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制出抗癌疫苗

日本研制出抗癌疫苗

一、日本研制出抗癌疫苗(论文文献综述)

林丹敏[1](2019)在《霍乱毒素样抗肿瘤嵌合蛋白佐剂的设计、制备及活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癌疫苗因其能够激活自身免疫系统靶向攻击表达有肿瘤特异性抗原的癌细胞而被广泛关注。含有肿瘤抗原表位肽的亚单位疫苗因其独特的优势而成为抗癌疫苗的研发热点。然而,抗原表位肽免疫原性弱,体内易被降解,常常介导机体耐受,难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有效发挥疫苗抗肿瘤效应的关键在于打破免疫耐受,激活体内细胞免疫应答。前列腺癌的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TAAs),是研究抗癌疫苗的理想目标。使用前列腺癌TAAs作为抗原表位来源设计亚单位疫苗,需要佐剂帮助表位肽激活抗原提呈细胞(APC),并经交叉提呈途径激活细胞免疫。由于目前常用的佐剂-肽混合物不能确保将二者共定位于同一个APC,因而疫苗的抗肿瘤活性不高。因此,基于完整的霍乱毒素(CT)六聚体的结构,将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GM-CSF)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融合表达到CTA2(霍乱毒素的A2亚基)的N端,并在霍乱毒素B亚基(CTB)的C端融合人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表位肽片段PSMA624-632,设计了CT样嵌合蛋白,并对其抗前列腺癌活性及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1.CT样嵌合蛋白mGM-CSF-CTA2/(CTB-PSMA624-632)5的获得。构建表达载体,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分别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融合蛋白mGM-CSF-CTA2和CTB-PSMA624-632,柱层析纯化后在体外用柠檬酸-Tris碱变复性方法组装六聚体嵌合蛋白。2.CT样嵌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测定。以骨髓增殖实验和GM1-ELISA实验分别验证嵌合蛋白的mGM-CSF和CTB的活性。3.表达人PSMA的小鼠前列腺癌细胞的构建。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构建表达人PSMA蛋白的质粒载体,将其转染入小鼠前列腺癌细胞RM-1,获得重组细胞株RM-1-PSMA。4.体内实验评估CT样嵌合蛋白的抗肿瘤活性。C57BL/6J小鼠滴鼻免疫CT样嵌合蛋白5次后接种RM-1-PSMA细胞,观察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生存状态,测定荷瘤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FN-γ的水平。5.CT样嵌合蛋白帮助增强PSMA624-632肽免疫原性的效果测定。小鼠免疫5次后,分离脾淋巴细胞,体外加入PSMA624-632肽进行刺激,观察脾淋巴细胞受刺激后的增殖能力。6.CT样嵌合蛋白诱导DC细胞成熟的效果测定。制备骨髓源DC细胞,体外经CT样嵌合蛋白诱导刺激后,通过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细胞的数量和表型比例,探索免疫激活的机制。7.嵌合蛋白激活CTL细胞的效果测定。过继回输成熟DC至C57BL/6J小鼠,处死小鼠后纯化脾T细胞并将其诱导为抗原特异性CTL(效应细胞),通过LDH试剂盒检测效应细胞与靶细胞(RM-1-PSMA细胞)的杀伤活性,测定培养上清液中分泌细胞因子IFN-γ的水平。研究结果:1.成功制备了CT样嵌合蛋白。2.CT样嵌合蛋白与市售mGM-CSF具有同样刺激髓系细胞增殖的能力,且保留有CTB亚基结合GM1的能力。3.成功构建了RM1-PSMA-EGFP细胞株,成为评估嵌合蛋白抗肿瘤效果的模式细胞。4.在动物模型上验证了CT样嵌合蛋白的抗肿瘤活性。5.机理研究证明,CT样嵌合蛋白增强了抗原肽PSMA624-632的免疫原性,使用该嵌合蛋白刺激DC后能有效激活DC细胞的成熟,显着增强其产生诱导CTL杀伤靶细胞和刺激IFN-γ分泌的能力。结论:本研究设计制备的CT样嵌合蛋白,可以显着提高其所含肿瘤抗原表位肽的免疫原性,增强其诱导DC细胞成熟,激活CTL细胞的能力,为肿瘤亚单位疫苗佐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策略,所构建的表达人PSMA蛋白的小鼠前列腺癌细胞可以用于其他抗肿瘤疫苗活性筛选。

