
2.2 各组小鼠肺组织氧化应激检测结果 |
2.3 肺组织凋亡检测结果 |
2.4 肺组织凋亡因子检测 |
3 讨论 |
(9)信息化检验回报提醒功能在急诊多发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1.1 数据分析 |
2.1.2 检验回报提醒功能 |
2.1.3 质量控制 |
2.1.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检验回报提醒相关指标比较 |
3.3 检验回报提醒对于患者预后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42例爆震伤的急诊救治(论文参考文献)
- [1]胸部爆炸伤紧急救治临床指南(2022年)[J]. 宋志明,陈检明,钟京,易云峰,张连阳,蒋建新,张茂,李阳,刘国栋,都定元,闵家新,吴旭,许硕贵,张安强,王耀丽,唐昊,郭庆山,郁毅刚,白祥军,黄刚,杨志广,赵云平,刘升,谭黎杰,童雷,苑小历,赵艳梅,樊毫军. 中华创伤杂志, 2022(01)
- [2]原发性肺爆震伤的相关研究进展[J]. 张健峰,黄思宇,孟祥艳,路倩颖,樊毫军,赵艳梅.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03)
- [3]初级爆震伤后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J]. 李开源,冯聪,陈力,潘菲,张恒,黎檀实.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05)
- [4]丹参酮ⅡA对肺爆震伤小鼠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杨桥,佟昌慈,丛培芳,金红旭,柳云恩. 临床军医杂志, 2020(03)
- [5]肺爆炸伤院内早期救治策略[J]. 易云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0(01)
- [6]“5.17”爆炸事件烧伤特点与救治[J]. 王硕,杨丙厚,李翔,孙羽飞,曹书广,祝天华,徐闽军,李雪银,李天宇,杨洪,赵俊祥.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2)
- [7]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于深低温低流量下肺爆震伤救治的可行性研究[D]. 孟浩.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8]壳寡糖对肺爆震伤小鼠氧化应激及凋亡作用影响[J]. 朴光熙,柳云恩,佟昌慈,金红旭. 临床军医杂志, 2019(03)
- [9]信息化检验回报提醒功能在急诊多发伤中的应用[D]. 杨忠茜.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10]肺爆震伤治疗的研究进展[J]. 苏时祯,赖国祥,张雷. 国际呼吸杂志,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