胡红武[2](2015)在《寓科教于视听语言艺术——科教专题片《抗癌疫苗诞生记》创作心得》文中研究表明《抗癌疫苗诞生记》是一部15分钟的电视科教专题片,荣获2013年度河南省新闻类一等奖。该片讲述了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董子明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云汉教授,从发现、认识树突状细胞到掌握人体天然的抗肿瘤机理,直到研制出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树突状细胞抗癌疫苗的艰难过程。他们的创新成果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临床上应用抗癌疫苗治疗癌症的国家,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

倪民杰,汪凌勇[3](2011)在《科学洞察未来》文中认为0开篇辞回首350年,从启蒙运动到工业革命,直至今天的信息时代,在人类发展的每个方面,科学无不举足轻重,而皇家学会无不引领科学前沿。

ThomasH.MaughⅡ,刘宗亚[4](2005)在《挽救你生命的人——莫里斯·R·希勒曼》文中认为美国科学家莫里斯·希勒曼是疫苗研究的先驱,他一生研制出很多疫苗,使人类战胜了多种致残或致命的疾病,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莫里斯·R.希勒曼因患癌症于周日在费城栗山医院去世,享年85岁。作为一位疫苗研制者,他挽救的生命可能比20世纪的任何一位科学家都要多。

门田泰明,衣秉伟[5](2005)在《被扼杀的癌症疫苗》文中指出

万一[6](2003)在《一月纵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卫生部:非典人体样品禁止买卖卫生部日前公布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体样品资源管理规范》。《管理规范》指出,非典人体样品属于国家特殊生物资源,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采集、使用单位负有保护非典人体样品资源的责任和义务。非典人体样品用于国家开展与非典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

廖大宁[7](2002)在《科技短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程永照,郑新章[8](2001)在《中外烟草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检索大量的文献资料,采集中外烟草产业的最新科技、经济信息,客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世界烟草行业的发展概况、烟草行业的地位、卷烟产品发展简况,并从六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我国烟草技术发展现状,从十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国外烟草技术发展状况与研究进展,还对烟草科技领域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行了认真对比分析研究,揭示了存在的差距,尤其是研究指出了我国卷烟产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国际水平对比存在的差距。

王天歌[9](2020)在《协同/声控纳米系统的构建及其肿瘤免疫治疗应用初探》文中指出免疫治疗是目前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策略之一,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方面,单一的免疫治疗方式往往治疗效果有限,需要提高药物剂量从而具有产生免疫风暴的风险,因此开发基于多种治疗方式的协同性免疫治疗策略对于提高疗效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目前的免疫治疗手段缺乏可调控性,治疗过程不够精准且易产生全身副作用,因此急需开发具有精准调控性的免疫治疗策略。针对以上两方面问题,本研究针对免疫治疗的协同性和可调控性,分别构建了协同免疫治疗纳米系统和声控免疫治疗纳米系统,并分别研究了它们在肿瘤模型中的治疗应用。在本文第二章中,我们设计了一种高效协同免疫治疗纳米系统用于抑制肿瘤的术后复发和转移。这一系统以海藻酸钙水凝胶为载体,利用Cp G寡脱氧核苷酸和anti PDL1抗体的协同免疫效应,结合纳米材料的优势从而实现协同免疫治疗策略和诊疗一体化。其中,纳米系统(1)(Cp G+probe@CA)在手术后注射至肿瘤原位,能够增强免疫应答并通过检测CEA探针的荧光信号变化实时监测肿瘤复发情况;纳米系统(2)(ICG@CANPs-anti PDL1)进行尾静脉注射,能够解除免疫抑制来促进T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辅助原位治疗并实现协同效应来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免疫应答增强和免疫抑制解除的协同性,对4T1肿瘤具有良好的术后抑制作用和体内监测功能。在本文第三章中,我们设计了一种逻辑门控的声遗传纳米系统用于精准调控肿瘤细胞死亡。我们通过阳离子纳米脂质体将Msc L I92L质粒递送至肿瘤细胞使其表达Msc L I92L通道蛋白,利用超声波使Msc L I92L通道长时间保持开放状态,导致细胞内外的小分子流动失衡从而死亡。通过Msc L I92L蛋白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和超声波在肿瘤部位的施加这一逻辑与门机制,可以实现对肿瘤细胞死亡的精准调控,有助于减少非特异性触发和全身毒副作用。我们在Hela、B16和4T1三个肿瘤细胞系中研究了这一系统的功能,体内外结果表明,在6 MHz、15 W超声下处理30min,细胞能够发生明显凋亡(B16凋亡率最高约达59%),并且作为免疫原性细胞死亡诱导策略具有基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治疗潜力。综上,本文构建的协同免疫治疗纳米系统和声控免疫治疗纳米系统有望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向。

陈红梅[10](2020)在《通过瘤内递送CCL25募集CCR9+T细胞增强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与目的:胸腺表达的趋化因子(TECK,CCL25),是一种由小肠上皮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及髓质树突状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通过与其唯一的受体CCR9结合,对胸腺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发挥趋化作用。最初,CCR9在调节胸腺细胞定位并促进其发育、成熟以及促进细胞向肠道归巢方面的功能得到了全面的研究。最近的研究表明,正常小肠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的CCR9+T细胞高表达CD69,而且血液循环中的CCR9+T细胞活化程度高于CCR9-细胞。另外,从外周血和小肠中分离出的CCR9+T细胞主要表达产生IFNγ的Th1细胞因子谱。Hepatic等先前发现,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肝脏中有激活的功能性CCR9+T细胞浸润,这与病变部位(肠外和胸腺外)CCL25的异常高表达有关。CCL25/CCR9还具有授权效应性/记忆性T细胞到达组织的强大功能。CCR9与CCL25的结合还可以抑制CD4+T细胞向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在自身免疫中,CCR9+辅助性T细胞通过分泌IL-21促进CD8+T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进而诱导糖尿病。重要的是,患者外周循环血中的CD8+CCR9+的初始T细胞与黑色素瘤患者的良好预后和肺转移灶减少有关。在小鼠CCL25转基因肉瘤模型中,给予小鼠CCL25抗体清除体内CCL25可加速肿瘤的生长。因此,我们假设将CCL25递送到肿瘤并释放到细胞间隙,是一种可以增强免疫调节剂抗肿瘤作用的有效策略。多种不同实体瘤(包括三阴性乳腺癌)通过过度表达CD47分子向吞噬细胞传递“不要吃我”的信号,帮助它们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用抗体阻断CD47分子可增强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功能,还可促进树突状细胞启动T细胞依赖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然而,由于CD47分子也在红细胞、血小板等造血系统来源的细胞和其他正常细胞表面表达,CD47抗体全身给药后会影响正常细胞功能,并导致贫血、中性粒细胞减低等副作用的发生。利用纳米载体递送靶向CD47的小干扰RNA(siCD47)被证明可以有效抑制黑色素瘤的原位生长和肺转移并降低副作用。然而,向肿瘤靶向递送基于RNA的癌症治疗药物仍然是一个挑战。两种不同机制的治疗方法相结合已被证明能够协同作用阻止癌症的发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策略。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的递送系统可以利用物理作用包载不同种类的抗肿瘤药物,通过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改善了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布特征,从而潜在地提高抗癌效果。然而,应注意的是,趋化因子CCL25和CD47 si RNA的物理性质是非常不同的,到达肿瘤组织后它们应分别被释放在细胞外和细胞内。为了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一个理想的基于纳米技术的全身给药系统应具有许多特性,主要包括:(1)促进药物在肿瘤中的富集;(2)趋化因子快速而充分地释放在细胞外;(3)si RNA的释放和细胞内化。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该系统应满足上述所有特性,以增强TNBC的免疫治疗效果。研究方法:1.建立小鼠的原位三阴性乳腺癌(4T1)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的方法检测人和小鼠三阴性乳腺癌中是否表达CCL25和CCR9。2.合成包载siCD47和CCL25的肿瘤酸敏感的纳米颗粒NP-siCD47/CCL25。3.通过流式细胞术(FC)、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LSCM)呈像和实时定量PCR(q PCR)、蛋白质印迹(WB)等方法检测在体外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细胞对siCD47和CCL25的摄取,以及siCD47的沉默效率。4.利用小动物呈像、LSCM呈像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iCD47和CCL25的体内及瘤内分布。5.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进一步检测在体内CCL25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和肿瘤细胞CD47的表达。6.观察静脉注射NP-siCD47/CCL25对4T1肿瘤原位生长和远处转移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机制。观察NP-siCD47/CCL25对PD-1/PD-L1抗体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1.TNBC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CR9+T细胞的比例较低且无明显差异。人TNBC组织和小鼠4T1肿瘤组织不表达CCL25。人TNBC组织不表达CCR9,小鼠4T1的TILs中CCR9+细胞比例较低。CCR9+T细胞中活化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CCR9-T细胞。2.在体外中性条件下,标记siCD47和CCL25的荧光信号共定位。酸性条件下,两者分离。4T1细胞对siCD47的吞噬在弱酸性条件下强于中性条件。酸性条件下siCD47的沉默效率高于中性条件。3.在体内,颗粒将CCL25释放在肿瘤间质细胞外,并募集CCR9+CD8+T细胞进入肿瘤组织。而siCD47进入肿瘤细胞,降低了肿瘤细胞表面CD47的表达。4.NP-siCD47/CCL25能延缓原位4T1肿瘤形成并抑制已形成的肿瘤组织生长。全身给药后,颗粒能够抑制4T1肿瘤细胞的肺转移。而NP-siCD47或NPsi NC/CCL25单药没有作用。5.NP-siCD47/CCL25抗肿瘤作用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颗粒能够减少肿瘤组织中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s),增加CD8+T细胞浸润。6.NP-siCD47/CCL25能逆转PD-1/PD-L1抗体耐药,而PD-1/PD-L1抗体能增强NP-siCD47/CCL25的抗肿瘤作用。NP-si NC/CCL25单药即可以逆转PD-L1抗体耐药。研究结论:1.CCR9+CD8+T细胞表现为活化的细胞表型,但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浸润的数量有限。人和小鼠的4T1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不表达CCR9的配体CCL25。2.肿瘤酸敏感的纳米颗粒NP-siCD47/CCL25在体内可以募集CCR9+CD8+T细胞浸润到肿瘤组织,同时降低肿瘤细胞CD47表达。3.NP-siCD47/CCL25抑制4T1肿瘤形成、生长和远处转移的作用依赖于CD8+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4.NP-si NC/CCL25可以逆转PD-L1单抗耐药,NP-siCD47/CCL25和PD-1/PD-L1单抗协同作用,显着增强了4T1肿瘤的免疫治疗作用。

二、日本研制出抗癌疫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研制出抗癌疫苗(论文提纲范文)

(1)霍乱毒素样抗肿瘤嵌合蛋白佐剂的设计、制备及活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亚单位疫苗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1.1.1 前列腺癌与免疫治疗
        1.1.2 亚单位疫苗的研究现状
        1.1.3 亚单位疫苗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1.2 免疫佐剂的应用
        1.2.1 免疫佐剂的功能
        1.2.2 许可的人用免疫佐剂
        1.2.3 在研的免疫佐剂
    1.3 霍乱毒素在免疫佐剂中的应用
        1.3.1 霍乱毒素的分子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1.3.2 霍乱毒素与免疫反应
        1.3.3 霍乱毒素作为免疫佐剂的递送途径
    1.4 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CT样嵌合蛋白的表达、纯化与鉴定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溶液配制
        2.3.2 重组蛋白mGM-CSF-CTA2和CTB-PSMA624-632 的表达
        2.3.3 重组蛋白mGM-CSF-CTA2和CTB-PSMA624-632 的纯化
        2.3.4 重组蛋白mGM-CSF-CTA2和CTB-PSMA624-632 的鉴定
        2.3.5 CT样嵌合蛋白的制备
        2.3.6 CT样嵌合蛋白的鉴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质粒pET22b-mGM-CSF-CTA2和p ET28a-CTB-PSMA624-632 的构建
        2.4.2 含目的蛋白表达质粒的工程菌的生长曲线绘制
        2.4.3 目的蛋白表达优化的条件参数确定
        2.4.4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鉴定
        2.4.5 BCA法定量蛋白浓度
        2.4.6 嵌合蛋白的制备与鉴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T样嵌合蛋白的体外生物活性评价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动物
        3.3.2 溶液配制
        3.3.3 细胞培养
        3.3.4 小鼠髓样细胞增殖实验
        3.3.5 GM1-ELISA实验
        3.3.6 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MTT比色法检测CT样嵌合蛋白对小鼠髓样细胞增殖影响
        3.4.2 间接ELISA法检测CT样嵌合蛋白结合GM1 活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表达人PSMA的小鼠前列腺癌细胞的构建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溶液配制
        4.3.2 重组质粒pEF1-myc-his-PSMA-EGFP的构建
        4.3.3 重组质粒pEF1-myc-his-PSMA-EGFP的中量提取
        4.3.4 重组质粒pEF1-myc-his-PSMA-EGFP浓缩
        4.3.5 重组质粒pEF1-myc-his-PSMA-EGFP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4.3.6 重组质粒pEF1-myc-his-PSMA-EGFP转染RM-1 细胞
        4.3.7 阳性细胞RM-1-PSMA-EGFP的筛选及EGFP-PSMA表达鉴定
    4.4 结果与分析
        4.4.1 重组质粒pEF1-myc-his-PSMA-EGFP的构建与鉴定
        4.4.2 G418 最佳筛选浓度的确定
        4.4.3 转染质粒的鉴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T样嵌合蛋白的抗肿瘤活性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嵌合蛋白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5.3.2 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分泌
        5.3.3 统计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小鼠肿瘤测量与称重
        5.4.2 小鼠体重变化
        5.4.3 血清IFN-γ的含量测定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抗肿瘤活性机制研究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试剂与仪器
    6.3 实验方法
        6.3.1 溶液配制
        6.3.2 小鼠BMDCs的分离和培养
        6.3.3 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s表面分子
        6.3.4 DC细胞过继治疗作用研究
        6.3.5 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制备
        6.3.6 尼龙毛柱纯化小鼠脾脏淋巴细胞
        6.3.7 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纯度
        6.3.8 抗原特异性CTLs细胞的制备
        6.3.9 CTLs体外杀伤活性的研究
        6.3.10 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
        6.3.11 脾淋巴细胞增殖性实验
        6.3.12 统计分析
    6.4 结果与分析
        6.4.1 小鼠BMDCs的形态观察
        6.4.2 小鼠BMDCs纯度和表面标记物的检测
        6.4.3 过继转移DCs和 T细胞纯度检测
        6.4.4 诱导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
        6.4.5 脾T细胞增殖反应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寓科教于视听语言艺术——科教专题片《抗癌疫苗诞生记》创作心得(论文提纲范文)

一、用新闻的敏感发现节目选题,主题思想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二、深入采访,全面理解相关内容,精选素材,确定节目内容及叙事结构,让观众在故事情节中品味电视艺术的同时获取科学知识
三、科教专题片要做到内容表达准确无误、通俗易懂,就必须把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充分运用电视艺术的表现手法逼真地再现科学现象,生动形象地揭示科学原理,让观众探秘神奇的微观世界

(5)被扼杀的癌症疫苗(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7)科技短波(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企业首次举办全球技术盛会
半是机器半是人,左臂植入芯片的沃威克来沪演讲
克隆大熊猫只差最后一个难题
癌症防治获重大突破,专家预计10年内攻克癌症
专家呼吁尽快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
人脸识别技术通过鉴定,电脑一秒钟内确认身份
日将研究手机遥控家电新技术
意大利专家称克隆人将于明年1月降生
上海磁悬浮列车年底试运行,405公里的调试时速已实现
美将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宇航员是否登月可获澄清
亚洲最大干细胞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落户天津
美研究机构称两年内可以发生网络袭击事件
海信数码“安全身份认证系统”再攀新高

(9)协同/声控纳米系统的构建及其肿瘤免疫治疗应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
        1.2.1 免疫刺激性细胞因子
        1.2.2 肿瘤靶向和免疫调节单克隆抗体
        1.2.3 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
        1.2.4 免疫抑制代谢物抑制剂
        1.2.5 过继性细胞转移
        1.2.6 抗肿瘤疫苗
        1.2.7 溶瘤病毒
        1.2.8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诱导剂
    1.3 肿瘤免疫治疗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
    1.4 声遗传技术
    1.5 纳米材料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高效协同免疫治疗纳米系统的构建及体内外功能验证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可注射CA水凝胶的制备、配方优化及表征
        2.3.2 可注射CA水凝胶的药物缓释功能验证
        2.3.3 CEA探针的制备及表征
        2.3.4 CEA探针的功能验证
        2.3.5 纳米系统(1)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2.3.6 CANPs的制备及表征
        2.3.7 纳米系统(2)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2.3.8 高效协同免疫治疗纳米系统的肿瘤治疗功能验证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声遗传免疫治疗纳米系统的构建及体内外功能验证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声遗传诱导细胞死亡策略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3.3.2 超声波参数优化
        3.3.3 细胞差异性探讨
        3.3.4 声遗传逻辑门控免疫治疗纳米系统的构建和表征
        3.3.5 声遗传逻辑门控免疫治疗纳米系统的体内外功能验证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通过瘤内递送CCL25募集CCR9+T细胞增强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三阴性乳腺癌概述
        1.1.1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
        1.1.2 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特点及免疫系统对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1.1.3 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1.2 趋化因子的生理功能及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1.2.1 趋化因子的生理作用
        1.2.2 趋化因子在肿瘤中的作用
        1.2.3 CCL25 及其受体CCR9 的功能
    1.3 CD47 分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
        1.3.1 CD47 分子的自我标记作用
        1.3.2 靶向CD47 分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1.4 抗PD-L1 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4.1 PD-1/PD-L1 抗体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1.4.2 PD-1 抗体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1.4.3 影响PD-1/PD-L1 抗体治疗效果的因素及通过联合治疗刺激免疫反应增强PD-1/PD-L1 抗体疗效的方法
    1.5 纳米载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1.6 小干扰RNA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6.1 si RNA的基因沉默功能机制
        1.6.2 纳米系统递送si RNA的优势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2章 4T1 肿瘤中CCR9+淋巴细胞的浸润与CCL25 无关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细胞
        2.2.2 实验动物
        2.2.3 研究对象
        2.2.4 主要实验仪器及耗材
        2.2.5 实验试剂
        2.2.6 主要溶液的配置
    2.3 实验方法
        2.3.1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
        2.3.2 免疫组化
        2.3.3 小鼠 4T1 原位乳腺癌模型建立
        2.3.4 小鼠脾细胞的获取
        2.3.5 小鼠肿瘤组织中单个核细胞的获取
        2.3.6 T细胞体外增殖活化
        2.3.7 流式检测
        2.3.8 数据分析及处理
    2.4 实验结果
        2.4.1 健康志愿者与患者外周血T细胞CCR9 的表达差异
        2.4.2 CCL25 在人和小鼠的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2.4.3 人结肠癌和三阴性乳腺癌中CCR9 的表达
        2.4.4 CCR9 在小鼠的脾脏和 4T1 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2.4.5 CCR9~+T细胞的活化表型
    2.5 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纳米颗粒的合成和体外及体内作用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细胞
        3.2.2 实验动物
        3.2.3 实验设备及耗材
        3.2.4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试剂的配置
        3.3.2 鱼精蛋白/R10与siRNA的最适结合比例
        3.3.3 NP-siCD47/CCL25颗粒合成
        3.3.4 NP-siCD47/CCL25颗粒的表征
        3.3.5 细胞对NP-siCD47/CCL25颗粒的摄取
        3.3.6 NP-siCD47/CCL25体外沉默作用
        3.3.7 mRNA提取,逆转录和实时定量PCR
        3.3.8 蛋白质印迹分析
        3.3.9 蛋白质印迹分析NP-siCD47/CCL25的组织分布和肿瘤富集
        3.3.10 纳米颗粒NP-siCD47/CCL25体内给药后,siCD47和CCL25的体内作用
        3.3.11 纳米颗粒NP-siCD47/CCL25体内给药后,siCD47和CCL25的体内作用
        3.3.12 免疫组化
        3.3.13 免疫荧光
        3.3.14 流式检测
        3.3.15 数据处理
    3.4 实验结果
        3.4.1 4T1 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 CCR9、CD47 和 PD-L1 的表达
        3.4.2 纳米颗粒的设计和工作原理
        3.4.3 纳米颗粒的表征
        3.4.4 4T1 细胞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对颗粒的摄取
        3.4.5 NP-siCD47/CCL25颗粒的体外沉默效率
        3.4.6 纳米颗粒在体内重要器官及肿瘤组织、肿瘤细胞中的分布。
        3.4.7 体内给药后,siCD47的作用
        3.4.8 体内给药后,CCL25的作用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纳米颗粒NP-SICD47/CCL25的抗肿瘤作用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细胞
        4.2.2 实验动物
        4.2.3 实验试剂
        4.2.4 实验耗材及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BALB/c或BALB/c-nu小鼠4T1肿瘤形成抑制实验
        4.3.2 已建立的4T1肿瘤治疗实验
        4.3.3 抑制4T1肿瘤肿瘤转移实验
        4.3.4 治疗后检测肿瘤免疫微环境实验
        4.3.5 PD-1/PD-L1 抗体联合治疗实验
        4.3.6 病理检测
        4.3.7 流式检测
        4.3.8 数据处理
    4.4 实验结果
        4.4.1 纳米颗粒NP-siCD47/CCL25抑制4T1肿瘤原位生长
        4.4.2 纳米颗粒NP-siCD47/CCL25抑制4T1肿瘤远处转移
        4.4.3 NP-siCD47/CCL25抑制4T1肿瘤生长的作用依赖CD8~+T细胞
        4.4.4 NP-siCD47/CCL25对靶向PD-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4T1肿瘤作用的影响
    4.5 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日本研制出抗癌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 [1]霍乱毒素样抗肿瘤嵌合蛋白佐剂的设计、制备及活性评价[D]. 林丹敏.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2]寓科教于视听语言艺术——科教专题片《抗癌疫苗诞生记》创作心得[J]. 胡红武. 当代电视, 2015(07)
  • [3]科学洞察未来[J]. 倪民杰,汪凌勇. 科技导报, 2011(24)
  • [4]挽救你生命的人——莫里斯·R·希勒曼[J]. ThomasH.MaughⅡ,刘宗亚. 英语文摘, 2005(06)
  • [5]被扼杀的癌症疫苗[J]. 门田泰明,衣秉伟. 译林, 2005(01)
  • [6]一月纵览[J]. 万一. 中国医药指南, 2003(08)
  • [7]科技短波[J]. 廖大宁.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2(06)
  • [8]中外烟草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对比分析[J]. 程永照,郑新章. 云南社会科学, 2001(S1)
  • [9]协同/声控纳米系统的构建及其肿瘤免疫治疗应用初探[D]. 王天歌. 天津大学, 2020(02)
  • [10]通过瘤内递送CCL25募集CCR9+T细胞增强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作用的研究[D]. 陈红梅.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日本研制出抗癌疫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